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生态学PKU

其他

【论文】稳定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的温度敏感性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071字阅读时间:4分钟研究背景在全球尺度上,气候变暖通过提高初级生产力促进植物碳(植物凋落物、根系、根系分泌物)进入土壤,一方面可以增加或者维持现有的土壤有机碳(SOC)水平;同时,新鲜有机质的输入也可以加速土壤中原有机质的分解,这一现象称为激发效应(Priming
2022年3月9日
其他

【论文】土壤惰性碳比活性碳更易受到激发效应的影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990字阅读时间:3分钟研究背景新添加的外源有机质可通过激发效应(PE)改变原有土壤有机碳分解,进而影响陆地的碳(C)平衡。地球系统模型尚未考虑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稳定性和周转速率的土壤有机碳组分对PE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材料与方法我们通过向三种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并设置不同温度(22、32
2022年3月3日
其他

【论文】惰性土壤有机碳比活性土壤有机碳分解更易受到根系分泌物组分的激发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253字阅读时间:4分钟研究背景全球尺度上,气候变暖和CO2浓度升高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显著增加,导致更多植物碳(凋落物、细根、根系分泌物)进入土壤,主要体现在植被碳库向土壤碳库的流动增加从而增加土壤碳库。同时,土壤有机碳(SOC)分解加速,进而减少土壤碳储存。根系分泌物引起的土壤碳损失可归因于“激发效应(Priming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论文】氮磷富集及其交互作用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420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氧化亚氮(N2O)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外源养分的富集(如氮,磷)会打破原有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平衡。普遍认为外源氮(N)的添加会增加N2O的排放,而有研究表明,磷(P)添加可能具有降低N2O排放的潜力,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并且氮磷富集的交互作用对N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基于获取的113篇文献,搜集了自然生态系统P,N,NP添加的野外控制实验,在统计分析前,我们将数据拆分为两个子集,P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论文】植物输入变化改变森林土壤碳库和微生物群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766字阅读时间:6分钟研究背景植物输入(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调控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全球变化会改变植物生产力和其向地上和地下的碳分配,以及植物输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对土壤碳存储和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森林的面积较大而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凋落物输入和碳库,在调控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理解植物地上和地下输入的变化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影响的模式与机制对准确预测全球变化下的土壤碳动态至关重要。然而,以往的整合分析研究只关注了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总有机碳库的影响,而且大部分样本来源于草地和农田。因此,植物地上和地下输入变化对森林土壤有机碳与其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整合全球森林中的植物残体输入和去除(DIRT)实验,获取了166个研究点的3193组数据(图1);它们包含凋落物添加、凋落物去除、根系去除和二者均去除(即无输入)
2022年1月30日
其他

【论文】干燥-复湿比过筛更能刺激土壤呼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072字阅读时间:4分钟研究背景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C)库。即使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也可能会显著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因此,准确评估土壤C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材料与方法我们从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校园收集了0-25
2022年1月3日
其他

【论文】植物根系磷酸酶与细根性状经济空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360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磷(P)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之一,参与到如核酸、磷脂与酶等多种生命物质的合成。研究表明植物通过根系仅仅可以直接吸收土壤中的无机态磷。相对而言,这种不稳定的无机磷只占土壤磷库较小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土壤风化严重的湿润气候区域(如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而以有机态形式存在的磷通常占土壤总磷的30%至60%以上。植物可以通过调节根系结构与功能以更加有效地获取土壤磷,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策略就是合成并分泌磷酸酶。细根磷酸酶作为植物根系的一个关键生理性状(功能),它与其它根系性状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晰,而且以往相关的研究多是基于群落水平。近年来,细根养分获取策略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区域或者全球尺度的证据表明,细根性状之间的协同与权衡关系并不像叶片那样可以提炼为一个一维的“快-慢”经济型谱,而是一个多维的性状空间。受限于研究手段等,以往关于细根性状综合征的研究多基于传统的根系化学与形态方面的特征,而与根系功能直接相关的生理性状往往被忽略。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基于多维细根性状经济空间的概念框架,以云南普洱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20个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细根磷酸酶与其它细根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细根性状、植物养分与土壤养分三者如何影响物种间细根磷酸酶的变异。结果&讨论总体上,由1级根到3级根,磷酸酶活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44–14.90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论文】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的影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680字阅读时间:6分钟研究背景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正在导致热带森林转换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森林转换不但能引起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巨大损失,而且深刻改变着原有土壤属性和土壤有机碳(SOC)的积累。研究指出,热带原始森林转换造成的SOC损失高达50%。因此,评估森林转换对SOC的影响对于认识全球变化背景下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微生物残体碳是持久性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贡献超过30%的森林土壤SOC。近年来研究表明,温带森林转变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及其对SOC的贡献。然而,在热带地区,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对森林转换的响应尚不清楚。本文以中国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原生林转换为次生林和次生林转化为人工林后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及其对SOC贡献的变化。材料与方法研究地点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18°23′–18°50′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论文】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随深度和纬度的变化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977字阅读时间:6分钟研究背景土壤碳(C)、氮(N)、磷(P)及其化学计量是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土壤质量的重要表征,可以作为反映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养分供应的指标,用于研究生态过程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土壤微生物及其胞外酶是决定C、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因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将复杂的有机底物转化为简单的物质,显著改变土壤中C、N、P的比例,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土壤及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C、N、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0-20
2021年11月20日
其他

