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观察
其他
【关注】聚焦百姓健康需求 用项目建设推动健康云南行动
今年5月,云南省印发了《关于推进健康云南行动的实施意见》、《健康云南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和《健康云南行动(2020-2030年)》,加快推进健康云南建设和提升全省人民健康水平。健康云南行动始终践行“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的理念,强化“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健康云南行动推进委员会副主任杨洋表示,健康云南行动聚焦百姓的健康需求,采用一系列项目来支撑整个健康行动,让行动项目化,项目具体化,让健康云南129项指标有实现的途径和办法,让其落到实处。云南省推进健康云南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提升百姓健康素养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重庆行动,打造巴渝地区健康行动样本
作为我国西南部枢纽城市之一,重庆市于2019年11月印发了《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实施方案》,标志着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全面启动。比照国家行动方案,重庆行动分为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15个专项行动。按照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目标,到2020年底,重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全面建立,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到203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新闻发布会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20年12月3日
其他
【70年巡礼】健康老龄化:活得长还要活得好
“过去我们经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身边像我这样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不是奢望。”在北京市地坛公园,刚刚锻炼完身体的牛大爷笑眯眯地说。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间,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也处于巨变之中。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大力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立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综合性、连续性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向健康老龄化目标迈进。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其原因与生育率和死亡率双双下降分不开。随着医学技术提升,以及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死亡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客观趋势。”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处于年轻化进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初显,政府和业内开始关注到这一问题,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原新说:“现有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共有3个人口出生高峰,其中,1950年~1958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生2077万人,1962年~1975年平均每年出生2583万人,1981年~1994年平均每年出生2239万人。3个人口出生高峰期必然会在60年之后演化为3个人口老龄化的“冲击波”。从2010年开始,1950年出生的人进入了60岁,第一个生育高峰的人开始进入老年期;之后,第二个、第三个出生高峰的人口将会相继进入老年期。预计到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最高峰值4.9亿,比现在翻一倍。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70年里,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超过40岁,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这也加速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1999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标志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那一年,牛大爷刚好60岁。在机制体制建设上,1982年,我国派代表团参加了全球第一次人口老龄化大会,并很快成立了中国老龄协会。1999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此后,民政、卫生健康、人社等相关部门也都设立了专门从事老年人管理、服务和研究的机构。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做出决定,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承担。业内人士认为,改革实际上是将统筹应对老龄化的职能和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更紧密地绑定起来。国家对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更加重视,因为没有“健康老龄化”,就没有真正的“健康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步履不停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对老年人而言,“活得长了”并不代表“活得更好了”。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最早提出“健康老龄化”一词,目标就在于保障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同时延长其生命长度。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于普林教授说,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病种诊疗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老年患者群体的医疗需求。老年医学通过综合评估了解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状况,制订以保护老年人健康和功能状态为目的的治疗计划,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在看起来状态不错的牛大爷,以前却是个“药罐子”。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炎等5种慢性病,几年来,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二级、三级医院,他看过多个科室,有的病还同时看了中医、西医,每次看病都得开三五种药。2013年,牛大爷因糖尿病加重来到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医生评估后,将他的用药品种减少了一半。我国老年医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基本与国际同步,在医疗机构中一般叫老年医学科、老年病科等。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近期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的核心指标包括,到2022年和2030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分别不低于50%和90%。为了促进老年医学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惠及更多老年人,2015年3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复同意在北京医院设立国家老年医学中心。2018年5月,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挂牌成立。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6家医院获批成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几年来,这些中心探索降低老年人多发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干预措施,在临床研究、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保障“老有所养
2019年9月17日
其他
【70年巡礼】医疗质量:从“尽快治愈”到“四升一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医疗条件落后、资源不足,但行业对于医疗质量非常重视。1958年有社论写道,“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提高医疗质量。尽快地治愈病人,减少病人复诊次数,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我国医疗行业所追求的价值导向。时至今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提高医疗质量仍是行业不变的追求。在新时代,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坚持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推动医疗服务向高质量发展。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医疗质量目前呈现“四升一降”的趋势: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部分专科、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续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在《柳叶刀》去年发布的最新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中,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一年间上升了12位。服务: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医疗卫生处于缺医少药、技术落后的状况,尤其在农村,农妇多是在家生孩子,接产往往是个问题。河北省平山县想到的办法是办培训班培养助产人员、讲授科学生产知识等。效果很快凸显:从第一期开班到第三期结束,一共接生了76个孩子,没有1个得新生儿破伤风,还救活了8个“假死”的婴儿。70年后的2019年3月,第一批913家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名单对外公布,孕妇分娩疼不疼,已上升为国家层面关注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从2010年的30/10万降至2017年的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1‰降至2017年的6.8‰。接产方式的变革让我们看到了70年间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更看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70年来,医疗质量在医疗服务中的分量一直很重。1958年,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在“家庭病床”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说,有人把医疗质量的高低,单纯看作一个技术水平、设备条件问题,这是片面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都和医疗质量密切相关,但如果缺乏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虽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完整的设备条件,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70年来,我国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也更有保障。20世纪50年代,我国护理前辈黎秀芳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三查七对”制度和程序,现在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二级医院均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了让“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启动,如今第二轮已行至半路。技术:从跟跑到领跑没有技术的进步,提升医疗质量就没有了支撑。70年来,技术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保障,被摆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这几年,我国对复杂先心病的诊治能力明显提升。其中,我国发明的双根部调转手术,不仅得到了国际认可,而且被列入美国医生继续教育课程。心脏移植存活率,比如早期手术、1年、5年和10年的存活率,都比国际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郑哲自豪地说。7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区域间技术能力和专科间发展更加平衡。从专科层面看,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和神经外科等传统高风险手术科室中低风险组死亡率分别从2013年的0.16%、0.15%、0.14%下降至2016年的0.06%、0.11%和0.04%;在重点病种和手术层面,以三级综合医院收治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为例,2016年与2013年比较,死亡率由2%下降至1.56%;从临床合理用药层面看,以抗菌药物为例,我国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的19.4%下降到2017年的7.7%。在大医院,高精尖技术领域创新不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主研发的心室辅助装置,填补了国内心室辅助研发领域技术空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立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和治疗新方法,改进卵母细胞及胚胎冷冻技术,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在县域,技术能力的提升让“龙头”抬得越来越高。至2018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85%左右,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据不完全统计,城市三级医院帮助县级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15000项,50%的县医院已能够开展颅脑肿瘤手术、颈椎手术、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和内镜治疗技术等复杂手术;血液透析技术在二级医院广泛开展。在乡村和社区,“健康小屋”及便携式体征信息采集仪可以对居民进行体征测量,并直接传输给家庭医生,“医防融合”能够无缝衔接;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智能医学影像、虚拟助理、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正成为基层医生的好助手……制度:建立完善监管长效机制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向前。1951年,政务院(国务院前身)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医疗机构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医院诊所管理暂行条例》。1978年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在编制说明中强调:“修订新的编制是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发展医学科学技术”。对此,相关专家表示,这说明我国医疗体系建设之初,就已具备了医疗质量监管的初步理念。据统计,1978年~1998年,我国颁布了60多个与医疗质量监管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1999年~2008年,此类文件则有134个。有专家表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开始重视医疗安全管理和法制化建设。2008年,我国发布《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重点突出了依法执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院安全三个方面。如何让制度落地、落实,各方想尽了办法。2005年起,“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全国开展。紧接着还有“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这些举措使我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11月1日起,《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施行。它在高度凝练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做法,明确了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有关专家表示,这个文件在我国医疗质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它将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0亿元,支持全国79个专业、314家医院的1231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了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国家队”,充分发挥其行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进入新时代,作为卫生健康事业永恒的主题,医疗卫生质量有了新的发力点。2019年全国第一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启动,这也预示着我国医疗质量管理进入更加科学、严格的时代。文章来源
2019年9月16日
其他
【70年巡礼】爱国卫生:健康领域的中国创举
蓝天白云碧波荡漾,阡陌交通孩童欢笑。这并非画卷中才有的美好世界。爱国卫生运动这一中国创举,将这一美好愿景逐渐变成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通过普及卫生知识、大搞环境卫生、除“四害”等一系列举措,爱国卫生运动对改善我国城乡卫生环境、防控疾病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正通过建设健康城市等方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焕发新的生机。公共卫生与群众路线结合“将爱国和卫生相结合,是中国的一个创举。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毛群安说。1952年,美国政府罔顾国际禁令,向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实施细菌战。同年12月,毛主席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号召,政务院印发《关于1953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现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此成立。在复旦大学教授傅华看来,除了历史机遇,爱国卫生诞生的背后还有着深刻的体制内涵——将公共卫生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中国的独创。“公共卫生不是由供给者单方面完成,而是由卫生工作者、高危人群以及社会多方协作,而群众路线恰能发挥组织动员的作用。”傅华说。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保护人民健康”,为爱国卫生运动奠定了法律基石。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侧重于传染病防治,主要任务是除“四害”、讲卫生、清洁环境、消灭疾病。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开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疾病谱也出现了深刻转变——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点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便能窥见一斑。”傅华说,1989年10月1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创卫工作正式启动,成为改革开放后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1994年、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全国爱卫会先后对《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行了5次修订。在第一次修改时,就增加了“广泛开展控制吸烟宣传教育,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交通工具上应有禁烟标志,积极开展创无烟单位活动”。这与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控烟工作紧密相关。此后,面对慢病井喷的现状,标准又逐步增加了“社区和工作场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社”,“推广减盐、控油等慢性病防控措施”等内容。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在爱国卫生运动的诸多举措中,“厕所革命”有着标志性意义。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这曾是我国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因其对环境和水源污染严重,导致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高发,给百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此外,由于疾病发生的延时性,很多农民意识不到改厕与预防疾病之间的关系,盖了漂亮的新房子,却舍不得为厕所改造花钱。