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卫东 | 如何选专业?

罗卫东 来英书院 2022-07-15
高考后报志愿,不仅要选择学校,还要确定专业。选学校难,选专业更不容易。去年我写了一篇“怎样选大学”,今年再说一说如何选专业。
高考结束后,每个考生都会拿到一本大16开、三四百页厚的《普通高校专业报考指南》,书里的字又小又密,内容是每一个学校当年在某省招生的专业、招收计划数、头一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及分数分布区间、最低成绩录取学生在全省的位次等等……。
这本书,是绝大多数考生及其家庭填报高考志愿时的主要依据。坦率地说,看着它,连我这个在大学学习工作了四十余年的人,也头脑发晕,头皮发麻。我若是考生,要没人指导,是不太可能从中选出自己心仪的专业的。对于绝大多数连大学门朝那儿开的人都不知道的考生来说,选填专业,真是令人发愁的事情!某种意义上说,填报志愿这件事情,可以看做是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开卷考试,要考出好成绩,绝非易事。介绍大学的学科与专业设置,这本应该是高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高考结束成绩公布后,考生就迫切地要用上这门课的知识了。不过,据我所知,似乎目前大部分高中都没有开设这类课程。
从迄今为止的情况看,似乎大部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首先是看自己的考分排名与学校及专业的匹配区间,从中挑选出综合评价比较合意的学校和专业,按照一定的选择标准进行排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家长、同学、亲友等的意见建议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几天时间里的各种咨询、研讨、比较权衡,方方面面皆可谓殚精竭虑。可即便如此,仍然避免不了面糊里磨镜--糊里糊涂。

一、什么是专业?

据统计,目前我国几千所全日制本科大学一共有七百多个专业,覆盖了十三大学科门类。
这些专业,学什么,毕业后又做什么,对于读过大学的人来说,或许是清楚明白的,但门外汉,特别是高中生,真是一头雾水。即使家长是曾经的大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专业调整,他的那些过往知识恐怕也早已不敷使用了。
要对外行人讲清楚啥是大学的专业,还真不是件容易之事。我还是用类似事情来比喻吧。专业,换一种说法就是“行当”。也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行”。
填报专业,也就是选择行当。以前的青年人选择行当,就是跟着某个师傅学手艺,比如木匠,一般要学上三五年。期间,从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开始,循序渐进,直到可以独当一面,被师傅认可后自立门户。木匠虽然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但每一个师傅都会有相应的教育和训练模块。按照今天大学的套路,木匠的教育,也是可以开出十几门专业课程的,比如德育课要讲讲工匠的基本素养和行为规范,行业基本知识课要讲讲各类木材的特点,各类工具的特性等等。基本技能课一类就有刮、锯、切、凿、刨、劈、弹等,至于斗榫应该是综合应用的高级课程了。多年前,一位在文化局分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仅仅是浙江省的台州地区,光是棺材的制作方法就有两百多种。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泰顺廊桥已经是震惊世人的木结构建筑了,集中应用了传统木匠的几乎所有的技术,这些技术,要转化为学校的课程,没有十几乃至几十门是下不来的。所以,如果世界上谁创办一所木工大学,那么就一定会有相关的专业或系科被设置出来。

