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杂志

其他

走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误区

导读:当前,许多幼儿园都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但由于对某些基本问题把握不到位,出现了诸多误区。为此,我们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刘颖撰文,来谈谈实践中存在哪些误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误区,从而帮助幼教工作者澄清与这些误区相关的认识偏差,实施适宜的、更有质量的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重新得到了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许多幼儿园如火如荼地展开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但是,由于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劳动与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的关系等基本问题把握不到位,当前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诸多误区。分析这些实践误区并澄清与其相关的认识偏差,有利于我们实施适宜的、更有质量的劳动教育。▌误区之一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秋天树叶好玩的方法太多啦,这5种方式学起来,能玩几个月!

秋天树叶的5种打开方式一起尽情地玩树叶吧!秋天,硕果累累,落叶萧萧,此时此景正是孩子们喜欢的模样。孩子拾起那一片片洒落的叶片,绘贴成七彩的画卷,一个个精彩的童话故事就这样呈现了……让每一片树叶都充满着生命力。秋天的树叶可以怎么玩?怎么才能有创意地玩?看一看今天这篇文章,一定能给你带来灵感和收获!NO.1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黄进:以“初见的视角”与春天相遇

导读:春天如期而至,幼儿园一般都会把春天作为学习内容,引导儿童感受春天的美,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但是,我们仍然看见了不少从概念和成人观念出发的有关春天课程的设计思路,一些实践工作者把各种现象和规律、各种知识点、各种绘本和艺术资源都塞进了课程的框架,从而遮蔽了生动、真切的生活世界。南京师范大学黄进教授的思考能带给我们审视自己实践的新视角,让我们以“初见的视角”与春天相遇,和孩子们一起度过在春天的生活。“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花开了,草绿了,树发芽了,天气暖和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不少以春天为主题的课程叙述都有着类似的开头。可这一刻我产生了怀疑:我们为什么要以这样的话语为起始来叙述课程呢?它代表了我们自己对春天的看法吗?或者说这是我们希望孩子获得的经验吗?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真切体验?它是否是一种正确的知识?为何我们很容易陷于这样一种叙述套路?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种叙述套路的?又是如何下意识地将这种套路用于我们的课程实践的?如果我们这样去思考,“春天”就变得陌生了。其实,与中小学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它的生活化、游戏化的特质,恰恰需要我们放弃那种从既定的知识和技能来考虑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这意味着我们要超越习以为常的见解、知识和概念,回到生活体验本身。有什么比放弃执念、移除遮蔽、发现平凡生活的真义更难的教育工作呢?只有通过质疑、否定、澄清,我们鲜活而生动的经验世界才会呈现出来,“春天”才能显现它的教育意义。▌一、从“自动化”走向“陌生化”对于太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我们往往容易陷入套路式的理解。这时,将之“陌生化”可能会是一种好的方法。“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种美学理论。他认为,现代生活已经让我们陷入一种对世界的刻板、机械的认知之中,这很大程度反映在语言上,形成了“套板式”的陈词滥调。他说:“事物似乎是被包装着从我们面前经过,我们从它所占据的位置知道它的存在,但我们只见其表面。在这种感受的影响下,事物会枯萎,起先是作为感受,后来这也在它自身的制作中表现出来。”感受和语言密不可分,我们学会的一套语言会形塑我们的感受,而我们贫乏的感受也只能找到那些抽象、概括的语词。于是,事物隐匿了,感受也不见了,我们的头脑和语言被一种“自动化”的表达控制了。“陌生化”就是要唤醒人对世界的全面感觉,恢复生动而完整的体验,拯救现代社会的危机。文学艺术很大程度上就承担着这样的使命,从改造语言到改造我们内部的感受,让我们走出枯竭的、麻木不仁的日常生活,成为具有活力与想象力的创造者。何为“陌生化”?一方面,是要我们对自己习惯的语言保持反思,去创造有新意、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则是要我们对恒常的感知和认识保持距离,让事物从“所知”到“所见”,呈现出具体、丰富、生动的态势。如本文开头所述,我们对春天的描述,很容易陷于一些习以为常的形式。这些叙述如此雷同,我们对此又如此熟练,不知是否缘于我们上中小学时的作文训练,为讲究高的“立意”,或者为显示语言技巧,或者为考试时“不失分”,形成了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套板式”表达。可能有人会想,课程的这种起始性的叙述一般也只是个摆设和程序,重要的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但我想说,如同一首乐曲会有一个基调,这样的观念事实上会成为活动的基调,不仅让我们对自己有关季节丰富的经历和体验视而不见,也会限制我们对孩子可能获得的经验的想象。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就常常会看见从概念和成人观念出发的思路。