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论坛介绍|| 第十二届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年会(更新版)

秘书处 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 2023-12-16


文学伦理学批评二十年:

回顾与展望

第十二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

研究会年会



中国·武汉

2023年7月7-9日




      第十二届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年会将于2023年7月7日至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召开,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与会。会议报名的截至日期是2023年5月15日,请有意与会的学者朋友将参会回执提交至会议专用信箱:iaelc2023@163.com。本届年会将设38个分论坛,请有意加入分论坛者,直接与论坛召集人取得联系。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分论坛总览

(个别论坛信息有更新)


  1. 气候变化下的环境、文学与伦理

  2. 戏剧中的伦理书写与共同体研究

  3. 自由人文主义的形式-道德批评传统与文学伦理学批评

  4. 英国小说叙事策略选择行为背后的伦理意识

  5.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6. 二战后英国文学的伦理诉求

  7. 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伦理

  8. 文学空间研究与文学伦理学批评

  9.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欧美现代主义文学

  10. 中美科幻小说的共同体想象与科技伦理建构

  11.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媒介、跨学科研究

  12. 非洲文学的伦理学批评

  13.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印度当代英语文学中补充医学

  14. 维多利亚小说与文学伦理学批评

  15. 人工智能、科幻文学与后人类伦理

  16. 英语诗歌与文学伦理学批评

  17. 非人类叙事与文学伦理学批评

  18.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

  19.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现代归家研究

  20. 英美族裔文学的伦理学批评

  21.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流动性、生态与空间研究

  22. 自然选择·伦理选择·科学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探讨与术语辨析

  23. 文学世界主义与文学伦理学

  24. 文学中的关联性思维、伦理关系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25.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明交流互鉴 

  26. 文学伦理学与英国旅行文学研究

  27. 俄罗斯文学的伦理学批评

  28. 疾病文学的医学伦理学研究

  29.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外国文学教育研究

  30.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美国南方文学研究

  31. 后殖民伦理批评及其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互鉴

  32. 诗的言说与诗的伦理

  33. 当代美国戏剧伦理批评研究

  34.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儿童文学研究

  35.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医学人文

  36. 文学中的人兽变形与伦理张力

  37. 亚洲文学的伦理表达与跨学科研究

  38.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明互鉴


01


气候变化下的环境、

文学与伦理

Changing Climates: Environment, Literature, and Ethics






气候变化是当下最紧要的生态议题之一,不仅深刻影响着地球的形态和发展,还不断改变和形塑着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与批评试图呈现环境危机引发的巨大生态与思想变革,唤起读者的生态责任感与环境行动力。本论坛诚邀学者们共同探讨气候变化议题下的环境人文研究,探察诗歌、小说、电影、艺术以及哲学思想中所呈现的环境伦理观。本论坛尤其欢迎跨学科观点与中西互鉴思路,其涉及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气候诗歌、气候小说与气候正义;

2. 能源危机与环境公正;

3. 物种灭绝与动植物伦理;

4. 田园文学与农事伦理;

5. 性别与物伦理;

6. 风景、荒野与地方;

7. 情感、慢暴力与生态叙事。


分论坛召集人



陈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诗歌研究以及当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中英文专著三部,教材三部,译著一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ISLEConcentic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另有数篇文章收录在Cambridge UP、Palgrave Macmillan、Routledge等国外著名学术出版机构发行的著作中,如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ed Hughes。目前担任英国及爱尔兰文学与环境学会官方学术期刊Green Letters: Studies in Ecocriticism(Taylor and Francis)以及环境人文学图书系列Environmental Cultures(Bloomsbury Academic)的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包括ISLEGreen Letters和《外国文学研究》在内的中外期刊的外审专家。



谢超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剑桥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诗歌、动物研究以及环境人文学;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一般项目及教育部重大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多项;现担任匈牙利期刊Neohelicon(A&HCI)外审专家;在WIREs Climate Change(SSCI)、CLCWeb(A&HCI)、Kritika Kultura(A&HCI)、Polylog、《外国文学研究》、《读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独立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


电子信箱:

climethics2023@126.com


02


戏剧中的伦理书写

与共同体研究

Ethical Dramatic Writings and Community Studies






文学伦理学批评指出,文学在本质上是道德的产物。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戏剧以强烈的展演性,发挥着教诲民众、形塑思想共同体的社会功能。本论坛立足中外戏剧中的伦理书写与共同体研究,鼓励与会学者聚焦古希腊戏剧伦理与城邦共同体、后人类戏剧伦理与科技共同体、西方戏剧节中的伦理表达与区域共同体、当代西方剧场伦理与西方社会共同体、中国戏剧与中国文化共同体,以及非洲、加勒比和印第安戏剧伦理与族裔共同体等诸多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和思考。论坛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及戏剧研究的大框架下,对中外戏剧中的伦理书写与共同体构建的关系进行研讨争鸣。


分论坛召集人



陈红薇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戏剧研究、改写理论、文学与科技伦理研究。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理事。发表本领域学术论文56篇,其中A&HCI、《外国文学研究》等top期刊论文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期刊文章等19篇。出版著作13部,包括《改写》(2021)、《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2019)、《西方文明起源导读》(中文版、中英文版;2018、2015,第二作者、译者)、《哈罗德·品特戏剧创作的内动力》(2014年)等。


