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章管理

其他

钟睒睒的这40条思考,解释了他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首富

华章妹说前不久,《福布斯》发布了2022年全球亿万富豪榜,农夫山泉董事长、67岁的钟睒睒以657亿美元的净资产蝉联中国首富。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一个卖水的,怎么会超越一众干互联网、新兴产业的企业家,成为首富?本文将为你分享钟睒睒关于管理、关于商业的40条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以下,Enjoy:作者:田珊珊来源: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钟睒睒是如何靠卖水,超越一众干互联网、新兴产业的企业家,成为首富?其实钟睒睒手握两个财富密码。第一个是包装饮用水,来自他旗下的上市公司农夫山泉。农夫山泉创立于1997年,主要生产包装饮用水。2000年,农夫山泉在国内开创了“天然水”这一品类,宣称停产业内都在生产的“纯净水”,只生产“天然水”。很快,农夫山泉就发展成为国内包装水市场的老大。2012年至2020年间,农夫山泉连续九年保持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占有率第一。另外,农夫山泉在茶饮料、功能饮料和果汁饮料的市场份额也长期处于国内市场前三。相比其它五花八门的饮品而言,包装饮用水看似平平无奇,却是一个赚钱业务。在软饮料中,包装饮用水的毛利率最高,而且是刚需,增速前景最好。有媒体对比了饮品企业的2021年上半年财报后发现,农夫山泉的毛利率高达60%,仅次于中国飞鹤的73.26%。2021年,农夫山泉总营收达296.96亿元,净利润高达71.62亿元,同比增加35.7%,其中包装饮用水是第一大业务,营收达170亿元。截至2022年4月,农夫山泉的股价自上市以来已经翻了一倍,市值为4700多亿港元。第二个是疫苗,主要来自掌控的上市公司万泰生物。万泰生物是一家从事生物诊断试剂与疫苗研发及生产的公司,也是国内首家生产研发HPV(宫颈癌)疫苗的厂商。2001年,钟睒睒收购了万泰生物95%的股份,成为实控人。2021年,万泰生物推出了二价HPV疫苗,销售额超过30亿元,毛利率高达92%。如今在二价HPV疫苗市场,万泰生物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5%,占据绝对优势。除了二价HPV疫苗之外,万泰生物还布局了九价HPV疫苗,并在2017年获得临床批件,目前其研发进度已进入临床三期试验,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初获批上市。目前国内9-45岁女性人群数量约3.81亿人,而HPV疫苗接种在适龄女性中的渗透率仅约7%,市场缺口极大。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之下,自2020年上市以来,万泰生物的股价从发行价8.75元/股飙涨至2022年4月9日的274.7元/股,翻了31倍,市值达1668亿元。包装饮用水和疫苗,虽然业务关系不大,但都属于健康相关的生产业务,而健康一直是钟睒睒的创业方向。他最早(1993年)成立的公司是养生堂,从事卖鱼鳖丸等保健品业务,如今旗下拥有超百家公司,涵盖食品饮料、生物疫苗、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创业近30年来,钟睒睒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一个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它所经营的种类必须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须是暴利的”。从这个角度看,包装饮用水和疫苗均符合他的财富逻辑:农夫山泉相当于卖“茶叶蛋”,高频刚需,成本低、利润高;万泰生物相当于造“原子弹”,前期要高额投入,进行技术研发,但疫苗一上市就能获取暴利,稳赚不赔。这种追求“种类唯一性”也体现在他的产品逻辑上:做一个产品,必须扛起某个品类,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经营农夫山泉二十多年来,钟睒睒靠科研技术投入做产品,一手推出了农夫果园、东方树叶、茶π、水溶C100等保持了十多年品牌活力的产品,几乎每个爆品都占据一个细分领域。以东方树叶为例,凭借多种控氧技术,东方树叶的茶汤能够存放数月而不改变原有品质,而且开创了“0糖、0脂、0卡、0香精、0防腐剂”的茶饮新标准。钟睒睒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消费品领域凤毛麟角的“超级产品经理”。钟睒睒在打造产品方面的成功,让农夫山泉赢得了业内同行的持续关注。娃哈哈的副董事长宗馥莉表示最欣赏的饮料品牌是农夫山泉,统一集团的总经理罗智先也自曝长期关注农夫山泉。钟睒睒为人低调,鲜少公开接受采访,被媒体称为“独狼”,意指他“喜欢较量,像狼一样挑战恶劣的环境,主宰自己的命运”。他对自己的孤傲和自负毫不掩饰:“我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同行们在干什么、想什么,我根本不管”。他说自己只崇拜两个人,一个是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一个是华为公司的任正非。古人云,君子慎其独也。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往往是对自我要求更高的人。本文梳理了钟睒睒在企业经营、传统企业的升级转型、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家责任等方面的观点,以更直观地展现他的“独狼”一面。01关于企业经营1.一个小企业要发展壮大,所经营的种类必须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须是暴利的,因为没有规模效应来供你慢慢积累。2.我们要生产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产品,更是无形的知识。知识的产生速度、人才的集聚速度与产品的创新程度一定是正相关关系。3.农夫山泉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就是人类过去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断在犯错过程中自省并沉淀下来的各类知识、工艺、标准、传统和方法,维持着人们各种生活必须之需的企业。4.我们认为所有的产品,没有比厂家、比生产者更知道什么样的法律规定是合理的。中国有哪一个专家说有农夫山泉的知识积累?如果今天(2015年)有,我随时随地站出来跟这个专家来辩论,我挑战所有的专家。5.饮用水行业现在的情况是劣币驱逐良币,一些利益群体利用城市自来水制造纯净水,最大的好处就是低成本。6.很多人把产品就叫做商品,商品跟产品是两回事情,产品里面包含着研究成果、心血,岁月的积累、科技,商品不一样,商品是售价,商场里面的买卖关系。因为如果一个企业不通过产品来对社会表达他的贡献,那要这个企业干什么?7.我们(东方树叶)早就能做到5个0了(0糖0卡0脂0香精0防腐剂),友商能做到吗?我们的问题是健康品质意识太超前(东方树叶2011年上市)。8.(2016年17.5°橙发布时)几年内,谁要是说能做出比我更好的橙汁,我连看都不看他一眼。9.我们就要告诉消费者我们在干什么,我们用时间在研究,我们认认真真做每一个产品,产品就是我们的荣誉,产品承载着我们的情感,产品承载着农夫人的良知。10.我不会要求科研项目有明确的商业产出目标。如果科研人员一天到晚想着商业、想着市场回报,创新精神就变味了。用创新精神探索、认知未来,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11.我们不用数据做决策。当你看到数据的时候已经是过去时了,你永远追不上。如果用数据做决策,最多只是一个二流企业、二流的投放,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我们公司买一点数据就是为了证明我们的投放对了,用来验证而已,不用数据来决策。12.我认为国家的行业监管部门落后于企业的研究能力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因为总是科技在前面发展,研究要到一定时候有标准,才有标准的修改。13.广告本身是长期对产品的一种思考。广告不是想出来的,必须从制造产品前开始就已经有了你的观念,你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广告。这就是为什么农夫山泉的产品和广告都是连在一起的,从产品开始以前基因已经在那里了,产品的生命已经在血液当中,这就是我们的文化。14.我希望任何一个企业也好,创业者也好,先去积累知识。如果你发现自己积累的知识是人类目前还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
2022年6月7日
其他

10本重磅好书,承包你下半年的阅读计划!

华章妹说2022已经过半,今年的你过的怎么样?年初立下的flag倒了吗?有些人上半年被计划外的事情所左右,有一些目标没完成,但没有关系,让我们从此刻开始,开启下半年的发力。如何让你的下半年更有分量?让有限的时间过的更加充实?读书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今天,华章妹给你推荐10本含金量满满都好书,每一本都能帮助你更好的开展下半年的工作。以下,Enjoy:作者:华章妹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0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作者:彼得·德鲁克推荐理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的出版,是为了纪念并致敬德鲁克经典的作品。本书历时4年钻研,5遍修订,并新增“有效的管理者是由什么造就的”一章;吉姆·柯林斯“德鲁克给我的十条教谕”一文。经几十位企业家、译者、德鲁克研究专家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字斟句酌,还原细节,更完整、更准确的全新译本。本书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写给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指南。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不如先读此书,会帮助你善用时间,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领域,做有效的决策。学会卓有成效,创造更丰盛的职业生涯。02三精管理作者:宋志平推荐理由: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企业如何提升组织的健康度、产品的竞争力和经营的整体效益?扎根企业40多年,宋志平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潜心创造出一套中国式企业工法——三精十二化,集管理和经营于一体,兼顾效率和效益,兼修内功和外功,让你看得懂、可实操、有成效。
2022年6月6日
其他

职场中,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升职?

华章妹说时代飞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应届生求职难,大厂员工被“毕业”,中年人职场没发展,是职场人焦虑的难题。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职场当中,稳步向前,步步高升,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华章妹为你推荐6本好书,帮助你在职场更好的晋升。以下,enjoy:作者:华章妹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01关键对话作者:科里·帕特森
2022年6月3日
其他

华为的“秘密”,就藏在这8本书里

华章妹说不管是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泡沫,2007年的金融危机,还是今天美国对华为的无端打压,华为都是一路高歌猛进,逆势增长。华为究竟掌握了什么样的商业王国秘密武器?为什么华为员工的执行力如此强?华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依靠什么来应对多变的环境?今天,华章妹为你分享8本由华为人出品的好书,第一视角为你讲述华为成功的秘密,带你走近华为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和企业研发,当我们触摸这些真实、滚烫,还带着任氏独特符号的华为理念,相信一定能有所感知,有所触动。以下,enjoy: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01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推荐理由:作者是华为公司企业架构与变革管理部,成立于2017年,是变革指导委员会(华为变革决策机构)的支撑和执行组织,也负责华为集团的变革项目、企业架构、流程和数据治理等工作。本书为华为公司质量与流程IT团队官方出品,首次对外公开华为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与实践经验。全面总结华为5年多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与经验,从认知、理念、转型框架、规划和落地方法、业务重构、平台构建等多个维度全面总结和阐述了华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历程、方法和实践,能为准备开展或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系统、全面的参考。适读人群:企业管理者、数据从业人员、技术管理者、培训、咨询、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IT从业人员等。华为轮值董事长/变革指导委员会主任郭平、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揭秘华为数字化转型大格局:其实就这5点

数字化转型应由愿景驱动,拘泥于现状会让我们无法打破过去的枷锁。只有对准企业的长期业务战略,从“站在后天看明天”的视角,思考未来5~10年数字化会给行业和企业带来哪些变化,才能制定出有前瞻性的规划。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和领导相处的11条法则,越早知道越好

华章妹说要不要和领导搞好私人关系?以下,enjoy:作者:良叔来源:良大(ID:lliang_da_shi)前段时间开直播,让大家在评论区提问题。没想到提问最多的竟然是如何和领导相处。之前拍过一个短视频,说了一下和领导打交道的箴言。不过所谓箴言,就是高度浓缩和概括,今天写篇文章,来把每条细讲一下。01决定你升迁的是你上司的上司你的顶头上司,并不能把你直接提拔到和他一样的级别。顶头上司的上司可以。你要明白这种权力结构,在提拔你这件事上,你的上司拥有的是建议权。而你上司的上司的拥有的是决策权。所以,如果你想晋升,就要先获得顶头上司的支持和推荐。与此同时,你要在一些场合给上司的上司留下好印象。我见过很多晋升快的人,基本都是这个套路。02区分建议权和决策权王石讲过一件事,他刚刚创业时,有个项目需要某位领导审批。他去找了那位领导,领导很支持,但还是让他按正常流程走。当时王石想不通,为啥领导不直接交代一下,就给办了?后来他明白了,“建议权”和“决策权”不能混在一起。如果领导直接下指令说,你们都听好了,谁谁的事儿必须给我办好了.....可以吗?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真正的职场高手,都在培养自己这4种能力

小A是一名设计师,在第一次接设计兼职时,客户只是让她设计一张简约风格的宣传海报,当时她二话不说,接到任务就开始设计,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出一份自以为非常精美的海报。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如何正确用人?一流企业都这样做!

华章妹说公司的管理者若想从优秀到卓越,首先要关注的问题不是’要去哪儿’,而是’谁要去’。卓越的管理者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合适的人上车,让不合适的人及时下车,并且确保每个人坐在合适的位置上。那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如何才能得知哪些人应该上我们的“公交车”呢?他们上车后又该坐在哪些位置(即具体的工作岗位)呢?本文为你分享丽思卡尔顿集团联合创始人,霍斯特·舒尔茨如何选用员工的经验,希望帮助管理者解决招人难、流动性大等用人问题。以下,enjoy:作者:霍斯特·舒尔茨、迪恩·梅里尔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一家公司怎样才能顺利运转并达到预期目标呢?在商业世界中,要如何实现梦想呢?请允许我用一幅简单的图来说明。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为什么90后、00后不服管?可能是你的领导力“过时”了

