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母亲们:35岁开始进入退休生活运营

卡拉与小伙伴 卡拉与小伙伴 2023-10-15





今年我36岁,去年开启创业,进入退休生活运营阶段。
有人问:创业和退休怎么能对应得起来?有人说:凡尔赛吧,是不是钱赚够了或者有人养啊?
虽然也希望,但并不是真的,诶…
先说说老母亲们,到了35(也可以是32,或者38,对吧)

为什么一定要退休?


  1. 不管赚没赚到钱,工作了十几年,身体开始亮红灯


  2. 工作+鸡娃(说不定还是二胎),实在hold不住


  3. 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奄奄一息,等待生命被唤醒


我自己,是10年前就选择了我喜欢的工作,后面也确认了是真爱,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面临以上1和2的双重压力,很多其他的老母亲,或许还3条全中,那么,在前30年的生活模式不可持续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传统意义上,“退休”就是到点儿下班,而现代意义上的“退休”,则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观的改变,更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那么,以一线城市、现代人的标准

让我们重新来定义下老母亲们的【退休】



1. 【退休】的基础不一定是财富自由,而是基础款的【吃穿住】自由
在35岁能铆到财务自由的总是极少数人,但很多家庭其实都可以实现基础款的【吃穿住】自由,房子已经买了,心里就安稳了,但你说自由现金流有多宽裕,不好说。
这个阶段,老母亲需要有一套全盘计划了,不光是自己的事业能干成什么样,关键在于【时间,灵不灵活】,能不能自己有点事儿干的同时,下午还能接个孩子放学,送个兴趣班,晚上辅导一下作业啥的,万一家里老人不舒服,还能随时张罗张罗。
【退休】就是退出时间占有度巨大、且要坐班的工作,以家庭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基础,再来设计自己白天空余的时间,所以,【时间自主】是核心
今天早上刚好参加了一个美宝活动,在座平均2-5个娃,30多个妈大概有1-2个还在上班?其他的分布在保险、红酒、珠宝、贸易/电商、投资等领域,统称【卖货】,真的非常深圳,也非常老母亲。

2. 退休意味着:虽然你还有理想,但你需要懂得自己的能力边界
我做教育,我的师姐李一诺、郝景芳也做教育,一诺做的是创新类学校,她在一篇文章中描述:在创办学校那个阶段,掉头发掉得特别厉害,所以不得不持续烫发;一天早上起来,眉心突然出了一道红血印,而且,从某一天起,她20多年没犯过的胃病旧疾复发。总之,生活充满了一种悲壮感。
前面有一次活动我们邀请一诺师姐时,被告知她自己带着3个娃在美国,天……自己带3个娃独立生活,我真的很难想象,也感慨人和人之间的能力差异,真是几何倍数的差异。但即使能力大,这样的工作与带娃量,也是对人的巨大消耗啊。
景芳师姐,也是创业,在一篇文章里详细描述了她是怎么用尽全力,才搞到了钱让公司续命的。上次在深圳聊时,谈起她的成长历程,首先一个信息是考上清华这事儿,她是没费多少力气的。其次,她经常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的觉,好像就够了。对了,她也2个娃
我想说的是,即使是这样能力超群的老母亲,假如她们的目标设定的很大,那也会和我们普通人一样,长期处于一个疲于奔命的状态,非常非常累。而其实我们普通人,通过设定不那么高的目标,但是赚取时间的复利,也能对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一些贡献。
人的幸福感往往是由【欲望/理想】和【能力】双方面决定的,【退休】的背后,是老母亲和生活最终达成了和解,要么降低欲望和预期,要么努力提升能力,来实现自洽。
35岁退休,心中还有理想,而能力与经验又经过十几年的锻炼已经愈加成熟,懂得自己能力的边界,在保持健康的基础上,可以做更细水长流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团队——一个中年老司机团队,希望带领大家能够去到的方向。

3. 退休也对应着退出复杂的人际关系,回归自然与本真
我在教育领域待过的3个平台,其中2个内部关系都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你的精力,一半给做事,另一半就要在人际拉扯和部门拉扯中,全都耗散掉。不过好像很多大平台,都无法摆脱这个文化的宿命。
【退休】是一种主动退出复杂人际关系的行为,可以换个工作换个文化环境(但也需要好好鉴别),也可以直接考虑换个活法儿。
我自己就彻底放弃了大平台,回归到小团队做事儿的模式,这种选择是遵从本心和自然偏好的一个选择,真的,后面心理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我被毁掉的肠子也在慢慢恢复了。
简单的人际关系,在中国特别难得,但如果有条件,或者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这一点,那么,你花在人际关系和沟通上的那50%精力,就可以重新拿回来放在做事上了,实在是可开心的一件事。

4. 退休是追求自我愉悦的过程,以“事儿”代替“钱”作为最终价值
以“钱”作为价值追求的驱动真的很短效,随着你逐渐实现了“吃”“穿”“住”自由,“钱”就慢慢带不动你了,每一分你不想做的事儿,每一分你不想加的班,都需要更多倍的钱才能推动你,简而言之,你变贵了,你开始把自己当个人了。
退休就是从愉悦别人转为愉悦自己,把钱作为一个目的重新转回作为一个手段,以“事儿”代替“钱”作为最终价值,从做有意思的事儿、感兴趣的事儿当中,得到快乐。
然后你需要有个自信,就是事情做到一个专业级别,是一定有商业价值的,是可以养活自己的,老母亲们需要给自己时间,不能被周围的短平快和焦虑感带节奏。

