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昆医大杨新旺团队报道活性肽RL-QN15促进糖尿病皮肤伤口表皮神经纤维再生以及感觉功能恢复
撰文︱吴雨桐
审阅︱杨新旺
责编︱王思珍,方以一
(图源:Wu Y, et al., The FASEB Journal, 2023)
综上所述,活性肽RL-QN15促皮肤修复作用不仅仅只局限于加速了糖尿病伤口面积的减小,更重要的是改善了伤口内神经纤维分布,促进了糖尿病伤口高质量修复。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RL-QN15作为一种生物活性肽所发挥出的显著促皮肤愈合作用,这不仅为改善糖尿病创面表皮神经再生受损提供替代治疗策略,更为将来RL-QN15发展为临床药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上下滑动查看)
主要第一作者:吴雨桐,男,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杨新旺,男,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博士研究生。杨新旺博士入选第一批“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担任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再生医学分会委员、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云南赛区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分会委员、全国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库(药学)专家、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库专家、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一区TOP期刊Burns & Trauma青年编委,同时为昆明医科大学“肽类分子探针与候选药物创新团队”带头人。
杨新旺博士立足于中国西南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围绕云南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于“基于活性肽的重大人类疾病新型肽类分子干预策略及新机制解析、新药物靶标发现”。研究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等支持。研究成果共计发表/接收SCI研究论文53篇(通讯/第一作者50篇),总影响因子约310,代表性研究工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如PNAS、Pharmacological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NPG Asia Materials、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the FASEB Journal、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封面文章)、Burns & Trauma等,研究工作受国内外研究同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如被Science Daily和国内著名公众号等作为研究亮点报道、JBC的文章被Faculty Opinion列为TOP 1%推荐;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项,其中10项实现了技术转移,在相关研究领域形成了具有显著优势的区域研究特色。
转载须知:“逻辑神经科学”特邀稿件,本内容著作权归作者和“逻辑神经科学”共同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加入逻辑神经科学群:文献学习2
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逻辑-文献-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6】美国USF叶立斌团队使用19F定量核磁共振分离聚集中间态并揭示了微开关控制GPCR构象变构过程【7】STTT 综述︱浙江大学彭丽华团队评述帕金森病潜在治疗天然分子药物【8】中山大学魏绪红团队发现激活脊髓背角胆汁酸受体TGR5和FXR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9】CNSNT︱港大宋又强/林利伟团队揭示miR-128在阿尔茨海默病Tau磷酸化及Aβ沉积中的重要作用
【10】Neurosci Bull︱戴辑/蒋毅团队合作揭示猕猴杏仁核对视-听感觉的神经整合奥秘科研学习课程精选【1】多模态脑影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及论文写作培训班(4月15-16日,腾讯会议)【2】Python生物信息从入门到进阶研讨会(4月7-9日,腾讯会议)【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能实操研讨会(4月15-16日,腾讯会议)【4】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研究策略研讨会(延期至2023年4月22-23日,腾讯会议)【5】宏基因组与代谢组/脂质组学R软件数据可视化研讨会(3月25-26日 ,腾讯在线会议)【6】高分SCI文章与标书作图(暨AI软件作图)研讨会(3月25-26日 ,腾讯在线会议)【7】R语言生信数据分析及可视化作图(网络)研讨会(延期至3月31-4月2日,腾讯在线会议)【8】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研讨会(延期至4月15-16日 腾讯在线会议)【9】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4月8-9日 腾讯会议)学术会议预告【1】会议通知︱2023年成瘾与脑科学国际研讨会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与脑科学分会第一届学术会议(2023年4月9-10日,深圳)【2】会议通知︱2023中国衰老科学大会第一轮通知(2023年4月21-23日,北京)【3】会议通知︱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影像学分会2023学术年会(2023年5月19-21日,广州)【4】学术会议预告︱Novel Insights into Glia Function & Dysfunction(2023年4月24-28日,日本)【5】会议通知︱第六届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年会会议通知(2023年4月7-9日,湖南长沙)【6】会议通知更新︱小胶质细胞生理与病理功能专题国际研讨会(2023年3月30-4月1日,深圳)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Pham VM, Tu NH, Katano T, et al. Impaired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type-2 diabetic mouse model. Eur J Neurosci 2018; 47:126-39.2. Sato H, Ebisawa K, Takanari K, et al. Skin-derived precursor cells promote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mice. Ann Plast Surg 2015; 74:114-20.3. Theocharidis G, Veves A. Autonomic nerve dysfunction and impaired diabetic wound healing: The role of neuropeptides. Auton Neurosci 2020; 223:102610.4. Wang Y, Feng Z, Yang M, 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short peptide with efficacy in accelerating the healing of skin wounds. Pharmacol Res 2021; 163:105296.5. Beiswenger KK, Calcutt NA, Mizisin AP. Dissociation of thermal hypoalgesia and epidermal denervation in streptozotocin-diabetic mice. Neurosci Lett 2008; 442:267-72.6. Yang X, Lee WH, Zhang Y. Extremely abundan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existed in the skins of nine kinds of Chinese odorous frogs. J Proteome Res 2012; 11:306-19.7. Dong L, Li R, Li D, et al. FGF10 Enhances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via the Preactivation of the PI3K/Akt Signaling-Mediated Antioxidant Response. Front Pharmacol 2019; 10:1224.8. Ketschek A, Gallo G. Nerve growth factor induces axonal filopodia through localized microdomains of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activity that drive the formation of cytoskeletal precursors to filopodia. J Neurosci 2010; 30:12185-97.9. Ino D, Iino M. Schwann cell mitochondria as key regula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peripheral nerve axons. Cell Mol Life Sci 2017; 74:827-35.
编辑︱王思珍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