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01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第92届奥斯卡盛会中,电影《小丑》以11项提名的入围成绩引起全球影迷极大关注,并最终斩获「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配乐」两项金像奖,可以说实至名归。《小丑》男主角亚瑟·弗兰克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亚瑟从生活艰难困境走到精神世界完全崩溃的全过程,也看到了所谓社会阶层之间的残酷矛盾,以及人性的扭曲。如果再往深层去思考,你是否看到了一个人童年生活对其一生有着何其深远的影响!和亚瑟相依为命的妈妈,总是管他叫“快乐”,这是从小就陪伴着他的昵称。“快乐”这个字眼已经深入到他的灵魂。他知道他应该快乐,快乐才是对的,快乐就是他一生使命。他梦想着成为一名成功的脱口秀演员,为大家带去快乐。即便这个梦想还不能实现,他也找到了一份扮演小丑的工作,勉强维持生计同时,也算是能够每天与“快乐”相伴。然而,现实生活却总是充满欺凌、嘲笑和不理解。偶然一次瞥见母亲的秘密,又使他心中燃起对那位与之地位悬殊却从未谋面的父亲的殷切渴望。然而,生活一次次将失望狠狠地砸在他头上....但亚瑟深记母亲教诲,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都要笑面人生,要获得快乐就要笑,只有笑才能使自己快乐。然而,当我们看到这样一幅笑脸时,心中升起的却是一种悲悯痛楚。在这种错误导向中长大的亚瑟,根本不明白是什么让自己背负着如此巨大的、莫名的压力。因为,一个人成年后往往记不清自己童年时发生过的具体事件,但却无时无刻不被自己童年所经历的一切影响着。他内心痛苦,却不知如何疏导,长此以往竟患上一种特殊的精神疾病——难过时会控制不住地开始大笑,停不下来。这种疾病也令他遭遇诸多麻烦,多次濒临崩溃的边缘。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他得知关于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的真相:她一直以来都在忽视儿子的痛苦,不管他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只一味地相信亚瑟就是一个快乐的男孩,他不会哭泣。当“快乐”知道了这一切,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那些童年回忆慢慢涌上心头,使他对一切感到绝望。然而,他只会笑。即便是绝望,即便是痛苦至极,他的脸上依然是一副扭曲的狂笑着的表情。最终,亚瑟在他亦真亦幻的精神世界中走向罪恶深渊。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的情绪如果长期不能被成人认可和接受,那他一生都将无法与人正常交往,无法找到自己得以生存的位置,无处安放自己恐惧的心灵。一个叫做“快乐”人,却从未体验过真正的快乐。我想,这是《小丑》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到讽刺的地方。02在芭学园,曾经也有一个叫快乐的小女孩,她是马学红老师任主班时所带过的一个孩子。当父母为孩子起了“快乐”这样的乳名时,一定是寄予了非常美好的愿望,希望她能够一直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生活。这个小女孩,也的确看上去非常快乐,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直到有一天,快乐像往常一样趴在院子中间一个小鱼池边上,看着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也许是她看得太入神,竟一不小心滑到那个浅浅的铺满小石子的鱼池里去了。当时,老师们都紧张坏了,她的衣服、头发全部都湿了。这种事情发生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可能都吓坏了。可是当老师把快乐从水里捞出来时,她突然咧着嘴开始笑了。只不过那种笑看起来怪怪的,让人琢磨不透。这件事引起了马老师的注意,她开始仔细观察快乐。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快乐的笑确有问题。她开心时笑,能让人感觉到她发自内心的快乐;而当伤心难过的事情发生时,她也笑,却让人看起来很别扭。马老师由此感到震惊:天呐!这个孩子只有3岁多,如何能够做到这般压抑自己情感,掩饰自己情绪?她为何不能真实地、自然地表达自己呢?经过与快乐的妈妈深入沟通,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原来,她家人一直都认为:孩子就应该高高兴兴的才对。所以,每当快乐有了什么伤心事情想要哭的时候,家里人就不让她哭,会说一些“别哭了,别哭了”“哭了就不是乖孩子了”“哭鼻子是不勇敢的”之类的话,然后努力逗她笑,只要她一笑,成人就会表扬她:“看,快乐多乖呀。”经过马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快乐的妈妈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这种笑所带给孩子在情绪上的压抑究竟多么大。我们常说,孩子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生存下去。年幼者只有寄生在养育他们的家人身上,才能获得生存机会。所以,当养育人不懂孩子的时候,就会扭曲孩子自然发展机制。而孩子为了活下去,会归顺于成人,会去努力地改造自己,不管改造自己的过程是多么痛苦。而现在,妈妈发现想要让女儿哭,已经变得好难。马老师对妈妈说:“你的孩子才这么小,她却已经学会了去压抑自己的情绪。一个人怎么能在极度悲伤的时候,还笑得出来?孩子的心里已经被扭曲成了什么样子!现在,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多次行为累积会变成她的习惯,一旦成为一个既定心智模式,就很难再从她身上拿掉。”