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募研究所

其他

新LP持续发力,财务型LP与产业型LP开始抱团 | 募资情报

另一方面,LP地域聚集效应明显,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和浙江为2022年以来连续多月持续活跃地区,其他地区的LP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从2022年9月份新备案基金背后公开的LP数据分析,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新LP承载出资重任,财务型LP依然活跃 | 募资情报

本期导读2022年8月机构LP总体出资笔数大幅下降,在国内经济承压下,市场避险情绪蔓延,机构投资交易减少,出资笔数回到上半年二、三月份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在整体频次下跌的情况下,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财务型LP大举挺进,上市公司加强S配置丨募资情报

本期导读7月份,机构LP出资频次大幅上升39.4%,相较于上半年产业型、财务型、政策型三足鼎立的出资格局,对市场最为敏感的财务型机构LP在本月大步挺进,出资频次占到机构LP出资总体47%,接近一半;同时,政策型LP与产业型LP出资频次相对稳定,金融机构与公共型LP依旧较为谨慎,合计出资不足10%。作者丨FOFWEEKLY内容中心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募资概览2022年7月,随着国内二季度多地散发的奥密克戎疫情得到驱离,国内经济开始逐渐得到修复回暖,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等领域环比明显改善;但外部环境持续复杂,国际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紧收缩,全球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从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看:7月股权投资行业韧性得到进一步凸显,投资事件数量与规模相对上半年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政策发力叠加行业预期影响,先进制造等领域投融热度上升;资产端情绪稳定催动资金端活力复苏,基金募资总额小范围上升,达到“W”型上升顶点,613起基金募集事件(含人民币/美元基金)发生募集规模共计4351.14亿元,较6月份基金募资总额(2972.21亿元)上升46.4%;较上半年平均水平(3389.91亿元/月)上升22.1%。在二级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与避险情绪弥漫的背景下,私募股权市场资产配置逆周期属性得到初步显现。7月份,机构LP出资频次大幅上升39.4%,相较于上半年产业型、财务型、政策型三足鼎立的出资格局,对市场最为敏感的财务型机构LP在本月大步挺进,出资频次占到机构LP出资总体47%,接近一半;同时,政策型LP与产业型LP出资频次相对稳定,金融机构与公共型LP依旧较为谨慎,合计出资不足10%。机构LP出资频次复苏,财务型LP大步挺进根据国家企信网、天眼查等资料统计,2022年7月机构LP总体出资次数整体上升,得益于疫情得到控制与经济短期修复,机构投资人对于私募股权资产配置预期转向部分乐观,出手较上半年有所活跃。数据显示,7月共有762家机构LP对股权投资基金进行了出资,出资笔数共计782笔。机构LP一共参与了385支基金的出资。LP出资主体从LP出资主体来看,7月份国资背景的机构LP出手频次占比38%。在整体市场低位运行期间,国资LP继续发挥资金砺石作用,作为大钱的主要出口,推动核心领域项目融资与助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2022年7月活跃的国资机构LP中,引导基金与产业母基金依旧是出资核心力量,主导规模资金的投出;非国资背景的出资机构LP,市场化母基金继续承担出资主体力量。LP类型从LP类型分析,2022年7月,财务型LP大举入场,私募股权资产配置速度加快,出资次数达到整体机构LP出资总体的47%,较上半年整体占比增加13%,市场化母基金成为财务型LP绝对出资主体,相对同类型其他LP参投优势持续拉大;其他类型LP中,产业型LP与政策型LP整体占比受到财务型LP挤压下滑,但出资频次绝对值维持稳定上升;金融机构LP与公共型LP出资依旧偏于保守。机构LP地域分布从7月出资的机构LP所在地域看,第一梯队包括浙江、上海、江苏、广东,与第二梯队已形成断层。第一梯队地区的机构LP出资笔数合计429次,占全部出资总数的54.9%,同时,LP地域聚集效应明显,浙江、上海、广东为2022年以来连月持续活跃地区,其他地区的LP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新备案基金回升稳扎稳打,机构LP渗透不断提高根据中基协数据,2022年7月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93只,新备案规模209.29亿元,环比增长20.32%;新增备案创业投资基金494只,新备案规模186.52亿元,环比增长25.84%。尽管2月份以来,新基金备案数量与规模持续维持低迷运行状态,但7月份备案情况来看,新基金备案数量与规模有较大提升,恢复态势有望持续推进。LP出资主体从2022年7月份新备案基金背后公开的LP数据分析,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产业资本以量取胜,政策型LP发力新基金丨募资情报

本期导读随着资产端情绪导向资金端,机构LP上半年整体出手也趋于保守。产业资本和财务型LP作为国内资金端的中坚力量,总体表现最为活跃;政策型LP则是新备案基金背后的基石出资方,承担着大钱出口,助力产业升级;而金融机构、公共型LP等长钱市场,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作者丨FOFWEEKLY内容中心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2022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持续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国内私募股权行业投资活跃度较去年同期下滑明显,投资轮次逐步前移,市场以小规模投资事件为主。随着资产端情绪导向资金端,机构LP上半年整体出手也趋于保守。产业资本和财务型LP作为国内资金端的中坚力量,总体表现最为活跃;政策型LP则是新备案基金背后的基石出资方,承担着大钱出口,助力产业升级;而金融机构、公共型LP等长钱市场,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构LP出资活跃度整体趋减,产业型和财务型LP占比达3/4根据国家企信网、天眼查等资料统计,2022年上半年机构LP总体出资次数趋于下降,疫情散发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机构投资人出手较以往更加谨慎。从LP出资主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国资背景的机构LP出手次数约占1/3。国资LP虽不占数量优势,但其既承担了市场上大钱的主要出口,也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力量。2022年上半年活跃的国资LP代表性机构包括相城基金、无锡惠开正合投资、建发新兴投资、苏州国发创投、广州科创国发等。而在非国资LP中,今年上半年财富类母基金整体表现较为活跃,典型机构有歌斐资产、好买财富、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任君资本、恒天融泽等。2022年1-6月机构LP出资到PE/VC基金笔数从LP类型分析,2022年上半年产业型LP出资次数最多,占比为41%;其次是财务型,出资次数占比34%;政策型LP和金融机构分列第三、第四,出资次数占比16%、8%;以基金会为主的公共型LP仍为小众,出资占比仅为1%。2022年上半年出资的机构LP类型分布(按出资次数)从上半年出资的机构LP所在地域看,第一梯队包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和山东,与第二梯队已形成断层。前六名地区的机构LP出资笔数占全部出资总数的67%,LP地域聚集效应明显,其他地区的LP发展空间依然很大。2022年上半年出资的机构LP地域分布(按出资次数)新基金募资冰火两重,政策型新LP涌入带来活水2022年上半年,新备案PE/VC基金数量处于相对低位,1月份备案基金数量最多,随后五个月整体态势低迷。新备案基金背后,机构LP的渗透率在4月份跌到最低,随后逐步回升,6月份新基金的LP机构化程度重回六成以上。2022年1-6月新备案基金数量及机构LP渗透率而有机构LP参与的新基金背后,募资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上半年,仅获得1个机构LP出资的新基金数量为954支,占比机构LP参与基金总数的近四成。而最受机构LP青睐的基金是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深创投(新疆)有限合伙企业,背后共有23家机构LP的支持。2022年上半年吸引最多机构LP参与的新基金上半年,新备案基金背后最活跃的机构LP前三名为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广汽资本有限公司和共青城博嘉合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除了持续活跃的市场熟知机构外,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活跃LP中也出现了一些生力军。如天津市滨海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半年出资到新基金的数量均达到5支(以备案时间来计算)。总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新备案基金背后的活跃LP仍以政策型为主。新老LP的轮动交互,也给市场带来更多活力。2022年上半年新备案基金背后活跃LP(出资5次以上)上市公司出资放缓,小额出资仍为主流根据上交所、深交所公告信息披露,2022年上半年共有215家上市公司(含子公司)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出资,出资笔数共计265笔,已披露金额的出资额合计643.7亿元,平均单笔出资额2.4亿元。2022年1-6月上市公司出资PE/VC基金情况从上半年出资额最大的五笔案例来看,上市公司所投基金均是围绕其主业开展投资。产业资本以大产业母基金的形式兼顾战略协同和财务诉求,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欢迎。202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出资额最大的五笔案例从2022上半年上市公司出资规模来看,小额出资仍是上市公司的主流方式,出资额在1亿元以下的次数占比61%,相应出资规模占比8%。而10亿元以上的大额出资数量虽少,出资次数占比仅为4%,但其总体规模可观,出资额占比达到了53%。202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出资规模分布(按出资次数)202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出资规模分布(按出资金额)从出资的上市公司地域来看,广东省上市公司以41次出手、205.3亿元的出资规模稳居第一。与整体LP地域活跃度保持一致,202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LP最活跃的地区前六名也是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山东。2022年上半年出资的上市公司地域分布TOP202022年上半年,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以407.4亿元的出资规模遥遥领先,占比上市公司全部出资规模的63%,出资次数高达149次,占比56%,与其他行业拉开较大差距;其他出资较为活跃的行业包括信息技术、房地产、水电煤气等。2022年上半年出资的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展望下半年,虽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我国实体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进一步深化,私募股权行业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也面临着资金端、资产端的重构。无论是GP还是LP,都需在发展浪潮中不断寻求创新,提高自身“软实力”,方能创造更大价值,屹立时代潮头。本文内容来自FOFWEEKLY月度行业观察报告,添加微信:18511526699获取详细内容。*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荐读精选:产业资本逆势前行,新备案基金LP两极分化丨募资情报精选:上市公司出资占所投基金规模超1/4,参与S交易热度上升丨募资情报精选:上市公司出资规模暴涨近3倍,LP最关注这5个领域丨募资情报精选:新旧LP平分天下,上市公司大额出资爆发丨募资情报点击关注
2022年7月26日
其他