我们容易言必称“春天”:“大家来说一说,春天是什么样子”“春天在哪里”“春天给你什么感觉”“春天有哪些小动物”“我们去找找春天吧”……这其中教师也似乎搜集了不少儿童的观点和看法,但紧密围绕和运用“春天”概念来设计课程,会遗漏儿童那些在生活中随机出现的、广泛存在的反应,因为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用问答的方式提取他们与某一概念相关的信息,远不如情境中事物和现象引发的反应和情绪来得自然、丰富和生动。另外,从概念出发设计的课程,很容易成为教师考虑“要教给儿童……”的一种集装式“大礼包”。因为概念、知识、技能往往来源于我们的看法和价值观,因为担心“不平衡”“有疏漏”,我们恨不得把各种现象和规律、各种知识点、各种绘本和艺术资源都塞进课程的框架里。我确实听到过教师们的困惑:“春天、秋天这些主题太大了,内容太多了,资源也太丰富了,不知道怎么串起来才好。”不论是关于“春天”的老生常谈,还是我们熟知的概念和知识,都遮蔽了生动、真切的生活世界。“花开了”,可这草地上的小黄花究竟是谁?它为何有时张开有时闭合?为什么它会变成白白的毛球?“草绿了”,可所有枯草都还有生命吗?为什么有的会变绿,有的不会?它们是怎样变绿的呢?“大树发新芽了”,可为什么还有大树在落叶?为什么有的树叶还留在树上?……我们得悬置起那种概括性的、空泛的、简笔画式的认识,将这眼前的事物和现象陌生化,让自己真切地置身于这春天的世界。▌二、以“初见的视角”与春天相遇什克洛夫斯基这样描述我们的刻板认识:“事物就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这一点,但看不见它。所以,我们关于它无话可说。”可是,教育者得“说话”,所以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些重要的道理,以求尽到自己的教育职责;或者矫揉造作地说,故作高深地说,以求智巧或者新奇。这里,我想阐发“陌生化”理论中提过的一个方法:要想让事物被我们看见,我们就要还原第一次看见它的样子。什克洛夫斯基赞赏托尔斯泰的创作道:“他不直呼事物的名称,而是描绘事物,仿佛他第一次见到这种事物一样;他对待每一件事都仿佛是第一次发生的事件。”现代艺术家保罗·克利也曾感叹道:“我想成为一个新生儿,全然不知欧洲的一切。”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常常突破我们刻板而陈旧的日常经验,构建出一个生动、新鲜的世界,让我们重新发现和思考眼前的一切。这是一种“初见的视角”。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采用实用的方式去行动,所以会更多地关注事物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往往又都与整个社会系统的长期运转嵌合在一起,经过不断重复而固定化和刻板化了。海德格尔论述过,一把铁锤在它完好的时候,我们是看不见它的,只将它当作建筑的工具;只有在它坏掉了之后,它才真正被看见了,发现它还有除了工具以外的其他属性。而“初见的视角”恰恰能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感知和认识,让事物呈现它们本来的面貌。如果春天是我们人生中的初见,那将会是多么触动人心啊。沈从文曾这样描述自己儿时的感官记忆:“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剸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大自然是如此丰富、奇妙和神秘,我们常常用“动人心魄”来形容它。谈起这些感受所形成的梦境,他说:“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在童年期,这种自然对心灵的感召,是任何抽象文字和智能玩具所无法达成的。它看似“无用”,却意义深远。这是最初的生命意识——“物”之生命与“我”之生命之间的感应和共鸣。▌三、让我们在春天里共同生活与文学艺术创作不同,教师的创作并不是要写一个春天的故事,或者导演一场春天的戏剧,而是要带着这种“初见的视角”,去和孩子们一起度过在春天的生活。从根本上说,课程的生活化,并不是给已有的课程加一点生活的味道做调料,或者借用一点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学习知识,而是要重构我们的生活,让这种共同生活富有成长的意义。1.追随儿童的发现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要回到“初见的视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幸我们有儿童相伴。在这件事上,幼小的儿童往往比我们更为擅长,他们的眼与心还没有被驯化,他们往往是以自己的感官、本能、渴望与自然相遇,去建立一种富有情感的关系。我们有时会觉得童言稚语非常有趣,也是因为孩子对事物、现象的感受和表达都“不走寻常路”,和我们有反差,容易带来新的洞察和发现。很多科学家、艺术家身上都有“儿童之心”,他们对世界总是保持着新鲜感和好奇心,更容易对事物形成同情和共鸣。追随儿童,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得南京市第三幼儿园的一位爸爸分享过一件趣事。在博物馆,孩子看到一个商代的餮饕雷纹爵,就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看了文字说明,告诉他这是古代人用来喝酒的酒杯。可孩子还是觉得奇怪,问:“为什么这个酒杯这么高,而家里的却很小呢?”最后他们找到志愿者,才弄清楚那时候的人是在小矮桌前跪坐着喝酒,这么高的酒杯才方便拿取。爸爸挺感慨:“跟着孩子,我也学了不少。”孩子正是用一种新鲜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用具的,借由这一“物”追究下去,才让过去的生活方式得以清晰地呈现。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在散步时发现了黄色的小花,弄明白是蒲公英之后,就与它们交上了朋友,最终等到它们成了“毛球”,吹气将它们送走。香樟树落了很多叶子,现在到底是什么季节呢?正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开启了一段探究的旅程。枯草是不是已经死了?它还能变绿吗?一个小问题却引发了孩子们长时间的观察,最终连教师也意想不到,确实有些枯草是会重新变绿的。所以,当我们不知道该教什么、该如何推进课程实施的时候,观察、倾听就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2.