电子信箱:

chenhongwei@ustb.edu.cn


03


自由人文主义的形式-

道德批评传统与文学伦理学批评

The Liberal Humanistic Tradition of Formalistic Moral Criticism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自由人文主义批评家的共同特征是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他们都坚信文学研究关乎社会的健康未来。他们对19世纪后半段盛行一时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潮流以及20世纪初兴起的形式主义思潮都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但同时他们又都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反对把文学批评化简为道德审判;他们力图在关注作品的审美形式和道德内容之间、在坚持文学批评的专业属性和社会使命之间保持平衡。本论坛将重新审视阿诺德、艾略特、瑞恰慈和利维斯等人的文学批评思想,尤其是他们有关文学研究与道德批评的关系、文学批评的学科意义及社会责任等问题的回答,进而反思自由人文主义批评传统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借鉴意义。


分论坛召集人



陈后亮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认知诗学分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世界族裔文学专委会、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等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西方文论、英美文学。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Religion & LiteratureDickens QuarterlyNeoheliconTextileANQ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得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武汉市优秀社科成果奖等多次。


电子信箱:

chenhouliang@hust.edu.cn


04


英国小说叙事策略选择行为背后的伦理意识

Ethical Awareness in the Choice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the English Novel






英国小说在18世纪兴起时,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等人在叙述话语、叙述视角、叙述节奏、叙述声音、叙述可靠性等叙事策略的选择上就存在较为明显的分野。斯特恩、奥斯丁、劳伦斯、伍尔夫等人在叙述形式上继续开拓,进行革新与推进。随着现实主义小说逐步演进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阶段,不同小说家对叙事策略的选择与磋商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状况。这些现象不仅体现出小说家个人对小说理念的不同理解与偏爱,更昭示出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家群体对规约性叙事策略的归附与焦虑。本论坛讨论英国小说传统中不同作家对叙事策略选择行为背后的伦理意识,研究伦理与叙事之间的双向互动对小说文本生产所起的重要塑形作用。


分论坛召集人



陈礼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钱江学院院长兼校科研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叙事学理论和文学话语传播。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青年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浙江省哲社项目5项。撰写的研究报告获中央领导同志、浙江省委书记等人批示。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电子信箱:

lizhenchen@hznu.edu.cn


05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of Postmoder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Its Practice






后现代主义消解权威和中心,承认并尊重差异,主张彻底多元化的基本观念实际上是一种后现代伦理诉求,是后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思想基础。伦理学总是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解构和批判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重建后现代道德价值体系,重构自我尊重他者的道德关系,强调自我担负对他者的绝对责任,主张为他者的人道主义,对于指导后现代人和人类共同体的行为,促进全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和谐,发挥了而且正在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从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视角阐释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讨论作品所表现的后现代伦理思想,揭示文学文本通过虚构的人与社会所表现的后现代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的变化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和导致的不同结果,为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同时研究作品中表现后现代伦理思想的后现代伦理的狂欢化和互文性叙事形式。


分论坛召集人



陈世丹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主题与艺术手法论”(97CWW004)、“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研究”(06BWW017)和“多克特罗小说艺术研究”(13BWW038)。主持完成和在研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2项:“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总论”(16XNLG01)和“后现代文学伦理学的中外平行对比研究”(22XNL017)。出版学术专著《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要义》(2017)、《美国后现代左翼作家多克特罗研究》(2021)等15部;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要义”(2020)、“后人文主义:反思人在世界中的地位”(2021年)等100多篇。


电子信箱:

chensd@ruc.edu.cn


06


二战后英国文学的

伦理诉求 

The Ethical Appeal of Post-World War II English Literature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其文学创作也深深地受到了影响,战后的巨大社会变迁与文学艺术息息相关。在这个社会秩序发生巨变的时代,人们的心理景观和伦理诉求通过文学艺术传达出来。战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诗歌、小说、戏剧处在一个重重整旗鼓的阶段,表现出强烈的现 “新”现实主义的倾向,并酝酿着新的意念,营造着新的气氛,产生了二战前不曾有过的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流派。解读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困境、伦理选择,揭示其蕴含的伦理启示和伦理教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论坛召集人



陈晞

博士,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比较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翻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以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项,参与部省级课题2项,完成中央高校重点扶持项目1项;专著2部(独著)、译著3部,参写学术著作9部,编写教材9部,在《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湖南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其他湖南省科研奖项4项。


电子信箱:

traceycx@126.com


07


科幻作品中的

机器人伦理

Roboethics 

in Sci-fi Works






机器人是重要的科幻母题,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外文学、影视和游戏等作品见证着人们对机器人话题的兴趣。在机器人叙事中,机器人会与人陷入各种情感和伦理纠缠。本分论坛讨论基于特定机器人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聚焦以下议题:


1. 特定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伦理是怎样的?

2. 从早期机器人叙事到“日常科幻”,人机情感和伦理问题发生了哪些转变?

3. 不同文化语境(中国、欧美和日本)中是否有不同的机器人伦理?

4. 文学伦理学、科技哲学、传统伦理学等领域的人机伦理讨论有何异同?


