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其他

为何上海天津有轨电车拼不过东北?

6月初,上海首条现代有轨电车、运营超过13年的张江有轨电车停运,同时天津开发区导轨电车示范线也暂停运营,引发各界对有轨电车效率如何的讨论。各界讨论主要从零部件采购难、混合路权分配难、速度不占优势、载客量低等角度展开,有声音认为,有轨电车已赶不上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还有声音提出,有轨电车在近现代从欧美国家发端,来到中国“水土不服”。实际上,全国开设有轨电车的24座城市中,并非所有城市都出现“水土不服”。有轨电车在中心城区运营较好的城市,如大连。在新城区运营较好的城市,如沈阳浑南新区、深圳龙华区。使用有轨电车连接市中心与郊区的城市,如成都、广州、淮安等等。城市里,何种情况更适合开展有轨电车的运营?将24座城市中的有轨电车系统分类整理,并以大连有轨电车为例,分析有轨电车持续运营的要素。蓝色代表有轨电车主要分布于市中心,红色代表分布于新城新区,黄色代表有轨电车从市中心到达郊区延绵区。大连、沈阳有轨电车客流量不小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以及大连,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迎来快速工业化与城市高速发展。大连可以说建立在有轨电车与铁路之上,哈尔滨、沈阳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有轨改无轨”的优化。对于当地市民而言,有轨电车通勤并非新鲜事物。或许也因这种风气使然,不少东北城市的有轨电车车票便宜、如同公交,且发车间隔短、发车频次高,实用性很强。例如大连201路发车间隔只有3~4分钟。这些优势使大连、长春的传统有轨电车保持着较高的日均客运量,让许多城市新建的现代有轨电车也“望尘莫及”。大连202路有轨电车至今日均客流量稳定在5万人次左右。2019年,与有轨电车全线重合的地铁1号线日客流量仅在20-25万人次左右。一般来说,地铁单趟载客量大,往往地铁的日客流量是有轨电车的数十倍。大连有轨电车能达到同线路地铁的1/4至1/5,已是颇受市民欢迎。“轨道上的城市”的建城逻辑,在沈阳呈现为有轨电车网络。在沈阳浑南新区的建设伊始,布局有全国唯一成网且运营里程最长的现代有轨电车线网,其中有6+1条线路(“+1”是5路的西延),1、2、3、5号线2017年的日平均客运量3.47万人,2019年整个网络的日平均客运量一度达到5万人。与一般有轨电车建设类似“一锤子买卖”不同,大连有轨电车系统注重改造,以跟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步伐。例如,珠海、佛山有轨电车运载量日益萎缩后,渐渐降低发车频次,最终计划拆除轨道。而大连选择了更多改造工程。早在1999年,大连市公共电车公司开始对兴工街至黑石礁段进行现代化改造,增加道岔信号系统、改善弯道运行条件、部分路口借助地势修建跨线桥等。例如在中山路-西南路路口地势较低,两端较高,202路顺势在此路口高架运行,降低了线路坡度,也提高了运行速度。技术源自自产、维修成本较低据报道,上海张江有轨电车退出运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维护成本高。该有轨电车采用进口单轨技术,但相关企业没有在中国持续拓展业务,因此电车零部件采购越来越难,目前,国内仅有张江有轨电车和天津开发区导轨电车1号线使用该设备。东北重点城市的有轨电车延续了传统的双轨技术。20世纪初期,火车、地铁、有轨电车的轨道标准是相同的,一些零部件可以通用。乃至现在法国巴黎的地铁从技术上也可开进火车站,兼容性很好。当下,东北重点城市的有轨电车部分配件可与地铁、轻轨列车通用,降低了维护成本。且与张江和天津采用的国际技术不同,东北使用的有轨电车源于自产。低地板轻轨(即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难度较高,目前全国产的只有长客平台的70%低地板3C编组,也就是沈阳浑南新区有轨电车和长春轻轨的车型。大连202路由大连市公共电车公司电车工厂与铁道部大连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发,也是70%低地板结构,在改造后使用100%低地板轻轨技术。虽然国际有轨电车技术平台更多使用100%低地板轻轨技术,技术含量更高,例如成都蓉2号和上海松江采用的法国阿尔斯通平台、青岛城阳采用的斯柯达平台,但这些平台不仅建设成本高,且后期管理和维护成本更高。沈阳浑南新区在2013~2019年仅投资50个亿,建设6条线路,靠着“轨多势众”,培养市民形成乘轨交通勤的习惯。对比青岛城阳区,其在2016年投资20亿建设8.77公里线路,目前该线路日均客流量是沈阳四条有轨电车线路日均客流量的11.5%,沈阳有轨电车的成本优势、效率优势较为明显。总的来看,东北重点城市有轨电车运行较为良好。这并非由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而是其有轨电车本身具有几个特点。沈阳有轨电车在新城建设早期便形成系统,可以“养成”新城居民的通勤习惯,而不是在私家车与公交铺满道路后再建一两条线路“单打独斗”或作为补充。大连有轨电车比地铁便宜,比地铁发车间隔短(如大连1号线发车间隔8分钟),部分地区轨道享有独立路权,这是大连202路能在相似线路—地铁1号线运营后依旧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细节是,客流数据证明:大连1号线吸引的是长线出行的乘客,特别需要换乘12号线的乘客。而202路吸引8公里以下的短途乘客,两者虽线路完全重合,但服务人群并不完全冲突。综上所述,有轨电车在与其他交通系统的PK中,其效能并非绝对弱势。接下来,本系列本章还将探讨在中等人口密度的地区,如大城市新城、中等城市想要发展有轨电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往期精彩回顾New!大咖云集西安,共商轨交智慧“硬科技”!大咖齐聚福州,共商轨交数字化创新发展聚焦!2021轨道交通年终盛会隆重召开!杭州|共话绿色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大咖云集西安,共商轨交智慧“硬科技”!