华章妹说在新时期下,领导者如何适应新的要求?怎样的领导者才能适应变化?怎样的领导者才能让新生态员工服气?怎样的领导者才能稳住军心?怎样的领导者才能让团队在变局中保持战斗力?以下,enjoy:作者:张雷来源:混沌学园(ID:hundun-university)01创新领导者的“自我修养”——智能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领导力在新时代下有什么改变,那就是智能。领导干部要能领导一个智能团队,甚至还可能要领导数字化的智能系统。为什么是智能?怎么理解智能?传统组织和传统管理,善于应对确定性,追求的是效率。组织里各个团队的领导者,多是上传下达、带动队伍、管理执行、实现目标。传统领导力,往往讲的是如何带人,如何让员工肯干活、能干活,通过执行力实现既定目标。而新时代下,确定性降低,不确定性占了主导。在变化中,朝哪儿走都不清楚,何谈怎么走得快、怎么走得远呢?这就需要——创新领导者和创新领导力。创新领导者,善于应对不确定性,能应对时局,能够在变化中识变应变,且可以在模糊中带队伍。而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就是——智能,这是创新领导力的属性。所以也可以说,创新型组织就是“智能组织”,创新型领导者就是“智能领导者”,创新型领导力就是“智能领导力”。所谓智能,不就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都能够有对策吗?在以前的领导力课堂上,总有人举《亮剑》里李云龙的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狭路相逢呢?抗日战争是狭路相逢打赢的吗?在确定性的战场上,勇者胜;在不确定性的战场上,智者胜。这就是旧领导力和创新领导力的区别。为了帮助大家厘清“创新领导力”,搞明白它是什么、有什么核心优势、我们如何做,这里给出“创新领导力”模型,其中定义了创新领导者的四种角色。02创新领导者的四种角色一个现代企业团队的领导者,一般需要有四种角色:1.决策者:找方向,定目标2.推进者:强执行,拿结果3.协作者:带团队,促合作4.赋能者:行激励,提能力其中1和2主要对事,3和4主要对人。1和4有些长期视角,2和3更加短期视角。创新领导力与传统领导力有很大区别,作为新时代的领导者需要在四个角色上有新的定位,在这四个角色上都更加智能:这里给出一个“创新领导力”模型。四个新角色:1.认知型决策者:定策略,做正确的事。这里需要领导者要有高认知。2.击穿型推进者:拿结果,正确地做事。这里需要领导者有抓主要矛盾、力出一孔、打透结果的推进力。3.共创型协作者:管团队,正确地管人。这里需要领导者有在动态中引领团队、激发团队共创、发挥大家才智、在迭代中共同前进的协作能力。4.成长型赋能者:带团队,带正确的人。这里需要领导者会选人育人,选成长型人才,并帮助人才和团队成长,让团队效能持续提升。越是高层领导者,矩阵上半部分的两个角色要更强。越是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一号位(一把手),越要在矩阵左半部分很强。03角色1:认知型决策者创新型领导者,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做决策。在不确定性下,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呢?决策能力来源于什么呢?如果决策没有根基,那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这几乎成了赌博一样的存在。为此,我们在雷军、张一鸣、王兴……李想这样的top级领导者的领导特质上做了充分的研究,因为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做决策。我们希望找到一套通用能力模型。实际上,如专业能力、人脉关系、沟通协作、有魄力等特质在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但是都不起决定性作用。这些真正最优秀的创始人身上,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一条——对事物有本质认知。如果没有本质认知的话,企业管理者是靠什么做决定呢?答案可能让人想不到:主要靠自我感觉良好做决定。这就是为什么,混沌特别强调要有“一”,这个“一”就是本质认知,也是第一性原理。没有“一”,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之下,非常容易陷入赌博和盲目的状态。能够有这种本质认知,就能够突破不确定性,找到突围的理想之路。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认知型决策者。如果不是认知型决策者,在当下和未来,你的领导权威也会越来越弱。在不确定性中,队伍是会迷茫和慌张的,如果一个领导者没有判断力,不知道如何决策,给不到大家方向,团队很可能会感觉到没有希望,你的领导权威会大大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当今领导者保持权威性越来越吃力,90后00后越来越不服管的原因。一个领导者没洞见、没思路、没判断、没决策,在当今已经站不住脚了。而传统时期,在确定性居多的时代,大多数领导者是只管理不决策的。认知型决策者具备什么能力,发挥什么关键作用呢?需要胜任以下几点:本质认知:这是高水平领导者的决策依据。对事情的认知越本质,根基越牢,方向把握得会越准。外部感知:多变环境下的关键参照。识变应变总要对外部有感知,有对变化的识别和对趋势的判断。价值判断:判断团队要实现什么,决定要做什么。要有理性的价值判断,依据的是感知和认知的综合分析。定方向时要理性,不能凭自我感觉。所有跟你讲“决策要靠直觉”的,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成功企业家的良好直觉,是高认知的结果,而不是高认知的原因。04角色2:击穿型推进者在传统商业管理中,推进的方法非常明晰,即存在一个标杆模型。在向确定性的方向推进时,使用标杆模型衡量自身,寻找短板,进行补齐,就非常容易取得效果。早年国内企业热衷出国考察,便是寻找标准模型,补齐短板,市场整体向上,收益非常显著。然而在不确定性的时代,标杆模型不再有效,推进的事情越多就越增加不确定性,如同投掷骰子,一个骰子投出大的可能性是50%,但是投掷三个骰子都要大,则只有12.5%的可能。推进更多的任务,并不能带来期望的结果,可能最后连结论都很难得到,因为影响因素的叠加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所以,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更需要的是长板理论,在短期内是否能快速取得第一个确定性,将其击穿,在再探索下一个不确定性,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四面出击,试图补齐所有短板。根据既定的方向,迅速突进,越扎实越好,越敏捷越快速越好,便是当前的击穿理论。只有高认知型创新者才能做到。任正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穿越诸多周期均能有所突破,在企业界没有对手了,甚至需要一个国家来阻止。任正非非常善于抓住问题本质。他主张大家在华为要做什么?鲜花插在牛粪上。通俗地来讲,华为的创新是鲜花,牛粪则是已经验证了确定性的东西。华为有基础,但不能盲目创新,而是新的鲜花又长成牛粪了,华为在这个新牛粪上再有鲜花。所以单点击穿意味着选择路径,取得突破,获得一个确定性,将其放大。而要做到单点击穿策略,有了大方向认知后,还是三步法。击穿型推进者具备什么能力,发挥什么关键作用呢?需要胜任以下几点:单点击穿:找到切口,合理节奏,聚焦发力。找定位,聚焦用户人群。按节奏,确定不同阶段需要实现的目标。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每一个清晰的目标决定着要聚焦实现哪些东西,所以要击穿的确定性,是一个一个的,并非同时出击。每个确定性要有验证。目标要求:从业务结构到团队计划。根据单点击穿的策略,定清晰的目标。再拆解到团队的计划。面对不确定性多的情况下,动态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更加适合使用OKR。推进运营:感知、决策、执行、反馈的闭环。根据目标要求,持续推进,做好过程运营。这个过程运营中,需要动态调整迭代,因此要有科学迭代的管理能力。05角色3:共创型协作者说起管人、带队,以前领导者多为上传下达、指挥执行。这是传统的模式。然而,在多变的环境下,我们做出的指示、计划都会出错,需要迭代、改善。那么谁会发现有错、谁来解决、谁来迭代改善呢?是团队里做事儿的员工。没有领导者能够自己搞定一切了。新问题、新错误往往是领导者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那么,新时代下的领导者,就需要能够让大家在共创中协作,共创中迭代,共创中前进。怎么做呢?共创型协作者具备什么能力,发挥什么关键作用呢?需要胜任以下几点:假设验证:领导者大思路一定要清晰,在带队伍时方向策略要拎得清。一定要知道在探索中,我们的假设是什么,这是需要验证的。只有经过验证,才能放大。领导者一定要跟团队在此达成共识。正负反馈:领导者和团队成员需要信息对称,快速获得市场给我们的反馈,不管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这些反馈是我们验证价值的重要依据。为此,领导者需要制造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和文化氛围。复盘共识:基于正负反馈,领导者和团队要一起复盘总结,从中提炼出结论。这个结论要与我们的认知相比较,来看我们的认知是对的还是错的。认知进化:最重要的是对我们的认知进行确认,如果是对的就明确下来,加大力度去做。如果是不对的,就基于新的认知来做调整。就这样团队的认知就进化了,团队智慧就进步了。我们离正确的结果就进了一步。而在不确定的时代,好的结果就是这样来的。团队每个人平时在忙自己的事情,领导者与之沟通的时候,要善于提问。在开会的时候,要善于通过问题帮助大家共创。这里给到一个简单的问题清单,可按此清单问问题:我们在验证什么?如何验证?什么是成立的?什么是不成立的?我们学到了什么?原来的认知是什么?新认知是什么?06角色4:成长型赋能者越来越多的变化,带来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靠团队、靠员工自主解决,而不是都等着听领导的。所以员工如果能自己成长、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成长,那么团队就会越来越强。否则,领导者就算累死也解决不了这日益增加的新问题。因此,每一个领导者都需要思考,什么样的人才才是能自主解决问题,且能自主解决更大问题的人呢?我如何选这样的人?能否培养出这样的人呢?变化中团队会碰到新问题、难问题和大问题,尤其是新问题居多。新问题是无法通过组织原有的机制、流程、岗位职责等已有秩序来解决的。唯一的解决途径,是靠人才。而人依靠原有自己的东西也难以解决,所以需要人的成长。因此,没有别的办法,唯有——成长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那么,作为领导者,关键两件事情就是识别人才和激发人才。选人最好选成长型人才。这种人有三个特质:成长思维、责任担当和结果导向。成长型赋能者具备什么能力,发挥什么关键作用呢?需要胜任以下几点:成长思维:智能组织需要人才的底色,也是作为领导者自己需要的底色。激发员工:定方向、问问题、给反馈。要给员工提要求,明确担当。用问题激发思考,激发成长。科学授权:自由度和成熟度匹配。对于成长型人才,要给成长空间,让他们自主工作、自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授权,要给自由度。但是,绝对的自由是不可以的,会导致不确定性不可控地放大。自由度要与其成熟度匹配,成熟度低的员工还是要收。认知进化:开放沟通,闭环认知。对新变化、新问题要开放沟通,但定期要一起复盘得失,总结进步。最后,再给大家一个极简的问题清单。作为领导者,善于用问题是真功夫。这些问题可以问自己,让自己思考更清晰、智慧更进步。更可以问下属、问同事,让团队思路更清晰、进展更明确、进步更可期。赋能团队、促进成长的问题清单:1.你的认知是什么?为什么?2.你要击穿什么?重点突破的是什么?3.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以上就是创新领导力,是变局时代最需要的能力。如果你和你的企业希望具备这样的领导力,最佳的方法,就是先学习。通过学习,减少情绪化干扰,提升认知,提升创新领导力。以认知和领导力先稳定军心。提升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变化是无常的,能够具备应对变化的能力是根本的解决之道。END作者:张雷来源:混沌学园(ID:hundun-university)「好书推荐」推荐语:摆脱忙碌又低效的窘境,从管理好自己开始。“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写给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指南。学会卓有成效,创造更丰盛的职业生涯。👇近期好文👇●跟谁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人这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逼疯职场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居家不被信任●为何德鲁克终生不谈如何管理下属?👇更多精彩👇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优质内容德鲁克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这三句话,我想写给25岁的自己

摘果:不要抱着挑刺的心态去学习刚工作的某天,听一位咨询机构的朋友来做分享。他讲了很多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使用到了一系列统计方法。而我刚好就是学统计的,发现其中有一个漏洞。于是我马上拍下了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跟谁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

华章妹说居必择邻,游必就士。以下,Enjoy:作者:洞见ciyu来源:洞见(ID:DJ00123987)前段时间,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芒格、巴菲特这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侃侃而谈。这对“黄金搭档”已经一起走过了61年的传奇之路。在他们相识之前,巴菲特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投资人,而芒格是一位时薪30美元的商业律师。但自从两人相遇后,彼此学习,互相成就,一起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险公司之一。巴菲特曾说,芒格用非比寻常的力量,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从猿变成了人。芒格也感激巴菲特让他从律师行业中脱身,给了他发挥投资才华的平台。立于皓月之边,可增星光之势。从他们两人的故事中,你会发现,与谁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01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这句话其实就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顶级投资人,张磊受到了大卫·史文森的深刻影响。大卫·史文森何许人也?他是耶鲁大学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被美国机构投资者奉为教父级的人物。1998年,张磊赴美国耶鲁大学求学,获得了在大卫·史文森手下实习的机会。这次遇见,奠定了他一生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史文森向来以严谨专业著称。张磊被他派去研究木材行业,要求穷尽所有调查渠道,一点点地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调研。几周后,张磊交出了1英寸厚的报告。这种自下而上的深度研究传统,被张磊沿用,至今仍是高瓴资本的基本功。不仅如此,张磊从史文森身上学到了独到的投资理念,也耳濡目染了大师的长期主义。得益于史文森的指点,张磊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使得高瓴资本成为亚洲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曾说过:“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你接触什么样的人,就会变成怎样的人。如果身边的人都想着浑水摸鱼,你就很难积极上进。如果朋友经常牢骚满腹,你身上的锐气也会慢慢消磨殆尽。居必择邻,游必就士。常向能人学处事之道,方能见贤而自省,知不足而自强,不断深耕自己。02认识一位学长,他之前就职于深圳的某大厂,薪酬待遇都颇为可观。两年前,一位同事来问他有没有辞职合伙创业的意愿,方向是线上课程付费的。我们都劝他,别因为一时冲动,放弃那么好的平台。然而,他没理会劝阻,一番考虑过后,果断辞去了眼下的工作,“对我来说,与谁一起共事,永远是评判一份工作的重要维度。”他举了两个例子跟我们说明原因。第一个是关于同事业务上的事。同部门的一个人因为私下非议客户,惹得客户很不愉快,关系降到冰点,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合作会告吹。但这位同事却坚持不放弃,大冬天去蹲守客户,不断地诚恳道歉,反复描绘合作后的广阔前景,一番软磨硬泡后,不仅把这位客户重新争取回来,还建立了比之前更深厚的联系。那时,学长学到了一点,人与人的工作差距,有时候就是少了一股死磕到底的劲儿。第二个是关于同事的日常。在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认真对待。再简单的一份文稿,他的文字细节都抠到极致;再微小的工作,他自己也要设个高标准。学长说,跟这种人一起工作,事情无论成不成,自己都会受益匪浅。如今,经过两年的发展,他们的项目的确做得风生水起。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逼疯职场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居家不被信任

周鸿祎就曾经狠批过这种现象,他指出: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他们对公司内的愚蠢行为容忍度不高,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年头久了,这些小白兔就变成中高层。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管理者如何解决“业绩急刹车”?

华章妹说一家企业在持续高水平增长一段时间后,若陷入两年或两年以上的零增长或增长放缓,我们便可称其撞上业绩墙,即“急刹车”。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豆瓣8.5+,管理者必看的8本好书!

华章妹说有人问一位登山运动员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在那里。”别的山峰不存在吗?在他眼里,它们的确不存在,因为他只看见那座最高的山。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拼命栽培员工,让他强大到足以离开

华章妹说在华为,基础知识培训只占很小一部分,最主要的培训手段是任正非提出的“训战结合、全真教学”。企业培训只有通过个体经验出发,萃取出原创知识,才能帮助学员将所学用到“战场”上。只有能落地的实战经验才有价值。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内训师,学会萃取个人经验,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与个人的发展。本文将为你分享内萃的三级萃取,帮助你建立个人优势,更好地立足讲台。以下,enjoy:作者:小胡子老师陈练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内训师不能光讲企业下发的课件,还必须紧贴实际,萃取个体经验;职业讲师除了讲书本知识、外来知识,更要有原创知识。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学员很有可能了解过或听过你讲的内容,如果你没有原创知识、独特经验,很难立足和服众。举个例子,曾经有机构请老师为一家单位做“公文写作”培训,不承想那位老师上课的内容,竟全部来自一本公文写作书。不巧的是,受训单位刚刚组织员工学习过这本书,而且现场有学员提问,老师还答不上来。可想而知,培训结果有多“惨烈”。受训单位中止了与该机构的全部业务合作,这位老师同样被机构拉黑,讲师梦想刚刚开始,就早早结束。你只有从个体经验出发,萃取出原创知识,才能立足讲台,拥有核心竞争力,建立差异化优势。越普适的经验越没人在意,因为随处可得;越个体的经验价值越高,因为独一无二。企业培训不是学历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最终目的是要让学员将所学用到“战场”上,只有能落地的实战经验才有价值。只有用全真实战经验,才能做好全真教学。那么,实战经验如何萃取呢?我总结为“全真教”三级萃取。01全场景:萃任务场景芬兰教育部在教育报告中提到:“世界不是由领域构成的,而是由挑战构成的。”在得到App上,我看到一句特别棒的话:“知识和经验不是用来写满课件的,而是用来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的。”因此,首先需要注意,企业操作型、高度流程化、标准化岗位知识的梳理,不需要用萃取技术,因为这些知识是ISO国际标准、IE工程技术(标准动作研究与改良)、流程优化技术等。经验萃取主要是为了应对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是有边界的。边界不一样,场景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调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样。《论语》说: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经验萃取不是自上而下萃取内容,而是站在学员身边,从学员视角出发,看到学员面临的真实挑战,还原真实业务场景。只有基于场景的经验,才有机会被再次激活和唤醒,嵌入业务中、运用到实战中。越是经验丰富的人,有时候越不容易把课上好,原因是丰富的经验特别容易让人以自我为中心,而忘记了学员关心的是如何将所学运用于实际场景。例如讲“时间管理”课程,不少老师会铺陈各种方法,如四象限时间轴法、GTD(搞定)法、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番茄工作法、甘特图法、“吃掉那只青蛙”法等。但学员关心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呢?应该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如何定时完成工作,如何提高时间的产出效能。因此,经验萃取的第一步是梳理工作任务,界定学员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包含完成一个任务时的四个要素:动作对象、动作、动作时机和场所,四要素中有一个不同,场景就不相同。想要通过萃取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得还原全部应用场景。举个例子,有内训师开发“职业化素养之内部沟通”课程,其中一部分是“如何与领导做好沟通”,PPT做了七页,内容如下:1.工作中你会对领导说“不”吗2.将自己的看法变成领导的看法3.认真倾听:工作时、夸奖时、批评时4.倾听你的领导:少讲多听、理智对待;态度认真、动作到位5.理解你的领导:换位思考、包容帮助、充分尊重6.勤加汇报、勇于担当7.做领导喜欢的员工:乐在工作、值得信赖、做出业绩、理解上司大家觉得这样的内容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有没有用呢?说实话,真没用!这是很多讲师在授课中出现的问题:讲了一大堆,很有道理,但没有有用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应用场景!后来通过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他萃取出需要与领导沟通的四个场景:场景一:周会工作汇报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陈春花:管理者的价值所在