20世纪90年代,改厕工作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广大农村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在农村改厕问题上,充分体现了爱国卫生运动中政府主导统筹谋划的特点。”毛群安说,2004年,全国爱卫办承担了中央转移支付农村改厕项目,这是我国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资助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农村改厕问题,指出改厕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可以说小厕所连着大民生。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83.8亿元,新建、改造2126.3万户农村厕所。2009年,农村改厕工作列入深化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持续提升。吹响新时代集结号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表示,爱国卫生运动的一大特色是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将改水改厕等具有较高“健康绩效”的适宜技术应用其中,这不仅与健康中国建设的主题相契合,同时也是当下医改的方向。李玲指出,医疗卫生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始终存在如何在预防和治疗之间、低成本的适宜技术和高精尖技术之间选择的问题。预防为主的理念和低成本的适宜技术,面向的是广大人群,简便易行,对健康的改善效果大,社会效益好。“从根本来说就是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精髓。”李玲表示,整治环境卫生、除“四害”、调查研究地方病、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这些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使每个人成为健康生产的主体。这项工作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将中国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历史进程中,爱国卫生运动也推出新举措,健康城市建设就是其中之一。毛群安表示,健康城市这一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新公共卫生运动”、《渥太华宪章》和“人人享有健康”战略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为面对21世纪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行动战略。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健康城市的理念首次被提出。2016年7月,全国爱卫会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在中国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是卫生城镇的升级版,卫生城镇重点关注解决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则更加突出全面的社会健康管理。”毛群安说。目前,全国爱卫办在全国确定首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的有效模式。同时,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抓手,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受到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已有100多个城市出台了健康城市建设相关政策或规划,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正在积极探索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并不意味着放松卫生城市的建设。”毛群安强调,从全国来看,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推进卫生城镇创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努力改变环境卫生状况,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东部发达地区和已经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地区,要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文章来源
2019年9月10日
其他
【70年巡礼】70年,书写传染病“消亡史”
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疫苗等传染病防控手段的不断发展,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等既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被逐一降服,疟疾、麻风等也进入被消除通道。可以说,70年间演绎了一部传染病的“消亡史”。消失的“麻脸”“自1950年开始,中国即实施婴儿常规种痘,1978年前每隔6年普遍复种,地方有完善的卫生防疫机构,有满意的疫情报告,在小于20岁的人群中未见‘麻脸’,委员会证明中国已无天花。”这是1979年12月,全球消灭天花证实委员会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的报告中的一段话。自此,天花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消灭的首个烈性传染病。“消灭天花,疫苗当记首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尹遵栋边说边抬起左臂,露出蚕豆大的一块疤,“这就是种牛痘时留下的印记。”作为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天花至少在人间已传播了3000年,重者伤及性命,轻者即便幸存,也会终生在脸上留下一个个“麻点”,在古埃及法老的木乃伊面部就留有天花瘢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接种人痘以预防天花的国家,但人痘接种存在弊端,有时会引起天花传播。随着牛痘的发明,曙光展现。“有了好的疫苗,还需要保持高接种率。”尹遵栋说,通过发挥群众性运动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大力推行全民种痘。同年,卫生部发布《种痘暂行办法》,实施全民义务种痘,规定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初种,6岁、12岁、18岁时复种。1949年~1952年,全国种痘5亿多人次。在推行全民普遍种痘运动中,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和卫生防疫部门联合组成推行种痘运动的领导组织机构,开展宣传,组织医护力量并培训街道和乡村种痘员,通过拉网式排查,逐户逐院种痘,接种率迅速增至90%。“收效显著。”尹遵栋说,我国天花病例数由1950年的43286例大幅度降至1954年的847例。1954年,全国各大城市即未见天花流行;至1957年,仅局限在新疆、云南、四川部分地区流行;1958年,除少数边远地区外,天花流行已被控制;1959年,只有云南个别边境县有流行,云南省沧源县是中国最后一个发生天花暴发流行的县。不断演进的防控策略尹遵栋表示,虽然疫苗居功至伟,但也不能忽视综合运用各类防控措施的作用。比如,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传染病管理办法》,天花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制定了紧急防治管理办法,并逐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疫网。此后,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加强了对天花病人的管理和疫情报告工作。当发现天花病人后,即按照管理办法进行紧急防治,如隔离、护理、救治病人;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留验接触者;封锁疫区,在一定范围内应急种痘,扑灭疫情。“由于在普遍种痘的基础上,又加强了紧急防治措施,因此有效遏止了天花的传播,天花流行地区大大减少。”尹遵栋说。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消灭天花,相应的防控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1960年,全国病毒性疾病防治会议根据国内居民免疫状况,提出了加强国境检疫和免疫措施,建立国境天花免疫带;同年,首先对边境省份的居民又普遍种痘一次;1962年,卫生部修改种痘办法,规定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初种,其他年龄的种痘采取以省(区、市)为基础,划分6片,每年以片为单位轮流普种,每片隔6年普遍种痘一次,以维持全国居民有较高的天花免疫水平。1980年5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三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宣布:在全世界已消灭了天花。1982年,卫生部宣布中国不再实施牛痘疫苗接种。事实上,不仅是天花,2007年,经世卫组织审核,中国在全球83个丝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中率先消除了丝虫病。这是我国继宣布消灭天花和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以来,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就。此外,我国自2006年后连续13年无白喉病例报告,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大多数传染病,比如麻疹、流脑等,发病数与死亡数也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仍将续写“消亡史”“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本地疟疾感染病例全国零报告,2018年继续保持了无本土原发病例的记录。”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颇为自豪。疟疾,俗称“打摆子”。我国曾是疟疾流行大国,20世纪40年代每年至少有3000万以上疟疾病人,病死率约1%。我国的疟疾防控大致可分为控制和消除两个阶段,二者的分水岭就是2010年发布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周晓农解释,在疟疾控制阶段,防治目标是降低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借鉴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采取群防群治的方式,比如1957年~1959年,在海南掀起了全岛群众性灭疟高潮,短期内在80万人口中使用抗疟药,并在高度流行区全民服用抗疟药,使得疟疾发病率显著下降。2010年,我国疟疾发病率已降至0.06/10万,开始向消除阶段迈进。“消除并不意味着没有病例,根据世卫组织定义,这一阶段要在健全的监测体系基础上,连续3年没有本地感染的病例存在。”周晓农说。比如,监测方式要从既往的“被动监测”向“主动侦查”转变。“随着本土病例的减少,为发现可能残存的或隐性传染源的主动病例侦查成为重要监测手段。”在消除疟疾过程中,中国制定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工作策略,总结了“1-3-7”工作模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疟疾实验室检测网络,完善了疟疾媒介监测和疟原虫抗药性监测体系,建设了边境地区消除疟疾的“3+1防线”,为世界疟疾防控和消除贡献了“中国智慧”。周晓农坦言,当前,中国面临着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巨大挑战。近些年,全国每年约有3000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当一部分人前往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由于我国的传播疟疾媒介——按蚊仍在原流行区存在,输入性病例引起继发感染病例难以消除。因此,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彻底免除输入再传播的风险,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各国共同努力,在全球达到根除疟疾。相关专家表示,虽然天花、丝虫病等被降服,疟疾、麻风也将被消除,但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等新发突发传染病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这个角度看,传染病“消亡史”也将不断续写下去。文章来源
2019年9月9日
其他
【70年巡礼】细说卫生工作方针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庆典。70年来,新中国风雨兼程,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奇迹的创造,卫生健康事业功不可没。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图为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安徽省观看防治血吸虫病规划图。人均预期寿命是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三大核心指标之一,其增长依赖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卫生健康工作的良好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从35岁增长到2018年的77岁。一部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史,就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调整升级、结出累累硕果的最好见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前30年确立卫生工作“四大方针”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面对积贫积弱的社会面貌,尤其是全国人民人均预期寿命不高的现实,党和政府撸起袖子,下定决心让人民过上健康幸福的好日子。根据公开的文献资料,当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人民健康随时随地可能受到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的威胁。由于医疗条件差、严重缺乏药品与医疗器械、封建迷信盛行等原因,一旦某地发生疫情,往往无法有效控制,病人死亡率极高。天花、霍乱、鼠疫等16种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每年死亡人口中近半数死于传染病。严峻形势之下,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主席为这次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会议确定了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三大方针。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此后,我国为贯彻卫生工作“四大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专科防治所、卫生宣传站等卫生机构,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各项疾病防治工作。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总结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30年,我国在疫病流行、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建立起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宏观资源相对公平配置,保障了人民健康,也提升了人均预期寿命。改革开放以来前30年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文献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8.2岁。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生的那一代人相比,1978年出生的中国人预期可以多活30多年。当时,中国掀起改革开放的浪潮,瞄准“四个现代化”,但缺医少药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卫生工作方针需要调整升级。1979年,全国卫生局长会议提出“今后3年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各级医药卫生单位的工作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199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党的十七大会议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重要论断,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前30年,我国通过激活微观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化的费用分担机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毛宗福表示,“这些历史的片段,组合成了我国卫生健康资源供给不断增加、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的发展史。”这一时期,老百姓家门口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设施越来越多,传染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疑难重症有了更多的治疗手段。伴随着经济发展、居民营养改善、体质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4岁。在北京市通州区,76岁的李大爷每天都会出去遛遛弯、坐一坐。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是到农村锻炼,后来在国营木材厂工作,生过病、受过伤,但都能找到医生、获得治疗。“人活七十古来稀,以前确实是这样。可现在,长寿没那么难了嘛!”李大爷说。2009年深化医改以来新版方针要求“健康入万策”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卫生工作方针调整升级的原动力。2009年,《中共中央
2019年9月6日
其他
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医院智慧服务评估标准
打开手机,动动指尖,就能挂号、缴费、查询、看病、看检查报告……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正是当下一些地区正在打造的“指尖医院”。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标志着今后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有了国家标准。智慧服务标准涉及17个评估项目2018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其中,“智慧医院”的占比从之前的6%,增加到14%。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国家卫健委首次对医院智慧服务提出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提供智慧服务,是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主要是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教学、科研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在本评估范围内。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均可参与评估。按照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应涵盖的基本服务内容,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环境,此次评估标准体系共确定5个类别17个评估项目。根据服务功能和患者感受分6个等级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出入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医院应用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智慧导医分诊、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和结果推送、在线支付、床旁结算、生活保障等智慧服务,患者能够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相关信息。3级:联通医院内外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电子病历的部分信息通过互联网在医院内外进行实时共享,部分诊疗信息可以在院外进行处理,并与院内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实时交互。初步建立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流程。4级:医院智慧服务基本建立。息者医疗信息在一定区城内实现互联互通,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的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患者就诊更加便利。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疔健康服务基本建立。患者在一定区域内的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居家产生的医疗健康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医院能够联合其他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惠及更多基层医疗机构2018年是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二个“三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此次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的出台,将会引导医院依照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方向,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随着县域医共体的不断推进,以“互联网+”为手段的医院智慧服务不只局限于二级及以上医院,这一智慧服务系统将会惠及更多基层医疗机构。附件:文章来源
2019年3月20日
其他
【两会观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
3月8日,2019年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请问马主任,我想问的是关于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这些年来,群众看病的确方便了很多,但是也有人反映,虽然国家实行了分级诊疗制度,但是很多人得了重病还是会选择大医院,但是到了大医院还是会出现挂号难,尤其是挂专家号比较难的问题。请问马主任,接下来在“看病难”的问题上会有哪些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推出呢?谢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2019年3月11日