和孩子共同去做一些适合在春天里做的事情四季更替,光线、阴晴、气温、昼夜时长的变化,会带来整个周遭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即便是这人工创造的世界,也要栖落于自然大地之上和四时之中。《吕氏春秋》里说:“春言生,夏言长,秋言收,冬言藏。”人类不仅依存于自然环境,而且还利用物候变化的时机来谋取更丰足的生活。春天是一种自然时间,也是一种社会时间。我们在春天的生活,确实与秋天、冬天不一样。在春天适合开垦、种植。我们可以喝到清香的新茶,吃到细嫩的春笋。春天也会召唤我们去远足、赏花。江南雨水充沛,总是被湿气笼罩,伞是出门常备之物。春天里还有一些特殊的节日——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人们会有一些特别的活动。应该这样说,如果我们做的事情与季节的关系越密切,我们对它所知也就越多。以我自己来说,正是因为栽种月季,我了解了和之前不太一样的春天。我知道蚜虫何时生,茎蜂叮过的洞是什么样子的,切叶蜂何时来,红蜘蛛藏在哪里,什么样的痕迹是天牛留下的;我常常观察土壤的干湿,也认真计算着光照的时长。用心地、持续地去做一件特别的事情,而这件事情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联,我的经验就像有了生命,向着四面八方扩展和生长。因此,春天不只是用来观赏的,也是用来生活的。正是认真的、持续的生活让我们保持着对事物的关心,敏感于它的发展变化,看着它们每一天都宛若新生。比如,种植活动中,从测量土地到规划种植的植物种类,从播种到施肥,从除草到驱虫,从收获到分享,每一件事情无不随时机而不同,无不具有教育的价值。一个春天,我们也许只照料了一小块田地,可它就像一个纽结,连接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渗透着爱、生命、美等多方面的价值。我们根本不必为了求大求全,将五花八门的、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塞进课程,结果每一样都浅尝辄止,每一件事都匆匆结束。3.注重环境的季节感任何生命的存在,都是“共在”。人生来就与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不仅能感知外部自然的变化,而且能与之感应和共鸣。幼儿园的环境不应该类同于城市里的绿化带或景观。它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让孩子游戏和生活的。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孩子们带我参观幼儿园,去他们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结果他们带我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一个杂木丛生、野草茂盛的角落,他们说那里“非常神秘”,不仅开着他们不认识的野花,还长着奇怪的种子。孩子问了好几个有关植物和虫子的问题,我一个也没答上来。而那些占据了不少户外空间的、整齐的常绿灌木丛却并没有多少孩子感兴趣,似乎只起到了空间区隔的作用。孩子喜欢的地方,总是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春天不只是一段时间,它也是一个空间,我们是生活在“春天里”。周围的事物越是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孩子就越是能体验到鲜明而真切的季节感,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和想象才越是能驱动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表达。比如,因为同样的大树在春天和秋天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才让孩子产生了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孩子的一句“绿叶子在树上拍照,红叶子在地下睡觉”,是不是让我们看见了一片不太寻常的春色?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及教育契机都是由环境唤起和生成的。不少幼儿园都会为各种植物做上标牌,并按照植物百科中的内容写上说明,而这一连串术语根本不在儿童的经验范围里。其实,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在我们幼儿园的春天里,多少植物在开花?多少植物能结果?哪些会发出芳香?哪些比较招虫子?哪些早发叶子?小鸟喜欢在哪里停留?在哪些地方能观察到阳光的变化?在哪些角落容易有风?我们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设计能丰富孩子的感官经验?当地风物在幼儿园有没有一些体现?我们有没有注意留下不同季节的痕迹,以便孩子比较和回顾,从而体验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也正因为儿童带有“初见的视角”,这些早年的体验和感知才显得特别有意义。它会形成一个人的生命意识,帮助他建立与自然的共在关系,奠定他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多年后,也许他不再清楚地记得和小伙伴如何捡拾春天的树叶,如何怜惜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如何急切地期盼枯草能回青,但他想起小时候,感觉是愉悦的、丰富的、有趣的,他会由衷地感到生活的美好,那也许就能成为他继续探索和改变世界的勇气。参考文献:〔1〕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2〕吴国盛.时间的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唐伟胜.使石头具有石头性:“物”与陌生化叙事理论的拓展[J].思想战线,2019,(6).〔4〕马大康.语言陌生化与生存新维度[J].文艺理论研究,2005,(2).〔5〕肖川,姬智.生命意识:公民意识的原动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1).图片/网络编辑排版/周珊⊙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2021年4月26日
其他

