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山东、山西、安徽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期末学习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菏泽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

2020年山东新高考全真模拟卷(一)  语文试题

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2019级高一上期末模拟  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模拟试题语文

2020年山东新高考全真模拟卷(一)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阶段性自我测试  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2020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山东、海南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五)

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部分校2020届高三线上考试(二)语文试题

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山东省高三(下)质检语文试卷(二)

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3月阶段性检测(一模)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二中实验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高考线上语文模拟考试-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下高考模拟考试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开年联考(山东卷)语文试卷

青岛市2020年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3月份)

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强基模拟训练语文

山东实验中学2019-20学年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一)语 文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5月联考试题语文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

2020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诊断性测试(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山东省新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八)语文试题

2020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0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5月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2020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一中2019-2020高二下学期语文测试题(新高考文言文专项)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6月阶段性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2020年6月高三全真模拟三模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为了解《重点任务》有关情况,针对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

       问: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上,2019年比较大的改革举措是什么?主要意义在哪里?

       答:《重点任务》明确,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要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所谓“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风”,根据这份文件,各级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上,进一步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体现了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问:在大中小城市发展的优先序上,请问是如何考虑和布置的?

       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重点任务》明确指出,首先要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上下同欲者胜”,方能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在大中小城市发展的优先序上,要特别注重不同规模层级城市的协调发展,偏重哪一个都不行,尤其是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大城市,要更多关注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吸纳大量农村人口,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任务的重点。中小城市发展也要根据不同城市类型,分类施策。

       问: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需要推进哪些配套政策?

      

       对于暂时不能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要确保其全部持有居住证,以此为载体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重点,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的含金量。

(摘编自《大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影响几何》)

材料二:

       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都市圈承载着一国的经济、文化、信息、科技、知识、人才等核心力量。都市圈首先需要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发达的核心城市,其次需要圈内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全面一体化,从而使得不同区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然而,分割管理的户籍制度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人才的流动,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前提。没有社会体制的一体化,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一体化,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都市圈的户籍管理由“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到“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的改革,将有力扫清阻碍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为都市圈同城化奠定基础。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稳健推进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调整落户制度,实现小城市落户的全面放开、中等城市落户的逐步放开和大城市落户的合理放宽,释放不少改革红利。

       随着政策的落地,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新型居住证制度和中小城市的“零门槛”落户制度在全国全面铺开,大城市不断放宽落户门槛。但需要正视的是,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育、社保等配套制度改革差距仍不小,农民在中小城市的落户意愿不高,户口隐形标签仍然存在。在户籍制度改革即将迎来“大考”之际,“城市群的户籍一体化”打开了突破口,将成为户改的新方向,必将有力促进“一亿人落户”的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摘编自《以都市圈融合促进户籍改革》)

材料三:

       城市是一个综合体,既需要吸引各类高端人才,也需要农民工群体。现代城市的竞争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上,农民工正是人力资本的重要一环。前几年,一些城市背离了城镇化规律,企图只要白领置业,不要蓝领落户。表面上看,这降低了城市公共服务费用,实际上对保持城市竞争力不利。一些大城市居民常抱怨请工难、雇工贵,其中固然有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因素,但也与所在城市户籍政策密切相关。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策希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能在城市落户。不过,也有部分进城农民工仍不太愿意落户,实际落户进程并不及预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过多考虑落户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随之而来的人口红利。这些城市虽然放开落户,但舍不得给予相应的公共服务,对农民吸引力不大;二是随着农村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各类权益在增值,一些农民不舍得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他们认为保留农村户口会更“吃香”。

       说到底,农民关心的不只是户口本上的“城镇”或“农业”字样,关键是依附其上的各项福利能否同步跟上。至于选择落户哪座城市,往往会看经济安全感和情感归属感强不强。因此,各地不妨在农民“等等看”的同时,积极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提高户口背后的含金量,让他们在城市也能实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摘编自《户口“含金量”比落户本身更重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重点任务》指出,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体现了这一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B.“都市圈”需要一个中心龙头城市引领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圈内产业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要打造一体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关键在于实现圈内不同区域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

C.材料三认为户口“含金量”比落户本身更重要,依附于户口之上的各项福利都应该同步跟上,这里的“各项福利”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一提及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及材料二提及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D.三则材料都提及目前户籍改革进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社保等配套制度改革仍然不够完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城市按照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分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Ⅱ型大城市与Ⅰ型大城市等。在不同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城市政府提出“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体现出城市落户政策的灵活性。

