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江苏省高邮市高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三月份线上学习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语文四月测试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江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南师附中、淮阴中学、姜堰中学、海门中学四校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等十六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下学期2.5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学科模拟(三)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连云港市老六所四星高中(海州高中、赣榆高中、海头中学、东海高中新海高中、灌云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课程居家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高邮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姜堰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淮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与《诗经》用写实精神来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相比较,《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热情,富有浪漫气息,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
B.《离骚》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C.文学史上常用“风”“骚”并称,“风”是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D.《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叙事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也不同
3.(2分)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言声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 ②字 ③助词 ④表达 ⑤说话
B.①言语 ②字 ③表达 ④声音 ⑤助词
C.①表达 ②字 ③言语 ④说话 ⑤助词
D.①表达 ②字 ③助词 ④说话 ⑤言语
4.(2分)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尾联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意蕴丰厚。
5.(2分)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雄飞雌从绕林间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2分)下面对《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可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追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
B.“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歌舞诗酒的美好时光。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7.(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 犹:如同
C.只是朱颜改 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
D.问君能有几多愁 愁:忧虑
8.(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服阕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D.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9.(2分)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
10.(2分)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B.娘以指叩门扉
C.比去,以手阖门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1.(2分)下列各句中,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而刘夙婴疾病
C.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2.(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 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13.(2分)下列句子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③此小大之辩也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⑦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⑧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A.①③④⑥⑧B.②③⑤⑥⑦C.①③⑤⑥⑧D.①④⑤⑦⑧
14.(2分)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5.(2分)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及其所之既倦
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⑦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前往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⑤/③⑥⑧/①④⑦/②B.⑤/③④⑥/②⑧/①⑦
C.⑤/①②/③⑥⑧/④⑦D.⑤/①②/③④⑥/⑦⑧
二、句子默写(每空1分,共26分)
16.(26分)默写。
(1)“ , 。”屈原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呼吸的紧张、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3)《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 ? ”。
(4)《声声慢》中,“ , ,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之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禁黯然神伤。
(5)杜甫在《登高》中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抒发自己羁旅之愁和登高感慨的句子是:“ , 。”
(6)《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用“ ”曲调的婉转流利,用“ , ”形容乐声的激越雄壮,用“ ”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
(7)李商隐的《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句子是“ ? 。
(8)《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四句话是: , , , 。
(9)项脊轩中十五的夜晚,写月光将树影照在墙上,树影又随风摇曳,富有诗情画意的句子是: , , , , 。
17.(5分)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本词作于金陵被围之时,写于初夏,当年十月金陵被宋兵攻破。②樱桃:初夏结果,古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蝶翻轻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
C.下片“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全词意境由“恨”生,由“恨”止,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18.(14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访也!”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善隶书 | 善:擅长 |
B.然闻信至 | 信:信使 |
C.羲之书为世所重 | 重:看重 |
D.而羲之甚轻之 | 轻:认为……浅薄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以女妻之羲之 | 自为序以申其志 |
B.然闻信至 | 羲之欣然写毕 |
C.笼鹅而归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D.司徒导之从子也 |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②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
19.(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太阳•老人•少女
(苏联)瓦西里•舒克申
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
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待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经历了战争之后,饱受创伤的人民,逐渐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B.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C.本文语言质朴,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是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D.“太阳•老人•少女”作为文章的题目,简练醒目,富有象征意义,耐人寻味,其中,“少女”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
(2)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才交代老人是个盲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请简要赏析。
六、作文(60分)