刘晶波:对幼儿教育“不是”什么的反思

导读:幼儿教育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这对于整个社会从多角度理解幼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至关重要。那么,面对“幼儿教育不是什么”的命题,您会如何思考和回答呢?相信答案同样不胜枚举,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教授对“幼儿教育不是什么”的判断及相关思考,不仅可以帮助“局内人”厘清其所处研究领域的边界,避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校准”坐标,推动研究工作朝着“做有用功”的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迎来“幼儿教育的春天”之后,基于自下而上的推动与自上而下的引领,我国幼儿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关于“幼儿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人们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幼儿教育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并举的专业,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分支,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民生工程,是立法工作必须加速推进的重点领域,是有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回报的产业,等等。以上种种判定,对于整个社会从多角度理解幼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至关重要。然而,对于专业工作者而言,仅限于探讨“幼儿教育是什么”似乎远远不足。对“幼儿教育不是什么”的判断及相关思考,不仅可以强有力地帮助“局内人”厘清其所处研究领域的边界,避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校准”坐标,推动研究工作朝着“做有用功”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对于经历2020年疫情的每一位幼儿教育研究者来说,其重要程度更胜寻常。与正向判定相同,关于“幼儿教育不是什么”的命题同样不胜枚举,笔者只择其中之三,试做阐释。▌命题一: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教育回溯幼儿教育的演进历史不难发现,相比于大学、中学、小学等专门化教育机构,幼儿教育机构在人类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得最晚。19世纪初叶的欧洲,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幼儿教育机构开始萌芽。以罗伯特·欧文(Robert
2021年3月23日
其他

新书架丨给孩子有质感的生命教育

🌱内容简介:作者从格林爷爷曾孙的视角,通过记录小男孩在被修剪成形态各异的园林雕塑中穿行的过程,再现了格林爷爷平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书中充满了创意的细节和浓浓的亲情。
2020年4月3日
其他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丨公益宣传片和宣传手册来了,请收好!