二、甲乙丙丁几点忠告

大家别奢望我会提供一部选专业的词典,事实上,谁也没有这个能力来指导每个人具体地选择专业。
我只能谈谈选择专业应该抱有的正确态度,或者我个人以为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我心里很清楚,对于那些希望进行具体指点的人,这是远远不够的。
以下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谈点建议。
、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报专业时必须按顺序考虑三个因素,或者说思考三个维度,第一、兴趣,第二、天赋,第三、社会需要。更通俗一点就是三个问题:第一、我最喜欢做什么,第二、我最擅长做什么,第三、社会最需要我做什么?
所谓兴趣,就是喜欢,就是心之所向,那种不用任何外力,就自动专注的意向,它会引导你去探究一件事情背后的原因。兴趣是发现之母。一个人,有了兴趣,不用催逼,就会积极主动去做事情,别的事情会拖延,感兴趣的事情绝不会拖延。判断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是否有兴趣、有多大兴趣的标志,就是他从一大堆事情中自然地选择了做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不愁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个人只要对一个专业有兴趣,就不可能学不好,一个人只要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也就不可能做不好。对一个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兴趣更加宝贵的东西了;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学生的兴趣更加值得珍惜、更应该呵护的了;对于读大学选专业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是比兴趣更加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了。只要考生有明确且稳定的专业兴趣,家长和老师就应该高度尊重。遗憾的是,时下很多家长为了所谓的现实需要,粗暴地掐灭孩子的兴趣,这无异于暴殄天物。
我问过很多来咨询的高中生,他们最大的困惑就是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真正的兴趣,凡事无可无不可,就像没有任何口味偏好的人去了一家餐馆,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吃什么,只好随便,胡乱点几个菜拉倒。专业选择也一样,你如果不明白自己的兴趣,那就只好看自己适合学习哪个方面的专业了。换言之,只好看天赋了。
所谓天赋,就是天生的禀赋和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某种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爱默生曾说:“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天赋”,诚哉斯言。有的人有异乎寻常的感官能力,有的人抽象思维能力出类拔萃,有的人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超乎同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禀赋,需要去发现。要发现自己是否有相关天赋,最重要的是看你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吃不吃力。你在高中的时候,学习一门课,如果轻轻松松就能拿到高分,意味着你在这门课上一定是有天赋的;否则,你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拿不到自己期望的分数,那就要冷静下来想一想,如果不是方法和习惯方面出了问题,那就是你很可能不具备学习这门知识的天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剑桥大学本科读的是数学学位,在全校荣誉考试中,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外人看来,他是妥妥的一枚学霸,但却毅然放弃了数学。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那位考第一名的同学,学得很轻松,而自己则是经过极为努力刻苦的拼搏才考到第二名的,他由此断定自己不是一块做数学家的料,即使是选择了数学作为终身的事业,也不太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事实证明,马歇尔这样的自知之明正是他成为伟大经济学家的原因。
一个人的天赋,它的呈现,其实最需要的是尝试,基于宽容的、引导性的、探索性的学习文化和工作体系的尝试。在现代较为刻板的高中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天赋常常被压抑、扭曲或被遮蔽。大多数人要到读上大学以后,在更活泼多样性的文化中才能够萌发天赋意识。
如果,你既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也不知道自己最具特色的天赋,那选择专业就得考虑什么是社会需要了。
所谓社会需要,指的是你学的东西对社会有没有用,你在这个专业上取得文凭,找工作是否容易,找到的工作薪资是否合意。这个道理很简单,似乎不需要多解释了。在这里,我特别建议考生和家长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被短时的社会需求所引诱,至少要考虑四五年后乃至更长时间后的社会需要,要特别关注那种潜在的、具有长期和稳定性质的需要。大学是一种高级的基础教育,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应对一生各种机会和挑战的身心素质和基本品质。在这个意义上看,口径宽一些的专业反而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过于狭隘的专业或者过于热门的专业,都会给自己的未来留下隐患,前者学得太具体了,就不太能够形成批判能力,全局观和深刻性都出不来,适应不同社会需求的能力就提不高;后者则可能会让自己变得浮躁和功利,不注重长期性和稳定性,助长机心,好比那些只做短线生意赚快钱的炒股者一般待人处事。
兴趣、天赋、愿望,这三者是我们选择专业和工作的主要决定因素。即,选择专业首看个人兴趣、二看个人天赋、三看社会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发挥自己天赋去学习一定是轻松和高效率的,面对社会的期望去学习,一定是有成就感的。如果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条件,那么我们是幸运和幸福的!
、选专业一定要和学校结合起来考虑,千万不可就事论事。我在“怎样选大学?”这篇文章里,曾经讲过一个观点:当一个考生的分数只能在好学校的差专业与较差学校的好专业之间进行选择,那么,就应该选好学校的差专业。理由是,一所好大学,即使是不太好的专业,其整体学习资源和大学文化生态是高品质的,各种有利于未来的发展机会也要多得多,还有强大的同学关系网络可以共享,这些都是差学校完全不具备的优势。在这样的大学里面,即便专业不很理想,优质学习资源和其他的好机会多的是,只要自己把得住、肯努力,实现更高理想的几率要大得多。
、选专业尽量要和学校所在城市的特色结合起来。这既是为了综合性的广义的学习,也是为了毕业后就业的便利。一座城市的气质和一所大学的专业如果是匹配的,那么这个专业即使在各种排名中没有那么显赫,也没有关系,因为在专业学习的几年里,你将享受到城市的涵育和熏陶。城市就是更大意义上的教室和实验室,是大学的编外课堂。比如说,国际金融和贸易之类的专业,最好选择位于经济外向度高、改革开放前沿区域的大学;文史类的专业最好选择那些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学,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等都比较方便;你如果对数据科学感兴趣,那就要选择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很发达的那些城市。选择大学所处的区域,当然也要考虑交通等方面的因素,毕竟,离家路途太远,假期往返要在路上花费很长时间、精力和成本。当然,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这个方面的因素不是决定性的。
、选专业切忌望文生义,不要被眼花缭乱的新名字忽悠。一般来讲,越是朴素的名字,专业内涵越是成熟,教育教学也越有谱。有一些专业,名字花里胡哨,其实是绣花枕头。专业建设是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的,不少新专业刚刚创办,其实也不过就是原来的专业换一个马甲而已,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新东西。有些新专业名字听上去很吸引人,但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还不健全,建设条件特别是师资队伍水平跟不上,学生在几年时间里不一定学得到真正有用有益的东西。更有甚者,有不少标新立异的专业,过几年以后难以为继,不得不终止招生,这方面的教训有不少的。
此外,如果你在选专业时有点统计学意识,对某类专业的总数、招生数和结构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将很有助于你未来的就业。毕竟,我国大学有不少专业是一哄而上的,相似度高,特色不明显,质量也普遍较为平庸。在劳动市场上,这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太有竞争力。耗费四五年时间读这样的专业,毕业后却难以找到工作,或者深造机会不多,那就很不合算了。
还有,如果考生和家长在选填专业之前对目标学校特别是目标专业的建设水平、师资队伍状况有全面准确的了解,那就更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了。