其他
【两会观瞻】划重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健康相关内容抢先看
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关键词: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1.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2.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3.做好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4.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5.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6.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加强妇幼保健服务。7.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鼓励中西医结合。8.强化药品疫苗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9.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加大城镇困难职工脱困力度。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要尽力为群众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重磅解读2019与2018政府工作报告对比1.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旧是关键词。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则明确: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收入确保只增不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2.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持续增加。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2019年则明确: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3.聚焦癌症防治成保障民生重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开展抗癌药国家谈判、实施抗癌药降税降价、印发18个肿瘤诊疗规范……2018年,国家在癌症防治领域出实施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9年,政府必然将会在癌症防治中倾注更多心血。4.基本公共卫生更要落实预防为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2019年则明确: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一目了然,疾病防治的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新增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全部用于基层。5.慢病治疗用药纳入医保报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做好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我国慢病患者数以亿计,已经造成了越来越重的社会疾病负担。此前,慢病患者门诊用药只能通过一定的疾病认定政策,才能享受医保报销;此次政府明确,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直接纳入医保,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更为直接的便利和福利。6.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质量一词首次代替数量,在报告中被明确要求。重质量的视角转变,首先会落实到每一位签约居民的感受中,不仅以往那种签而不约的状态将得到扭转,家庭医生该提供哪些具体的服务项目、如何进行考核评价、这项工作如何长久开展等,也都会转变为具有生命力的制度,带给每一个人生活方式、看病路线、健康维护上的转变。7.跨省就医直接结算仍是医保努力方向。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2019年则明确: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去年强调扩大覆盖人群;今年则强调尽快使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只开通几家大医院意义有限,定点医院全覆盖、流动人群全覆盖才是正道。8.给药品、疫苗架设“高压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药品疫苗攸关生命安全,必须强化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2018年疫苗事件所带来的行业巨震有目共睹,药品领域提高质量疗效的举措同样大刀阔斧,药品、疫苗,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决不允许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9.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卫生健康的内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讲到小事,总体的基调就是给老百姓减负、让基层群众有获得感。尤其是直接抓住老百姓生活中的具体痛点、难点,提出要求,开出处方,表明医改正从全面推进发展到细化落实的阶段,最终带来民生温度的提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看的、想的、要做的事更细了。多处与卫生健康相关的重要表述除此之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多处与卫生健康相关的重要表述。关键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型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关键词: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消费稳定增长。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关键词: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文章来源
2019年3月5日
其他
【两会观瞻】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2018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32万人次,是2017年的6.3倍;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为319.4亿元,是2017年的6.6倍;基金支付188.5亿元,是2017年的6.7倍。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共计15411家,其中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12803家;国家平台备案人数达354万人;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52.6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368亿元,基金支付216.5亿元。自国家平台运行以来,基金支付超过1万元的有58.2万人次,超过5万元的有7.5万人次,超过10万元的有1.2万人次。跨省就医历来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之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年要“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当时,在人民大会堂内,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心情激动。作为基层代表,曾香桂多年来一直关注农民工的教育、医疗、户籍等话题,也曾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建议让农民工能够获得这一制度红利。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2018年8月,国务院发布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研究决定在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长住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的基础上,将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全部纳入直接结算的范围。当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就医一站式结算。在此前后,全国的医疗机构也被动员起来,要求2017年全年跨省住院患者超过500人的定点医疗机构,2018年年底全部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这些医疗机构除更新信息系统外,还纷纷增加服务内容,承担起宣传、引导、前期垫资等职责。为让跨省异地就医之路更通畅,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移动支付等一站式结算服务,逐步实现医疗联合体内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患者重复检查,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国家医保局成立前,卫生健康、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强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建成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联通了所有省级平台和统筹地区,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备案人数、直接结算人数快速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原有4类人群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道路越来越通畅,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的现实需求也正获得满足。老家的医保“可以管到北京啦”刚刚过去的猪年春节,外卖配送员王晓兵与妻子没有回老家过年。在大部分人欢度节日的时候,两口子合计,继续在北京艰苦奋斗,尽量多攒些钱以备回乡重修房子。他们的老家在安徽省阜阳市,跟当地很多青壮年一样,外出务工是打开美好生活的一扇门。“以前,从这扇门走出去,总是感觉无依无靠,在外既无亲戚朋友,也没有老家的各项保障。”王晓兵说,“我与妻子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医保。前几年,虽说有医保,但实际上用不到,总觉得医保也不可能管到北京。”去年年底,同事告诉王晓兵,老家的医保可以“管到北京啦”,只要打个电话回去备案就行。根据提示,王晓兵尝试着与阜阳市的医保管理部门联系,根据要求将两口子在外地务工的情况进行了备案。“此后,假设真发生什么意外需要住院,据说就能在出院时获得报销,只需要交个人自付的那部分钱就好了。”王晓兵认为,跨省就医政策给自己送来了老家的温暖,也让自己在北京工作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为这个城市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反过来说,国家也越来越好地回馈我们。”对外出务工人员而言,生病可能是一种“意外”,对长期跟随子女居住的老人而言,住院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烦恼。老家在福建省的王女士自从大学毕业后,便在北京定居,在父亲去世之后,由于担心母亲一人生活孤独,两年前便把母亲接到北京一同生活。“母亲身体不好,‘三高’症状一个不落。”王女士说,两年前便知道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正在扩大,“当时试着联系老家,回答是需要等一段时间。”去年,王女士终于通过电话为母亲备了案,母亲因肠胃病住院之后,也顺利实现了跨省异地报销,不用像以前那样把住院材料寄回老家、托亲戚办理了。代表点评:重要改革要走的路还很长“经过这几年努力,从身边的案例就可以感受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正落到实处,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去年覆盖人群扩大,尤其是将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全部纳入直接结算的范围,发挥了基本医保托底保障的功能,不仅便民也利好社会经济发展。尽管当前的成绩显著,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当前跨省异地就医报销的是住院费用,门诊报销还没有纳入异地结算的网络中。对很多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而言,在外地居住,门诊自付仍是一道困扰生活的难题。”为此,孙洁建议,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要再接再厉、好上加好,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到报销范围内。“正是看到民生的难点,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推动进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表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项重要便民改革要走的路还很长。作为老代表,王静成见证了这项工作一步步走向完善,也了解到部分地区在备案手续、信息联通、资金拨付等环节上存在进度较慢的情况,需要在工作中加快推进;同时,医保基金如何维持平衡、异地就医保障力度如何加大、分级诊疗制度如何落实等也是关键环节,需要加强调研、长期推进、最终完善。文章来源
2019年2月28日
其他
【两会观瞻】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谈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月25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谈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宋树立: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这场“两会”之前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们卫生健康领域有200多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他们作为人大代表,发挥着参与决策、参与监督的作用,作为政策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责。同时他们又是我们这条战线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之一,他们立足岗位,履行着自己的岗位职责,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其中的几位代表走进我们的新闻发布厅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下面很高兴的为大家介绍今天请来的代表委员,他们是: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雅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下面,我们首先请葛明华代表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
2019年2月27日
其他
新规发布,基层医疗机构将履行8项公卫职责
日前,重庆市下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详细、系统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基层医疗体系,为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能够更好地履行各自职责设定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具体化,分为六大类广义上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四类。而在《管理办法》中,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详细分类,具体包括六类: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所);三、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四、诊所、中医类诊所、民族医诊所、医务室、卫生所(室);五、护理站、卫生保健所;六、除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独立设置的精神卫生中心以外的其他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中医医疗机构、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院、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三种情况可增设基层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在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上,尽量均等化,要求各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内应当至少设置1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应当设置1所政府办卫生院。以下三种情况可增设基层医疗机构:一、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较大、人口规模10万人以上、新建社区发展较快的地方可适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规划服务人口规模为8000—20000人的城市社区应当至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区县卫生健康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酌情增设站点。三、常住人口在2500人以上、服务半径较大的行政村可以适当增设村卫生室(所)。在符合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由社会力量举办。另外,社会资本可以按规定举办连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些人员优先聘用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照有关规定配置,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中医药从业人员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30%,每万名常住人口应当配置2名及以上全科医生。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配置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基本标准。村卫生室(所)的乡村医生数按不低于行政村户籍人口的1‰配置。有条件的村卫生室(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当配置中医师。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招聘新进人员,对本科及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全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等人员可以按规定简化程序进行招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基层医疗机构应履行八项公卫职责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所)应当履行的公共卫生职责具体化,主要包括以下八大项:一、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收集、报送辖区内卫生健康信息,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出改进辖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二、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三、协助开展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四、做好高危人群、重点慢性病患者的筛查和病例管理;五、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六、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保健和康复服务;七、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协助处置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八、按要求提供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收集、报送卫生健康信息,报告法定传染病患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健康促进和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的颁布为规范当地基层医疗管理、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提供了统一模板,同时也给其他地区的基层医疗管理提供了范本,值得推广和借鉴。文章来源
2019年2月20日
其他
公立医院改革: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
目前,公立医院改革中架梁立柱的工作基本完成,综合改革拓展深化,各项制度进入落地见效的阶段。需要强调的是,公立医院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外部经济政策方面,有些还没有完全落实,比如药品零差率、政府投入机制等。在内部,还存在着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国家层面多年前就提出的促进公立医院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在当下迎来黄金发展期,亟待出台指导文件,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医疗质量。只有把精力放在学科发展上,公立医院才能抛弃盲目求大的心态,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才有希望。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完善临床诊疗规范体系、全面评估新技术的综合效益等,都是目前公立医院需要凝心聚力下功夫的关键点。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提高效率。要明确功能定位,三级医院应强化疑难、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县级医院要发挥县域“龙头”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多发病、常见病“守门人”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医院的领导班子不仅要懂业务,还要讲政治。按医院章程办事,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院长负责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总指挥”作用。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激活医院微观运行机制,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新时代,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扩面势在必行。在具体改革中应该破除“全包”或“全放”等简单思维。无论出台什么措施,都要考虑医务人员的感受,把公立医院的结余资金主要放在改善医务人员待遇上,综合考虑行业特点、工作付出等因素确定薪酬水平,做到让政府部门能接受、社会能理解、行业能认可。文章来源