语2023年5月12-13日,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和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3第九届中国(西安)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在西安隆重举办。今年的大会以“智慧+集群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两会声音:推动东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我将把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出高质量建议,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巴放表示。
其他

“落地生根” 激发协同效应——封面专访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耿明

采访中,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耿明对于自己的新身份充满信心。作为“世界老牌工业制造企业”,
其他

大咖齐聚福州,共商轨交数字化创新发展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福州这座宝藏城市多多的交流、受到启发、获得智慧、多交朋友,同时我也提前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李国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
其他

吉尔吉斯总统:由于俄罗斯不再反对,中吉乌铁路明年开工

吉尔吉斯总统扎帕罗夫5月30日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吉乌铁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何时能够开工建设,以及为什么俄罗斯反对该项目时,扎帕罗夫说道:“20年来,我们一直为这条铁路努力,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施工。一直以来,没有人能向俄罗斯解释说明,我们需要这条铁路就像我们需要饮水一样。在最近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元首峰会上,我同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谈了半小时。最后,他意识到修建这条铁路很有必要,并表示他不反对。他对我说,“如果你们需要的话,就请修建吧。”
其他

为轨道交通打造“中国大脑”——访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

郜春海介绍,交控科技在技术创新上一直保持着“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节奏,使创新可以有效解决行业痛点、满足实际应用和未来需求,甚至颠覆性变革等不同维度的需求,从而确保创新的持续性及领先性。
其他

聚焦!2021轨道交通年终盛会隆重召开!

市域轨道交通主要承担城市市域或都市圈的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城区之间的客流需求,本次演讲基于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张掖快速有轨电车等工程实践,分享在绿色低碳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的经验。高
其他