【论文】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824字阅读时间:6分钟研究背景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青藏高原由于面积巨大和碳储量较高,被认为对全球变化敏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研究土壤碳动态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关键地区。此外,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脆弱的,容易因气候变暖而退化。因此,它是研究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关键区域。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上开展了一系列模拟增温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增温对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土壤有机碳动态。然而,气候变暖如何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和相关的碳输入和碳输出过程的一般化模式及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文通过两个模拟增温的野外控制实验和一个整合分析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表1)。表1
2021年11月11日
其他

【论文】菌丝呼吸:土壤CO2通量的关键组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588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超过80%的植物物种属于菌根植物。对植物来说,与菌根真菌合作是其生长、生活与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成功策略,比如共生真菌能够为宿主植物提供必要的氮磷等养分,抵抗干旱胁迫和病原微生物等的侵害。相应地,菌根真菌的定殖、生长与繁殖也依赖于植物供给的碳源物质。研究表明在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通过菌根真菌消耗的地上部分光合产物可以达到30%。此外,也有报道指出菌丝贡献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三分之一。因此,菌根真菌在调控植物-土壤碳动态与养分循环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第二大碳通量,主要包括微生物异养(分解土壤有机质)与植物根系自养(消耗光合产物)呼吸两个部分。截至目前,已有大量野外原位测定土壤呼吸及其两个关键组分的研究,而根外菌丝作为植物获取地下养分的关键途径,其呼吸作用(即菌丝呼吸)往往简单地与根系绑定在一起。由于菌丝和根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比如菌丝通常对温度的变化不太敏感,而大气CO2浓度上升或者养分沉降可能造成植物对菌根真菌与根系不同的碳分配模式。因此,量化菌丝呼吸及其对土壤呼吸和自养呼吸贡献的一般模式有助于提升对土壤碳动态预测的精确性,以及对植物养分获取策略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整合当前菌丝呼吸野外原位测定的全部案例,构建了包含土壤呼吸(RT)、异养呼吸(RMic)、根系呼吸(RRoot)与菌丝呼吸(RMyc)的数据库,并计算了菌丝呼吸与土壤呼吸、根系呼吸及自养呼吸(RMyc+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论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对干湿交替响应:整合分析

干湿交替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MBC效应大小与土壤粘粒含量、有机碳、全氮呈负相关,与土壤采样深度和DWC干燥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呈正相关。图4
2021年8月2日
其他

【人物】心怀天下的生态学家—— 彼得·维图塞克(Peter Vitousek)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4366字阅读时间:14分钟导语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朱彪老师开设的本科生课程《全球变化生态学》中,有一项作业是让同学们介绍一位自己感兴趣的生态学家,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在此选出几篇分享给大家。本期推送是谢心韵同学对Peter
2021年8月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论文】土壤N2O的排放对植物和磷添加更敏感(相比丛枝菌根真菌和氮添加)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404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氧化亚氮(N2O)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外源氮(N)的添加为土壤氮循环,尤其是N2O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底物,是土壤N2O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有研究表明,磷(P)添加可能具有降低N2O排放的潜力,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2021年7月20日
其他

