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江苏省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实验学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调研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西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题

江苏省百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假期训练题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普通高考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红楼梦)

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指导卷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莫言的诗体小说《饺子歌》,  ,就是诗和小说结合的产物,它既要遵循诗歌创作的规范,也要满足小说的各要素。众所周知,获得诺奖之前的莫言,坚守着小说创作的阵地,对其他文体的尝试性创作甚少。如今,   地拿出一部诗体小说,他的 的文体扩展意识应首先得到我们充分的肯定。

A.望文生义   推陈出新   首屈一指B.顾名思义   出乎意料   首屈一指

C.顾名思义   出乎意料   难能可贵D.望文生义   推陈出新   难能可贵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只是一个培养皿,耐药性与人无关,与细菌有关。如果你停用了抗生素,并处在一个清新开放的环境中,                  ,这种耐药性的消失是非常漫长的。当整个环境中绝大多数细菌都对本来有针对性的某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一抗生素就需要更换新代了。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会出现无药可用的局面。因此,耐药性泛滥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社会、医院、医生、个人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①周围的细菌有很高的耐药性

②菌群会慢慢恢复

③你也很容易感染耐药细菌

④很多人都在用抗生素

⑤即使自己不用抗生素

⑥但如果你待在医院中

A.①③④②⑤⑥B.②⑥④①⑤③

C.②⑥③④①⑤D.①④②⑤③⑥

3.下面都是题画诗中的诗句,其中所题画面内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渊明老去不忧贫,醉撷金茎满意春(文征明)

B.只爱柴桑处士家,霜丛醉酒问寒花(恽寿平)

C.玉雪精神铁石肠,不随凡卉斗芬芳(项圣谟)

D.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

4.下面是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儿子初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在接下来的一年一年,我希望你被不公平对待过,这样你们才能认识到公正的价值;我希望你遭受背叛,唯有如此你们才能领悟到忠诚的重要。我会祝福你们时常感到孤独,这样你们才会把良师益友视为理所当然。我祝福你人生旅途中时常运气不佳,这样你们才能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的作用,进而明白成功并不是命中注定的,而他人的失败也不是天经地义的。

A.罗伯茨是引导青少年要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磨难、坎坷,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B.罗伯茨正话反说意在向青少年强调忠诚、朋友、机遇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C.罗伯茨认为,只有经历了失败、痛苦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也才能理解别人。

D.罗伯茨认为,挫折、失败是生活的常态,希望青少年要作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中丞传

[清]姜宸英

明神宗皇帝在位之十年十月,上用言官论司礼监太监冯保罔上诸不法事,罪当诛谪,旋命有司其家。当是时,中外莫不称快,服上英决而御史李公之名震于天下。公讳植,字汝培。

初,江陵①柄政,专言者蠭起,虽相继杖贬,论犹籍籍。而冯保居中用事,作威福不可动。无一人敢言保奸状,惧祸至莫测。公为御史,即奋曰:“事孰有大于此者乎?”乃伏阙疏保罪十二,且曰:“保所为,刘瑾、王直不过。今在朝大小臣,无敢出身为皇上指陈者;而内廷左右亦未闻有一人助皇上诛保,谢天下。其党张大受等日夜指画,睥睨两宫间,恐一旦变生,肘腋将若何?即皇上听臣诛戮保等,臣受窜逐死且不朽。”疏入,上震怒,谪保并其党,无一留者。

保既出,自是人人侧目李御史焉。然忌公者亦日益至矣。公本晋人,性忼直少容,遇意所欲发,触迕不避权贵,故东南士大夫多疾之。癸未,按畿内兼命巡关, 时黑石关新破,所虏略人口畜产以百数,边臣匿其败不报,反以捷闻。公亲历诸墩寨,以实奏政府。滋不悦,几中之法,诏令御史勘如公言,即罢去总督某,易其统帅与诸隐匿者。而上于是益深器公。

上曰:“御史李植奉职公,其令吏部,以不次用。”公得太仆少卿。

甲午起南大理丞。时辽大帅方有宠,税使高淮怙势侵暴。公至,则日夜练卒屯兵,及严核侵牟军实诸宿弊为边害者,自帅下皆不便公所为。毋何,谍骑十五万抵闾阳界。诸将惶恐问计,公持重谓:“敌众我寡,戒勿与战,清野坚壁以待之,无令得利去而已。”敌知有备,寻解围去。事平奏闻,而按臣王业弘希中贵帅自急诬,劾罢之。议者谓公以万五千之师,当敌十五万之众,一矢不遗,境内晏然,辽前后数被衂以来所未有也。公既去,边事益偾,当事始复思公议,推毂之矣。公亦谓上遇臣厚,臣无以报。先是,公疏保后被上眷,已斥复用,愈感激自奋。

至是家居,虽素贫,食客日数十人,奇谋剑士攘臂其间。又十余年,国势不可为。而公亦放弃老矣,常北望涕泣。久之,遂郁郁以终。

(选自《湛园集》,有删改)

注:①江陵:指张居正。

5.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旋命有司其家    籍:没收入官B.为御史    甫:刚刚

C.清野坚壁以待之  第:如果D.国势不可为  浸:逐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植担任御史,挺身而出,揭发冯保的罪状,劝说神宗皇帝处置冯保,以保国家安宁,朝里朝外一致称快。