分论坛召集人



程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与治理工委会委员等。《世界科幻动态》、《科幻研究通讯》编委。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德国文学‘早期机器人’书写研究”。研究领域:机器人人文、科幻文艺和德语文学等。近5年来出版德语专著1部,在《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Neohelicon等A&HCI、SSCI和CSSCI检索期刊发表中、德、英学术论文十余篇。


电子信箱:

lin.cheng@gdufs.edu.cn


08


文学空间研究与

文学伦理学批评

Spatial Literary Studies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空间转向令空间、地方、绘图等问题占据了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前沿,而由此产生的文学空间研究则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注入了新活力。空间和伦理都是人的存在和社会结构的基本纬度,两者具有紧密而复杂的关系。文学空间研究不仅有其伦理面向,而且能与文学伦理学批评互相借鉴和融合,并生成新的问题、概念、视角和路径。本论坛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 文学空间研究中的伦理面向; 

2. 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空间问题;

3.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空间批评;

4.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地图学;

5.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地理诗学;

6.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与伦理;

7. 作家的空间性与伦理性(如作家所处的空间、其地方意识、空间困境等与其伦理身份、立场、诉求、选择、困境)。


分论坛召集人



方英

文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中国叙事学会理事、杭州市“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家组专家、西南大学文学地图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学空间研究、英美文学、叙事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和教育部、省哲社项目等十余项课题。在《文学跨学科研究》 (A&HCI)《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研究》《华中学术》《江西社会科学》《美学与艺术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摘编。出版专著《小说空间叙事论》、学术译著《空间性》、编著Spatial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Fang Ying & Robert T. Tally Jr., Palgrave Macmillan, 2022)。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即将出版专著《文学空间批评》和译著《处所意识:地方、叙事与空间想象》。


电子信箱:

ttbetty@126.com



郭方云

西南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国家级人才通讯评审专家、博硕论文评审专家,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西南大学文学地图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学术外译书目入选者,连续两届人大复印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美国乔治城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美国莎士比亚协会“学术会议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文学地图学、文学空间研究。10余年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理论专著1部,部分内容被Palgrave MacMillan文学空间研究编著收录,在《外国文学评论》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包括8年6篇学科级期刊论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项。成果11次被人大复印等学术媒体全文收录,人民网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权威媒体也对部分成果进行了报道或全文转载。


电子信箱:

davyguo@163.com


09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Western Modernist Literature






欧美现代主义作家们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他们对文明危机的深刻批判,其中伦理反思是重要主题之一。本分论坛聚焦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对伦理道德的关注与表现,探讨作家们如何以原创形式表达他们对善、恶、美、丑等重要命题的思考。


分论坛召集人



高奋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所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出版学术著作《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及其文学创作实践研究》(2021)、《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2016)等10余部;发表A&HCI、权威和一级期刊等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电子信箱:

gfed2002@163.com


10


中美科幻小说的共同体想象与科技伦理建构

The Imagination of Community and Ethical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中美科幻小说的共同体想象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共性,尤其随着AI技术、硅基生命与碳基生物体的对立杂糅,人类世界进入了命运共同体,面临着共同的科技伦理挑战与困境。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与刘慈欣的《三体》都以宏大的宇宙叙事想象了人类科技文明,“心理史学”和“黑暗森林法则”则是人类社会伦理的反射。厄休拉•勒奎恩作品中的道家思想与星球联盟是对人类共同的伦理道德的书写;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着墨于国际合作,集体的伦理价值高于个人伦理选择的结果。网络也成为全新伦理环境,威廉•吉布森的“蔓生三部曲”从“脑机连接”的“技术态”身体叙事延伸到各个阶层命运相连的“网络空间共同体”;刘宇昆的“末日三部曲”也描绘了“后人类”在人机伦理关系中伦理选择的变化。无论主题、主人公或世界观有何不同,中美科幻小说最终指向人与科技、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伦理关系建构,可以说,东西方科幻正在全球化语境下逐渐趋同,共同迈向命运共同体。


分论坛召集人



郭雯

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科技大学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标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省教育厅项目、校级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出版专著《克隆人科幻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并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英文版)、译著《中国食物养生》及《50+1位最闪耀的体育巨星》。在国内外CSSCI、A&HCI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电子信箱:

ainna520@163.com


11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

跨媒介、跨学科研究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ross-media and Interdisplinary Studies






文学的跨媒介和跨学科研究在新世纪非常活跃,但这些领域的伦理学批评还相对薄弱,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数字时代的来临促使文学研究更加明显地冲破了语言的边界,摆脱了语言中心论,为文学与电影、舞蹈、音乐、绘画等的跨媒介研究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也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舞台。与此同时,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也方兴未艾。文学不但可以与其他人文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还可以与社会科学进行对话,甚至可以与自然科学相互借鉴。这些跨学科研究的领域也需要伦理学批评的介入。


分论坛召集人



何辉斌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1993年华东师大英文研究生毕业,2001年获北京大学中文博士,2007-08年在哈佛大学访学;兼任中国认知诗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理事、《认知诗学》编委、《文化艺术研究》编委;具有良好的中西文学功底,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中西戏剧比较研究、外国文学学术史;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


电子信箱:

hehuibin@163.com


12


非洲文学的伦理学批评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African Literature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点在于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尽量客观的伦理阐释,本分论坛“非洲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旨在从非洲文学发展史中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非洲文学中所描写的各种伦理现象的研究,探讨创作者的伦理关切、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本分论坛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解读文学现象。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伦理难题,都有自己需要回应的伦理疑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出发点是力求还原历史中的伦理关系原貌,因此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来阅读和阐释文学作品,着眼于分析文学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文学问题进行合理的阐释。


