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齿杂志

其他

e-flux译选|列宁的形象

《黑齿》是一份中英双语的在线杂志,这个网络平台关注艺术批评的写作与讨论,并强调作者独立自省的发声。
2021年9月9日
其他

黑齿电台 | 胡昊:希望我的文章能跟别人的作品并肩而行

04艺术写作者访谈:胡昊“艺术写作者访谈”系列是黑齿电台推出的与艺术行业写作者对话的栏目。我们希望以轻松的方式聊一聊写作者们的近况、困扰、心得和经验。不要奢望在这里寻得秘籍和偏方,你只会听到一个用文字“烹饪”的人在平时是如何劈柴烧火、洗锅做饭的。本期导览1:16
2021年4月16日
其他

愛情大~魔~咒~

‘心有灵犀’。重要的从不是亲属关系,而是联盟与合作;不是继承与血脉,而是接触传染、流行病、风。”[7]
2021年2月25日
其他

这不是你,是算法

这不是你,是算法编者按:《黑齿》杂志与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联合呈现展览“AI:爱与人工智能”的相关文章,由展览策展人陈嘉莹编译。本系列共有三篇,本次推送为最后一篇,由参展艺术家本杰明·伯曼撰写,陈嘉莹翻译。译者按:游戏《怪物配对》是展览“AI:爱与人工智能”的起点,也将作为此次项目的结点,为2020年画上休止符。我们在约翰娜·布鲁克娜的文章中看到一种受“量子纠缠”启发的分子共生体,也通过王业丰的文章重新审视了展览意欲批判的二元结构,这些都与言论两极化与身份政治激增的当下密切相关。这篇来自《怪物配对》开发者本杰明·伯曼的文章,同样提供了针对此现状的具体方案,通过详细的数据与研究,向我们解释了那孕育亲密关系的指尖“游戏”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又是怎样从爱出发,却最终制造了恨。本杰明·伯曼
2021年1月7日
其他

黑齿编辑部元旦快电

2008年,在热潮中一向维持庙堂尺度的艺术作品一下急冻起来。箭厂空间率先回应大型动物的灭绝——哺乳类出场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被箭厂的共同创办人姚嘉善形容为“旧商品被清空,新商品即将到来的时刻”
2020年12月31日
其他

居间状态

居间状态编者按:《黑齿》杂志与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联合呈现展览“AI:爱与人工智能”的相关文章,由展览策展人陈嘉莹编译。本系列共有三篇,本次推送为第二篇,由参展艺术家王业丰撰写,陈嘉莹翻译。译者按:二分的结构不仅包含了两极关系,也隐含着极与极之间的过渡空间。作为展览“AI:爱与人工智能”的参展艺术家,王业丰借本文揭示了展览结构的间隙,也描述了一种位于此间隙的居间状态,以及基于这种状态的生活方式。他的参展作品《无根据的主角》呈现了居于现实与虚拟之间幽灵般的主体形象,它们存在于阈限的网络空间,存在于短暂而重要的游牧空间,凭借情感表露试图触发共情,而这些都为我们焦虑且飘荡的当下提供了某种解毒剂。2020年将我们的生存状况置于一种“居间性”(inbetweenness)。病毒灾难迫使我们受困于固定的地点。紧随新冠疫情之后的,是持续不断的运动与政治动乱,我们都陷入了这个不确定和转型的重大时刻。人类理性通常会对难以预知的事物退避三舍,因为它包裹着巨大的焦虑和威胁。然而今年的动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它让我们重新检验我们对“常态”的理解,并审视充斥着偶然性的当代生活。“居间”的概念,通常从属于“阈限”(liminality)[1]
2020年12月24日
其他

分子性与多态感

克莱尔·科尔布鲁克:《性的冷漠》,载于汤姆·科恩(主编)《遥感形态:气候变化时代的理论》,第1卷,安阿伯:人文开放出版社,2012年,167-182页,第177页。[6]
2020年11月26日
其他

无面之眼 II:新兴现实

Fairer)拍摄,《时尚》(Vogue),2016年5月路易威登4系列广告,图片来源:小宅网(Kotaku)路易威登的合作方式预见了化身在数字时尚文化中的涌现,近来将这一方式运用至极致的当属The
2020年11月19日
其他

e-flux译选| 这世界在沉睡、失眠,或醒或梦?