2019年2月15日
其他
推动养老护理工作,要抓“五个关键”
老有所养是党和国家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老龄健康工作被划入卫生健康机构,体现了健康中国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同时赋予卫生健康行业新的使命和职责。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指出,构建养老护理体系是我国居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抓好关键环节。而要做好这项工作,无外乎要解决好“照护谁、谁照护、在哪里照护、照护什么、谁出钱”几个问题。我国老龄化来势迅猛,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高龄人口超过100万,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总量约为4063万,有近一半老年人独居或空巢。未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都将“跑步前进”,构建完善的养老护理体系成为刚需。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应尽快制定医疗照护等级评估标准和家庭病床、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等规范服务标准。同时,要明确医疗、护理及生活照护的内容,加快制订科学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并明确价格政策。根据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目前至少需要1000万名护理人员。与之相对的是,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到10%。相关部门需要加快制定指导性文件,通过给待遇、给前景,畅通上升渠道,吸引更多人加入养老护理员队伍;同时,建立养老护理员的教育与培训机制,让他们对职业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还要进一步深入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尤其是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解决“在哪里照护”的问题。针对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医养结合服务的医保报销问题等,加大推进力度,并推动出台投融资等支持性政策措施,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的积极性等。照护费用即“谁出钱”,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养老护理工作的一道难题。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普遍设立了长期护理保险,人社部也于2016年6月在15个城市开展试点。但试点城市还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长护险制度,基本都是采取“长期护理保险跟从医疗保险”的原则。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医疗保险不堪重负。下一步,应立足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完善机制,探索独立筹资,并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推开。文章来源
2019年2月14日
其他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立医院理当扛起公益性大旗
为人民提供安全、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有要义。公立医院则是党和政府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医改至今,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持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为完成深化医改目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根本保障。公立医院是实现医疗服务公平可及的最直接制度安排,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本质特征。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
2019年1月28日
其他
医患共同决策:提高医疗质量的“金钥匙”
2015年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以来,他的家庭医生令他慢慢意识到,他需要“与自己的身体做朋友”,通过观察和记录,去了解疾病,而不是整治疾病。现在,关叔去大医院的次数少了,血糖指标反而平稳下来。
2019年1月25日
其他
卫生健康与医疗保障重点工作公布:新一年的“健康红包”来了
2019年,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将有哪些新动作?近日,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与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先后举行,诸多惠民、利民信号相继释出。新一年的“健康红包”,即将送到百姓手上。“三医”联动
2019年1月15日
其他
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公布2019年医保重点任务
1月10日至11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8年医疗保障工作,研究部署2019年医疗保障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19年将按照“千方百计保基本、始终做到可持续、回应社会解民忧、敢于担当推改革”的要求,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夯实医保基金管理基础。会议表示,2018年医疗保障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医疗保障工作:一是集中力量抓好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制定出台《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二是推进抗癌药降税降价,开展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实施抗癌药省级专项集中采购。三是启动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硬化协议管理,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四是启动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降低群众用药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推动医药行业转型升级。五是继续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简化操作流程,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规模稳步扩大。六是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会议强调,2019年医疗保障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把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持之以恒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压实监管责任,堵塞制度漏洞,巩固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二是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健全缴费筹资政策。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待遇清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挥医疗保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托底作用。三是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医保战略购买者作用,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四是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借助大数据等手段,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五是推动药品招采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加强高值医用耗材流通和使用管理,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六是夯实医保基础工作,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升医保法制化水平。会议要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医疗保障系统党的建设。要坚定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完善内控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医疗保障队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章来源
2019年1月14日
其他
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卫生健康工作共有十方面内容
1月10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强强就2019年卫生健康重点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等十方面内容。▲资料图: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胡强强称,2019年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共有十个方面内容。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力量。我们将聚焦重要健康影响因素、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实施一批健康行动。以建设健康城市、健康乡村以及健康社区、健康企业、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为基础,以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等为载体,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力保障。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县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三医”联动改革完善药品政策,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管理,配合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四、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从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和功能调整完善入手,有效盘活存量,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引导患者有序就医。五、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贫困群众医疗兜底保障制度。建立贫困地区健康危险因素防控长效机制。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在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地方病防治、慢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还要警惕和防控突发疫情。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健康老龄化深入推进生育政策相关研究,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分析。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编制规划,积极探索建设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八、
2019年1月10日
其他
改革开放40年,中医药焕发新光彩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医药事业从筚路蓝缕到全面振兴的40年。从“一个文件”到“一部法律”,由乏人乏术到医疗、保健、科教、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回望40年的发展进程,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中医药这块瑰宝逐渐拂去岁月风尘,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开启了与世界对话、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崭新旅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高度重视,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如今,中医药花开全球、声誉渐隆。“一局、一法”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赋权赋能,保驾护航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1959年全国中医医院1371所、中医生36.1万人,1977年减至129所、24万人。1976年后恢复的高等中医院校有17所、研究机构有15个,但规模都很小。乏人乏术问题十分突出,中国中医药事业百废待兴。为了提升中医药的地位,赋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多方努力,1986年12月,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5月,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意味着中医药工作由过去的从属地位时期转入相对自立发展的新时期,是中医管理的“历史性转折”。2006年2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重点领域优先主题。这一年,科技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部委联合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总体目标,提出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项基本任务。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旨在2015年建立起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2015年4月,工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2部门联合发布《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同年5月国办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同年11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2月,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务院制定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进一步聚焦中医药的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提高中医药的贡献度。这是16部委规划纲要的升级版,明确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专章对振兴发展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进行系统部署。2017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同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6月,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药标准化项目和纳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设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中医药事业振兴的脚步有序而坚定国粹要有国法保障。为了扶持中医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同时加快了中医药的法治化进程。先有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再有《宪法》中明确规定发展我国传统医药,为设立相对独立的国家中医管理机构提供法律依据,继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专门法规。2005年,我国开始启动中医药法的制订。2017年7月,酝酿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医药根本法和基本法,它将现行有效的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有关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给中医行业和中医从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新的气息。一年来,《中医药法》及5项配套法规在各地相继落地。目前,全国共有28个省级立法机关将中医发展条例列入当地立法计划,10个省份列入2018年省人大立法计划。依法振兴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正在转化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有了地位的提升和明确、有了法制的规范与护航,有了顶层设计、有了旗帜引领,中医药事业结束了跌宕低潮,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排版|李冰莹责编|耿黎明来源|人民健康网图片|摄图网精彩推荐中医药的国际化:针灸在美国快速发展从汤药到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
2018年12月21日
其他
从汤药到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中药饮片所熬制成的汤药是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式。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加快,抓药、熬药成为了需要服用中药人群的负担,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式服用中药呢?中药配方颗粒剂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那么颗粒剂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据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研究试制阶段(1992年~2000年)、逐步规范化管理阶段(2001年~2014年)和试点生产待放开阶段(2015年~至今)。1993年,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药配方颗粒列入“星火计划”,
2018年11月27日
其他
中医药的国际化:针灸在美国快速发展
起源于中国的针灸近来在美国快速发展。美国一项新法案首次将针灸疗法纳入其中,要求在一年内对针灸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一项新研究也显示,美国的针灸师数量比20年前增长了257%。针灸在美国尚未进入主流医疗体系,被看作是一种补充或替代疗法,常被称为“针灸和东方医学”。近年来,由于美国阿片类止痛药物滥用与成瘾危机日益严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等机构在寻找控制疼痛的非药物疗法,针灸因在镇痛方面的潜力逐渐受到重视。在立法上,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24日签署的代号为H.R.6的法律,旨在减少美国人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其中提到要在一年内评估针灸、医疗按摩等镇痛方式的效果。这是针灸首次进入美联邦法律文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医学补充疗法》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说,美国50个州中的47个州,还有华盛顿特区都已通过立法让针灸合法化。在实践上,针灸已在美国快速发展。《医学补充疗法》所刊登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1日,美国有执照的针灸师数量比1998年增长了257%,达37886名,相当于每10万名美国人中有11.63名针灸师。针灸师数量名列前茅的州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佛罗里达州等。据介绍,在美国还有62个经认可的在办针灸学校,共开展了100个项目。美国全国健康访谈调查项目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1538万成年人使用过针灸。针灸在美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它在镇痛等方面展示出的潜力。美国国家补充和综合健康中心官网在对针灸的介绍中说,针灸可能有助减轻腰痛、颈痛和骨关节炎疼痛,也有可能帮助减少紧张性头痛发生频率并预防偏头痛。对于针灸的安全性,该网站说,只要由有经验的、受过培训的针灸师施针,针消过毒,总体是安全的,但不当施针能引发严重副作用。该网站也表示,对针灸究竟如何作用于身体和大脑,如何评估针灸的效果,还需更多研究。有证据显示,患者预期和信念等诸多与施针无关的因素可能也在缓解疼痛中发挥了作用。如果针灸的效果能在此次美国联邦法律所要求的评估中得到确认,针灸将有可能进入美国的医保体系,迎来进一步发展的时机。
2018年11月6日
其他
让城市健康,“中西医”方法需结合
