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过 · 咨询师专栏】王骏:为什么十个心理医生都未能真正帮她解脱痛苦?

渡过作者 渡过 2022-06-06

文 / 王骏    图 / 张进


【编者按】下段案例文章是国内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在多年前公开发表的,但没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本文作者提出新的思路,供大家探讨:


苏珊近来很不顺,先因为工作安排问题与公司老板暴吵一顿,一气之下辞职,之后发现温吞水般的丈夫小K竟然在外还有一个相交至深的红颜知己。从小个性倔强、自信、行事果敢的苏珊本想给丈夫一些厉害吃吃,不曾料想,小K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说已经忍让苏珊太多,不想再退让,最后直接搬出去了。苏珊刚得意几天就觉得不妥,央求丈夫回来,这下轮着丈夫不肯了。


苏珊变得很沮丧,每天躲在家里吃很多的东西,有时肚胀得不得不去呕吐,如果不吃东西,她会有莫名的恐惧,觉得自己会发疯或心肌梗塞。苏珊没有太多的朋友,况且这种事也难以对别人启齿,要知道苏珊是个很要强的人。她想到去找公婆,但公婆对儿子的婚姻一直不认同,不往坏处使劲就算是菩萨保佑了。


苏珊想到自己的父母,可是打苏珊有记忆开始,这两人就没有好好的过一天,连自己婚姻都搞不定的人,会给她什么好建议呢?苏珊有个大她三岁的哥哥,留学在美国,她发邮件跟哥哥诉苦,哥哥却说她向来都是自我中心,从不考虑小K的感觉,公开替小K抱不平,还说:"小K能忍你五年已经算得上是圣人"。


苏珊觉得不能这样下去,她到女子健身中心,想通过运动来分散自己对食物的渴求,控制体重,有几天她似乎已经找回了那种自控的感觉,但很快被她难以控制的易怒情绪破坏了。她看不惯别人,有时莫名其妙的讥笑讽刺别人,别人自然也看不惯她,孤立她。她放弃了健身,重新躲在家里,拼命地吃东西。


她给妇女热线打电话,遇到个大姐似的咨询员,温柔关切的话语一下就赢得了苏珊的信任,她像迷路的孩子找到了母亲,许多的眼泪、委屈、愤怒与抱怨喷涌而出,那母亲般的咨询员就在这种疾风暴雨般的倾诉中顽强的坚持着,用她的理解,同情和无条件支持来安抚她。拿着电话的时候,苏珊觉得自己有了依靠,但放下电话面对空荡没有声息的家,像是有无穷的压力。


苏珊打热线的时间一开始很短暂,后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那可爱的咨询员受不了,她明白电话咨询只鼓励了苏珊的一种成瘾行为、依赖和无力感,说不能提供帮助了,建议苏珊去找心理医生。苏珊感觉第二次被亲人抛弃,非常孤独、愤怒与恐慌,反复打电话要求那位大姐继续接听,但热线传来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她绝望了,觉得都是自己不好,为什么一个好好的关系总是不能维持呢。晚上,苏珊用刀片划破了手腕,看到血落在的床单上,好像心情轻松了许多。她突然不相信自己会干这样的事,找来碘酒和纱布,处理伤口,睡着了。


早上醒来,苏珊觉得该去找心理医生了,她对心理医生的想象来源于好莱坞的电影:在宽大的房间里,极具洞察力的女分析师或有灵性的男治疗师,奇妙的鲜花,松软的沙发和神秘的气氛。苏珊去了全市六个咨询机构和四家医院,找不到那种感觉,大多数心理医生看起来很普通,其貌不扬,智商不高,有的还有些庸俗。苏珊需要有良好的第一感觉,她看心理医生就像谈爱情,不想遇到没有品味的人。


苏珊找心理医生就像游击队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少则一次,多则三次,总是不能完整的结束一个疗程。让她很惊讶的是,每一个医生都不一样。


第一个医生认为她患有抑郁症,并有自杀的危险,强烈地要求她服用抗抑郁药,遭到拒绝后,将她打发走了。


第二个医生说她是适应障碍,失业、丈夫的离去给她造成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要她用渐进性放松训练(肌肉松弛练习,深呼吸,冥想等)来控制焦虑。苏珊觉得这个医生什么都不想承担,只让她做这做那。


 第三个医生诊断她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冲动、依赖、低自尊、对焦虑不能忍耐,要求重建自我认同的能力。苏珊很反感,觉得这个医生在卖弄自己的学识,不是真正关心人。


第四个医生认为她的贪食与俄狄浦斯情结(恋父恋母)有关,需要接受长期的童年分析和重要关系人分析,但苏珊觉得每周三次,连续半年的分析治疗,一是她经济承受不起,二是时间也不可能保证。 