B.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都市圈”时代来临。

C.由于实际落户进城不及预期,造成不少农民成为城市“边缘人”,城市出现独特的“钟摆式移民”,每年春节前后移动一次的“春运潮”即为实证。

D.放开落户后,城市应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更好的公共服务留住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城区常住人口216万左右的惠州,2020年落户上将实现“想入即入”。

B.城市人才流动受制于分割管理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在不同区域间双向流动的“候鸟式”流动模式。

C.未来相较于对大学生的争夺,看似普通的服务业劳动者,才是城市人口资源竞争中的一个值得挖潜的领域。

D.大城市要通过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提供,提升所有常住居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从“宜家”的角度考虑如何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我国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有何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

一、(二)现代文本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丢失的脚步

王开岭

       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秤、视自己为棋子了。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嗵”激起的那种。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小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这是一盘谁也下不完的棋。人只能在上面流浪,胡乱移动。某种意义上,已无真正的“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无边无际、日夜更新的城市,所有人都变成了它的陌生客。据说,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了几座中国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

       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

       由于“脚”和“历程”之间的逻辑驰散了,“人生脚步”一词,正丧失其象征性。城市无法用脚来丈量,人生也不再用脚来记录。我的办公室同事,人均每日乘车3小时,那是一种天天出差的感觉。一家伙恶狠狠道:“天天三小时!三小时!他妈的……”

       是的,我们最有效的生命时间,虚掷在了路上。

       而且,这是纯物理、纯机械的“赶路”,绝无精神活动和审美可能:堵、挤、抢、操、刮擦、焦灼、噪音、污染……整个一皱眉和不断骂娘的过程。

       我一直深以为﹣﹣

       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

       在一座美好之城里,道路系统应在细节上处处体现对行人的体恤,人行道应享有特殊的荣誉和尊严。

       那天,我要到马路对面去,一个外地来的朋友正拼命挥手,可附近既无天桥亦无路口,我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跨越几十米天蜇,最后招了辆车,到一桥底再绕回来,跋涉了几公里,才和朋友握上手,真可谓咫尺天涯。

       丹尼贝尔说: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

       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

       柳永有过一篇《望海潮》,写宋朝杭州市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读罢,我真有股冲动,恨不得即刻动身,奔赴那座伟大的城池。那样的户外,你想不挪步都难,会觉得呆屋里是犯罪,走得太急也是犯罪。

       不可否认,长安街乃京城最伟大的街。但真正对漫步发出邀请的是胡同。其一砖一木都有体温,元素鲜活、细节密集,最具酵母气息和微生物色彩,所遇之人也有趣……重要的是,你能与它对话,一副门礅、春联,一棵槐树和一窝喜鹊,一丛墙头草或一只流浪猫,都是一个有趣的信息体。而长安街,你就没法交流,它根本不打算和你平等。那些威风凛凛的建筑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只接受瞻仰、服从。

       胡同街区的枯萎、市井活性的夭折、“步行街”的出世,皆意味着漫步文化渐行渐远。

“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皮埃尔•卡蓝默说。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脚,是要用来走路的。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

       那年,崔永元拉一帮人去搞“新长征”,红旗飘飘,走了趟物非人非的老路。央视栏目做了期纪录片,讲这群好事者如何折磨自己,如何痛并快乐着。还发明了个词:“精神足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做了次“足底按摩”罢了。

       据说疗效不错,很多脚激动得热泪盈眶。足底穴位那么多,通着那么多的经络和神经元,不治百病才怪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中国城市后发出的“忍不住发抖”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

B.作者从“同事的抱怨”“和朋友咫尺无法相聚”等生活琐事人手,反思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由表及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C.作者写到《望海潮》描绘的情景和北京胡同的一砖一木,表现了向往、回味之情和作者对“漫步文化渐行渐远”的痛惜之情。

D.对所谓的“精神足疗”法,作者认为其精神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为自己所做的“足底按摩”。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失去的脚步”一语双关,意在告诉人们,城市的扩大不仅让人们失去了漫步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丢掉了城市的灵魂。

B.“巨石激起的涟漪”比喻了城市猛烈扩张的态势;“威风凛凛的建筑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比拟出长安街建筑的高大和傲慢。

C.作者在文中写到“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咫尺天涯”、“长安街”与“胡同”等,对比鲜明,发人深思。