与快乐的妈妈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后,马老师启动了帮助计划,也就是要创造一个让快乐哭出来的机会。可是快乐是一个比较遵守规则的孩子,而且总是显得那么开心,所以很少有什么事情发生。直到有一天,马老师终于发现她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一丁点冲突。在这个冲突当中,她的确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是往常,可能会直接告诉她:没有关系,下次你不这样做就可以了。但是那次,马老师却把她带到反思角,那大概是她第一次去反思角。马老师告诉她:”你刚才的做法有点糟糕,所以你现在必须要在这里等待。你现在不能参与到大家的游戏当中,因为你刚才的行为破坏了这个游戏。”很明显,快乐是不高兴的。但是她又像往常那样,开始咧着嘴故意发笑。”你在笑什么?”马老师用温和而坚定地语气说,“你是因为不想参加这个游戏笑吗?还是说当你离开了以后,看见你的好朋友玩的都很好,所以你才笑了呢?”马老师用话语一点点去刺激她。果然,刺激得越深,她的笑容就越别扭,已经能够看到她内心非常痛苦。可是刺激了半天,她也没有哭。直到马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觉得马老师这样做,其实让你有点难过,对不对?难过得让你有点想妈妈了是吧?你可能在想,只有妈妈会理解你,这个时候她可能会来抱抱你,就不会像马老师这样不仅不理解你,还让你在这里做准备对吗?”说到这里,快乐“哇”地一声哭出来了!马老师把她抱在怀里,抚摸着她的脑袋说:“如果你伤心了,就哭吧,没有关系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哭,尤其是在伤心的时候。”那一天,快乐哭得很大声,也哭了很长的时间。那一天,她终于可以做回一个正常孩子该有的样子,她拥有了一个孩子该有的权利,她终于可以不顾及别人的看法,正常地表达她的情感和情绪了。再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快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她也笑,也哭,笑起来是那么自然,哭的时候又是那么流畅。上天创造了我们人类,把七情六欲放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正是这些情绪通通都在的时候,我们才拥有了一个人最完整的样子。本故事节选自马学红老师最新录制的「生活与教育」系列。该系列故事共50集,每一个故事都有马老师对教育内涵的解析。03想要弄明白一个人的完整情绪,不得不提另外一部奥斯卡电影,那就是2016年获得第88界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动画长片——《头脑特工队》。在每一个人的大脑中,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五种情绪:快乐、忧伤、害怕、愤怒和厌恶。而这部动画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我们解释了大脑的构造、功能以及这五种情绪对于人的重要性。乐乐:负责快乐怕怕:保证安全厌厌:不受毒害怒怒:确保公平忧忧:不被压垮▲下滑查看五位情绪小人,在小主人公莱莉的大脑中各尽其职。然而,忧忧每次出场都会让莱莉变得伤心、难过、哭泣...一直以来,忧忧似乎都没能对莱莉起到什么好作用,因此,乐乐心里一直排斥着忧忧的存在。随着莱莉逐渐长大,她迎来了生活中的一次重要变化:她不得不来到新的城市、新的家和新的学校。开学第一天,为了不让忧忧出来捣乱,乐乐让她待在一个圈里不要动。然而,事情还是搞砸了。忧忧让莱莉在新学校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从而泣不成声,引来他人侧目。莱莉大脑中的情绪小人们因此引发一系列骚乱,意外导致乐乐和忧忧离开大脑控制区,开展了一场脑内大探险。乐乐和忧忧不在线的日子里,莱莉对生活充满愤恨并失去信心,最终选择离家出走。然而,这一场冒险之旅,却使乐乐终于明白忧忧对于莱莉的重要性。在那些“快乐”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伤感和快乐并存的两面性。因为同一件事情,有时候可能让人感到悲伤,又会由于悲伤而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从而感到欣慰和开心。这样的经历,只有在心智日渐成熟后,才会慢慢体悟到。很多人简单地以为:快乐越多越好,悲伤越少越好。成年人似乎总是害怕孩子的哭声。当孩子哭泣时,我们常常如条件反射一般回应:“别哭了““停下来”...殊不知,当你这样说时,正是在给孩子强加一种痛苦,叫做“不得不快乐”。其实,悲伤并不一定是脆弱的表现。直面自己的情绪,将他们表达出来,尤其是对最亲近的人,这也是一种勇气。而赋予我们这种勇气的,正是自己孩童时期的养育者。最终,当看到莱莉的脸上挂着幸福的泪水,我们也深刻理解了每种情绪都不可或缺。长期被“快乐”把持的人,往往会有莫名的空虚和疲惫,而悲伤不仅可以起到调节作用,更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人际关系的纽带。对于幼儿教育者来说,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学会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客观的看待它们,帮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慢慢走向成熟。因为,真正丰富的个性和人生,它的核心记忆一定是五颜六色的。由跃儿教育首席讲师马学红老师最新录制的50节生活与教育系列课程「听着故事学教育」,是原本为芭学园内部教师培训所准备的真实案例,也是她和芭学园共同走过了十一个春秋所积累的宝贵实战经验。让我们一起听着故事学教育吧。购课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