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行要点"幽默感"

请​点击👉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关注 萨度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禅心明。


(生命 · 健康 · 命运)共同体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创巴仁波切丨请对修行中的自己有点"幽默感"


“人们之所以领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桎梏在眼见为实的牢笼里,不允许自己尽情想象,大胆假设,从而掩盖了直觉的光芒。






过于严肃,形如枯木



从什么不是幽默感来看什么是幽默感,会很有趣。


缺乏幽默似乎是由于以“冷酷的事实”为本的心态。有此心态者,为人处事都非常冷酷,诚实得要命,严肃得要命,用个比喻来说,他就像是活尸。他生活在痛苦之中,脸上老是带着痛苦的表情。


他体验过某种冷酷的事实——现实——他严肃得要命,到了成为活尸的程度。


严酷的活尸为幽默感之反,那种情形犹如有人手持利剑站在你的背后,如果你不好好地修禅,如果你不乖乖地坐正,你背后的人就要下手了。或者,如果你不好好地、诚实地、直来直往地过日子,有人就要打你。



这是不必要的自我监视或自我观察所产生的不自在的感觉——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受到监视和检查。其实,监视者不是“大哥(Big Brother)”,而是“大我(Big Me)”!

如果你认为“我”的另一面在随时监视自己,在背后指手画脚,随时指明缺失。这种作法,无乐可言,谈不上幽默感。
  
这种严肃,跟修道上的“唯物问题”有关。

有的人认为:我属于某一禅修传承,参加某一教会及其组织,我就会因献身宗教而必须做个好男孩或好女孩,必须做个诚实、善良、经常上教堂的人;我必须符合教会的标准,遵守教会的规定;我若不履行我的义务,我便会受到诅咒。

此中有着严肃的、死亡的威胁——“死亡”,在此是指未来不再有任何创造的过程。这种态度含有局限、僵硬的感觉,完全没有活动的余地。







幽默感与戒律



你也许会问:“伟大的宗教传统,伟大的教义怎么说?它们讲戒律。戒律跟幽默感合得来吗?”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问题吧。这些戒律和持戒,是真的建立在把“善”与“恶”完全看成对立的心态上吗?伟大的教义,真的主张我们抗恶是因我们站在光明一边,站在和平一边吗?伟大的教义,是教我们对抗“不好的”那一边,坏的、黑暗的那一边吗?这是个大问题。在有智慧的神圣教义里,不该有任何战争;人只要一卷入战争,一想要防御或攻击,他的行为就不神圣——战争是世俗的、二元对立的、战场上的情况。你不会以为伟大的教义憨直若是:努力做好人,奋力打坏人。那样岂不成了好莱坞西部影片的作法——还没看到结局,你就已确知“好人”决不会死,“坏人”一定完蛋。这种作法显然是憨直的,但我们在“修道的”努力和“修道的”成就的名义下,所制造出来的就是这种情况。



我并不是说幽默感应该肆无忌惮,我是说不要眼中只有战争、奋斗、二元对立,而要另有所见。

如果我们把修行之道看作战场,那么我们就是软弱无能。于是,我们在修道上的进展如何,便全要看我们征服的地区有多大、我们克服自他过失的情形怎样、我们除去的不善有多少。你能产生多少光明,便全要看你能消除多少黑暗。这是软弱无能的作法,简直不能称之为解脱或自在,穆克提(mukti,解脱)或涅槃。你因打败了什么而获解脱,这种作法纯属相对。
我不想把“幽默感”的问题弄得很严肃,但是恐怕会有人这么做。但是为了真正了解尸体所代表的那种僵硬,我们难免会有把幽默感弄成严肃之事的危险。幽默感意谓从高空如实得见情况的两极:世间有善有恶,你好像居高临下,看到善恶的全景。

我们若非常努力去建造一个巨大、真有意义、真有力量的东西,心想“我真在追求什么,我真努力对付自己的过失”,或“我真在努力做个好人”。

而那在“幽默感”的鸟瞰之下,这些都会严肃尽失,而成了纸老虎——这真是极为讽刺之事。







幽默,走向完全敞开的喜悦



幽默感似乎来自遍满的喜悦,这种喜悦不卷入“彼”“此”之战,所以能有空间扩展成完全敞开的情况。喜悦能发展成全面的喜悦,能看到或感受到整个地面或敞开的地面。这种敞开的情况里,没有丝毫界限或假装的严肃。你若想把人生看作“重要事务”,你若想强令人生严肃,好像每一件事都是大事,那就可笑了。干嘛小题大作?
  
有人也许会力图把坐禅的姿势弄得百分之一百或百分之二百的正确。

了不起!好好笑!

