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练习39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议论文标杆文(最全版)
(含答案)密云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大附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中央民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一模测试语文(含答案)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论语》《红楼梦》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语言基础运用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微写作、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圣王在上,分义行乎下,则士大夫无流淫之行,百吏官人无怠慢之事,众庶百姓无奸怪之俗,无盗贼之罪,莫敢犯大上之禁,天下晓然皆知夫盗窃之不可以为富也,皆知夫贼害之不可以为寿也,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为安也。由其道则人得其所好焉,不由其道则必遇其所恶焉。是故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世晓然皆知夫为奸,则虽隐窜逃亡之由不足以免也,故莫不服罪而请。书云:“凡人自得罪。”此之谓也。
(《荀子•君子篇》)
(1)由材料可见,孔子与荀子均认为 是为政的关键因素。
(2)根据材料,分析荀子的观点与孔子的观点有哪些不同。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
材料二: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①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②也。”(《论语•雍也》)
【注】①逝:前往。②罔:糊涂。
(1)“冕衣裳者”是指 。孔子遇到上述三类人,“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体现孔子 之心。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仁者”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 ,大舜的特点是 。(均填成语)
(2)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0.
答案:
(1)君王的德行。
(2)①孔子认为君王自身的德行决定着政令的推行是否顺利;荀子认为不仅要有圣明的君王,还需要在臣民中推行名分与道义。②孔子强调的是君王的德行可以使臣民得知应该做哪些事;而荀子强调臣民因此而明白不能做哪些事。③荀子的观点中还体现了刑罚的价值,其为政的效果是臣民自愿伏罪而请求惩罚。
译文:
孔子说:“(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圣明的帝王在上,名分,道义在民众中推行,那么士大夫就没有放肆过分的行为,各级官吏就不会有懈怠傲慢的事情,广大百姓就不会有邪恶怪僻的习俗,就不会偷盗的罪行,就没有人敢触犯君主禁令的。天下的人都清楚的知道:盗窃是不可能发家致富,抢劫杀人不可能获得长寿,触犯君主的禁令不可能得到安宁;遵循圣王的正道,就能得到他所喜欢的;不遵循圣王的正道,就会遭到他所厌恶的惩罚。这样,刑罚很简略,而君上的威力却像流水一样的通行,无处不在,人们都知道如果为非作歹,即使躲藏逃亡也不能够免受惩罚,所以没有不伏法认罪而请求惩处的。《尚书》说:“所有的罪罚都是自取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11.
(1)贵族,仁爱或尊敬
(2)仁者听到有人落井,就会前去救援,体现了爱人之心;因此也容易被小人欺骗。但仁者不会立马跳下去,而是在行动之前,仔细甄别,想想对策,因此不会是糊涂迷惘的人。由此可见,仁者不仅需要爱人,还需要智慧。
译文:
材料一:孔子接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即使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材料二:宰我问道:“对仁义的人即使告诉他说,井里有个仁义的人,他会听从你的话(跳下井去吗)?”孔子说:“为什么他会这样做呢?对君子可以(让他)前往,却不可以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可以耍弄他。”
12.
(1)闻过则喜 与人为善
(2)材料一告诉我们要做到忠和恕,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材料二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还要和别人一起行善。
参考译文: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活,就给人家敬礼。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