【论文】氮添加促进亚热带森林土壤的激发效应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329字阅读时间:4分钟研究背景外源碳输入诱导的激发效应能够强烈刺激原有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在氮沉降背景下,不同化学组成的植物凋落物输入如何影响激发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尚不清楚。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群落和活性会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单次实验研究也许不能真实反映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动态变化及内在机制。因此,在生态系统模型中考虑不同化学组成凋落物输入和氮沉降对激发效应的影响,对于更准确地预测土壤碳动态和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福建省戴云山自然保护区(25°
2021年6月20日
其他

【论文】植物源有机质输入介导了土壤碳矿化和净氮矿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404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中CO2的主要来源,而净氮矿化能够为植物提供活性氮,并通过植物生长促进CO2的固存。土壤碳矿化与净氮矿化的交互作用能够调节气候-碳循环反馈,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土壤碳矿化与净氮矿化的交互作用具有土壤特异性,并受到气候和非气候因子的影响。土壤碳-氮矿化交互作用的复杂性会导致对土壤碳储量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探究土壤碳矿化与净氮矿化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对于更好地预测全球环境变化下土壤碳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所用的土壤采自中国科学院沈阳农业试验站(41°32′
2021年6月19日
其他

【新闻】恭喜课题组7位同学顺利通过答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2333字阅读时间:7分钟热烈祝贺本课题组7位同学顺利通过毕业答辩,他们的名字及答辩题目分别是:袁霞(博士后):全球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机制冯继广(博士):氮磷添加对吊罗山热带低地和山地森林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韩云凤(硕士):氮磷添加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干大勇(硕士):海南吊罗山热带森林木本植物的根际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于淼(学士):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及其根际效应的种间变异李雨欣(学士):热带木本植物细根磷吸收策略的权衡姜姗汝(学士):塞罕坝地区四个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随深度的变化风采展示袁霞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调控机制的研究。在站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oil
2021年6月14日
其他

【论文】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190字阅读时间:4分钟研究背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驱动,全球平均气温在近百年来呈上升趋势,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温度升高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植物-微生物对增温不同的响应会进一步影响土壤有机碳(SOC)。SOC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及其组成的复杂性会导致SOC对增温产生不同反馈(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探究SOC及其不同组分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和机制,对于更好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土壤碳动态将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样地位于青藏高原的矮嵩草(Kobresia
2021年6月5日
其他

【论文】木本植物对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根际效应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197字阅读时间:4分钟研究背景根际过程在调节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植物的活根释放大量有机化合物,使根际(靠近根表面的区域)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与非根际土壤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通常被定义为根际效应(rhizosphere
2021年5月24日
其他

【论文】两个高寒生态系统全土壤剖面的土壤理化属性、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季节变化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130字阅读时间:4分钟研究背景土壤中广泛分布着微生物胞外酶,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和酶活性可以控制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进而影响土壤碳库的大小。季节变化会影响很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包括植物碳输入、土壤温度和水分、pH和养分可利用性、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等。然而,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全剖面的土壤理化和微生物属性的季节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生长季早期(5月初)、中期(8月初)、晚期(9月末),在青藏高原两个代表性的高寒生态系统(草甸和灌丛)的不同土壤深度(0-100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论文】土壤总氮矿化的根际效应:整合分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572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植物根系通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根际土壤碳(C)和养分循环。强烈的根际过程会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上形成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根际效应(rhizosphere
2021年5月15日
其他

【论文】高原鼠兔抵消了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的积极影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145字阅读时间:4分钟研究背景青藏高原土壤碳库储量巨大,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作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已有诸多研究证明气候变暖可以改变青藏高原有机碳(SOC)库。此外,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小型哺乳动物,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也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以往研究多侧重于增温或鼠兔的单一作用,目前关于气候变暖与鼠兔干扰的交互作用对青藏高原有机碳储存和动态的影响以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样地位于青藏高原的高寒沼泽草甸(37°44′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论文】丛枝菌根真菌(AMF)可降低土壤N₂O的排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929字阅读时间:3分钟研究背景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2021年5月8日
其他

【团建】“快乐掘土人”(朱彪老师课题组)团队——2020年度铁汉城环集体奖风采展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城迎百年华诞,争做时代青年”2020年度铁汉城环集体奖——最具网络人气集体评选正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中。评选分为风采展示和集赞两个环节,根据推送发出后一周内获得的文末“在看”数评比产生。今天进行风采展示的集体的集“在看”数截止时间为5月3日24:00。请下拉至推送底部点击右下角在看,为你支持的集体点赞。城环
2021年4月28日
其他

【观点】Bypass与Hyperbole:土壤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问题

31–34.分享者简介王旭东,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2021级直博生,主要从事土壤氮循环等研究。以第一作者在Agronomy-Basel、Journal
2021年4月10日
其他

【论文】计算方法影响养分添加对激发效应的影响吗?