这世界在沉睡、失眠,或醒或梦?编者按:正如Raqs媒体小组的观察所言:“过去数十年来,在世界各地,那些胸怀善意但却士气低落的人们夜不能寐,尤其是艺术家、知识分子,当然还有社会活动家们。”对那些梦寐以求着美好未来的人们而言,在这样的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中醒来或许不算太糟——我们都太需要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去平衡自疫情以来的低落了——这也是重新审视我们的梦想、睡眠、意识的好时机。这篇充满诗意和沉思的文章发表于2014年6月刊的《e-flux》,在其中,Raqs媒体小组视睡眠为一项有效的策略,可以同时为特权阶层和被压迫的阶层所用。“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闭目陷入灾难,还是在双目圆张地梦游?”我们是否像工厂的工人们一样,睡着的时候“在梦里活力四射”,醒着时“却对着机器瞌睡连篇”?而我们又能否从武士康巴哈那那里得到启发,去“头脑清醒地入梦,去展望、实现那些我们醒着、心不在焉、百无聊赖、忙忙碌碌的时候无法企及的东西”?这场对话颇有画面感:“我们上夜班的时候,只要总经理看见谁打盹,上去就训,他会用惩罚收拾这帮人。一天晚上,我们一百零八个人都在车间里齐齐地睡着了。经理们纷纷过来看,见我们都睡在一起,就悄悄走了。我们就这样一睡三宿,他们也没辙。其他部门的工人也开始学我们,睡成了习惯。”——《法里达巴德劳工报》(古尔冈劳工新闻),2014年5月[1]在1914年民族主义以前所未有的狂热暴力炸裂的一百年之后,我们一觉醒来,现实却噩梦般重现。在世界的一些地方,光天化日之下,极端民粹主义政党再次气宇轩昂。这是出龌龊的独幕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不过现在,他们觉得公众都得听他们的。他们一路高歌,那喧嚣压到了一切异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戴上“助听器”才能听到其他的窃窃私语。有些对话刚刚开始,有些方兴未艾,不会停止,如果你听不到,那是你听得还不够仔细。Raqs媒体小组,《乌托邦即助听器》,2003年。60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郭城:以自身荒诞回应地球尺度的荒诞

个体面对庞然之物总有蚍蜉撼树般的无望。对于艺术家而言,介入这些讨论时如何尝试言说混沌而不掉入虚无,如何对冲个体的无望,则变得关键。郭城,《琥珀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无面之眼 I:数字幻想

Life)平台并行运行,后者为订户提供了由其用户们塑造出的仿佛身临其境的数字世界。这个由菲利普·罗斯戴尔(Philip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在虚无中相聚

theory,https://linktr.ee/lowtheory),这是一个半年刊的电子期刊和策展项目,关注另类思维方式,以及作为去殖民化实践的相互依存关系。出于对政治哲学持续的兴趣,low
2020年10月29日
其他

顾虔凡:批评批评

Groys)用二进制系统“一/零”(one/zero)形容艺评写作——即作者的立场是正面还是负面实则无人细究,重要的只是某个艺术家是否被提及、被发表、被配图、被排版上封面[1]
2020年10月22日
其他

致颖:面向旭日,或是有色演算法

致颖:面向旭日,或是有色演算法1959年,杜波依斯夫妇于北京拜访周恩来。图为中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念影片《欢迎杜波依斯!》。https://credo.library.umass.edu/view/full/mums312-b246-i002这是一卷校色非常怪异的旧胶卷片段,不过却纪录了两位我特别喜欢的运动者。画面中可以看到杜波依斯(W.E.B.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e-flux译选| 地球母亲:公共圈,生物圈,殖民圈

地球母亲:公共圈,生物圈,殖民圈编者按:人与地球母亲的关系是否只剩下消耗与不消耗的贫乏选项?或者我们的生存想象永远无法摆脱抛弃地球母亲的渴望,这一致命性弃绝将把人置于彻底毁灭的悬崖边缘。在这篇首次发表于e-flux
2020年10月9日
其他

书物《信息》(1970年):追溯观念艺术的前世今生

书物《信息》(1970年):追溯观念艺术的前世今生我不时会想:每一场艺术运动、每一个指代视觉体验的称谓,都是在什么状况下诞生的?著名的纽约艺术史家和批评家露西·R·利帕德(Lucy
2020年10月8日
其他

