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北京高二(上)期末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与对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高考《论语》理解阅读练习题汇编1


2021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语文含答案

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石景山高三(上)期末语文

房山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三语文

2021北京顺义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顺义高一(上)期末语文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高考记叙文(小说)写作情节篇


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范文5篇

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范文《说“强基”》9篇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兼听》范文5篇


2021北京高三期末作文题目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微写作汇编含部分例文

2021北京高三期末语言基础运用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散文阅读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默写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红楼梦》汇编

《红楼梦》诗歌鉴赏与章节阅读题目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北京丰台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怀柔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平谷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高二(上)期末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北京高二(上)期末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1·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①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②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③空:只。④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呜呃:悲叹声。

1.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写诗人于飘零落拓中,遇主人捧杯劝酒,受到祝福。

B.诗人以主父偃自比,“困不归”中含辛酸之情;“家人折柳”,即想象家人的望眼欲穿。

C.“天荒地老无人识”以夸张手法表现马周有才华却“无人识”,最终冒犯皇帝的悲苦。

D.全诗运用主客对话的方式:“吾闻”的“吾”指劝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

2.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都含有怀才不遇之愁。《致酒行》结尾划线句与《将进酒》结尾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1·北京丰台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二首   (唐)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迟日”两句写秀丽山河沐浴在大好的春光里,春风送来了花草的芳香。

B.“今春”句写这个春天即将过去,“看又过”点明写诗的时节是春末夏初。

C.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明净绚丽、生机勃勃的景色,用笔简洁、自然流畅。

D.两首诗都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诗人置身于美好春光中的欣喜之情。

4.下列诗句中燕子这一意象,与其一第三句中的“燕子”所表达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浣溪沙》)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D.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          (刘克庄 《长相思•朝有时》)

5.清代陶虞开《说杜》中评价杜诗“以诗为画”。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21·北京市平谷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6.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尽写海棠树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B.第二句写海棠花蕾娇小鲜嫩,惹人喜爱。

C.全诗用语平易,意味醇厚,耐人咀嚼。

D.诗人与儿女共作此诗,饱含告诫之意。

7.与“且教桃李闹春风”中的“桃李”情感态度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元·王冕《白梅》)

C.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宋·杨万里《兰花》)

D.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唐·白居易《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8.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写一段鉴赏文字。

(2021·北京顺义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9.《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什么?

 

 

10.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2021·北京怀柔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王禹偁(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待了时间和地点,展现了诗人骑马于山间小径、神态悠然的样子。

B.颔联通过对“万壑”和“数峰”的描写,生动地突出了山村傍晚的沉寂。

C.颈联从视觉、嗅觉来写“棠梨叶”和“荞麦花”,描给了乡村景物之美。

D.尾联抒发了作者沉重的思乡之情,因为山中的景物都与“吾乡”的极为相似。

12.诗人的情感在诗中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出现了起伏。请结合具体内容对此进行赏析。

 

 

 

 

(2021·北京海淀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登快阁[1]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1]此诗为作者在吉州太和任知县时所作。[2]此联中,“朱弦”,指琴;“佳人”,指知已己;“青眼”,《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用白眼看世俗礼法之士,用青眼看他喜欢的人;“横”,睨视、斜着眼看。

13.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本诗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借助丰富的意象抒发情感,这些经典意象在古今诗文中各具风采。杜甫在《登高》中描绘秋叶飘落、江水奔涌,写道“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李煜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在《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③________”;苏轼泛舟赤壁,置身江月间,“哀吾生之须臾,④________”,因而梦想“挟飞仙以邀游,_⑤__”;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面对万里江山,发出“⑥_______,⑦________,谁主沉浮”的惊天之问,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参考答案

1.C“最终冒犯皇帝的悲苦”错误。“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意思是“借纸上几行奏章,直接向皇帝进言,博得了皇帝垂青”,没有冒犯皇帝,更无所谓悲苦,本诗表达其虽备受挫折但凌云之志不改之意。

2.(示例)《致酒行》结尾,李贺虽然感叹自己有迷失的魂魄,无法召回,但还是相信雄鸡一声则天下大亮,年轻人应当心怀凌云壮志,不必总是唉声叹气。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要求抒展抱负的心情。《将进酒》结尾,李白大声呼喊,要将手中名贵宝物都换成美酒,与友人一起排遣心中之愁。表现了诗人在穷愁之境中狂放不羁的心情(慷慨豪迈、纵情享乐之情亦可)。

【分析】

 

 

3.D“两首诗都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诗人置身于美好春光中的欣喜之情”错误,其二以乐景反衬哀情表达的是羁旅漂泊之人思念家乡的孤独落寞之情。

4.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喜悦之情。

5.答案示例:“以诗为画”的意思是诗歌具有画面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两首诗从视觉、嗅觉等方面让读者全方位感受到春意盎然的画面。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句中,将江、山、花、鸟四个意象,分别施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的色彩,构成一幅绚烂多彩的春景图,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运用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拟人、联想等手法使读者感受到春意。例:其一整首诗从壮丽春景的粗笔勾勒到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的细节描绘,由面到点,有动有静,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生机勃勃的画面。

【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先说明什么叫“诗中有画”,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体现在哪里。

其一是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其二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衬托更突出其姿态,把“江” “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6.D“共作此诗,饱含告诫之意”理解有误,诗人在本诗中借海棠花咏物言志,兼说理教育后辈。写海棠花深藏不露、爱惜芳心、不与群芳争艳,告诫晚辈做人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淡泊名利。“共作此诗”不含告诫之意。

7.A“且教桃李闹春风”中用争芳斗艳的“桃李”衬托无意争春,谦虚的海棠。A.桃李代学生,借桃李满天下赞美教师芳名远播;

8.示例:本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海棠与桃李做对比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海棠花的花蕾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的品格,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分析】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题要求就诗歌的表现手法写赏析文字。首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如从全诗看,运用了借物说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海棠花深藏不露、爱惜芳心、不与群芳争艳,告诫晚辈做人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淡泊名利。

运用了拟人手法,如“爱惜芳心”“吐”,把海棠写成芳心为展的少女,“闹”等词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李争相绽放的形态。

还运用了对比(衬托、反衬)的手法,一二句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三四两句把海棠与“桃李”形成对比,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爱惜芳心”是指要保持自己内心的高洁,“莫轻吐”是指要稳重行事,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9.《无衣》使用了赋和重章叠唱的手法。本诗没有使用比喻,而是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在重章叠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10.本诗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表明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表明他们共同行动,同生共死;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本诗表达了战士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同生共死、共御外侮。

【详解】

 

 

11.D“山中的景物都与‘吾乡’的极为相似”,诗中说“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不是“都”。扩大了范围。

12.作者看到野菊初黄,游兴浓厚,心态怡然;又见山谷、山峰,棠梨叶落、荞麦花开,心情愉悦;蓦然出现的村落小桥及原野上的树木,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心情由欣然转入怅惘。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颔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颈联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此时作者心情愉悦。

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13.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对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14.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分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令任上。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比较复杂的,“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表达的是诗人了却公事之余的一种闲情;“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上联写的是登高观景,表达作者对美好景色的热爱;下联则是由此引发的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寂寥。所谓归船弄笛和心与鸥盟则表达了自己想归隐山林而对现实官场又心有不甘的矛盾心情。

 

不付费也能畅读

付费后,留邮箱或添加作者微信

可发送word电子版


加作者微信

其他语文问题也可以询问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99%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