分论坛召集人



黄晖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及非裔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


电子信箱:

huanghui@188.com


13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

印度当代英语文学中

补充医学

The Imagination of Supplementary Medicine in Contemporary Indian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Ethics






本论坛主要关注印度当代英语文学中医学及医学伦理,尤其从补充医学视角重新解读印度当代英语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以期实现真正的世界文学及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分论坛召集人



蒋天平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电子信箱:

848144443@qq.com


14


维多利亚小说与

文学伦理学批评

Victorian Fiction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维多利亚时代是公认的强调伦理道德的时代,而维多利亚小说同样以其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与伦理诉求而著称。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维多利亚小说进行解读,无疑是对这一时期历史、社会与文化的本质议题进行重新阐释与讨论。近年来,后现代文化借助经济、政治、人种学、医学等不同话语形式对维多利亚文化与文学的各个维度展开重新阐释和批评,其中“伦理”这一概念的含义及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伦敦大学阿姆斯特朗教授在有关维多利亚文学的论述中指出,并不存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维多利亚时代伦理道德观,因此,本分论坛旨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维多利亚小说中多样化的伦理向度展开论述,既可以聚焦于某部特定小说的伦理主题与叙事,也可以围绕维多利亚小说创作与发展的特定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展开讨论。


分论坛召集人



金冰

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曾任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传媒系客座教授,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教育部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人文名师等称号。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在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外国文学评论》、《文学跨学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和译著三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教育部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电子信箱:

jinbing2001@hotmail.com


15


人工智能、科幻文学与后人类伦理

AI, Science Fiction, and Posthuman Ethics 






随着元宇宙、ChatGPT等话题的热议,数字媒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对人的中心地位、人的属性与价值的冲击,已经日甚一日,人类与非人类实体之间的伦理关系需重新思考。人类进化的下一个阶段是什么?后人类的世界是万物互联与共享的世界,还是更为等级森严、更富有竞争性的社会?科幻文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多想象与讨论。结合文本,对传统人文主义的观念进行反思,探讨与建构后人类伦理,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目标之一。


分论坛召集人



黎杨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外新媒介文化与文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篇,出版专著两部。


电子信箱:

747900122@qq.com


16


英语诗歌与

文学伦理学批评

English Poetry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本论坛主要征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视角研究英语诗歌作品与诗学问题的论文。本论坛强调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视角阐发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研究对象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诗歌作品,也可以是以诗歌形式创作的戏剧或者其他作品;还可以是由诗人以非诗歌形式创作的其他文学体裁。


分论坛召集人



黎志敏

英语博士,中文博士后,广州大学“广州学者”特聘教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兼任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曾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美国圣母大学等地访学或者讲学。至今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项目共十余项,发表中英文专著6部,编译著5部,论文60余篇。


电子信箱:

lizhimin666@gzhu.edu.cn


17


非人类叙事与

文学伦理学批评

Nonhuman Narrative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近年来的非人类叙事研究已然成为叙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除了探究非人类叙事的形式特征之外,其伦理价值的判断和伦理意蕴的挖掘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坛以中外非人类叙事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古今中外“非人类”的叙事传统,分析其叙事形式的历史演变,挖掘其独特叙事形式背后潜藏的道德警示和伦理启迪。本论坛诚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来探讨非人类叙事及其背后的道德启示和伦理意蕴。


分论坛召集人



李敏锐

文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美国马里兰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叙事学、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当代英美文学。在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Forum for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华中学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19ZDA292)”子课题“当代西方叙事伦理批评研究”以及湖北省人文社科、省教改和中央高校自主创新等多个项目,参与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电子信箱:

barcocolmr@mail.hzau.edu.cn


18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

A Study on Theoretical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文学伦理学批评已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可在多元化的理论格局下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在与其他理论的对话中整合新的理论资源。同时,由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自创建以来就注重对外传播,现在已经在世界多国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研究。

本论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研究,即通过梳理中外伦理道德批评的理论谱系、关键术语及核心命题,开展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古今中外学术的对话与争鸣;二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对外传播现象进行研究,考察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在一些主要国家的具体传播情况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外传播的个性与共性,传播策略与经验,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未来对外传播的方向与策略,对我国其它方面的对外传播的启示,等等。


分论坛召集人



李银波

历史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法社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德国美因兹大学访问学者(2003-2004),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会员,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汉代学术史论》(英文版)一项,主持和参与其它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及合著4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多篇被A&HCI等收录。主要研究领域: 跨文化传播,西方媒体与文化。


电子信箱:

yinbo163cn@163.com.cn


19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与现代归家研究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Modern Home-going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伦理责任在于为人类寻找未来家园,本论坛将本着为人类探寻更好的未来伦理立场旨归,立足当下,关照现实,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分析现代失家和归家的问题,思考怎样的文学伦理呈现、伦理选择、伦理立场才能有效应对西方现代性照成的失家,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分析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中有关现代失家的呈现,有关失家原因的分析,有关归家愿景的想象等,一方面揭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呈现的未来想象,另一方面从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学视角,批评和反思文内伦理呈现,审视各种归家想象对于人类未来的意义。


分论坛召集人



李昀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住校研究者;法国里昂第三大学邀请教授;法国雷恩政治学院邀请教授。迄今为止,主持和完成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国际合作及其他项目近20项,在SSCI、A&HCI、CSSCI收录期刊中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主编教材3部,获得省部级奖项2项。