第五个医生坚信苏珊的婚姻困境是来源于父母婚姻模式的潜在影响,让她接受婚姻指导。苏珊觉得医生那一套自己早就知道,如果她来讲婚姻的道理,比医生还强。


第六个医生告诉苏珊,她无意识在扮演一种受害者的角色,放弃这种角色才是好转的开始。苏珊无奈地想,要能放弃我早放弃了,还等现在。


第七个医生努力探索苏珊内心的对立化与冲突主题,他认为苏珊内心潜藏着许多未完成的事情,比如一些无法表达的悲伤、孤独、被遗弃感、罪恶感与愤怒,他用空椅技术来让苏珊对自己冲突的内在有所觉察。苏珊觉得过于游戏,她讨厌自己的屁股在两个椅子间动来动去。 


第八个医生让苏珊做催眠治疗,苏珊躺在催眠椅上,心理医生用一种拉长了的声音让她数数。苏珊跟随医生努力放松,但医生的声调让她不舒服,甚至想发笑。医生尽职地重复一些诱导语,不达目的不罢休,直到苏珊躺得背疼欲裂,第一次催眠草草结束。之后,医生说她不适合催眠。


第九个医生相信苏珊需要合理情绪治疗,他说苏珊有三大情绪,抑郁:使她与正常的生活环境隔离;焦虑:导致她体重增加和睡眠困难;愤怒:使她失去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以及分析每种认知、情绪与行为的人格脚本,把苏珊弄得很糊涂。


第十个心理医生竟然说苏珊在逛"医生商店"。他把苏珊称为"医生杀手",是"训练心理医生的医生"。这让苏珊很意外,他笑着对苏珊说:"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通过对心理医生的挫败来释放压抑的愤怒。"这让苏珊很委屈。医生又说:“你来这里就是要为自己寻找问题,但我不会满足你,我甚至觉得你的烦恼对你很重要,不要放弃它。”苏珊实在气不过,大声地哭了,哭得那个医生的脸都有些挂不住了。哭过以后,她突然对自己有了一些觉察,需要放弃依赖什么,包括心理医生,鼓起勇气自己接受现实,寻找一种新的生活道路。


李子勋老师的点评:


前九个医生,其实也是对的,只是双方还没建立信任关系,就忙着去帮助当事人,缺乏经验与能力。第十个医生尽管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操作方式值得商榷。


以下是作者的解决思路——

一  倾听和分析

倾听完当事人的讲述后,进行下列分析:

人连续遭遇较大的生活挫折,会产生一个典型的感受:失控感。这是一种伴随着焦虑恐惧愤怒的感受,眼睁睁的看着生活越来越糟,自己却无能为力。苏珊短期内失去了工作和婚姻,求助亲友和热线失败,暴食和健身的正面效果也不大,对生活失去控制的感受非常强。之后,出现的是无能感,羞愧自责,感觉自己非常无能才会导致这一切。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没能力的人是废物,社会寄生虫是可耻的。最终出现了绝望感和心理痛苦,即抑郁状态。该状态长期持续将成为真正的抑郁症,需要药物解决。

苏珊的自残是怎么回事?当心理痛苦数倍于身体痛苦,没有正常途径缓解时,用身体痛苦替代心理痛苦,就感觉不到那么痛了,称为“非自杀性自伤”。如果绝望感和心理痛苦继续增加,将导致个体自杀。要强、行事果断、冲动易焦虑的群体,对事物的控制欲较强。与之相反的性格是平和,随意,理性、控制欲弱,网络上称其为“佛系”。同样遭遇挫折,控制欲强的群体的痛苦程度更高。

通过沟通交流,当事人对自身状态逐步清晰,对心理医生产生信任,可以进行后续的咨询治疗。之前多个心理医生的失败原因之一,也是没能跟当事人建立信任关系。苏珊想:你讲的道理我都知道、你的理论跟我的情况对不上、你的技术我不认可,我怎么能认可信任你。权威感和信任感,要靠心理医生的能力来争取获得。

二  解决方案

1. 生活痛苦与应对方式

很多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种状态,有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活长期过得不开心,甚至很痛苦,毫无快乐,才会有这种“哲学式”思考。

那么,当我们处于生活痛苦中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呢?