另一方面,有人也许会力图发挥幽默感,老是想开玩笑,随时随地不忘抓逗趣:这种作法本身就非常严肃,同样可笑。如果你逐渐增加身体的紧张,紧张到咬紧牙关、咬住舌头,那么便会突然有什么东西让你发痒想笑,因为你做得太过分,走上极端,到了荒谬可笑的地步。紧张至极,自会变成幽默。


有个西藏故事:一位比丘舍离轮回的混乱生活,决定去住山洞,一心修观。此前,他曾不断想着人生之苦。

他的名字是朗如的冈纳巴,也就是朗如的黑面人——因为他从来不笑,在他眼中人生无事不苦。

他在洞中闭关多年,非常严肃,极为诚实,直到有一天他看佛龛时,发现有人在那里放了一大块绿松石作为对他的供养。他在观看这个礼物的时候,瞧见一只老鼠爬进来想把那块绿松石拖走,可是拖不动,于是,这只老鼠回洞叫来另一只老鼠,二鼠合力去拖,还是拖不动;它们齐声尖叫,又唤来八只老鼠,终于把那块石头拖进它们的洞了。

看到这里,朗如的冈纳巴笑了起来,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笑,是他第一次得见敞开的境界,得到刹那的顿悟。



可见幽默感不只是讲笑话或说悄皮话,不只是故意逗乐。幽默感包函看出两个极端并列时所显示的根本讽刺,所以你不会对它们认真,不会认真玩它们那种希望与恐惧的游戏。

有人表情严肃,一本正经的修道,想要做个好人。这种人,如果受到冒犯,便会认真,可能为此而打上一架。你若从“实际情况本不严重”的观点去看,便能在这种严肃认真当中,在这样小题大作者的身上,看出幽默。







问答集



问:我听到过的劝人做善事和正事的说法大部分是:“先积功德,为善去恶,则日后甚至连毒瘾都易戒掉。”您看这种作法如何?

答:如果我们从幽默感的观点去看,这种“戒掉”或“放下一的想法似乎太认真、太天真。如果你想放下一切,做个好人,讽刺的是,那根本不是放下,而是拿起更多,这便是可笑的地方。有人也许认为自己能够放下所背重担,但重担的不在或放下,比那重担还要重上百倍。放下什么,容易,但随放下而来的副产品则可能含有某种非常沉重的伪善之感每次遇见人,你都会想,甚至会说:“我放下了这个、那个。”“放下”会变得越来越重,好像你是在背着一大袋的细菌;最后,它可能成为一个大蕈,而且越长越快。到了某个阶段,一个人会因放下了很多事物而自觉了不起,以致开始变得让别人根本受不了他。

禅修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件大事,一项要务,那它就会变得难以对付,变得十分沉重而把我们压垮,让我们连想一想它都受不了。我们会像是吃得大多,消化不良,快要撑坏了的人,心想:“我希望肚子饿,那至少也会让我觉得身轻。可是现在我的肚子太饱了,快要撑坏了。我真希望从未吃过。”我们不能对修道那么认真,那么认真乃是弄巧成拙,违反“放下”的真义。



问:开悟的人已经克服悲剧感了吗?

答:不是一定要开悟才能放下悲剧感。如果你涉入高度的紧张情况,卷入悲剧的强烈感情,你也许会同时看出其幽默。这就像是听音乐,当我们倾听不断升高的乐声时,如果音乐突然停了,我们会立即开始把这突如其来的寂静当作音乐的一部分听。这不是什么殊胜的经验,这很常见、很平凡;此即为何我说它是最微不足道的经验之一,原因就在我们不对它作价值判断——这种经验几乎等于没有。当然,我们若把“我”的牵强附会本性发挥出来,便可继续说,就是因为这种经验几乎等于没有,就是因为这种经验如此微不足道,所以它才是一切经验中最有价值、最不平凡的经验。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运用戏论来证明你所涉入的是件大事,其实,它一点也不大。

问:幽默感与顿悟有什么关联吗?