产业资本逆势前行,新备案基金LP两极分化丨募资情报

本期导读从机构LP的出手情况来看,产业资本在4月整体表现突出,上市公司出资虽有收缩,但以国资为代表的大额出资案例依然存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疫情严重的4月,上海的上市公司仍旧活跃,引领全国。作者丨FOFWEEKLY内容中心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4月份,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持续复杂,多因素叠加凸显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国内多地接连爆发奥密克戎疫情,资本市场呈现剧烈振荡,投资市场节奏整体放缓,大笔投资动作不同程度后移或延期。从机构LP的出手情况来看,产业资本在4月整体表现突出,上市公司出资虽有收缩,但以国资为代表的大额出资案例依然存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疫情严重的4月,上海的上市公司仍旧活跃,引领全国。而新备案基金背后,机构LP合投趋势上升,基金两极分化也在加剧,政策型、金融机构LP是新基金中的活跃力量。产业型LP出手占比近一半,浙江省出资最为活跃根据国家企信网、天眼查等资料统计,4月共有415家机构LP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出资,出资笔数共计416笔,机构LP一共参与了240支基金的出资。其中吸引最多LP注资的基金为珠海横琴华业天成四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4月机构LP出资统计周期为3月15日至4月14日,下同)从LP实际出资主体来看,有91家机构是首次进行出资的新LP,占比22%,较前几个月有所下降。从全部出资的机构LP类型来看,4月份产业型LP出资最多,占比超过40%;其次是财务型,出资次数占比近1/3;政策型LP和金融机构LP分列第三、第四,出资次数占比17%、8%。4月出资的机构LP类型分布(按出资次数)此外,4月份有1家公共型LP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注资,为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投向珠海横琴任君君毅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方式为基金会作为LP设立母基金、再投向标的基金的模式。该标的基金目前仍在募集当中。从全部出资的机构LP所在地域看,4月浙江省的机构LP出资最为活跃,以63次出手继续拔得头筹;此外,广东、北京、上海和江苏分列第二到第五名。第一梯队的机构LP出资共计238笔,占全部出资总数的57%。4月出资的机构LP地域分布(按出资次数)新备案基金LP参与度两极分化,政策型、金融机构LP表现突出4月,在中基协新备案的股权投资类基金数量约400支,相比3月接近腰斩。其中,有277支新基金获得了机构LP的注资,占比当月新备案基金数量的68%,LP机构化程度较为稳定。新备案基金中机构LP的渗透率有机构LP参与的新基金背后,平均每支基金有2.3个机构LP,但基金的两极化趋势显著,少数头部基金中机构LP扎堆,而超过一半的基金仅有1个机构LP。4月,吸引最多机构LP注资的新基金为北京京国管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无锡盛弘景晖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背后均有10个机构LP参与。新备案基金背后涉及的机构LP出手次数超过600次,已披露的出资规模超过900亿元,平均出资规模为1.5亿元。政策型、金融机构LP在4月新基金中表现突出。4月新备案基金背后的活跃机构投资人TOP5LP名称地域LP类型合作GP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融机构中国太保、鼎晖投资长沙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湖南政策型长沙科风投、湖南省国企并购重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湖南湘江中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南政策型长沙晟隆投资、湖南中盈发展产业投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融机构信达资本、建信金投天津无锡沂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江苏财务型弘晖基金、启明创投上市公司出资整体收缩,广东省上市公司贡献近一半根据上交所、深交所公告信息披露,4月上交所、深交所共有53家上市公司(含子公司)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出资,出资笔数共计60笔,已披露金额的出资额合计116.3亿元,平均单笔出资额1.9亿元。相比上月,出资笔数环比增加5.3%,出资金额环比降低54.5%。上市公司共投向56支基金,涉及基金规模631.9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出资占比18.4%。从出资额最大的五笔投向来看,上市公司的投资方向涵盖了租赁住房、城区旧改、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4月上市公司出资额最大的五笔案例上市公司所投基金出资额(亿元)是否S交易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某租赁住房基金20.01否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市更新引导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是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肥西安建叁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9.995否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创产业有限合伙企业8否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时代锂电新能源材料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7是从上市公司出资规模来看,4月上市公司出资额在1亿元以下的次数占比62%,相应出资规模占比12%;出资1亿到5亿之间的次数占比27%,出资额占比21%;出资5亿到10亿之间的次数占比8%,出资额占比33%;出资10亿元以上的大额出资次数占比3%,出资额占比34%。4月上市公司出资规模分布(按出资次数)4月上市公司出资规模分布(按出资金额)受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笔大额出资的影响,4月份广东省的上市公司出资规模继续遥遥领先,占全部上市公司出资规模的46%。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的上市公司LP出资最为活跃,出资次数为9次。4月出资的上市公司地域分布4月出资的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中,同样受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额案例影响,房地产行业出资规模以42.0亿元位居第一,占比全部出资规模的36%;制造业紧随其后,其上市公司出手高达39次,合计出资40.9亿元;建筑业上市公司出资18.5亿元,排名第三。4月出资的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在疫情、战争、中美关系等多重冲击之下,私募股权市场募投两端未来仍面临较大挑战,也加快了行业出清步伐。同时,随着行业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外资LP的陆续撤退,给国内市场参与方留下了更多新变量。如何在不确定中蹚出一条新路径,考验机构内功的时候或许才刚刚开始。本文内容来自FOFWEEKLY月度行业观察报告,添加微信:18511526699获取更详细内容,欢迎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告问卷,给予我们反馈。*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荐读精选:新旧LP平分天下,上市公司大额出资爆发丨募资情报精选:上市公司出资占所投基金规模超1/4,参与S交易热度上升丨募资情报精选:上市公司出资规模暴涨近3倍,LP最关注这5个领域丨募资情报精选:新LP迅猛入场,市场化母基出资活跃丨募资情报点击关注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新旧LP平分天下,上市公司大额出资爆发丨募资情报

