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冀文亚、张颖天: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三进”试点工作专题报道在外语类高校引发热烈反响
作者:本报记者 冀文亚 张颖天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6日 01版)
“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
“《光明日报》的专题报道令我们倍感振奋。”北外副校长孙有中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为外语类高校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提供了最好的教学资源。‘三进’试点工作明确了高校外语类专业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改路径,激发了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试点一年多来,我们开展工作方向更明确、方案更清晰,也更有信心了。”
上外副校长张静全程参与了“三进”试点工作中期调研评估,在她看来,“三进”工作是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契机。“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三进’试点工作专题报道恰逢其时,为外语类高校培育新时代国际传播专门人才队伍鼓了一把劲。”张静深有感触。
“心怀‘国之大者’,担当复兴大任,一语道破了‘三进’试点工作承载的历史使命,对我们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川外副校长祝朝伟表示,试点工作实现了育德与育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有助于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高级翻译人才与国际传播人才,进而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外语类高校师生纷纷表示,“三进”工作是打造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培养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服务中外交流交融的必然选择,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
“思想、专业和能力‘三丰收’”
上外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学生黄梦圆,在学校“三进”试点工作里既是“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她和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日译版为研究对象,编写了《日中对译手册》发放给其他同学参考学习。
“‘三进’课程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翻译能力,还以一种春风化雨的方式让我们学到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加深了对国情、党情、民情的了解。”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学生谭钰薇告诉记者。参加川外首批“三进”教改班的德语学院学生彭希贤对此也深有同感:“‘三进’课程既让我思想、专业和能力‘三丰收’,也让我体会到政治术语翻译的智慧与乐趣。”
“‘三进’课程开辟了外语学习的新天地。”试点高校学生纷纷表示,从对政治术语翻译规则摸不着头脑,到慢慢熟悉掌握政治术语翻译规律,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技能和外语表达能力,也深化了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增强了外语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悟道才能进入化境。”在北外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院长常福良看来,“三进”试点工作专题报道是对试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进一步明晰了工作方向和思路。他认为,“三进”工作使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同向而行,引领学生知中国、观寰宇,在掌握外语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价值观、人生观、家国情怀以及国际视野的升华,这是新时代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大道,是新时代外语教育立德树人的大道。
“三所试点高校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融入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为培养高素质跨文化传播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川外教务处处长刘玉梅告诉记者,“作为‘三进’工作首批试点项目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看到相关报道后我们备受鼓舞、倍感自豪,增强了外语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推动‘三进’工作进一步做细做深做实。”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门小军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外语专业学院保持联动、协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很有必要,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可以为外语专业学院提供教学参考。
“试点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辛勤耕耘,通过集中备课、典型示范、课堂实践等,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对我很有启发。”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许明表示,要认真“取经”,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承担好育人责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晓辉表示:“试点高校老师积累了丰富的课堂经验,我们要抓住机遇,汲取经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润物无声中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提升专业素养。”
“在全国外语类高校推广正当其时”
“北外全面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培养方案、进课程大纲、进教学资料、进学生考核、进督导评价’;上外依托技术赋能建设多语种平行语料库,依托智库打造国际传播数据整合平台;川外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贯通体系。”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姜亚军认为,试点高校的经验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推广意义。
作为外语专业的一名教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常俊跃近年来一直关注高校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他说:“读到‘三进’试点工作专题报道时,我格外欣喜,试点工作中推进机制的建立、教学师资的培养、教材开发的尝试、教学方法的探索、国际实践平台的利用等,为我国外语专业思政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迎迎特别关注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她指出,“三进”试点高校探索出的“育德+育才”“理论+实践”“外语+中文”“课内+课外”“教学+科研”等融创型培育模式,为后续“三进”工作在外语类高校全面铺开提供了必要参考。
对于试点高校在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突出经验,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魏晖介绍:“试点高校在学校机制统筹、师资队伍转型、钻研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模式等方面与国家需求主动接轨,并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启示。”
“‘三进’试点工作为外语类高校破解‘中译外’高端人才不足、对外话语能力不强等难题开辟了有效途径,在组织领导、师资培训、教材研发、课程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数据库平台建设、特色慕课打造等方面成果突出,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性案例,充分彰显了外语学科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表示,“三进”工作在全国外语类高校推广正当其时。
点击Read more查看原文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会讯] 第七届翻译认知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
[视频] 刘和平:新文科新技术背景下跨学科翻译人才能力培养
[征集] “翻译跨学科研究”青年学者在线学术沙龙——征集主题发言嘉宾和特邀点评嘉宾
[讲座] 刘和平:新文科和新技术背景下的跨学科翻译人才能力培养
[会讯] 2021年翻译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讲座] 康志峰:认知口译学视域下的学生译员认知灵动与译效研究
[会议] WITTA第三届大会、第三届翻译教育研讨会暨翻译师资工作坊
[会讯] 第五届“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在河南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传播新动态] 王晨颖:刘震云作品在西班牙语国家的译介及接受
[论坛] 2021-2022 “具身语言——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学”系列网络论坛
[跨学科导读] K. Malmkjoer: Theories of linguistics and of T & I
[跨学科导读] J. Munday & M.F. Zhang: Discourse Analysis in 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