华章妹说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联合领教工坊,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举办线上“实践中的管理研讨会”,探讨应对动荡世界的创新之道。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时间管理的7大误区,80%的人第一个就中招了

华章妹说居家工作这些天,你是不是有琐碎的家务和紧急的工作在等着你,好像休息是奢侈的。其实,忙碌和紧张,原因是我们没有合理规划时间。今天这篇文章,华章妹为你分享时间管理的几个误区,希望帮助你抛弃错误的“时间观念”,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以下,Enjoy:作者:洛塔尔·塞韦特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你肯定认为越快越好吧?多重任务能给你节约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日程表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一切都不是这么回事。尽管有许多人早就在内心产生了怀疑,但这些错误观点还是广为流行,人们通常也就不去追根究底了。相反,我们还把这些时间的谬误当做真理,甚至还要进一步加快我们的生活节奏。每个人都拥有感觉器官,用来感知颜色、味道、气味、声响或温度,但偏偏没有感知时间的器官。我们用大脑来估计时间,依靠的是运动和事件。发生的事情越多,我们运动得越快,就越觉得时间紧张。我们对时间理解的误区是:只有感知得到的才是真的。其实,我们忙碌和紧张,原因不在于时间,但又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先看看几种有关时间利用的谬误吧。01时间谬误之1:没有时间?!现在流行抱怨。你肯定听说过区别乐观派和悲观派的那个“半杯水”的故事。可惜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对待时间的问题上都是绝对的悲观主义者。我们看到的是“少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有什么”,即每天我们都有24小时。好的一面则是,我们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观点。我的第一个简单的“简化”建议是:你要变成乐观主义者!乐观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你应当做得像自己有时间那样。研究表明,认为自己有时间的人,动作更加从容,办事更有策略,成事更有把握,与那些忙忙碌碌的“时间悲观主义者”相比,在同样的时间里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你应当用更多的自信去对待平常的工作与日程安排,当然这还需要一点锻炼和耐心,不过一些小小的改变常常就会带来效果。02时间谬误之2:越快越好!信件分拣机每小时可以处理大约3万封信件,同样时间里一个人大约分拣1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公司需要的,是成年人

华章妹说成年人会被所有的公司抢着要,什么样的人算是成年人?本文与大家探讨。以下,Enjoy:作者:张丽俊来源: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有老板跟我说:“Cherry,因为疫情,公司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有一部分员工,还是没有紧迫感,对工作很敷衍,我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要认真一点,但他们还是不听。我想把这几个人裁掉,可以吗?”我认为这不算裁员,从基数来看,只能算是正常调整。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在环境很好的时候,也是需要淘汰人的。为什么?因为企业里的人才不流动,企业就会变得没有活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定的执行271的原因。要不断清理掉不合适的人,同时引进和培养更优秀的人,让高成长、高潜力的年轻人有希望有机会,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人才密度。组织的活力怎么来的?就是要流动,这样组织才是处于健康状态。01疫情之下,会加速淘汰“巨婴员工”那么应该淘汰什么样的人?疫情之下,会加速淘汰巨婴员工。“巨婴”指的是:虽然已经成年,但心智仍然停留在幼儿阶段,是极不成熟的人。通常来说,职场有很多"巨婴",他们的表现通常有三个方面。1.没有驱动力,总觉得自己应被照顾一个人没有驱动力,那么他对工作也是没有激情的。所以他对工作挑挑拣拣。比如领导交给他一个活儿,他不思考如何完成,总是抱怨,然后找到自己的同事,并且对同事说:“我不会,你能不能帮我做。”他没有想解决办法,而是想把属于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2.逃避责任,推诿甩锅巨婴员工他也不能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遇到困难,总是依赖于他人,等待他人决策。出现问题时,也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敢遭遇失败,总是指责他人,而不反思自己。譬如上述案例,别人不帮忙时,而自己没有做工作,领导追过程,他就会认为责任不在自己,是别人没有替自己完成。3.没有边界感他们往往无法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总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两个人共同完成了一项工作,明明是别人付出得更多,但却想占他人便宜,毫无原则和边界。疫情之下,很多公司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首要目标是活下去。在生死时刻,这时候,不会有精力去安慰有玻璃心的人,需要的也是能对结果负责任的人。巨婴员工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协同,降低团队效率。所以疫情之下,会加速“巨婴”员工淘汰。02企业需要的,是成年人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巨婴”的反义词就是“成年人”。奈飞公司,就是出品《纸牌屋》等著名美剧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影片订阅服务商。它与Facebook、亚马逊、谷歌并称“美股四剑客”。奈飞有一条非常知名的文化准则,叫做:我们只招成年人。所谓“成年人”,不仅是年纪上的成熟,更是职业素养的成熟。如果一个人是他驱的,需要别人靠鞭子抽,他或许能完成工作,但他没有热情,很难特别好的完成工作。而成年人有自驱力,不用太花心思去管理,他们不需要别人定目标,甚至能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因为享受工作,所以会发挥出创造性,工作的结果也会更好。瑞士的一位钟表大师的例子刚好可以说明这一点。大师不幸进了监狱,监狱的警察让他继续做钟表。在监狱,大师专注做钟表,做一块钟表要完成二百多项工序。出狱后,他发现他在监狱里做的钟表误差非常大。他反复思考,却仍然找不到原因。晚年,他终于理解了,在监狱里,他是被要求做钟表,并非自己想要做。而完成一个钟表,得经过二百多项工序,需要投注极大的热情。只有在自己非常愿意做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出误差极小的钟表。你看,主动和被迫最后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而且有调查发现,成年人渴望与高绩效者合作。因为大家把工作做到最好。所以我认为,对优秀人才最好的福利,不是有下午茶,而是拥有一群超级棒的同事。因此,公司需要的是成年人。03成年人有哪些特质?成年人会被所有的公司抢着要,那么成年人有哪些特质?第一个,自驱自驱在上述中也提到了,一般来说,有理想的人,是具有自驱力的。有自驱力和没有自驱力,最后的行为表现也截然不同,当他内心有驱动力,会让他充满激情,主动思考,积极行动。我更喜欢有自驱力的人。乔布斯曾经说过,苹果的成功源于发现了许多才华横溢、不甘平庸的A类人才。而全球最大私募基金黑石集团的招聘要求上也写着:只寻找10分人才。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陈春花:一个年轻管理者,需要完成的基本修炼

华章妹说曾经被大家戏谑“领导让我不爽我就辞职”的90后们,一部分已经进入了管理层,开始承担更大的责任、接受更大的挑战,带领组织走向成功。在工作与成长中,如何厘清作为管理者的工作职责、修炼自身的管理能力,是大家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以下,Enjoy:作者:陈春花来源:春暖花开(ID:CCH_chunnuanhuakai)01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人人都要成为管理者,不管他有没有这个素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我们在社会上有一个角色,就得承担责任;一旦承担责任,就涉及到管理了。所谓管理,在某种程度下就是要取得结果的。你承担这个责任,你就需要取得结果。首先,你必须得管自己;其次,你必须承担的责任。当然,通常我们所说的「管理者」,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从这方面来讲,我们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具有管理者的素质?总体上来讲,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对责任、对目标承诺的能力。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人是具备管理能力的,但是他不能对目标或对责任做承诺。有时候他遇到压力就跑了,他不是没有能力解决,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所以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维度,能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作为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是要去集合大家的优势。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定义我很喜欢,他说,“管理者其实自己是没有绩效的,他的绩效取决于他的上司和他的下属。”很多人不会当一个好的管理者,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第三个维度,耐受压力能力和思维方式,也就是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特别能耐受压力的人,往往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同时他不能只是耐受压力,他还要有一种比较好的思维训练,就是始终相信问题能解决。只要有问题,就能有解决方案。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基本上从这三个维度来看就可以了。02新手管理者需要加强哪些能力训练?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不同的。对基层的管理者来说,以下几点会比较重要:第一项,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稻盛和夫:走出困境,必须要有的6项觉悟

华章妹说对于成功,哪怕需要一千次乃至千万次的实践去证明,我也会不惜一切地努力,只有这样,才会迈进成功的第一步。——稻盛和夫本文精选了稻盛和夫著作《敬天爱人:从零开始的挑战》、《利他的经营哲学》、《企业经营的真谛》、《稻盛和夫语录100条》中的精彩片段,希望本文能对你的人生事业有所启迪。以下,Enjoy:作者:稻盛和夫来源: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01忍受考验,将逆境转化为顺境没有人能够保证我们的未来。即使目前公司的业绩优秀,那也是过去努力的结果,谁也无法预测将来会怎样。要使我们的公司将来依然出色,只能靠我们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职责内,竭尽全力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依赖别人出手相助,期待他人为自己排忧解难,这类想法要不得。首先要认清自己应尽的职责,然后靠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办好。必须保持这样的心态。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是牢骚满腹,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忍受考验,坚持努力,将逆境转化为顺境。而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2022年5月9日
其他

人民日报:提升幸福感的18件小事,建议永久收藏!

想要提升幸福感,不妨看看人民日报推荐的这18件小事,帮助你越过越幸福。以下,Enjoy:作者:有书奕默&玩子来源:有书(ID:youshucc)
2022年5月8日
其他

母亲节书单 | 每一个她,都值得被时光宠爱

华章妹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属于母亲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在这些书中感受母爱的伟大,致敬世界上最可爱的她。
2022年5月7日
其他

德鲁克:去用人,别去改变人

华章妹说有效管理者知道要想取得成果,必须使用所有人的长处,包括同事的长处、上级的长处、自己的长处。众人的长处才是真正的机会所在。让长处富有成效是组织的独特目的。
2022年5月6日
其他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不管是个人问题,还是职业问题,多角度深入反思都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门,引领我们通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洞见、创造力和更好的决策。
2022年5月5日
其他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给管理者的10条建议

华章妹说高效管理,是组织迸发活力的前提。但是做到高效管理并不容易:如何提升组织的沟通效率?怎么有效激励员工?管理上要规避哪些误区?本文为企业管理者梳理了10条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启发。以下,Enjoy:作者:刘润来源:刘润(ID:runliu-pub)01如何拥有领导力?没有领导力,就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但是,怎么拥有领导力?怎么拥有让人追随你的能力?讲个故事吧。雷军有一次演讲时,讲述自己的领导之道。他说,这个问题,我大学的时候就琢磨清楚了,我觉得跟人合作挺容易的。合作的过程中,你愿不愿意多干活,有功劳有钱拿的时候,少拿一点就好了。多干活,少拿钱,谁都愿意和你合作。总结一句,所有人都喜欢容易,如果你愿意吃亏,所有人都会喜欢你。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夸大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所以我们也需要用放大镜看我们周围同事的工作和贡献。用放大镜,这样才是公平的。因为你的自我已经放大了,那你应该怎么看待你的小伙伴?你也拿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你就平衡了。你就觉得可能不是你少拿了,他们就应该奋斗得多。如果你这么想,你的领导力就不是问题。领导力,听起来是玄之又玄的东西,但是,往往也很简单。打妖怪你去,背黑锅我来;有荣誉你去,出了事我来。02企业,要有战略势能管理,要有安全边界为什么上层的意志,和基层的动作,总是不匹配?很多时候,是企业没有战略势能,管理也没有安全边界。什么意思?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打仗,打的就是钱。当有钱的时候,可以让你有胆量去试一些东西。如果没有钱,公司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就没有办法拿出Vision,拿出一个相对中长期考虑的战略规划,会被生存的焦虑感绑架。没有筹码,哪怕在正确的时机,也不敢做决定。相反,还会做很多吃相难看的事,做和宏伟梦想违背的事,做为了KPI不管不顾的事。然后,有些人会抱怨,甚至责骂员工。为什么你们不努力?但有时候,这不是员工的错,是我们的错。03你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用户心中另一个解决方案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是同行,但其实从来不是。眼睛不要总盯着对手,眼睛还是应该盯着用户。因为真正淘汰你的,不是对手,而是用户不选你了。但是,用户为什么不选你?用户面临着问题和挑战,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更好解决他的问题,他就走了。怎么做好产品和服务?这里面也许有10000种方法,但是心法,只有两条。同仁堂的两句话,我觉得特别好。第一句话: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就是说不要偷工减料,不要犯浑偷懒。要货真价实。第二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你做的事情也许别人不知道,但是天知道。做事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要相信,用户不傻,用户是能感受到的。04随机的幸运惊喜的盲盒很多人和我说,有点看不懂现在的年轻人了。我说,你可以去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们都在喜欢什么。比如:盲盒。几十块钱,抽一个盲盒。里面的潮玩,自己可能喜欢,可能不喜欢。有人说,抽到不喜欢的,不就是浪费钱,这不是傻吗?但是,如果抽到自己喜欢的呢?几十块钱,买的不仅仅是潮玩,还有“抽”这个动作背后的兴奋,以及抽到后快乐的情绪。情绪价值,取悦自己,这部分是有很高溢价的。买了房的,不缺这点钱,买漂亮的盲盒开心开心吧;买不起房的,不存这点钱,买漂亮的盲盒开心开心吧。商业模式,总是建立在社会生活模式的基础上。人变了,社会变了,商业模式也就变了。05从金木水火土到氢氦锂铍硼什么意思?过去我们理解很多事情,都是金木水火土,用五行。但是如果再往下挖一层,应该是氢氦锂铍硼,是科学。科学的逻辑,比五行的逻辑,应该要靠谱一些。尤其在创业的时候。过去,创业比较容易,赚钱也不算太难,有勇气,胆子大点,运气会站在你这边。现在,门槛越来越高,要对底层逻辑有更深的理解。没点真本事,真洞察,真不行。我常常说,商业的本质从没变过,只是自大到认为可以藐视本质的人越来越多。说白了,我们应该对追寻随机的运气,到探索底层的规律。从寻找简单的因果,到探究真正的逻辑。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要改变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这句话:从金木水火土,到氢氦锂铍硼。06保持平常心有句话,特别有意思,我看完也很有感触:丧偶式育儿,突击式尽孝,咆哮式管理。丧偶式育儿,是说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一方长期外出,或者即使在身边,也没有太多交流。突击式尽孝,是说即使很爱自己的父母,但平时太含蓄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突然爆发对他们的关爱行为。咆哮式管理,是说在管理时,只会一种方法,就是大吼大叫,提高声量。音量大了,管理就做好了。看完之后,你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都太忙碌,都太着急了。毫不费力,或者用力过猛,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保持平常心就好。平常心,意味着持续性,稳定性,行为可预期,动作不变形。平常心,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做管理,有一句话叫no
2022年5月5日
其他

低配,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华章妹说在人生这条航道上,停留在原地不前进就是落后。一味地停留着原地、呆在舒适区,其实是在慢性地毁掉自己,走出舒适区的目的也不是找罪受,而是找到一个你之前从来不知道的更舒适区域,做到的前提就是不断地自我提升,因为低级的配置配不上高级的人生。以下,Enjoy:作者:东方赢来源:跨越式企业(ID:dfy82853236)01曾听到不少人评论任正非、马云、王石的成功时,总会加上一句“当初创业时他背后有靠山、有人脉、有资本”。靠山、人脉、资本当然有用,但这些仅是外在条件与“外在配置”。任正非、马云、王石是不是“当初创业时他背后有靠山、有人脉、有资本”我不知道,但我明白两点:一是获得事业的成功,光有这些“外在配置”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包括格局、作风、智慧在内的“内在配置”。二是说,如果他们背后有靠山,就我知道的那就是任正非、马云、王石他们的“内在配置”是比较强大的,否则,他们有没有外在的靠山都不会获得今天这么巨大的成功。一个人如果有了足够的"内在配置",没有资本,也能够吸引资本,没有人脉,也能够吸引人脉。而“外在配置”再好但“内在配置”缺乏或者低级,那也难以成功。首富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最不缺的是“外在配置”,十年前他老爸给了他5亿元自己创业,于是从来没有创业经验的王思聪成立了普思资本。结果呢?他先是在去年3月8日其投资创建的熊猫直播宣告破产,然后是最近其投资公司股份被法院冻结。02低配,毁一生。我有一次在家附近的一家面店吃早餐,没想到碰到一个老熟人。这人十几年前曾做过我的部下。现在他不再打工了,自己出来创业,靠自己的积蓄和向家人“众筹”,开了这家面店。过了三个月,我路过这家店时,发现已经换了招牌,进去一打听,才知道换了老板,我那个老部下因为生意没起色,一直亏着,便转让了门面又回去打工了。上次尝过他家的面食,出来后感觉这家店存在几个经营问题,一是地段较偏;
2022年5月4日
其他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瞎忙,就看这5点