本期导读募资市场在2月探底后开始走出低迷态势,出现小幅回暖迹象。从机构LP的出资节奏来看,产业资本在3月份表现活跃,上市公司更是贡献了多笔大额出资。政策型LP主导了新备案基金的募集,通过大力扶持战略新兴行业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LP市场的新兴力量不断崛起,几乎与原有LP平分天下,行业更迭反映了市场持续创新的诉求。作者丨FOFWEEKLY内容中心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3月份,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持续复杂,IMF接连多月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大宗货品价格波动巨大,加剧全球经济波动性;国内方面,多地接连爆发奥密克戎疫情,资本市场呈现剧烈振荡,投资市场没有迎来春节后的快速增长,大笔投资动作不同程度后移或延期。募资市场在2月探底后开始走出低迷态势,出现小幅回暖迹象。从机构LP的出资节奏来看,产业资本在3月份表现活跃,上市公司更是贡献了多笔大额出资。政策型LP主导了新备案基金的募集,通过大力扶持战略新兴行业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LP市场的新兴力量不断崛起,几乎与原有LP平分天下,行业更迭反映了市场持续创新的诉求。产业资本出资活跃,水下LP开始浮现根据国家企信网、天眼查等资料统计,3月共有362家机构LP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出资,一共投向212支基金,出资笔数共计365笔。其中有163家机构是首次进行出资的新LP,占比45%,新出资人继续保持高速涌入。3月值得关注的一笔新LP出资事件,是珠海市景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60.5亿元到晟元(珠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从股权结构来看,该LP是由格力集团、珠海科创投、大横琴集团和华发集团等共同组建,为区域性强强联合的典型代表。从全部出资的机构LP类型来看,3月份产业型LP出资次数最多,占比超过1/3;其次是财务型LP,出资次数占比近1/3;政策型LP和金融机构LP分列第三、第四,出资次数占比21%、9%。3月出资的机构LP类型分布(按出资次数)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新LP迅猛入场,市场化母基出资活跃丨募资情报

本期导读前两个月机构LP共出资1243笔,其中活跃LP以市场化母基金为主,开年多支头部基金为备足投资弹药开启了新一轮募资,市场化母基金也积极跟进,不仅加快自身募资节奏,对外出资子基金也更为活跃。活跃度最高的机构LP包括歌斐资产、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好买财富、中金资本、元禾控股等。此外,1-2月市场上涌入639家首次出资的新LP,新的出资人不断涌入,给私募股权行业带来了更多活力。作者丨FOFWEEKLY内容中心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私募股权行业被正式纳入大资管,行业整体步入了提质升级的新阶段。LP机构化、专业化程度继续加深,推动着私募股权行业的市场格局和范式不断更新。受春节假期影响,同时伴随着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2月份机构LP共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309次出资,相比于1月份的934次出资锐减66.9%。传统制造业处于淡季,也使得上市公司LP在2月份出资继续走低。超过一半LP为首次出资,机构LP地区聚集效应明显根据国家企信网、天眼查等信息整理统计,2022年1-2月共有1228家机构LP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出资,其中有639家机构是首次出资的新LP,占比52%。新的出资人不断涌入,给私募股权行业带来了更多活力。前两个月机构LP共出资1243笔,其中活跃LP以市场化母基金为主,开年多支头部基金为备足投资弹药开启了新一轮募资,市场化母基金也积极跟进,不仅加快自身募资节奏,对外出资子基金也更为活跃。活跃度最高的机构LP包括歌斐资产、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好买财富、中金资本、元禾控股等。机构LP主要可分为五大类型:财务型、产业型、政策型、公共型和金融机构。2月份,财务型LP出资次数最多,占比近一半;其次是产业型,出资次数占比25%;政策型LP排名第三,出资占比16%。2月份暂无公共型LP出资。
2022年3月15日
其他

5家中概股公司被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证监会:监管合作才是解决之道

本期导读SEC称,基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提交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所要求的报告,SEC有权将其从交易所摘牌。该法案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尽管法案适用于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但普遍认为其主要针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作者丨FOFWEEKLY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3月11日凌晨,证监会针对美国证监会(SEC)发布的“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认定了五家在美上市公司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事件,发布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3月10日,美国证监会网站公布决议,将5家中国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Holding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上市公司出资规模暴涨近3倍,LP最关注这5个领域丨募资情报

本期导读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信息披露,12月份上市公司出资笔数共计102笔,已披露金额的出资合计464.1亿元,出资金额环比增加288.0%。共投向92支基金,涉及基金规模超1600亿元。作者丨FOFWEEKLY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上市公司出资占所投基金规模超1/4,参与S交易热度上升丨募资情报

本期导读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信息披露,11月份上市公司出资笔数共计69笔,已披露金额的出资合计119.6亿元,出资笔数环比上月减少20.7%,共投向66支基金,涉及基金规模超451.8亿元。作者丨FOFWEEKLY
2021年12月9日
其他

上市公司LP出资218.9亿元,投资79支基金丨募资情报

本期导读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信息披露,10月份上交所、深交所共有76家上市公司作为LP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出资,共投向79支基金,出资笔数共计87笔,已披露金额的出资额合计218.90亿元。作者丨内容中心本期推荐阅读时长:6分钟近几年,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我国私募股权行业正在由快速扩张的市场期,步入精耕细作的创新期。市场主体参与门槛提高,推动LP结构的多元化和机构化,其中产业资本已成为我国LP队伍的中坚力量。2021年以来,多家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频频出手,参投私募股权(VC/PE)基金的活跃度极高,如泰格医药今年已出资超百亿。上市公司作为LP,一方面能够增加公司本身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扩大产业布局,以期未来与主业形成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同时具备丰富的产业资源,对于GP而言,无论是募资、投后赋能还是退出,均能有较大助益。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信息披露,10月份上交所、深交所共有76家上市公司作为LP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出资,共投向79支基金,出资笔数共计87笔,已披露金额的出资额合计218.90亿元。延伸投资触角到新兴行业,实现投资与实业协同发展与普通财务型LP不同,产业资本的投资靶向往往更加注重长期的战略布局。从10月份的出资动态来看,大多身处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加青睐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行业的投资基金。10月上市公司LP出资额最大的五笔案例10月份,上市公司出资股权投资基金最大的一笔案例,是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藏格投资(成都)有限公司,出资25亿元到江苏藏青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规模为53.1亿元,由拓海投资进行管理,主要投资方向为全球盐湖锂矿项目。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钾肥(氯化钾)的生产和销售,可以看出传统农化行业的藏格控股开始了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尝试。基金的其他LP还包括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青出于蓝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另外两笔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LP出资事件,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出资20亿元、10亿元到北京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该基金目标规模60.01亿元,由国能(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管理,主要投资方向包括绿色低碳项目的股权投资及并购(该类投资占比不低于基金投资规模的
2021年11月16日
其他

新经济资本化与GP大分流

本期导读在2020新经济企业500强中,有196家公司已经做过LP,占比39.2%,有76家投资三家及三家以上的GP,占比15.2%,主要投向了两类GP:头部大白马和新经济企业所在的垂直赛道。作者丨孔小龙母基金周刊创始合伙人《长钱革命:中国母基金简史》作者微信交流丨13911622046本期推荐阅读时长:10分钟热播剧《突围》开场:由于煤炭价格不断走低,国有煤矿集团产能过剩导致亏损严重,股价由最高的55元跌至不到5元,银行不给贷款,债券预期违约,面临退市风险,引出一系列问题。要是撑到今年,煤炭价格暴涨,这些问题可能会被掩盖,估计就演不下去了……在近年能源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下,本轮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受益最大的也是大型国企能源集团,而“煤老板”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实不止“煤老板”,整个市场化LP的存量都在快速消失。一家颇具代表性的头部市场化母基金,账上的投资额所剩寥寥无几,还有十几家GP排队等着过会,其它新GP更是机会全无,而这家母基金自己的下一期也没了着落。一残酷的现实是:中国市场化LP的存量已经见底。未来十年,中国市场化LP到底在哪里?答案就是新经济的资本化。去年初我写了《退出的大门正在被打开》,一年半的时间过去,除了文中分析的要素,又出现了一些新利好。首先是科创版推出仅两年之后,北交所又横空出世,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沪深北三个市场共同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格局。未来北交所将全面服务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望打通新经济中小企业融资和退出的最后一公里。其次是随着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逐渐解冻,华为事件得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中国新经济公司赴美上市有望逐渐正常化。一些人担心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会彻底切断中国新经济企业赴美的道路,其实本轮监管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势所趋,不是某国特有的行为。目前全球各国政府几乎都在比以前更加严格的审视科技行业,就连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出来呼吁,是政府介入监管大型科技公司的时候了。2020年全年,不包括SPAC、OTC上市,共有34家中国企业在美国IPO上市,共募资122.58
2021年11月4日
其他