B.李植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揭发边臣冒领功劳之事,因此东南人士特别憎恨他。

C.李植居安思危,日夜训练士卒,面对十五万强敌的侵犯,沉着冷静,坚壁清野,按兵不动,最后敌人只得无奈撤兵。

D.李植感念皇帝的知遇之恩,即使家居,也常常聚集文武人才,想着报效国家,但最后还是郁郁而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严核侵牟军实诸宿弊为边害者,自帅下皆不便公所为。

(2)公既去,边事益偾,当事始复思公议,推毂之矣。

8.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神宗皇帝“深器公”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日湘中题岳麓寺僧舍

罗隐

蟾宫虎穴两皆休,来凭危栏送远愁。

多事林莺还谩语,薄情边雁不回头。

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

欲共高僧话心迹,野花芳草奈相尤。

9.鉴赏颔联的表达效果。

10.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_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卫风·氓》)  

(2)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庄子《逍遥游》)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8)度尽劫波兄弟在,_______。(鲁迅《题三义塔》)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红鞋

韩松落

杨小萱家里,有两双鞋是动不得的。

一双是她姥姥留下的绣花鞋,粉红色的底子,绣着精致的花样。那鞋子据说是她姥姥少女时代亲手做的,一辈子也只穿过一次,在出嫁那天。杨小萱的妈妈唯一的偶像,就是会做绣花鞋的姥姥,她是杨小萱妈妈捏着绣花鞋时永恒的话题:“我,不及她的百分之一,你,不及你姥姥万分之一。”杨小萱很不耐烦:“一双绣花鞋。”她妈妈说:“你说什么?”

另一双是她哥哥留下的。杨小萱原来是有哥哥的,1978 年,她爸爸妈妈带着三岁的哥哥返回西安时,哥哥在火车站走丢,到现在也下落不明。她妈妈每每提起小哥哥,就陷入半昏迷状态,捏着小鞋子哺喃地说着:“我要是当时不拿那个搪瓷缸子去接开水……”突然又睁开眼睛,目光炯炯地盯着杨小萱:“怎么丢的不是你!”家里遇到搬家及墙缝漏水,她妈妈绝对少不了要说几句“要是你哥哥在就好了”。杨小萱也不恼:“要是我哥哥在,全球气候肯定不会变暖”。她妈妈又说:“你说什么?”。

不能跟姥姥比,更不可能跟哥哥比,杨小萱觉得自己不男不女,十分苦恼。她小时候渴望的是一双红鞋,但提都不敢提。

她是家里的隐形人。报考大学,她的目标是离家越远越好、专业越强悍越好, 于是成为交通大学道桥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顺理成章地进了施工单位,一年有大半年时间,挤在男人堆里,在荒山秃岭施工作业,心情倒非常好。好日子终于因为妈妈的电话结束,电话那头,妈妈又气急败坏又不耐烦地说:“你回来吧!回来吧!”潜台词分明是:“回来也没有用,要是你哥哥在就好了。”

那一年海南又慢慢热起来,她爸爸当初的战友找上门来,说是三万块就可以在海南买一块地算作入股,从此以后年年有分红,十分诱人,他爸爸热心地在厂子里召集入股,居然筹到了买十六份地的钱,钱一交出去,老战友立刻人间蒸发。她爸爸豪气干云地承诺由他还钱,第二天却在浴室摔了一跤,从此半身不遂,躺在床上。

除掉自己家出的那一份钱,欠的钱是四十五万。那一年,一个效益稍好的单位的员工薪水,大约是一千二百块;黄瓜,即便春节也不过两块钱一斤。杨小萱按着计算器,眼前浮现出二十二万五千斤春节的黄瓜,以及将近四百个揣着当月薪水的工人。

第二天很快来了。她挨个去那些股东家拜访,一家家承诺还钱。有人面罩寒霜, 有人连哭带骂,有人门都不给开,有人还算和气,甚至捧了茶出来,但话语间分明隔着一层,有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肯听她讲话也更像是自我安慰,也有人生怕不还他家的钱,或者还得太迟,小心翼翼地表示:“利息我们就不要了。”

她去单位请了长假,在街口盘了一间铺子,一心一意地开始卖鞋子。三个月后渐渐开始有了收益。

开始一点点地还债。她把债主分了几拨,有了钱,先还给那些家里有病人的、有孩子上学的,宽裕点,再给别的一家家还。债确实是在减少,但似乎还是太慢了, 二十二万五千斤春节的黄瓜,消失得十分缓慢。杨小萱每次坐在鞋子中间,半夜三更地贴着标签,会突然被这二十二万五千斤黄瓜压得喘不过气来,她胸口发闷,但一刻也不敢停。

她渐渐和债主们培养出一种奇异的感情,有时候她上门还钱,赶上他们吃饭, 他们也热情地招呼她,她也不客气,偶然也会坐下来吃一点,店里遇到麻烦,也找有门道的债主帮个忙,有时候去还钱,赶上他们心情好,还要推让一阵子,春节还常常把他们约齐了,一起吃个饭。

三年、五年、六年,二十二万五千斤黄瓜慢慢减少,她甚至买了一辆二手的客货两用车,又匀出钱来交了首付,买了一处新房子,把朝阳的那间给了躺在床上的爸爸和妈妈。有天,杨小萱听见妈妈跟楼下的人说“还是女儿好”,口气酷似计划生育宣传员。

杨小萱记得非常清楚,全部债务还清楚那天,是 2005 年 8 月 12 日。她曾经无数次设想过这一天,但这一天当真来了,她却十分平静,去最安静的宾馆开了一个房间,关掉手机,一直睡到第三天的早晨。