分,填“否”不得分。得分越高,说明你为孩子做的入学准备越好。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下载宣传手册PDF版⊙宣传手册转载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公众号(ID:zgxqjyyjh),已获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
2019年5月22日
其他

华东师范大学王振宇教授:论游戏课程化

综上所述,游戏课程化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力量,通过游戏的力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从而建立一种“儿童就是目的”的新的幼教课程模式。
2018年5月2日
其他

切实提高幼师待遇!连任三届政协委员的她年年为幼师说话、为幼教代言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20万14岁以下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致伤致残的儿童数量更为庞大,其中儿童玩具及用品等导致的意外伤害约占5%左右。每年都有因儿童玩教具及用品导致的意外伤害致死致残案例见诸报端。
2018年3月6日
其他

正确补钙的6个问题

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等,具有调节生理功能,有保健和药理作用。孩子偶尔喝一些淡茶,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和钾、锌等矿物质营养成分,还可加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2017年12月29日
其他

健康有约丨宝宝发热惊厥这些事

急诊室送来一个高热惊厥的小男孩。家长说,孩子4周岁,这次已是第4次发生高热惊厥。从第一次发作开始,以后每次发热到39度,就会抽搐。对大多数家长来说,特别令人恐慌的急症,莫过于小儿高热惊厥了。
2017年12月29日
其他

如何正确认识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教学目标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2〕从观察和访谈结果看,Y幼儿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音乐学科自身知识特点的关注不多。
2017年12月27日
其他

这些年,我们对幼师误解了太多......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好幼师,与大家轻松做幼师,这里有育儿理念、精美环创、手工制作、户外游戏、教玩具、美术作品以及教案、幼教资讯,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2017年12月2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育儿宝典丨从小宝学琴说起

达达听《天方夜谭》时,一下子就找到了其中凶暴的国王和温柔的王后这两个音乐形象。接着,他会随着音乐的行进讲故事,舒缓的旋律在他听来是小船在大海上缓缓航行,激进的旋律在他听来是小船遇到了风浪或者礁石。
2017年12月22日
其他

家长手记丨爸爸,请你多微笑

我一看情况不对,立刻打断先生的话:“停!这本来就是个游戏嘛,没必要上纲上线,我们换个游戏,真心话大冒险,怎么样?”先生也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有些过了,女儿更是巴不得换游戏。
2017年12月22日
其他

西班牙幼儿园是如何设计幼儿英语教育活动的?

对生态伦理的关涉主要体现为通过实物、模型、玩具、图片等开展自然事物认知活动,体悟生命的多样化存在;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通过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启蒙教育。
2017年12月20日
其他

走进美国幼儿园 感受“有意识的教学”(下篇)

教师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团队合作对于班级开展评价工作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至少可以安排班级参与收集评价信息的人员每周一次定期讨论,总结一周来班里孩子在各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2017年12月18日
其他

呦呦的故事盒子丨第29期:《金丝猴的日记》

故事盒子里装满了《幼儿教育·父母孩子》上刊登的亲子共读小故事,每周我们都会从盒子里为大家精选并制作一段故事音频,建议您和孩子以最舒服的打开方式来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2017年12月16日
其他

公安大学教授亲自演示“儿童安全操”,防走失一定要会!

谁知果果那天特别兴奋,把服装店里一排排的挂衣架,看成藏猫猫的场地,一直要跑远,还躲来躲去。她个子小、跑得灵活,藏在衣架后面就看不见。试想如果有个人快步过来把她抱走了,我隔着那些衣服架子根本追不上。
2017年12月12日
其他

走进美国幼儿园 感受“有意识的教学”(上篇)

上例中的西蒙老师可以说正是杜威所期待的那种教师,他对儿童的本能和冲动加以适当的刺激,从而使儿童获得经验的生长;他能抓住机会“趁热打铁”,而不是“放任”儿童,“满足于(儿童)一时的和现有的水平”。
2017年12月11日
其他

育儿宝典丨孩子“听话”的背后

前段时间,有家长向我吐苦水,说孩子不听话:家长觉得孩子不能把完整的一个苹果吃完,就把苹果分成两半,只给孩子一半。结果孩子在看到一半苹果的时候大声哭闹,家长不解,认为孩子不可理喻,不听话。
2017年12月8日
其他