“目前,我们面临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要实现全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社会和环境互相影响的城市和全球健康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各学科和部门之间的参与和协作,采用更有效的分析模式。”在近日举办的“变化环境中的城市健康与福祉”国际研讨会上,国际科学理事会科学专员查尔斯·伊毕克米表示。此会是国际科学理事会的全球科学项目“城市健康与福祉系统科学”(简称“城市健康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性研讨。2014年,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通过全球竞争,正式承担该项目,并成为其国际办公室驻地。“我们与该项目的研究方向高度吻合,希望通过为期十年的项目实施,实现预定目标,提升我们对城市健康的科技支撑能力,促进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影响。”该所党委书记朱永官研究员说。传统问题与新挑战叠加▲▲▲在应对城市健康问题的挑战时,不同城市、地区和国家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社会阶层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家庭收入的城乡差异逐渐增大,城市和农村人口呈现不同特征:受二胎政策影响,未来城市的儿童人口会增加;同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凸显。此外,环境污染可能造成胎儿的潜在健康危险,高龄孕妇面临的二胎生产的风险困境……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与传统问题相结合,中国人口在生命周期中面临着五大挑战,即环境和儿童健康、城市化和健康、人口政策和生育健康、老龄化、残疾。”北京大学亚太经合组织健康科学研究院罗雅楠在会议报告中指出。而非洲面临的问题则截然不同。国际科学理事会非洲地区办公室项目专家理查德·格洛韦尔指出,非洲相关的执行计划着重解决食品和营养安全、疾病负担、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疾病、畜牧业在非洲社区中的作用、水和卫生设施等主要问题。城市健康模式:多样性还是统一性?▲▲▲应对不同的严峻形势,多样性城市规划的倡议已相继在地方施行并取得显著成效,如“智慧城市”“弹性城市”“宜居城市”等,但效果却只是单一的、地域性的。国际科学理事会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主管曼纽尔·利蒙塔介绍了“城市健康模型”在萨尔瓦多的应用及实践效果。他说,在城市健康项目执行中发现,项目实施的主要障碍是该国的各个部门缺乏联动和交叉。于是,他们成立一个城市健康工作小组,包括卫生部、环境和自然资源部、教育部、文化部、司法部以及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等。小组经常开会讨论,让每个机构在实际运行中促进城市健康项目实施。目前,由于加强了各个部门的统筹,项目产生了效果。“与会专家探讨如何把这些应用于地区尺度的模式在其他区域推广或复制。”城市健康项目执行总监范天蓝(franz
2018年10月23日
其他
规划 | 2020年我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医保制度全覆盖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日前印发《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受益水平明显提高。方案围绕扶贫任务,提出了医疗保障扶贫的六大目标:一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制度全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均达到100%。二是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待遇政策,整体提升保障水平,逐步均衡城乡差距。三是加大大病保险倾斜力度,对农村贫困人口降低起付线50%、提高支付比例5个百分点、逐步提高并取消封顶线。四是进一步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确保年度救助限额内农村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对特殊困难的进一步加大倾斜救助力度。五是使用适宜技术,促进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目录外个人费用负担。六是不断优化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全面推进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为落实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重点措施,贯穿医保参保缴费、待遇支付、保障标准、管理服务、就医结算等全过程。同时提出,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确保扶贫任务全面完成。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前段时间,我国发布的健康扶贫宣传手册中,对未来健康扶贫提出了六大建议↓↓↓1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动健康多村建设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健康扶与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相结合,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健康乡村。积极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让人民群众形成自身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创新健康服务管理方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加快推动全民健康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共建共享。2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在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对贫困人口保障力度不减,待遇不降。扩大健康扶贫大病、重病、兜底保障资金来源,争取设立国家和地方健康扶贫专项资金。创新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根据贫困人口服务量情况,定向支持承担集中救治任务的医疗服务机构。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设计补充保障制度,保证健康扶贫任务的完成,保证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运行,做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障政策和保障机制的衔接落实,增强重特大疾病的保障功能。3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研究制定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规划,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快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地方病、传染病专科建设,重点支持多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条件,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推广远程医疗到村、在线慢病管理到户、医学教育与健康促进到人、移动智能医疗到病的“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维续倾斜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一批懂民情、善沟通、会治病的本土化专业人才。实行乡聘村用管理机制,稳定村医网底队伍,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网底作用,创新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质量。4突破艰中之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编制“三区三州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将医疗卫生领域中央和省级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政策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以实施“三区三州”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整合各方面资源,实施预防、筛查、治疗、康复、管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治,努力遇制并逐步消除重大传染病危害。5搭平台、建机制、畅渠道,凝聚社会力量合力攻坚加快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行动网络平台,完善救助人员身份验证、社会组织精准募捐、救助资金发放等流程,定期发布健康扶贫实施进展和地方健康扶贫帮扶需求,组织社会力量精准对接。发挥“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作用,开展大病患者救助计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兜底与慈善救助的协同互补作用,强化保障合力,成立由媒体代表、知名企业、公募基金会、卫生健康行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参与的公益联盟。积极打造若干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品牌项目。排版
2018年10月22日
其他
模范 | 西安打造健康扶贫 “43210”模式
在西安脱贫攻坚战中,健康扶贫是生力军,也是先锋队。今年以来,西安市卫生计生系统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人群,确保“每人有档案,看病有医生,慢病有药箱,大病有救助,医疗有保险”,初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了病、少得病”的目标,精准识别因病致贫家庭和病种,精确实施分类救治,完善保障,防治并举,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基层实施、社会参与的健康扶贫大格局,形成以“四重保障”“三个一批”“两个下沉”“一张大网”“0距离服务”为核心的“43210”西安健康扶贫模式,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健康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骨科专家为贫困户做检查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市贫困人口出院26997人次,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共补偿1.55亿元,报销比例达到94.41%,“一站式”结算服务结报26431人次,结算率达到97.90%。截至9月底,全市大病患者319人,其中治愈销号73人,243人转慢病长期治疗,3人安排在定点医院救治,贫困患者大病专项救治率保持在98%以上。健康扶贫好政策
2018年10月17日
其他
产业 | 央企产业扶贫基金已撬动超1500亿社会资本
以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等为代表的央企产业扶贫基金,已撬动超过150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到贫困地区相关特色优势产业,为贫困地区融资难题提供解决思路。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近年来,中央企业发挥自身优势,
2018年10月17日
其他
国家扶贫日,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金句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在习近平的心中,“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为了访真贫、看真贫,从河北阜平到甘肃定西,从陕西梁家河到吉林延边……他的足迹一直深入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中,“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今年的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精彩论述。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2.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习近平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11月26日)3.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2月9日)4.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2月13日)5.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2015年10月l6日)▲2015年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6.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7.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8.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抓工作,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9.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这是7月19日上午,习近平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回族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10.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2018新年贺词》(2017年12月31日)11.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时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根上。——《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2018年2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节列俄阿木家中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火塘边,共谋精准脱贫之策。12.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要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激励他们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工作。——《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排版
2018年10月17日
其他
快讯 | 各地健康扶贫活动火热开展
设立为“扶贫日”。今天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大家就来跟着观察君的脚步,来看看各地开展的扶贫活动吧。✕✕◆◆陕西省◆◆在我国第五个“扶贫日”之际,陕西省平利县在女娲文化广场举办以“奉献社会爱心•
2018年10月17日
其他
分析 | 从四方面着手,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幸福快乐的基础,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和谐的象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济要发展,健康也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因此,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事关贫困人口健康权益,事关脱贫攻坚成败,事关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事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天是全国扶贫日,观察君就来与大家一同分析,如何才能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也同大家一起回顾,在健康扶贫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努力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一方面,就要充分利用现有医保制度对贫困人口实施倾斜照顾政策,提高报销水平,减轻费用负担;另一方面,引导地方探索为贫困人口增加一道保障线,建立补充保障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医疗兜底目标。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五点实施:1.加大财政补助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水平。2.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助,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100%覆盖农村贫困人口。3.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4.进一步提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水平,充分发挥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托底作用。5.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入院不用交押金,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减轻贫困人口就医时垫资压力。实施疾病分类救治,努力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好病”疾病的分类,是确定救治群体,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前提。对于农村人口而言,疾病可以分为大病、慢病、重病三类,每一类疾病患者,都对应着不同的扶贫救助方式。1.大病:医疗费用负担很重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采取“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加强责任落实,加强质量管理”的“四定两加强”措施进行集中救治。2.慢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影响劳动力或生活质量,医药费用负担重的疾病。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优先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3.重病:指不一定能一次治愈、医疗费用持续发生且巨大的大病,往往导致完全丧失劳动力、丧失经济来源。落实政府兜底保障措施,开展相关医保、救助政策在定点医院通过同一窗口、统一信息平台完成“一站式”结算。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贫困人口“看不上病”,除了经济能力不足支持医疗费用之外,更多的往往是由于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跟不上,贫困人口无法在当地接受科学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做好健康扶贫工作,需要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培养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人才,加强对口医院帮扶和远程医疗服务,从而让贫困人口“看的上病”。1.在改善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方面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使每个贫困县达到“三个一”目标,即每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30万人口以上的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每个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2.在人才综合培养和利用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人才培养项目的倾斜力度,支持增加实用人才的供给。鼓励贫困地区实行特殊人才利用制度,增加基层岗位吸引力。3.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方面以贫困县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为目标,以重点专科建设和临床专业技术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每年为受援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全面提升贫困县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组建国家医疗队,定期赴贫困地区开展义诊和巡回医疗工作,让贫困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国家级医院专家的服务。4.在加快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方面全面建立从三级医院到县医院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网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远程会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实施“互联网+健康扶贫”,开展应用试点项目,创新健康扶贫机制和形式,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5.在创新医疗机构管理机制方面实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努力让贫困人口“少生病”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贫困人口患病率更高,疾病的疫情也更加严重。这和贫困人口的居住卫生条件较差、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因此,健康扶贫工作更要从源头抓起,努力让贫困人口“少生病”。1.在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方面加大人畜共患疾病防治力度,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推广到四川藏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玉树及果洛州。加强对结核病疫情严重的贫困地区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开展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服务和全程管理,进一步降低贫困地区结核病发病率。在艾滋病疫情严重的贫困地区建立防治联系点,全面启动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加大防控工作力度。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及死因监测,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贫困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2.在妇幼健康服务方面继续实施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等项目。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规范落实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3.在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方面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以及卫生状况,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调查与评估,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综合治理大气、地表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全面开展“三减三健”等健康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促进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力争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数据说:健康扶贫政策落地成效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围绕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健康扶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效。1.截至2017年底,在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981万户、2856万人中,已经脱贫了571万户、1730万人,脱贫率达58.2%,因病致贫返贫户脱贫进度与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整体脱贫进度基本同步。2.截至2017年底,累计核实贫困患者849万人。其中,大病患者196万人,慢病患者608万人,重病患者47万人。已有804万人入院治疗或接受签约服务,救治比例达95%。从救治进度来看,大多数省份均在90%以上。3.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为6729元,