“装配”新动能点亮新未来——专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秀仁

“装配”新动能点亮新未来——专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秀仁你见过这样的地铁车站建造方式吗?将工厂里预先制造好的构件像搭积木一样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一座车站就基本成型了。没错,这就是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的车站搭建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需要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建造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把装配式建造技术引入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则是我们轨道交通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出的坚实脚步。”对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秀仁而言,这也是他近些年不断探索、努力开拓的轨道交通创新技术方向。作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工程师,杨秀仁带领着团队日夜拼搏、迎难而上、大胆创新,经过多年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以及实际工程应用,首创了地铁车站100%全预制装配式结构模式;首次提出并研发了装配式轨道关键技术及全系列配套施工装备;首次研发复合强化超轻墙体材料并应用于车站内部结构和用房的装配化建造技术。这一系列的创新研发成果在为我国轨道交通提供更加环保、智能的建设方案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轨道交通产业升级。杨秀仁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研发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已在长春、青岛、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得以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其中。”装配式建造技术是怎样引入轨道交通领域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情况如何?装配式建造解决了传统建造的哪些难点?未来轨道交通智能化、绿色化建造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世界轨道交通》记者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秀仁进行了一次专访。装配式技术“结缘”轨道交通装配式建造技术是以工厂化、批量化、模式化生产的预制构件为主,通过工业化、机械化施工技术在现场工地将构件连接为整体的新一代建造方式。目前装配式建造技术已应用在了建筑工程、桥梁工程以及盾构隧道工程等领域。谈起装配式建造技术是如何与轨道交通“结缘”时,杨秀仁谈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担任北京地铁5号线项目负责人时,第一次将盾构建造技术引进北京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工程建设,随着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试验段工程研究和建设的开展,受盾构隧道装配式衬砌的启发,他对装配式技术建造地下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还出版了专著《北京地铁盾构法隧道设计与施工》,并主编了国标《盾构隧道设计标准》,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之后,装配式情结便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底,并产生了更大的憧憬。随即,杨秀仁拿出了一叠长春地铁2号线的照片,这是他“装配式车站”之梦的开始。他兴奋地告诉记者:“长春地铁2号线是国内首个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车站的轨道交通线路,也是我们团队攻克的首个装配式项目。”长春市地处我国东北的严寒气候区域,轨道交通建设每年有4~5个月的冬歇期,这对工程进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东北冬季施工难题,杨秀仁提出了搭建“装配式车站”计划,即采用预制装配技术,让地铁车站完全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而成。从2012年开始,他便率领研究团队以长春地铁2号线袁家店站为试验段,在国内首次对明挖条件下的地铁车站预制装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发。地铁车站采用装配式技术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使用、政策引导与规范支持等多个领域,需要扎实做好各项前期研究工作。为此,杨秀仁和团队专门在当地的预制构件厂搭建了用于预制构件接头结构试验的工程试验室和试验坑。经过两年的前期技术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分析,最终确定了关键技术方案。又经过两年多的系统性研发,才开始在地铁实际工程建设中应用。“我们做的事情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索性大胆探索,研发了多项突破性创新技术。”杨秀仁翻着一张张照片,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比如装配式结构最为关键的接头技术,提出并成功应用了一种新型的“注浆式榫槽接头”,采用“榫卯结构”技术,利用接头凹凸之间的结合,加上填充缝隙的高性能浆液,成功解决了如何将构件严丝合缝拼装起来的难题;揭示的接头“变刚度”特征及承载能力特性,使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静力和地震力作用承载能力和抗变形力学行为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在构件接头接缝处采用两道橡胶垫密封垫,与接缝注浆层一起,完美实现了拼装接头的高性能防水,彻底取消了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全外包防水层;为了保证接头对位的精确度,研发团队在构件接缝部位设计了一组纺锤状的导向定位销棒,如同给构件加上了一个尖头的插销,拼装时只要尖头对准另外一构件端的开孔,就可以保证巨大的混凝土构件对接到位,不会出现磕碰现象;开发了新型接头专用注浆设备,完美解决了注浆时间长浆液提前凝固、注浆浆液凝结堵塞管路、注浆材料精确自动配比等难题。接头技术很关键,但也仅仅是装配式车站结构建造技术体系中的一小部分,结构体系、构件轻量化、构件生产与检测、拼装工艺和装备、技术标准等等,涉及装配化一整套技术体系。经过5年的研发建设,2018年8月,长春市地铁2号线正式通车运营。2号线上的袁家店站(后改名为双丰站)、西湖站、兴隆堡站、西环城路站、建设广场站和捷达大路站等6座车站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首批采用全预制装配式技术建造的地铁车站。杨秀仁感慨道:“这些‘装配式车站’的成功建设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让我们可以甩开膀子加油干,进一步将装配式建造技术延伸到轨道交通建设的其他领域中,为轨道交通的绿色化建造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装配式建造体系由理念变为现实在“装配式车站”大获成功并取得多个“第一”后,杨秀仁和团队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装配式轨道”和“装配式内部结构和用房”的理念,将装配式建造技术扩大到轨道交通的其他领域。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研究团队完成了从技术方案、产业实用性到生产加工、智能化建造的一整套轨道交通装配产业体系研发设计。杨秀仁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在装配式建造技术上取得重要成果。其中:构件拼装自动控制系统是将人工操作和控制的拼装工作,交由自动控制系统替代。以往人工控制很难兼顾的“拼缝宽度”、“千斤顶拉力”、“液压站压力”、“多点同步控制”等多各环节,构件拼装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将这一系列工作进行自动化控制,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激光点云式构件自动测量系统是对制造好的构件进行高精度自动扫描检测系统。预制装配式结构对构件有很高的精确度要求,由于大型预制构件体积较大,难以有效保证制作精确度,从而增加了施工建设难度。为此,杨秀仁率领团队专门开发了该套系统,在对构件进行自动扫描检测,确保每个构件精确度的同时,也能自动生成出厂检测报告,为施工建设维护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装配式轨道建造关键技术体系是以装配式板-垫复合减振轨道、无轨化施工、自动化精调、两步逆作法、互换修运维等技术为核心,以覆盖运输、铺设、精调、灌筑、运维全系列装配式轨道施工专用装备为支撑的绿色轨道建造技术。该技术体系在提高线路平顺性、减振降噪、实现机械化、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轨道病害和方便运维等方面实现了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以“预制板+隔振垫”复合结构为载体的无损接触、柔性限位、减振等级可调的装配式轨道结构,消除了轨道板变形、离缝和起拱等病害,实现了由传统的多型式局部减振转化为全线环保水平的整体提升;以自适应和自变形模式车辆走行系统,攻克了施工装备在矩形、圆形、马蹄形等不同型式隧道内无轨行走的技术难题,实现隧道内无轨化施工;“测-控-调”自动精调技术实现了轨道板高精度、快速精准到位,全面取代人工调板工艺;逆作法由传统17道工序减为2道;互换修技术彻底解决了大修更换的世界性难题;综合施工效率提高100%,用工量减少70%。该体系提供的装配式轨道整体技术,可以辐射到全国各个城市,特别是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城市,有效助力城市实现绿色化建造。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让装配式轨道交通建造技术体系由理念变成了现实。杨秀仁激动地告诉记者:“装配式建造技术给轨道交通行业打开一扇新大门,在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全新方案的同时,也有望引领一场轨道交通绿色化、智能化的新技术革命。”六大优势带来高质量转变装配式建造技术作为新一代的轨道交通建设方式,在加快建设速度、减少劳动力投入、节能环保、降低施工风险、提升工程质量、一体化建设等方面解决了当前传统建造技术所面临的难题,并在助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推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杨秀仁向记者详细介绍:一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向着大规模网络化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期日趋紧张。一座明挖标准车站,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可以使工期节省(4-6)个月,不仅能有效地支持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周期,还能将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城市交通、周边环境的影响时间降到最低。二是减少劳动力投入。传统建造对人工作业的依赖性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建设施工现场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紧缺问题。装配式建造的大量构件由工厂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施工现场主要工作为铺助构件拼装就位,张拉作业等,可以将大幅度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明挖车站传统现浇施工技术,现场施工人员每班班需要(130-150)人,而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每班可减少为(20-30)人。三是节能环保,减少材料浪费及污染环境现象。传统建造技术材料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并且建造过程还伴有粉尘、噪音、建筑垃圾等污染环境现象。装配式建造需要在现场进行操作的工程项目极少,现场无火、无水、无尘、无味,并且整个工地几乎看不到建筑垃圾,这对周边环境起到较大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更符合绿色建造要求。四是降低轨道交通施工风险。传统建造的现场工作环节有: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搭建外围防护物和脚手架等,并且现场堆放的施工材料非常多,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加大了施工风险。而装配式建造的现场工作环节主要为预制构件的拼装作业,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现场施工风险,保障现场施工安全。五是大幅提升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传统建造现场施工容易受时间、空间、环境、人员素质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装配式建造的构件在预制工厂中生产,不受各种因素影响,不仅有利于形成一整套规范化标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还能在后期运营维护中减少大量的维护费用。六是有利于形成装配式轨道交通产业。装配式建造可将设计、加工等工序一体化整合,带动轨道交通产业升级。并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大范围应用后,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综合效益。“装配式建造所具备的这些优势在助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杨秀仁介绍,在经济效益方面,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在新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中,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可以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合理安排预制构件生产量,并且随着产业链的成熟,预制构件的产能提升,规模效应显现,将有效地降低建设、维护成本,减少材料浪费,从而带来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一是装配式建造解决了传统轨道交通建造存在的难题,为实现轨道技术的智能化、机械化、模块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二是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振动及噪声污染,减轻了线路开通运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从而减少了沿线居民投诉的概率,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装配式建造技术所具备的这些优势能够更快、更好、更安全的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因此受到了许多城市的青睐。“以装配式车站为例,目前,第一代‘桩(墙)+锚’体系下的装配式车站技术在长春成功应用于多座车站;第二代‘桩(墙)+内支撑’体系下的装配式车站技术也已经研发完成,并准备在长春、青岛和深圳投入实施。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采用我们的技术已建、在建和待建的装配式车站规模已达30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工程加入进来。”杨秀仁进一步强调:“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是轨道交通行业未来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它将有利于促进轨道交通与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并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从而实现轨道交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自主创新向“智能+绿色”未来进军智能化、绿色化、自主创新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杨秀仁而言,这也是他和团队共同奋斗的目标。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的轨道交通也迎来新一轮转型发展阶段。谈到轨道交通建造未来发展时,杨秀仁从装配式轨道交通建造规划、新技术应用、自主创新等方面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装配式轨道交通建造规划,首先应该推行一体化建造。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运营维护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生产建设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其次应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业发展体系。要对装配式构件的多样性进行合理统筹、控制,并对不同构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体系和规范体系。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地下结构和轨道技术设计、生产和施工系列行业规范已获得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批准,正在积极的编制过程中,随着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还需要政府建立相关的监管体系,以助力装配式建造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技术应用方面,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是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兴起,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在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等各个领域得以应用。对于装配式轨道交通建造技术而言,需要通过新技术搭建一个可以整合装配式轨道交通相关咨询、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装配式建造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数字转变。此外,还要加强数据协同效应,创建质量责任可追溯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装配式建设管理水平。自主创新方面,尽管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成就,但在某些领域,其相关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对此,相关单位应加大技术投入,加强联合攻关,逐步提升我国轨道交通建造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满足人民群众交通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轨道交通行业要准确把握新阶段的历史机遇,推动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向新时代绿色化、智能化的轨道交通发展道路上大步前进。”关于轨道交通建造的未来,杨秀仁心中充满了希望。
其他