她在自己的货品里,挑出一双红鞋子,仔细地穿在脚上。她开着车向西,一直向西,当年她造的桥,应该还在。她要去看那些桥。

(选自《小说界》,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如开头提及姥姥的绣花鞋和哥哥的鞋,意在突出在妈妈眼里,杨小萱不如姥姥心灵手巧,也不如她哥哥“有用”。

B.文中多次写到“二十二万五千斤春节的黄瓜”,突出了债务的沉重,形象地写出了杨小萱巨大的心理压力,为塑造杨小萱形象作了有力的铺垫。

C.杨小萱的父亲热心召集工人入股,在上当之后又勇于承担,承诺还钱,这些对杨小萱都是一种无形的感召,是其主动承担家庭重任的精神源泉。

D.那些工人债主们对杨小萱前后的态度变化,是杨小萱还债的诚意和实际行动感化的结果,小说这样写是从侧面揭示杨小萱为人的可贵品格。

13.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杨小萱这一人物形象。

14.探究小说要以“红鞋”为题的用意。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书法是“白”与“黑”的艺术,白纸黑字,黑白分明。宣纸之白,墨汁之黑, 色泽醇和,千年不易。黑白世界,书法之魂。“高低叶万顷,黑白草千行”(文天祥);“由来黑白无定姿,浓淡间错相参差”(李纲)。千百年来,诗韵书韵经由“黑白”相伴,汩汩流出。

老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知白守黑”是哲学概念,影响了两千多年,还将继续影响下去;完白山人两百年前提出“计白当黑”艺术概念,影响了两百年,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记录了他的老师完白山人邓石如的名言:“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他的这一观点,显然受到了老子的影响,但又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一理论把书法纳入了“一阴一阳”的世界, 在阴阳互补中成就了书法之“道”。

在古代书论中频频出现的有一个与“计白”意思相似的词,叫“布白”。意谓落笔时使着墨处与空白处疏密相间,布置得宜。又有“分行布白”之说,指安排点画和布置字距、行距的方法。分行布白务使字的上下左右间架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互相照应,以达到整幅作品分布均衡稳称。赵炅《缘识》云:“分间布白要审详,浓淡均匀看可戏。”

“计”,《说文》的解释是“会算也”,有计算、谋划的意思。“计白”即对“白”进行谋划、安排。一张未经落墨的宣纸,是一片空白,是“虚”,也是“无”, 然而,当书法家进行挥毫创作后,不仅仅落笔处有实际意义,连空白处也已经被赋予了实际意义。这意义,是“黑”给的,没有笔画线条的“黑”,宣纸还是那张宣纸,尚未确立艺术品的价值意义,而“黑”的意义,则是“白”给的,没有宣纸, 没有“白”,一片皆“黑”,那么,墨汁还是墨汁,同样无法实现艺术品价值的意义。书法的“白”与“黑”不是均分的、不是恒定的,它们是一个变数,始终处在不可预测之中。书法的魅力恰恰就在于此。宣纸和墨汁,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一种必备的要素,真正的书法“黑白世界”,有待于书法家创造。一幅作品具体黑多少、白多少,就连书法家在落笔之际自己也没有数,只有凭着感觉完成挥毫之后, 黑白定型,一切才有了意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所谓“计”,实际上无法预计, 只能“计随意出”。

“计白当黑”的积极意义在于,长期以来,书法家都偏重于笔墨线条,认为只有笔墨线条才是一件书法作品的关键所在,所以书论中谈得很多的是如何执笔、运笔等比较“实”的问题,而没有明确认识到“白”的重要性。“计白当黑”则明确“白”也可以“当黑”,发挥与“黑”同样的作用。当然,前提是“计白”,也即做好“空白设计”,化虚为实,化无为有。“空白设计”贯穿于书法创作的方方面面。“白”并非虚空,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有内容,有意义,有美感。

(斯舜威《书法矛盾之美》,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计白当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白山人的“计白当黑”的提出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启发,具有哲学意味,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计白”就是谋划安排“白”,“当黑”则体现了“白”的意义,“空白设计”是书法创作的重要内容。

C.“布白”是布置书法作品中着墨处与空白处的疏密、位置,“计白”是书法创作中追求笔墨、空白的意义。

D.“计白当黑”的理论,促进人们更加辩证地理解“黑”“白”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突出笔墨线条的地位。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创作中的“黑”包括墨、墨汁、线条,以及“计白”而形成的“黑”;“白” 则包含了白纸、空白这些元素。

B.书法创作要面对“白”与“黑”,书法作品中的“白”与“黑”互为表里,互为补充,两者共同构成了书法之魂。

C.“布白”和“计白”,两者虽然都表现出对“白”的关注,但具体内涵则有不同,对“白”的价值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D.书法的“白”与“黑”不是均分的、不是恒定的,所谓“计白”事实上是不可预计的,而这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17.完白山人邓石如的所说的计白当黑“奇趣”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俗语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这只是关于励志的一个传奇的故事,实际上谁也不会真费那样大的功夫去用铁杵磨针。但是,回想起远古的人最初创制缝针的艰苦劳动,恐怕也就得有铁杵磨针的功夫。在我国远古,现知年代最早的针,发现于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的居址中。这是一枚长 8.2 厘米的骨针,针锋锐利,并且尾部还挖有小针孔。在当时的生产水平看来,是一件极精致的产品。这证明在距今约 5 万年以前,我们的远祖已经穿上了衣服,掌握了最原始的缝纫技术。