又一支百亿S基金落地!PE二级市场迎来百亿理财资金

本期导读如今,随着政策信号的不断传出,大大提升了S基金的关注度,尤其是在北京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落地之后,市场上S基金的参与者也越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市场化母基金、政府背景、理财子、保险等资金等也逐步开始了对S策略的布局。作者丨深深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9月27日上午,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苑志宏在2021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北京首发展华夏龙盈接力科技投资基金(简称接力基金)”。据悉,该接力基金是全国第一个理财资金专注支持科技创新的S基金,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由首都科技发展集团与华夏银行共同筹建。接力基金规模为100亿元,采用S基金策略,与政府早期引导投资形成接力,助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登陆北交所等资本市场。主要投资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符合北京定位及产业发展布局的高精尖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该接力基金是本月内成立的第二支规模百亿的接力基金了。9月7日,「北京科创接力基金」正式启动筹备,首期目标规模200亿人民币。肉眼可见的,国内S基金在一级市场流动性困境下,越发受到关注,母基金也开始加大对于S策略的配比,以S为策略的基金成立也越发频繁,此外,还呈现出规模大、多元化的现象。S交易近两年也开始越发受到行业关注,2020年,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国内S基金交易案例频出,进入2021年,交易案例依旧持续。5月19日,君联资本对外宣布了一项医疗续期基金交易;此前,祥峰投资、昆仲资本、IDG资本等主导的S基金交易凭借国内最早、国内最大规模等也均受到行业内的持续关注。此外,政策的不断助力,也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发展和VC/PE参与其中带来了参考依据。2020年12月10日,证监会批复同意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率先落地北京。2021年6月25日,由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北京证监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期通过政策创新持续推动份额转让试点不断完善机制和服务,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试点,依托政策优势,拓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退出渠道,推动份额转让试点扩大规模、取得实效,吸引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并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行业“募投管退”良性循环,促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助力全国科创中心建设。2021年7月15日,新华社网站发布《中共中央
2021年9月2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北交所登场,港股SPAC开放:多重利好叠加下的一级市场退出路径

本期导读作为“募投管退”的重要环节之一,退出往往被赋予更多的核心色彩。尤其是在当前一级市场面临流动性困境,退出通道受阻也成为了VC/PE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政策的指向无疑给了退出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9月份以来,北交所、港股SPAC等消息,给一级市场在退出端带来了更多信心。作者丨深深本期推荐阅读时长:10分钟日前,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一级巡视员刘健钧在发表演讲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好发挥公开市场对创投资本退出的重要作用。支持发展“股权投资份额承接基金”,发挥其盘活股权投资基金资产的作用。完善股权并购相关法律体系,优化各类并购投资和借助并购投资实现资本退出的市场环境。”作为“募投管退”的重要环节之一,退出往往被赋予更多的核心色彩。尤其是在当前一级市场面临流动性困境,退出通道受阻也成为了VC/PE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政策的指向无疑给了退出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9月份以来,北交所、港股SPAC等消息,给一级市场在退出端带来了更多信心。1北交所登场:退出迎来新路径自2013年诞生以来,新三板通过从无到有的逐步探索,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前新三板形成了“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三个层次的市场机构。而北交所的登场,经过平移后,精选层企业将实现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截止9月23日,精选层有66家企业、创新层有1247家企业、基础层有5948家企业。可以肯定的是,待北交所正式上市,至少有66家企业可以拿到上市的入场券,而其背后的VC/PE也将实现退出。此外,对于创新层挂牌公司来讲,也拥有了更多可能性,在新三板连续挂牌满12个月(基础层和创新层累计12个月即可),且符合预计市值、财务标准等条件,经证监会注册,完成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型后,公众股东持股比例等达到相应要求的,即可在北交所上市。换句话说,北交所只接受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申请上市。9月17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行)》发布,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金门槛为证券资产50万元,机构投资者准入不设置资金门槛。此外,全国股转公司还修改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修改创新层投资者的准入门槛,由150万调整至100万。投资者“准入门槛”的下降,可以有效的增加板块的流动性。据悉,目前满足新三板精选层100万门槛的投资者有175万户,降低门槛后,自然可以让更多的投资者符合标准从而参与其中,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溢价。北交所的政策红利不仅带给新三板挂牌企业更多的机会,对VC/PE来说也同样是利好多多。不过,在预期的红利面前,VC/PE们蜂拥而至的现象也在近日表现的淋漓尽致。包括高瓴、同伟创业、阿里投资等VC/PE及产业资本火热入场,迅速加码新三板,提前锁定即将到来的一波红利,同时也反应出一级市场本就存在的问题,大机构无处不在。到底几家欢喜几家愁?自北交所消息公布以来,关于新三板挂牌企业停牌的公告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基础层,每日递减,创新层企业也同样面临多家停牌的情况。而对于中小机构来讲,如何抓住北交所的红利,与大机构共舞,抢到精选层或者有潜力的创新层企业,才是真正能够分上一杯羹的关键。不过整体来讲,北交所的登场,无疑是对退出途径的又一个补充。尤其是在近几年新三板热潮之后,大量基金陆续发起,如今均面临退出压力。此外也将大大缓解新三板长久以来存在的流动性问题,对股权投资行业带来更多信心,给VC/PE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加速IPO,SPAC登场与此同时,港股SPAC也在监管夹击、VIE海外上市受阻的情况下横空出世,成为退出路径的另一个补充。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上市工具,SPAC模式在美国已经兴起多年,而近两年,伴随着疫情等因素的突起,美股SPAC也越发进入狂潮。据悉在2021年上半年,美股SPAC新股共358支,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达1,110亿美元。不过伴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加大对SPAC的调查力度,SEC监管的强化,也极大的打击了SPAC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影响了此类上市的步伐。据悉,2021年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IPO数量下降了87%。尽管美股SPAC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亚洲SPAC的连续登场也为市场参与者带来更多的期待。尤其是在“SEC暂停中概股上市”的影响下,港股SPAC的横空出世,也为中概股回归港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9月1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公布了《有关收购特殊目的公司咨询文件》。对比美国、英国、新加坡的规定,显然港股SPAC的整体门槛要求要更高。香港联交所在《咨询文件》中也表示:“本文件多项建议均旨在为SPAC上市申请人及SPAC并购目标公司设置较高的门槛,也同样坦承有关建议会使得香港的SPAC上市制度比美国严格。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美股SPAC制度严格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传统港股IPO的规则就要比美股IPO严格不少。通过《咨询文件》也不难看出,联交所实际上就是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加快上市的方式,而门槛严苛也足以证明香港对SPAC参与者质量的审批,在监管流程上也将降低一定的风险,从而提高交易的确定性。此举在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之余,又能在入口处避免监管不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尽管监管严格,给想要通过SPAC实现退出的参与者了一定的高门槛,但整体来看,依旧是利好一级市场的。对此,资深律师董立阳认为港股SPAC对一级市场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利好:1.SPAC相对于准入的资产运营时间、合规程度要求都更低,可以有更多相对多元的资产通过SPAC的形式登录二级市场并由投资者投票取得融资和流动性,对于VC/PE来说,此前投资的一些标的资产有了更多元、更快捷的退出渠道,包括一些此前通过传统IPO较难发行或者因存续期限等原因不能发行的资产可以发行;2.SPAC相较于传统上市来说,是先有资金后找资产,并且双方对于资产的估值要有一定的共识,因此,标的资产能够有更为稳定的募资;3.目前市场上中概股参与SPAC基本在美股市场,但随着后续港股SPAC制度咨询正式落地,会有更多主流中概股资产考虑通过SPAC形式在香港上市,因而也会吸引一些投资机构参与对于以SPAC形式完成上市预期较为明确的资产的投资。董立阳认为,尽管相较于美股SPAC,港股的制度要更严格,但整体来看,港股SPAC还是会相较于美股SPAC有优势的,目前中概股在美股市场通过SPAC上市的项目也已经较多了,但是体量很大的主流资产还相对较少。据悉,现在已经有多家保荐机构在筹备冲击港股SPAC第一股。且相对来说会是较为主流、体量较大的中概股资产,因此,对于中概股港股上市来说是利好的。作为IPO的一个加速器,未来,港股SPAC或将成为一级市场退出的另一个渠道。而港股SPAC门槛的严苛和谨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参与者的风险,更好的做到价值平衡。3S基金:流动性良药?在当前一级市场流动性困境下,大量以S交易为主要策略的基金开始出现,母基金也开始加大对于S策略的配比。作为解决一级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关键手段,S交易在近两年内开始逐渐受到行业的关注,尤其是接续基金。不过通过国内较火的几支接续基金成功交易的案例来看,其对参与者依旧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和门槛。整体来看,包括君联资本、昆仲资本、IDG主导的交易等来看,主导方均是知名GP,且参与方也都是S市场的专业级玩家。不过作为解决流动性问题的另一种手段,S基金也的确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为VC/PE在退出路径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政策方面也陆续推出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发展方面的指导意见,为VC/PE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提供了参考依据。9月7日,由北京金融局指导、中科院投资的国科嘉和基金作为管理人、通州区落地承接的「北京科创接力基金」正式启动筹备,首期目标规模为200亿人民币。作为首支大规模的S母基金,北京科创接力基金的成立,也将对S基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带来重要的变化,对于S基金的资本供给和资本撬动带来明显的示范效应,催生更多的机构和出资人参与到S基金当中。如今,随着更加多元化LP的入局,为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好的参考,有望为解决私募股权一级市场的流动性困境带来更多的资本支持。4总结无论是北交所还是港股SPAC,对于一级市场来讲,实质上均是利好,尤其是在退出端,为行业带来更多且更便捷的路径。而S基金,作为解决流动性困境下的产物,在政策和多元化参与者案例的指引下,也将为参与者解决一定的退出困境。只是,相比海外相对成熟的S交易市场,国内S基金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交易长尾、低频的现象,以接续基金交易与零散化交易为主。从交易端来看,当前二手份额交易定价难问题依旧存在,且在短期内难以快速解决,只能通过价格博弈的方式来进行折价交易,缺乏对价格博弈的主导权。总之,作为一种实用的流动性创新工具,S基金交易仍具有较强的探索空间。但在当前一级市场资本结构性失衡的环境下,尤其是接续基金,在降低项目端的退出压力,满足LP的流动性诉求等因素,依旧是其最重要的核心。*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荐读精选:细数LP投前的那些坑精选:“合肥模式”之后,政府引导基金还应如何发展?热文:美股关上VIE的门,港股打开SPAC的窗热文: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真相点击关注
2021年9月23日
其他