专访陈兰华局长——建设平安铁路,我们一直在前进

建设平安铁路,我们一直在前进——专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国家铁路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兰华如果说一条条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铁路、高铁干线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那么奔驰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列车就是流动的“血液”。“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点多、线长、分布密集,任何一个地方发生阻塞,都会影响正常运营,对国家与人民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确保铁路安全一直都是中国铁路建设运营的重中之重。”作为与中国铁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资深铁路人,这也是陈兰华心里始终的坚守。他郑重地告诉记者,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中国铁路经过几十年努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四纵四横”高铁网已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在加密成型。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始终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强化铁路建设和运输安全,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拼尽全力将铁路运输网打造成为人民通往幸福的“平安网”。2021年是中国的“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铁路也进入了新的“成长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铁路人更要始终把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力保铁路在新时期的快速健康成长!”陈兰华坚定地说。中国铁路在发展的几十年时间里,如何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在新的时期铁路安全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未来中国铁路该如何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记者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国家铁路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兰华进行了一次深度的采访。
其他

Day2|专家齐聚,看郑州智慧郑州力量郑州方案有哪些

开幕式、主旨发言以及专业论坛内容精彩纷呈,大家以“智慧城轨与城市发展”为主题,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智慧城市”建设,聚焦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等行业热点,重点研讨新兴信息技术在建设与运营中的应用与经验分享。在会议的第二天,召开“郑州轨道交通智慧建设”专题会议,主要聚焦的内容是“智慧工程建设与创新”。郑州智慧建设专题❂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郑州 | 大咖云集,聚焦“智慧”,论道“十四五”

2021年4月15日上午,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和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1第七届中国(郑州)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隆重举办。大会以“智慧城轨与城市发展”为主题,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智慧城市”建设,聚焦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等行业热点,重点研讨新兴信息技术在建设与运营中的应用与经验分享等专题,与会嘉宾们热烈讨论了“十四五”期间智慧城轨的发展和展望。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单位、业内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等千余人莅临参加。致欢迎辞张洲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其他