华章妹说制订计划,把工作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然后分配任务……如果坚持贯彻各种方法和技巧,你的生活和工作将很快变得更高效和轻松,你将不会再被日常事务拖累,你将始终看到那些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以下5种工具能让你从不必要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升你的工作效率,Enjoy:作者:洛塔尔·赛韦特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01优先原则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任务,这是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最关键的一条原则。因此我们把事件的优先级排序作为的第一个工具。如果工作、职责、任务等之间有冲突,那么我们要判断,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可以放弃。通常情况下,我们做事的顺序都是被别人的安排所左右的,或者随机决定先做哪件事。如果你想从今天起改变这种现状,那就把自己的工作按重要性进行排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你要做的所有事项,然后按照重要性程度对每一件事进行标记,把“少一点,却要更好一点”作为你自己的办事原则,挑出那些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放弃那些不必要的活动,你不必为自己拒绝的事情感到自责。02正确地制订计划很多人都感觉生活的节奏太快,好像一直在不停地赶时间,其实你应当提前做好计划,而且要比正常日程表上的计划更超前。具有前瞻性的计划,需要保证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性。制订计划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计划要尽量简单,保持开放性。你不仅需要为工作和任务留有一定的余地,还要为临时出现的活动和休闲时光留出必要的时间。你需要记住另一个技巧:简单更好!一个计划越简单,成功的机会就越大。重要的是,你要给自己的计划打一个分数,去做重要的、对你个人有益的事,不要总是担心别人可能会怎么想,要把目光放在你自己的前途上,不要只管眼前的计划,要放眼于长期的计划。要知道,谁若不做计划,谁就要按别人的计划去生活。03授
2022年5月3日
其他

中年以后,不能犯的十个大忌

华章妹说国学大师曾仕强说:“人生的理想,在于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人这一生,就是一场不断自我修行的旅程。注重自我精进,生活也会不断向好;缺乏自我管理,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若想让自己活得舒适自在,这10个大忌千万不能犯。以下,Enjoy:作者:有书吴呱呱来源:有书(ID:youshucc)
2022年5月2日
其他

自我提升,就从这6本书开始

华章妹说上半年最长的假期,五一小长假来啦!这次放假足足5天!想趁这段时间提升自己的朋友,今天这篇书单可千万不能错过!你们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来了!以下,Enjoy:作者:华章妹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01学会反思作者:小约瑟夫·巴达拉克推荐理由:在碎片化时代,如何通过反思提升洞察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如何在纷繁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宁静?作者巴达拉克教授花了约两年时间研究“反思”,阅读了大量与反思有关的经典文献和名人日记,访谈了百余位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终于整理出这本简洁凝练、充满智慧的实用指南。反思可以在忙碌生活的间隙进行,这些“碎片化反思”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提升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本书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阅读本书有助于让反思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积极力量。丁世忠、韩岩、肖知兴、徐菁联袂推荐!02超级学习者作者:斯科特·H.杨推荐理由:著名的超级学习者斯科特·H.扬纵览认知科学的新研究,考察其他超级学习者的经历,结合亲身体验,总结出“超级学习”九大原则。任何人都能借此方法成为“超级学习者”,拥抱超乎想象的美好人生!
2022年5月1日
其他

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有什么特点?

华章妹说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有什么特点?过去一年,我有刻意观察身边的牛人,发现他们身上有些特点非常明显。通过整理,得到了
2022年4月30日
其他

企业转型的关键,是组织重构

华章妹说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整个商业社会形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系统,酝酿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更加灵活的平台型组织则可以抓住机会,对抗风险。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陈春花:在上海思考管理

华章妹说2022被防疫又一次摁下的暂停键,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注定以其特殊性被载入史册。以下,Enjoy:作者:陈春花来源:春暖花开此时的上海,这座世界最具活力的城市安静的令人心痛。作为组织管理研究者,我能深切理解特大型城市的管理、再叠加疫情、国情、国际关系诸多要素,其复杂程度和难度难以想象。不过,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思考难题背后的管理问题。
2022年4月26日
其他

宋志平:做企业没什么诀窍,就是要把常挂在嘴边的话做好

华章妹说“我们做企业、做产品、做服务,从根本上讲做的是质量。”——宋志平以下,enjoy:作者: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主席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我在企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车间技术员,主要负责产品质量检测。40多年前,我们连一本像样的质量管理图书都不好找,结果到王府井大街的外文书店只能买本由我国台湾引进的《质量控制》,那是由日语翻译过来的。当时,我们也就只能通过这本书学习:怎么进行质量控制,怎么推行TQC小组等。实际上,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的管理也是从质量管理开始的,从学习日本企业的TQC和PDCA循环开始,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20年前,我去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参观过,2018年再次专门去拜访丰田公司,参观了它的生产流水线。让我感到惊讶的是,20年过去了,丰田公司现在用的还是最初的那些管理原则,如看板管理、零库存等。有一个情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汽车组装好后,一个工人拿着小锤子,会敲敲每个螺丝、螺栓,听声音,看拧得是不是适度。这让我想起20年前也看到过同样的情景,真是几十年如一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一定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像丰田工人敲小螺栓一样,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个细节。01质量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做企业没什么诀窍,就是要把常挂在嘴边的话做好。比如大家经常讲,客户是上帝、安全重于泰山、质量第一等,是否都做到了,还是仅停留在口号上呢?企业一定要把质量做好,我主张为了质量要有过剩成本,哪怕成本多了一点。我们做企业、做产品、做服务,从根本上讲做的是质量。在工厂里,个别技术人员搞负公差,这是我坚决制止的。举个例子,某石膏板的厚度为20±0.2毫米,即该石膏板的标准厚度20毫米,最大厚度是20.2毫米,最小厚度是19.8毫米。其中,+0.2就是正公差(也叫上差),-0.2就是负公差(也叫下差)。其实,该石膏板的厚度在19.8~20.2毫米范围内都是合格品。我在生产线上做过质量控制,知道只有公差,从来没有什么负公差,搞负公差是想通过合理的“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那时的任务就是尽量减少公差,使产品尺寸、容重等更加精准。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企业的产品可以贵一些,但是必须保质保量。“质量上上,价格中上”是我在北新建材工作时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就是在质量上要有过剩成本,把产品做得更好些。这样做虽然要多承担一些成本,却能因此铸就品牌和赢得长远利益;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要保持价格稳定,既不搞价格战,又要适当让利实惠,维护客户的长期利益。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企业不仅要有责任心,还要全员参与。20世纪80年代,我去美国的超市,中国制造的产品都放在地上的筐里,上不了货架;现在再去看,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在货架上了,而且琳琅满目都是中国制造,这是我国企业40多年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上不懈努力的结果。02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疫情三年,最应看透这几个人生真相

下面这几个人生真相,分享给你。以下,Enjoy:作者:十点白驹作者:十点读书(ID:duhaoshu)疫情转眼到了第三年,病毒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确诊清零。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世界读书日~这8本重磅好书值得期待~

华章妹说4月23日将至,又到了一年的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读书的Flag往往是立了又倒,倒了再立,但却始终不曾读完一本书。忙碌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廉价的娱乐方式挤占着我们的时间,读书这件事越来越奢侈,爱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少。又逢一年读书日,不妨再立个读书的Flag,从这几本重磅好书开始,提升自我吧~以下,Enjoy:作者:华章妹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0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作者:彼得·德鲁克推荐理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的出版,是为了纪念并致敬德鲁克经典的作品。本书历时4年钻研,5遍修订,并新增“有效的管理者是由什么造就的”一章;吉姆·柯林斯“德鲁克给我的十条教谕”一文。经几十位企业家、译者、德鲁克研究专家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字斟句酌,还原细节,更完整、更准确的全新译本。本书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写给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指南。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不如先读此书,会帮助你善用时间,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领域,做有效的决策。学会卓有成效,创造更丰盛的职业生涯。02三精管理作者:宋志平推荐理由:作者宋志平为杰出的央企领导人,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董事长。他开创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八大工法”“六星企业”“三精管理”“格子化管控”等成功实践,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扎根企业40多年的宋志平,潜心创造出一套中国式企业工法——三精十二化,集管理和经营于一体,兼顾效率和效益,兼修内功和外功,让你看得懂、可实操、有成效。本书从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系统优化三个层面体现三精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为你解答企业如何提升组织的健康度、产品的竞争力和经营的整体效益。03学会反思作者:小约瑟夫·巴达拉克推荐理由:在碎片化时代,如何通过反思提升洞察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如何在纷繁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宁静?作者巴达拉克教授花了约两年时间研究“反思”,阅读了大量与反思有关的经典文献和名人日记,访谈了百余位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终于整理出这本简洁凝练、充满智慧的实用指南。反思可以在忙碌生活的间隙进行,这些“碎片化反思”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提升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本书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阅读本书有助于让反思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积极力量。丁世忠、韩岩、肖知兴、徐菁联袂推荐!04亲历与思考记录中国资本市场30年作者:聂庆平推荐理由:作者聂庆平,现任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参与早期上海深圳股票市场试点,研究筹备成立中国证监会,起草和制定早期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制度,组织中国大型国企境外上市,创立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见证了我国股市的早期发展和对外开放历史过程。本书从大国崛起和大国博弈的视角出发,以境内外金融危机事件为线索,思考国家金融战略和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推进注册制改革、规范理财市场发展、处理中美金融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推动金融对外开放战略等重大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政策建议和意见,视野广阔、分析深刻、观点鲜明、建议独到。05组织的力量作者:张丽俊推荐理由:小企业经营业务,大企业经营组织,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剧烈变革和转型的时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2.5年,而活下来的企业中能够持续增长的不足十分之一,组织发展跟不上业务发展已经成为企业永恒的难题。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张丽俊备受期待的作品。通过对数千家企业的长期研究,本书揭开了企业保持良性增长的秘密,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发展的特性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一整套帮助企业打天下的营运系统,详细地解答了企业管理者主要关注的问题。06双重冲击作者:李晓推荐理由:作者李晓教授作为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著名经济学家,在这部著作中对当下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进行了全面论述,对美国霸权、美元体系的金融逻辑与金融权力、美国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不同有清晰的论断,从新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探究了一条在兼顾“以开放促改革”的同时,突出未来中国应强调“以改革促开放”的可持续性崛起之路。本书从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的角度展示了未来世界经济秩序的战略图谱,书中关于“债务人逻辑”“全球化分裂”“全球货币超发”“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创新与大国兴衰”等内容与观点,值得各行业领军者、政府官员、外交人员等品味与深读。07超级学习者作者:斯科特·H.杨推荐理由:著名的超级学习者斯科特·H.扬纵览认知科学的新研究,考察其他超级学习者的经历,结合亲身体验,总结出“超级学习”九大原则。任何人都能借此方法成为“超级学习者”,拥抱超乎想象的美好人生!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我阅人无数,没有一个天赋异禀”:真正驱动普通人变强的,是这3种人生算法

华章妹说只要有真本事,钱都会追着你跑。以下,enjoy:作者:张公子来源:MBA智库(ID:mbalib)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在《人生十二法则》中讲述了自然界关于龙虾的现象。在海底安营扎寨的龙虾们,通常都会建立属于自己的捕猎和拾荒的领地。但优质的领地总是稀少的,因此外出探寻的龙虾们时常迎面相撞。怎么办呢?双方先试探几轮,然后争斗分胜负。最终,强大的龙虾将占有这块地盘。战败的龙虾则失去斗志,信心全无。如果曾经是占据统治地位的龙虾遭遇溃败,它的大脑甚至会彻底重构,以适应新的卑微地位。在繁衍方面,雌性龙虾们蜕壳软化准备交配时,经常会在有权势的雄性龙虾附近活动,散发“催情剂”引诱雄性龙虾。就这样,强势的龙虾获得了更多的性资源和交配权,繁衍出更多的后代。仔细看,不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底层都遵循一个原则:强者胜出。环顾周围,活跃在新闻报纸、网络媒体被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几乎都是各自领域的强者。比如马云、任正非、王兴等等。我们常说人性本慕强,本质上是基因的选择,当然也是利益的选择,强意味着什么?黄渤说:“以前在剧组里面,你能碰到各色的人,各种小心机,现在成名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强者和弱者的际遇是如此不同的,以至于每个人都在仰慕强者,追随强者,暗戳戳地希望成为强者。但强者并非都是天生,桥水基金创始人:“我阅人无数,没有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多数人都是一路升级打怪逐渐变强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思维、策略、路径,如何成为更强的人?01直面现实获得黑色生命力人类是一种会自我美化的动物。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好、更体面,通常不愿意承认自身不足,反而会编造各种理由极力掩饰自己。比如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五花八门的自我美化“经验”。如果我找到女朋友就没事了;如果我老公回心转意就没事了;如果我跟领导的关系处好了就没事了;某种程度上,这类“自我美化”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帮助我们减少生活压力。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也会让你认不清现实,不敢正视现实,反而丧失提升自己的行动力。心理学有个克莱因理论,讲的是我们心理上有两个特殊的位置:一个是PS位置(paranoid-schizoidposition),即偏执分裂样位置;另一个是D位置(depressiveposition),就是抑郁位置。PS位简单理解为PhotoShop。就是说,在这个位置上,人们会把“痛苦的真相”美化(PS)成自己可以接受的样子。比如,不愿意面对“失败”这个痛苦的真相,于是把它美化成为‘没时间复习。如果有时间复习,自己也不比别人差’。D位置是抑郁位。在D位置上,你要面对“真相”。而真相通常都是血淋淋的,会让你感到不适、不爽甚至痛苦。为了摆脱这种处境,获得自由,你会不断的思考,此时就会陷入“抑郁”。也正是在D位置上,你开始觉醒,开始直面自身的脆弱、孤独、恐惧等不足,从而采取一系列行动,让自己走出困境的泥沼,破茧成蝶。但相比在PS位置的自我保护,浴火重生是痛苦的。你会不断的被痛苦碾压,陷入人生的“至暗时刻”,然后你又不断的翻身把痛苦给予痛击,并在这个互相搏击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黑色生命力。(指的是那些,经受过巨大的压力、逆境或创伤,并渡过、幸存下来的人,最终展现出来的一种力量。)看很多名人和企业例子,也可以发现诸多类似的现象。俞敏洪曾陪人喝酒住院差点死掉;阿里巴巴曾一度面临倒闭;艰难时刻,马化腾想要卖掉QQ;这其实是成为强者的底层逻辑,“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至暗时光”。只有在D位置上,你才会思考,戡破很多人生的假象,成为强者。回想我的投稿之路,也经历了类似的时刻。刚开始写作那会儿,写一次被拒一次,内心非常痛苦,几度想要放弃写作。最后,经过1个月的准备,精心打磨一篇文章,才最终过稿。当然,回报也是值得的。我不仅赚到了稿费,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写作上的正反馈,建立了很强的写作信心。02强势文化遵循客观规律强势文化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文化。我们所知的量变质变、复利效应、长期主义等属于此类文化体系。电视剧《天道》中有句台词:“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什么是弱势文化,以“刘冰”为代表。这类人只想等、靠、要,坐享其成,不想依靠自身奋斗,机会来了也不学习,总想破格获取,最后机关算尽,反误了性命。什么是强势文化,以“肖亚文”为代表。他们靠实力说话,远见卓识,敢于拼搏,懂得借势,最后人生逆袭,实现阶层跃迁。她成为强者的人生算法是什么?1.自知之明,实力说话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2022年,带给管理者力量的8本好书