“合肥模式”之后,政府引导基金还应如何发展?

本期导读合肥模式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和关注。但人们认知不应停留在一般的现象级描述上,更多需切入合肥实践的前后关联及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其对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所能产生的行为导向和社会影响。作者丨朱克江来源丨华夏时报本期推荐阅读时长:20分钟近年来,政府引导基金快速发展,各地积极探索,出现了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运营模式。其中,安徽合肥的做法就是一大亮点。合肥政府出巨资建立基金平台,先后投资京东方,押注半导体,接盘科大讯飞,引入蔚来、大众,投资维信诺等,几乎“投什么赚什么”,人们将合肥市政府称为“最牛风投机构”。在投资界,这种以政府基金为主导、以产业招商为先导的新投资方式,被称为“合肥模式”。合肥模式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和关注。但人们认知不应停留在一般的现象级描述上,更多需切入合肥实践的前后关联及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其对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所能产生的行为导向和社会影响。1合肥探索的主要成效合肥在政府投资方式上的尝试,是一种创新,这令合肥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一连串亮眼成效。一是实现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和资产效益。通常,以政府出面的投资,大多很难取得即期效益,能不亏就不错了。合肥创新了在招商方面的传统做法,政府充当风险投资人,直接投资那些对当地有战略价值的产业,由此吸引和带动更多项目落地。这种“招商投资”(也叫“资本招商“或“基金招商”)方式,所获收益不仅仅是以往的就业和税收。同时,政府作为股东,还能直接分享到项目成功带来的分配红利,这大大提高了政府财力和对项目再投资的回转能力。2007年,合肥拿出当时占三分之一的财力砸面板产业,投资京东方,结果赚了100多亿元;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元砸半导体产业,投了长鑫/兆易创新,上市浮盈超过1000亿元;投资京东方6代线、8.5代线,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实现资本退出,收益近200亿元。接着投资安世半导体、闻泰科技,收益及浮盈近1000亿元;2019年,再拿100亿投资蔚来汽车,已获得千亿元的账面回报。这种投资效率,即便在成熟的私募投资市场上,也是鲜有所见的。从省里看,具有代表性的安徽省投资集团,其管理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近1000亿元。这几年,累计投资新兴产业项目458个,投资额225亿元。目前,被投企业已上市的有34家,IPO排队的15家,上市辅导的还有30家。这种投资绩效,在全国省级投资平台中也是居领先地位。二是培植了一批高科技产业和科创企业。2020年,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8.8%、16.7%,创近五年新高。吸纳输出的技术合同交易额572.13亿元,同比增长20.5%,稳定实现产业创新成果“进”大于“出”。在投资京东方6代线后,合肥连续获得京东方8.5代线和10.5代线的投资。目前,京东方在合肥投资已超过1000亿元,2万多名员工,年产值400多亿元,推动合肥成世界上最大显示屏基地之一。合肥招进京东方、维信诺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70多家配套企业纷纷入驻,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核心器件再到终端应用的显示产业集群。合肥引入新能源汽车后,蔚来、大众、国轩等抱团式扎根涌入。在此基础上,合肥又相继投资50多个项目,新能源汽车总投资超过500亿,成功聚集了产业链企业120余家。现在的合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及相关配套企业全都有了,全省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全国12%以上。目前,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51.6%。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四、省会城市第二,新型显示器件整体规模居国内第一。三是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改善。投资撬动产业,产业振兴经济。2020年,合肥实现GDP超过10000亿元,全国排名从97位升至20位,20年时间GDP增长了近30倍,首次入围新一线城市榜单。全省上市公司总数133家,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九位;科创板上市公司11家,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七位;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7598家,居全国第一。今年,安徽全省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上半年,安徽GDP以20576.5亿元的总值,位列全国前十。同期,合肥GDP增长13.6%,位列省会城市第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5%,居全国第二。2合肥成功的基础条件合肥政府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用有限资源以小博大,精彩纷呈,其成功并非一种偶然,而是得益于合肥自身所创造的条件。除其独特的城市科技环境一时难以复制外,合肥在其他一些通识领域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还是有许多借鉴和启发意义的。1、决策魄力:领导者要有足够远见并能担当合肥决策者属于“胆大”的,敢于“接盘”,不惧风险。所投的一些项目,开始几乎都是“走投无路”的困境企业,但合肥敢于接纳。并且,一出手都是下大注。1999年,投资科大讯飞帮其渡过难关。当年,科大学生出资300万元创立硅谷天音,在弹尽粮绝之际,安徽信托、美菱集团和合肥永信三家国企分别拿出1020万元各占17%股权,与硅谷天音的老股东一起成立讯飞有限,最终解了燃眉之急。2008年,出手引进当时亏损超10亿元的京东方,建起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175亿元资金全由政府托底。当年,合肥的财政收入总共只有300亿元。为此,合肥甚至停掉了地铁项目。2013年,华米科技的前身华恒电子陷入困境,合肥由市高新建投集团旗下的高新信用担保公司出面,及时提供所需资金的担保。2019年,在蔚来巨亏112.9亿、李斌向18个城市求援未果的情况下,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接盘投资70亿元,引来蔚来总部落户合肥。一些原本深陷困境、举步维艰的企业,在合肥模式的催化下都实现了崛起。这里,合肥拼的不是财力,而是主政者敢于担当的魄力。这种魄力,不只是一种敢干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善抓机遇的意识以及在产业布局、价值发现和金融创新上的睿智能力。2、产业基础:引进项目要有能落地的配套条件合肥当地的特色产业有两个:家电和汽车。合肥家电拥有美菱、荣事达等地方品牌,后来陆续引进了美的、格力、海尔、TCL等十几家国内外知名品牌。正是在发展家电中,合肥发现了痛点机会: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等家电比较好做,产业配套能达到60-70%;而电视上下游配套只能做到30%,其主要障碍在液晶显示屏生产。因为,中国企业还不掌握这样的核心技术,全国九成以上的液晶屏都要从境外进口。当时,国内最有潜力的液晶屏制造商是京东方,正在计划建设第六代生产线,但至少需要175亿元的巨额投资。京东方因为第四、第五代线的研发出现企业亏损,自身拿不出太多的钱,想找地方合作,这样的机会正好契合了合肥的产业诉求。日后证明,京东方六代线在合肥的生产,赢得了当地一大片家电尤其是电视机产业的应用前景。由此,合肥的家电产业迅速扩大,规模突破1000亿元,超过青岛、顺德,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由面板自然连接到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异军突起,凸显了我国“有屏无芯”的矛盾。当合肥做成最大家电产业基地时,中国家电行业也在向智能家电和数码电子方向发展。顺应这一趋势,合肥在引进京东方后,就立刻着手布局芯片产业,通过家电行业对芯片需求刺激,催生芯片产业的发展。半导体产业和当年面板产业相类似,都十分依赖进口,一直被美韩企业卡脖子。2017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三年后,合肥抓住时机果断出手,与兆易创新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合肥市出资75%,兆易出资25%,专攻DRAM内存芯片的研发生产。像当年对京东方那样的支持,合肥政府给钱给地,使得合肥长鑫迅速建立起价值百亿元的生产线,并出资购买了关键专利。现在的合肥半导体产业已达到1000亿元的销售规模。合肥投资新能源车,同样也不是闭着眼下注的。合肥以及安徽有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投资蔚来,可以深化与这些本地汽车企业的合作。从2017年开始,江淮汽车就已建立江淮蔚来合肥工厂,为蔚来代工。双方本来就在制造工艺,供应链和生产管理上有着密切合作。更重要的是,五年前江淮不惜投资23亿元,为当时尚未获得生产资质的蔚来,打造高端纯电动乘用车智能工厂。如果蔚来倒了,合肥就将失去一个引进造车新势力的机会,江淮的钱也就白投了。3、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美股关上VIE的门,港股打开SPAC的窗