两地同心,共创明天——专访中国香港铁道学会主席梁士琨

两地同心,共创明天——专访中国香港铁道学会主席梁士琨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在很多人眼里,被称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是一座经济高度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座城市不仅拥有着鳞次栉比的高楼、琳琅满目的商店,还拥有着如同城市血脉般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香港就开始大规划修建轨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为市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也让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的内地城市羡慕不已。1997年香港回归,内地和香港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香港轨道交通企业开始参与祖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并把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带到内地。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腾飞,高铁建设被提上议程,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这标志着香港正式纳入中国高铁网络,香港与内地将在新时代共享高铁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红利。“无论是在回归前还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在轨道交通领域始终都是团结一心、相互扶持、共同发展,这是我从事轨道交通行业35年来最大的感悟!”梁士琨在谈到香港和内地轨道交通交流合作时,眼中饱含着深情地感叹道。作为中国香港铁道学会主席,他亲身经历了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香港两铁合并、中国高铁建设以及两地携手共同应对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他被两地间如亲人般共甘苦、共患难的情意深深感动着,他向记者一再强调:“香港昨日的繁荣离不开内地的支持,香港的明天也将与内地手牵手一起走下去。”香港轨道交通发展近况如何?两地轨道交通行业如何共同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未来两地如何交流合作?带着一系列问题,近日《世界轨道交通》记者对中国香港铁道学会主席梁士琨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香港与内地的通关口岸关闭,因此本次采访是以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尽管不是面对面的交谈,但梁士琨依旧做了充足的准备,将香港与内地轨道交通合作发展情况向记者细细道来。“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内地加快了轨道交通建设步伐,无论铁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都是硕果累累。梁士琨竖起大拇指称赞叹道:“内地用一个五年的辉煌成就向世界证明什么是‘中国速度’,我作为一个香港人也感到满满的自豪。”他告诉记者,借着中国发展的“东风”,香港也不甘落后,在轨道交通建设和两地交流合作方面,同样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建设方面,香港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开通了广深港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南港岛线。广深港高铁是中国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内地和香港共同修建。全长141公里,其中内地段115公里,香港段26公里。香港段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建设,委托香港的铁路企业设计、建设、测试以及试运行。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这标志着中国高铁网络延伸至香港。香港可以通过广深港高铁通达北京、上海、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杭州、南昌、福州、厦门、汕头、贵阳、桂林、昆明等城市,到达内地40多个车站,大大拉近香港与内地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南港岛线是香港第一个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地铁系统,于2016年12月28日开通。全长约7公里,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沟通了港岛线金钟站和港岛南区海怡半岛站,途径海洋公园、黄竹坑、利东三站。由于是无人驾驶系统,列车的两端增加了开放式空间,让乘客可以享受特别的搭乘体验。南港岛线的开通让香港轨道交通网络正式覆盖全港18区,不但方便港岛南区居民出行,也促进了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梁士琨兴奋地表示:“我有幸参与了广深港高铁和南港岛线在线路开通前的试验阶段工作。这两条线路,一条反映了香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水平,一条结束了香港没有高铁与内地互联互通的历史,在我看来,它们都是香港‘十三五’期间极具代表性的项目,也是我身为香港轨道人的骄傲。”除了轨道交通建设,“十三五”期间香港也加大了与内地交流合作力度。目前香港轨道交通企业在内地运营着20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这些线路分布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此外,梁士琨还透露,随着经济的发展,内地城市纷纷上马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但由于起步得晚,在规划、融资、营运、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而香港轨道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采用R+P(铁路+物业)或TOD
其他

智慧升级|郑州地铁+研究会,诚邀700公里的“智慧合伙人”!

5场论坛:开设5场论坛,涵盖行业发展,机电创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智能运维,智慧建造;
其他

有轨电车堪称“王牌武器”——封面专访上海松江交投董事长徐军

城市公交网络的“王牌武器”——专访上海松江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上海,中国“魔都”,一个“魔”字入木三分,这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城市。松江,是上海5大新城之一,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在上海市16个市辖区里,松江区经济实力目前排前五,并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上海之根”,口气虽然有点大,但是松江区却当得起,因为松江区的历史,几乎就是上海的历史。千年上海看松江,1268年的发展变迁诉说着松江岁月,承载着老上海最初的记忆。而如今,千年松江的历史册上注定要留下一抹惊艳的黄色——松江有轨电车时代的来临!大多数去过欧洲的人都会被有轨电车这种历史悠久的交通工具所吸引。木质内饰、复古大窗、色彩靓丽的车身及在城市中行驶时叮叮作响的铃声,为欧洲各个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魅力。而上海本身就是一座非常“洋气”的城市,上海国际化程度高,东西方文化在上海不断交流碰撞,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海派文化”。松江有轨电车的开通运营,为上海街头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让上海更加“洋气”了。构筑千年松江轨道梦,打造“海派文化”新地标,松江交投团队可谓功不可没。对此,上海松江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感叹道,“多年来的松江有轨梦终成现实!有轨电车将让松江内部骨干交通自成体系,整体提升松江区的交通品质,助其成为上海西南门户,堪称城市公交网络的‘王牌武器’!”雷厉风行、满怀激情,这是记者眼中的徐军。在他的带领下,示范线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推动松江四网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松江有轨电车运营、规划情况如何?应用了哪些新技术和新智慧?有哪些重要的战略意义?采访中,徐军董事长为我们一一解答。先行先“示”,交融城市
其他

下一站,“重庆记忆”——专访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峙

4杨丹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超3600亿元!近期轨道交通重大项目最新动态全览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登陆点曝光!超级工程登场!柏林17日|媒体团带您提前看展会柏林18日|盛大开幕—聚焦全球轨道新动向柏林19日
其他

Day2|供电人的盛会,精彩纷呈,看看新时代供电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以我国为例,截止到2019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6736公里。我国已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典型如地铁采用DC750V/1500V供电。
其他

年终盛会|大咖云集共议轨道交通未来“发展、安全、智慧”

再次感谢发改委、昔日的铁道部、今天的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中车、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公司、协会、学会、研究所、专家、学者和朋友多年来的信任、支持、帮助和友谊!年
其他

风雨同舟,携手海外——专访庞巴迪中国董事长兼庞巴迪运输中国总裁张剑炜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想要获得一席之地,就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的人才。正像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一样,要学习和适应当地的经商环境,要克服水土不服。”张剑炜进一步强调。携手海外,再创“双赢”
其他

2020中国轨道交通年终盛会即将开幕!

往期精彩回顾封面专访|以“新工科”走向“新基建”时代——专访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封面专访|实力责任匠心,听铁五院汤友富董事长讲述勘察设计精神封面专访|济南轨道集团董事长陈思斌--看济南如何以地铁梦促城市梦封面专访|朔黄铁路公司董事长丁茂廷--看朔黄如何以文化之韵促发展之道成都|大咖云集、群策群力,聚焦“新基建”、加速成网、智慧建造!Day
其他

封面专访|以“新工科”走向“新基建”时代——专访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

新基建时代的轨道交通是什么样子?轨道交通如何面对新基建的挑战?西南交大作为一所百年高校,在新基建时代又将如何引领创新技术的发展?近日,《世界轨道交通》记者对西南交大校长杨丹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
其他

Day 2|聚焦建设与创新,探讨智慧工程新技术!