电子信箱:

flly@scut.edu.cn


20


英美族裔文学的

伦理学批评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British and America Ethnic Literature






本分论坛聚焦英美族裔文学的伦理学批评,以代表性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文学伦理学批评本身具有的跨学科属性,提供了研究文学的新路径和新方向。议题如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 英美族裔文学文本的伦理批评;

2. 英美族裔作家的伦理观;

3. 19世纪英美族裔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文化溯源;

4. 20世纪英美族裔文学中的流动性与伦理转向;

5. 20世纪英美族裔文学中的地缘政治与伦理表达;

6. 21世纪英美族裔文学伦理批评的比较研究;

7. 英美族裔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拓展研究。


分论坛召集人



刘兮颖

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英美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记忆理论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美国犹太文学中的记忆书写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犹太伦理与叙事艺术:索尔·贝娄小说研究”,参加八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已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有十数篇文章被A&HCI收录。曾获湖北省社科期刊第二届专题优秀作品三等奖。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14.8-2015.8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


电子信箱:

longlongw@126.com


21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流动性、生态与空间研究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Mobility, Ecology and Space






21世纪流动性的高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人口、物品和信息的流动,也对生态、地方、空间、气候、能源等产生深刻影响。文学以其敏感的触觉和敏锐的观察对其所蕴含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记录、想象和思考。为此,本分论坛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考察文学对流动性、生态、人类世、地方、空间的表征,探讨文学对生态伦理、技术伦理、交通伦理和空间伦理的思考,展示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推动绿色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分论坛召集人



刘英

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其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专著《书写现代性:美国文学中的地理与空间》、《多元视角下的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等。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电子信箱:

002129@nankai.edu.cn


22


自然选择·伦理选择·科学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探讨与术语辨析

Natural Selection, Ethical Selection, Scientific Selection: Basic Theory and Key Terms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文学伦理学批评以伦理选择(ethical selection)为基本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类文明三阶段论,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经历从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到伦理选择、最终走向科学选择(scientific selection)的过程。与此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广泛借鉴和吸收包括伦理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以及自然科学(如生命科学、脑科学等)在内的研究成果,在人类文明三阶段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学伦理表达论、文学文本论、文学物质论、文学教诲论等观点,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建构起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本分论坛聚焦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核心术语,旨在探讨其内涵与外延及在批评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议题包括:


1. 文学伦理学批评“人类文明三阶段论”;

2. 文学伦理学批评53个术语辨析;

3. 伦理选择与经典文学再读;

4. 伦理选择与儿童文学研究;

5. 科学选择与科幻小说研究;

6. 脑文本基本理论探讨及运用。


分论坛召集人



任洁

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成员。2011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19年入职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入职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先后以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身份、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国立九州大学从事研究活动。近年来,在《文学跨学科研究》《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世界文学研究论坛》《九大日文》(日本)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编著5部、合著2部、参编2部;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重点1项)、教育厅项目1项,以及其他项目近10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3项。


电子信箱:

renjie_85@163.com


23


文学世界主义

文学伦理学

Literary Cosmopolitanism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世界主义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但文学世界主义是一种近些年在外国文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世界主义有着厚重的哲学背景,而文学世界主义正是吸取了这一概念中的精华、剔除了其历史性糟粕,并试图建构一种文学或文化上的新世界主义。就其对道德伦理、文化交往、文化包容和文明互鉴等诸多方面的立场而言,文学世界主义和文学伦理学之间有着很多交叉重叠甚至可以互动、共鸣之处。本论坛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文学伦理学与文学世界主义;

2. 少数族裔文学或者小国文学中的世界主义;

3. 外国文学中的世界主义;

4. 他者伦理与世界主义;

5. 世界主义与文化共同体;

6. 跨文化研究与跨国主义;

7. 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8. 世界大同与世界主义。


分论坛召集人



生安锋

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首席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计划;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哈佛大学博士后、中美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斯坦福大学);《文学理论前沿》副主编;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北京市人文社科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有10余篇被A&HCI或SSCI检索收录,20多篇被CSSCI检索收录。研究领域包括英美文学、当代西方文论、比较文学等。


电子信箱:

sheng_anfeng@163.com


24


文学中的关联性思维、伦理关系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Correlative Thinking, Ethic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on Values of Humanity in Literature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基础和文化共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阐发、弘扬与践行呼唤一种基于关联性思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不同于逻格斯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为我们阐释或重释包括伦理关系在内的文学命题和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论坛诚邀学者们探讨(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 文学作品与批评中的关联性思维研究;

2. 关联性思维的文学表征及伦理意蕴;

3. 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关系研究;

4. 文学作品与批评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5. 文学作品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及伦理建构;

6. 文学作品中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叙事及伦理建构。


分论坛召集人



石平萍

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英语文学与文化、生态文学的教学研究,兼及翻译批评与实践。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国少数族裔乡村书写研究”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等。出版专著《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生态思想研究》《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作家研究》《母女关系与性别、种族的政治:美国华裔妇女文学研究》(英文)等,译著《小说家与小说》《半轮黄日》等以及文学作品和教材若干,发表论文多篇,荣获奖励多种。