PEnutrient的不同算法示意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基于52篇文献,收集了223组数据(N添加148组、P添加44组以及NP添加31组),按照单独的养分添加对微生物基础呼吸(Microbial
2021年3月12日
其他

【论文】热带森林海拔梯度上激发效应及其对养分添加的响应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616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外源有机物的输入能够强烈地改变原有土壤有机质(SOM)的分解速率,这种现象被称为激发效应(priming
2021年3月9日
其他

【论文】激发效应对养分添加响应的模式与控制因素

N添加对激发效应的影响与微生物N限制程度的关系小结基于N添加对激发效应的影响与微生物N限制程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微生物N挖掘理论和微生物化学计量分解理论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2020年12月24日
其他

【论文】细根呼吸在多维根经济型谱中的表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509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植物细根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如吸收水分、获取氮磷钾等多种养分元素、呼吸以及分泌一系列有机物质(分泌物)等,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以多种性状组合表征的养分获取策略,即多维根经济型谱。与一维的叶经济型谱相比,细根性状之间的协同与权衡关系更加复杂。近年来,细根养分获取策略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受限于研究手段等,以往的研究多基于传统的根系化学与形态性状,如氮浓度、直径、比根长等,仅有少数研究报道了细根生理性状与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而细根生理性状在多维根经济型谱中表征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细根呼吸作为植物根系的一个基础代谢过程,为其生长、维持及离子吸收与转运等提供能量,是决定细根养分获取的一个关键生理性状。目前有关细根呼吸与其它性状之间种间关系的研究仍局限于有限的物种,且存在不一致性。此外,细根呼吸在多维根经济型谱的表征如何亟需探讨,而这也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植物养分利用策略以及地下碳-养分循环过程的理解。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构建了细根呼吸与其它四个经典细根性状(氮浓度,RNC;比根长,SRL;直径,RD;组织密度,RTD)的数据库,共包含245个植物物种。我们在物种与系统发育独立差(phylogenetic
2020年10月21日
其他

【论文】根系功能性状是调控土壤有机质分解根际效应的关键因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371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植物性状在调控生态系统碳-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性状的研究手段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与植物地上部分(如叶、树干等)相比,根系的功能更加复杂,如获取水分和多种养分(氮、磷和钾等),进而衍生出一系列化学、形态、生理等方面的性状。这也为我们研究根系如何调控地下生态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陆地生态系统,大部分碳以有机质的形式(soil
2020年9月30日
其他

【论文】氮添加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guild)丰度受氮添加引起的土壤酸化的影响而显著降低(图2和图3),从而导致根系侵染率的显著下降(图4);而将更多生物量分配到根外土壤中的AM真菌(edaphophilic
2020年9月29日
其他

【论文】木本植物根际激发效应与吸收根功能属性的关联

h)。左侧图:不同土壤(实验一,物种为杉木);右侧图:不同树种(实验二,土壤为黑龙江玉米土)。小写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吸收根和运输根形态属性在不同处理间的显著性差异(P
2020年9月16日
其他

【论文】高寒草甸和灌丛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及潜在功能的深度分布格局

cm)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生态学家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人们对存在于较深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的了解则较为有限。虽然微生物生物量通常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急剧减少,但在深层土壤中(>20
2020年9月14日
其他

【论文】长期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物理组分和化学组成的不同作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2174字阅读时间:7分钟研究背景氮和磷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元素,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导致了大量外源氮磷向土壤的输入,这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有机质分解和土壤碳固存等诸多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库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
2020年9月7日
其他