2018年10月17日
其他
医保支付体系应该如何改革?四位权威专家这样说!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被认为是医改的“牛鼻子”,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局的重新组建,医保支付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受到广泛关注。在第八届中美健康论坛上,四位国内医保领域的领导者、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进行了深入讨论,建言献策。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希望以后进一步运用谈判机制,并使之常态化,适应医疗和医保发展的需要最近国家医保局发布了新一轮药品谈判的结果,共有17种药品纳入到了医保的范围,平均降低超过50%以上,最大降幅达到了71%,最主要是针对肿瘤药品,基本上是以创新药品为主,其中有十种是2017年刚刚上市的新药。由国家医保部门组织开展的国家医保药品谈判,以全民医保体系和全国医保市场为依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医保基金和参保人支付的药品费用。通过国家层面谈判的药品,全国各个医保统筹地区必须照单全收,全部纳入本地区医保乙类药品目录的范围。医保药品谈判对于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支撑,解决了一些创新药价过高、个人支付过重的问题。再进一步,就是要推进医保药品谈判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虽然现在已经开展了三轮国家级药品的谈判,但现在还存在大量的创新药以及高价医用耗材还没有纳入医保范围,希望以后进一步运用谈判机制,并使之常态化,适应医疗和医保发展的需要。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处长黄心宇:成立一个以价值为导向的医保购买机制目前我国在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的,怎么把钱用好?其核心是要成立一个以价值为导向的医保购买机制。在医保基金总额控制下进行“腾笼换鸟”,把钱用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更有疗效的药品、更新的治疗方法上。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目标是使得效率高、管理好、服务优的医院脱颖而出,医疗机构将来也会面临一些竞争,医院要想取得优势地位,需要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通过合理的支付方式让医院作出理性的行为,这样医保跟医生之间就能形成良性的共同发展关系。此外,通过引入更多的谈判、协商手段,让相关方参与,把相关的诉求和分歧化解在达成之前,让医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双方平等、共同履行约定的协议。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非一朝之计,人事管理、医疗技术的不统一等都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障碍,需要有关部加强协作,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防范医疗机构和医生道德风险的主要办法是支付方式改革。医保不对参保人直接支付现金,而是购买医疗服务,这是医疗保障的特殊性。由于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以及道德风险,医保常处于被动的角色。防范医疗机构和医生道德风险的主要办法是支付方式改革。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的角色变化,简单说就是,医保从医疗机构提供什么服务、医保就付多少钱,被动的医疗费用支付者,转变为主动的战略购买者。支付方式是树木,战略购买是森林,后者的内涵更宽泛,涉及治理机制、服务包、支付方式、评价等。医保不仅是对疾病治疗买单,而且开始关注健康结果。比如深圳罗湖主动为65岁以上的老人安装防滑把手,它不是一个医疗行为,但是这可能让老人的骨折率下降了,在新的激励机制下对医疗集团有利。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兼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喜琢:实现办医导向的突破性转变以前我们希望病人越多越好,因为这意味着医院的收入增多。现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后,我们希望病人越少越好。以往,对医院和医生来讲,病人越多、病情越重、手术做得越大,收入就越高。这也带来了过度医疗、医院低效经营、医疗费用急速上涨、医保基金难以为继等问题。2016年1月,罗湖区率先在深圳试点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改革,就是以辖区内的签约居民为对象,将上一年度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总额,加上本年度全市医保支出平均增长比率值,打包给罗湖医院集团,年终清算时,若有结余,就奖励给医院集团。这种支付方式实现了办医导向的突破性转变,这意味着医院只有关注居民的健康,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使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钱,医院的经营状况才能好、医务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这样患者和医院达成一致。排版
2018年10月15日
其他
卫健委: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有望纳入医保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份互联网医疗领域重磅文件。文件首次廓清了互联网医疗的范畴,对涉及诊断、治疗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使用人员和服务方式,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三类,实行分类管理,并划清政策“红线”。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暨中日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卢清君全程参与了前述文件的制定,据其透露,国家医保局正在制订互联网医疗的物价指导原则,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有望纳入医保。案例:高原上的互联网医疗在海拔4178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藏民扎西(化名)的肝脏正在被包虫蚕食。3年前,这位31岁的年轻人曾拒绝医生的手术建议,但愈发难忍的腹痛让他再次走进石渠县人民医院。9月27日,扎西的病历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显示在包虫病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王文涛面前。这是一次多方会诊,石渠县人民医院、甘孜州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的10余位医生透过屏幕,远程讨论着扎西的病情,他的电子病历、腹腔核磁影像同步显示在屏幕上。“这是非常明确的晚期泡型包虫病人,肝内重要结构和周围比邻器官都被侵犯,可以看到,第一肝门的胆管、门静脉,全部被吃掉了,建议尽快安排手术。”会诊中,王文涛给出了治疗建议。包虫病,这种人畜共患的慢性寄生虫病,正困扰着我国西部地区6600万农牧民。包虫病分囊型和泡型两种,其中泡型包虫病潜伏期长,患者不经治疗,10年病死率达94%,又被称为“虫癌”。扎西所在的石渠县是包虫病重灾区。但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如果到1000公里外的华西医院看病,要2天到康定,再转车去成都,不少晚期患者放弃了治疗。如今,借助远程医疗,患者不用离开当地就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断甚至治疗。9月28日,28岁的藏族姑娘德瓦吉在甘孜州人民医院又见到了王文涛。7个月前,王文涛在人民医院给患有晚期肝包虫病的德瓦吉做了自体肝移植手术。这次,王文涛从成都赶来,对德瓦吉和另外11位患者进行手术后的复查。“恢复得很不错,继续吃阿苯达唑,可以从一天4片减到一天2片。”王文涛做出诊断,并叮嘱德瓦吉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不要喝生水、饭前洗手。在四川,这样的远程医疗系统已经覆盖全部88个贫困县和1800家医疗机构。在全国,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亚辉介绍,已有22个省建立了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1800多个县,2017年远程医疗服务总例次超过6000万。优势:有望解决医疗资源不均难题对政策制定者来说,远程医疗不仅是单纯的医疗服务项目。借助远程医疗的优势,还可以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难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暨中日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卢清君解释说,现在全国10%或者20%的顶尖医生承担了80%的诊疗业务,但很多常见病治疗本不需要他们承担。借助远程医疗系统,上级医院可以通过远程教学、远程疑难病例讨论、远程手术示教直播,提升下级医院医生水平,让他们有能力承担更多一般病、常见病的诊疗业务。二级以下医院可承担60%~70%诊疗业务,三甲医院医生可抽出更多时间治疗疑难杂症。以四川为例,王文涛介绍说,由华西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ICU医生组成的团队,每月去甘孜州一到两次进行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并根据当地需求派出相应的专家针对性讲解有困惑的问题,帮助当地建立多学科团队。甘孜州人民医院院长多吉告诉记者,华西医院已经为他们培养了2个包虫病手术团队,过去人民医院全年只能做20台包虫病手术,如今每年能做500多台,基本实现包虫病在当地治愈。2016年,甘孜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医疗资源面临多重困境,第一个就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总量不变情况下,诊疗效率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也会提高。我们医疗资源分布是正三角的金字塔形,但患者的流向却是倒金字塔,现在需要倒过来。”卢清君说。问题:技术不规范医生积极性难保证但现状并不乐观。卢清君指出,远程医疗的医疗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医院技术不规范,甚至用QQ视频、微信聊天进行远程医疗,医疗影像传输质量根本达不到要求;有的医院虽搭建了远程医疗平台,但长期闲置,“只是做做样子”;有的医院把远程医疗当作从下级医院“虹吸”患者的渠道。医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难以保证。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麻醉科医生告诉记者,虽然医院对医生参与远程医疗会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但医生积极性并不高,“整个围术期(围绕手术的全过程,包括术前、术中、术后)都需要团队配合,医生去基层医院做完手术就走了,基层医院条件和水平不够,术后恢复期病人出问题怎么办?”医生有自己的顾虑。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份重磅文件。首次廓清互联网医疗的范畴,网络预约挂号、在线健康咨询等不涉及医疗核心的业务,被排除在外。对涉及诊断、治疗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使用的人员和服务方式,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三类,实行分类管理。“有人认为,互联网来了什么都可以做了,这是不对的。”卢清君全程参与了新规的制定。他认为,文件最关注的核心点在于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3份文件给互联网医疗行为划清了“红线”。例如,互联网医院运营需向监管部门申请牌照,且必须依托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开办;互联网诊疗可以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不得对患者进行首诊;新规还要求,进行互联网诊疗的医生必须实名认证,以避免江湖游医假冒知名专家;并对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平台搭建、管理流程设计、医生责任划分等进行了明确。前瞻:正研究制订价格指导原则这只是开始。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来建直言,互联网健康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不断探索,服务内容将不断丰富和深入,须协同发改、人社等部门不断完善工作管理制度、激励考核机制、项目收费标准、医保报销支付等配套政策。最迫切的是,亟待填补的互联网医疗价格政策空白。卢清君告诉记者,过去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没有确定的业务模式,物价部门无法核算成本和定价。医院如自行定价、收费会被物价监管部门定义为“乱收费”。因此,不少医院免费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但远程医疗设备动辄百万,一次远程会诊的成本达2400元至2700元。没有定价,医保报销也无从谈起。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前提是,首先得有收费项目。”焦亚辉说,因为不是所有互联网诊疗行为都属于基本医疗范畴,所以也不一定都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如果属于基本医疗服务范畴,医保要给予报销;不属于的,由患者负担。卢清君透露,国家医保局正在加紧制订互联网医疗物价指导原则,目前已进入专家讨论阶段。国家出台初步的指导性意见后,地方物价部门就可以根据指导原则制定地方价格标准。“原则不定,地方定标准会有很多瓶颈。原则出来了,全国一盘棋就能做下去了。”卢清君说。排版
2018年10月12日
其他
国家医保局:抗癌药专项谈判注重“成果转化”
10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成立以来首场政策吹风会,介绍了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基本情况。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组牵头人熊先军在会上说,本次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工作是按照国务院相关工作要求开展的,谈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临床价值导向和鼓励创新,坚持基本保障,坚持专家评审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集团购买功能,明显提高了医保用药保障水平,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控制了医保基金支出。给癌症患者带来实在好处10月10日清晨,一则来自国家医疗保障局的通知被挂到了中国政府网上,给许多忍受病痛折磨、家庭支出煎熬的患者带来了希望。这则通知明确,经过艰苦的谈判之后,17种抗癌药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同时要实现对未完成医保整合地区的新农合患者的覆盖。“患者的减负不仅仅通过降价,更主要的是通过医保报销来实现。”此前,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的一次内部沟通中,该局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医保局开展抗癌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谈判,本质上是以医保报销带来的销量增加作为筹码,推动抗癌药降价。假设抗癌药价格此前为100元,全部由患者自付,进入医保目录后价格降为90元,但是90元中由医保报销65%,则患者仅仅支付31.5元。所以通过谈判虽然价格仅降低10%,但是患者负担却显著降低了68.5%。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人士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8年4月18日,前两批国家谈判的17种抗癌药品因降价节约资金41.7亿元,加上纳入医保目录后报销的部分,共为患者减轻药费负担62.4亿元。实现“三赢”的目标熊先军介绍,今年6月,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督促抗癌药加快降价”的要求,国家医保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启动了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工作。谈判工作借鉴了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组织的国家药品谈判工作经验,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工作周期,但谈判难度很大,“比如今年的谈判药品多为近两年上市的新药,普遍专利期更长,且价格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相比相差不大”。“谈判启动时,我们对谈判难度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完善评估方法、加强与企业沟通、合理引导预期等,有力推动了谈判的成功。”熊先军表示,此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情况较为理想,药品销量普遍有较大增长,谈判企业愿意用较低的价格换取更多的销量。各企业都非常珍惜本次谈判机会,很多跨国公司的全球负责人不顾时差,与前方谈判代表密切沟通,了解谈判情况。这些因素也促成了此次谈判工作能够成功。据了解,在谈判过程中,国家医疗保障局抽取了全国权威的药学、药物经济学、医学统计、医保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评估专家组,分别从药物经济学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两个方面开展评估测算。其中,药物经济学评估组主要从药品的经济性、临床价值、国际国内价格比较、同类药品参比等角度进行分析,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提出建议支付标准;医保基金测算组主要以从医保运行数据库中提取的相关药品使用情况和费用信息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数学精算的方法测算谈判药品纳入目录后对基金的影响,从而提出建议支付标准。工作组综合两组专家评估结果,按事先既定的规则确定医保预期支付标准。熊先军表示,从谈判过程和结果来看,成功率和价格降幅符合预期,绝大多数企业表示非常认可,实现了参保人、企业、医保“三赢”的目标。明确政策确保患者买得到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成功,只是第一步,能够被确有需要的医保患者“吃进嘴里”才是最终目的。在谈判结果公布后,国家医疗保障局要求,各省(区、市)药品集中采购机构要在2018年10月底前将谈判药品按支付标准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医保经办部门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11月底前开始执行。在谈判成功的喜悦背后,社会上也存在担忧的声音。此前,有患者反映“进了医保的抗癌药,却进不了医院”,也有一些医疗界人士表示“在医药费用增长额度、医保支付总控与药占比指标的约束下,医疗机构或许没有足够正向的动力采购此类药物”。将谈判成果转化为患者的福利,还需要有更明确的政策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医生用药的指导,保障抗癌药的采购和合理使用,确保药品进得了医院、患者可以买到。”熊先军表示,为防止抗癌药纳入医保后断供问题出现,在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中已经明确要求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保障供应。“从企业的角度看,好不容易通过谈判纳入医保,下一步最应该做的是加大供应,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据介绍,为确保抗癌药能实现医保支付,国家医疗保障局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部署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下一步将开展的国家组织集中招采试点等,挤压医保基金支付领域的水分,给抗癌药临床合理使用腾出资源和空间。排版
2018年10月12日
其他
健康扶贫 | 安徽省五河县:“三注重”精准精细推进健康扶贫工程
