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英:真正成功的是高考体制本身(毕业40年纪念之22)
真正成功的是高考体制本身
刘群英
作者简介
刘群英:山东淄博人,1955年11月出生,高级工程师。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7年参加高考,成为南京邮电学院77级学生。1982年毕业后任龙岩供电局调度室载波组技术员、工程师。1984年至2013年历任龙岩供电局党委副书记、书记、漳州供电局(电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福建省总工会副主席、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妇联主席;2013年至2018年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福建省关工委主任。
1978年3月6日,我做梦似地跨进了南京邮电学院的大门。校园里处处荡漾着春意,披着绿纱的梧桐树荫蔽大道,桃花翠柳相间着湖边小路,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喜笑颜开,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右)入学时与同学合影
而我眼前,仍挥不去那个刚刚过去的冬天。
那时,我在上杭的一个山沟水电厂工作。早班、晚班,又早班、晚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就到了第5年。每年,厂里都有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可这种机会都与自己失之交臂,心里总期盼着哪一年幸运也能降临于我。
1977年10月21日清晨,我刚从梦中醒来,突然从厂里大喇叭里正在播放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听到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从今年起,全国的高等学校,将面向社会公开招生,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山沟里顿时沸腾起来了!
我们这个200多人的小厂几乎全是年轻人。“老三届”、“新三届”都兴奋地奔走相告,纷纷议论能否抓住这个人人平等的机遇,参与一搏。期待、憧憬、喜悦之余不免忧愁,丢了这么多年的知识怎么捡起来?
我立马请假回家一趟。龙岩一中、二中都在办补习班,可我还得回来上班,只好找来大堆资料,边上班边备战高考。那时的食堂就是我们复习的地点,每餐后我们就围着八仙桌讨论着你是我非,还真澄清了不少问题。那欢声笑语、那争论不休,至今难以忘怀。
山里的冬天很冷,妈妈在我去工作时就特别为我做了一身棉袄、棉裤应付冬天。而那年的冬天,我们心中的暖意和赶考的急切似乎已经足以驱走严寒。转眼到了12月中旬,我们9个人相拥着坐在一辆解放牌卡车斗里,迎着灿烂的阳光,奔上杭县城去赶考。我清晰地记得,穿着那一身蓝色的棉袄裤,一条绿色的大围巾裹着脑袋,十分村姑的模样,万分激动的心情。回想起来就后悔当初没有照相机将此情此景拍摄下来。
走出考场,就听说很多人交了白卷,真可惜。回到厂里,妈妈电话就打来了,只问“你写的是铁人还是阿姨”?数理化的题目她问不来,只听人家说要抓住主题写作文。有人说应该写铁人,铁人伟大中见平凡;又有人说应该写阿姨,阿姨平凡中见伟大。说实话,我也忘了主题是什么,只记得写的是王铁人被幼儿园阿姨认真负责的精神感动了——那年福建省的作文题为《大庆见闻一则》读后感。我还很清楚地记得语文试卷中有默写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我可是一字不漏地唱着写的。
终于等来了喜讯!
巧的是那天正是大年三十,全厂职工吃年夜饭,领导、师傅、同事们的祝贺把我灌得晕晕乎乎的,不知道那晚怎么过来的。我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为顺利走过这三十年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在我们家,一半惊喜一半愁,妹妹因来不及复习榜上无名,还将在农村继续插队劳动。总而言之,我们家享有百分之五十的幸运,父亲、母亲家祖祖辈辈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2014年6月,作者在海峡妇女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30年过去了,我的同学乃至77级的学友们,许多都成了成功人士、栋梁之才,也普遍被社会认同为优秀群体。实际上我们这一批人,是教育制度改革的首批实践者,是多年机遇集合的首批获益者。真正成功的是高考体制本身,它体现了享有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公正。
其后的30年,每年录取的大学生比例都大幅度提高,从77年的4.8%到现在的60-70%,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互催生、相互支撑;高等教育的快速进步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也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回头看1977年高考,它已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事件。恢复高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成为纠正“左”倾思想枷锁的典型,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77年高考,是拨乱反正的起始,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管科技教育工作,他听取了多方意见后力挽狂澜,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制度。正是邓小平的高瞻远瞩,英明决断,才有了那个阳光灿烂的冬天,才有了第一次的春季入学,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原载《政协天地》2007年第9期,原题《阳光灿烂的冬天》,收入《回眸高考四十年——77、78级大学生入学40周年纪念》,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
纪念77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时代与人物的互动:77、78级大学生群体扫描 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二 ——邓小平是因为查全性等建议才决定恢复高考吗? 刘道玉:恢复高考的具体过程与历史功绩(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3) “跨六奔八”的77、78级,你还好吗?(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4) 《中国日报》头版转6、7版报道高考改变77级大学生命运(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5) 决定恢复高考的科教座谈会地点到底在哪?(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纪念之6) 刘海峰:恢复高考时是否真有调用《毛选》五卷用纸?(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7) 陈侃章 : 恢复高考追忆中的分歧与辨正(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8) 难以置信!参加高考却不让所有考生知道分数?(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纪念之9) 读书是福:高考改变命运的切身感受(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纪念之10) 刘海峰 | 从叱咤风云到落日霞光:恢复高考与77、78级大学生的构成及际遇(纪念77、78级大学生毕业40周年之11) 陈侃章:1977年高考,政审还在“横刀立马”(毕业40年纪念之12) 汪毅夫:1977年的大学梦(毕业40年纪念之13) 林间 || 1977高考:朝为阶下囚,暮登大学堂(毕业40年纪念之14) 陈侃章:77级、78级大学生的历史履痕 廖琴:两个孩子的母亲考入大学(毕业40年纪念之16) 1977年高考试卷"蹿红",网友感叹我也能上清华北大(毕业40年纪念之17)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毕业40年纪念之18) 陈纯:追寻陈景润的足迹 考上厦大数学系(毕业40年纪念之19)
投稿邮箱:ksyj2007@126.com
点击下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