书评|中国粗野主义的现状:混凝土与先锋建筑

Qingshan一个留给读者同时也留给Bologna自己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建筑给自己设立的理想和目标能否(较为讽刺地)在中国的地域和文化的大背景下被实现?尤其是那些按照安藤忠雄(Tadao
2020年9月24日
其他

困于往昔:王拓的内省影像

困于往昔:王拓的内省影像随着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长,我一直很想了解,中国的国民如何看待自己国家充满变革和动荡的历史。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大而化之,对细微的视角缺乏关注。以政治性著称的艺术家总是占据着头条,而更能吸引我的,常常是那些更具沉思气质的作品。我自认是海外华人的一份子,而我随即发现,将文化身份和政治倾向分开是一件格外棘手的事情。也许这正是我们最需要艺术施以援手之处:帮助我们表达难以言喻的感受。在北京空白空间展出的“正站在歧路上”是王拓在该画廊的第二次个展。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王拓对这个国家一路走到今天的历史进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视频装置是这位北京多媒体艺术家两年来工作的结晶。虚拟展厅按照原始平面忠实地复原了画廊空间。五部影片的总时长不到120分钟,可以一次性欣赏,也可以分多次观看。这种私密而平和的体验很适合王拓谜样的作品,它们将历史与记忆融入到了层次丰富的叙事当中。本次展览的名称意指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根基,它取自鲁迅发表于1925年的一篇杂文,在文中,他试图向当时正处于政治动荡时期的年轻人发出关于未来的疾呼。一个世纪后,王拓捕捉到了曾经的应许与今日中国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差距。他将自己的实践描述为一个“历史概念——我如何看到时空中不同(时刻)之间的联系,我们身处何方(以及)我们正走向何处”。[1]王拓,《烟火》,2018年,单频4K影像(彩色,有声),31分18秒。©
2020年9月17日
其他

e-flux译选| 平行未来:一个,抑或是许多个敌托邦?

平行未来:一个,抑或是许多个敌托邦?编者按:今日的生活仿佛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地经历着不同版本的末日天启。这些末日般的场景和叙事充斥着周遭所有,从20年前今天悲剧性的911事件,到流行文化,当然还有仍旧危机四伏的新冠疫情。“让人难过而讽刺的是”,正如同本期《e-flux译选专栏》发表的《平行未来:一个,抑或是许多个敌托邦?》的作者Pedro
2020年9月11日
其他

颜峻:成为僵尸

成为僵尸这几天我在等《釜山行2》的资源。看过一眼枪版,的确如传闻所说,已经是一部好莱坞动作片了。这种说法带着一丝不满的味道。我同意。一般来说,好莱坞动作片有两个核心,一是,所有的灾难都来自自身以外,一个人需要对自己做的,只是去改善,或者说增强自我,以便:二,对坏人实施暴力。所谓坏人,就是不可吸收的部分,有害的部分,是最顽固的他者,也就是说,这个核心是一种道德上过得去的暴力。不过,《釜山行1》就已经不是一部传统的僵尸片了。那里面用了大批舞者做群众演员。他们做出了常人所不能的动作,跌跌撞撞然而终究掌握着平衡,而且合乎美。那么我们回到现代僵尸诞生之地,匹兹堡,1968年,乔治·A·罗梅罗在这里拍摄了《活死人之夜》,1979年,他拍了《活死人黎明》,然后是1985年的《活死人之日》。任何人都可以做他的群众演员。事实上,你可以在匹兹堡遇到很多演过僵尸的人,可能是白领,可能是学生、餐厅服务员、艺术家,什么人都可以来试试,只要把脸涂成灰白,跌跌撞撞就行。没人在乎演员的笨拙,甚至,它和僵尸的笨拙同步展现出来,不让我们忘记这个笨拙的现实。《僵尸三部曲》之三,《活死人之日》(Day
2020年9月10日
其他

e-flux译选| 芭芭拉·卡桑: 不止一种语言

Bishop中文译者:卢禹凡译文编辑:翁笑雨、顾虔凡关于作者芭芭拉·卡桑是CNRS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主管、莱昂·罗宾中心(Léon
2020年8月14日
其他

《黑齿》杂志新设“e-flux译选”专栏

《黑齿》是一份中英双语的在线杂志,这个网络平台关注艺术批评的写作与讨论,并强调作者独立自省的发声。
2020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