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魏杰教授解读“十四五”规划魏杰教授现任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导。魏杰于1982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破格提为副教授、1991年破格提为教授、1992年为博导。他曾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导、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系系主任,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所所长,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系主任、教授、博导、原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获得荣誉与曾任职务: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全国图书一等奖等全国性大奖、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会、中国体改研究会、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学术团体的常务理事或副会长。魏杰教授:“对于“十四五”规划中,我就我知道的学术界讨论的两个大类问题的情况,与大家沟通。”(一)对”十四五”经济做一个预判,即“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讨论最后大致形成了5个大家共识的观点。1.第一个是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从温饱时代到小康时代。小康社会的核心是现代化,温饱的核心是解决贫困问题,新阶段就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一个经济发展时期,现代化到底有哪些指标需要量化?比如说城市化率、人均收入、民生指标等等,后来有相关研究者细化此方面研究,将新阶段体现在“十四五”规划中。标志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既告别了温饱时代,进入所谓的小康社会。2.第二个是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可能以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为特定的新技术会得以快速发展,所以这一次科技浪潮会影响中国,会使中国的产业发生新的变革,形成新格局,即是一些新兴产业会大规模的产生,另外一方面传统产业会出现更绿色更智能的变革,所以出现新格局的提法,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产业格局,新兴产业贡献的占比可能远远超过传统产业了,那么传统产业必须全面升级换代,升级的方向一个是更绿色、一个是更智能,所以这种产业格局即新格局提法“十四五”规划中得以体现。3.第三个判断就是”十四五”时期美国可能与中国进行长期战略竞争,中国经济必须适应这个变革——新发展理念,就是我们后来大家看到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理念。这种新发展理念是因为从国际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的预判。4.第四个共识就是碳排放问题作为新事物成为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当时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会导致生态环境经济在贡献中比例会大幅度提升。当然有人提出来说能不能称为绿色经济,有人认为这个提法还有点超前,但是达成的共识是生态环境的贡献在增长的比例会大幅度提升,估计GDP总量50%以上的占比都与碳排放有关。5.第五个共识就是“十四五”时期要推动以化解和防范经营风险为基础的金融改革。针对去年的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使用了三个政策,一个是财政政策,一个货币政策,一个金融政策,导致金融风险几率的压力形成了。在“十四五”时期基本要化解和防范经营风险,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到所谓金融创新,这是和“十三五”时期明显的区别。以上就是我遇到的关于第一类大的问题,对中国未来经济整体实施预判的过程中的5个理论特征的讨论,实际上基本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规划中。报告现场(二)第二类问题就是“十四五”规划反映出的战略性做法一共涉及6大类问题。首先,第一个基本内容是提出要全面提升和启动消费。因为“十四五”时期中国要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消费启动不起来,难以实现此目标;所以提出要全面提升启动消费,怎么启动消费,要以小康社会为指标来启动消费。所以最近许多研究报告大致是把中国消费分6个组成部分来讨论。1.吃穿用,即础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