华章妹说当下的疫情,反复无常,企业多受波及:现金流不稳定、供应链管理能力弱、人流物流等问题都暴露出来,需要管理者迎难而上,带领组织冲出困境。管理者面临着企业经营危机,职场人也可能要面对生存危机。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冷静、获得力量?今天华章妹你8本好书,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转危为机。以下,Enjoy:作者:华章妹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0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作者:彼得·德鲁克推荐理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的出版,是为了纪念并致敬德鲁克经典的作品。本书历时4年钻研,5遍修订,并新增“有效的管理者是由什么造就的”一章;吉姆·柯林斯“德鲁克给我的十条教谕”一文。经几十位企业家、译者、德鲁克研究专家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字斟句酌,还原细节,更完整、更准确的全新译本。本书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写给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指南。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不如先读此书,会帮助你善用时间,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领域,做有效的决策。学会卓有成效,创造更丰盛的职业生涯。02组织的力量作者:张丽俊推荐理由:小企业经营业务,大企业经营组织,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剧烈变革和转型的时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2.5年,而活下来的企业中能够持续增长的不足十分之一,组织发展跟不上业务发展已经成为企业永恒的难题。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张丽俊备受期待的作品。通过对数千家企业的长期研究,本书揭开了企业保持良性增长的秘密,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发展的特性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一整套帮助企业打天下的营运系统,详细地解答了企业管理者主要关注的问题。03三精管理作者:宋志平推荐理由: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企业如何提升组织的健康度、产品的竞争力和经营的整体效益?扎根企业40多年,宋志平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潜心创造出一套中国式企业工法——三精十二化,集管理和经营于一体,兼顾效率和效益,兼修内功和外功,让你看得懂、可实操、有成效。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互联网大厂求生指南

华章妹说近日大厂频频上热搜,各处裁员危机肆虐。曾经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大厂,在2022年的新局势下该何去何从?本文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组织转型研究专家穆胜,从商业和组织两个方面分析,大厂该如何走好接下来的路。以下,enjoy:作者:穆胜,著有《重构平台型组织》来源: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科幻小说《三体》中,主角罗辑利用宇宙黑暗森林法则,以同归于尽威慑三体文明,拯救了地球。而后,地球人在对高歌猛进的三体文明的威慑之下,战战兢兢地享受着和平,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威慑纪元”。互联网大厂,率先掌握了新经济的生存密码,一度以三体文明风卷残云式的进攻方式重构了商业社会,成为了时代的主角。而短短几年后,它们就在多个方面遭遇了挑战,迅速进入了“威慑纪元”。如今,它们和当时的三体文明一样战战兢兢。在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过去“企业业绩=战略×组织能力”的说法适用度越来越低,“企业业绩=商业模式×组织模式”才是规律。其中,商业模式,不仅是战略的坐标,而且需要跳出战略,思考更加底层的“护城河”与“财务模型”问题;而组织模式,不仅是组织能力高低的原因,而且要跳出传统的管理,思考如何构架治理结构,让员工有企业家一样的责、权、利、能,让“人人都是自己的CEO”。遗憾的是,在这两个方面,互联网大厂都面临了瓶颈。“威慑纪元”里的它们,面临一些撼动不了的内外部条件,不敢轻举妄动使用原来简单粗暴的打法,而不得不另辟蹊径。在这些纠结的背后,其实是执掌互联网大厂的企业家们的商业哲学,与这个时代需求之间的冲突。01商业模式之觞2016年,互联网大厂风光无限。主角光环中的美团王兴却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论调。他认为:“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到来。”自这个论调开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玩家意识到了流量红利的消失,开始寻找其他的增长之路。在王兴眼中,增长之路有三条:一是“上天”,即发展高科技;二是“入地”,即向产业深度渗透,服务于B端用户;三是“全球化”,也就是把在中国成功的商业模式扩展到全球。这三条路,几乎穷尽了互联网公司所有可能的选择。尽管把“上天”放到首位,但无一不在资本裹挟之下的互联网大厂,显然需要做更有确定性的生意。“入地”和“全球化”则是不需要犹豫的选择。于是,大厂们在国内跑马圈地,在全球疯狂并购,摧枯拉朽之势让人咋舌。而在两者之中,“入地”又显得格外重要,互联网巨头们,无一不聚焦于产业互联网,并认为这是一个相对于消费互联网更大的世界。但是,这种势头很快碰到了两座大山:“入地”遭遇了反垄断规制;“全球化”则突然遭遇了突然剑拔弩张的国际形势,加上疫情让全球割裂,这直接让某些企业干脆调转航向,甚至喊出了“把中国当世界来做”的口号。当这两条路堵住后,互联网大厂们开始聚焦于“上天”,但科技创新必然是长期主义的选择,不仅投入巨大,还生死未卜,要出成绩谈何容易?过去,不少互联网大厂都号称正在拥抱黑科技,但潮水过去后,很快留下了裸泳者。至少,它们拥抱的黑科技既不能兜住下滑的市值,也不能维持过去高水准的盈利。现在的尴尬之处在于:尽管大家普遍认为流量红利已经消失,但互联网大厂依然还在依靠流量红利。这种流量红利并不是一种“增量红利”,而是一种用户留存在各个平台上的“存量红利”。而随着竞争的激烈,一个个细分市场的内卷越来越严重,存量红利也在消失。数据显示,三大电商的单客成本迅速拉升,即使趋势最好的京东,单客成本也依然处于高位(如图1)。图1: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单客成本分析资料来源: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财报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管理好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

华章妹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出版于1966年,那年,彼得·德鲁克57岁。全书共有8章,贯穿着一个完整的逻辑,沿着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明白,管理者自身工作的有效性,如何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今年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出版的第55周年,本文是包政老师为该书中文版撰写的推荐序,一起来重读这篇经典文章。以下,enjoy:作者:包政来源:包子堂(ID:BosstanStudy)01管理哲学的改变在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士成堆的企业中,“管理的有效性”是一个挑战,我们还没有学会。“管理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对别人管理”的有效,而在于“对自己管理”的有效;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如果我们企图像对待“体力工作者”一样去管理别人,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对待知识工作者,我们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管理者必须学会使自己的工作有效。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工作,使整个企业有效,使知识转化为成果。管理者是企业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内生力量的源泉。管理者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他人、他职务、他部门,乃至整个企业,产生积极的成果。因此,德鲁克把那些“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视同为“管理者”;包括各级经理人员和各类专业人员。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组织命运的是这些管理者,他们思考或生产的知识,用于组织或个人的行动和决策,这些行动和决策会影响组织运行的有效性,最终影响到组织的成果。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服从领导或听命于上司,也不在于提供各种精专的知识、工具、观念和术语;更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和贡献意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管理者的工作,本质上是“思考”或脑力活动,是无形的活动。“思考”的结果是知识、创意、信息、见解或智慧;而不是价值或财富。“思考”可以是一件很无效的事情,一旦思考无效,就等于没有成就,思考本身也不会持续。而且,别人或管理当局无法对此“思考过程”进行干预或管理,必须依赖这些管理者的自我引导;通过自我管理的“有效性”,使知识转化为他人的行动,转化为企业的成果或绩效。知识不等于成果,只是产生成果的一种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知识才能转化为成果。然而,每个管理者都处在分散的状态,分头参与组织各个领域、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工作。自我管理的结果,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必须强调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这种“自我管理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或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不然,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或“花钱折腾人”。这种“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致力于把事情做正确。包括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为他职务、他部门和整个企业做贡献,重视发挥自己、同僚、上司和下属的长处,等等。为组织的整体目标,以及下属的成长和完成任务承担责任;促使知识转化为行动和成果。不然,就是“无事忙”或“给他人制造麻烦”。概言之,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强调的是把“知识转化为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做正确的事情或把事情做正确。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陷于日常事务,陷于内部复杂的关系,穷于奔命,被现实的压力牵着鼻子走。忽略产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内部专业化分工体系的深化,使他们更看不到外部的机会以及协同的必要。02善用有限的时间时间是稀缺资源,很容易流失;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往往不可靠。某公司的董事长,非常肯定自己的时间安排,1/3用于研究业务,1/3接待客户,还有1/3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实际这三方面没有花什么时间,只是想象中“应该是这样”。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对“时间花费”进行诊断,弄清楚时间用在何处、怎么消耗或被谁掠夺了?在时间问题上单凭感觉不行;可以说,没有时间观念,把时间浪费在没有贡献的事情上,浪费在无聊的应酬或没有多大意义的社交上,是一个管理者失效的原因。当然,很多应酬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弄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弄清楚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如此才能建立相应的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责任,成为一个重任在身的人;最终学会安排时间,学会如何拒绝、周旋和规避,如何应对来自他人的压力;至少不会去招惹麻烦。管理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管理者的自由支配时间很有限,大约只有1/4的时间;而且,地位越高,自由支配时间就越少。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的“管理关系”就越复杂,协调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越少。所谓“二个人挖一条沟需要二天时间,四个人挖一条沟需要四天时间”。善用时间的管理者,必须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时间和精力于一件事情,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不要把时间弄碎了,零星时间等于没有时间。比如,腾出一、二天时间,集中处理疑难问题或真正重大的事情。有一位有效的管理者,每天上班之前,在家中,不接打电话,排除一切干扰,用90分钟时间研究工作。一个普通人“超过90分钟”精力就难以集中;“不够90分钟”难以处理好一件事情。每个管理者,只有通过工作的研究,才能弄清楚自己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下定决心,该放就放下。放下那些次要事情,或不重要、无关紧要、与贡献没有关联的事情。专注于关键事情,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权。也只有通过工作研究,才能弄清楚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追本溯源、抓住本质,从源头上或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没有头绪,也就没有成效;理出头绪,事情反而简单。不然,按下葫芦浮起瓢,新的问题、新的麻烦,以及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会接踵而来、永无宁日。03在贡献上下工夫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重视贡献”是一种意识,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贡献意识”可以帮助管理者突破“专长、技术、职务和部门”的界限,看到外部的机会或客户的需求,看到产生成果的地方,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有效的管理者一定会注重“贡献”,懂得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成果”,为“贡献”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成效结合起来。缺乏“贡献意识”,思考就会停止,工作就会失效,甚或一事无成。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扩大组织的直接成果,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首先是“扩大组织的直接成果”。“直接成果”比较容易理解,诸如,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利润;医院护理或治疗病人的结果,等等。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分工基础上的“协同”越来越困难;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体失效或难以产生成果。这就需要管理者的“贡献意识”,包括对“贡献”做出承诺和努力,使整个组织协调起来。这也是管理者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围绕着“直接成果”,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要使上司或管理当局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自己应该报告些什么?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把数据、事实、知识、判断、对策、指挥和直觉或经验,贡献给自己的上司。这种“向上的贡献意识”,可以使上司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上司的决策,能够有效地支持自己的工作,至少不会给自己添麻烦。围绕着“直接成果”,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究竟能为他人、他部门乃至整个组织贡献什么?这种“横向的贡献意识”,能使专业化的分工体系,有效地协同起来,并产生更大的成就。比如,有银行“代理部”的一位新任主管,在“贡献意识”的引导下,发现“代理部”经常要与各大公司的高级财务主管打交道,帮助客户处理各种文件;从而意识到“代理部”可以成为银行及各部门的“推销员”。这样做不仅可以使银行及各部门更有成就,而且,可以使“代理部”原本单调和枯燥的工作,变得更有生气。其次是“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毫无疑问,组织需要“直接成果”,就像人需要食物或营养一样。但是,一个组织还需要强化长期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一个组织的存在价值和理由,说到底,就是为谁、做多大贡献。相反,一个组织如果离开了现实的价值贡献和长期的价值承诺,就会失去存在下去的理由;内部也容易涣散,产生混乱甚至解体。每个管理者有责任帮助身边的同事提高认识、提高精神境界,使大家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一个组织只能在“全体成员”的精神境界范围内成长。围绕着“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究竟应该怎样做或做些什么贡献,才能使一个组织长期存在下去?比如,某科学研究所的出版部主任,懂得如何“为组织的存在价值”做贡献,使出版刊物成为一个窗口,引发外界对本研究所的兴趣,吸引年轻科学工作者前来应聘。最后是“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每个人都难免一死,每个人的贡献是有限的;组织就是这样一种“工具”,用以克服每个人在“寿命和贡献”上的限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不能存续,就是失败。组织必须为明天培养人才,更新或提高人力资源水准。比如,一位公司总裁,上任伊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一样的事情,才能使公司改观并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贡献意识的引导下,他发现了一件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培养明日的经理人才”。04善于用人的长处按照传统的概念,“用人所长”是指用“下属”所长、或发挥“下属”的长处。这是不够的,现在的管理者还应该懂得,如何发挥上司所长和自己所长。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管理者的各方关系、或称“管理关系”协调起来,才能使管理工作变得有效。首先是“发挥下属所长”。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得不好,超出了普通人的能耐,或需要“非常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找不到合适的人,谁也干不好。如果一个职务谁也干不好,必须予以重新设计。同时,要使一个常人能够发挥潜质、提升才干,并获得成就感。如果一个职务设计得过于“具体或刻板”,缺乏成长和创新的空间;就不能使人通过职务工作获得成长和激励,只能依赖报酬和晋升进行刺激,最终会导致组织虚职或头衔过多。与“职务设计”相对应的就是“选拔人才”,即为每一个“职务”配置合适的“人才”,也称“人事结合”。管理者必须本着“发挥下属所长”的原则,去关注下属的长处,依据下属的长处安排职务工作,并使之长处发挥出来。除了全能的上帝,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十全十美,比起整个人类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比起组织起来的力量,不足挂齿。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去干不平凡的事情。组织起来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即便像林肯这样的伟人,也要在不断试错中成长,成长为有效的管理者;也要在任命三位总司令之后,学会如何用人之长。平庸的管理者正好相反,专注于别人的短处,专门跟别人的短处过不去。以往的考核评价制度,如同医生诊断,专找人的毛病、短处、不足,甚或找岔。这种考评制度从来就没有被认真执行过,流于形式。考评制度要便于发现一个人的长处,发现他在哪方面工作做得好,哪方面可能会做得好,需要学习些什么才能发挥他的长处,等等。每个人都有短处,包括弱点、不足、缺点,甚至失误或错误。可是,人之“短处和长处”,就像“高峰与深谷”一样,同时并存,且难以改变。没有“优点和缺点”的人,往往被称之为“平庸之辈”。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性手段,可以做到用人之长,并使一个人短处不发挥作用,至少使一个人的短处不影响他的工作和成就。管理者要学会容忍他人的短处,不要企图使人成为“完人”或“全才”。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有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予以限制,或予以帮助或弥补。当年的艾森豪威尔,缺乏战略知识和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会影响到他“组织和策划”长处的发挥。为此,设专人予以辅佐,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或不足。顺便指出,一个组织可以容忍一个人的短处,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恶劣品行或腐败”,绝不能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其次是“发挥上司所长”。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则,即帮助上司晋升是下属成功的捷径。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勉强上司做不擅长的事情。也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上司一定有过人之处,有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方式、习惯和方法。必须据此改变或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协助上司,发挥上司的长处,从而使上下一致,为整体绩效做贡献。最后是“发挥自己所长”。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限制无处不在,可干的事情也很多”,必须清楚自己干不了什么?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世上没人限制你做贡献。必须找到自己可以、而且值得干的事。弄清自己的有效工作“习惯”,不刻意模仿他人,做自己擅长、别人困难的事情。05重要的事情优先孔子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所谓“要事优先”;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所谓“一心不可二用”,或“不同时捕捉两只兔子”。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所谓“眉毛胡子一把抓”,乱了章法、乱了方寸、乱了阵脚。一个管理者的“时间”是有限的,相对于要做的贡献来说,时间更是有限。必须“抓大放小”,分清“轻重缓急”,选择关键的事情去做;尤其要抓住关键,做成一件事情,进入良性循环,一顺百顺。不然,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紧急,麻烦接踵而来。管理者就会被现实的压力牵着鼻子走,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最终成为紧急事务的“处理者”,而不是谋定而动、举重若轻的“管理者”。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必须集中精力,拿出足够的时间。做成一件关键的大事,往往需要很多条件;然而,只要一个条件不具备,就可能功败垂成。面对无数变数,管理者必须不遗余力、穷尽方法。如果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有限,事情更是这样。必须把自己的所有长处,集中于成败的关键或机会上,这是唯一能够产生成果的办法。不能几件事情、齐头并进。只有莫扎特这样的天才,才能同时作曲数首,且都是杰作。其它一流作曲家,诸如巴赫、韩德尔、海顿和威尔第,只能专心于一曲,完成后再作一曲。当一个管理者要想专心致志于重要的机会时,必须摆脱过去,摆脱已经没有价值的事情。以免时间、精力和重要的资源,被那些不再产生成果的事情所占据。无论一个管理者多么睿智、多么远见卓识,总是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去的一切终究会过时或不合时宜,必须予以扬弃。管理者必须定期检讨,一旦确认某些事情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就应该予以中止,转向更有价值的事情。摆脱过去或中止一件没有价值的事情并不容易。这类事情往往代表着过去的辉煌和成就,也关系着当事者的口碑、情感和面子。中止这些事情没有好的办法,需要非常的勇气和决心。对于组织而言,可以设定一个新的原则,明确规定任何制度性规范或现行的举措,都是有时效限制的或临时性的;一旦过了时限,就必须重新检讨,重新决策;否则,视同自动失效。美国联邦政府,至少有半数以上的资源,依然从事着过去或过时的事情,或者说,只是按陈旧的规章制度例行公事而已,不能产生成果,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摆脱过去”和“面向未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不能借助于“面向未来”而“摆脱过去”,必须删去一件事情,才能进入另一件事情。如果不能中止已经失去价值的事情,就会继续占用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人才,就无法开始一件开创性的事情。任何开创性的事情都有风险,如果交给新人,更加危险。对一个管理者而言,面向未来,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同样需要有勇气或胆略。其中最重要的“要事优先”原则是,注重未来而不是现实,注重机会而不是现实压力,注重外部而不是内部,注重贡献而不是安全,注重创新而不是盲从。这也许是管理者不能卓有成效、或变得平庸的原因。然而,现实的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不会启动。这也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大成就的原因。06有效决策的要点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也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认识,对整个组织的存在价值、人才队伍开发和短期绩效或成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比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讯企业。还有同时代的斯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也是一位有效的决策者。这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决策特征或要领;不同于教科书上的决策程序和方法。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作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当年,费尔对整个公司“安于现状”非常担心,意识到通讯企业要想保持“民营性质”,不能采取防守政策,不能维持现状、且以盈利为目的。必须采取积极的举措,先于政府关心大众的利益和要求,方能避免被政府收归国营。在这个思想认识基础上,费尔做出第一项决策,就是“预测并满足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同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举措来支持这项决策,包括经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和公众管制委员会。只有弄清事实真相,才能把握事情的性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1966年,汽车工业受到攻击,认为汽车不安全,需要改善公路,强化驾校训练。事后发现这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误解,错把“有车祸”等同于“汽车的不安全”,忽略对事实的研究。事实真相是,3/4的肇事,由醉酒驾驶和飙车引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依靠汽车技术的改进,使“非正常驾驶”情况下可以减免伤亡,或控制不正常驾驶行为,如自动限速装置。像这类基于“事实和认识”进行决策的事项不会太多;组织中大量的是重复出现的“例常事件”。对于这类“例常事件”,只需要应用事先制定好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决策;也称“程序性决策”。对有效的管理者来说,真正需要做的决策不会太多,也不可能太多。这里的关键是,要学会区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学会制定“原则、政策、制度或规程”,通过授权,让工作者或当事人去处理重复发生的“例常事件”。第二个决策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明确目标,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或者,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而且,目标越明确、决策越有效。明确目标的最好方法,是把有关决策的“各种需求”表达出来,作为决策的“边界条件”。所谓“边界条件”,意思是达不到这些条件,就满足不了各项需求,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当年,斯隆下属的各业务主管,非常干练,但不听指挥,类似一群“诸侯”。如果解除这些主管的权力,就会丧失公司的活力。如果保全这些诸侯的权力,就不像一个大公司,而是一群“个体小老板”,一群被福特公司打败的小老板。因此,决策的目标及边界条件就是,“在集中政策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各业务主管的能动性和才干”。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就是著名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除此之外,还有几项决策要领,包括折中或妥协,把行动纳入到决策之中,以及建立反馈机制,检验决策的有效性或时效性,等等。对于有效的管理者来说,懂得这些决策要领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如何克服“偏见”,否则,就不可能把握事实真相,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认识,形成正确的决策。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你只听想听的,毫不理睬其它一切”。很多管理者,他们的眼界往往被偏见所蒙蔽;当“事实和证据”与“信念和观念”相抵触的时候,更是这样,不理不睬、熟视无睹。这就决定了有效的决策,不能从收集“事实”出发,而应该从“见解”出发;“见解”就是未经检验的“假设”。决策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验证假设”的过程,包括导入不同的意见和争论,建立公正的基础;在防止个人偏见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切合实际的假设;明确检验假设所需要的数据、事实或证据,以及对各种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一项决策来说,真正的困难在于决策者或管理者的见解,尤其是一项具有未来意义的决策,需要独到而充满智慧的见解。管理者的见解,源自实践、学习和修炼,不可能简单获得。END作者:包政,人民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导,清华大学EMBA营销讲席教授来源:包子堂(ID:BosstanStudy)「好书推荐」推荐语:反内卷、反焦虑,让工作卓有成效!“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写给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指南。学会卓有成效,创造更丰盛的职业生涯。冯仑、樊登、刘润、古典等联袂推荐。👇邀你观看👇职场菜鸟如何蜕变成职场超人?明日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伟大的企业不需要100分,72分就够了!

