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蟛蜞菊」它的真的到处都是!
- 本文长度为 1558 字 28 图,建议阅读 6 分钟 -
- 思考时间 XX 分钟 -
- 可先收藏后阅读,能分享就最好不过了 -
(在后台回复【X月X日】,可获取你的当日植物便签)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了营造更为丰富的园林景观,人们总是不断地引入大量的外来物种进行驯化栽培。但有一些物种在引进后很可能会逸生,进而演变为入侵物种。
它们会凭借其强大的生态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传播能力等,在野外迅速生长,霸占原有物种的领地,以至于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提到入侵植物,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目前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比如之前介绍过的薇甘菊、空心莲子草、凤眼蓝、马缨丹、加拿大一枝黄花、垂序商陆、五爪金龙、白花鬼针草……
而今天的主角,是另一位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
它虽开着普普通通的小黄花,但它并不简单。因为它可不止在夏天抢眼,而是点缀着一年四季,不管什么时候都可能见到它的身影。
南美蟛蜞菊,隶属于菊科蟛蜞菊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光看它名字,就知道其非我族类,而是源自南美洲热带地区。除此之外,也有叫它三裂蟛蜞菊、地被菊、穿地龙等。
“南美”可以说是对它原生境的地理描述,“三裂”是对它叶子生物特征的描述,而“穿地”、“地被”,则是对它形态特征的描述了。
南美蟛蜞菊,性喜高温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耐瘠、耐热、喜湿、不择土壤,但不耐寒。
鉴于华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基本能满足它,所以它和很多美洲热带来的植物一样,都喜欢以华南地区为跳板,再肆虐到其他地区。
除了施展物理攻击抢夺地盘外,他们大多数还都会使用化学攻击进一步巩固地盘。比如通过化感作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南美蟛蜞菊由于其略显紫红色的茎干矮小,总是匍匐生长。但它横卧地面的茎,长度可以超过2米。
更恐怖的是,它每隔5-14厘米即能长出一对叶子,而每一对叶子下面又都可以生出根来,只要碰到泥土,便能就地生长,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长出新的分株。
毫不夸张地说,在华南地区,只要你敢出门,就一定能看到它的身影。
不过抛开它的“入侵性”,弥漫在草地上的它,散散落落分布着点点黄花,还是能给人一股强烈的生机感。
南美蟛蜞菊的叶子有一种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它的对称、它的色调、它的质感。
前面讲过,它那对生且具齿的叶子具有三裂的特点,呈椭圆形、长圆形或线形,几乎没有叶柄,颇为对称的样子。
另外,其虽两面均被有贴生的短粗毛,但叶面却富有光泽,一年四季都是翠绿的模样。
至于质感,其叶稍厚,在短粗毛的衬托下,很有手感。
南美蟛蜞菊的花期非常长,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它的小花苞不断长出来,继而展开成典型的菊科植物模样的小黄花。
这样的小黄花,在夏秋两季开得尤其旺盛。
和我们见到的许多菊科小黄花差不多,它的头状花序中等大小,直径约等于一块钱硬币。单生于从叶腋处伸长的花序轴上,花瓣颜色从橘黄到深黄都有。
就这么自带天然萌和治愈感的小黄花,真的很难让人觉得它骨子里有着横行霸道的野心。
它的花序由一根长达4厘米的花柄连着,上面有白色的绒毛。
顺便提醒一下,它的一朵“花”,其实是一个由许多小花组成的花序。十几枚假舌状花呈放射状排列于花序周围,先端具3齿。无数的筒状花则密生于花序中央。
这些金黄的小花在翠绿的叶片衬托下显得格外惹眼,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
南美蟛蜞菊的花量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结实率却很低。
这大概是因为在筒状花的花瓣中有一种肉质刺状物,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正常授粉。毕竟它主要的传粉媒介如马蜂、酢浆灰蝶等并不存在障碍。
所以推断其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差,导致结实率以及种子在正常条件下的萌发率很低。
不过,虽说南美蟛蜞菊是让人苦恼的入侵植物,但它除了躯壳好看外,还在植被恢复、土壤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我觉得,为了充分实现人地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目前能做的,是更多地探寻南美蟛蜞菊各方面的价值。
因为植物没有错的,错的是没有被用在适当的地方。包括其他入侵植物。
讲完。
「往期精彩」
- End -
本文内容均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务必事先联系公众号村里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