D.本文语言辛辣诙谐,直指盲目扩大城市所存在的弊端﹣﹣失去了城市的灵魂,不能让忙碌的人们获得心灵的安慰。

(3)文中倒数第三段画线句中“失足”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两段应该删掉,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裴漼,绛州闻喜著姓。父琰之,永徽中为同州司户参军,不主曹务,刺史李崇义始轻之,语之曰:“同,三辅,吏事繁,子盍求便官?毋留此!”琰之唯唯。属吏白积案数百,崇义让使趣断,琰之曰:“何至逼人?”乃命吏连纸进笔为省决,一日毕,既与夺当理,而笔词劲妙。崇义惊曰:“子何自晦,成吾过耶?”由是名动一州,号“霹雳手”。后为永年令,有惠政,吏刻石颂美。以仓部郎中病废。漼侍疾十余年,不肯仕。琰之没,始擢明经,调陈留主簿,迁监察御史。时崔湜、郑愔典吏部,坐奸赃,为李尚隐所劾,诏漼按讯,而安乐公主、上官昭容为阿右,漼执正其罪,天下称之。累进中书舍人。睿宗造金仙、玉真二观,时旱甚,役不止,漼上言:“春夏毋聚大众,起大役,不可兴土功,妨农事。若役使乖度,则有疾疫水旱之灾,此天人常应也。今自冬徂春,雨不时降,人心憔然,莫知所出,而土木方兴,时旱之孽,职为此发。今东作云始,丁壮就功,妨多益少,饥寒有渐。《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冬,不雨,是时岁三筑台;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是时作南门。陛下以四方为念,宜下明制,令二京营作和市木石,一切停止。有如农桑失时,户口流散,虽寺观营立,能救饥寒敝哉?”上不报。迁兵部侍郎。以铨总劳,特授一子官。开元五年,为吏部侍郎,甄拔士为多。拜御史大夫。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改太子宾客。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裴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B.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C.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D.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古时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的人须通晓经学,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谓之进士,以经义取士谓之明经。

B.《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合称为“五经”。

C.二京是指汉代的东京和西京,即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张衡《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是指长安与洛阳。

D.太子宾客,官名,为太子东宫属官,义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中的“宾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漼父亲既有才华又施政惠民,任仓部郎中时患病辞官,裴漼为父侍疾十多年,直至父亲去世后才肯出来为官。

B.崔湜、郑愔因贪赃被弹劾,安乐公主、上官昭容偏袒他们,裴漼不徇私情,引经据典,公正地处置他们的罪过。

C.睿宗建造金仙、玉真二观时旱灾严重,裴漼引用《春秋》的记载劝谏天子春夏不可役使过度,应该停止一切土木工程。

D.任兵部侍郎时选才有功,天子奖励其子为官,开元五年裴漼转任吏部侍郎,选拔了很多士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属吏白积案数百,崇义让使趣断,琰之曰:“何至逼人?”

有如农桑失时,户口流散,虽寺观营立,能救饥寒敝哉?

(5)联系全文,请阐述裴漼死后被追封谥号“懿”的理由。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琴用特生的梧桐制作而成,虽然它外表质朴无华,琴声却分外幽远、清雅。

B.听者的思绪被带到遥远的古代,以此衬托出演奏技艺赋予琴声的特殊魅力。

C.诗人善于将无形的琴声具体化,以风雪、江山等景象绘出琴声情调的变化。

D.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

(2)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

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游褒禅山记》中,“有志与力,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2)马援在《诫兄子严敦书》中提到自己最厌恶的行为是:      

(3)“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答题。

       住在我家的那窝活泼伶俐的燕子外出觅食归来,在进屋之前先栖落在我家那棵梧桐树上,(1)          ,那话一句接一句,又急切,又欢快,像一群春游归来的小学生,喋喋不休地争抢着倾述所见所闻。老燕子看着小燕子日渐老练,心情激动,飞上飞下,手舞足蹈。我听不懂它们的话,但我分明感受到它们的快乐。我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突然那只小燕子竟然悄悄落在我读书的饭桌上。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仔细端详着,忍不住轻轻地、微微地笑了。与这小精灵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竟让我十分激动,紧张和欣喜迅速传遍了我的每一根神经。那小燕子眼睛黑黑的、亮亮的,嘴唇黄黄的,小脑袋摇来摇去,还用嫩黄的小嘴巴啄几下我的书本,透出几分天真和调皮。我们没法用语言沟通,但我读得懂它那单纯友善的目光。我鼓鼓嘴,轻轻吹吹口哨,它竟然高兴地点点头。我们像是一对好朋友,(2)          ,守候这短暂而美妙的时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上几岁年纪的人总是盼着儿女早早像小燕子长硬翅膀飞上蓝天,然后又盼着孩子像飞出的鸟儿常常回归母巢团聚,你一言我一语诉说辛酸与幸福。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排比、借代

