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 | 李燕巧:怦然心动 • 回归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3-12-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

 李 燕 巧 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张亦怡

成 长 写 意

2022年,来了,为了纪念,写下“怦然心动”与“回归”。愿余生温暖,温情常伴。

——卷首语




 怦然心动•回归  




北京 | 李燕巧

 


窗外冬阳甚好,上周给我的绿植用啤酒“洗了澡”。今,2022年第一天,看到了它们的勃勃生机,每片叶儿绿得发亮,不禁使我“怦然心动”。

你有过这样的“心动”吗?

新的一年按照它的自然流淌,来了,不声不响,唯有我们的心依据渴望发出对“新年”的祝福、企盼、畅想、未来……

今天是公历2022年的第一天,你在做什么?我猜,你在学习。经过,我们去年通信的促膝而谈,你明确了方向,放下了设防,看到了高考意义,感受到了爸爸的温暖与平凡。所以,你在这新年的第一天发出“新年快乐!”

有人对我说,很喜欢与怀念2020年的第一天。听到这句,不禁使我“怦然心动”。

从容翻开手机,打开收藏夹,与你分享那年的初心、变革、勤劳、仁爱……我省略一些,待暑假,可在上海的星巴克、丰裕生煎包店、淮海中路梧桐树下随性闲聊。

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期末成绩随它去,你努力了,足够。唯独要不满足的是,学会“厚脸皮”,从期末试卷中发现问题,追着老师们帮你解决问题。

问题出现是平常事,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智慧。

做个智慧人,不枉你高考这一遭。我是十分羡慕你和哥哥的,看着你高考,看着哥哥大学,想重返校园的心迫切。

对了,告诉你,哥哥申报成功了哈佛大学的网络统计学课程,收到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网校录取通知书,这不禁使我“怦然心动”,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可申请到。

我的学校未来研讨会上有谈到教育走向,教育将打破区域、城市间、国家界,人类会很快进入到“无边界”的共享学习环境中,但前提是,你准备好了这种学习要具备的能力了吗?

如果你说,我有压力了。我说,有点压力是好事情。新的一年,让你我,你和哥哥,我和哥哥,我们共同带着点压力继续时光。

这几日的“怦然心动”不仅在绿植、2020年话语、哈佛大学网络课程、录取通知书,还在昨晚国家大剧院的“新年音乐会”,还在《回归》。与你分享,可好?




回  归

 

喜欢今年的“学术研讨会”,会上看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看到了全球教育方向的统一,看到了对“教师”这一职业定义的重构,看到了“感动”……

一、教育本质的回归

学生进学校为什么?不是塑造成统一的“克隆人”,是通过课堂、校园,由教师这个媒介使人类的文化得以传承。由于教师个人理解不同,学生与生俱来,或前经验不同,文化传承的多少也不同。

传承多的学生,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甚至为更广泛领域献出智慧,通过不断改造来使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好;少的,能为自己生存供给终身,也是美好。

教育的本质,是每个儿童通过学校学习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生存与创造的美好,这便是“天地位焉”。

学生进学校学什么?如何学?同一教材,同一教师,同一课堂,面对不同学生,只是课本?只是单一教?显然不是教育本质,不是人的生长,是“圈养”。

所以,学校应该转换它的意义,学校应是“大自然”,课堂是“自然场”,教材是要达到的“技能”(核心素养),教师和学生同融入“大自然”的“自然场”。

时教师引着学生,有时学生带着教师,彼此碰撞,彼此共生长。这便是“万物育焉”。

学生和教师如何共生长?

在任务(学科任务)驱动下,在活动(实践活动)参与中。只要任务和活动是有意义的,有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学,因为这是“人”的特性,天生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是每个儿童主动学习的任务方向是不同。

如何让儿童归到对知识的探寻,对情感的理解,对价值的立志,便需要教师智慧,依据每个儿童特点发掘、点燃他们智慧向深度与广度。这便是“致中和”。

所以,教育的本质,便是师生的学习、生长与共生;便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出自《中庸》第一章。

二、全球教育的统一

生态创新。原本出自儿童的作品,掺入了成年人成分,是假儿童;儿童成人化,是催熟了果实,等等,都违背了“人”的规律。所以,让儿童返璞归真,便是生态创新。

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为了创造力,有了创造力才不会被人工智能代替,不会代替了才能推动人类不断前行。尤在物质丰厚的世界里,人更容易精神懒惰,所以创造思维的激发是要打破这种新型产物“精神惰性”,或许这也是未来,我们所有人都要关注的。

网络无国界,线上与线下学习方式的融合让知识更广阔,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如何利用、开发好融合方式的学习,将开启新的教育领域。

因此,全球教育都在探索创新与创造力。

三、对“教师”这一职业定义的重构

“教师”这一职业,或许不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要面临学科以外的兴趣教学。教师的教或许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化,尤其教师要担当起连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纽带。

如何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好融合?让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建立起联系?使教育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儿童发展,或许都是要深入思考的。

教师由面向全体更多,转向个性化辅导多起来。意味着,教师要思考更多适应不同学生的教育策略,教师要不断更新学习,从保守型转向积极探究型。

教师要开发更多教育项目与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不断需求,因为学生根据时代变化在变化,教师的开发要跟进学生思维,时代发展,为学生更好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所以,教师这一职业从学科本位,到学科多样性,到学科研发都要涉及,育人或许才全面,才能在教育本质回归中让“人”的教育健康发展,激发更多创新型人才。




你有“怦然心动”吗?在这2022年的第一天……

 


成长写意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一:这样的你

二:这是,我们第一次遇见

三:成长的根

四:你.你是谁?你在哪儿?

五:今日,我们交流点什么?

六:在梦里写梦中的你

七:暂时的舍弃

八:你的善良

九:“偷”来的文字

十:没有“温度”的文字

十一:你的心疼

十二:你是心中的绿洲

十三:你“闯祸”了

十四:即便这天你不在了

十五:“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

十六:《空间》书单(续)

十七:离开你的日子

《人民作家》公告(点击标题查看)

1、关于开通《人民作家》作者个人文化名片系统的公告

2、《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

3、《人民作家》第二批会员名单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

2、

3、

4、

5、

6、

7、

8、

作者简介

文/李燕巧

语文教师。出版随笔集《与孩子的对话》,被国家图书馆和北京首都图书馆收录。中国知网出版儿童戏剧《空间》。《妙·“网红小主播”奇妙之旅》书稿版权登记:国作登字-2020-A-01158316。《结构化教育探索》手稿版权登记:国作登字-2021-A-00202297。写过书稿有《我们的心札小记》《生命中的启航,我们的读书会》《爱在芳草地》《寄给芳草地二十九名孩子的信》《趣·仰望星空之小脚印和大脚印》《爱在温哥华》。正在创作书稿有《you》《结构化教育探索之案例》《结构化教育探索之习作》《成长写意》。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沈建华在线

鸿儒之友的君子之交(北京|沈建华)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怦然心动•回归(北京|李燕巧)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拾屋(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永远学不会的学问(广西|黄锦秋)

辜堪生在线

人为什么会“高兴(四川|辜堪生)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阅读)



马维驹在线

此刻星光正好(北京|马维驹)

戎章榕在线

德国人文随笔之:穿行在德国森林中(福建|戎章榕)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离开你的日子(北京|李燕巧)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补缸(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爱情与友情(广西|黄锦秋)

少君在线

半仙儿(美国|少君)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文稿统筹:13770247051(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