以后,在我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常发现各种骨针。它们的制法都是先将骨料劈成条条的形状,然后在砺石上磨光针身并加工出针锋来,这仍是当时一种极精细的工艺。这些针有的一端有尖而另一端有穿孔,有的一端尖而另一端无孔,还有的两端都磨出针尖来。大约第一种是缝纫用的,有孔可穿线;后两种则是用来作别缀用的别针。因为骨质脆而易折,不很坚韧,在缝制皮衣等时,可能先用骨锥等穿孔,然后穿针引线,缝制衣服,和现在绱鞋的技法相仿佛。

到了商代,据说已经有了青铜制的针,但是用青铜铸造这样小的工具非常困难,所以普遍使用的还是骨针。只有铁制的针出现以后,骨针才丧失了它的垄断地位。铜针在后来的考古材料中也有发现,长沙的一座西汉墓里曾出土过一枚,长10厘米,有鼻。西汉刘胜墓还出土有四枚金针和五枚银针,这些针的上端做成方柱形的柄,针锋各不相同,有尖,有钝,还有三棱形或卵圆状的,据专家考证,这是古代针灸用的医针。

早在山西侯马的东周遗址中,就出现了铁质的针。到了汉代,铁针的使用就更是日趋普遍。由于金属针的针身细小而坚韧,缝纫时用手指顶针容易戳破皮肤,就相应地出现了“顶针”。讲究一些的顶针,常常用金、银来制造。

妇女平日贮藏缝衣针,常用针筒、针囊、针衣等物。

由于缝制衣服必须用针,而古来制衣又是妇女的工作,所以针线活做得好坏也常是评定女子巧、拙的标准之一。这样就有了于每年七夕时穿针“乞巧”的风俗。中国国家博物馆里藏有一方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的铜版,上面除了代表刘家针铺的白兔商标外,还特别标出“收买上等钢条,造工夫细针”等语。可见由于对钢铁机械处理和热处理技术的限制,直到宋代制针还是相当费工的。只有掌握了冷作拉丝技巧之后,才能大量生产质量高、价格低的钢针。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锤锻》有一段记载:“凡针,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抽过条铁成线,逐寸剪断为针。先其末成颖,用小锤敲扁其本,刚锥穿鼻,复其外,然后入釜,慢火炒熬。炒后以土末入松木、火矢、豆豉三物罨盖,下用火蒸。……火候皆足,然后开封,入水徤之。凡引线成衣与刺绣者,其质皆刚,惟马尾刺工为冠者,则用柳条软针,分别之妙,在于水火徤法云。”这一方面详尽地说明了钢针的制造过程,同时反映出我国古代在钢铁机械处理和热处理方面的成就。

(杨泓《古物的声音》,有删改)

18.下列对有关“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古代有种各样的针,从材质看,有骨针、青铜针、铜针、铁针、钢针等;根据功能看,有缝纫用的针,还有别针、医针等等。

B.用青铜制作针比较困难,故而商代普遍使用的还是骨针,后来出现了坚韧的铁制针,脆而易折的骨针旋即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C.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掌握制作骨针的技术,能制作缝纫用的骨针,但它脆而易折,用它缝制皮衣时,可能先要用骨锥来穿孔。

D.制作工艺是影响针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录了制作刚针与软针的区别在于“水火徤法”。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杵磨成针”本意在于励志,告诉人们要成功得下苦功的道理,文中引用这一故事意在说明古代制针不是件容易的事。

B.在针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辅助器物,如顶针、针筒、针囊、针衣等东西,也产生了“乞巧”之类的民俗活动。

C.随着制针技术的迅速发展,铁针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专门的针铺,但是宋代制针依旧是相当费工的事。

D.根据宋应星《天工开物》的相关记载,可以详细了解明代钢针的制造过程,出时也能了解我国古代有关钢铁处理的成就。

20.文章涉及哪些具体的制针技术?这些工艺具有什么样共同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烟灰,曾经是火焰,燃烧过,闪亮过,但此刻它们安静了。它们毫不张扬地聚精会神地等待着下一次的乘风而起,携带着全部的能量,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震川好《史记》,自谓得子长之神。夫子长之神,即班固且不能知,吾视《汉书》,其于子长文字删削处,皆失子长旨,而后之学《史记》者,句句而摹之,字字而拟之,岂复有《史记》乎?震川独得其神于百世之下,以自奋于江海之滨。当是时,王李声名震动天下震川几为所压乃久而其光益著而是非以明然后知伪者之势不长而真者之精气照耀人间而不可泯没也。顾今之知震川者少,而今之为震川者,其孤危又百倍震川,以俟后之为震川者知耳。

(戴名世《书归震川文集后》)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23.本段文字的作者戴名世和文中提及的震川分别属于____________ 两个文学流派。

24.根据材料,概括戴名世写这段文字的目的。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子夜》中吴荪甫的父亲信奉《太上感应篇》,到了上海不久就去世了,他的死体现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

B.《家》中的觉民性格较为懦弱,在生活中像一个傀儡,小说多次写他吹奏的箫声,以此来表现他内心深处的悲戚。

C.《哈姆雷特》一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是主线,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