【论文】微生物残体变化控制矿物结合态土壤有机碳对氮添加的响应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2048字阅读时间:7分钟研究背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大气氮沉降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显著增加,并且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增加(全球大部分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残体的输入(包括地上/地下残体碎屑和根系分泌物等)和土壤微生物分解的变化会共同影响土壤碳储量。由于土壤碳氮循环的紧密联系,大气氮沉降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与结构势必会对土壤碳固存产生影响。以往的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对氮沉降的响应表现出增加、减少和不变,这些研究将造成的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所处的生态系统和土壤有机质组成物质的不同。然而不同土壤有机碳组分对于氮添加的响应是否有异同以及控制这种响应差异的机制依然不明确。氮素的可利用性对土壤碳循环起到了关键的控制作用。以往的研究发现氮素可利用性增加会促进植物凋落物的分解,而且氮含量高的要比氮含量低的凋落物分解要快。另外,氮素可利用性的增加会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造成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减少。氮素可利用性的增加除了促进植物残体的输入外,还能减弱微生物活性和凋落物的分解,这两种作用将使得土壤碳储存增加。总体而言,氮素可利用性变化对于土壤碳动态的影响是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同时也受到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土壤矿物性质和酸碱度的调控。将土壤有机碳进行分组是依据其固有的抗性和热稳定性,土壤团聚体对其的物理保护和土壤矿物的化学吸附机制。目前,将土壤有机碳根据其粒径大小分为颗粒态有机碳(粒径>50-63
2020年8月20日
其他

【论文】细根分泌物:森林细根碳经济学谱的新维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592字阅读时间:5分钟研究背景植物细根不仅承担养分、水分吸收功能,支持地上部生长,同时也向土壤微生物提供细根分泌物等新鲜可利用碳源,从而改变土壤有机质周转的速率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加速土壤养分释放。这种调控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的功能至关重要,却缺乏预测机制。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预测该过程的直接诱导因素——细根分泌物入手。仿效地上部成熟的叶经济学谱(leaf
2020年8月15日
其他

恭喜本课题组5位同学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热烈祝贺本课题组5位同学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他们的名字及答辩题目分别是:陈笑(2015级直博)中国东部森林根际激发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何可宜(2017级硕士)植物残体输入对森林土壤碳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家乐(2015级学士)中国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徐浩(2016级学士)四个草地物种的植物-土壤反馈及干旱胁迫的遗留效应秦艳伟(2016级学士)氮添加对中国东部森林土壤磷元素可获得性的影响时光匆匆燕园情深让我们深入了解下学子们背后的故事个人介绍陈笑博士期间参与多个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发表SCI论文8篇。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结合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模拟等方法,研究中国重要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地下过程。毕业后将继续从事土壤生态学方向的科研工作,力争为改良与修复污染土壤做出贡献。自2015年的夏天来到燕园,转眼已是五年。博士五年,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充实且丰富的学习,有趣且温暖的生活,都让我在时光流去之后获得直面人生的勇气与信心。回首这几年的时光,万般流连,感恩赴汤蹈火走了它一遍;回首身边的人,虽无物佐酒,无歌以酬,愿世事待你们温柔,缪同归,喜识你们。何可宜从百旺山到未名湖,从懵懂到立志,喜欢读书远游健身和独处,希望做一个有用的人,未来选择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带着北大人的精神,永远斗志昂扬,永远初心不忘,加油吧,今日扬帆启城,再会把酒言欢!于家乐一个普通的理工科男生,闲暇之余鼓捣点科普视频。研究兴趣是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毕业去向为攻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学硕士。徐浩大家好,我是徐浩!我跟着朱老师完成了植物-土壤反馈的毕业论文,很高兴本科后两年在组里和师兄师姐们认识,学习到了很多!毕业后还会在园子里待着,希望大家以后能保持联系。秦艳伟我是16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秦艳伟,来自山东聊城,18年秋季加入朱彪老师研究组做拔尖计划。在朱老师的指导下,我本科主要进行氮添加对土壤磷组分影响的研究,而我在本科毕业之后仍将继续在本院攻读硕士学位,感谢组内师兄师姐的帮助,更要感谢朱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毕业啦再次祝福他们毕业快乐愿未来日子继续拼搏圆梦青春图文
2020年6月12日
其他

【论文】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本文字数:1328字阅读时间:4分钟研究背景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青藏高原由于面积巨大和碳储量较高,被认为对全球变化敏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研究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的重要地区。因此,青藏高原上开展了一系列模拟增温的野外控制实验,大量的案例研究报道了模拟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但是结果并不一致。在青藏高原尺度上,增温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影响的一般化模式以及控制因素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手段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图1
2020年4月4日
其他