智慧城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融合乘客、设施、设备、环境等实体信息。经自主进化、创新服务、运营、建设管理模式。
其他

成都|大咖云集、群策群力,聚焦“新基建”、加速成网、智慧建造!

助力推动轨道交通知名企业招引落地,引导30余家轨道交通企业在成都落地。积极促进施工总承包单位、机电系统总承包单位大力开展本地化产品和服务配套。积极支持本地企业参与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维修保养服务。
其他

封面专访|实力责任匠心,听铁五院汤友富董事长讲述勘察设计精神

以实力铸就勘察设计精品——专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汤友富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铁路密织成网,高铁贴地飞驰,3万吨重载货运列车横空出世,城轨交通交融城市,中国轨道交通实现了由“追赶”到“引领”的角色转换。从“天堑”到“通途”,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苦于出行”化作“乐享其中”,中国轨道交通用速度改写历史,为民生织就了幸福网,为国家铺就了强盛路,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这一切的背后,驱动工程的灵魂,正是勘察设计。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学习起步、锻炼队伍”、“独立自主、砥砺前进”、“改革开放、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发展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前进与发展,变革与创新,一代代工程勘察设计者攻坚克难,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绘就了壮美蓝图。我们要做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设计更美好的未来!”30多年的勘察设计工作经历,让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友富见证了我国勘察设计事业从艰辛开拓到发展壮大,也对未来多了一分坚毅和期许。采访伊始,一进入汤友富的办公室,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幅充斥着笔记的线路平面图,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书桌上。对于项目的顶层设计,汤友富总是亲力亲为,用设计的初心感染着铁五院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这是汤友富作为大师的担当。多条高铁、客专的开通运营,多制式轨道交通全面建设,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海外项目的拓展和延伸,汤友富肩负着铁五院发展的重任真抓实干、奋力向前,用良好的口碑和精品工程为铁五院代言,这是汤友富作为董事长的责任。记者眼中的汤友富是“骄傲”的,这是勘察设计者与生俱来的“傲气”;同时也是谦逊的,把所有的成就归功于团队的群策群力,为了热爱的事业默默付出。对于记者的到来,汤友富热情洋溢,前瞻的思维理念分享和深入的案例剖析让记者直击工程建设的灵魂,深深的被勘察设计的魅力所折服。用心铸就勘察设计灵魂勘察设计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在探清查明工程建设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论证并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的过程。它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龙头,更是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龙脉。对于勘察设计的情怀,汤友富无以言表,感慨之余,给我们分享了一些体会。战略落实看规划、规划落实看项目、项目落实看勘察设计“首先来说,勘察设计工作首要就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大局,提出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前瞻性的工程项目规划,这是启动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更是前瞻性开展规划研究,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重大战略、规划的重要技术支撑的关键一步。近些年,我们国家陆续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以及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等具体任务目标,这些都需要规划设计先行,支撑重大战略落地,应该说我们的任务光荣又艰巨。聚焦铁五院,从徐盐高铁、安九高铁、中兰高铁、杭绍台高铁以及海外的土耳其安伊高铁、斯里兰卡南部铁路等多个项目,均为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部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贡献了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标准适宜、兼顾创新、适度超前“北京南站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勘察设计一定要制定适宜的建设标准,兼顾创新性,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既不守旧,适度超前,又不过度浪费。有个形象的例子,一个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就是人身上的衣服,与这个国家、这个人的综合国力、发展阶段、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国力强、标准低,就如一位富人衣着破布褴褛,显然不能满足高标准、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力弱、标准高,就如一位穷人身披华贵名袍,负担重、不相配。勘察设计就是统筹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研究提出恰当的工程建设标准。例如我国高速铁路的设计发展,近几年多制式轨道交通的协调规划,以及磁浮、管道等前沿交通运输方式的设计研究等都在标准、创新和适度超前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用心设计“乘坐轨道交通,大家最在乎的是什么?无外乎三点,一求安全,这是质量要求;二求快速,这是技术要求;三求舒适,这是服务要求。达到质量要求,需要勘察设计做深做细做实,满足规范、设计深度等要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达到技术要求,需要勘察设计与时俱进、深入钻研,做好科技攻关与技术储备;达到服务要求,需要勘察设计跳出角色、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乘客,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设计服务乘客。”“同时也要以环境为本,生态环保、环境友好已经是一根极为重要的设计准绳。例如连盐铁路,我们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旅客乘坐体验的理念贯穿设计工作始终。沿线景观绿化结合地形、周边环境,通过草灌花乔相结合的景观设计,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错落有致的效果,给旅客一种在花园长廊中行走的感觉。在车站站区,设计中融入廊桥亭榭等景观小品,一站一景、特色鲜明,使旅客休息时亦能感受当地文化。”
其他

回顾2017,看看嘉宾们说了什么? 展望2020,看看嘉宾们想说什么?