D.《三国演义》写关羽攻打樊城时,利用天气条件以及曹军驻扎错误,计淹七军, 擒获曹将于禁,并斩杀庞德,威震天下。

E.《茶馆》借“裕泰茶馆”这一场所,展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

26.简答题。

(1)简述尤三姐自刎经过,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2)小说《明天》中,作者多次说单四嫂子是个“粗笨”的女人,她的粗笨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作简要概括。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文化本质缺乏认识,没有一个应对政策,这是文化所面临的冲击,文化遗产一定会被这种高速的现代化、城市化、旅游化所破坏。

本来中国文化是多样的,不论汉唐,还是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楚文化、齐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就是近百年的北京、上海、天津这三个直辖市的文化也完全不一样。北京是政治精英文化;上海是商业文化为主,当然也有精英;天津是市井文化。

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没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么缤纷灿烂,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所有文化板块,直到现在还是活着的。中国虽然城市破坏很严重,但地域性格还是人文气质的。可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600 多个城市基本上千篇一律,残余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15 年以来,“造城运动”已经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全部卷土重来一次,抹去历史记忆, 彼此克隆,使中国城市像蚂蚁一样彼此相像。同时,堆满了罗马花园、意大利广场、美国小镇、英国郡。

世界上只有像杜塞尔多夫(“二战”时候被炸平的城市)、华沙或者唐山大地震后城市才会重建。但是塘沽滨海新区的一次建筑师的高峰论坛曾打出一个主题词——“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后来我专门做了一个演讲,我说城市不能重来,每个城市里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有物质的、非物质的,有地上的、地下的,连街道的名字都是文化遗产。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有很大关系。开发商想要建几个好卖的房子,他们就在网上找几个个别的城市热销的房子加以改头换面。作家们、艺术家们会打著作权的官司,但是没有一个建筑师打著作权官司,因为天下建筑一大抄,这样建设出来的城市怎么可能不一样?此外,中国的城市不是线性发展,而是突然变化的,进行的是一场世界城市史上绝无仅有的全国性的“造城运动”,建筑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那么快的速度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建筑。

(选自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27.“造城运动”危害表现在哪些地方?

28.造城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中国文化特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1.C

2.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抓住诗歌的意象和所描摹的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选出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A项,选自文征明的《咏庭前丛菊》,其中“渊明”是运用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典故,“金茎”写出了菊花的颜色特征,从这些可以看出所题画面内容是“菊花”。

B项,选自清代画家恽寿平的《画菊》,诗中“柴桑处士”指陶渊明,他是浔阳柴桑人,隐居于田园,故有此称,再结合“霜丛”“寒花”可知,这两句诗所题画面内容是“菊花”。

C项,选自项圣谟的《题梅》,诗中“玉雪精神”点出了花的洁白无瑕,“铁石肠”写出了此花的傲骨,“不随凡卉斗芬芳”写出它的孤傲,这些都是赋予梅花的品质。所以该诗句写的是“梅花”。

D项,该句语出宋代郑思肖的《寒菊》,这两句诗的含义是寒菊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它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写的也是“菊花”。

故选C

4.D项,“希望青少年要作好长期应对的准备”理解错误。人生成长过程中,挫折和失败往往不期而至,当面临挫折和失败时,我们要有勇气去正视它,这样我们才会成长、成熟。这段材料并没有说“要作好长期应对的准备”,“长期应对的准备”于文无据。

 

 

5.C

6.B

7.(1)并且严格核查侵夺军功等许多长期以来危害边境的弊端,自大帅以下的官员都认为这样没有好处。

(2)李植离开朝廷后,边境的时期变得越发糟糕了,面临战况时才又想起李植当时的建议,大家都举荐李植。

8.不畏权贵,敢于直谏;实事求是,不隐瞒弊端;奉公守法;作战有谋略,治理有方,忠君爱国。

【解析】

【分析】

5.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主要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C项,“第:如果”错误,应改为“第:只要”。句子翻译:即使想追随其后,也无从赶上。

故选C

6.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揭发边臣冒领功劳之事,因此东南人士特别憎恨他”表述不准确。由原文“公本晋人,性忼直少容,遇意所欲发,触迕不避权贵,故东南士大夫多疾之”可知,东南人士特别憎恨他的原因是“李植本来是晋地人性情刚直不容情,遇见心里有想要说出来的话,冒犯权贵,毫不回避”,并不是“揭发边臣冒领功劳之事”。

故选B

7.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侵牟”译为“侵夺”,“宿”译为“积久的”,“便”译为“认为……有好处”。

2)“去”译为“离开”,“偾”译为“败坏,糟糕”,“始”译为“才”,“推毂”译为“推荐”。

8.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理解题干要求,然后通读文章,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本题要求分条概括哪些是神宗皇帝“深器公”的原因。由文中“公甫为御史,即奋曰:‘事孰有大于此者乎?’乃伏阙疏保罪十二,且曰……”的内容分析可知,原因之一是李植挺身而出,不畏权贵,敢于直谏,揭发冯保的罪状,劝说神宗皇帝处置冯保,以保国家安宁。由文中“癸未,按畿内兼命巡关, 时黑石关新破,所虏略人口畜产以百数,边臣匿其败不报,反以捷闻。公亲历诸墩寨,以实奏政府。……”的内容分析可知,原因之二是李植实事求是,不隐瞒弊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揭发边臣冒领功劳之事。由文中“上曰:‘御史李植奉职公,其令吏部,以不次用。’公得太仆少卿……”的内容分析可知,原因之三是李植奉公守法。由文中“议者谓公以万五千之师,当敌十五万之众,一矢不遗,境内晏然,辽前后数被衂以来所未有也。公既去,边事益偾,当事始复思公议,推毂之矣。公亦谓上遇臣厚,臣无以报……”的内容分析可知,原因之四是李植忠君爱国,治理有方,面对强敌的侵犯,沉着冷静,作战有谋略。