华章妹说企业管理有多复杂?真的一点都不复杂。大道如砥,其直如矢,像磨刀石一样的平,像箭射出的路一样直,你要真懂管理,就会发现,中道、正道、大道就是其直如矢,但是大部分人,就是喜欢走旁门左道。我们要么蠢,要么坏,要么懒,所以不容易走上管理的大道。本文为肖知兴在苏州“领教对话”分享的整理节选。以下,enjoy:作者:肖知兴来源:领教工坊(ID:ClecChina)很高兴今天在苏州给大家做分享,时间很紧,我只讲一些最重要的理念。讲之前,我要先声明一下,管理类的东西,无论老师讲得多好,理论的东西、理论知识,只值100块钱;如果你能把它和企业、行业实践相结合,变成实践知识,就值100万;如果你还能继续往前推,变成真正的企业实践,就值1个亿了。今天无论我讲得多差、多好,就100块钱的生意,如果你们无法把它和自己的企业、行业实践相结合,无法变成自己企业真正日常运转的管理行为,对不起,就这100块钱。这个要先讲清楚。0172分的秘密我的题目很奇怪,72分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伟大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出来的人,最低不会低过72分。前段时间我家人要买灶具,一定要去买西门子的。我说西门子也是代工的,为什么一定要买他们的?她说,这些大公司的东西——包括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到的博世——至少能有72分。经常出差的人,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轻易是不敢住什么没听说过的XYZ酒店,一般要住国际连锁品牌的酒店,万豪、希尔顿等等。也许没有“惊喜”,但是绝对不会有“惊吓”。同样,到一个陌生城市、陌生社区,肚子很饿,赶紧弄点东西吃,一般来讲你去肯德基、麦当劳,没有惊喜,也不会有惊吓。星巴克的咖啡就那么好喝?真喝咖啡的人,可瞧不起星巴克了,那也叫咖啡?就是涮锅水,但是人家至少就有72分。72分的秘密一般人很难理解,我给大家画一个最简单的图,你可能会理解得稍微深刻一点。企业管理本质上都要通过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是7、8个人向你汇报还是一二十个人向你汇报,总要有人向你汇报,我们取一个好算帐的中位数,10个人,11个人就要2层,111个人就要3层,1111个人就要4层,11111个人就要5层,再往上,如果到了2、3万人,基本就是6层。你的意图、你的目标、你心目中完美的公司运转状况,如果你手下10个人可以给你实现90%,你觉得牛不牛?真牛,他居然能听懂我的话,90%都能落地执行,这种下属你要赶紧把他笼络好。同样的道理,他往下,90%牛不牛!牛!0.9的5次方,多少分?0.59,如果是两三万人的企业,最后只有59分。十几万,几十万人的企业能做到72分,肯德基、百胜集团全世界一百多万雇员,你进门的时候,每个服务员都能做到说欢迎光临;微笑着说欢迎光临;看着你的眼睛、微笑着说欢迎光临,真的很难很难。所以,5、6层,还能做到72分,是何等的神武!绝大多数四五百人的中国企业,这个(落地执行)比例是70%。0.7个3次方多少?0.34,绝大多数四五百人中国民营企业就是34分。我管理学学了32年了,实话告诉大家,越学越敬畏,越学越谦卑,越学越感到自我的渺小。管理学很难很难学,这个《中国企业组织能力模型》是我在中欧讲EMBA的第一堂课,有很多模块,今天我只讲中间的精准严格流程。02科层制的学术逻辑精准严格流程学术逻辑就是科层制,按照能力选任经理,横的是职位分层,纵的是职能分工,按正式规则进行日常运转,但是真正要理解透彻,难上加难。横向分工、纵向分层,就是一个金字塔体系。金字塔体系,如果想让它顺利运转起来,很简单: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大萝卜放小坑不是好事,小萝卜放大坑也不是好事,一定要是大萝卜放大坑,小萝卜放小坑。▲科层制是精准严格流程的核心逻辑什么叫大坑?什么叫小坑?你要拿尺子量是3公分坑还是4公分的坑,量的过程就叫职位评价,根据职位需要的技能、承担的责任、工作的条件等,4、5个维度打分。打完分判断一下值2万块还是值3万块,就是这么一个工作,90%的中国企业没有办法完成。中国企业难,国外企业也不容易,国外企业因为这个工作的需要,催生了两家庞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指Hay与Hewit),专门做这个工作。创造了60%利润的部门的大将,拍着桌子和人力资源派过来做职位测评的人说:我这个部门,从前台开始,就要3万起,你不给我3万老子就不干!直接掀桌子,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办法,只好花重金几百万,请咨询公司过来做评价,这个就叫量坑。量完坑就开始量萝卜,量萝卜更苦,99%的中国企业过不了这一关,叫做任职资格。我要拿游标卡尺在你脑袋上量,多少多少公分,量的人也很尴尬,被量的人也很屈辱;职能部门不开心,业务部门更不开心:这个人力资源部门,就是专门搞事的部门!所有人都反对你。大学里评教授、副教授矛盾能达到什么地步?昨天刚刚出现了新闻,复旦大学数学系一个讲师升副教授没有升成,把党委书记杀了,当场割喉。企业内部定级别,一级工程师和二级工程师,是多么伤人心的一件事情,但是没有办法,你不这么做,就完不成金字塔搭建、科层制搭建最基础的工作。终于大萝卜放大坑,小萝卜放小坑了,人是活的,还得横向打通、纵向拉通,这个工作更难了。横向打通要轮岗,企业内部,大家都知道,有肥有肉,有甜活有苦活,你说轮岗就轮岗?很多人会找出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就不让你轮,独立帝国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怎么着!这是横向打通。纵向拉通更难了,如果一个军长下面三个师,一般来讲最厉害的师长,打剩下两个师长,摧枯拉朽。所以,我打你军长和剩下两个师长也是摧枯拉朽,干嘛跟你干啊?最厉害的师长下面三个团长,最厉害的团长打剩下两个团长,也是摧枯拉朽,厉害的团长干嘛要跟你干?民国时为什么军阀混战,一会儿一波军阀出来,一会儿又一波军阀出来,就是这个原因。你唯一的办法是把瀑布式的训战系统建立起来,军长给师长上课,师长给团长上课,团长给连长上课。下面三个团,如果只有一个合格的团长,你做师长的,那一个合格的团长是你的爹、是你的爷,赶紧倒地就拜!唯一办法就是想办法事先通过培养系统、培训系统、任职资格系统让5、6个人,甚至7、8个人提前具备团长胜任资格,至少具备70-80%。大多数外资企业每一个岗位后面有2、3个人等着,华为可以做到5个人在那里等着,5条饿狼嗷嗷待哺,想跟我叫板?随时换掉。所有团长拉出来讲课,所有连长下面听,讲完之后评分,评分最好的就是吃香喝辣的,评分最低的当场下课。看你保不保留,是不是真把干货拿出来讲。讲完之后下面一百个连长在听,听完小十个团长讲完课,总有1/3的连长大概听明白:原来做团长这么回事啊,关键时刻配把驳壳枪,就可以让他带兵打仗。纵向拉通的工作大家知道有多难?这就是科层制。科层制要想真正理解透,很难,我还没有讲正式规则,还没有讲非个人性这些逻辑,没时间展开讲,总之,很难理解。科层制解决的是中国人头疼了几千年的问题: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就是这16个字的恶性循环。所以,你一定要事先把制度、流程、体系建立起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二者形成一个体系,没有别的办法。老大不可能全知全能,老百姓不可能完全同心同德,只有靠这个方法,才能实现整个科层制的顺畅运转,它是固化的企业能力系统,同时其实也是企业内部的法治系统,是法治文明在公司内的体现,确保企业利益,但是同时也确保了员工的利益。某著名企业家在公开场合说了很多次,泰勒制要过时了,科层制要过时了,法约尔要过时了。每次看到,我都非常痛心。只要有分工,泰勒制就不会过时;只要有上下级,科层制就不会过时;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管理,法约尔就不会过时。学艺不精,害死人哪!他的公司为什么市值只有美的的1/3?美的没有管理理论创新,扎扎实实把科层制做好,扎扎实实把职位评价系统做好,把任职资格系统做好,就可以创造奇迹。前段时间什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圈各种千奇百怪的概念,实话说,真把大家害苦了,这些人完全不懂管理,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前两天一个记者问我,中国企业管理理论是不是到了创新的时候了?中国人是不是可以提出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了?我只用两个字回应他:不要跟我讲中国管理理论创新,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僭越”。管理学是西学中的西学,一般人是非常难理解的。03保守主义管理学“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是科层制的精髓。回到英美科层制,它是唯一一种找到活力与合力、多元与统一、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平衡点的组织形式。你纳闷第一次工业革命碰巧在英国发生,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部在美国呢?如果是碰巧,怎么也要碰个法国、碰个德国一次吧,但是,全部在美国。一般人容易羡慕西方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一会儿是火车,一会是飞机,一会儿是互联网,一会儿是芯片,芯片相当于一毫米里盖一幢18层的大楼,但是中国人一般都不知道西方搞自然科学厉害,西方搞社会科学、搞管理学的人同样厉害,如果不是更厉害的话。搞自然科学是热爱,我就喜欢这个,搞企业管理又有名又有利,你要喜欢美女,你还可以招整整一层的美女(众笑),回报多么巨大啊!琢磨这些事的人,能是笨蛋吗?如果不跟他们一样聪明,还有可能比他们更聪明。大家一定要懂这背后的逻辑,要懂得,管理学的东西,其实后面学术的道理是很稳的,但是我们这边大部分人自以为是,没有见过世面,从来没有得到什么正规的教育,所以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自创的管理学、自创的概念和理论,很荒唐。德鲁克是保守主义管理学的代表,保守主义管理学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只要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每个人都有可能堕落,所以,保守主义管理学最核心的就是限制权力。政府层面要限制,组织层面要限制,个人层面也要限制,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个体获得他的尊严。德鲁克为什么强调目标管理?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要学OKR?因为OKR能让你摆脱上司的淫威。不是他说你做得好就好,不是他说你做得不好就不好,这后面是有这一层深刻人文主义思想在支持的。企业管理有多复杂?真的一点都不复杂。大道如砥,其直如矢,像磨刀石一样的平,像箭射出的路一样直,你要真懂管理,就会发现,中道、正道、大道就是其直如矢,但是大部分人,就是喜欢走旁门左道。一是错讹。大部分管理学的书一般只能保持70%的原汁原味,翻译自己没看懂,一下子就卡住了,不知道那句话什么意思,强行翻译,一般就会翻错。所以,你看管理类的书,一个自然段,看两遍、看三遍还没有明白,肯定是翻译自己没有搞懂(众笑):管理学又是高能物理,一定是他没有看懂,翻错了。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德鲁克:管不好时间,也就管不好任何事