今年以来,“新基建”概念火遍全国,轨道交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疫情稳定后,轨道交通更是开启了“快进时刻”,“新基建”的力度将不断加码。然而,“新基建”下轨道交通该如何进一步以智慧引领、用科技武装,如何建设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引领城市发展、区域发展、国家发展、未来发展的大格局尚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这一切的疑问我们都将在2020年9月29-30日“2020第六届中国(成都)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与装备大会”上共同探讨并寻求答案,院士、大师及行业大咖的群策群力将让我们拨云见月!今年的大会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注入更多话题,围绕“新基建”下行业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大数据下的机电技术与装备,建设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成都轨道交通发展等专题深入交流,将带您尽情领略新时代“智慧”的变迁,积极应对“智慧”市场的变换。我们也将在往届嘉宾的基础上,力邀更多的轨道交通行业大咖和有志之士共同参与。以下是往届嘉宾回顾,详细发言内容请您在以下往期精彩回顾中查阅,也可在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的会议活动中查看。相信他们的真知灼见定能让您再一次受益匪浅!期待您的加入会让大会更加精彩!往期会议精彩回顾2017第四届成都共话智慧轨道|记“2017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第一天智慧与创新的成都丨记“2017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第二天2018第五届上海大咖聚沪|共议轨道交通的智慧、创新、发展Day2|“魔都”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探索往期精彩回顾封面专访|济南轨道集团董事长陈思斌--看济南如何以地铁梦促城市梦封面专访|朔黄铁路公司董事长丁茂廷--看朔黄如何以文化之韵促发展之道抗击疫情轨道人在行动——关于城轨交通行业抗击疫情短片素材征集通知Day2|轨道人的盛会,精彩纷呈,看看新时代大咖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重磅!轨道交通年终盛会隆重召开!封面专访
其他

专题|新基建来袭,轨道交通发展审视

4杨丹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超3600亿元!近期轨道交通重大项目最新动态全览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登陆点曝光!超级工程登场!柏林17日|媒体团带您提前看展会柏林18日|盛大开幕—聚焦全球轨道新动向柏林19日
其他

封面专访|济南轨道集团董事长陈思斌--看济南如何以地铁梦促城市梦

“地铁梦”“城市梦”——专访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思斌“我抬眼是千佛山的轮廓,我闭眼是大明湖和护城河,趵突泉在我耳畔喷涌着”,《济南济南》中的歌词,是时下济南最生动的写照。山东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可是,从来没有哪个城市建地铁像济南这样纠结:既要开发地下空间,享受轨道交通的快捷,又要不影响泉水喷涌,确保泉城“灵魂”不失。泉水成就了济南最亮丽的名片,但也为地铁的修建设置了障碍。2019年1月1日,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济南正式迎来“地铁时代”,这是济南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注定要被历史铭记。“30多年的‘地铁梦’终于实现了!”
其他

如何推动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时亚昕总工这样看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需要创新思维方式来改变传统的线路发展思路,向网络化发展理念转变。目前我国对网络化发展的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为此,成都轨道集团时亚昕总工分享了推动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满足需求、支撑引领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网络化运营新阶段。截至2019年底,中国内地已有4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达6730.3公里。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在大大提升城市交通的可达性、便捷性、可靠性和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的同时,也带动了轨道交通沿线商业、物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的规模化大型商圈。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正在打破城市传统圈层结构,对重塑城市形态和经济地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供给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积极构建以轨道交通为引领的开放型运输网络和多层次交通体系,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和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坚持轨道交通优先发展理念,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成都速度、三网融合
其他

“轨道上的都市圈”如何建?朱敢平总工这样说

都市圈时代,已经到来!近20年来,都市圈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大为加强,那么在都市圈时代来临之际,轨道交通作为都市圈发展的命脉,该如何进一步规划和建设,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呢?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朱敢平总工程师对此寄予厚望。命脉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在重要的核心城市和周边节点城市间实现1小时内的交通圈。以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效高、排放低的特点,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的骨干运输方式,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压力,提高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要素聚集能力,优化城市群内各城市空间布局,对我国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政策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构筑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区际快速客运服务,提升主要通道旅客运输能力,提高城市群内轨道交通通勤化水平。城际以京津冀为例,京津冀城市群多中心城镇体系的建立,需要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支撑,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内城际铁路网络,为雄安、天津等中心城市提供与北京同城化的交通服务,使其成为产业和人口承接、转化的载体。为加强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建议城际铁路进行公交化运营,根据各城市之间的紧密程度,灵活调整行车间隔,实现轨道交通一体化智能联运、便捷出行。城际铁路公交化,城市群内部通勤便捷化,必然有效促进特大城市的功能疏解,有效推动都市圈、城市群的融合协调发展,打造真正的世界级城市群。智慧此外,城市群轨道交通的发展还应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实现一体化与智能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城市群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和一体化,绝不仅仅是信息的简单集成和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应该以整体运输为核心,实现运输组织的协同化、安全保障的综合化以及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展望接下来,我们应细化完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推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引领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更好地助力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努力把交通强国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其他

成都:2017共同见证,2020再次相约,共同掀起加速成网的热潮!

往期精彩回顾封面专访|朔黄铁路公司董事长丁茂廷--看朔黄如何以文化之韵促发展之道封面人物|专访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抗击疫情轨道人在行动——关于城轨交通行业抗击疫情短片素材征集通知Day2|轨道人的盛会,精彩纷呈,看看新时代大咖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重磅!轨道交通年终盛会隆重召开!封面专访
其他

封面专访|朔黄铁路公司董事长丁茂廷--看朔黄如何以文化之韵促发展之道

是一种使命和担当。20年来,朔黄铁路公司创造的价值不胜枚举,其中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大家较为关心的,丁茂廷从这两方面展开,为我们做了介绍:“经济价值方面,2019年,公司完成运量超过3
其他

聚焦|专家齐集济南,规划、技术、发展,相逢关键技术!

