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略对话 | 开往华盛顿的快车(一)

戴秉国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戴秉国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41年3月生;贵州印江人,土家族;四川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


音频

正文

Foreword

关于台湾问题,我们的那些话翻来覆去地不知说过多少回了,人家可能都听腻了……中央封一个“特使”头衔给我,我拿什么“特别”的话去跟人家谈呢?

1995年8月,我奉调从外交部去中联部做党的对外联络工作。2003年3月,我从中联部调回外交部担任党委书记兼副部长,主持常务工作。这让我颇感意外,但我仍高兴地赴任了,感到责任重大,一定要不辱使命。

上任伊始,面临的紧要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外交工作中的涉台问题,为此,我奉命出任中国政府特使,肩负特别使命,穿梭于美、德、法、俄、日等国之间,坚决遏制了“台独”势力,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为我的外交生涯谱写了颇具特色的篇章。

行前细思量

2004年3月20日,台湾地区即将举行领导人选举。以陈水扁和吕秀莲为搭档的泛绿阵营寻求连任,对垒以连战、宋楚瑜为搭档的泛蓝阵营,双方力量旗鼓相当,选战激烈。从民调情况看,泛蓝阵营的胜算稍大一些。陈水扁为拉抬选情开始走极端,泛绿势力在台湾“二二八”事件纪念日举办规模空前的群众集会,提出要在选举的同时举行“公投”,“台独”气焰嚣张,台湾岛内乱象横生。


“二二八”事件

指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的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是当时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军警在台北打死请愿减税的商贩。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二十一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

1995年2月,“台湾当局”给予“二二八”起义平反,并正式向起义中死难者家属道歉。


为揭露“台湾当局”假手“公投”推进“台独”的实质,说明台海紧张形势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我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出访,向美、德、法、日、俄五国政府,特别向美国政府阐释中国政府对台政策。

2004年3月5日我启程赴美,至18日访俄归来,全程跑了26000公里,历时13天。出访期间,一共安排了29场会谈会见,广泛地接触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前政要和知名学者。

五国政府都表示不支持台湾举行所谓的“公民投票”,并以各种方式发出了反对“台独”的声音。受五大国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以不同形式表明了它们反“公投”、反“台独”的立场,在国际上形成了对我们有利的舆论氛围,有力抵制了陈水扁推行“台独”分裂活动的图谋。

在2004年台湾地区选举前向几个大国派特使做工作,这件事是2月下旬提出来的,来得比较突然,而我是3月5日出发的,时间很紧迫。应该到哪几个国家去呢?讨论的结果,决定去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五国。我们的想法是,如果把这五国的事情搞好,就可以营造出一种气候,在国际上对“台独”形成压力。

出发前夕,我独自坐在外交部的办公室里琢磨,去后该怎么谈呢?关于台湾问题,我们的那些话翻来覆去地不知说过多少回了,人家可能都听腻了。况且,我平时对台湾问题也就是一般性关注,不能说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多深。封一个“特使”头衔给我,我拿什么“特別”的话去跟人家谈呢?所以呢,从哪儿谈起?谈什么?我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走来走去,不断地追问自己:“怎么表明你是特使呢?你承担着什么特殊使命呢?如果没有,你跑来干什么呢?”

同事为我准备了一些谈话要点,有启发,但似乎仍然不解决问题。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国家特点设计不同的谈话内容,重点是美国。我想,事物是发展着的,必须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我们现有的几句老套话只是些原则性的东西,如果落实到具体会谈上,哪怕提出两三句紧跟形势发展的新词儿,有点儿新思想,那么对话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每场谈话前,我都自己动手写一个简要的谈话提纲,写清楚谈话要点。比如跟鲍威尔国务卿谈台湾问题,开始我拟了四五条,后来归纳为三条,脉络就比较清晰了。



- 未完待续 -


文字 | 《战略对话》戴秉国著(出版于2016年)

图片 | 作者供图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自序

第一章  走出大山

1

我的父亲母亲

2

漫漫求学路(上)

3

漫漫求学路(下)

4

川大岁月

5

进学院下基层

6

甘坐“冷板凳”

7

关系逆转(上)

8

关系逆转(下)

9

坚冰解冻

10

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上)

11

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下)

12

戈尔巴乔夫访华

13

漫漫长路再回首(上)

14

漫漫长路再回首(下)

15

苏联解体的教训(上)

16

苏联解体的教训(下)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哔哩哔哩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战略对话 | 开往华盛顿的快车(一)

戴秉国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