【论文】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不同

朱彪往期精选论文【论文】原始森林退化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丨更多论文【论文】土壤有机碳分解对干湿交替的响应:整合分析丨更多参会【参会】2019年国际微生物生态前沿研讨会丨更多参会[参会]
2020年1月15日
其他

【论文】原始森林退化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朱彪往期精选论文【论文】土壤有机碳分解对干湿交替的响应:整合分析丨更多论文【论文】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研究丨更多参会【参会】2019年国际微生物生态前沿研讨会丨更多参会[参会]
2020年1月14日
其他

【论文】土壤有机碳分解对干湿交替的响应:整合分析

朱彪往期精选论文【论文】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研究丨更多论文[论文]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磷添加的响应:整合分析丨更多参会【参会】2019年国际微生物生态前沿研讨会丨更多参会[参会]
2019年12月18日
其他

【论文】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研究

两个海拔梯度的空间位置结果&讨论用SOC标准化后的有机碳矿化速率(Cmin-SOC)可作为SOM稳定性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30天有氧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海北地区两层土壤(0-10
2019年11月19日
其他

【论文】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碳和养分限制:气候和土壤属性的影响大于养分添加

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碳限制和养分限制的关系此外,我们发现气候和土壤理化属性分别解释了23%的微生物碳限制和87%的微生物养分限制的空间变异,而养分添加只能贡献~1%的解释率(图4)。图4.
2019年11月18日
其他

【参会】2019年国际微生物生态前沿研讨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10月28-3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了2019年学术年会与第4届青年论坛暨首届国际微生物生态前沿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和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家的10多位院士(赵国屏、赵进东、焦念志、邓子新、邱冠周、James
2019年11月3日
其他

[参会] 2019年土壤有机质国际研讨会见闻与悉尼大学交流访问

Beach)等;漫步其中,劳逸结合,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感受悉尼之美。参观悉尼歌剧院悉尼皇家植物园波澜壮阔的大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本次会议详细信息。
2019年10月15日
其他

[参会] ESA 2019美国生态学年会见闻

的海报,发表了本课题组关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磷添加实验对土壤碳动态分析的最新成果。同行的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王曦若和马奕欣也展示了植物生理生态学相关的海报。王曦若(左上)和袁霞(右下)
2019年9月15日
其他

[论文]高寒草甸表层土壤的颗粒态有机碳比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对氮添加更敏感

土壤有机碳库是由有着不同周转时间且受保护程度不同的多个组分组成的。氮(N)添加能够通过影响植物碳输入和微生物分解过程而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库。然而,N添加如何影响高寒草地土壤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尚不清楚。因此,基于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进行的6年的N添加实验(位于甘肃玛曲,海拔3500米),我们研究了不同土壤组分(Bulk
2019年9月7日
其他

[论文]土壤微生物对草地生态系统氮磷添加的微弱响应

草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呈现出独特的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模式。人类活动增加的草地生态系统氮磷输入改变了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属性,然而,外源氮磷增加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改变尚不十分明朗。基于此,为了评估氮磷添加如何影响土壤理化和微生物属性,并探索在不同草地生态系统中这些属性响应氮磷添加的机制,本研究基于中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海北)、内蒙古温带草甸(海拉尔)和温带草原(毛登)这三个典型草地生态系统长期养分添加实验平台(图1),于2015年夏天对这三个平台的氮磷添加样地进行了采样,测定其土壤属性(pH,
2019年8月22日
其他

[论文]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磷添加的响应:整合分析

磷是限制植物生长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元素之一。人为活动导致的磷输入和大气磷沉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磷可利用性,对陆地碳循环过程(如植被生产力、土壤碳储存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进而会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环节之一的土壤呼吸(soil
2019年4月23日
其他

[野外样地]海北高寒草地土壤全剖面增温控制实验

海北高寒草地土壤全剖面增温样地介绍高寒草地土壤全剖面增温控制实验位于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以下简称“海北站”),海北站地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的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境内(37°29′-37°45′N,101°12′-101°23′E,海拔3250m)。海北站地处内陆腹地,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中无明显的四季之分,暖季短暂而凉爽,冷季寒冷而漫长。年均温为-1.7℃,年降水量为582.1mm(其中80%分布于植物生长季的5-9月)。土壤为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为异针茅(Stipa
2018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