华章妹说身为管理者,你的时间或许总是不够用。比起幻想一天有36个小时,你更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看待时间、运用时间的方式和手段。那么,如何系统地管理时间?我们来听听“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怎么说。以下,enjoy:作者:彼得·德鲁克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要了解时间花在哪里,进而据此管理时间,我们必须先记录时间,这个道理人们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已明白。那是1900年前后推行科学管理的时候,人们会对某个具体动作耗费的时间加以记录—针对体力劳动,既包括高技能要求的劳动,也包括简单的劳动。时至今日,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落后到不对体力劳动者的动作做系统的时间记录。我们已经把这个方法用在时间不是特别重要的工作上,也就是用在时间利用得好坏只关乎效率和成本的地方。但是,我们还没有把它用于一种越来越重要,而且势必涉及时间的工作:知识工作者的工作,特别是管理者的工作。在这里,时间利用与时间浪费之间的差别在于有效性和成果。管理者取得有效性的第一步是记录时间的真实使用情况。有些管理者是自己做,有些是让秘书做(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董事长),但真正重要的是记录下来,而且是“实时”记录,也就是在事件发生之时做记录,而不是事后凭记忆补录。许多有效管理者会持续记录,每个月定期回顾,最少也是连续记录三四周,每年定期做两次。每次记完,他们都会重新思考和安排自己的日程表。然而,6个月之后,他们无一例外都会发现“漂移”,也就是在一些琐事上面浪费时间。虽然只要这样去做就能改善对时间的利用,但只有持续努力才能避免这种“漂移”发生。因此,接下来就是系统地管理时间。管理者要把那些没有成效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尽最大努力把它们砍掉。为此,要回答几个诊断问题:01找到并砍掉不需要的事情首先是找出并砍掉那些根本不需要做的事,也就是那些不会产生任何成果,纯属浪费时间的事情。具体的方法是,针对时间记录表上的所有活动,逐项提出这个问题:“这件事如果完全不去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答案是“什么后果也不会有”,那么结论显然就是停止做这件事。一些人整天忙着处理那些自认为不能错过的事,例如无休无止地发表讲话、参加宴会、担任委员、列席指导等。这些事不知不觉耗费了这些大忙人大量的时间,其实他们既不喜欢做,也不擅长做,但还是年复一年地做着,就好像它们是从天而降的“埃及之灾”,除了忍受之外别无他法。其实,管理者要做的只是学会说“不”—任何一件事,只要对管理者所供职的组织、对管理者本人、对涉事的组织没有任何贡献,就不要再做。前面提到的那位每天赴宴的CEO,在对那些晚宴做出分析后发现,至少有1/3是公司不派任何高管参加也能照办不误的。更让他感到懊恼的是,他受邀参加的不少宴会,其实主办方根本不欢迎他,邀请他只是出于礼节罢了,满以为他会推托,没想到他却接受了,反而不知怎么安排他为好。我还没见过哪一位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是不能在不引起别人注意的情况下把大量要求(约占他时间的1/4)扔进废纸篓的。02把别人能做的事全都分出去接下来要回答的问题是:“我时间记录表上的哪些活动,是别人同样可以做好,甚至做得更好的?”那位每晚赴宴的董事长发现,另外1/3的正式宴会,公司的任何一位高管去参加都行—主办方要的只不过是该公司的名字出现在宴请名单上。多年来管理学对“授权”的探讨很多。无论在企业、政府、大学,还是军队,所有的经理人员都会得到劝诫,要努力成为更好的“授权者”。很多大型组织的经理人员也反复提出这样的告诫。不过,我至今还没有看到这种说教产生过任何成果。无人听从的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所讲的授权其实站不住脚。如果授权意味着某人应该分担一部分“我的工作”,那它就是错误的。食其薪,就该谋其职。如果像人们经常听到的告诫那样,授权暗指最懒惰的经理是最优秀的经理,那授权就不仅荒唐,而且不道德。但是,我迄今为止没有见过一位管理者,在看到自己的时间记录表之后,不是很快就养成一个习惯,把那些不是非得亲力亲为不可的事全都推给别人。他们只要看一眼时间记录表,立刻就会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做所有自认为重要的、自己想做的、自己有义务去做的各种事情。要想有时间去做那些要紧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别人能做的事全都分出去。管理者出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诺斯科特·帕金森(C.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宋志平:为何要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

华章妹说“只实践、只信经验的人做不好企业,只学习的人不实践也做不好企业。只有又实践又学习的人,才能把企业做到最后,或者做到极致。”——宋志平以下,enjoy:作者: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主席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在充分竞争的领域,仅仅依靠一两位优秀领导人的经验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学习也是不够的,整个团队都要参与培训学习。为此,我一直把建立学习型组织作为做企业的一个基本目标,在北新建材当厂长时,我提出“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在中国建材时,我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要进行5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加强团队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2017年,《第五项修炼》在中国再次出版,彼得·圣吉邀我为新书写序,可能在他看来,我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铁粉”,也是个成功的实践者。想一想确实是这样,我带领的企业都致力于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中国建材众志成城,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的秘诀。01开会为何能与MBA学习相提并论?我主张企业要多开会,因为会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交流形式。“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总结反思,可以让这个团队统一思想,加深对企业经营思路的理解。中国建材每个月都会召开经营分析会,每次开会,各单位负责人都得自报KPI,数字摆在明面上,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过去国企里不少干部原来是做行政工作出身的,习惯于定性说问题,经过训练,都学会了用数字说话,KPI背得滚瓜烂熟。民企出身的干部也有压力,从前大家挣多花多、挣少花少,现在业绩大排队,做得好脸上有光,做不好就感觉脸上挂不住了。除了经营分析会外,中国建材还有半年会、年会、干部谈心会、开年谈心会、民主生活会等重要会议,这些都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有益尝试。在会上,我一般会跟大家讲一两个小时的话,内容主要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交流思想;然后,大家进行深度沟通,如介绍经验、讨论问题、交流心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通过团队互动学习,大家统一了思想,加深了对战略和文化的理解。我常跟大家说,中国建材这些会议的学问很深,如果能坚持参加3年以上,就相当于MBA毕业了。02管理可以无师自通吗?除了会议外,中国建材为什么一贯重视读书学习和培训工作?可以说,让干部员工多读书、多学习成了中国建材集团的一大管理特色。中国建材每年都会举办读书会活动,办公楼里设置了读书角,我每年都会推荐几本书并发给大家。其实,我本身就喜欢读书。记得刚来北京时,我的行李箱里塞满了书,工作后每个周末都会去当时的北京外文书店看书,工资也大都用于买书,走上领导岗位后也是书不离手,近些年还几次去《总裁读书会》节目分享读书心得。有人认为,企业家不需要学习,企业家办公室内书柜上的一大堆书都是摆着看的。这是不正确的,企业家一边要实践,一边要学习,二者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知行合一,读书是什么?它是学习别人的实践,别人的实践是有意义的,但是代替不了自己的实践。在培训方面,我一直主张企业高管和中层干部,都应经过MBA、EMBA或EMT(高级管理培训)等学习。我深信,管理不是无师自通的。管理就是教育,教育是最好的管理。实现人的再造、团队的再造,需要不停地教育。通用电气(GE)克劳顿管理学院是GE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心,许多《财富》500强的CEO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杰克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疫情缓解焦虑指南!千万别忽视自己的心情!

华章妹说上海疫情的再次爆发,人们再次进入了紧张状态。在疫情的蔓延下,似乎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即使在安全地区,也会紧张和激动,反复确认家里的屯粮够不够?出门会不会有风险?
2022年4月16日
其他

疫情之后,这样的企业将迎来爆发!

华章妹说企业是什么?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给出的答案是“只能由顾客来回答”。面对疫情,还在苦苦支撑的企业家们,能做些什么?以下,Enjoy:作者:笔记侠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当下的上海疫情,来势汹汹,多地大中小企业受波及。疫情来临时,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个体户和中小企业:现金流不稳定,供应链管理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靠地面人流吃饭的模式失效......种种问题被暴露出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活下去,而是如何把这次“危机”视为企业以后必须考虑的一个背景因素,从而让企业活得更长,走得更远。本文无意增加焦虑,而是想分享一下,站在一个客观理性但有同理心的角度,企业应该如何做好重建,以及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举个例子,这次疫情就像一个人被暴打一顿,有的体质差直接就挂了(和模式、和自身都有关系),有的小伙子身体好,打完还能康复。企业是什么?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给出的答案是“只能由顾客来回答”。面对疫情,还在苦苦支撑的企业家们,能做些什么?01关于中小企业的观察,及两点建议澎湃影响力CEO、进击波财经主理人沈帅波曾在“中小企业如何在疫情期间做好灾后重建?”的直播中表示:疫情之下,损失最直观的便是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酒店、零售等行业。酒店业,据一个连锁酒店老板的透露,最近两周关店率达到70%。包括政府要求必须关掉的和因为没有生意自己关掉的。还在经营的酒店,客房的出租率不超过10%,约等于没有。电影行业,春节档的时候所有的院线都被要求停业,经营状况可想而知。而去年同期的电影行业营收是140亿元。交通运输、旅游业更不必多说。餐饮和零售行业紧随其后。1.重新审视业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当低人力成本、高GDP增长的时代过去之后,我们要何去何从?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公司的财务规划和财务模型还能否支撑?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开源节流。①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反思的深度,决定你的认知高度

华章妹说善于反思,是成功企业家的一项重要的特质。如果你是一名职场人,在工作中学会运用反思,就能打败90%的普通人。阅读本文,会帮助你在这个碎片化时代,通过反思提升洞察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在纷繁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你的宁静。以下,enjoy:作者:白婕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网上有句话很火,你一定听过:人生别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虽说低头拉车的人可能是踏实、勤奋的,但他却看不到远处可能有个坑,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所以我们在拼命拉车的同时,还要学会抬头看路。看什么呢,看你视线内的路程是否平坦,如果前方有路障,就要提前思考解决的办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卷到无力,每天被一大堆事追着走,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这件事这样做对吗,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很多人盲目追求效率,以为用最快的速度把事情处理完就是效率高。他不知道的是,如果把事情办坏了,后果更加得不偿失。看起来很勤奋,实际上,大脑却陷入了懒惰的误区。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反思精神。善于反思,就是成功企业家的一项重要的特质。如果你学会在工作中运用反思,就能打败90%的普通人,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哈佛商学院教授小约瑟夫·巴达拉克在他的《学会反思:通过反思提升洞察力、创造力和领导力》一书中,这样说道:反思,是从我们正在经历的、正在做的或想思考清楚的事情中抽离出来,领悟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在这本书里,巴达拉克基于大量的采访和研究,为大家总结了几个关于反思的有效方法,我们现在就学起来。01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反思小巴教授在书中,对用碎片时间反思这种方式叫做“马赛克反思”。因为马赛克那一个个小方块就像我们那些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短暂空余时间,而很多忙碌且事业有成的管理者就是善于利用零散时间的高手。比如排队做核酸时、吃饭的时候、上下班通勤路上,都是很好的反思时刻。我就非常喜欢在上下班路上进行思考,感觉这个时间大约是我大脑最活跃的时候。工作中的难题、生活里的烦恼通通可以摊开来仔细研究。说来也很奇怪,这个时候,刺耳的汽车喇叭声、来来往往的行人都不会影响我的思考,反而会让我异常专注于思考我脑袋里的问题。参加朋友聚会、去图书馆、看电影等等,就算周末有八百件事等着你,都可以在碎片时间里把它们安排得明明白白。02以60分为目标60分是一个及格线,60分的反思原则就是不一定要设置很高的目标,不需要极度自律,只要能让自己坚持反思,就能达到良好的状态。你不要以为,反思需要一整块时间,焚香沐浴,盘腿打坐,腾空大脑,安安静静地来思考一件事。其实并没有这么复杂,不仅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你甚至可以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来进行反思。比如跑步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有人说,诶,那我不是一心二用了吗?根据多位被访者亲测,在运动中进行反思,大脑好像会启动一个后台运行系统,可以把常规的动作通过下意识去完成,而大脑则会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因此,在从事其它活动的时候顺便进行反思,不但不会影响思考的效果,反而可能让大脑更加清醒,或者更容易让重要的想法浮现出来。03让自己慢下来在这本书的第一章,一位投资公司创始人给创业者的建议就是:让我看到你两脚跷在桌上看着窗外的样子。意思是管理者不应该只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儿,不是忙着做各种决策就是忙着去当救火队员。有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放慢脚步,就像我们在开篇说的,别只顾着低头拉车,也要停下来看看前面的路。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整天陷进具体的工作中,那你就很难看清事情的全貌。如果你的周末总是在加班的话,那以后可以考虑安排看场电影,或者看场话剧,放松一下长期紧绷的大脑。也有不少人喜欢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细细思考每天发生的事。总之,必须让头脑从忙碌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你才有可能客观、理性地去思考人生中重要的事。04多角度深入反思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多角度深入反思,可以避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帮助我们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比如你的公司要推出一项新的业务,那除了要考虑这个业务的收益,你还要从客户角度思考,这项业务每年的需求量有多大,也要考虑和你协同配合的部门或合作伙伴,技术与能力是否跟得上。又或者是你想到另一个城市生活,单一的角度难免考虑不周,这个时候,除了自己从不同角度思考,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和他人对话,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反思方式。当我需要深入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时,我会去寻找和我不一样的人,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如我是女性,那我会找到男性朋友对话,了解异性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我年纪尚轻,那我就要找一些年长且阅历丰富的长辈,听听他们的意见;我是一个小白,那我就要找行业里的专家去取取经。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你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思考,让想法更加成熟。05暂停,评估行动反思的最后一种方式,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重点反思我们的决定和行动。反思不是在一个项目结束时才做的事,而是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思考各个节点上的动作是否正确,如果有问题,必要时是可以终止的。做投资的朋友一定很清楚,当你手里的股票一直在下跌时,你必须要设定一个数值。在股价跌破这个数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出手,以便把损失和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就叫止损。如果你说,我的项目刚做了一半,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了。这个时候,如果因为你的做法偏离了轨道,或者实际效果与预期差距很大,那最终也是无法实现目标的。所以,你需要停下来,评估一下你的行动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需要调整方向,否则就如同掩耳盗铃,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小巴教授在最后对我们说:没有反思,我们随波逐流,易受他人的影响,盲目追随别人的方向。反思能让我们明白生活的真谛,甚至进而改变我们生活的轨迹。如果读到这里,你意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相信这本《学会反思:通过反思提升洞察力、创造力和领导力》还会给你更多启发。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曾多次在访谈中提到,之所以在工作中能有出色表现,那是因为多年来,自己一直坚持每天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这个习惯加速了自己成长的步伐,也是自己能比别人做得更好的重要原因。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学会反思、坚持反思,你就是那少数的获胜者!END作者:白婕,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策划编辑来源:本文为华章管理(ID:hzbook_gl)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好书推荐」推荐语:碎片化时代,如何通过反思提升洞察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如何在纷繁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宁静?哈佛商学院教授小约瑟夫·巴达拉克充满智慧的实用指南。丁世忠、韩岩、肖知兴、徐菁联袂推荐!👇近期好文👇●疫情第三年,坚守这12字常识的企业,都还活得不错●破解企业内卷难题,关键在于这一点●优秀的管理者,必读的8本好书●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次只做一件事👇更多精彩👇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优质内容德鲁克
2022年4月12日
其他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次只做一件事

