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随笔 || 大学不是“由你玩四年”
大学不是“由你玩四年”
刘海峰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大楼后侧一角
(刘海峰摄,2022年10月)
今年有上千万大学新生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数千万大学生开始新的学年。
与自然界略有不同,教育的年轮是夏收秋播。每年初秋,便开始了新的学年,招收新的学生,播种新的希望。到了夏天,当骊歌唱响的时候,也就是学校收获的季节,毕业生便是教育的果实。这让我想起我上山下乡时候的“双抢”,在栽种双季稻的南方,夏天都是抢收抢种季节,7月前后是收割水稻,8、9月份便是插秧、耕耘,等待着年终的收获。
新学期开始,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往往对大学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期待。然而,许多期望值较高的新生都会有点失望,因为眼前的现实跟想象中的大学总有某些落差。有的人觉得部分大学教师讲课的方法还不如他(或她)原来的中学教师,有的人觉得考上的大学不如意或专业不够理想。
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从精英走向大众,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中国也已经在2003年开始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门槛,2019年进入普及化阶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专利。过去所说的“大学就大家都来学”还真的逐渐变成现实。
可是,当多数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升入高等学校深造的时候,会发觉上大学远不如过去上大学那么欣喜了,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一些特征,如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也在中国普遍出现了。有的大学生不是自己想要读书,而是父母亲要我来读书。另外,在就业困难的预期之下,不少高年级大学生也感到迷茫、困惑和相当的压力,对大学生活热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成为了一个问题。
我觉得既然考上大学了,既然已经就读了,还是应该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大学生活犹如一本书,有的人将它草草翻过,有的人却会将它细细阅读。大学生涯在人的一生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往往是印象最深的时期之一。许多人到了中老年的时候,特别怀念读大学的青葱岁月,因此,在大学中不时可以看到毕业多年的老同学回校聚会。
岁月不停地奔逝,只有真正珍贵的东西才能够在人们心中留下永久的痕迹。也许,只有离开大学,工作多年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大学生活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大学时代是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的时代,处于青春作伴、精神昂扬的年华,不懂得好好珍惜,将来可能会觉得遗憾。
大学是让许多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度过四年青春时光的地方。比起中学来,大学学习轻松许多,课程相对不紧,管理又很宽松,加上没有家长在身边,应该说相当自由。但University不是“由你玩四年”,而是由你学四年。时间,抓住了就是黄金,放下就成为流水。
懂得自由自在地学习,充分利用大学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等条件,吸取知识营养,积累文化资本,将来总是会有用处。虽说“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不如过去那么动听了,但知识一定还是具有力量的。
同时,在大学中应积极参加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善于建立人脉,积累社会资本,为将来的事业打下一定的基础。某位教师也许是你将来学术生涯关键转折点的推荐人,那“睡在上铺的兄弟”说不定就是你将来创业成功的伙伴。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是杜甫《佳人》一诗中的名句,我觉得也可以用来形容大学的学习环境,相对毕业后的生活而言,大学生活还是较为单纯的。大学是一种亚社会,也有各种合作、竞争和矛盾,但比起社会上还是简单得多。这种差别,毕业以后进入社会便可以明显地比较出来。
现在大学的学风也问题多多,无法为人师表的教师也有,大学教师的声望在逐渐下滑。但就整个大学教师群体而言,还是有许多认真治学者,比起其他群体来,保持书生本色的人比例还是较高。在大学学习,请益、切磋、交流的机会总有不少,抓住各种机会,多听学术讲座,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进步许多。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学习之道,甘苦并存。依我的看法,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大学时期不管有再多烦恼,还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乐府诗《长歌行》就已说出了这个道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因此,不辜负美好的大学时光,将来回首往事时便不会后悔,或者至少能减少遗憾。
(原题《青春作伴 大学时光》,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9月7日第5版“学者专栏”,本文略有修改)
更多精彩阅读:
投稿邮箱:ksyj2007@126.com
点击下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