B.比喻、对偶、排比

C.比喻、拟人、引用

D.拟人、借代、引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小燕子黑亮的眼睛,黄色的嘴唇,摇晃着小脑袋,还用嫩黄的小嘴巴啄几下我的书本,透出几分天真和调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7.(4分)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政府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渐与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存在“你亮,我比你更亮”。一些城市从卫星图象资料看,纽约、巴黎等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夜空亮度也不如这些城市。如此过度亮化,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8.(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近日,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连线向欧洲呼吸学会介绍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经验。钟南山专门提到,研究证明,中药显示出对抗病毒和抗炎有效。截至3月初,在中国的确诊病例中,中医药治疗病例述92,58%,武汉方舱医院累计服用中药病例更达99.9%.除此外,暂停公共集会,发现病例并追踪接触者,建立庞大的发热门诊网络,快速建设方舱医院,免费检测,免费治疗患者……一系列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写作(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材料二  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选手根据现场抽取的图片内容,并通过图片上的全新信息,进行即兴论述。上图(材料一)是选手王嘉宁所抽题图。评委董卿在点评选手王嘉宁时说:“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解答】(1)A.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原文只是说“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B.“关键在于实现圈内不同区域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错,由材料二“没有社会体制的一体化,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一体化,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可知,打造现代化都市圈,关键在于“社会体制的一体化”;C.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三“各项福利”与材料一、材料二提及的“城市公共服务”内容一样,均指“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2)B.“将由”,混淆时态,已然变未然,注意材料一原文的“已由”。

(3)惠州城区常住人口200万左右,属II型大城市,《重点任务》明确,2019年II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所以可以实现“想入即入”。B项支撑材料二,C项、D项支撑材料三。

(4)访谈类材料,访谈内容始终围绕《重点任务》明确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带来的各种影响,中心集中。

形式上,由记者提问导入话题,入题简单,不枝不蔓,利于读者把握每部分谈话内容。发改委负责人高屋建瓴的回答,则具有现实针对性,易引发读者关注。

访谈内容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先指出重要户籍改革措施,再分析大中小城市户籍改革的优先顺序,接着点出户籍改革对配套政策带来的影响,层层推进,使文章结构、思路条理清晰。

论证中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如“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下同欲者胜”等,语言精练,含蓄典雅,极富启发性,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5)我国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有何意义可以结合“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此时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将有力扫清阻碍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为都市圈同城化奠定基础”“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策希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能在城市落户”概括得出。

 

答案:

(1)D

(2)B

(3)A

(4)材料一是访谈类材料,材料内容始终围绕《重点任务》,中心集中。

访谈形式,入题简单,利于读者把握谈话内容。访谈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易引发读者关注。

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使材料结构、思路条理清晰。

论证中主要运用了引证法,语言精练,含蓄典雅,极富启发性,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5)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将有力扫清阻碍都市圈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为都市圈同城化奠定基础。

释放改革红利,同时给城市带来人口红利,保持城市竞争力。

一、(二)现代文本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解答】(1)A.“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分析错误。作者引用的目的是证明“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而且作者并不否定城市的大,只是惋惜漫步文化的缺失。

(2)D.“语言辛辣诙谐”不准确。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善用修辞,如“巨石激起的涟漪”比喻了城市猛烈打张的态势;“威风凛凛”形容出长安街建筑的高大和傲慢。对所谓的“精神足疗”法,作者认为其精神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为自己所做的“足底按摩”。语言辛辣。

(3)第一问:引号表示有特殊含义,“失足”在此特指“失去双脚”,有“失落”“失去支撑”的含义。第二问:本句强调路对于有意义的行走的价值。如果双足缺乏有力量的落点,亦即所走的道路没有价值,那么不但肉体会退化;精神也无法通过行走而找到依托。

(4)不同意。看似多余,实则凸显了主题;用事实说话,让人们直观感受丢失了脚步的窘境;有反讽的效果,直击现实问题,引起反思。

同意。这是“闲笔”,不能起到卒章显志的效果;行文拖沓,破坏了文章结构的严谨性;带有调侃讽刺之嫌,破坏了文章的严肃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解答】(1)A.句意:裴漼一向与张说友善,张说当时正任宰相,多次举荐他。裴漼擅长陈述奏事,天子也很看重他,升任吏部尚书。其家世代俭朴,但晚年喜欢饮酒,追求奢侈,议论者认为这是他的不足。“敷奏”,陈述奏事,中间不断开,排除CD;“吏部尚书”是官职,中间不断开,排除B。

(2)D.太子宾客,省称宾客。唐代始置,明代以后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中的“宾客”是“贵族的门客、策士”的意思。

(3)B.“不徇私情,引经据典”与原文不符。结合“诏漼按讯,而安乐公主、上官昭容为阿右,漼执正其罪,天下称之”分析,皇帝下诏命裴漼追查审问,但安乐公主、上官昭容偏袒他们,裴漼坚持治他们的罪,受到天下人的称赞。

(4)属吏禀告说堆积的案子有几百件,李崇义责备裴琰之叫(他)迅速处理,裴琰之说:“为什么如此逼迫人?”