电子信箱:

pingzi98@aliyun.com


25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与文明交流互鉴  

Ethic Literary Criticism and the Exchange of Civilizations






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伦理话题很早就成为中西方学者的研究热点。通过长期交流,文学家从异国文化中获取了新的伦理观念,并在文学作品中构建起不同于本国传统的伦理叙事,潜移默化中传播了新的伦理观念,推动了本国社会思想的革新。运用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对中外文学交流史中的重要作品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行审视,不仅可以揭示出文学家们重新构建伦理批评话语的尝试,而且可以对伦理叙事的时代特征——作品的道德倾向和对社会变革的积极回应产生新的认识。由此,我们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所扮演的角色。


分论坛召集人



谭渊

华中科技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德语文学学士、硕士,德国哥廷根大学德语文学博士、博士后。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青年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10余项课题。已发表专著6部、论文、译作80余篇/部。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起受聘为“华中学者”,2018年入选德国“洪堡学者”。目前兼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德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电子信箱:

845531600@qq.com


26


文学伦理学与英国

旅行文学研究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British Travel Literature Studies






本论坛的基本主题有二:1)用聂珍钊教授文学伦理学理论阐释英国旅行文学作品。像英国的戏剧、小说和诗歌一样,英国旅行文学也是一种极为发达的文学范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伦理问题。如何用文学伦理学理论来阐释英国旅行文学的内容和主题表征,是研究英国旅行文学的一个重要关键。2)亦可用文学伦理学思想作为理论指导,研究英国旅行文学的历史,包括英国旅行文学的起源、发展等历史进程。例如,英国的旅行者充当殖民主义的先锋,深入到亚洲、非洲的腹地,用所谓的西方文明来征服非洲和亚洲的野蛮,英国旅行文学中的这种东西方文明的对立和碰撞,如何用文学伦理学来进行阐释。


分论坛召集人



田俊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国旅行文学史”、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旅行文学史”、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美国19世纪经典文学中的旅行叙事研究”和“美国20世纪小说中的旅行叙事与文化隐喻研究”等四项、教育部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美国20世纪小说中的旅行叙事研究”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美近现代旅行文学中的北京形象建构研究”1项、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美国旅行文学研究”1项;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Styl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Journal of Language、Literature and Culture等国内CSSCI、国际 SSCI/A&HCI 和其他核心来源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诗学研究》、《美国19世纪经典文学中的旅行叙事研究》、《美国20世纪小说中的旅行叙事与文化隐喻研究》、《从柏拉图到尼采》等 4 部专著,其中《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诗学研究》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文库。目前主要学术兼职为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The Explicator、《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国际A&HCI期刊和国内CSSCI 期刊审稿专家等。


电子信箱:

jwt1966@sina.com


27


俄罗斯文学的

伦理学批评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Russian Literature






俄罗斯文学具有强大的伦理意识、深刻的灵魂关怀、内在的悲剧精神以及伟大的崇高理念,其文化构成主要体现为来自东西南北四方的不同文化因素,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倾向。在长达千年的历史变迁和多种文化因子的积淀中,俄罗斯文学既受到斯拉夫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在制约,又受到带有北方特色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因子与带有南方希腊—保加利亚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因子的前后影响。自彼得大帝改革开启俄罗斯西化浪潮以降,俄罗斯文学时常在西方文化因子与东方文化因子之间摇摆不定,出现西欧派和斯拉夫派之间的思想论争,形成比较典型的杂糅性和鲜明的混合型特点。

本分论坛聚焦俄罗斯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具体议题如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 俄罗斯文学文本的伦理批评与阐释;

2. 俄罗斯作家及创作的伦理观念研究;

3. 俄罗斯文学文本的伦理表达研究;

4. 俄罗斯文学文本的伦理品格研究;

5. 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伦理批评与伦理转向;

6. 俄罗斯文学的伦理批评资源及其与东西方伦理批评的交流对话;

7. 俄罗斯文学伦理学批评关键词溯源与阐释;

8. 俄罗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文化阐释;

9. 俄罗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拓展研究。


分论坛召集人



王树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和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先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两项(优秀)、教育部社科基金一项、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一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四项;曾获第九、十一届湖北省社科成果优秀奖(三等奖)、武汉市第十七、十八次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提名奖、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合作),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戏剧艺术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先后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戏剧》《戏剧艺术》《俄罗斯文艺》等期刊发表各类文章12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电子信箱:

ccnuwangshufu@126.com


28


疾病文学的医学

伦理学研究

Medical Ethics and Illness Narratives in Literature






医学伦理学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其有四个最基本的伦理学原则:病人的自主权、病人利益第一、尊重病人(减少病人的伤害)、公正。外国文学作品有不少疾病书写,其内容涉及了疾病概念、医患关系、生殖技术(包括科幻作品中的“克隆人”)、死亡与安乐死、公共卫生政策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运用医学伦理学来进行研究。疾病文学的医学伦理学研究具有文学与医学跨学科研究的新意。


分论坛召集人



王中强

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英语教授,文学博士,翻译学博士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曾在Language and Literature、《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小说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


电子信箱:

10206219@qq.com


29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与外国文学教育研究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Foreign Literature Education






本分论坛聚焦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外国文学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内容、路径和意义探索。文学伦理学批评明确指出,文学具有教诲功能,因此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文学的教育功能将得以更为充分的挖掘。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也为文学与教育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论。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教育成长小说研究、文学的教育功能研究均将呈现出全新的含义。同时,这一视角对教育叙事研究、外国文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本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教育跨学科研究路径与方法;

