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闲序保观:中国保险业的20条思辨关系(下)

陈辉 小城不小 2022-08-06

中国保险业的20条思辨关系

(下篇)


0闲序保观


身闲时序好,且随想,且随笔,自序谓保观;无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序。闲序保观,不是为了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而是希望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保险观察,固非闲话时序。


2019年,乃至未来,保险业将何去何从,也许只要回到经济学乃至哲学,回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找到答案。


闲序保观,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保险业的20条思辨关系。因内容较多,我将分为了上下篇来呈现。


11历史与理论


【参考文章】保险业:历史与理论


【主要观点】


中国保险业的独特国情,我们需要思考保险经济学的范式创新,使保险商域经济学得以建立和发展。而且,中国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保险发展问题,也对保险经济学范式创新提出了紧迫性需要。中国保险经济学的升华可以有两个主要的突破方向:攀登保险经济学的高地山巅(实际上,在40年里读懂500年的保险历史,看透500年的保险真谛,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和开拓保险经济学范式变革的创新蓝海,都是中国保险经济学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而对于中国保险业的互助共济使命而言,后一个努力方向恐怕更具现实紧迫性和更可能做出重大学术贡献。


面向中国保险业的未来,我们更多的是要以未来的视角来思考,更多的是要从保险域观经济学的领域来创新。


12实证与理解


【参考文章】保险业:实证与理解


【主要观点】


进入21世纪,保险消费者不干了,我们开始重视保险的通俗化,渐入解释主义。近10年来,我们开始着眼于保险产品的差异性,目的在于让消费者更好理解保险产品,而不在限于解释保险本身。


这就是保险业的“实证与理解”,保险业的实证已经走过了300年,从静态到动态,从整体到个体,从大数据到小数据,我们对保险背后的规律已经了然。同时,随着保险实证的发展,保险产品越来越复杂,我们一直在炫耀“实证结果”“实证神秘”,却忘记了消费者不是要“实证结果”,而是要“理解保险”。


实证是保险公司自己的事情,而理解是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之间的事情,这是保险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13数量与意义


【参考文章】保险业:数量与意义


【主要观点】


保险是作为“意义”而存在,而不是作为“数量”而存在。明白了这一点,关于保险的意义、保险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们也就不用停留在“数量”上争论保险的“意义”。


保险的存在,首先必须是“意义”上的存在,没有“意义”的产品虽然“数量”上可行,但是其已经不是保险。正如2016年原中国保监会印发的《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所规定的情形。


14目标与原则


【参考文章】保险业:目标与原则


【主要观点】


回到保险业,回到保险产业政策问题上,回到保险业务增长问题上,无论是从宏观的行业,中观的机构,还是微观的个体,我们每年每月每天都在讲实现某个目标,比如保费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利润,但很少关心实现目标的手段的合法性的问题、合规性的问题、经济性的问题。无论是保险监管者,还是保险被监管者,面对保险存在的问题,都假设规则已经正当,这也正是我们所看到的保险乱象的起因,保险监管者和保险被监管者都变成为了目标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我们知道,保险的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是风险的管理者。作为风险管理者,需要遵守风险管理即风险所有权原则。按照风险所有权原则,任何一种风险都与利益相关。在风险所有权中,客观上存在风险的制造者、风险的受害者、风险的受益者和风险的管理者。只有划清四者之间的界限,明确相互之间的责权,方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要管理好被监管者的经营风险,也要管理好监管者的监管风险;既要管理好近期的保险风险,也要管理好长期的保险风险。


回到保险,回到保险的目标与原则,我们就不用担心“为什么坏人容易上去”。


15权宜与原则


【参考文章】保险业:权宜与原则


【主要观点】


回到车险乱象,所有的焦点都回到了“报行合一”。产品、费率报行合一,这显然没有问题,因为《保险法》就有规定,所有产品、费率都应该报行合一。从我们进入保险业的第一天,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还在纠结?