如果农桑误时,百姓流离失所,即使寺观建立,能解救人们饥寒的危害吗?

(5)服侍父亲,有孝德;不畏权贵,讲公正;进言劝谏,现忠心;量才选人,爱惜人才。

 

参考译文:

       裴漼,出自绛州闻喜望族。父名琰之,永徽年间任同州司户参军,年纪很轻,不重视府署中的事务,刺史李崇义瞧不起他,劝戒他说:“同州是三辅之地,政事繁多,你何不找个轻松的官职?不要留在这里!”裴琰之恭敬地答应。属吏禀告说堆积的案牍(案卷)有几百件,李崇义责备他让他迅速处理,裴琰之说:“何至于如此逼迫人?”就命小吏准备好纸笔从速处理,一天就将堆积的案牍办理完毕,决定既合情理,而且文词准确精妙。李崇义惊讶地说:“你为什么要埋没自己,造成我的过错呢?”从此名震一州,号称“霹雳手”。后来任永年令,施政惠民,属吏立碑赞美他。任仓部郎中时患病而辞官。裴漼服侍父病十多年,不肯出任外官。裴琰之去世后,才考中明经科,调任监察御史。当时崔湜、郑愔掌管吏部选举,因贪赃而被治罪,受到李商隐的弹劾,下诏命裴漼追查审问,但安乐公主、上官昭容偏袒他们,裴漼坚持治他们的罪,受到天下人的称赞。多次升任为中书舍人。睿宗营建金仙、玉真两座道观,当时旱情严重,而役使民夫不止。裴漼上书说:“春夏之交不该聚集民众展开大规模工役,不可以兴建土木工程,妨害农事。如果役使超出限度,那么就会有疫病水旱之灾,这是天与人之间定会发生的感应啊。现在从冬到春,雨水不按时令而降,人心忧愁,不知道怎么办是好,却仍大兴土木,旱灾正是由此而生。如今春耕刚刚开始,丁壮从事工役害多利少,这是饥寒的苗头。《春秋》上记载说庄公三十一年冬,无雨,当时一年中三次筑台;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当时正修建南门。陛下以天下为怀,应公开下制书,命二京工程和购买木石全部停止。如果农桑误时,百姓流离失所,即使寺观建立,能补救人们饥寒的危害吗!”没有得到答复。迁任兵部侍郎。因主持铨选有功,特授一子做官。开元五年,裴漼任吏部侍郎,选拔的士人很多。拜授御史大夫。裴漼一向与张说友善,张说当时正任宰相,多次举荐他。裴漼擅长陈述奏事,天子也很看重他,升任吏部尚书。其家世代俭朴,但晚年慢慢养了很多妾,追求奢侈,议论者认为这是他的不足。改任太子宾客。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懿。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解答】(1)D.“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分析有误,这一联的意思是,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谁又能明白琴声之中寄寓的才华抱负呢?

(2)琴材料不凡,外表质朴而声音清雅,诗人亦以雅而不俗、才华拔萃为追求。

琴声怀古思远、富于变化,诗人志在体验种种不同的人生经历或精神境界(或:诗人也有追思先贤之志,悲欢离合之情)。

琴声高妙却少人理解,诗人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叹。

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解答】故答案为:

(1)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重点字:幽)

(2)好议论人长短  妄是非正法(重点字:妄)

(3)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重点字:涩、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解答】(1)结合“像一群春游归来的小学生”分析,运用了比喻;

结合“老燕子……手舞足蹈”分析,运用了拟人;

结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分析,运用了引用。

故选C。

(2)原句分别把小燕子的眼睛、嘴唇、小脑袋作为描写的主体,句式一致;原句运用了叠词和有童趣的词语,抓住了小燕子的形象特点。

(3)兴奋地讨论着什么;用彼此真诚和善意

7.

句,在“我国”的前面加上“随着”或者去掉“的”;

句,在句号前加上“的现象”;

句,删掉“一些城市”;

句,“不仅”与“而且”后面的内容要互换。

8.

钟南山分享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验;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救治;中国经验受到国际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