2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正月始,前湖北作协主席方方以日记方式记录武汉封城后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很快《方方日记》拟被译成英文、德文在海外发行。《方方日记》一时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方方被推到风口浪尖。
焦点一:指斥者认为她是负能量宣传,没有看到中国社会抗疫的积极面,刻意回避正能量。而且其日记中经常有”听某某邻居、某医生、某同学说”等字眼,作为日记,方方竟然采信道听途说,丧失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肯定者认为她是当代鲁迅,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黑暗面,方方的书展示了中国作家的良知、批评的勇气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焦点二:《方方日记》拟在国外发行,有人认为其是卖国行为,无异于向西方别有用心的人递刀,有利于其抓住中国的把柄,甩锅中国,方方已沦为西方抹黑中国的一枚棋子;有人认为方方为中国知识分子争得了颜面,其日记在海外发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武汉抗疫情况,真相理应向世人展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感想呢?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政治叙事诗”错误,应该是“政治抒情诗”。
故选:D。
2.【解答】①什么;②多么;③④均为“只”的意思;
故选:C。
3.【解答】①“言”,应是动词,指通过诗歌来“表达”;
②“言”,应是名词,前面是数字,这里可解释为“字”;
③“言”,在这里是助词,不需要翻译;
④“言”,应解释为动词,“说话”;
⑤“言”,可解释为“言语,说”。
故选:D。
4.【解答】B.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衬托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颔联无拟人手法。
故选:B。
5.【解答】A.状语后置,应为“但见悲鸟古木号”。译为: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B.状语后置,应为“私见张良,以事具告”。译为: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C.状语后置,应为“雄飞雌从林间绕”。译为:雄雌相随在茂密树丛之间飞翔。
D.宾语前置,应为“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译为:唉,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故选:D。
6.【解答】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句旧时具体“回首”“故国”的,是想象之语,为虚写。意思为“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故选C。
故选:C。
7.【解答】A.解释正确;
B.“犹”,还,译文: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
C.“只是”,表示强调限于某个情况或范围,译文:只是容颜已经衰老了。
D.“愁”,忧愁,译文:问你能有多少忧愁。
故选:A。
8.【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每月初一叫“朔”。
故选:D。
9.【解答】A.翻译正确;
B.翻译正确;
C.“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错,“且何谓阁子也”的意思是“那么什么是阁子呢”,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什么是阁子呢;
D.翻译正确。
故选:C。
10.【解答】A.连词,用来;
B.介词,用;
C.介词,用;
D.介词,凭借。
故选:A。
11.【解答】A.一般句式,译为:我俯伏思量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
B.被动句,语意被动。译为: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
C.一般句式,译为: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D.一般句式,译为: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故选:B。
12.【解答】C.“两汉诸子散文”错,应为先秦诸子散文。
故选:C。
13.【解答】①“冥”通“溟”,海;
②无通假字;
③“辩”通“辨”,区别;
④无通假字;
⑤“知”通“智”,智慧;
⑥“而”通“能”,能耐;
⑦无通假字;
⑧“辩”通“变”,变化。
故选:C。
14.【解答】例句: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为:《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A.宾语前置句,应为“莫夭阏之”。译为:没有什么阻碍它。
B.状语后置,应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译为:在庭堂的低洼处倒一杯水。
C.一般句式,译为:而且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
D.判断句,前两个“也”表停顿,第三个“也”表判断。译为: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故选:D。
15.【解答】①④⑦之均为代词,①代“它”,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④代“他”,代“生乎吾前”之人。⑦代“它”,这件事。②之是动词,往,到达。③⑥⑧之为结构助词“的”。⑤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故选:A。
二、句子默写(每空1分,共26分)
16.【解答】故答案为: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善)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重点字:膺)
(3)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重点字:事)
(4)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重点字:摘)
(5)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登)
(6)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冰泉冷涩弦凝绝(重点字:凝)
(7)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重点字:惘)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重点字:茕)
(9)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重点字:珊)
17.【解答】(1)D.“直白浅显”不妥,词作语言形象哀婉,如“别巷寂寥人散后”“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①悔恨之情。“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以粉蝶无知、同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②惆怅之情。“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③孤苦之情。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④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
译文: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18.【解答】(1)D.轻,轻视,看不起。译文: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
(2)D.助词,的。A.介词,把;连词,来。B.连词,可是;助词,……的样子。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3)C.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述和王羲之感情不和。
(4)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错,原文“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王述是感到“遗憾”而不是“怨恨”。
(5)①以为,认为;器重,看重。译文: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
②写毕,写完;笼,用笼子装。译文:王羲之欣然拿笔,写好后,用笼子装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志趣相同。王羲之曾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但是没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竟把鹅煮了,准备招待他,王羲之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了。”王羲之欣然拿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他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前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是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庭院等待王羲之的到来。像这样过了几年,但是王羲之终究没有来看望他,王述对此深感遗憾。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
19.【解答】(1)A.“逐渐过上了美满的生活”错误,从插入的内容来看,“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这些内容应是具体表现了老人处境的凄凉落寞,与下文“活得挺好”的自述形成对比,更有助于塑造老人形象,突出其坚强与乐观。
(2)①描写太阳落山情状,烘托老人人生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老人内心的淡定;④描写少女对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惘,与文末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
(3)①制造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局,增添了小说的震撼力,耐人寻味;②情节层层推进,这样写符合少女对老人由疏到亲、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显得自然;③更能刻画出老人在生活的种种不幸面前的淡定与坚强;④为文末写少女对老人的敬意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