显然,一定是报行合一出了问题,是报行合一的原则出了问题。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报行合一不是自由的,是因为报行合一人为设计了权益约束。


我们看到了大公司违规,小公司也违规,我们还在讨论“报行合一”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也许要回到这个问题的根本。根本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保险市场经济与所设计的原则或者说权益之计是矛盾的,我们一方面希望创造一个自由的市场,一方面又忍不住伸出手来干预。只要干预了,就一定是权宜之计。


问题已经明了,不就是“报行合一”嘛。方法也已经明了,给保险公司让利给消费者的权利,而不是给中间商套利的权利。


16设计与自发


【参考文章】保险业:设计与自发


【主要观点】


保险,从自发中来,如果我们过多的加以设计,我们就会发起其变成了“顶层设计”下的保险,而不是“保险意义”下的保险。


保险,从自发中来,如果我们不加设计,我们也会发起其变成了“数量”下的保险,而不是“意义”下的保险。


保险,从自发中来,所有的设计都是“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也都是一个自我优化的过程。


17人为与演变


【参考文章】保险业:人为与演变


【主要观点】


面对保险的发展问题,我们需要明白那些规则是演变的,那些规则是人为的。保险的本质是演变的,保险的运营是人为的;保险的意义是演变的,保险的监管是人为的。


保险演变的问题,我们是无法改变的,因为这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从农业革命、青铜革命、铁器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保险是不断演变的,一直处于“变化”中,这正是保险企业家所要预判的。我们看到了平安的成功,众安的“成功”,不是他们改变了保险演变的规则,是他们顺应了保险演变的规则。


保险人为的问题,我们是可以改变的,现实却是我们自己“作”的,纵观中国200多家保险公司,大多数都在把保险人为的问题说成了保险演变的问题,给监管说、给股东说、给消费者说、给员工说,给自己说。慢慢的被洗脑,同时也发现离保险的规则原来越远。


显然,分析保险问题时,我们要清楚那些是演变的问题,那些是人为的问题。天真的颠覆演变的问题,你会死的很惨;无视人为的问题,你死的会更惨。


可见,当今保险业存在的问题,不是保险演变出了问题,而是人为设计的规则想去改变保险演变的规则。


18直觉与逻辑


【参考文章】保险业:直觉与逻辑


【主要观点】


保险不是直觉,保险的配置不是直觉,保险的发展也不是直觉,都是逻辑。前一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保险价值的分析,可谓神算子,保险的价值远远低于自己的缴费,显然这里面靠直觉代替了背后的逻辑。


对于人的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的逻辑比较简单,此时的直觉和逻辑差异不大;但是对于重大疾病保险、健康保险,此时的直觉与逻辑经常偏差比较大。因为重疾保障的细类很多,并且是不断变化的,直觉保100种重疾的产品可能还不如保25种重疾的产品保障范围大。


网上甚至有人提出“99%的中国人都不懂商业保险逻辑”,这也许是客观的,因为“99%的我们用直觉替代了商业保险逻辑”。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回到直觉与逻辑,重新认识保险的直觉与逻辑。


19数学与经济学


【参考文章】保险业:数学与经济学


【主要观点】


真实市场的运作难以用数学描述。数学逻辑和经济学逻辑有根本的区别。经济学逻辑可以描述市场过程,数学为什么不能:


在数学中没有货币运用的空间。真实世界必然使用货币,数学没法对人们使用货币进行描述。比如“机制设计理论”中没有行动、没有货币。使用货币意味着行动。数学只有“数量”,没有“行动”。


数学全是等量关系,而经济学中没有等量关系。价值是主观的,不能基数化,只能排序不能加总,更不能求导。在价值的世界中没有等量关系,一加一等于二是等量关系,但我一个苹果换你两个梨不是等量关系,两种商品对你我价值不相同,交换不是等价交换。3)行动的非连续性。数学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之上,但人的行为是非连续的,人也不是同时选择无数的商品。


20十维空间与十维思考


【参考文章】保险业:十维空间与十维思考


【主要观点】


人们从直观上观察到空间三维(或三度)和一维时间,相对论称为“四维时空”。对于超四维空间人们一直是处于支持和反对的态度。超弦理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极小的弦(能量环)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的振动模式形成了不同的粒子。弦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仅仅三维空间,不足以让弦产生那么多模式的振动。于是在数学的推算下,超弦理论得出了一个结论:至少九个空间维才能让弦完成这么多模式的振动。即九个空间维度,加上一个时间维,这就是构成了十维空间。


关于保险的十维空间和十维思考,还在思考中。所以,本部分连接的是“保险的学说,还适用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闲序保观文章

闲序保观:中国保险业的20条思辨关系(上)

保险业:历史与理论

保险业:实证与理解

保险业:数量与意义

保险业:目标与原则

保险业:权宜与原则

保险业:设计与自发

保险业:人为与演变

保险业:直觉与逻辑

保险业:数学与经济学

保险业:十维空间与十维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