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尼欲凭借镍资源优势打造电动汽车产业链

GIG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2023-11-08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GIG)立足湾区,服务国家,面向未来。研究院由著名学者郑永年教授担任理事长。

图源:网络

导读

近年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的迅速发展,极大提升了市场对镍的需求。印尼镍资源储量和产量世界第一,该国通过出台出口限制政策,吸引了不少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知名企业在本地投资设厂,从资源出口国转型为矿产资源的加工者,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借此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经验。虽然印尼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严重,但出于对低价镍的迫切需求,依然有不少企业在印尼投资设厂。此外,2022年印尼还提出了组建“镍矿欧佩克”的设想,但遭到潜在成员国的反对。


1

印尼的镍资源优势和限制出口政策

印尼镍资源储量和产量世界第一。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镍资源储量约10207万吨,其中,印尼资源储量与澳大利亚并列第一,约为21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21%。与此同时,2022年全球镍矿总产量为330万吨,其中,印尼镍矿产量为16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8%。同为镍资源储量大国的澳大利亚,2022年的镍产量为16万吨,仅为印尼的1/6。

图1 全球主要镍储量分布

图2 全球主要镍产国及产量

为促进印尼镍矿产业向下游延伸,将镍的供应链附加值留在本国,为印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从2009年起,印尼陆续出台进出口贸易政策,限制不同品位的镍矿和不同等级的镍出口。2014年首次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镍矿,2020年实施了全面禁止镍矿出口的政策。欧盟认为,印尼对镍矿进出口政策、本地化加工要求等影响了欧盟获得不锈钢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并扭曲了镍矿的市场价格,于2019年11月向世界贸易组织发起诉求。2022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裁决表示,印尼对镍矿的出口禁令和国内加工要求违反了WTO规则,支持欧盟对印尼的所有索赔。

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则表示,对此裁决将提出上诉。他认为,如果印尼想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就需要禁止原材料出口,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如果印尼害怕被起诉而退后一步,印尼就不会成为发达国家。他还提出了2027年之前建立电动汽车电池的综合供应链的目标。他认为,如果能在印尼建立电动汽车产业生态,镍的出口价值可以由禁令前的10亿美元增长200倍。

2

限制镍矿出口打造本地电动车产业链

镍矿分为硫化镍矿与红土镍矿,硫化镍矿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是加工成高纯度产品一级镍的优质之选,一级镍是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原料。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主要加工成低纯度产品二级镍,二级镍可在冶炼厂以低成本炼成不锈钢,但如果需要转化为硫酸镍,则需要经过能源密集型加工。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显示,镍是电动汽车制作的重要原材料,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大约需要35公斤镍。据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预测,受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影响,2030年镍需求量将比2022年增长44%。由于全球硫化镍矿相对较少,红土镍矿相对较多,因此将印尼相对低品位的红土镍矿升级为能生产适合动力电池所需的原料镍是大势所趋。

印尼瞄准这一巨大市场机遇,通过2020年1月起禁止出口未加工镍的限制出口政策,成功使得汽车行业龙头在印尼投资设厂发展下游产业,使上游镍资源优势转化为打造电动汽车和电池的产业链优势,印尼逐步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印尼镍产业的重要境外投资者之一是中国,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达,但镍储量仅占全球的2%,为保持稳定的镍供应,只能将进口镍矿石转变为在印尼投资设厂,协助印尼开发建设加工生产设施。2020~2022年间,印尼与LG、现代集团、富士康等全球知名制造商就电动汽车和电池材料签订了十几项协议,投资高达数百亿美元。

表1 印尼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部分投资项目

时间

投资项目

2020年12月

德国化工龙头巴斯夫与法国矿企埃赫曼签署了一项联合协议,计划投入22~26亿美元在印尼建设建设一座镍钴精炼厂,预计2026年初开始生产,每年将生产约6.7万吨镍和7500吨钴

2020年12月

印度尼西亚投资部与LG新能源签署了一份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投资谅解备忘录,总投资为98亿美元。印尼认为,该协议将使印尼成全球首个整合电池产业链的国家,从采矿到生产电动汽车锂电池

2021年3月

成立印尼电池公司,该公司是由印尼四家国有企业(包括国家石油公司、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矿业公司以及ANTAM新合资)设立的专门用于开展电池生产的投资公司,主要在印尼及海外投资电池及相关产业链项目

2021年9月

韩国LG新能源和现代汽车集团共同投资11亿美元在印尼建设动力电池工厂,预计2024年投产,这是LG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工厂98亿投资的第一阶段

2022年1月

印尼投资部与富士康、Gogoro Inc、印尼电池公司和PT Indika Energy Tbk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配套产业方面开展合作

2022年3月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印尼设立整车生产工厂,成为印尼首个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15.5亿美元

2022年3月

比亚迪与PT Bakrie & Brothers Group、巴士组装厂Tri Sakti达成合作,三方共同推进印尼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2022年4月

印尼电池公司、ANTAM与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下属公司普勤时代签署三方协议,共同在印尼打造镍矿开采和冶炼、电池材料、电池制造和电池回收等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