参考译文:

明神宗皇帝在位的十年十月,皇上因为言官举报司礼监太监冯保欺骗君王等不法之事,罪应杀头或贬谪,立即命令官员登记没收他的家产。当这个时候,朝里朝外没有人不拍手称快的,佩服皇帝的英明果断。御史李公的名声也威震天下。李公名叫植,字汝培。

起初,张居正执政,提意见的人纷纷出现,虽然相继杖责贬官,但是依旧议论纷纷。冯保在朝中当政,作威作福,无法撼动。没有一个人敢揭发冯保作恶的情状,惧怕灾祸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仕途莫测。李植刚刚担任御史,就愤激地说:“还有比这更重大的事情吗?”于是直接向皇上上书揭发冯保的十二大罪状,并且说:“冯保的所作所为,刘瑾、王直都比不过。如今在朝的大小官员,没有敢挺身而出给皇上指明陈述冯保罪状的人;内廷左右之人也不曾听闻有一个人帮助皇上诛杀冯保,向天下人道歉。冯保的党羽张大受等人日夜谋划,窥视两宫(太子和皇帝),只怕一旦产生变故,您的周围将会怎么样?如果皇上听凭我杀了冯保,我被流放死了也将永垂不朽。”奏章送入朝廷,皇上震怒,贬谪了冯保以及他的党羽,没有一个人留在京城。

冯保被贬出京城后,从此人人敬畏李御史。但是忌恨他的人也一天天多起来了。李植本来是晋地人性情刚直不容情,遇见心里有想要说出来的话,冒犯权贵,毫不回避,所以东南一带的士大夫大多憎恨他。癸未年,巡视京城管辖地区,同时接受使命巡视边关,当时黑石关刚刚被攻破,被掳掠了很多人口牲畜,边关的大臣隐瞒失败的情况不向上汇报,反而用捷报来欺骗朝廷。李植亲自走遍各个墩寨,把实际情况上奏给政府。那些边将更加不高兴了,差点将他陷害了。皇帝下诏御史按照李植所说的实情去考察,就罢免了某总督,更换了那些统帅以及各个隐瞒实情的将领。皇上御史越发器重李植了。

皇上说:“御史李植奉公守法,命令吏部,破格任用李植。”李植担任了太仆少卿。

甲午年重新起用李植担任南大理丞。当时辽地的大帅正受宠,税使高淮依仗权势侵害百姓。李植到了那里,就日夜训练士卒,并且严格核查侵夺军功等许多长期以来危害边境的弊端,自大帅以下的官员都认为这样没有好处。没多久,刺探到十五万敌骑将抵达闾阳地界。诸将都很惶恐,向李植询问计策,李植稳重地说:“敌众我寡,要防备敌人,但不要与他们开战,只要用坚壁清野的方法来对待敌人,只要不让他们获得好处离开罢了。”敌人知道李植他们已经有了防备,不久就解围离开了。实情平息后,上奏朝廷,但是按臣王业弘迎合中贵帅的心意急切诬陷李植,弹劾罢免了李植。评论的人李植认为凭着一万五千人的军队,抵挡敌人十五万人马的军队,没有丢失一支箭,但地方安宁,辽地前前后后多次遭受失利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情况李植离开朝廷后,边境的事情变得越发糟糕了,面临战况时才又想起李植当时的建议,大家都举荐李植。李植也认为皇上对自己很好,自己无法回报君恩。这之前,李植上书揭发冯保后被皇上眷顾,被罢官后又重新起用,越发感动自勉。

到这时候,生活在家里,虽然一向贫困,家里每天有几十个食客,那些谋臣武士在他家里激昂奋发。又过了十多年,国家的形势渐渐地不可收拾,而李植也被抛弃渐渐老去,他常常面朝北方,哭泣流泪。过了很久,就郁郁而终了。

 

9.赋予林莺、边雁以人的情感,认为林莺多事,乱说谎话;边雁薄情,只顾自己北归。诗人自己心绪不乐而迁怨于林莺、边雁,这种无理的指责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感伤。

10.仕途坎坷功业无成,忧伤无奈;在外漂泊的孤独;欲归隐又留恋尘世的矛盾心情。

11.其叶沃若    乘骐骥以驰骋兮    其翼若垂天之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唯见江心秋月白    衣冠简朴古风存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相逢一笑泯恩仇    

 

 

12.C项,“是其主动承担家庭重任的精神源泉”错,杨小萱主动承担责任是因为父亲“从此半身不遂,躺在床上”

13.①幽默、气量大;②有主见;③有担当、重信用;④坚韧、刻苦耐劳、脚踏实地;⑤善良、有孝心

14.(1)红鞋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文章开头提及两双鞋子,中间写杨小萱卖鞋还债的经过,结尾写杨小萱债务还清后穿上了一双红色的鞋子。

(2)红鞋寄寓了杨小萱的心愿。开篇写她渴望得到一双红鞋子,是希望得到家人认可;最后,她通过卖鞋,帮助家庭走出困境,并圆了穿上红鞋的心愿。首尾呼应, 有力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3)红鞋具有喜庆的色彩,作品结尾杨小萱穿上一双红鞋,折射出了她还清债务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也暗含着只有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向成功的深意。