家长手记丨坦然面对输赢

大概在4岁半的时候,有段时间左左特别喜欢打羽毛球。开始时,他总是发不出球,也接不到球,几次下来,变得很沮丧,还发脾气,说老是我赢他输,有时候还生气地把球拍扔在地板上说:“不玩了,再也不玩了。”
2017年12月8日
其他

单亲妈妈何洁想要3岁的七宝一秒钟变独立!崩溃后天使般的蜕变,这母子俩到底经历了什么?

看到这里,常爸真的很想为何洁和七宝鼓掌。或许,一直在吐槽儿子“黏人、不独立”的何洁当时并没有刻意去想什么,只是觉得唱歌是自己擅长的一个项目,就那样很自然地蹲下来,和七宝一起唱了起来。
2017年12月7日
其他

埃德温·戈登:正确看待儿童的音乐成就

因此,教育者应树立“体验-愉悦”式的学前音乐教育观,注重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和欣赏,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投入程度及主动性,以音乐为载体为幼儿开启善与美的大门,让幼儿通过音乐教育获得全面发展。
2017年12月6日
其他

适度冒险,真的更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吗?

严格来说,自我保护是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方法性的学习与重复性的训练是掌握和提高自我保护技能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儿童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从而提高儿童应对风险的主体能力。
2017年11月1日
其他

你越吼,孩子越不听话!这么做,比你吼一万遍都管用!

现在知道为什么你越吼、孩子越不听话了吧?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父母良好的态度才是孩子好的教育的开端。既然我们爱孩子,为什么还要对他大吼大叫呢?相信我,改掉吼叫的毛病,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7年10月10日
其他

以“儿童意识”引领幼儿教育

而解决这道难题的起点就是对儿童意识的深入理解,因为只有准确把握其在幼儿园场域中的意蕴,才能使“以‘儿童意识’引领幼儿园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口号,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眼中有儿童,心中有儿童”。
2017年9月18日
其他

“老师,麻烦多照顾我家孩子一下,谢谢!”

入学第一天,李老师身边围绕了一大群家长,他们都希望李老师能对自家孩子多照顾一点,作为父母,这是人之常情。可有时,父母一些不恰当的沟通,会妨碍家园交流,给老师增添不少负担。
2017年9月12日
其他

用“儿童的视角”看儿童

西方有研究者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想了解2岁的孩子对活动室空间的感受。考虑到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恐不足以支持研究者获得有效的资料,研究者设计了一些哭脸和笑脸脸谱,请孩子将它们贴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地方。
2017年9月11日
其他

华东师范大学王振宇教授:游戏的界限

形象地说,自主游戏是儿童在海里自由玩水,而工具性游戏是儿童在游泳池里学习游泳。儿童在游泳池里学会了游泳,就能在大海中更加自主地玩水。儿童在游泳池里跟着教练学习游泳的过程,就可以看作教学游戏化的过程。
2017年8月30日
其他

呦呦的故事盒子丨第11期:《小灰兔道歉》

故事盒子里装满了《幼儿教育·父母孩子》上刊登的亲子共读小故事,每周我们都会从盒子里为大家精选并制作一段故事音频,建议您和孩子以最舒服的打开方式来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2017年8月12日
其他

新书架丨边旅行,边读

采用跨页设计,动物在页面上跃然而出,如孩子翻到“大青鲨”这一页的时候,画面呈现的是海底世界,有珊瑚,有小鱼;立体大青鲨出现在页面的左上角,在右侧抽拉出隐藏的知识卡,还可以了解到大青鲨的身体结构等。
2017年8月11日
其他

学龄前完成这三件事,远比认识多少字,会多少算数重要!