2022年6月

韩国LG新能源表示将建造一个价值35亿美元的冶炼厂,每年可生产15万吨硫酸镍,还将在巴塘园区建造一个价值24亿美元的工厂,每年生产22万吨前驱体和4.2万吨阴极

2022年7月

印尼淡水河谷、中国浙江华友钴业与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印尼开展三方合作,建造一座年产12万吨的镍钴混合固体氢氧化物(混合氢氧化物沉淀物,Mixed Hydroxide Precipitate,MHP)的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工厂

2022年8月

由上汽通用五菱合资企业的五菱Air电动汽车在印度尼西亚投产,该企业在雅加达近郊的工厂启动本地化生产,年产1万辆

2022年9月

印尼淡水河谷与浙江华友公司签署协议,建设第二座工厂,建设第二座年产6万吨混合氢氧化镍钴的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工厂

菲律宾作为全球第二大镍矿生产国,看到印尼通过限制镍原矿出口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也考虑效仿印尼对镍矿石出口征税,推动产业向下游发展,增加镍加工投资规模,促使菲律宾从矿石出口国转型为镍矿加工国。

3

印尼镍矿开发引发环境和治理危机

印尼镍产业为当地带来可观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如前所述,印尼镍储量以红土镍矿为主,主要加工成低纯度产品二级镍,要转化成为电池制造商的首选材料硫酸镍,则需要经过能源密集型加工。当前印尼能源网络仍以煤炭等传统电力为主,冶炼过程中还需耗费大量水资源,这种能源密集型加工方式加剧了当地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镍冶炼工业主要分为湿法和火法,其中,湿法冶炼主流工艺是高压酸浸工艺HPAL等程序制取混合氢氧化镍钴,再通过酸溶萃取工艺从混合氢氧化镍钴得到硫酸镍和硫酸钴,会产生大量呈酸性的尾矿渣;火法工艺主要分为电炉熔炼、高炉冶炼和烧结-矿热炉冶炼,具有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

不仅在冶炼过程中耗能严重,镍矿开采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地矿区居民表示,镍矿开采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镍开采地附近水资源污染严重,渔民因水体污染不得不到更远的地方捕鱼。镍业工业园周边生态植被大面积破坏导致生物失去栖息地,燃烧煤炭的浓烟导致周边居民患上疾病。此外,在印尼的中资企业还发生数起中印工人冲突事件。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看重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大力推广电动汽车也是出于减少碳排放的考量,但当前印尼能提供的并非电动汽车制造商所偏爱的“低碳”镍。考虑到印尼镍行业对环境破坏等与公司环保理念存在冲突,以及消费者、社会群体的反应,部分电动汽车制造商对于从印尼采购镍或在当地设厂仍有顾虑。虽然印尼ESG问题严重,但出于对低价镍的迫切需求,依然有不少企业在印尼投资设厂。

4

“镍矿欧佩克”设想遭潜在成员国反对

2022年印尼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期间,正式提出了组建“镍矿欧佩克”的设想,即仿照欧佩克组织,联合镍矿资源丰富的国家结成同盟,通过在成员国间协调镍供应,影响镍矿的国际市场价格。但并非每个镍矿生产国都有共同的梦想,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已表示不太可能参与此类组织,澳大利亚最大的矿产产业协会矿业委员会也明确反对建立这样的机构,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塔尼娅·康斯特布尔表示,各国努力虽然会有助于稳定供应链,但不会参与类似欧佩克这样的资源垄断集团。

此外,当前企业已开始研发不需要镍的动力电池,如果印尼等国成立“镍矿欧佩克”,通过限制供应以提高价格,或将激励相关企业更加积极开发替代技术,更早摆脱对镍的依赖。

如需阅读本报告完整版,请付费购买。

往期智库报告链接: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1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2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3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4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5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6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7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8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9期

全球产业动态 | 中美新冷战后华人科学家回流中国的数据与建议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10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11期

全球产业动态 | 自动驾驶仅仅只是美好的愿想?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2年第12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简报 | 2023年1月刊

全球产业动态 | 数字主权意识增强后各国争抢数据资源

全球产业动态 | 美国力推新能源电池本土产业链及中国对策建议

全球产业动态 | 人工智能成美国科技巨头巩固市场新利器

全球产业动态 | 美国全面禁止TikTok有法律困难

全球产业动态 | ChatGPT引发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新竞争

全球产业动态 | 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被卡脖子

全球产业动态 | 硅谷科技企业大面积裁员:“码农”的寒冬来了?

全球产业动态 | 硅谷裁员潮成纽约和DC扩招机遇

全球产业动态 | 美国重金补贴本土芯片制造面临六大难题

全球产业动态 | 日本2万亿补贴吸引半导体厂商赴日建厂

全球产业动态 | CES新产品:人车可对话,智能硬件更好玩

全球产业动态 | 美国推动印太关键和新兴技术合作封锁中国

全球产业动态 | SpaceX新融资7.5亿美元瞄准火星旅行

美国掀起400亿美元锂电池超级工厂投资热


★GIG智库产品面向政府、高校、企业等机构用户,如需购买本报告或订购本系列报告,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机构名称-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完整版内容可付费购买。

往期回顾




END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是“民间性质、官方支持、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独立、客观、有效的核心价值理念,汇聚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学者和实践者,扎根真实世界,积极回应转型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致力于知识创新和专业的政策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