要不要送孩子去艺术兴趣班?
提到艺术学习,大家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作为一名艺术领域从业者,我曾经遇到过无数次这样的情况:
场景1:
邻居或相熟的人家里有小朋友准备报个艺术兴趣班,跑过来问我,艺术是做什么的?是当画家,画画卖画的吗?他们的画能卖出去吗?这个职业能养得活自己吗?在一连串的连珠炮式追问里,我被轰炸的晕头转向……
场景2:
孩子上了高中,学习成绩渐渐落后,家长日夜忧虑,担心孩子在独木桥竞争中落水。偶然听说学艺术竟然也可以参加高考,还有分数优惠,简直是捷径一条,喜不自胜,抓起孩子就来问我,学艺术可以考哪些大学?能上985和211吗……
前者的父母,把艺术当做是对孩子的一种额外技能培养,在有空余时间的时候,何妨让孩子去感受一下艺术学习的氛围,习得一些技巧,或是纯粹找个好玩的事杀一杀孩子过剩的精力呢?当然,当学业压力袭来的时候,它需要被首先放弃,毕竟当艺术家有可能像梵高一样潦倒困顿一生,精神成疾而死,怎么看都不是划算的选择。
后者,把艺术视作一个可以达到目的的功利性选择,目标清晰明确-考上大学。至于艺术究竟是什么,它在研究和学习什么,其实都不算重要。
艺术往往被认知为是一种专业技能,是飘在云端的上层建筑,这是一个少数人的游戏,神秘的行业,它并没有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社会化的协作分工中去。也并没有太多人意识到艺术学习的能量。
其实,艺术的核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创新是它基本的动力。
艺术是点燃创造力的火花
让我们先从艺术创作的过程来一起看一看,创造是如何发生的吧?
观察与感受
艺术的本初,是从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开始,在距今大约15000年前,法国拉斯科洞穴中,人类的史前祖先们就已经将他们对于自然日常生活的观察刻画在岩洞墙壁之上,在文明尚未形成,文字还未问世之时,我们的先民早已开始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观察和记录,并以绘画的形式留存下来,延续至今。
这种方法以记录和描绘为需求来反推观察,在不断的观察和与真实世界的比对之中,描绘的形象才能逐渐趋近真实。观察丰富了我们所获取的信息,这些正是创造所需要的基底素材。
与此同时,在每一次对观察结果的比对中深入理解事物,逐渐将我们对表象的观察引入深入的内在洞察和感受,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世界组合中分辨出事物存在和发生变化的规律与方式。
这样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细节,从表面现象到内在构成的纵向深入观察方式,会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判断和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提供足够丰富和结构更为完整的信息素材,为我们下一步的判断和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渴望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探究欲,它是一种天然而强劲的驱动力,驱动我们去观察,认识,想象和创新。好奇心驱动了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观察记录,探索追问,驱动艺术创作的华美生发。同样,它驱动着世界上所有勇于探索和追问的人,去认识进而改造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不论他们从事着何种领域的工作。
开启想象的能量
有了好奇心的驱动,艺术家们开始了对世界的观察和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洞察和感受,在这些深入观察中所获得的丰富信息,促使他们开启头脑的思维风暴,发散出想象力的能量,从全新角度去重新进行再造和组合,开启全新的方式去表达自我的感受和对于世界的洞察。
想象力可以产生全新的链接,带给我们看待问题的全新视角,事物间相互联系的全新方式。这是我们在遇到任何问题,做任何工作的时候,开启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式的美好前提。
创新的火花
纵观古今艺术史,从古典到当代,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当代综合观念艺术,伟大的艺术家和一个新的艺术流派思潮的产生,往往都意味着一种前沿思想的诞生,它是一种全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将会帮助我们去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理解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和生发方式。产生一种全新的表达内容和全新的表述形式。
理解和使用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运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去再造转化组合互相关联的事物。创造的行为便由此自然生发了。
这次童行学院艺术冬令营课程,就是在这样的架构基础上展开的一次创造力思维训练旅程。旨在通过城市记忆这样一个与我们的生活记忆息息相关的主题,通过影像记录观察的大穿线方式,来一起探究创造性思维生发的原理和过程。
在城市生态大调查板块,我们将带领孩子们展开对城市规划的实地调研和观察记录,通过观察记录来感受城市与我们的文明发展和日常生活之间紧密且多维度的联系,引导孩子从规划形态进一步纵深观察城市与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观察与感受能力的培养。
以新奇有趣的影像呈现形态,来多角度展示观察过程,在这些孩子们还未涉足的技艺领域之中,孩子的好奇心将被进一步激发,推动孩子对主题探究的热情与动力。
在动手实践操作的环节,我们通过呈现原理而不是结果的课程教授方式,让孩子们在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空间,使用针孔相机拍摄和蓝晒物影曝光法,点燃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发现全新的观察视角和记录方法,放飞对于城市的自我感受,充分享受自己动手创造作品的成就感。
12
赵超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
摄影艺术家、多媒体视觉艺术家、公共装置艺术家
擅长利用环境的静谧感烘托艺术氛围
注重摄影传达给个体的主观感受
追求时间感带来的叙述性
专注于世界意识的发展与空间想象的进阶
艺术日间营
时光的魔法盒-影像里的城市记忆
童行寒假艺术日间营,下月中下旬正式开课,赵超老师担任此次课程的主要导师。
本次童行艺术冬令营以影像表达的形式引导小朋友从多维度理解城市的概念,使用三种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影像表达方式:针孔相机成像、蓝晒摄影法、数码影像,从而了解伴随时间推进,影像技术创新而产生的对于城市主题的多种理解和表现方式。
本次课程将艺术表达与人文关怀充分融合,培养孩子多方式多维度综合理解世界的能力;锻炼孩子调查研究,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和组织协作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感受艺术创造之美。
课程说明
时间:2019年2月19日-22日(少量余位)
时长:4个全天(上午9:00-下午16:00)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宫门口四条36号白塔寺童行教室
招募对象:年龄8-10岁,15人满班
更多详情请戳👇
今日二条还有科学、财商主题的寒假日间营,均剩少量余额,欢迎了解。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营地课程相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