5. 退休是全面退出社会评价机制,给生活做减法
中国人感觉一直活在格子里。几千年前,老祖宗们就定义了每个人该怎么活,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儿,本来就够可以的了,结果现在大众文化、消费主义文化,更是一个比比比,总是活在别人眼睛里,总是活在同质化竞争里,特没意思啊!
35岁,假设路程已经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老母亲们就不想换个活法儿?
我大学同学老郭,我毕业后她继续在建筑学院读博士,跟着谁读呢,一代“国匠”吴良镛教授,他是1922年出生的!!当时老郭读他的博士时老先生大概快90岁了,有次我同学给我打电话说,读他的博士真累,老先生身体太好了,每天早上5-6点起床,在院馆带着她们忙活一天,晚上还经常继续工作……老先生每天都很振奋,觉得有无穷的事情还在等着他去做,你看人家这状态!
【退休】就是找到这样的事儿去做啊,找一个不需要别人给你钱你就想去做的事儿,找一个自己可以热情投入到90岁的事儿,缩小世界的维度,专注在小的事儿上、小的快乐上,退出社会评价机制,你会发现,市场上、舞台上,真的没有别人。

6. 退休是回应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事业和孩子我都要
曾经有个很好的朋友好言劝我:“最终,你总是要放弃一个的,你不能什么都要”,可这对我来说真的很困难,没法选啊,哪个都爱,都是生活必需品,怎么选?
最后,我选择了一种让事业和孩子最大交叉的模式——做教育,而且做自己定义的教育。
做俱乐部我们也有一个私心,长期来看,能不能支持我们俱乐部的一部分妈妈们,在平台上也能找到一个定位,让【退休】后这份新的事业与孩子最大交叉?我们保持开放心态,也欢迎大家多提建设性的想法

很多老母亲,在30多岁的某个时点,都选择了回归家庭,撸娃的同时,大家也在思考着,还能做些什么,如何翻开新篇章。以我们先行退休者的经验,也跟大家分享下:

新退休生活的核心理念



1. 积累【专业】的复利,塑造自己在某一个方向的能量
做一个不那么大的事情,积累经验和人脉,敢于不同,厚积薄发。
我们自己也一直在践行这个理念。一开始,从公募跨界教育,没人这么瞎搞过,后来发现,以跨界的思维、经济模型上的执行力入局教育,还挺好使。再后来,从顶级的学校圈子出来创业,还是只此一家,因为全场的风险偏好跟你不一样,就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当然,也是整体积累了快15年的经验,才最后在一个点上打开,聚焦能量。这样的事,当然可以复制,但需要你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即使兼职,时间的复利也能帮你打开退休后的第二事业。

2. 如果赚到钱太难,为家庭铺垫些资源总是好的
一个历经了一些世事的老母亲,应该明白钱能解决的问题总是有限的,有的关键时刻,是要靠朋友和资源的所以退休后,可以将自己的第二事业和“人”结合起来在自己聚焦的点上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收获一圈朋友,也拓展自己朋友的边界长期下来,成为一个可以通过人脉解决现实问题的老母亲非常可期

3. 追求一种平衡的发展模式,追求【创造】而非【消费】
前三十年奋斗,后三十年咱们得在把握平衡的基础上健康奋斗。
不要追求生命的一个终点状态,就是所谓的结果而是要学会感受和享受生命中的过程状态
【过程论】而非【结果论】对应的理念就是:要把消费性的目标改为创造性的目标
消费性的行为,哪怕超贵的、最贵的,带给人的快乐递减的也很快而创造性的行为,哪怕是小小的,也是激励人心、让人身心愉悦的
同理可证小朋友的成长与发展家庭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支持,让她能够从事小小的创造,而不是大大的消费这才是真正能够滋养她内心、激发驱动力的方式

【二代的教育】


我们周围的老母亲,很多经济上已经实现了基础自信,或者已经上过清北复交和藤校了
那么下一代的教育就已经进入了二阶导,这是一定的如果你的目标还是围绕着怎么提分上名校请自然远离我们,因为我们一定会把你带偏
二代的教育首先要放弃的就是【光宗耀祖】这个目标姿势要轻松,别背负着十几代的家族责任去做事就活这一代,把自己搞好就行了
别把自己这一生当做子孙后代的一个准备阶段,别把前18年当作考取名校的一个准备阶段好好享受自己的时光、自己的奋斗这是【二阶教育】的基础姿势
要想孩子这样,老母亲们自己先要达到这样的状态,35了,知道自己是谁,做一些力所能及,能够帮助到他人也让我们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
一直觉得【卷】是缺乏对生活的想象力和热情赶紧【退休】,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

啊?老父亲?

老父亲不允许退休!


END


添加卡小拉老师微信


报名

【湾区新知】家长成长俱乐部

👇



卡拉与小伙伴


【卡拉与小伙伴】是深圳市首个依托于拥有资深学校管理经验的团队、致力于提升家长认知、增强家长对现代教育理解的第三方教育平台。


卡拉老师团队基于多年对国际学校与创新性公立、私立学校的观察与创校经验,成功打造了从家长认知视角出发的、系统的【现代教育通识基础课】系列,覆盖0-18岁年龄段,在【路径选择】【如何择校】【学习规划】等重点主题上具有深度研究。


服务项目:

• 卡拉老师一对一定制化教育咨询 

【湾区新知】家长成长俱乐部

    —— 一站式解决教育决策问题


卡拉老师

•清华大学 管理学学士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领导力进修认证 

•前著名双语学校创始团队、教育工作室负责人与招生总监 

•对创新型公立学校样本具有深度观察,曾参与一所特色国际化高中的创设 

•深圳某顶尖K12双语学校战略咨询顾问 


 往期推荐 





公众号算法已改

为了即时收到文章推送

记得点“”与“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