本期导读当前,随着中资VIE赴海外上市遭到国内更严格的监管,及“SEC暂停中概股上市”等影响,也预示着更多中概股回归港股的可能性。而港股SPAC整体来看其实也是对退出路径的另一个补充。作者丨深深本期推荐阅读时长:6分钟早在今年3月份,有媒体报道称:香港最快将在年内实现SPAC上市。而9月10日,关于港交所或将于本月发表SPAC咨询文件的消息再度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1监管持续影响SPAC步伐2020年,无疑是美股SPAC的狂潮,进入2021年,火热依旧。截至6月30日,美股SPAC上市数量为360家,占美股IPO总数的70%。但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加大对SPAC的调查力度,SEC监管的强化,也极大的打击了SPAC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影响了此类上市的步伐。据悉,IPO数量2021年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下降了87%。不过,伴随着愈来愈多中概股回港,港股也准备开始探讨SPAC的可能性,港交所SPAC能否成为PE/VC们的下一轮狂欢?首先,SPAC简单快捷的方式可以使参与者更省时、省钱。对于SPAC的发起人来说,通过SPAC上市可以比传统私募股权基金更快速的实现资金周转,可以节省承销费及规避承销失败的风险。同时,与传统IPO方式相比,SPAC上市时间更短。此外,其另一个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过私下协商收购的方式,可以降低市场出现动荡的可能性。因此,尽管有监管的风险,依旧吸引一众参与者跃跃欲试。实际上,SPAC在美国首现于1993年,但疫情后受限于市场的波动,使得IPO更具风险,因而SPAC再掀狂潮。因此,整体来看,SPAC更像是一条IPO的加速通道,在提升资本市场的活跃度的同时,帮助迅速崛起的超高成长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尽管SPAC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退出的又一路径,对一级市场来讲,利好还是颇多的。但SPAC的门槛和条件实际上也影响了其的具体可行性,有多少企业可以获益,还是取决于其的门槛标准。2门槛决定实施难度月初,新加坡交易所正式批准了SPAC,同时发布了SPAC的主板上市规则。以下为规则要点:1.SPAC上市时市值不可低于1.5亿新元(约合1.12亿美元)。2.SPAC必须在上市后的24个月内完成并购交易。如符合相关规定条件,期限可延长最多12个月。3.在SPAC上市到并购交易后六个月内,发起人股份处于锁股期;
2021年9月14日
其他

美国风投的“泡沫之夏”:跌宕起伏的80年代

本期导读在8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初创公司尤其是优质的科技初创公司的数量增速呈现出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头部基金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人员和资金蜂拥而至,进入了风险投资行业,其中有一半的人员仅仅有不到两年的从业经验。两种情况叠加,导致美国第一次出现了来自风投机构的资金供应大于创业公司的有效需求的情况。太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创投项目,为了获得优质项目的投资机会,风投公司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创投项目的估值自然就水涨船高,初创公司的价格涨上去之后,风险投资的回报自然会下降。作者丨龚咏泉本期推荐阅读时长:8分钟亚当·斯密曾说:”追逐个人私利有助于实现公共福祉。”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体中,人是追着金钱跑的,那金钱追着什么跑呢?金钱本身没有生命,但我们不能忘了,金钱的背后是人。因此,金钱,会追着更多的金钱跑……在上世纪70年代直至80年代初期,美国发生过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物价上涨,股市动荡,经济增长缓慢,其实际GDP甚至分别在1975年和1980年出现了下降。这种经济增长乏力同时伴随着严重通货膨胀的现象,以前很少出现,算是个新鲜事物,加上那段时间美国举国上下都在关注和讨论越战和
2021年9月13日
其他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真相

本期导读赴美上市通道关闭,中美资本博弈加深,技术增长瓶颈亟需突破,政策变化背后底层的真相和逻辑到底是什么?作者丨冯斯基来源丨常垒资本本期推荐阅读时长:15分钟1中概股从“奥利给”变成了“奥利奥”?在过去的一个月,中、美资本市场发生了两件重大的政策变化。一个是中国网信的指导意见,在拥有中国大量敏感数据的“VIE”公司,需要在“获得中国政府许可”的前提下,才能赴美上市。其次,美国SEC也没闲着。发射方有了放行要求标准,接收方当然我也不能太没要求。上述英文不翻译了,大致意思就是我先挂起来中概股的上市申请吧,未来再找合适的解决办法。俗称:“悬停”!这几年,两国的关系向着竞争的态势走。为美股打造的“中概股”,二级市场IPO,目前暂时成了夹心饼干。一边不让“轻易出”,一边不让“盲盒入”。众多VIE结构下的面向美股上市项目,目前退出路径暂时有了点不确定性。由美元基金影响很重的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经历了20年后,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得不承认,从90年代末开始到今天,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中的领头羊,始终是美元基金扛着大旗,做风向标。然而这次大量美元基金投资的中国企业,被误伤的感觉浓重了一点。起因是某滴没请示就去IPO了。当然了,庙堂非常不高兴。但为啥不高兴,原因很复杂。这里就不解释为啥不高兴了,反正结果就是不高兴!然后就出了一条政策:意思是出去前必须拿张“门票”。中、美,目前是竞争敏感期。态度自然是“钢”在那里的。美方回复也很决绝:既然来我这找钱,还要限制,那现在暂时别来了~IPO这个事儿,大家都知道,二级市场靠股票分红是拿不回投资成本的。赚钱的奥秘还是炒,低买高卖。当然,作为上市企业还是受益的。只要是有人买流通股(融资),那这个钱,就可以为我所用了。实控人不乱抵押股票,外面爱怎么炒,怎么炒。以上这个事说的小隐晦。中概股赴美IPO这点体量,100多家上市公司;实际是不少都是跌破发行价的。在庙堂眼中,这点体量的事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关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挑动了某部分的敏感神经。所以来了个政策。正在竞争时期的美国SEC也是一样。你们这个时间来这个,什么意思?我也来+1。长期看,这扇门还是要打开的,一刀切的互相关门不是目的,至于门大门小,门槛高低,不好预测了。更长期看,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退出可能还真不是在美股了;能上A股的去大A,不能上的去HK。本质上,股权投资的项目退出奔着美股和A股,投资人还真是两拨人。因为美股和A股的项目口味不一样。就像西餐和中餐的餐厅,如果我们讨论的不是“萨莉亚”或者“Panda
2021年9月6日
其他

