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赤壁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促织》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鸿门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逐客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六国论》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与妻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文言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屈原列传》《苏武传》《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归去来兮辞》相关知识点及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舟遥遥以轻飏B.临清流而赋诗

C.乃瞻衡宇D.抚孤松而盘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四方之事/恰逢

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B.悟已往之不/劝止,挽回

晨光之熹微/痛恨

C.三径荒,松菊犹存/接近

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

D.万物之得时/羡慕,喜好

清流而赋诗/面对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可追:可以补救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出征的人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情话:知心话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乘化:顺随自然

4.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园日涉以成趣

 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不归  胡:何,为什么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壶觞以自酌    引:举起

D.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6.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的一组是(   )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7.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实迷途其未远B.或孤舟

C.园涉以成趣D.乐琴书以消忧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B.将有事于西畴

C.曷不委心任去留D.善万物之得时

9.下列与“既自以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军中无以为乐B.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C.临清流而赋诗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10.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乙巳岁十一月也”,使用了干支纪年法,古代人利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进行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天干地支也可以用来纪日、纪时。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幼稚盈室                    俯察品类之盛

B.知来者之可追                或取诸怀抱

C.悦亲戚之情话                所以游目骋怀

D.乐夫天命复奚疑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B.或孤舟

C.怀良辰以孤往D.园涉以成趣

 

文学常识

 《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诗人陶潜,他自号_______。本文标题中“归去来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古义:          今义: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古义:         今义: 

窈窕以寻壑:古义:          今义:

晨光之熹微:古义:          今义:

于时风波未静古义:             今义:

尝从人事:古义:               今义:

幼稚盈室:古义:               今义:

于是怅然慷慨:古义:           今义:

扶老以流憩: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 

书以消忧               孤舟               扶老以流憩

涉以成趣            矫首而遐观           情在 

当敛裳             倚南窗以寄            携入室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容膝之易安        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              琴书以消忧              亲戚之情话 

 

二、情景默写

13.根据相关情景,填写名句。

(1)《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诗人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但回头不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

(3)《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精神生活的富足与物质生活的清贫进行了鲜明对比。

(5)《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_____________”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

(6)《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描绘作者顺随自然走到生命尽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以云鸟自喻,“______________”写自己过去做官出自无心,“____________”写如今归田恰如鸟儿飞倦知还。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傍晚时分山静鸟倦令作者流连不已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课内古文阅读。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悟已往之不   (_____)     ②不委心任去留  (_____)

③云无心以出   (_____)     ④扶老以流憩      (_______)

16.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怀良辰以孤往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1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18.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现出一种崇尚自然,乐天知命的思想。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19.翻译句子。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笺注陶渊明集》,有删改)

(注)①弦歌: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门徒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②秫:黏性的高粱,多用来酿酒。③秔(jīng):粳稻,稻谷的一种。④舁(yú)篮舆:抬竹轿。⑤宋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

2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是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专用词语之一,指起用人任以官职。

B.解绶:解去官印之绶,文中借指辞官归隐田园。绶,即绶带,用以系官印或勋章。

C.九月九日: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故名“重阳”。在重阳节那天,民间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习俗

D.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所用的年号。年号由汉高祖刘邦所创,是古代皇帝为了纪年所用的名号。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博学多识。他擅长写文章,《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B.陶渊明不喜为官。曾做过州祭酒,但时间不长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前去任职;朝廷征召他做著作郎,他也不去。

C.陶渊明素爱饮酒。他曾下令让吏员在官府的公田上种了五十亩高粱以备酿酒;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两万钱全都送至酒家。

D.陶渊明率真任情。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自己如果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24.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田园?请结合文段和《归园田居(其一)》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徵士诔(节选)

颜延之

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旨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绚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鸣呼淑贞。

陶渊明传(节选)

萧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

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节选)

苏辙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注)①田生致亲:田过,战国时期齐国人,他认为父母比君王更重要,给君王效力是为了获得俸禄来奉养自己的父母。②毛子捧檄:庐江毛义,家贫,以孝称。官府征为守令,捧檄而喜;及母死,去官归家,屡辞征召。

25.对下列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不好            弄:嬉戏

B.井弗任            臼:春米

C.忽弘送酒至        值:适逢

D.与物多             忤:对视

2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远/郁苍苍

B.日造渊明饮/于是余有叹

C.子我志之/于是秦王不译,一击缶

D.然其诗质实绮/蟹六跪二螯

2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比较长的竹木简,来书写晓谕或呈报的文书。

B.诏,先秦时代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多以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作为庆祝方式。

D.追和,根据古人所写某首诗或词的原韵或诗意写成的诗或词,被称为和诗。

2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B.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C.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D.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29.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徵士诔》一段,概括了陶渊明做官的原因、辞官的理由及辞官之后的生活,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的悲悼之情。

B.《陶渊明传》一段,记载陶渊明虽不懂音律,却保存有一张无弦琴,客观地反映出陶渊明的附庸风雅。

C.《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一段,从苏轼给苏辙的信中可以看到,陶渊明在出仕和归隐之间的矛盾、愧疚的复杂情感。