 

15.D项,“从而更好地突出笔墨线条的地位”理解错误。依据原文“‘计白当黑’的积极意义在于,长期以来,书法家都偏重于笔墨线条,认为只有笔墨线条才是一件书法作品的关键所在,所以书论中谈得很多的是如何执笔、运笔等比较‘实’的问题,而没有明确认识到‘白’的重要性”可知,“计白当黑”的理论,可以促进人们更加辩证地理解“黑”“白”的关系,其目的主要是纠正“长期以来,书法家都偏重于笔墨线条”这种错误认识的。

16.B项,“书法作品中的‘白’与‘黑’互为表里”分析错误。依据原文“黑白世界,书法之魂”“老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知白守黑’是哲学概念,影响了两千多年,还将继续影响下去;完白山人两百年前提出‘计白当黑’艺术概念,影响了两百年,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计白当黑’则明确‘白’也可以‘当黑’,发挥与‘黑’同样的作用”“‘ 白’并非虚空,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有内容,有意义,有美感”等内容可知,书法作品中的“黑”与“白”是并列存在的,而不是互为表里的。

17.(1)把书法纳入了“一阴一阳”的世界,在阴阳互补中成就了书法之“道”, 有哲理趣味。(2)提升人们对“白”的认识,赋予“白”新的意义。书法的黑白世界虚实相生,富有情趣。(3)创作过程的无法预计,只能“计随意出”,增添了书法创作的魅力。

 

18.B

19.C

20.涉及打磨技术、穿孔技术、对钢铁机械处理和热处理等技术。这些工艺都具有“精细”这个特点。

 

22.王、李声名震动天下/震川几为所压/乃久而其光益著/而是非以明/然后知伪者之势不长/而真者之精气照耀人间而不可泯没也

23.    桐城派    唐宋派    

24.这段文字的创作目的赞美归有光独得《史记》之神,冲破七子的创作藩篱,创作真性情的作品;批评七子的创作为文之伪者;告诫后世学者为“震川”之文的不易。

【解析】

【分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句句子大意是:王、李的名声震动天下,震川几乎被他们压制,但是时间愈久他的光芒越加显著,而是非判断也越明显,然后才知道伪装之势不能长久,而有真才实学的人的精锐之气照耀人间不能泯灭。

1)找含有主谓宾的独立完整的句子:“王李声名震动天下”,“王李声名”做主语,“震动”为谓语动词;“天下”做宾语,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所以在“下”后停顿。

2)找特殊句式:“震川几为所压”是“为所”标志的被动句,是独立的句子,所以在“压”后停顿。

3)借助文言虚词:“而是非以明”中,“而”表示与前文的并列关系,故在“而”之前停顿;“然后”表示与前文是顺承关系,在“然后”之前需要停顿;“而真者之精气照耀人间而不可泯没也”中的“而”翻译为“但是”,与前文是转折关系,且和前文结构对称,所以在“而”之前也要断开。

23.

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考查的是作者所属的流派,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朝文学家,是桐城派先驱,因后来《南山集》案被杀。近年学界对戴名世的地位重新评价,将其列为“桐城派四祖”之一,所以第一空应填“桐城派”。震川即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所以第二空应填 “唐宋派”。

24.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理解题干要求,然后通读文章,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本题要求分条概括戴名世写这段文字的目的。由文中“震川独得其神于百世之下,以自奋于江海之滨”的内容分析可知,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是赞美归有光独得《史记》之神。由文中“王李声名震动天下,震川几为所压,乃久而其光益著,而是非以明,然后知伪者之势不长,而真者之精气照耀人间而不可泯没也”的内容分析可知,目的之二是赞美归有光能冲破当时主流派的创作压制,创作真性情的作品,同时对创作为文之伪者进行批评。由文中“顾今之知震川者少,而今之为震川者,其孤危又百倍震川,以俟后之为震川者知耳”的内容分析可知,目的之三是希望后世学者了解创作“震川”这类文章的艰辛和不易。

【点睛】

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参考译文:

震川喜欢《史记》,自认为得到了子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即使班固尚且不能了解,我看《汉书》中,他对子长文章的删减之处,都丢失了司马迁的主旨要义,而后来学习《史记》的人,句句模仿它,字字而模拟它,哪里还会再有《史记》?唯独震川在百世之后获得了他的神韵,在江海边自我奋发以有所作为。在当时,王、李的名声震动天下,震川几乎被他们压制,但是时间愈久他的光芒越加显著,而是非判断也越明显,然后才知道伪装之势不能长久,而有真性情的作品的精锐之气照耀人间不能泯灭。但是现在了解震川的人太少了,而现在创作类似震川这样文章的人,他们的孤立危急程度又是震川的百倍,以此来等待以后做震川之文的人能了解。

25.BE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B项,“觉民性格较为懦弱”错, 应该是觉新,他是高家的长房长孙,觉民、觉慧的大哥,是一个长期接受封建教育,深受封建礼教制度的迫害,但又渴望幸福生活,具有“二重人格的人”。他同情新思潮又自甘落伍,不满旧礼教又奉行“作揖主义”,具有复杂而丰富的性格内涵。

E 项,“展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错, 《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所以没有“抗战时期”,应为“清代末年”。

