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的第30天,小明刷完微博觉得有点空虚。他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来读,这是2020年读的第1本书,他决定要仔细看看!可是,越是仔细看,小明越觉得自己不会看书,越看越发现更多看不懂的东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一切的背后是美食的冲击还是睡眠的障碍?又或是其他原因?敬请阅读本期“PAM在线 x 趣谈”,让我们跟随推文一起走进小明的阅读世界。小明:我在看的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净琉璃室批校本丛刊》之《庚子销夏记》。作者孙承泽是清初第一代北方鉴藏家,这本是他的书画著录,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这本书看起来雅致极了,但又让我觉得有点难懂,感觉有很多暗藏的密码。小明:你仔细看这页书,上面有黑色的字还有红色的字,最右边还有两个黑色的小三角形,上部三角形以上有一根粗黑线,下部三角形以下也有根粗黑线,反而两个三角形中间留了空白写字。这都是些什么呢?为什么要有这些东西?古籍与善本两词在口语中常常并列出现,但是实际上古籍并不等于善本,也并非所有的古籍都为善本。古籍指的是产生在古代中国的典籍、籍载、书籍。广义的中国古籍,是在1911年以前产生于中国大地而又具有传统装帧形式的著作。而根据国家组织专家制定的《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录收录标准和范围》,善本标准归纳为“三性九条”,认为“凡是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三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的,应是善本”。
近两年国家组织相关专家对善本标准又进行了符合当今时代的定级标准,将原有的善本标准一、二、三极改成了四级分法。同时进一步细化为“十等”,更便于使用者鉴定收藏。根据手稿或原书传抄的书称为抄本,又称钞本,分为影抄本、录抄本和抄稿本三类。△ 影抄本:为了体现原书的外在风貌,以透明纸覆在原书上一丝不苟地描摹下来所成地写本称为影抄本,通常用于传抄稀见珍本。最有名者为明毛氏汲古阁影抄本,简称毛抄,为古书中的名品。△ 录抄本:根本某底本再行传写、保留抄者字体而成的写本。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钱谦益(书)
清顺治,纸本水墨,写本
21 x 15 cm
此本为钱谦益刊前稿本,内中通篇朱批校点,兼有插补,并盖有多方钱谦益自用印。
(注:本文古籍图片举例皆为“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展出作品)
刻本是雕刻上版面后印刷的书籍,包括木刻本、油印本、铜版本三大类。木刻本是三者中最为常见的,占古籍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吴骚合编》展出现场, 张楚叔(撰),张旭初(选编)此书内附有武林、徽州刻工所制版画插图若干,刊刻水平实为当时翘楚。(戳图了解更多作品信息)拓本是以湿纸紧覆在刻石或器物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而成的印刷物,分为碑拓、帖、器物铭文三类。红印本,又称朱印本。书版刻毕后,先用朱砂或洋红刷印数部,以便作者校正之用,印量一般在五至二十部之间,意同今日之“初校”。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套印的书籍称套印本。明代闵、凌两家刊刻的套印本最为有名,受到后世藏家的喜爱,被称为闵凌刻。
卷轴装又称卷子装,来源于竹筒的形态,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两端粘于圆木或其他材质的轴上,卷成一束。宋代之前的束大多采用这种形式。敦煌藏经洞所出的各种典籍绝大多数是卷轴装。蝴蝶装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装帧方式。将书页反折,将有文字的一面向内,将中缝背口以浆糊粘成书脊,全书纸张均为单页,翻阅时翻飞如蝶,因此得名。此种装帧方式的益处是在使用过程中磨损的仅仅是纸边。破损弄脏后裁掉纸边,又像新书。缺点是粘贴点太窄,翻页过程中容易脱散成散页。经折装也称折子装,是图书从卷轴制度向册页制度发展演变的过度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图书装帧形式之一。
经折装大致出现、流行于9世纪中叶以后的唐代晚期,是受佛教梵夹装启发而形成的书籍形制。由于卷轴装舒卷阅读的不便,佛门弟子将本是长卷的佛经从头至尾依一定行数或者一定宽度连续左右折叠,最后形成长方形一叠,再在前后各粘裱一张厚纸封皮,一种新型装帧方式就出现了,这就是所谓的经折装。经折装所装帧书籍,外形已似书册,但有册无页,内容仍保留多张纸粘成长纸,但不卷,用折叠。比卷轴书籍便于翻阅、保存。《折柳阳关曲谱》展出现场,张充和(书)、周小英(题跋)在读书过程中,人们时常会在行间或头尾写下一些“小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想、书籍版本渊源、读书心态、作者景况的信息,这些就是题跋。凡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写在后面的称为“跋”。题跋可以帮助我们欣赏、鉴别书画,也增加了书画的价值,而上好的题跋本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所题作品融为一体,相得益彰。31.5 × 18 cm