三、即使没选对也别沮丧,入学后还有机会

选专业固然重要,但也不必过于紧张。选对了,应该庆幸,选错了,也不必沮丧。现在不少大学都放开了二次选专业、转专业的政策,即便第一次选得不理想,到学校以后还可以综合各种情况,再选一次。当然,这需要认真地研究你报考大学的具体政策细节,以免入学后陷入被动。另外,大学一般都有辅修专业制度,你可以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去辅修课程,拿一个辅修证书。总之,现在也不是一选定终身,而是有多次、多种类型的机会的。
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例,
学生入学第1学年(第2学期)即可提出转专业申请,之后每学期都有申请机会。近两年全校各专业提供每年约700余个转专业名额,学生符合相应专业准入基本条件,即可提出转专业申请。随着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各种相关条件的优化,未来转专业的名额会大大增加。
此外,入学后第2学期开始,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业的前提下,完成辅修专业课程修读要求后,将获得辅修专业证书。目前开设了金融学、工商管理和法学等辅修专业。

在浙大城市学院,已经有不少同学利用转专业和辅修专业的方式走进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实现了本科学习的梦想。

最后祝每一个考生都能选定自己心仪的专业!

推荐阅读
罗卫东 | 答好两问 无愧青春
罗卫东 | 我理想中的大学
罗卫东:推荐几本21世纪年度好书
立德树人,重在关键"细节"
罗卫东 | 致2020级大学新生
罗卫东 | 我的本科岁月(下三)
罗卫东 | 我的大学岁月(下二)
罗卫东 | 我的本科岁月(下一)
罗卫东 | 我的大学岁月(中)
罗卫东 | 我的本科岁月(上)
罗卫东 | 怎样选大学?
我的十八线主播初体验^_^
罗卫东 | 大学要多读硬书-给新生的一点忠告
罗卫东 | 梅雨天,毕业季,临别之际,再絮叨几句
大学的建筑该是啥样
竺可桢为什么伟大?
我敬重的老校长沈善洪先生
罗卫东 | 我与杭州四十年
罗卫东 | 山水契阔--缅怀陈桥驿先生
罗卫东 | 郁郁乎文而从周
我的老师和师傅谢瑞淡先生
罗卫东:魅力无穷的神保町古旧书店
罗卫东:《上学记》读后
【我的高考77】罗卫东:十四岁的高考

欢迎关注来英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