细数LP投前的那些坑

本期导读一个LP在投资GP之前,一般会会走三个流程:阅读募集材料,了解基金概况;参加GP路演,深入了解GP团队及基金情况;最后尽调访谈,在进一步了解中详细沟通,最后做出投资决策。对于LP来说,这三个环节中隐藏着诸多细枝末节,如不能注意,便会对基金的判断产生偏差,最终致使决策失误。王春杰丨母基金周刊特约作者超过10年的基金投资及管理经验,精通股权投资机会的尽调、风控,对股权市场有较强的洞见力。本期推荐阅读时长:8分钟1募资材料看了那么多募资文件,很少能让我满意的,总归缺少一些我想知道的内容。比如有的募资文件没有团队介绍、有的只讲案例不讲过往基金业绩、有的没有讲清楚投资策略(LP要了解赚的是什么钱)、有的没有展示基金产品结构(了解资金流向及GP与LP情况)、有的基金要素不全面等等。一份标准的募资文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2021年9月2日
其他

IR的呐喊:我不想当工具人

本期导读中小机构在内卷中朝不保夕,身在中小机构中的IR在内卷中挣扎求生存。被卷的IR,出口在哪里?深深丨作者本期推荐阅读时长:6分钟市场上往往把衡量IR能力的标准定义为独立募了多少钱,而全然不顾机构的硬实力是否能够达到支持IR募资的后盾标准,实际上,IR见十个LP也募不到钱是常态。中小机构在内卷中朝不保夕,身在中小机构中的IR在内卷中挣扎求生存。被卷的IR,出口在哪里?1我不想当工具人“我不能是工具人,但总是被当做工具人。”IR小A抱怨。对于中小机构而言,IR绝非是一个工具人,而是一个需要综合能力过硬的管理者。而募资困境,带给了GP更多的压力,在项目端被头部机构挤压的现状下,又将募资端寄希望于IR。而实际上,对一家机构来说,想要实现募资,单凭IR每天周旋在与LP的沟通中往往是不够的,来自机构本身的支持也十分重要,特别是IR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因为IR往往不会有试错的机会,尤其是中小机构在面临募资难的困境时,更需要全面的准备,此时就需要机构各个岗位之间的支持与配合。“工具人”的标签,更多是在早期IR不受重视,作为配角存在的时候,机构或者行业对其的定位。如今,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力越来越大,LP专业性的提升,中小机构募资压力持续,随之而来的是机构合伙人对IR的重视。但仅仅是重视,寄希望于IR是远远不够的,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也直接导致IR获取信息的障碍,从而影响到与LP沟通的质量。业内常常强调IR的专业能力,而在衡量其能力的时候又常常用量化的数据来衡量一个不可量化的工作,对于IR的评价本身就存在偏差。对于头部机构而言,其IR的属性更多是一个传递信息、服务的过程,由于品牌、项目做背书,在整个募资过程中,IR专业能力的占比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记。相反,对于中小机构而言,在缺乏品牌项目背书的前提下,其IR才更需要专业的能力和认知,以期能与越发专业的LP进行匹配。但往往又因为能力不足,或准备不充分而导致谈判破裂。2找不到的出口,寻不到的路IR小A一度很迷茫,迷茫于找不到出口。实际上,这并非是一个IR的感受。由于IR职位的特殊性,使得其不断徘徊于梳理自身机构信息、对专业性的学习、见LP等之间,对岗位甚至行业并未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当前还有不少IR依旧面临着焦虑和困惑,很多时候造成这种焦虑的原因也正是所在机构面临的痛点。某机构以少量份额抢到一个明星项目,与其一同参与投资该项目的还有头部GP及产业巨头,均以大笔资金投资。以明星项目做背书,该机构在募资端进展也较为顺利,只是到尽调阶段出现了转折。LP要求GP提供明星项目的数据,GP方却无法拿到。LP质疑投资的项目为何没有数据,但明星项目不缺投资,本身的姿态就比较高,甚至直言“你们可以直接退出,我们再来找别的机构”。机构硬实力不足导致在募、投重要环节出现问题的案例十分常见。硬实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与提升,对IR来讲,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压力与挑战。3我的100%输给了LP的1%当前,机构面临的压力持续,附加给IR的压力也不断延续。IR在机构中的职位权限也决定了其募资工作开展的进度及效率。一般而言,机构给予IR的定位仅仅是一个岗位,而并非是一个可以起到决策、调动各部门协同工作的管理者。这就意味着大多数IR在初次接触LP时,很难第一时间对接到LP的决策层。从这个层面来讲,其实也是直接限制沟通的阶段。通常与决策层的交流对接人员都是合伙人或者募资负责人。IR本身不具备完全的话语权,这就限制了其与LP沟通的深度及效率。此外,如今LP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其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效率往往也大于GP,同时LP对GP的衡量标准也使得GP在募资当中的压力倍增。另一位从事IR工作的小C提到自己的经历倍感无奈。她坦言:“在见LP之前已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场沟通十分融洽,在期待进一步推进时却得到了否定。原因是LP在见过他们机构之后,又连续见了3家,在不同机构负责人那里获取了多倍量的信息,在此期间,LP的认知得到了快速迭代,而GP却没有时时更新的机会。IR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混圈子的IR是否还有出路?

越来越多的机构不喜欢IR出去混圈子?募资是一件无法定量衡量的事情,募资金额不代表募资难度,对于促进募资的行为,也很难界定是否有效。很多机构给IR的KPI是接触多少家机构,希望以沟通海淘的方式,建立与LP的联系。但是随着募资转化率的走低,也有不少机构倾向让IR减少“外部社交活动”。实际上募资转化率低,除了外部环境的客观影响,与IR和机构也息息相关,不是一句简单的混不混圈子就能解决的问题。IR是LP和GP之间的桥梁,这就决定了IR必须是双线并行的。需要同时汲取LP和GP的信息,并相互传输转化,让LP和GP之间能够互利共赢。#IR的职业性质很多企业会在IR入职初期限制IR的对外社交活动,要求IR先向内消化,对机构建立起全面深刻的认知。对于IR来讲,自然是一个必经之路,当然在向内了解的过程中,
2021年6月10日
其他

IR应该获得怎样的支持?

