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全面解析

云波妄念 债券科普 2024-02-02

做最专业的金融小白

01GDP
2023年Q1,GDP实际同比增速4.5%,名义同比增速5.48%,两年平均实际增速4.6%。
4.5当然是个好数字,因为它是一个比预期要好的“复苏”的开始,而且离5%的目标不远。
那么为什么大家体感上普遍难以认同呢?因为名义数据不够好。

我们分析宏观经济时,通常只讨论实际GDP,不讨论名义GDP,因为实际GDP扣除了通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的是经济体创造的实际价值。
但是对于居民的投资感受来说,通胀其实也是收入的一部分。
每个月发到卡上的3000块钱工资,诚然里边可能包含了100块钱的通胀,但是对居民来说,这就是收入。如果通胀增速翻倍,工资变成了3100,居民的体验感其实反而更好。
一季度的名义GDP显然没那么好,因为GDP平减指数(或者你也可以理解为通胀)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反过来说,这显得经济的实际增长比预期的要好。
低通胀下相对较好的经济增长,这其实并不够合理,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分别从内需、外需和投资端去分析,经济到底增长在了哪里。

02生产、内需和外需
3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两年平均增速4.4%,一季度累计增长3%;
3月社零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速3.3%,一季度累计增长5.8%;
3月出口同比增长(以美元计)14.8%,去年同期为14.3%,一季度累计增长8.4%。

3月产销数据中,比较炸裂的是社零同比增长10.6%,大超预期的7.2%。不过考虑到基数问题的话,两年的平均增速其实也就3.3%而已,即使拉4年到2019年看,平均增速大概是4.5%,和疫情前基本8%以上的同比增速是没法比的。

而工业增加值数据如果拉两年来说,其实反而要好一些,但也只能算是弱复苏。

但是出口数据确实是非常亮眼的,14.8%的当月同比数据大超预期的-5.2%。而且这里没有基数问题,不管是拉2年还是拉4年,出口增速都是两位数以上的。

其实中国一直是传统的出口大国,Made In China全世界都知道。但为什么我们对3月出口数据预估的很差呢?这里有很多原因。一方面美元加息、全球衰退的大背景摆在这里,就算ZF能通过多种手段刺激内需,外需总管不到吧?所以从基调上我们就觉得出口应该是比较差的。其次就是一些侧面数据也显示3月出口可能不佳,比如韩国、越南的出口不佳;港口吞吐数据、集装箱数据和出口交货值也一般。

那么3月亮眼的出口数据主要是哪里贡献的呢?

从区域上来说,我们的传统出口方向美欧日确实增速不佳,但是东盟维持了35%的高速增长,香港也回升至20%以上,对俄罗斯出口更是激增至同比翻倍。当然,俄罗斯就算同比翻倍,当月值也不过就是90亿美元而已,相比而言,东盟564亿美元的当月值才是真正的榜一大哥。

从品类上看,机电产品(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以汽车及零配件为主)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鞋服箱包玩具为主)是主要贡献,高新技术产品(手机为主)则是拖累项。

这能一定程度上解释出口增速与佐证数据偏离的问题,因为出口对象从美欧日变成了东南亚和俄罗斯,所以陆运可能分润了不少贸易运量;而出口交货值统计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劳动密集型产品通常是浙江中小企业生产,因此可能就没统计进来。

所以我个人观点倾向于认为,3月的出口数据总体上还是真实的,当然这种高增出口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宏观上说,衰退毕竟还是主线,3月出口高增有较大概率是前期积压订单一次性释放(3月产成品库存下降),而3月PMI显示外贸新订单有所回落,因此还不能说未来外需能长期支撑经济。

03居民收支及就业

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速5.1%,实际增速3.8%;

一季度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速5.4%,实际增速4.0%;
3月城镇居民调查失业率5.3%,其中16-25岁劳动力失业率19.6%。

一季度居民消支名义增速5.4%,社零5.8%,两者都是名义增速,略有差异,具体到细项上有一些数据对不齐。一方面是统计口径上,社零包括企业购买的部分,但是不包括餐饮以外的服务消费;而消支包括服务性消费支出,但是消费主体仅限居民,不包括企业。
消支2年平均名义增速6.2%,4年5%,应该说5.4%这个数字还不错了。而收入这一端,2年平均名义增速5.7%,4年是6.36%,这么一比较,今年的5.1%就有点不够看了。
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支出有所恢复(尽管仍不及疫情前),但是收入增速较过往同期是下滑的(包括疫情期间)。
收入和支出总是相辅相成的,收入多了,才能支撑更多支出,所以未来要么居民收入得以跟上消费的增速,要么消费增速回归收入的增长水平。而3月调查失业率虽然较2月略有回落0.3个百分点,但是青少年失业率进一步拉升,到毕业季基本上是要破20%的。
青少年就业和中年就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gap,而且还越来越大?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不是这短短的一篇文章所能透彻分析的。但是仅从收入角度考虑的话,我们都知道,毕业生就业的一大优势是【便宜】,而假如毕业生就业不理想,可能意味着跟中年打工人比起来,他们的价格优势减弱了,你肯定明白我在说什么。而按照这个思路的话,居民收入加速增长就很难期待了。