上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彼得·卢因森针对抑郁群体提出行为激活疗法,该疗法对抑郁的效果超过认知行为技术,处于心理技术治疗抑郁的排行第一位[1][2][3]。

理论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兴趣爱好,获得可控感,愉悦感,将挫折导致的失控感和心理痛苦进行替换。当事人列出适合自己的行为清单,每天穿插执行多个项目。由于当事人在活动中会陷入消极思维状态,心理医生或社工全程陪护监督,帮助当事人调整注意力,克服障碍困难。

行为清单(也可以叫快乐清单):

(1)有规律的作息和运动。运动的项目有:搏击,跑步,球类,跳健美操,瑜伽,游泳,……
(2)逛商场,逛美食街。
(3)看一场电影,音乐会,戏剧节目,唱喜欢的歌。
(4)茶道,弹琴,插花,种植修理植物,厨艺,跟宠物玩耍。
(5)写日记博客、阅读、绘画、书法、手工。
(6)去附近旅游点活动,爬山,小溪戏水,呼吸山间的新鲜空气,摄影,农家乐采摘。
(7)好友聚会,视频群聊,棋牌。
(8)正念训练、渐进性放松训练。
(9)学一门不太难的技术。
(10)……

评分记录:

最低0分,最高10分,记录预期分数和事后分数。例如,清单第一项是打球,当事人预估打球过程出现的可控感、愉悦感的分数是3分和4分,打完球后,再根据感觉写下4分和6分。

上图是行为清单表格,如果觉得麻烦,当事人也可以准备一个小笔记本,随时写,随时记录,无需制表。

清单上的项目可以不断的增加替换,最多可以列出几百个项目,穿插执行。只要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允许,有人甚至每天从早上开始,一直持续执行到晚上睡觉前。

将近期的生活填充的极其丰富,最大程度提升可控感和愉悦感。执行时间阶段从几周到几个月,灵活调整。当可控感和愉悦感受获得提升的时候,无能感将被替换,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不是废物,自责羞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成就感。小朋友成功的搭起一座积木城堡,成年人成功的造出一栋大楼,都是成就感。

2.认知行为调整与性格改善

当事人从焦虑抑郁的痛苦中脱离,思维不再混乱,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这个阶段,心理医生可对当事人的应激挫折事件进行逐个查找,认知调整,行为训练,以及后续的性格改善。

苏珊失去工作是典型的性格原因,急躁要强的行事风格,使得工作理念上的冲突演变成与老板的人际冲突,以及冲动的辞职行为,欠缺考量。或是过度自信,认为老板一定会挽留自己。这种性格,也导致她朋友很少,得不到帮助支持。

婚姻的失败,不完全是苏珊的自身原因,而是丈夫的状况(社交、观念、行为)发生变化,与她的性格不再匹配,婚姻的平衡被打破。如果这段婚姻终结,苏珊可以再找和前任相似男性进入婚姻,也可虑改善性格,扩大择偶的范围。

性格的改善,并不是从一个人变成另外一个人,而是对生活上的各种事件,所具备的应对方式从单一僵化,逐步变得丰富灵活。对工作严谨,对同事宽容,对生活随意。强势较真的工作作风不带到家庭,家庭生活以成员的感受为主,不再经常以自己的某种正确自居,或揪住某个成员的错误不放,等等。当下的认知行为方式,挫折压力的耐受,早期的记忆心结创伤,深层价值观的探讨,这是一个系统化的长程心理咨询。需要做到哪个阶段,看当事人的愿望。

篇幅所限,最后一句话总结:

给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胸怀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尼布尔祈祷文》


注释:

[1]Cuijpers P, Quero S, Noma H. Psychotherapies for depression: a network meta-analysis covering efficacy, acceptability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all main treatment types. World Psychiatry. 2021 Jun;20(2):283-293.
[2]宋倩, 苏朝霞, 王学义. 抑郁症的行为激活治疗[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9):655-658.

[3]杨廷燕, 李彦章, 任燕玲, & 李洁. (2012). 行为激活疗法治疗抑郁的研究进展.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1(011),1049-1050.


王骏简介:

国家卫健委注册认证心理治疗师

香港催眠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级顾问
发表北大核心抑郁症医学论文
专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心理创伤心理治疗,青少年厌学休学心理辅导

个人微信cuimian163

扫描下图二维码后点可击王骏老师页面预约咨询

王骏专栏:

产前及产后抑郁的心理社会干预
青少年拒绝心理咨询怎么办?
青少年激情自杀的关键因素:暴力语言
体验式认知,心理技术的亮点
频繁整容也是病——关注“躯体变形障碍”
心理治疗如何收到效果?
如何修复严重心理创伤?
今天的孩子为何如此脆弱?怎么办?
女性因婚恋失败致郁,该如何修复?
如何寻求心理技术改善抑郁状况?
如何改善抑郁症残留症状?
“抑郁共病偏执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创伤记忆如何影响你的人生?如何用CBT修复创伤?
从上中下游看抑郁症,以及应对机制(上)
从上中下游看抑郁症,以及应对机制(下)
一个“催眠时光旅行”案例
多角度看待“潜意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