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检察》2022年第19期要目

人民检察杂志 人民检察杂志 2023-03-25

目 录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新时代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成就与展望

陈国庆

落实中央《意见》推动

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问题研究

傅信平

法学专论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为主体的认定

徐 岱   王沛然

权威解读

全面准确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

王爱立

《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程 雷   侯若英   赵 玮

观察与思考

违规违法“减假暂”顽瘴痼疾的成因与整治

尚爱国

司法改革探索

中国特色企业合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构建

陈 星   李胤霖

检察聚焦

大数据赋能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基础、应用与拓展

冯小光   王毓莹   王 昱

第三十八批指导性案例评析

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   加强民事生效裁判精准监督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三十八批指导性案例解读

冯小光   赵 格   贾文琴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54号评析

王毓莹

以能动司法理念开启民事检察监督新篇章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55号评析

赵万一

合同违约赔偿与法官酌定权的审慎行使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56号评析

谢鸿飞

对生效裁判精准监督是做强民事检察的基础与核心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57号评析

单平基

域外法治

国际社会反洗钱法律规制概览与启示

王 新

书评·心得

存在犯罪学及其理论根基

——《新犯罪学》浅读

赵宝成

观点撷要

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角色定位与制度完善

龙婧婧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之阻却事由的判断与分析

杨洪广

食品安全犯罪办案难点及破解

施锐利   赵桂杰

未成年人监护检察监督的机制探索

吴 虹   江 勇


落实中央《意见》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问题研究

摘 要: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是刑事诉讼中制约监督的重要内容,随着检察机关“捕诉一体”改革效能逐步释放,侦查监督力度在持续有效加强。但司法实践中,侦查监督被动性、选择性、滞后性、疲弱性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现有法律规定框架下,应进一步强化检察引导侦查对侦查活动的准司法控制效能,加快推进侦查监督“事务性”处置向“案件化”办理转变,强化调查核实权的运用及其与检察侦查权的衔接,推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的实质化运行,借助大数据赋能“智慧侦监”,拓展线索来源,强化监督刚性,深化协作配合,提升监督质效,促进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融合统一。

关键词:检警关系 侦查监督 协作配合 机制建设

作者简介:傅信平,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法学专论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为主体的认定

摘 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行为主体属于特殊主体,限于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现行司法解释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为主体的规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范围不明;另一方面,不同身份行为主体共同受贿时的定罪条款存在不合理之处,理论上相对应的主犯性质决定说同样存在缺陷。关于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将“从事公务”作为判断行为人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各自利用职务便利共同受贿时,应采取分别定罪说的基本主张,认定前者成立受贿罪,后者成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关键词: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从事公务 分别定罪说

作者简介:徐岱,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沛然,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观察与思考


违规违法“减假暂”顽瘴痼疾的成因与整治

摘 要:在对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活动中,存在虚假立功减刑、不符合条件减刑、假释适用率低、违法保外就医和“该保不保”等顽瘴痼疾。“减假暂”顽瘴痼疾的形成既有刑罚变更执行制度设计存在不足、“减假暂”办案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性不强等客观原因,也有执法司法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执法司法观、“减假暂”案件办理实质化不足、派驻监狱检察监督不力等原因。整治“减假暂”顽瘴痼疾,需要进一步完善“减假暂”相关制度,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办理,强化检察监督,加强“减假暂”办案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减假暂”顽瘴痼疾 整治对策 实质化办理 检察监督

作者简介:尚爱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主办检察官、二级高级检察官,法学博士。


域外法治


国际社会反洗钱法律规制概览与启示

摘 要:随着洗钱的日益猖獗,国际社会对于反洗钱重要性的认识,逐渐从服务于打击毒品等上游犯罪的依附性,升级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际政治稳定的整体战略高度。经过长期反洗钱的经验总结,国际社会建立了预防与惩治“双管齐下”的法律机制。预防机制就是制定综合性的反洗钱法律规范,体现出防患于未然的思路,反洗钱成为金融合规中最重要的内容;惩治机制则立足于刑事立法,将洗钱行为犯罪化,表现出惩治已然的立场。在我国将反洗钱作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融入国际反洗钱合作框架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反洗钱法律规范对于我国完善反洗钱工作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洗钱 国际公约 金融合规 刑事立法

作者简介:王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金融犯罪的立法与司法研究》(18AFX012)的阶段性成果。


公告

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人民检察杂志特开设微信端征稿发稿渠道,建立“好稿快发”“网络首发”机制,来稿除微信公号端编发外,还将择优刊发于《人民检察》纸质版。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邮箱rmjcwlb@126.com,征稿内容详见《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编辑:简敏

相关链接


《人民检察》2022年第1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2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3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4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5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6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7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8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9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0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1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2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3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4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5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6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7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8期要目

《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欢迎订阅2023年《人民检察》


关于我们

《人民检察》创刊于1956年6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以“交流经验,指导业务”为办刊宗旨。它关注检察改革,探索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投稿邮箱:rmjcwlb@126.com    rmjcbjb@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