今年以来,安徽省五河县把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作为健康扶贫工程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立足本县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创新落实举措,注重将各项政策措施“本土化”,通过不断完善健康扶贫政策、做好健康扶贫细化工作、加强健康扶贫宣传等举措,精准精细推进健康扶贫工程。注重政策保障五河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健康脱贫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通知》、《关于开展健康脱贫大排查大走访工作的通知》、《五河县健康脱贫“重补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制定贫困边缘人口综合医保政策,将2014年和2015年已脱贫贫困人口的“351”兜底和“180”补充医保纳入保障政策。截止今年9月底,累计发放新农合、居民等医保及大病保险等各类补偿资金37434.78万元,其中新农合、居民等医保35200.5万元、大病保险1208.86万元、民政支付723.54万元、政府兜底37.27万元、补充医保264.61万元。通过建立完善起涵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政策兜底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健康扶贫政策全覆盖、无死角,切实有效地减轻了贫困人口患者医疗负担。注重工作细化五河县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认真做好健康扶贫工程细化工作,切实解决当前健康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扩大救治范围。将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至15种,截至9月底,全县登记大病专项救助人数323人,已救治309人,救治率95.67%。二是开展慢病送药上门。选择三个乡镇先行开展“送药上门”试点,组织村干部、村医摸排、统计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发病率高、病情相对稳定、用药较为明确的贫困慢性病患者需代购药品以及送药服务的意愿,由县卫生计生委制定常用药品参考目录,在乡镇卫生院单设药柜、配备药品,对无法在基层用药目录集中采购的药品,采取县级医院代采购方式补齐。从8月份全县推开至今为164人次贫困慢性病患者提供了“送药上门”服务,送药622盒。三是抓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工作。抽调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村为单位,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每年至少两次上门履约服务,五河县已实现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截至今年9月底,共履约服务73559人次。四是开展慢病集中鉴定。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扶贫专干摸排、统计辖区内贫困人口慢性病就诊证办理意愿,同时收集户下鉴定材料,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县卫生计生委组织医共体牵头医院到乡镇卫生院进行现场鉴定,今年以来,累计鉴定2483人,其中新增1130人、增补病种285人,目前累计办理贫困人口慢病就诊卡9833张。注重宣传引导五河县依托媒体宣传、社会宣传、培训宣传“三大阵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健康知识和政策宣传教育,每家每户均规范张贴《五河县健康脱贫政策》宣传画,同时在主要公路沿线、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各乡镇重要地段等,设立图文并茂的扶贫标语和公益广告,让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一听即懂、一看即知,同时结合“健康脱贫大排查、大走访”活动,不断加大对相关人员的政策培训解读,使广大基层干部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同时,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健康脱贫政策宣传力度,使贫困人口知晓政策、享受政策,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政策培训20余次,发放各类健康扶贫宣传年画、口袋书、明白纸等宣传资料5万余份,设置扶贫标语和公益广告50余处,极大地提高了贫困人口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排版
2018年10月11日
其他
国家医保局: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平均降幅达56.7%
10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经过3个多月的谈判,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将极大减轻我国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本次纳入药品目录的17个药品中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17个谈判药品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低36%。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说:“特别是这次机构改革为我们这次谈判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一方面就是医保制度的整合,使得我们医保有了更大的战略购买力。会让我们在谈判中有更强的话语权,能够更好的实现以量换价这个目的。这些抗癌药纳入医保以后,会使大量的原本负担不起的患者可以用得上新药,可以改善他们的治疗效果。”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充分体现了对医药创新的重视和支持,17种谈判抗癌药品中有10种药品均为2017年之后上市的品种。胡静林强调,这次纳入目录的抗癌药都是近几年新上市的药品,专利的存续期还比较长,那么通过医保对这些优质创新药的战略性购买,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制更多更好的创新药,惠及了广大患者。国家医疗保障局要求各统筹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谈判药品的供应和合理使用。因谈判药品纳入目录等政策原因导致医疗机构2018年实际发生费用超出总额控制指标的,年底清算时要给予合理补偿,并在制定2019年总额控制指标时综合考虑谈判药品合理使用的因素。同时,要严格执行谈判药品限定支付范围,加强使用管理,对费用高、用量大的药品要进行重点监控和分析,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药品支付标准是准入谈判的核心今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新一轮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工作开始启动,44个目录外独家抗癌药经过专家评审和投票遴选,并征得企业意愿,最终17个药品获得谈判成功。央视记者独家跟踪采访了国家抗癌药医保准入现场谈判工作的过程。2018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刚刚组建成立后,按照国务院抗癌药降税降价工作部署,立即启动了目录外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在医疗组办公室专项工作进度表上,专家评审、提出备选谈判药品、指导企业准备谈判材料等20项工作,都按照明确的工作日期,稳步推进。谈判专家组专家是由国家医保局专家库抽取,来自山东、云南、北京、江苏等地,大多曾参加过省级医保谈判。整个谈判过程,国家医保局进行了全程录像。药品支付标准是国家医保药品准入谈判的核心,也是国家医保经办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间博弈的核心。如何通过谈判在医疗保险基金可承受的基础上,实现医疗保险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保留企业合理利润空间,激励其进一步创新投入,合理的药品支付标准成为谈判的关键所在。17种药品均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价格此次谈判抗癌药,均为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所必需的临床价值高、创新性高、病人获益高的药品。这些药大部分都还处于独家专利保护期限内,谈判难度非常大。制药企业看中中国市场,采用“以价换量”的策略,以降价换取销量。而国家医保谈判专家采用“以量换价”的策略,最大限度将价格降下来,此次谈判成功的17种药品,最终的价格全部比周边国家或地区要低,这样的结果,谈判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抗癌药品医保支付标准评估过程更科学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不到4个月,完成了抗癌药医保准入的国家谈判,这场谈判备受瞩目,谈判经历哪些程序?医保底价又从何而来?谈判准备阶段,“企业报送材料”、“专家评估”、“价格谈判”三环节明确分工。企业按照要求报送药品基本信息、疗效价格等方面资料。专家团队从药物经济性和基金支撑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意见。医保经办机构另行组织谈判专家与企业代表进行价格谈判。制药企业代表杨馨波表示:“在这个意见上其实已经给我们介绍了在医保支付标准的各个依据,这些都帮助我们很好的去定位我们的产品,也能帮助我们很好的和我们的总部做沟通。”国家医保局通过两组平行评估的方式对谈判药品开展评估:一组是基金测算组,在充分利用2017年上一轮药品谈判中调取和收集的医保数据基础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又补充了21个统筹地区的最新数据,前后涉及26个省份68个统筹地区,共1.7亿条基础数据。此次谈判还引入了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采用成本效用等药物经济学方法测算药品进入国家目录后的预期支付标准,并就销量增加情况作出定量预测。制药企业代表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国家这一次对于药品谈判价格的测算用了更加科学的评估方式。下一步,国家医保局的重要工作是争取早日让群众尽早能买到降价后的抗癌药,这要涉及各省招标平台的公开挂网、医疗机构的采购、临床医生的使用等方方面面,各方需加强协作,让谈判成果社会效益最大化、让广大参保人实实在在享受到医保改革的红利。排版
2018年10月10日
其他
健康扶贫 | 新一轮基层医改注重能力提升
9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优质服务基层行启动会,标志这项工作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此前印发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作为开展活动的依据,并以此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评价。发令枪响,一项强基层的重大举措已全面推开,提示我国基层医改进入了新一轮提升的时代。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上台阶此前,相关强基层的行动一直在开展。从2003年原卫生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以来,先后开展了“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建设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活动,得到地方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在全国建设了一批先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距离“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之处”还有差距。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方案先后征求委里相关司局和全国31个省(区、市)的意见。“大家普遍反映这项活动十分必要,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就是要聚焦提升服务能力,紧紧抓住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这条生命线,使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上一个比较大的台阶。
2018年9月29日
其他
三大文件发布 | 互联网医疗企业接下来该怎么走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大文件,释放了哪些讯号,给业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作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有哪些潜在机遇,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告别灰色地带,迎来发展机遇“文件的发布,是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正面认可第三方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为线上模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划定了标准,线上模式的互联网医院正式告别了灰色地带,迎来发展机遇。”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如此评价。纵观这3个文件,首先明确的是概念。文件指出,互联网诊疗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医师,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医院则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文件还公布了互联网医院的基本标准;对于远程医疗服务,则是从应用情形中做了界定。北京梦天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春华分析道,互联网诊疗是业务,互联网医院是业务责任主体,远程医疗服务是一个具体的业务内容。业务管理必须要明确业务的责任主体,此次文件明确了互联网医院是责任主体,对互联网医院的设立和监管也提出明确要求,操作性比较强。责任主体确定了,给整个行业都带来了利好。“一直以来,医生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服务,该由谁来承担医疗责任,这个问题备受行业关注。”王航说,一旦责任主体明确了,医生的在线医疗行为、患者的在线医疗安全,都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而对于行业来说,必须为自己的业务承担责任,才能让从业者审慎,进而选择对用户负责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9月14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医生在互联网医院执业,不需要重新办理多点执业或者执业变更手续,这样来激发医务人员的活力,解放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新事物新业态,需要逐步发展此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次文件将国家层面定义的“互联网+医疗”,默默地修改为“医疗+互联网”。基本定义为传统线下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提供部分诊疗或非诊疗服务。对此,王航表示,此次文件已经打开了第三方机构进入互联网医院的大门。“由于整个行业刚从传统医疗机构迈向互联网医院,因此文件规定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新事物、新业态,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文件正式认可了“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对于已经布局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而对于还没来得及走这一步的企业来说,则挑战倍增。徐春华认为,从现实来看,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的主体非常明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以医院信息化为主业的传统医疗IT公司来说,则是重大利好。也有分析指出,此次文件对互联网医院在服务器备份、音视频通讯系统、高速率高可靠的网络接入、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方面提出要求,而这恰恰是传统医疗IT企业的老本行。王航则表示,医疗行业的难点在于医疗资源和运营模式,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速带宽也早已不是问题。而对于信息安全,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信息化企业,都需要严格保障,这是基本要求。事实上,挑战还远不止这些。此次文件从国家层面首次提出了互联网医院的基本标准,在国际上是仅有的。有分析人士表示,现在提出的标准很多还是在概念层面的要求,实际操作中弹性较大,相关标准的细化及严格执行将会有一个过程。曾有分析称,对于没有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能够依托的实体医院更多集中在非知名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倾向有所调整?对此,徐春华说:“互联网企业当然想找规模大的、能力强的医院来合作,因为输出的是医疗服务。但是,选择权在医院手里。”排版
2018年9月28日
其他
健康扶贫 | 新疆阿克苏:健康医疗服务保障温暖民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扶贫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新疆阿克苏地区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分类精准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等手段,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健康医疗服务保障。多重保障
2018年9月21日
其他
健康扶贫 | 安徽撑起健康脱贫兜底 “保护伞”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近年来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群众给予及时有效救助。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金寨县时指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委《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安徽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启动实施了健康脱贫工程,坚持以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为重点,构建了“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县级政府设立健康脱贫医疗专项补助资金,对贫困人口医药费用实行全面兜底保障,并取得显著成效。1落实推动综合施策
2018年9月20日
其他
卫健委:让“互联网+医疗”不再“野蛮生长”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大重磅文件,为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指明了方向。细化分类
2018年9月20日
其他
健康扶贫|扶贫大省接连出招,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据观察君了解,作为国家中西部的青海、四川、河南、甘肃四个扶贫大省,在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上也有不同的政策和方式。青海青海省一直围绕健康扶贫工作,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对象免费药品补助政策,赢得良好社会效益、扶贫效益和健康保障效益。实施慢性病免费药品补助据青海省人民政府网显示,从2016年起,西宁市启动实施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幸福西宁·健康药箱”和慢性病免费药品补助活动,着力构建健康扶贫防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8年4月,13种慢性病药品补助政策惠及三县51个乡镇,330个贫困村,受益群众达1.4万人次,已发放免费药品15.6万盒/件,“幸福西宁·健康药箱”免费药品发放人次达24.9万,免费发放药品65.2万盒/瓶。通过13种慢性病免费药品补助,西宁市建立了慢性病分类治疗机制,慢性病得到规范治疗。将19种疾病纳入托底保障大病范围近日,西宁市健康扶贫工作再出新招,由西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西宁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联合制定印发了《西宁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大病患者住院医疗托底保障实施方案》,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大病患者建立了分类分比例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托底保障政策,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19种病种纳入托底保障大病范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华西医院与甘孜州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构建精准健康扶贫帮扶体系。为基层培养好医生,让好医生拥有好技术,让好技术为病人看好病,才能真正拓展医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基层留住患者,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参照医院管理MBA课程开展全员轮训华西医院在实地调研中经常发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最大的一块短板。为此,华西医院在帮扶过程中对各县(市)医务人员开展全员大轮训。针对贫困地区管理人员培训机会较少,医疗管理理念和水平落后的问题,华西医院参照医院管理MBA课程设置,对甘孜州州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医院实务管理、医务管理、医学人文与职业素养等模块的课程培训,提升医院、科室管理水平。充分利用远程教学资源提供培训为了提高帮扶培训的效率,华西医院充分利用远程教学资源,以“实时互动双向视频”网络课程的方式,为甘孜州医务人员提供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增设远程处方点评、远程学术会议在线直播、华西云课堂等版块,形成了多家医院同步在线的交互式一体化教学课堂。截至目前,华西医院已向甘孜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约1500课时,培训医务人员约1.2万人次。河南目前,河南省已形成了“3+3+N”健康扶贫医保救助政策体系,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各地自主探索的补充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医保救助政策全面落实资助农村贫困人口参保政策,对于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于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不低于30元定额资助,实现应保尽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15种以上,门诊重特大疾病病种增加到27种,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5%。大病保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一降一提高”倾斜政策,即起付线由1.5万元降至0.75万元,合规自付医疗费用分段报销比例提高到80%、85%、95%,最高支付限额40万元。全面开展城乡医院“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确保基层卫生人才数量不减、人才培训质量有保障、群众看病不受影响。根据方案,三级医院每批向受援医院派驻人员不少于5人,驻点帮扶时间不少于6个月,受援医院要选送等额相应专业医务人员到三级支援医院进修培训。将疾病防控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目前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年人均55元,服务项目达到15类57项,已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甘肃近日,甘肃省医改办、人社厅、民政厅、卫生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对2018年1月1日至6月1日前符合“10元85%报销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追溯补偿,由大病保险商业经办机构按照医疗保障政策,落实追溯补偿工作。追溯补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元85%报销政策”是2018年甘肃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出台的一项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是将2018年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新增的20元中的10元,用于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报销后,达不到大病保险条件,当次实际补偿比低于85%的部分;或者经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达不到医疗救助条件,当次实际补偿比低于85%的部分进行补偿。从2018年1月1日起,甘肃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10元85%报销政策”,追溯补偿时间以患者出院日期和门诊慢性特殊疾病就诊日期为准。排版