比如,孩子玩具玩好了弄了一屋子都是,不用碎碎念,但是要告诉她,这是你的玩具,玩好需要归位。也许带着孩子一起收拾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才能对玩具负责;
2017年7月6日
其他

游戏是什么:培育会学习的儿童——就游戏与学习的关系为家长解惑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可贵的学习品质: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究的动机很强;能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敢于不断尝试和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一次次寻找问题原因,进行假设与验证)。
2017年7月3日
其他

华爱华:教师在积木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对话题《“建筑工地”的故事》的回应

角色游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情景化环境、形象性材料的诱导有关,这一点幼儿年龄越小越明显。而积木游戏搭建出来的作品就是一种形象,能诱导幼儿进入想象性情景。所以,幼儿的结构游戏往往伴随着装扮行为。
2017年6月5日
其他

六一儿童节丨你懂孩子的游戏吗?

区分“Game”和“Play”很重要:Game是一个为Play进行的设计,能否在Game中Play要看人;Game是一种可能,Play是一种实现;Game是有形的躯壳,Play是无形的状态。
2017年6月1日
其他

学前教育宣传月丨游戏者无为

记得在童年的时候,谁这样对我们的游戏指手画脚,我们会不欢迎他;谁指望我们通过游戏去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我们会拒绝与他游戏;谁总是要求我们在游戏之后反省过程中的种种得失,我们会觉得索然无味。
2017年5月29日
其他

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安吉游戏引发众人瞩目

5月23日,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安吉县共同举行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2017年5月25日
其他

教师必读丨“游戏惩罚”也该有边界意识

对幼儿游戏惩罚后,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继续游戏,而是要及时跟进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情感沟通与观察。这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明确告诉幼儿被游戏惩罚的原因,违反规则会带来哪些后果,加深幼儿对游戏惩罚的认识;
2017年5月24日
其他

第十一届(2017)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活动开始啦!

3.获奖结果将在2017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www.chinayejy.com”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2017年5月16日
其他

如何促进新手幼教教研员的专业成长?

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是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体现,它直接关系到所在区域教师的教学、教研和反思能力的形成。不同的专业背景会导致其专业素养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
2017年5月10日
其他

幼儿园到底要不要实行男女分厕?还要听听孩子的想法...

如果幼儿园的如厕空间不够充裕,没有办法通过隔断实现男女分厕,那么可以考虑实行“时间分厕”,即男女幼儿分批如厕。不过,这样的如厕方式需要教师妥善解决幼儿消极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
2017年5月3日
其他

海外频道丨走进肯道日托中心

我曾经参观过国外为数不少的日托机构,每次参观后留下最深印象的往往是那里的环境——采光充足的活动室,适合儿童开展多种活动的区域及其材料,质朴自然的户外活动场所,等等。英国的肯道日托中心(Kendal
2017年5月1日
其他

幼小衔接: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准备”

⊙本文作者:郭良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2017年4月17日
其他

《幼儿教育》杂志官方微商城开通啦!在线订阅更方便!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幼儿教育·教育教学】:32—30;【幼儿教育·父母孩子】:32—130;【幼儿教育·教育科学】:32—140。
2017年4月6日
其他

宝贝,别用敌意的眼光看世界

我还积极为姗姗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比如,在游戏“小小邮递员”中,我让姗姗当邮递员为小朋友送信,增加姗姗与同伴的交往机会,拓展她的交往范围,帮她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017年3月27日
其他

亲子沟通中的隐蔽暴力,你注意到了吗

隐蔽暴力主要体现为对孩子心灵和情感上带来伤害的种种精神暴力。亲子沟通中的隐蔽暴力主要表现为情感上的忽视、威胁与不尊重;评价上的比较、指责与贴标签;教导上的说教、命令与强制。
2017年3月17日
其他

德国幼儿园除了玩什么都不教?隐形教学才是幼儿教育的最高境界!

听到德国老师的种种描述,我总是情不自禁地羡慕德国孩子们能有这么多自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老师还尽力配合他们,孩子关上门说不能进就真的不进去打扰。孩子们从老师身上自然学到了对别人的尊重。
2017年3月16日
其他

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竟然是游戏!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研究者逐渐将目光转向混龄游戏,纷纷从社会性、认知和情感发展等方面对混龄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混龄游戏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2017年3月15日
其他

从孩子“太难了”的哭诉中,我们听到了什么?

网上曾流传一个非常火的视频,名叫“太难了”。视频的内容是:一个看上去像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在奶奶的“指导”下背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四十五。”一旁的奶奶厉声呵斥道:
2017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