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自营业态的开卷题 - 美食广场如何完成自我进化?
前言美食广场曾是热门的餐饮聚集业态,也是各大百货、大型商场的标配。二三十年前,百货进入快速发展期,为了方便前来购物的消费者就餐,纷纷引入美食广场。而后随着百货逐渐走向没落,购物中心崛起,美食广场也以主力店的形式入驻。不过,近日来“大食代”此类知名的美食广场批量关店的消息刷屏餐饮圈。不少人开始唱衰这一业态,理由无非是随着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外卖等平价餐饮的兴起,这一集中、平价、多样的餐饮空间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疫情后客流不景气、房租上涨等诸多压力,此业态的生存能力大大下降。美食广场风光不再?01美食广场创造的三方受益形态受到冲击传统美食广场的崛起赶上了时代的红利。上世纪90年代,物质匮乏,百货大楼的出现,成为了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人群聚集地。为了方便前来逛街的人们吃饭,百货大楼纷纷引入餐饮美食。各类型餐饮小店进入商场的门槛比较高,且单打独斗的小商家进入商场也缺乏竞争力,故以大食代、亚惠为代表的连锁美食广场趁势而起,经营品类丰富、价格便宜,一时成为各大百货及购物中心的座上宾。大食代美食广场,图源网络美食广场背后的运营主体往往并不是餐饮企业,其本质上是商业地产的运营。以大食代为代表,他们更像一个“二房东”,凭借着提供一个场地和基础的物业服务坐等收钱。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美食广场是一种三方受益的模式,它给予了餐饮小店入驻大型购物中心的通道,又靠餐饮的多样性给购物中心吸引来庞大的客流,消费者能在这里有快捷、丰富且平价的餐食选择,三方形成了利益链的闭环。消费者、小型餐饮品牌、场地方都能受益,彼山绘制于餐饮小店而言,加入美食广场意味着找到了一个孵化空间,不仅以较低的成本进入了大商圈,还能把其他的装潢、推广、运营、卫生等交给第三方,专心做美食产品研发,实现专业分工,是效率极高的做法。曾经对一些急于放加盟的网红小餐品牌来说,拿下美食广场的黄金铺面往往被提上了品牌战略级高度,只要人气足够旺能够做成标杆,那单店亏损也就不算什么。有餐饮类的招商负责人透露“有个烧烤类品牌,在食宝街的首店一年做了1000多万营业额,随后放加盟超级快。还能带动美食街区成为人气好场子,这些场子的进场费和红包都很高,不是有品牌就够了。而且每年都要涨价,续租的话还要绑定其他场子一起开店才行。”北京中关村食宝街曾是海淀区人气最旺的美食广场,广受附近上班人群和学生人群的欢迎,也从中走出过不少全国性连锁加盟餐饮品牌,图源网络不过随着餐饮大环境的变化,美食广场若还停留在做一个“二房东”模式躺着收租的模式显然不太现实,大食代、食宝街关店的例子在先,美食广场运营主体自身管理服务也要愈加精细。首先,网红品牌加盟商和美食广场相互捧场带来的隐形繁荣已被逐步打破,现在想要加盟的创业者已经不好忽悠了,线上及外卖消费的冲击让加盟型门店亏损的现象越来越多,自然对于这种简单粗暴的出圈方式需求也越来越低。其次,近两年资本对于独立美食品牌的追捧,让品牌化的小型美食品牌越来越多,比如甜品品牌、牛肉面、热卤品牌、炸串品牌等等,他们背后都有团队的支撑,从装修、设计、营销到品牌,都有更加完善的运营思路,有更大的谈判条件和势能直接进入商场。例如拿到融资的虎头局点心品牌,在门店拓展及品牌宣传等方面都很在线对消费者来说,传统美食广场的提供的场景提供的场景更像是“白领食堂”——在一线城市的CBD周边工作的人群,在午饭时间段去到美食广场,花三四十元吃上一顿饱饭。比如芮欧B2的芮食美食广场也被称为“南京西路最大的食堂”,其与上海最大的地铁二号线入口无缝接轨,不但直接和久光百货和晶品购物中心连通,同时也是恒隆广场和嘉里中心写字楼的办公人群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品牌选择也是丰富多元。未来这一类效率型的美食广场也能够成为产业园区的配套存在。上海芮欧百货下的美食广场引入了来自日韩、墨西哥、意大利等多国的精品餐食品牌,图源网络02购物中心自营主题美食广场是新的尝试方向当二房东的美食广场渐渐淡出,更多的业主选择了就地自营,这背后既是无奈也是机会,毕竟越多的自营内容也能为自家商场带来越强的竞争力和个性。在零售于购物中心逐渐式微的趋势之下,融合美食体验与社交关系就成了消费者到访的关键牵动因素,也成了商业的底牌之一。餐饮业态是最容易产生解读空间与文化价值的业态,自营美食广场不仅能够低成本的吸引大量客流,也能够方便地做更契合商业空间主题的活动与更新。最为典型的成功案例是ID
202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