图片展示此页为书末题跋,右为谢国桢跋文、中为俞平伯跋文、左为周小英所书题跋。(戳图了解更多作品信息)书口,也称版口、版心。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就印纸折叠装订成册,尤其是包背装、线装而言,就成了书的可以翻阅的开口,所以称为书口。小明看到的“留了空白写字”的部分即为书口。天头,又叫书眉,与“地脚”相对,指书刊中(含封面)最上面一行字头到书刊上面纸边之间的部分。天头用于写书眉或眉批、眉注之用。因所处位置在版心之上,又好像人的头顶,所以称作“天头”。由图可见,书中天头即有眉批(戳图了解更多作品信息)指未着墨迹的书口。版心本与刻字、边栏、界行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如果不加雕剜,刷墨之后会印成黑色条格,小明看到的“粗黑线”即为黑口。只有剜剔下去,涂色不着墨,刷出来的印纸才是无墨的白纸,折叶装订成册之后书口才呈白色,所以称为白口。知识小拓展
此《宋书》半叶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其实,对于古书而言,一页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字都非常讲究。
行款疏密,字迹优劣、刀法精粗、墨色莹浊、刷印虚实,直接影响版面效果和版式格调。古人刻版印书或活字排版印书,对行款都要精心测算,做到既降低成本,又行款讲究,提高版式效果。而一版内或半版内所刻所排每行的文字数目大部分是固定的,如16行,每行16字;20行,每行20字;22行,每行15字等。也有行字不固定的,即每行字数多寡不一。狭行细字总不如宽行大字疏朗。此鱼尾非彼鱼尾,在古籍装帧的语境下,鱼尾指的是在版心约四分之一处的标记,因为形状像鱼尾而得名。书口上的鱼尾,其作用主要是以尾叉来标示中缝线,以便折叶时取做标准。其实中缝线只刻一道线同样能承当折叶标准,可是古人却把它设计成鱼尾形象,既实用又美观,是美与用的成功结合。此书可见版心处采用黑鱼尾,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六字,白口,并且在装帧方式上其为蝴蝶装。
唐人写经所用的一种纸张,颜色黄褐,犹如茶色,略有棉性,质地厚硬,不透明。这种纸的特点之一为韧性极强,千年之后,抖动纸张依旧可以发出声音。竹纸,是以竹为原料加工成的纸,产生于唐末,宋代得到普及。但竹纸发脆易碎,不易流传,因此今天可见的宋版本多为麻纸。竹纸因较其他纸生产成本低廉,所以中国古代流存至今的书籍大多采用这种纸。《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展出现场,金农(撰)、周小英(题跋)此书用纸是一种深黄色极厚实的竹纸,帘纹很细,还夹杂着一些未能溶解的植物纤维,是一种较粗的古纸。(戳图了解更多作品信息)
“书籍之为艺术”(Books as Art)。从天头、地脚、鱼尾、书口等生动形象的古籍版面设计词汇,到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等匠心独运的装帧形式,这些集物质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为一体的本本古籍,莫不在诉说着千百年前古人的心灵巧思、手工妙用,他们的审美志趣、艺术眼光、创造力与想象力都一并融进了笔墨刀刻,生生不息绵延传递。这十六个关于古籍装帧及书类的小知识你都get到了吗?还是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早已对这些了然于胸?下方问卷选出你的闯关测试结果,一起来比拼吧!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明珠美术馆艺术生活实验室(LAb)丛刊遴选范景中、周小英二教授收藏、校跋之珍贵古籍,以宣纸彩色影印技术仿真再现。原大线装,单独定价。目前已出版12种,涵盖嘉靖本、名家抄本、写刻本、影写本等版本类型,各书皆经二教授校勘题跋,朱批累累。文章参考书目(欢迎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细读以下书籍):1.庆山、韦力,《古书之美》,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2.李致忠、芦婷婷,《中国古籍十二讲》,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8。3.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北京:商务出版社,1996。4.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PAM在线 | “风景与书”作品赏析,已推出以下内容:
PAM在线 | 讲座精要,将持续推出以下内容,敬请期待:曾活跃在西湖风景中的著名人物(秦淮八艳等):范景中谈“风景与书中的故事”之三
明珠美术馆(Pearl Art Museum)是一座面向21世纪的美术馆,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与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合作创建,旨在“以艺术点亮生活”,通过“全链接”的工作方式,汇聚全球一流艺术与创意资源,以打造“无墙的美术馆”与“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用艺术与文化为城市赋能。明珠美术馆已全面启动“PAM在线|”品牌项目建设,自2020年2月2日起每天更新分享高质量有生趣的新媒体文艺内容,始终以创建“无墙的美术馆、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力争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与公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