答:当然有。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哈哈大笑而死的人。这个人是纯朴的村民,他问上师:“阿弥陀佛是什么颜色?”依传统画像,应为红色。不知为何,他误以为上师说阿弥陀佛的颜色如火中之灰。这项错误影响了他的整个观修,因为他在修弥陀观时,所观想的是灰色的阿弥陀佛。

临终时,他在床上,想要再确定一下,所以又问另一位上师:“阿弥陀佛是什么颜色?”这位上师说阿弥陀佛的颜色是红的。他一听此言,突然大笑起来,说:“好哇,我一直以为他是灰色,现在你却告诉我他是红的。”他又大笑起来,就这样笑着死了。所以说,顿悟的经验是克服某种严肃心态的问题。

有很多故事讲到某些人因突然大笑而得见觉境——看出相反情况的对比及所含的讽刺。例如,有位隐士,他的信徒住在数里外的村庄,这位信徒供养隐士食物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通常都是叫他的妻子或儿女送去。但有一天,隐士听说施主要亲自前来看他,隐士心想:“我得给他一个好印象,我得把佛翕打扫干净,把每件东西擦亮,让佛龛和我的房间都整整齐齐,一尘不染。”于是,他动手去做,彻底清理一番,直到佛龛焕然一新,有盛着净水的净水碗,有火焰光明的酥油灯,庄严肃穆。做完之后,他坐下来开始欣赏他的房间,环顾四周,一切看来都非常整洁,有点不像真的,佛龛看来也同样虚假。他猛然惊觉,看穿了自己的伪善。于是他到厨房去,抓了两把灰来,往佛龛上抛撒,直到整个房间变得一塌糊涂。施主来了,看到隐士房间那种自然不整的状况,极为感动。隐士忍不住大笑起来,说:“我本已尽力把自己和房间弄得整洁,可是后来一想或许我该给你看现在的模样。”此话一出,施主和隐士都放声大笑。对他们二人来说,那是伟大的开悟的一刻。

问:您每次说法都描述某种似乎无法脱身的情况,在那种情况里,我们都已被困在陷阱,都已被捉入网中。我只想弄清楚您是否暗示过有何解脱之道?

答:你看,重点全在如果我们老是谈解脱之道,我们就是在从事幻想,在做解脱、得救、成觉之梦。我们必须讲求实际。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现状,看看自己不正常的心态。一旦我们对自身处境的负面完全熟悉,我们自会了知“解脱之道”。但是如果我们只谈证果将是如何的美妙可乐,我们就会变得极端真诚和喜欢幻想,而这种态度则会成为障碍。

我们必须讲求实际,这就像是有病去看医生,医生若要给你医治,他必须先知道你有什么病;问题不是什么会对你好,那是后话,与此刻无关。你若把病情告诉医生,那就是解脱疾病之道。此即为何佛先说四谛——你必须从知苦开始,知苦之后,你再继续追究苦因、离苦之道及如何解脱。佛陀没有以成觉经验的美妙为其初转-法-轮的主题。

问:依照通常的模式来评估和判断,我发现自己在想,您后来讲的过失和障碍,好像比先前所说的那些要深,是这样吗?

答:是这样。即使你已像菩萨那样入道,你仍会在开悟时想去分析你的悟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估;而且会继续下去,直到猛然挨了凌厉的一击——这一击名金刚喻定(Vajra-like Samadhi),为终极的禅定境界。成觉被喻为金刚,乃因它绝不纵容胡扯,它一眼就识破我们所有的把戏。在佛陀的传记里,我们听到魔的各种诱惑,均极阴险:第一种诱惑是利用人对身亡的恐惧,最后一种是诸魔女的诱惑,亦即修道上的唯物。这种诱惑,力量极大,因为它让你认为“我”有所成就。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有所成就,认为自己“办到了”,那么我们就是已受诸“魔女的诱惑”。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道炁开脉轮简说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天 地 根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家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恒常无住

其妙莫名也


以儒修身入世间,

以道养骨身心天,

止定静安虑可得,

以佛养心随万缘。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福慧性命向正觉!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回家诀:如如密因,妙觉圆澄。觉明空昧,识觉显能。能所生风,虚碍成金。风金旋火,地火水蒸。能积量变,妄想生身。七情六欲,界我为身。生死无常,失本寂净。世界相续,廿五有本。颠倒倒颠,开启脉轮。天地七魄,正炁精神。正道十善,道心灵魂。身心无二,圆妙于能。万法归一,一无不能。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最近新文点下看:

简单疗愈法

几大治病绝招(图解)

用能量弹爆破业气病气

宇宙能量,请接受!

癌症治疗

必纠的锻炼方式

月经的话

单纯-磁场-定力-感召

最简“治百病”锻炼方法

对人对己实相

四个“千古秘诀”

快速修炼双盘

癌症的治疗中药方(转发)

意识觉醒-悟后真修

各种病因……挺腰修炼

身心灵,冬至醒!

命与天齐-把握生机

天机-最利于修行处

开启“九重天”之密码

中医三宝最修行!

成佛须知

冬至天象所预示

持咒灵验 消八因

他心通修法

皆是人间好时节 

头上三尺的神灵

读懂情绪秘密

王阳明:境界

驱邪法

守心如镜!

改写潜意识

神脐法:易懂治病 特异功能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道炁开脉轮 

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