华章妹说“一个管理者能完成许多大事的秘诀就在于,一次只做一件事。”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疫情下的北京失业中年

华章妹说今年以来,「互联网大厂裁员」频频登上热搜。曾经光鲜亮丽年入百万的成功人士,一夜之间,纷纷成了被精简、被优化的失业中年。
2022年4月10日
其他

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更懂得倾听

华章妹说管理之父德鲁克说过,优秀管理者必备的4大领导力中,聆听是第一位的。在职场中,沟通是团队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而倾听作为沟通的重要环节,却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那么,如何真正地倾听呢?以下,enjoy:作者:约翰·惠特默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汉字繁写体的“聽”说明了这一切:“耳”代表你用什么听(听到)“王”代表关注(服从),好似对方是你的国王“十和目”代表好像你有十双眼睛(留意)那样善于观察“一”代表全神贯注地倾听(专注)“心”代表用心倾听(除了耳朵和眼睛,还要用心)真正地被“倾听”,并被真正地“听到”是很奢侈的。大多数人都不擅倾听;大家在学校被告知要倾听,却没有被训练或被指导如何倾听。通常当人们表现出似乎在倾听时,他们只是在等待他们发言的时机,一旦时机到了,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日程行事。他们可能会谈论一些完全不相关的事情,或者想要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想法和观点,或者给出一些建议。花一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下最近一次当别人用这种方式“听”你时你的感受。01对回答保持关注教练意味着要充分关注教练对象对问题的回答—包括关注其表达的内容和传递的感受。如果这种关注不发生,信任就会消失,教练也就不会知道接下来的好问题是什么。提问必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教练提问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将会破坏交谈的流畅性,不能跟随教练对象的兴趣以及他们自己的议程。如果你的教练对象讲话时你在想下一个该问什么问题,教练对象就会觉察到你没有在倾听。最好先仔细听对方把话讲完,如果需要的话停顿一下,等待下一个合适的问题自然浮现出来。如果你真的是在倾听,那么你的直觉将会是你最好的向导。你的注意力在哪里?倾听是一种技巧,需要全神贯注和加以练习。但奇怪的是很少有人在听新闻或听一个好的广播剧时存在困难。兴趣有助于保持注意力。也许你需要学会对他人感兴趣,让自己保有好奇心。当你真正倾听某人,或是当某人真正倾听你的时候,那是多么难能可贵呀!当你倾听时,你真的听到了吗?当你观看时,你真的看见了吗?我的意思是要跟对方进行目光交流。人们喜欢沉浸于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想要谈的事情上,特别是被安排为提供建议的角色之时。有人说,既然我们有两只耳朵和一张嘴,那么我们的听说之比就应该是2∶1。也许教练要学会的最难的事就是闭嘴。02措辞和语气你在听什么?听的时候在找寻什么呢?教练对象的语调会显示出任何值得倾听的情绪。单一沉闷的语调可能是在重复毫无新意的想法;富有活力的声音会暗示着新思想的觉醒和更大的动力。教练对象的词语选择可以泄露很多信息:负面词汇占主导,或者由开放转向拘谨,或者幼稚的语言,都隐含着很多意义,可以帮助教练理解并更好地引导。03身体语言除了倾听,教练还需要观察教练对象的身体语言,不是肤浅地观察,而是为了帮助自己选择问题。教练对象在教练方向上的高度兴趣可能会表现为一个身体向前的倾听姿势。说话时,用手部分遮住口,显示对回答没有把握或者存有焦虑。双臂交叉在胸前经常表示拒绝或者防御,开放的姿势表示接受和灵活。我在此不打算深入介绍肢体语言,但有一点要记住:如果嘴里说的是一回事儿,而肢体看起来在说另一回事儿,那么身体语言更接近于真实的想法。04回顾教练除了拥有倾听、听见、观察和理解的能力,更要有足够的觉察来了解自己每一刻在做什么。无论教练拥有多么清晰的感觉,在过程中时不时地跟教练对象进行回顾,总结谈话的要点都很重要。这会保证正确的理解并让教练对象放心地知道他被完全地听到和理解了。同时也让教练对象有第2次机会核实他所说的真实性。在大多数的教练会谈中,需要有人记笔记,至于由谁来记可以由教练和教练对象商议确定。我做教练的时候通常由我来记录,以让教练对象自由思考。05自我觉察优秀的教练会应用自我觉察来仔细监控自己的反应,教练对象的回答会影响教练的情绪和判断,教练的能会妨碍其客观性和超脱性。我们自己的心理历程和偏见(且无人幸免)会影响我们的沟通。监测自己身体的感觉,比如紧张的肩膀或者胃部的抖动,可以让你洞察到你从教练对象身上直观地感受到的情绪。06移情投射和移情是反应心理扭曲的一些术语,所有教导、引导、教练或领导他人的人都需要学习辨识并设法减轻它们的影响。投射的意思是将自己的正面或负面的特质或品质投射到他人身上,或是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这些特质。移情是“将自己童年时期对身边重要人物的感觉或行为模式,错置于当前人际关系中的某个人身上”。在工作场所中一个最常见的验证就是权力转移。在任何一个可见的等级关系中,经理/属下或者教练/教练对象,两方关于权力的问题或潜意识的感觉都会产生影响。例如,许多人将他们的权力让渡给特定的主体—“他知道;他有所有的答案;他更加高明”等,这样的想法使得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渺小而幼稚。这可能符合专制型领导人对统治和依赖的意愿,但与教练的目标背道而驰,教练要让教练对象产生责任感。对权力转移的无意识反应的另一个常见例子是对工作目标的反叛和暗中破坏。当领导风格限制了人们的选择时,个体的移情作用会造成集体的沮丧和无力感。例如,一个大型马达制造商曾经有一段时间用来评估劳资关系的方法是查看生产线旁边的废弃桶中好零件的比率。07反向移情反向移情是移情的另一种复杂现象,发生在权威人士、领导人或教练身上,他们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而产生的一种无意识的移情反应,或持续依赖或持续抗拒。优秀的教练会认识到自己进行反移情的可能性,并通过有意识地努力赋能教练对象来弥补所有移情表现的影响。如果他们不这样做,那么这些扭曲就会蔓延到管理或教练关系中,而伴随的长期影响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领导方式所试图实现的目标。08积极倾听的技巧下图总结了积极倾听的技巧。重述/镜像、复述和总结的技巧表明你正在倾听他人的话语(内容),这些技巧可以检查你是否正确理解了对方的表达,帮你验证他想表达的意思。09练习倾听回想最近一次不是你发起的谈话。尝试评估你的倾听技能。1.你遵循了谁的议程?你给建议了吗?2.当下次有人要求与你讨论某件事时,试着积极倾听他们,并进行自我评估。你跟随了他们的议程吗?你运用你的直觉了吗?你澄清和/或复述了他们的表达吗?你克制了自己给出观点或建议的冲动了吗?你做到不评判了吗?你有帮助你的同事探索他们自己的想法吗?3.关于你的倾听技巧,你学到了什么?4.有关你的倾听技巧,你选择专注在哪些方面来发展?教练过程需要你充分关注教练对象的言语和他们所传达的感受。一个人也许用言语在表达一个意思,但他的语音语调、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却可能出卖他,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意思。如果你积极地倾听某人,你可以感觉到与他们调频“一致”,就好像你同时在几个层次上理解他们一样,甚至你的身体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身体感受。然后,你就可以开始使用自己的直觉,倾听词语“背后”和“之间”的意思,并关注沉默、语调、能量水平、身体语言和其他情绪信号等传递的信息。END作者:约翰·惠特默来源:本文摘编自《高绩效管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华章管理(ID:hzbook_gl)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好书推荐」推荐语:本书是一本提升团队绩效和领导力的宝典;一本有效激发团队潜能,重塑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一本提升情商,也可以用于教育孩子的书。全球销量榜榜首的教练书籍,在教练领域,这本书就是标准!你的收获,会是你投入的800%!👇近期好文👇●疫情第三年,坚守这12字常识的企业,都还活得不错●破解企业内卷难题,关键在于这一点●优秀的管理者,必读的8本好书●为何德鲁克终生不谈如何管理下属?👇更多精彩👇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优质内容德鲁克
2022年4月9日
其他

优秀的管理者,必读的8本好书

华章妹说作为管理者,你是否以下这些困扰:自己忙死,下属闲死?不会使用自己的权力,对上唯唯诺诺,对下一味迁就?沟通总找不到正点,你以为提的是建议,下属却当做命令?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华章妹为你整理了一份书单,帮助你解决在组织里遇到的困惑难题。以下,enjoy:作者:华章妹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0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作者:彼得·德鲁克推荐理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的出版,是为了纪念并致敬德鲁克经典的作品。本书历时4年钻研,5遍修订,并新增“有效的管理者是由什么造就的”一章;吉姆·柯林斯“德鲁克给我的十条教谕”一文。经几十位企业家、译者、德鲁克研究专家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字斟句酌,还原细节,更完整、更准确的全新译本。本书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写给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指南。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不如先读此书,会帮助你善用时间,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领域,做有效的决策。学会卓有成效,创造更丰盛的职业生涯。02组织的力量作者:张丽俊推荐理由:小企业经营业务,大企业经营组织,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剧烈变革和转型的时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2.5年,而活下来的企业中能够持续增长的不足十分之一,组织发展跟不上业务发展已经成为企业永恒的难题。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张丽俊备受期待的作品。通过对数千家企业的长期研究,本书揭开了企业保持良性增长的秘密,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发展的特性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一整套帮助企业打天下的营运系统,详细地解答了企业管理者主要关注的问题。03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作者:查尔斯·汉迪推荐理由:本书为与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哲学之父”20世纪极具创见的组织行为大师、伦敦商学院创始人查尔斯·汉迪,向大家解答“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S型曲线是每个组织和企业在预测未来时一定会参考的工具,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S型曲线。从公司组织、企业治理、市场的变化,到个人职业发展、社会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教育与社会价值,多维度地探讨这个世界需要重新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够总是停留在“S曲线”的世界。本书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寻找第二曲线的道路上,另辟蹊径,一次次跃过那些由成功铺设的“陷阱”,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为组织和企业找到实现下一条增长的第二曲线。04领导梯队作者:拉姆·查兰
2022年4月7日
其他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物质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顶配

华章妹说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以下,Enjoy:作者:洞见ciyu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上大学时,我选修了一门管理学课程。有一次,年过半百的教授,结合自己的阅历谈到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见解。他指着图片跟我们说:“人这一辈子精力和时间有限,没法面面俱到。你要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不要把过多精力消耗在物质层面,多花点心思去照顾家庭,去丰富精神。”人生半坡,越活越通透,方才明白了多年前教授的那番话的深意:物质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顶配,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01物质低配海明威说,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微少的。人过中年,当你滤除不重要的杂质时,其实也是在丢掉负累。1956年的冬季,哲学家李泽厚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稿费加起来有1000元。这对于当时月工资只有60元左右的他来说,是一笔颇为可观的收入。虽然经济变得宽裕,他的衣食住行仍照旧,不穿好衣服,不戴名表。有人劝他给自己添置一身名牌衬衫,他拒绝了,说“名牌穿在身上是负担”。他专心致于事业上,最后写出了《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看似支配物质,实则是被物质支配。我们所穷尽心思占有的东西,却成为生活最大的羁绊,灵魂反而没有安放之处。古希腊哲学家埃皮科蒂塔曾说过,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环球免税集团的创始人查克·费尼,虽然是闻名于世的富豪,却一直坚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他经营着各类奢侈品,但身上破旧的眼镜是从杂货店挑的,10美元的卡西欧手表从地摊买的,他说这块廉价手表的时间走得一样准。他没有自己的车,外出都是乘坐公共汽车,手里经常拎着一个塑料袋来装各种文件。住在旧金山一间普通公寓里,布置极其简单,墙上挂着喷墨打印的照片,桌子是一张破旧的木桌。这就是查克·费尼的素简之道,没有琳琅满目的物品,身心落个大自在;没有填不满的欲望,过得简单而丰盈。心理学家施瓦茨提出过概念,叫“选择悖论”: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其实,身边的每一件东西,也是身上的包袱。少年贪求物质的丰盛,但人到中年,要学会给生命做减法。摈弃无关紧要的事物,过专注的生活,为人生留下空间。02家庭高配林语堂说过,理想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言笑晏晏的妻子,几个可以和他在大雨中奔跑的可爱孩子。后来,他用一生的爱,把理想变成了现实。自结婚后,他除了写作,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家庭。林语堂经常用胶泥和蜡烛做成漂亮的小玩意,当作礼物送给孩子。一有空闲,就和孩子们一起吹肥皂泡。穷苦时,他和妻子一起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日子安稳后,他们一起享受生活。两人也会闹矛盾,但每次林语堂都会主动哄妻子笑。在金婚那天,林语堂特地铸了一枚“金玉缘”的胸针,刻上姆斯·惠特坎·李莱的不朽名诗《老情人》,献给妻子。走过半生会发现,家庭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经营好家庭的用心程度,决定了一家人生活的温度。再多的财富不如家人和睦,再大的盛名都不如家庭幸福。玻璃大王曹德旺曾有过一段婚外情,于是写信给太太,提出要离婚。太太却对他说,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会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那么把房子和三个孩子留下来给我。曹德旺听完太太的答复,沉默许久。他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特地去了解别人的婚姻生活,搜罗各种婚姻样本,最终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绝对幸福的家庭,男人必须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家人幸福和荣耀。他断去离婚的念头,从此把家庭放在首位,几十年不改初心,甚至把所有财产都写成太太的名字。周国平曾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要载我们穿过那么长的岁月。年轻的时候,觉得世界之大,无处不可去。到了中年以后,恍然明白家是这一生唯一的归宿。与其一心往外奔波,不如多花点心思顾好家,养好娃。03精神顶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主人公安迪因为在监狱里放《费加罗的婚礼》,被典狱长关了两周之后,出来后仍然精神焕发。在别人看来很难熬的独囚日子,安迪却认为这是他过得最舒服的两周。安迪跟众狱友解释道,因为有莫扎特相伴,音乐在心中,在脑中,那是天籁之音,那是夺不走的宝贝。如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的:“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生而为人,不仅需要肉体的庇护所,更需要灵魂的栖息地。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吹拉弹唱,我们都应该有一样志趣来充实生活,丰盈内心。木心曾在他的书桌上贴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对他来说,人间不过是寄身之处,广阔的精神世界才是他的徜徉地。在60年代时,木心蒙冤被关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里,每天吃酸馒头和霉咸菜。饭菜上来,还未动筷子,就爬满了苍蝇。命运如此刁难,木心却在沟渠里抬头看星光。在写自白的纸上,他偷偷画上黑色琴键,在无声的键盘上弹奏得有滋有味。他每晚都会写上上千字的笔记,有优美的诗歌,有深邃的哲思,在无垠的文字世界里畅游着。等木心出狱时,谁都以为他一定是衣衫褴褛、邋遢不堪。可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木心腰板无比坚挺地走了出来,面带微笑,干净极了,优雅极了。梁文道看到木心五十多岁时的照片,脸上没有一丝抱怨和苦难。他十分惊讶:“这哪里像是一个坐过牢的人,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灵魂如果一片荒芜,生命也会跟着俗气不堪。内心丰盈的人,却能活出无数种精彩,无数种姿态。懂得去滋养灵魂,才能在这千篇一律的日子里,不被庸俗所同化,不被磨难所打倒。04结
2022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