随着一级股权市场逐渐专业化,机构们对于专业IR的诉求越来越强。IR这一岗位已经不仅仅是“工具人”,而是已经成为与机构有机共生的重要岗位。脱离了好的平台,IR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IR们大多也倾向于选择一个与之匹配的机构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双方相对固定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力,也意味着在IR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自身的独特性成为竞争中的关键。#IR的现状聊独特性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IR的现状。实际上IR这一岗位群体,构成相当复杂,且符合二八定律。在复杂的人力资源环境中,匹配到合适的人选也十分困难。毕竟成熟且专业的IR,仍是少数,而更多的IR们还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一方面IR不知道目前LP市场钱在哪里,另一方面在机构内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而目前,绝大多数的机构都在公开招聘IR,各家机构已经认识到专业的IR对于募资工作的重要性,对于IR的诉求及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清晰明确。但怎样才能招到合适的IR呢?#目前机构招IR的大体要求学历:知名院校本科/硕士/MBA工作年限:3-8年过往经验:银行私行部、家族办公室、理财师、金融培训、媒体、投行、知名同业机构、信托、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跨境金融机构、猎头海外经验:海外留学或相关工作经验者知识储备: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证书获取:基金或证券从业证书、律师、CPA、CFA语言:中文/中英双语沟通演讲能力:具备演讲能力性格特点:责任感、乐观、积极主动、沟通协调、关系管理能力、服务意识、抗压能力强、自我驱动力#对于IR岗位的职责需求执行完成:掌握募资进度,推动投资人决策,保证募集的顺利完成研究:掌握资本市场动向,政策变化和行业趋势,完成基金设立、条款搭建和税筹计划文案:负责公司投融资方案的设计,提炼并优化公司募集资料、基金信息披露、信息更新组织:组织/应对,投资人尽调、协调尽调流程和会议渠道资源:拓展全国地方政府、家族办公室、私人银行、母基金、地方政府、三方财富、上市公司渠道维护:执行策略/被动解决需求/主动增值维护,制定投资者关系管理策略,了解出资人的投资策略、业绩趋势、现实需求;资源整合:能够嫁接不同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沟通能力:日常共同答疑、协调各部门为投资者关系工作、与媒体沟通宣传信息披露:负责基金运营情况的定期披露,增进投资人及其他外部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可,维护并提升公司对外形象;通过以上的招聘总结也不难看出,机构们只招一种类型的IR——“理想型”。这里我不禁有两个疑问:一是如果IR的能力已经如要求所提的那样理想化了,他为什么还在找工作?二是既然能力这么强了,为什么要跳槽到你的机构来?LP审视GP的时候会让对方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同样对待应聘者如果抛开薪资高、有“明确”的激励机制等同质化严重的条件,机构能提供给这个岗位的独特性又有什么呢?如果应聘者反过来问机构,基金业绩怎么样、品牌怎么做或计划怎么做、募资奖励能不能兑现、carry分不分配......机构又将如何作答呢?IR是一个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而不仅仅是一件“工具”。他是与机构共生的存在。脱离了好的平台,IR的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没有一个成熟的IR愿意去频繁跳槽。大部分也都非常愿意选择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机构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募资也不仅仅依靠募资岗,他是一个机构稀缺性、团队、业绩、品牌、战略的综合能力体现。而对于这个岗位本身,更重要的不是像前文中提到的那样全知全能,更多的,则是要根据机构的真实诉求,来寻求具有相互匹配之“独特性”的人选。#可能会需要IR负责的工作我们来拆解一下募资全流程中,可能会需要IR负责的工作:1、投资前安排:税收、注册地、法律结构2、LP要求:区域、方向、限制3、PPM:投资目标、投资策略、投资区域、投资阶段、基金核心能力、基金定位、管理团队、过往业绩、储备项目等4、合格投资人圈定以及路演5、基金期限:投资期、退出期的安排,是否重复投资6、出资结构:GP出资承诺比例、LP(机构与个人)最低出资额,管理费,成立费用(如有)7、基金费用支出项目:律师费、会计师费用、尽调费8、预留投资9、收益分成方式:LP有限分配、GP是否预支单一项目分配10、收益回拨机制:基金结算时,LP或GP超额收益多拿后,回拨安排与机制11、共同钩子:共同投资、道德问题、项目基金等12、借款和担保:投资的灵活性13、风险因素:利益冲突、核心条款、投资和税收等披露14、保密:LP得保密、项目资料15、顾问委员会:设立、成员和处理内容16、份额转让:转让原则与制度安排17、外部人员:律师:注册地当地合格律师,撰写所有文件,税务规划18、后台管理人员:管理投资人账目、基金账户、计算收益分配,基金报告,LP关系等19、......实际上,募资并不是IR一个人的事情,机构的其它岗位配置和分工,也直接影响机构对IR“独特性”的诉求。很多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的合伙人,相对募资而言,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投资上,募资的事儿都寄希望于IR。一份PPM,一个LP拓展KPI,就将IR放养了。跟IR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看××机构,他们业绩还没有我们好。为什么他们能募到资而我们不能......”他很少考虑在某某机构完成募资的前一年或者更久的时间都付出了什么,机构各个岗位是怎么配合的。而LP最关心的团队背景、投资逻辑、投资优势、投后管理、退出渠道以及过往LP情况等,最了解的恰恰就是合伙人自己。投资、投后的配置,对机构对IR独特性的影响也十分重要。经常听到IR吐槽公司的投资岗不配合,一问三不知,催的急了还不耐烦。“哪天看他们心情好了再赶紧问。弄得LP问我项目情况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投资岗确实也比较忙,特别是项目尽调阶段。这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投资岗扮演狙击手,而募资岗则扮演着弹药手的角色,可以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大家都是为了赢得这场“战役”,两个岗位相辅相成,打不准弹药的配额就少,但打得再准,没有弹药也只能看着别人抢你“人头”。每周拿出一些时间,相互就项目做些细致的沟通会让彼此的工作更加的顺利。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收获,因为IR可能会带回一些从LP视角看项目的反馈。与IR相关性最强的PR岗位配置同样也十分重要。很多机构前期考虑到人员成本及运营问题,并没有设立PR职位,逐步转变为机构化募资后,PR的重要性也被重视起来。经过市场的洗礼也渐渐都意识到PR的重要性及对募资工作的推进作用。但目前很多机构运用最多的方式就是三点:榜单、发稿、公众号。但PR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奖项或榜单在募资过程中,更多的是针对某几类LP(政府引导基金、个人LP)。正确的方式应该与募资岗位充分沟通并充分配合募资动作,运用PR提高所在机构的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输出机构的认知及价值观,让LP对机构有一定的认知,直接或间接对市场形成正向影响,在认识LP之前,就做好认知的铺垫。《人民币募资天龙八部》中提到,要么招一位有行业背景的PR岗位,避免对IR及募资工作不熟悉配合不得当。要么调整方向,顺应时代“双R合一”。基金的中后台,尤其是财务、行政对IR独特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对于投资机构的财务来说,掌握着一家机构各部门最详细完整的信息,在公司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贯穿始终的数据,对成本配置、投资方式及预期收益等提供预算材料,这就要求财务职能必须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积极参与到机构的经营管理中去。一方面,运用自己专业的财务知识也可以帮助公司其他岗位同事对被投项目的优劣情况进行判断,一方面在提供财务数据的同时,提供LP所关心的数据,例如被投企业的估值,基金审计报告,基金的余额,流水等等。这样才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接收人,提供大概或详细的数据,将财务专用术语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LP更加清楚明白这些财务数据的意义。而行政岗位则可以协助进行各种项目资料的收集归档、整理、分类登记、保管等管理工作。协助组织各部门的各种会议准备,特别是在机构尽调期间。因为要沟通不同机构的不同要求,单凭IR一己之力可能无法非常好的完成。作为投资机构的行政岗位,也可以帮助团队做些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给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选择。在机构能很好的审视和搭建各个部门职能的基础上,IR岗位的“独特性”才能更好的与机构的真实诉求相匹配,一方面可以明确机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IR,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的对募资赋能。IR这个岗位相对于其他岗位还比较新,也是一个出成绩比较慢的职业。大家可以看下募资做得好的机构,都能有机的将IR和其它业务部门打通。IR不是工具人,在募资工作中他们就是机构品牌调性、专业能力的代言人。我相信,没有机构愿意因为内部业务不通畅,而导致给自己扣上不专业的帽子,丧失掉见LP第二次的机会。行业有几位资深募资人,可以在给LP路演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机构发展历程、把每一期基金甚至每一个项目的情况都能像讲故事一样给他们娓娓道来。有的人也是后期才加入这个机构,但为什么可以把信息掌握的这么全面。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业务配置,真正的挖掘和匹配了IR的“独特性”。记得达晨的刘畅总曾讲过,达晨就一直很注重IR团队的建设及话语权。公司开IC会议时,他们也都是要参加且有投票权!希望合伙人们可以多听听IR们的建议,多给他们一些信任及支持。同时也希望IR从业者们,积极参加行业活动,不要以有没有LP来判定自己要不要去参加一个社交活动,募资早就告别了单打独斗的境地。要保持与市场的持续链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以验证信息的准确性,积极快速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构建自身的“独特性”。END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中国私募股权IR红宝书:超募新时代

Fund基金,由于创始人的背景几乎不可复制,稀缺度至少是90%,在业绩和战略没有得到验证、品牌几乎为零的情况下,首次就募集了约50亿人民币,像一个跳级生一样,直接跳过了GP的生存期,跑步进入成长期。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首届私募股权IR峰会」圆满举办,三大超级募资榜单公布!

最受欢迎募资人TOP10▼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募资的过程中有波动,有沟壑,也有成长,伴随着超募脱口秀带来的欢笑,【首届中国私募股权IR峰会】圆满结束。
202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