2.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中外教育成长小说研究;

3.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文学教育研究;

4.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教育叙事研究;

5. 文学伦理本质及教诲功能的理论研究;

6.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


分论坛召集人



王卓

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师范大学东岳学者拔尖人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山东外语教学》主编、《基础外语教育》联合主编;山东省“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与外语教育研究基地主任、山东省与东非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研究方向为英语族裔文学、英语诗歌诗学、中外文学教育和英语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国家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1项,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投射在文本中的成长丽影–美国女性成长小说研究》《跨学科视域下的英美小说叙事策略与身份政治研究》《黑色维也纳的诗艺人生与世界关照:丽塔·达夫研究》等学术专著6部,编著《美国文学史》《英语成长小说教程》《综合英语》等教材8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国外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 80余篇,A&HCI 1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篇。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山东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济南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专著《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荣获首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提名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电子信箱:

wangzhuo_69@sina.com



刘雪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英美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涉及英美小说和文学思想史,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英语文学教育,跨文化研究和文学翻译等。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另有译作若干。曾独立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社科重大和普通项目数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党派评论》杂志研究”。


电子信箱:

liuxuelan@hotmail.com


30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美国南方文学研究

The Study of American Southern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美国南方文学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的16世纪末。作为美国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美国南方因其独特的欧洲文化传承和内战失败历史,形成自身鲜明地域特色、文化传统和伦理价值观。20世纪30年代南方文学发展达到顶峰,涌现一批包括福克纳、兰色姆、泰特、沃伦在内的南方作家和文学作品,形成“南方文艺复兴”的繁荣局面。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南方现代化进程加快,这一时期南方依然作家辈出,推出大量文学作品。这批二战前后出生、来自劳动者家庭的作家从后现代视角来审视南方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指出“南方文艺复兴”时期南方作家的阶级局限和伦理观,并对 “南方神话”进行解构和颠覆。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深入理解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美国南方文学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和批评工具。


分论坛召集人



吴瑾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硕士、博士,南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主持和参与国社科课题3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4项,获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各1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4项。在《外国文学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山东大学学报》、《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研究专著1部;主编、参编英语教材、词典20余部。教育部特聘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学翻译、英语教育。


电子信箱:

wujinjin@163.com


分论坛联系人:

李舆悦,电子信箱: 1608076695@qq.com

陈子莹,电子信箱: 2899458891@qq.com


31


后殖民伦理批评及其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互鉴

Postcolonial Ethical Criticism and Its Mutual Learning with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2006年,普林斯顿大学肯尼亚文学和后殖民研究专家西蒙·季坎迪教授指出后殖民文学创作已出现伦理转向。后殖民伦理批评旨在聚焦特定历史语境下,特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伦理时刻”和“失败与危机修辞”,为客观、全面和深入分析殖民与反殖民意识形态,为考察殖民统治和第三世界国家反殖民革命运动给当下世界秩序造成的深远的伦理道德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有后殖民伦理批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借鉴文学伦理学批评中“脑文本”、“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伦理困境”等一系列核心概念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为科学有效的后殖民伦理批评范式。


分论坛召集人



徐彬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学者特聘教授(2019-202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兼副秘书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学会常务理事、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世界族裔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春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库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


电子信箱:

haihongjiji@163.com


32


诗的言说与诗的伦理

The Speech and Ethics of Poetry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诗的言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伦理意涵,体现言说者的伦理诉求或伦理理想。“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歌教育体现出言语修养与道德修养的要求,也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所倡导的文学的教诲功能相合。本论坛诚征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研究古今中外诗歌的学术论文,既可在诗学理论层面展开宏论,也可对作家作品进行细读。尤其欢迎对诗歌形式(言说方式)与伦理关系展开学术探讨。


分论坛召集人



曾巍

诗人,笔名亦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编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诗歌研究与文化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互联网+中外诗歌经典出版与传播”项目策划人。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著有《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批评本》《亦来诗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文学杂志发表诗歌、小说、诗歌翻译作品百余篇(首)。曾受荷兰阿姆斯特丹诗歌与实验中心、中美诗歌诗学协会邀请赴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洛杉矶朗诵,有诗歌译介到美国、法国、荷兰与阿根廷。


电子信箱:

wzeng@mail.ccnu.edu.cn


33


当代美国戏剧

伦理批评研究

A Study on Ethical Criticism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Drama






自20世纪50年代以降,随着二战后实验写作的广泛兴起,当代美国剧作家将不稳定、不确定、以及矛盾对立的创作内容赋予巧思,为戏剧界贡献了别具一格的文学样式与丰富多元的审美体验。此间,荒诞派、实验派戏剧等新兴范式层出不穷,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戏剧等小众丛集也崭露头角,美国戏剧呈现出多样性、实验性、创新性、开放性等特点。面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带来的群体性焦虑,当代美国剧作家以伦理为眼,透过剧中的伦理冲突,聚焦人物的伦理选择与身份问题,对当下人类的生存困境和未来发展提出了伦理的思考。基于此,本分论坛主要研究如下议题(但不限于):


1. 当代美国戏剧人物的伦理选择与身份建构研究;

2. 当代美国戏剧中的伦理冲突研究;

3. 当代美国戏剧中的伦理悖论研究;

4. 当代美国戏剧中的创伤叙事与伦理表达研究;