D.三段文字出自三位不同时代的作者之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记述了陶渊明,但是共同表达出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

(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3)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31.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陶渊明为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蓼庄图记

[清]戴名世

余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慨然有遗世之思。说者谓渊明生当晋、宋之际,志欲弃尘离垢,高举远引,托而为此记,非真有是事。今以蓼花庄观之,则夫幽岩深谷、灵区异境、隔绝人世者,世固未尝无也。

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凡嚣竞凌害、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给谏赵恒夫先生罢官居京师,岁戊辰、己巳间始闻其绝境,穷搜得之,构屋筑圃于其间。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其地昔无网罟,河鱼肥美,人不知食。先生结网得鱼,嗣后多有食鱼者矣。先生寻还京师,然抗怀高寄,尝书苏文忠诗于壁曰:“惟有皇城真堪隐,万人海里一身藏。”是先生视京师犹之乎蓼庄也。顾犹时时念蓼庄不置,使善画者为之图。余尝披图,见其群山矗立,高入云表,浮青飞翠,千叠万重,而烟波浩渺,蓼花弥望无际。

呜呼!余久怀遁世之思,嗟宇宙无所为桃花源者,何以息影而托足?不意人间复有之。昔者武陵渔人既出,迷不复能入。今先生有居在焉,无迷津之患,葛巾藤杖,飘然竟往。余得以相从终老于其间,先生其许我乎!

 (节选自《戴名世散文选集》)

注①奥阻:腹地险要。②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③信宿:两三日。④嚣竞凌害: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⑤抗怀高寄:高尚的情怀。

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慨然有遗世之思   遗:抛弃。

B.居人自其始祖迄今    迄:直到。

C.顾犹时时念蓼庄不置  置:购置。

D.先生其许我乎        许:答应。

3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

B.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

C.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

D.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

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桃花源”是陶渊明因有所寄托而想象出来的,世间并不存在,而作者相信世间有桃花源一样的地方。

B.蓼花庄距离京师三百余里,民风古朴,那里的居民原先不读诗书,不求名利,甚至不知种稻、捕鱼等事情。

C.蓼花庄能成为一方净土,是因为当地官府体恤民情,轻徭薄赋,作者借此隐含了对统治者关心民生的祈盼。

D.本文起笔于《桃花源记》,末段又以“武陵渔人”与之呼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

(2)今先生有居在焉,无迷津之患,葛巾藤杖,飘然竟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菊隐记

[明]唐寅

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人轻重,是与草木等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甲]不若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善于此,重为君子之差。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乙]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整之中者耶?

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日“菊隐”。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是朱意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造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余又穿自谓用:“朱君于余,友也。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者矣。”因绘为围,而并记之。

(注):①南阳甘谷之事:相传南阳甘谷生长的菊花能使人延年益寿。②刘伯论:刘伶,字伯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

36.文章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亦故B.所乃C.之则D.者然

37.作者认为作为君子最重要的标准是

38.对“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隐”又是君子逃避世俗社会的方式。

B.“隐”又是君子不被世人看重的原因。

C.“隐”又是君子一生默默无闻的意思,

D.“隐”又是君子不追求功名富贵的品行。

39.作者强调朱大泾“其功甚大,其名甚著”的用意是   

40.唐寅16岁即以第名的成绩考中秀才,29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又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立会试,却在考场舞弊案中蒙冤,被罚永世不得为官。遂绝意功名,以卖画为生。结合唐寅生平,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注)①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住于此。

4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陶渊明的喜爱的词作,写陶渊明其实也是写自己,流露出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C.“晋宋之间事”指的是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战乱不断,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其笔下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42.词的下阕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

其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

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

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然后,我就到了家。

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而我呢?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4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形散神聚,联想丰富,能够紧紧围绕着“父亲的东篱”穿越时间和空间选材——从眼前场景到古代的《诗经》、李白、陶渊明等。

B.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感情凝重,富含哲理,同时也不乏风趣幽默,如“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等。

C.文中“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是因为父亲养育了“我”,而且作为一个地道的淳朴农民,他还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

D.“我”和父亲经营的“东篱”是截然不同的,文章使用对比手法,通过“我”的感悟,阐释真正的乡愁和诗史的根基是劳动这一深刻哲理。

44.文章两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5.文章标题是“父亲的东篱”,为何用了大量篇幅写“我"?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  句意:小舟轻快地荡漾前进。无通假字。    

B.  句意: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无通假字。

C.  句意:才远远望见自家的家。衡宇:门上横木和房檐,指简陋的房屋。“衡”是通假字,通“横”,横木。    

D.  句意: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无通假字。

故选C。

2.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恰逢需要奉使外出的官吏  会:恰逢。解释正确。

句意: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寻:不久。解释正确。

B. 句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  谏:劝止,挽回。解释正确。

句意: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恨:遗憾,感到遗憾。解释错误。

C. 句意: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  就:接近,快要。解释正确。

句意: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审:知道。解释正确。

D. 句意:(我)羡幕自然界的生物顺乎时序茁壮生长  善:羡慕。解释正确。

句意:面对着清溪水而作诗。临:面对。解释正确。

故选B。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