轨道战“疫”,与爱同行,献给所有战斗在抗击疫情防控一线的轨道英雄们!往期精彩回顾封面人物|专访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抗击疫情轨道人在行动——关于城轨交通行业抗击疫情短片素材征集通知Day2|轨道人的盛会,精彩纷呈,看看新时代大咖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重磅!轨道交通年终盛会隆重召开!封面专访
其他

上海轨道中环线怎么规划?看俞光耀董事长这样谈

《世界轨道交通》文:俞光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持续发展大运量、快速度、高能效、低排放的轨道交通建设,使之逐步成为大城市内部以及城市群的骨干客运方式,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现代化城市的有效途径。在轨道交通发展中,线网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性方案,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其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乘客出行的便捷性、网络运行的高效性和故障疏解的可靠性。截止2019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354公里,已通过规划审批线路规模达10883公里(部分线路已建成运营或在建),
其他

封面人物|专访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的崛起,舍弗勒研发、生产、运营已经领先全球。在这样的背景下,舍弗勒建立了轨道交通产品本土化的能力,在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方面满足客户更快、更高的需求。客户导向,持续创新,拥抱挑战
其他

抗击疫情轨道人在行动——关于城轨交通行业抗击疫情短片素材征集通知

|中国馆、铁路会议与户外车展(高清精美图)柏林20日|柏林展与中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接晚会柏林21日|企业创新在柏林关注世界轨道交通官方微信
其他

Day2|轨道人的盛会,精彩纷呈,看看新时代大咖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在建设立体、融合、新业态路网方面,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构造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的综合交通网络运输体系,具备覆盖国土、连通全球的能力。
其他

重磅!轨道交通年终盛会隆重召开!

青岛公交集团轨道巴士有限公司董事长管恩军表示,青岛2013年就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轨电车作为轨道交通的一种重要制式,也是轨道交通行业智慧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他

封面专访 |庞巴迪中国董事长兼庞巴迪运输中国总裁张剑炜

与中国轨道交通共同成长——专访庞巴迪中国董事长兼庞巴迪运输中国总裁张剑炜1999年,当张剑炜携庞巴迪进入中国市场时,他曾暗暗下定决心,要让庞巴迪在中国市场同中国的轨道交通行业一起成长。时光飞逝,到2019年,庞巴迪深耕中国市场已有20载。20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孩子长大成人。而中国的轨道交通也在2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中国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并拥有着全面、整体的铁路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工业和服务体系。“在中国轨道交通飞速发展的20年里,庞巴迪能够参与其中,并对中国铁路和轨道行业做出贡献,我感到十分荣幸。但从另一角度说,我十分感谢中国给予庞巴迪参加中国铁路和轨道业大发展的机会,永不忘怀。”张剑炜在谈到庞巴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时由衷感慨道。庞巴迪拥有着集整车、子系统、信号系统、运输系统、智能交通技术和数字驱动维护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多年来一直与中国企业在制造、技术及人员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庞巴迪的轨道交通运输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轨道交通领域。“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庞巴迪公司的重中之重,并以每年数10亿美元的业绩攀升。”张剑炜透露。真诚、执着、实事求是、诚信守诺是张剑炜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在执掌庞巴迪中国的20年间,他更是凭借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全面而深刻的洞察了解、处理复杂局面的丰富经验,带领着庞巴迪在中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中国轨道交通领域最成功的外资企业之一。2019年庞巴迪又取得了哪些成绩?中国轨道交通在20年间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双赢”?近日,庞巴迪中国董事长兼庞巴迪运输中国总裁张剑炜接受了《世界轨道交通》记者的专访。合资企业成一大亮点庞巴迪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一直积极参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网络的建设。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庞巴迪进入中国市场20年。今年的中国轨道交通市场,庞巴迪又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国内市场方面,2019
其他

封面专访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子簃

人物简介苗子簃,男,1966年生,河北隆尧人。曾任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处处长。2015年任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总经理。
其他

相约北京/相约轨道交通年终盛会!

|中国馆、铁路会议与户外车展(高清精美图)柏林20日|柏林展与中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接晚会柏林21日|企业创新在柏林图文来源: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关注世界轨道交通官方微信等
其他

封面专访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军

|中国馆、铁路会议与户外车展(高清精美图)柏林20日|柏林展与中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接晚会柏林21日|企业创新在柏林图文来源:
其他

封面专访 | 迪拜道路和运输管理局董事会主席 H.E.Mattar al-Tayer

”的超高速交通系统研发验试。该系统是利用真空管道开行磁浮轨道列车,其时速可超过1200公里/小时,预计于2020年内投入运营。该系统试验段将建在迪拜与阿布扎比两个城市间,开通后,可以使两市之间距离从
其他

征订《城轨建造-中国土木工程学会40年》图书

|中国馆、铁路会议与户外车展(高清精美图)柏林20日|柏林展与中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接晚会柏林21日|企业创新在柏林关注世界轨道交通官方微信等
其他

Day2 | 詹天佑大奖项目技术创新点分享(大兴机场线高清大图)

月与大兴国际机场同步投入运营。企业展位精彩花絮主持嘉宾←郭建国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秘书长梁青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结
其他

群英汇聚 | 聚焦高质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中国馆、铁路会议与户外车展(高清精美图)柏林20日|柏林展与中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接晚会柏林21日|企业创新在柏林图文来源: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关注世界轨道交通官方微信等
其他

“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评选公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评选办公室2019年8月7日“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名单往期精彩回顾深度融合,协同创新——2019京津冀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论坛召开封面专访
其他

盘点 | 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启动,你的城市在其中吗?

近期,新乡、沈阳、无锡、东莞、遵义、合肥、成都、郑州、石家庄、太原、佛山、重庆、西安、北京、杭州、武汉、天津、青岛等地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传来不同阶段的好消息,轨道交通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每个阶段传来好消息都不容易,意味着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提上日程了,二三线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复苏。轨道交通的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