5. 当代美国戏剧人物的脑文本演绎研究等。


分论坛召集人



张连桥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教授,广州大学“百人计划”聘用人员,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0;2012),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7-2018),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库专家,在《外国文学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华中学术》等A&HCI、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欧美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目,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身份困惑与伦理选择——爱德华·阿尔比戏剧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主编教材两部:《百年诺贝尔文学经典赏析》(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爱德华·阿尔比戏剧鉴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待出)。


电子信箱:

zhanglianiqao@qq.com


34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与儿童文学研究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hlidren’s Literature Studies






文学的产生源于人类伦理表达的需要,在于人类共享道德经验的渴望。随着人们对儿童和童年认识的深化,儿童文学创作也发生转变,儿童不仅仅是受成人保护的客体存在,同样是承担责任的道德主体。本论坛的选题包括但不限于:


1. 儿童文学与动物伦理研究;

2. 儿童文学与生态伦理研究;

3. 儿童文学与科学伦理研究;

4. 儿童文学与伦理身份认同研究;

5. 儿童文学中的伦理叙事研究;

6. 儿童能动性与伦理选择研究。


分论坛召集人



张生珍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美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


电子信箱:

ertongpanel2023@163.com


35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与医学人文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Medical Humanities






医学人文,是医学与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当前学术研究的前沿之一。本论坛热诚欢迎对医学人文感兴趣的同仁时俊,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维度对其进行跨学科的观照、反思或批判,以生产富有原创性、启迪性的知识、理论和思想,解决医学人文研究领域中的伦理困惑或道德问题。本分论坛包括但不限于下述论题:


1.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医学伦理学;

2.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医学哲学;

3.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医学史学;

4.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卫生法学;

5.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卫生经济学;

6.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医学社会学;

7.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医学心理学;

8.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医学档案;

9.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精神分析;

10. 文学理论批评与医学文学。


分论坛召集人



张同胜

文学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及博士后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聊斋志异学会理事、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西游记文化学会研究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项目13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5项。已出版学术著作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140余篇。


电子信箱:

hopemark@126.com


36


文学中的人兽变形

与伦理张力

Human-animal Metamorphosis and Ethical Tension in Literature






人兽变形是文学中古老的主题,是对人的主体性异化为“非人状态”的一种超现实主义文学表达。“变形”这一美学表现手法,无论在古典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中,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了绵长而独特的生命。人体的“变形”隐喻,从身体的变形延伸到自我的变形,进而延伸到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变形,饱含着深邃的伦理哲思。本论坛诚邀关注中外文学中变形主题的学者参与交流。


分论坛召集人



张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欧美同学会副会长、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A&HCI)编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委。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戏剧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英语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广东省《英美文学》教学团队及一流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戏剧、叙事学、文学伦理学,承担并完成相关领域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多篇论文刊于A&HCI和CSSCI索引期刊,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电子信箱:

199810232@oamail.gdufs.edu.cn


37


亚洲文学的伦理表达

与跨学科研究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Ethics in Asian Literature






从地理位置来看,亚洲被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地理区域;从思想渊源来看,其伦理思想源自中国、阿拉伯和印度三个不同的文化圈,它们相互影响形成了亚洲伦理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并与西方伦理思想有着显著的差异性。由于儒释道三教的精神内涵、“东方精神”的核心理念均属于伦理型人文主义学说,并在亚洲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我们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重新审视亚洲文学提供了多学科、多视阈研究的可能性。本分论坛旨在以亚洲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亚洲文学中所描写的各种伦理现象的阐释,探讨作家的伦理关切、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在传统和现代的变迁中重新认识其伦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分论坛召集人



郑新刚

文学博士,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湖北省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兼)。近年来,先后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主持“日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荣获学校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xingang2004@163.com


38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与文明互鉴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伦理既有人性共通的一面,也有文化差异的一面。文学通过生动演绎各种伦理关系,彰显了不同文明和文化中的伦理特征。研究文学中所展现的伦理的普遍性让全世界的读者共鸣,研究其中的伦理差异性则促进不同地区的读者认识和尊重彼此的差异,减少各种刻板印象和自我中心主义带来的偏见,从而切实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分论坛召集人



邹涛

博士,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西非研究中心副主任。


电子信箱:

truthzou@126.com





【END】

责任编辑 | 蒋文颖 

审 校 | 杨革新、刘兮颖


往 期 回 顾

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遴选 || 第四届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研究大学生领航论坛大会主题报告学生代表遴选

会议通知 || 文学伦理学批评20年:回顾与展望——第12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年会(第2号通知)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研究大学生领航论坛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届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研究大学生领航论坛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第一届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研究大学生领航论坛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年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隆重开幕
第十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顺利召开第九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开幕第二期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研修班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第一期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研修班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紫金港大学生领航论坛·院士巡回讲座”第一期四场讲座成功举办“紫金港大学生领航论坛·院士巡回讲座”第二期四场讲座成功举办“紫金港大学生领航论坛·院士巡回讲座”第三期三场讲座成功举办

聂珍钊著  周露译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俄文版由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聂珍钊著 / 林大根等译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韩文版由韩国外国语大学知识出版院(HUINE)出版发行
聂珍钊 ||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价值选择与理论建构聂珍钊 || 论人的认知与意识
聂珍钊 || 论脑文本与语言生成聂珍钊 || 论语言生成的伦理机制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自然选择与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脑文本、书写文本、电子文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