2018年9月11日
其他
重磅|14种抗癌药将降价 9月底前完成调价申报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品医保支付标准调整的通知》,要求涉及到的10家药企,对14种下调了支付标准和采购价格的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进行调价申报,所有调价申报都要在9月底前完成。今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品医保支付标准和采购价格调整的通知》,下调了14种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的支付标准和采购价格,这14种抗癌药均为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品种,其中12种是2017年谈判降价后纳入目录的,其余两种是2015年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的药品。2017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针对部分专利、独家药品临床价值高同时价格相对较贵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医保经办机构与药品企业的谈判协商机制,将36种高价药通过谈判降价、确定全国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后纳入了目录范围,这些药品的平均降价幅度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谈判确定的支付标准有效期到2019年底。同时,在谈判协议中明确,如果因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影响协议执行的,双方可以更改协议有关内容或签订补充协议。2018年5月抗癌药税收政策调整后,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的要求,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与涉及的12家企业进行了协商,根据税收政策变动情况重新确定了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和采购价格,并签订了补充协议。14种抗癌药品的降幅在3%至7.8%之间,平均降幅为4.86%,在前期已经谈判大幅降价的基础上,价格又进一步降低,患者药品费用负担将进一步减轻。如治疗前列腺癌的阿比特龙(泽珂)价格由144.92元调整到135.57元,每个月将减少药费1100多元。此次要求完成调价申报的企业包括杨森、拜耳、罗氏、葛兰素等10家,其中,阿比特龙(泽珂)、埃克替尼(凯美纳)、阿帕替尼(艾坦)、依维莫司(飞尼妥)、来那度胺(瑞复美)、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厄洛替尼(特罗凯)、拉帕替尼(泰立沙)8个品种于9月1日前申报,硼替佐米(万珂)、吉非替尼(易瑞沙)和索拉菲尼(多吉美)等6个品种于9月30日前申报。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整只针对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不涉及其他医保支付、使用的政策。此次调整涉及的相关药品企业,要在约定申请调价的期限内,完成向本市药品集中采购部门提出调价申请、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将新价格公开等工作。同时,市人力社保局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相关药品配备,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用药需求,并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相关政策。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职责,及时更新医保信息系统;做好参保人员医药费用结算工作,同时要加强有关药品费用统计分析和监测,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排版
2018年9月4日
其他
重大利好|国务院公布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相关条例,10月起施行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为了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国务院制定本条例,从制度层面推进医疗纠纷的依法预防和妥善处理,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条例》明确提出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恪守职业道德。通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强化医疗服务关键环节和领域的风险防控,突出医疗服务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从源头预防医疗纠纷。《条例》明确了医疗纠纷处理的原则、途径和程序,重点强调发挥人民调解途径在化解医疗纠纷上的作用,并从鉴定标准、程序和专家库等方面统一规范了诉讼前的医疗损害鉴定活动。《条例》对不遵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出具虚假鉴定结论和尸检报告、编造散布虚假医疗纠纷信息等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条例》出台的背景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服务量持续增长,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部分医疗纠纷矛盾激化甚至引发激烈冲突,损害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医疗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医疗纠纷是个世界性难题。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在医疗纠纷处理上也都不同程度存在解决周期冗长、患者获赔困难、医患对立加剧等问题。2013年以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的文件、措施,一些地方也注重医疗纠纷的预防、人民调解,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或相关政策,取得了实效。2013年到2017年,我国医疗纠纷数量实现了五年小幅递减,但纠纷总量仍处于高位水平。国务院2002年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发挥了作用,但主要调整的是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纠纷,预防措施的针对性也不够强,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必要制定《条例》,在总结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将近年来实践中探索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并将人民调解这一成功做法加以规范和推广。《条例》的起草过程2015年1月,原卫生计生委向国务院报送了《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送审稿)》。原国务院法制办先后两次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部分高校和医疗机构的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赴深圳、北京、江西、湖北等地调研;就重点问题召开专家论证会,并进行了部门协调。在此基础上对送审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形成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草案)》。今年4月,司法部会同卫生健康委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2018年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草案)》,2018年7月3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条例》。《条例》的总体思路《条例》起草过程中,在总体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三点:一是平衡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二是关口前移,通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纠纷。三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倡导以柔性方式化解医疗纠纷,减少医患对抗,促进医患和谐。《条例》在医疗纠纷方面规定的内容从源头上预防医疗纠纷,是《条例》的一个重要内容。《条例》主要规定了以下三方面内容来预防医疗纠纷:一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条例》规定,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以患者为中心,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诊疗相关规范、常规,遵守职业道德;医疗机构应当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二是强化医疗服务关键环节和领域的风险防控。《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采用医疗新技术应当开展技术评估和伦理审查,确保安全有效、符合伦理;要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进货查验、保管等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诊疗活动,应当提前预备应对方案,主动防范突发风险。三是加强医疗服务中的医患沟通。《条例》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全部病历资料;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所提咨询、意见进行解释说明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所提疑问进行核实、自查并予以沟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方便患者投诉或者咨询。《条例》作出的基本规范一方面,《条例》明确了处理医疗纠纷的原则、途径和程序。《条例》规定,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处理;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自行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诉讼等途径解决。在此基础上,《条例》具体规范了医疗纠纷自行协商、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程序,明确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中的专家咨询、鉴定等制度,并与司法诉讼作了衔接。另一方面,《条例》规范了医疗纠纷发生后的即时处置。《条例》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方病历资料复制、实物封存等规定;同时,明确了实物封存和启封以及尸体处理和尸检的要求,以方便双方固定证据、解决纠纷。此外,《条例》还对维护医疗秩序、处置违法犯罪行为作了规定。主渠道“人民调解”的相关内容近几年的医疗纠纷处理实践表明,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的一个有效途径,它以相对柔性的方式解决纠纷,缓解了医患对抗,有利于促进医患和谐。同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具有快捷便利、不收取费用、公信力较高以及专业性较强等优势,已逐渐成为医疗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中的主渠道。《条例》将这一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通过具体制度进一步引导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解决医疗纠纷,规定:对分歧较大或者索赔数额较高的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一方申请人民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费用。《条例》在鉴定活动中规定的内容《条例》根据医学会、司法鉴定机构均开展医疗损害鉴定的现实情况,从鉴定标准、程序和专家库等方面明确开展鉴定的统一要求:鉴定应由鉴定事项所涉专业的临床医学、法医学等专业人员进行;医学会或司法鉴定机构没有相关专业人员的,应当从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共同设立的专家库中抽取相关专业专家进行鉴定;开展医疗损害鉴定应当执行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并授权国家卫生健康委、司法部共同制定医疗损害鉴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此外,《条例》对出具虚假鉴定结论等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文件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1号《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已经2018年6月20日国务院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总理
2018年9月3日
其他
患者福音|艾滋病病毒储存库有望“缩小”
艾滋病病毒(HIV)储存库的存在是根除艾滋病的主要障碍。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临床课题组,通过对127例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研究后发现,治疗前感染者血浆中的加氧环化酶活性高低可以预测患者治疗后HIV储存库的大小,活性越高,储存库越大,且在抗病毒治疗后活性较高的患者体内的HIV储存库依然较高。该研究对如何根除HIV储存库具有重要启示。1探索影响HIV储存库大小有多重要?近日,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传染病学权威杂志《临床传染病》上。卢洪洲介绍,目前,抗病毒治疗已能明显延长HIV感染者的寿命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HIV感染者仍然需要终身服药。一旦停药,患者体内的HIV将会反弹。这是因为HIV感染人体以后,病毒整合至人体基因组,在静息的细胞里形成HIV储存库,储存库越大的患者,停药后病毒反弹越快。目前的治疗手段无法根除HIV储存库。抗病毒治疗虽然可以慢慢缩小HIV储存库,但是理论上需要坚持服药70年才能完全清除HIV储存库。因此,探索影响HIV储存库大小的因素以及其持续存在的机制一直是国际艾滋病领域的研究热点。2相关针对性药物将减小病毒储存库?据悉,加氧环化酶是人体内代谢色氨酸(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一种关键酶,但是它的代谢产物也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许多疾病可能正是利用这个酶创造了适宜疾病发展的免疫微环境。研究人员发现,HIV感染者的加氧环化酶活性比健康人明显升高,且在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后仍然无法下降到健康人的水平,该酶可能参与了HIV储存库的维持。如果证实该酶参与HIV储存库的维持确有因果关系,并在HIV维持储存库的大小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针对这个酶的药物将可能减小病毒储存库。卢洪洲说:“去年年底已上市的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HIV存储库大小。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就其机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找到HIV免疫治疗的新靶标。”排版
2018年9月3日
其他
40年改革路|我国医疗服务从“捉襟见肘”到“张弛有度”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一直围绕社会的需求在布局,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永恒的定律。从“捉襟见肘”到“张弛有度”,40年的时光,刻录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断调整、转型、升级的历程。最近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局长会议的报告,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着重点开始转移的新形势下卫生战线的一次重要会议。当前,卫生工作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医药卫生队伍青黄不接,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工作效率低,物质技术基础薄弱,在卫生事业发展上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调。二是许多地区疾病多,卫生状况不好。三是医药卫生部门的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因此,必须下决心集中力量抓好整顿工作,提高我们队伍的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增强防病治病的能力。2018年6月9日,《医疗质量技术水平跳级攀升》用数据揭示,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81.8
2018年9月3日
其他
总理发话|基本药物目录调整重点聚焦癌症、儿科、慢性病等病种
李克强总理8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成本效益比显著的187种中西药调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目录调整,要重点聚焦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李克强说。▲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11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考察民生迫切需求的药品供应及价格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新一轮医改以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拟调入的187种药品中,有肿瘤用药12种,其中靶向治疗药品6种;有临床急需儿童药品22种;纳入了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口服、泛基因型、单一片剂的丙肝治疗新药。李克强在8月30日的常务会上指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改、强化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当天会议决定,要及时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此次调整在覆盖临床主要病种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癌症、儿科、慢性病等病种,调入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成本效益比显著的187种中西药,其中肿瘤用药12种、临床急需儿童药品22种,均比原目录显著增加。调整后基本药物目录总品种扩充到685种。会议还决定,今后新审批上市、疗效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将加快调入。李克强要求,基本药物制度要与基本医保联动,切实减轻患者药费负担。“要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等方式,推动降药价。建立基本药物、基本医保联动和保障医保可持续的机制,将基本药物目录内符合条件的治疗性药品按程序优先纳入医保目录,使医保更多惠及参保群众。”总理说。他说,在发挥基本药物目录指导性作用的同时,要允许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算好医保平衡的大账,重点做好“保基本”,切实为患者减负。李克强强调,要确保基本药物不断供。对用量小等易导致短缺的基本药物,可采取定点生产、纳入储备等措施保证供应。公立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与相关补助资金拨付挂钩。与此同时,要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没有比生命健康更大的事。”总理说,“各有关地方、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群众安全放心用药。”排版
2018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