故选B、E。

26.(1)柳湘莲误信谣言,以为尤三姐放荡无耻,上门退亲并索要雌雄双剑。尤三姐不堪羞辱,也万念俱灰,自刎身亡。自尊、刚烈。

(2)宝儿生病不知道去看医生,却去找何小仙诊病,甚至幻想儿子的病会自己好起来;她以为自己买药可以便宜些,却不知道何小仙等人串通一气,机巧圆滑,精于算计;宝儿死后,她感到很失落,寄希望于梦中与宝儿相见。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尤其是中国四大名著,可精读也可浅读,掌握主要人物的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1)经过:“尤三姐自刎”出自《红楼梦诗词》中第六十六回 。尤三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自遇柳湘莲后,暗中发誓,非湘莲不嫁。贾琏为媒,湘莲应允,并赠"鸳鸯剑"为信物。后来,湘莲从宝玉口中得知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心中懊悔。他认为宁国府除石头狮子外没有干净的地方,因此上门索剑,想退掉亲事。尤三姐猜想湘莲一定是把自己当作下流人物了,她马上捧剑送出,当着湘莲面横剑自刎,以表清白,。湘莲方知三姐的为人,后悔不迭。他抽出宝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出家当道士去了。

性格:自刎的那一刻,那一道冰冷的剑光,是一个弱女子为了有尊严的存在而做出的无声的呐喊,刚烈的抗争。所以她的性格特征是自尊和刚烈的。

(2)单四嫂子的粗笨首先从她救子方法就可以看出来。她首先是求神签、许愿心,给孩子吃单方,但是孩子依旧不见好,单四嫂子就将希望寄托于“明天”,她觉得说不定“明天”到了,孩子就能好了。结果“明天”到了,孩子依旧不见好,单四嫂子就抱着孩子拿上全部家当去见了不像医生且颇有些装神弄鬼的“何小仙”那儿求诊。何小仙仅仅只是用两只手指给孩子简单把过脉,就要单四嫂子买所谓的“保婴活命丸”,连孩子的病因都没说清楚。最后,单四嫂子的孩子还是死了。孩子下葬后,吃饭的人也回家了,单四嫂子依旧没有意识到将自己推到如此境地的,是掏空自己大脑的依赖心。她一如既往发挥着她的依赖心,她的依赖变成了“梦”,而文中结尾这一段描述,则颇显得可叹且悲哀了,文中这样描述: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她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也就是说,单四嫂子即便在孩子死去以后,都没有反省孩子死去到底是哪里不对,是自己救孩子不够尽力?很显然,单四嫂子已经拼进全力救孩子了。

通过分析故事前后,我们不难发现,问题出在她的依赖心,她一开始依赖“神签”,然后依赖“明天”,再然后依赖“何小仙”所谓“保婴活命丸”,最后孩子死了,她又依赖“梦境”。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单四嫂子确实是一个不会独立思考的女人,或者用鲁迅的话说“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的女人”。

【点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27.(1)破坏历史街区,破坏文化遗产;(2)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彼此克隆,没有特色;(3)城市发展的缺少继承,呈现出突变状态。

28.(1)对文化本质缺乏认识,没有一个应对政策;(2)缺乏正确的城市建设的理念;(3)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

29.(1)具有多样性,缤纷灿烂;(2)具有生命力;(3)具有人文气质。

【解析】

【分析】

27.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然后浏览文本内容,划定信息区间;最后,在答题区间内找到相关的句子,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依据原文“可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600 多个城市基本上千篇一律,残余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15 年以来,“造城运动”已经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全部卷土重来一次,抹去历史记忆,彼此克隆,使中国城市像蚂蚁一样彼此相像”“后来我专门做了一个演讲,我说城市不能重来,每个城市里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有物质的、非物质的,有地上的、地下的,连街道的名字都是文化遗产”“中国的城市不是线性发展,而是突然变化的,进行的是一场世界城市史上绝无仅有的全国性的“造城运动”,建筑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那么快的速度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建筑”,从中可以归纳出:首先,“造城运动”使历史街道这一文化遗产支离破碎,甚至了无痕迹;其次,“造城运动”使很多城市彼此克隆,彼此想像,完全没有自己特色;最后,由于建筑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那么快的速度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建筑,所有“造城运动”使中国城市的发展不是呈现出线性的发展,而是突然变化。

28.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然后浏览文本内容,划定信息区间;最后,在答题区间内找到相关的句子,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依据原文“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文化本质缺乏认识,没有一个应对政策,这是文化所面临的冲击,文化遗产一定会被这种高速的现代化、城市化、旅游化所破坏”可知,“造城运动”在缺乏对文化本质的认识和没有一个应对政策之下,势必会使“造城运动”问题多多,最终导致“造城运动”失败;依据原文第二段和“可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600 多个城市基本上千篇一律,残余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可知,“造城运动”使很多城市失去了独特性而千篇一律,而中国文化是多样的、缤纷灿烂的,“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所有文化板块,直到现在还是活着的”,这种没有正确的、统一的规划理念做引导的“造城运动”不可能成功;依据原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有很大关系”可知,“造城运动”之所以会问题多多,这是与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有很大关系,正是建筑师的所作所为不是以城市的正确、长久发展为基础,才导致了“造城运动”不可能成功。

29.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最后归纳概括,得出答案。

依据原文“本来中国文化是多样的”“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没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么缤纷灿烂”可归纳概括出中国文化具有多样性、缤纷灿烂的特点;依据原文“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所有文化板块,直到现在还是活着的”说明中国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依据原文“中国虽然城市破坏很严重,但地域性格还是人文气质的”可知,中国文化具有地域特性、人文气质的特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