04金融数据及固投

3月M2同比增速12.7%,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较上月多增0.1个百分点;

M2同比增速回落,社融增速回升,两者增速均高于各项经济增速指标,说明货币向实体产能的实际转化率比较差。

从好的方向说,社融-M2剪刀差收窄,说明资金向信贷传导有效性加强了一些,而且社融结构很好,信贷同比高增12.2%,比上月继续多增0.2%个百分点,没有票据、短贷冲量,3.89万亿新增信贷里,企业部门2.7万亿,短贷和长贷1:2;居民部门1.25万亿,短贷和长贷1:1。说这是一组完美的指标都不为过。

从不好的方向说,M2维持高增但M1同比增速回落至5.1%,也就是说天量的广义货币供应没能转化成企业打算用于生产、采购的活化资金;居民部门贷款新增1.25万亿,但存款新增2.9万亿,一季度居民存款累计新增9.9万亿,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也就10.7万亿,这其中的逻辑引人深思……

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7%,一季度累计5.1%;
其中,基建9.9%/8.8%,制造业6.2%/7%,房地产-5.9%/-5.8%;
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0.1%,一季度累计-1.8%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29.1%,一季度累计-19.2%;

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32%,一季度累计14.7%。

虽然社融/信贷同比加速高增,但是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转化比较有限。这其实是个很奇怪的逻辑,居民借了钱之后不买房,都存了起来;企业借了钱之后,大部分都没有用于生产建设、建厂买设备。那为什么要借这么多钱呢?以及,钱去了哪儿呢?

抛开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后,我们看看房地产行业的现状:

销售情况良好,边际增速已经回正;竣工面积高歌猛进,保交楼情况一片大好;新开工情况继续低迷,不管是不想,还是无力,反正房企交了房之后没有再拿新地开新盘了。

从现象去推测动机是个比较玄学的事情,竣工和新开工的背离有三种比较合理的解释逻辑:

1)房地产行业整体现金流压力仍大,在保交楼的企业责任履行完之后,能不能活下来还在两可之间,更不用说接着拿地了;

2)在多方合力保交楼的大背景下,房企用于保交楼的融资活动比较顺畅,但是如果要新开工,银行就不愿意借钱给房企了;

3)目前地产销售情况虽然边际好转,但总量仍然低迷,而且二手房卖盘供应量较大,未来销售价格难以保证,所以房企不愿开新盘。

不管是出于那种原因,我觉得一段时间内看不到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在未来可见的一年内,估计固定资产投资还是要由基建主导扛旗,那么中央及地方财政的负担能力和创收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05总结

我没有给通胀数据单独设一个章节,而是放在了总结部分。

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通胀数据非常适合用来串起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整体逻辑。

今年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就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处于通缩之中?放了这么多水,为什么通胀起不来?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分析过:

钱要在肯买商品的人手里,才会形成购买力。单纯把钱印出来,存在库房里,并不会影响商品价格。

云波妄念,公众号:债券科普中国为什么没有通胀?

然后我们把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数据整体串起来捋一下:

一季度经济总量增长亮眼。其中:内外需边际贡献均转强出口数据尤其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弱,主要是房地产投资依然低迷拖累。

货币投放高增,信贷需求旺盛,但是企业借钱后用于投资和生产的部分增速都偏弱,反而是居民储蓄大幅增长;而居民虽然储蓄大幅增长,收入却没有大幅增长,青少年失业率接近20%,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里太有钱了,所以年轻一代都躺平了

居民储蓄了很多钱之后,买新房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恢复,没有新房子,汽车、建材、家电等耐用品当然销售也不佳。居民消费中,医疗、餐饮、文娱等服务类消费增长较快,而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等必选消费品消费较少。

居民存了很多钱而不消费,那么CPI当然起不来(当然,这和CPI本身的统计口径也有关系);企业借了很多钱但不生产,那么PPI当然起不来(部分工业原材料的定价非市场化也有影响)。这些钱具体在谁手里,干了什么,为什么不参与生产和消费,我真的是不知道。但不管怎么说,宏观的市场上有的是钱,这是毋庸置疑的,也许这些钱还蛰伏着,在等待一个契机……

往期债券策略:

1.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总纲篇】

2.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利率篇】——骑乘策略

3.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利率篇】——杠杆套息

4.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利率篇】——久期策略

5.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信用篇】——票息策略

6.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信用篇】——短债下沉

7.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信用篇】——个券重估

8.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信用篇】——周期轮动

9.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信用篇】——情绪机会

10.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信用篇】——信息差套利

11.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转债篇】——什么是可转债

12.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转债篇】——双低策略

13.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转债篇】——正股策略&下修博弈

14.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信用篇】——秃鹫策略

15.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转债篇】——Delta和Gamma

16.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转债篇】——Delta中性套利

17.合晟资产徐华总转债策略分享速记【图文】

18.一图看懂可转债“强赎、回售和下修”的异同

19.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转债篇】——回售下修博弈

20.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转债篇】——抢权配售、正股涨停和折价套利(完结篇)


往期文章:

债券科普

微信号:zhaiquankepu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全面解析

云波妄念 债券科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