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知凡:艺术新课标开启美育新征程

陈青 艺术教育杂志 2023-09-29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本期关注



胡知凡:艺术新课标开启美育新征程

陈青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包含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对艺术课程新标准也有较为详细的规定。这些由专家凝心聚力汇集出的文字,会对我们的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带来哪些影响?近日,本刊采访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的核心成员、中小学《美术》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胡知凡,请他就相关内容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贴近教学实际,施行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解和领会

胡知凡说,此次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01年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不同之处是:2001年和2011年版的艺术课程标准强调的是综合性,即“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强调围绕特定的人文主题,创设表现这些主题的情境,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中选择最能表现这些主题的图像、声音、身体动作、情节、镜头等,探究不同艺术和不同媒介在表现同一主题时节奏、比例、重复、渐进等艺术规律方面的相通之处,让学生的图像感受、声音感受、身体感受、情境感受之间相互联系和融合,使学生的体验、探究、个人表达、合作、创造等自然地综合为一体,形成综合性素质。而2022年版的艺术课程标准强调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供学生从中至少选择两项学习。艺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总目标、课程实施对于五门艺术学科是共同的,而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等方面,五门艺术学科是各自独立的。

“这次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比较符合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因为,五门艺术学科虽然在育人理念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在实际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艺术课程标准基本也都是采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总目标和课程实施等部分,各艺术门类是共通的,而课程内容是分开编写,在具体教学中也是分开教的。”胡知凡介绍道。

谈到我国艺术教育的总体教学情况,胡知凡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美育不断得到加强,艺术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和201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曾对全国各省区市部分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进行了音乐、美术的质量监测,监测的结果反馈给各省区市之后,引起了较大反响。相信随着艺术进中考,各省区市会对艺术教育更加重视。而对于地区间仍存在的差异,胡知凡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作为教育部的一个教学文件,它主要是指导中小学校更好地实施艺术课程,推进以艺术课程为主体的学校美育发展。为此,新的艺术课标的颁布对缩小地区间艺术教育教学的差异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地区间的差异也不可能完全依赖课标来改进,而是需要通过教师培训、教学公开课展示、学生作品展览、艺术表演展示等互动性的活动来缩小不同经济区域间的差异。特别是近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线上培训、交流甚至展示已逐渐成为了常态。如这次新课标的颁布,一次线上的讲座就会吸引数万名教师来听课学习。这些都是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差异的极好措施。前些年,我曾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的老师多次去宁夏吴忠市的小学听课,那里小学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电子设备,与沿海一带发达城市相差无几。所以,现在教育上的差异多源于教师对新教育理念了解程度的不同,是能否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否从素养本位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如果教师都能自觉地加强学习,不断开阔眼界,改进教学方式,也会缩小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教学的差异。”


艺术教育的综合性要基于脚踏实地的实践

在新课标中,明显增加和扩大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和舞蹈外,特别增加了戏剧(戏曲)和影视教育分量。对此,胡知凡说:“戏剧(戏曲)和影视本身就属于综合性的艺术,比如表演课本剧,涉及到与美术有关的舞台设计、布景绘制、道具制作、服装设计、化妆等。其实,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在2001版的课标中就已提出‘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与不同艺术门类、其他学科联系着进行学习。之后,我国各家出版社编写的中小学美术教材,都有关于美术与姊妹艺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经过20多年的实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课时的问题,中小学美术课都是一课一课上的,所以活动时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再如外出考察,现在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这也阻碍了‘综合·探索’的学习。随着新的艺术课标的颁布,明年将出版新修订的音乐、美术教材,其中势必会增加有关戏剧(戏曲)和影视教育方面的内容,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又将面临一种新的挑战。”

而对于这种挑战,胡知凡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要说综合性,其实2001版和2011版艺术课程标准更强调综合性,并且是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综合为一门课程。而这次我们在研制新的艺术课程标准时,特别是在写不同艺术门类的课程内容时,强调了适当的‘综合’。因为有前车之鉴,也就是说2001年倡导的综合艺术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是过分强调了‘综合性’,导致音乐、美术老师无法实施教学。目前,国际教育界非常强调跨学科学习,还提出了多种跨学科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的。”

在胡知凡看来,作为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选修课接触不同艺术门类,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要求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都要培养出李叔同、丰子恺这样既能教美术又能教音乐的教师是不现实的,而且现在已与李叔同、丰子恺所处时代不同了,如美术被称为“视觉艺术”,不仅涉及到二维、三维的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四维的知识和技能。音乐、舞蹈、影视、戏剧、数字媒体艺术也是如此。因此,胡知凡始终认为,教育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脚踏实地推进,实实在在地为教师和学生着想。特别是当今学界浮躁之风盛行,我们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少喊一些口号,多做一些实事。


“双减”背景下要注重兴趣和学科均衡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引起了重大社会反响。那么,“双减”背景下,此次艺术新课标的出台是否正当其时?应如何平衡学科教育和艺术的权重?如何保障学生接受更为优质的艺术教育、规范校内外艺术教育的师资和课程内容呢?

对此,胡知凡也有个人的思考。他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台,主要是让学生不再整天忙碌于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上,腾出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双减”之下部分学生很可能学艺术的时间会多了,“但是,我也担心虽然学语文、数学、外语时间少了,但在家长逼迫下学艺术时间增加太多,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我一直主张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学习,不必强求一律。”

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艺术新课标改革将国家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目标纳入了中小学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胡知凡深知,新课标改革也必然面临着种种挑战与机遇。他将希望寄托于辛勤耕作于一线的教师:“展望今后的十年,由于党中央和各省区市的领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美育,我相信艺术教育的发展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应该说艺术教育正赶上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艺术教师要珍惜这样一个美好时代,为下一代孩子艺术素养的提高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工作。”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7月刊||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往期精彩回顾


彭吉象 | 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
尹少淳  张雪婷 | 美术课程拓展为艺术课程之我见
宋瑾 | 新编高中艺术教材解读
仲呈祥 | 里程碑之间的继承与创新——以文艺与政治关系为例冯双白 | 坚守人民立场  繁荣舞蹈事业
黄豆豆 | 文艺座谈会精神与中国文艺发展路向
言恭达 | 文化艺术是民族精神的旗帜

冉常建 |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

俞锋 | 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徐翔 | 汲取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智慧 建设一流艺术院校

巴图 | 以“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指导中国艺术教育的守正创新

仲呈祥:加强文艺评论三思

胡一峰 | 审美治理与增量变革——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功能拓展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