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利 | 林奕华11月4日请你去做“心之侦探”!

2016-10-30 王润 大小舞台之间

  点击上方“大小舞台之间”关注我们!


今年

非常林奕华”迎来25周年


高产的林奕华导演

又带来了一部新作

《心之侦探》




林奕华导演说:


“这部戏和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同的地方是,它每场戏都有一个“机关”,当情节表面是线性向前,却在某个突然转折的点上,让整件事情到了另一个层面。可以是一句对白,或一个情境的变换。所以这部戏悬念处处,三个多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暗藏“机关”。适合爱读书、爱下棋、爱和自己聊天、爱看云、爱胡思乱想、爱挑战自己、想要改变某个自己的观众,进剧场来经历一次发现之旅。”




【大小舞台之间】

将邀请10名观众一起观看

这部十分烧脑的

《心之侦探》

保利剧院11月4日首演


参与条件是:

请您在文末“留言区”

写下对林奕华导演和作品的想法

我们将请林奕华导演亲自参与挑选


点赞数最高以及留言最有意思

10位朋友

每人将获得

《心之侦探》

11月4日保利剧院演出票一张!


 留言活动截止时间:

11月3日12:00



生命三部曲・第二部・哲学家

《 心 之 侦 探 》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

——灵感来自柯南·道尔原著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18cg4a7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心之侦探》的九大谜案

第一案:时间失窃案   破案线索:手表

第二案:K歌自杀案    破案线索:一首K歌

第三案:主播性侵案   破案线索:直播

第四案:头脑蒸发案   破案线索:综艺偶像剧

第五案:宠物失踪案   破案线索:宠物狗

第六案:粉丝绑架案   破案线索:韩剧里的第三者

第七案:书架亏空案   破案线索:推理书还是烹饪书?

第八案:新娘溶解案   破案线索:祝我幸福

第九案:蛋糕纵火案   破案线索:150个杯子蛋糕




《心之侦探》的九个角色

哪个人物不危险?!

福尔摩斯——严重社交恐惧症

华生医生——依赖症患者

莫瑞亚提:福尔摩斯的死对头——重度洁癖外加人格分裂症

玛莉:华生太太——失眠症患者

哈德森太太:房东——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艾琳‧艾德勒:性感新闻女主播——性瘾症患者

麦考夫:福尔摩斯哥哥——肥胖症患者

维金斯:奇葩废青代表——焦虑症

雷斯垂德:警局探长——匹诺曹综合症




想要了解更多

《心之侦探》

请点击下面链接


林奕华和福尔摩斯,到底谁是心之侦探?


 林奕华  

“非常林奕华”

25周年





他是林奕华

香港著名舞台剧导演、编剧

从1989年到现在

他编导过56出剧场作品

合作对象包括

王耀庆、吴彦祖、张艾嘉、刘若英、

丁乃筝、李心洁、林依晨、何韵诗

许茹芸、梁咏琪、陈绮贞、张孝全、

杨佑宁、郑元畅、时一修……






导 演 的 话


文 / 林 奕 华


我是一个为这时代编故事,也为这时代解构故事的“作者”。从1991年到2016年的这二十五年间,各种形式的创作,我有了五十六部作品。称它们为“作品”,因为全部都是原创

 

25 年。第一部成团的作品,《男更衣室的四种风景》。更像发生在 5 年前。霎眼来到《心之侦探 - 有一种关系叫华生与福尔摩斯》。56 个驿站,经过的,都是我的人生风景。我一直把我的故事排成戏剧。再以它们看见自己与环境,不变的变(迁)和变(化)的不变。


我,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你看见什么?你想到什么?你要别人想到什么?你要别人看见什么?


然后,创作才会找到立足点、起步点、完成点,和更重要一点:时间点。


做创作的人最大的回报,不是作品,是时间。正如照片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曾经,是现在。是现在看见过去的心情,给予了当时咔嚓一声的意义。


5 6 部作品给了我成为现在的我的时间,它们,又是一个做创作的人的光谱,每一部都是每一部的变化的构成因素和因子。


近两三年才开始和我的作品交朋友的人,如果看到不同时期的林奕华与非常在什么地方,应该会比光与这人聊天更有立体感。


因为时间。


戏剧(或故事)于我,从来都是作者和时间的“角力”,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没有以“议题作文”把作品的寿命伸延了几百年,他们能够成为永恒,是语言不受时间限制,教任何时空的人都能透过它们透视人性的本质。

 

复杂,经过沉淀,才能回归纯粹。

 

一如人生。


做创作的人,想得最多的,应该就是时间除了实用之外,还有什么价值。至少我是这样。例如,为什么悲剧是一种时间观,把悲剧做成喜剧却是另一种?因为,带领观众看见问题的不同维度之后,过去现在未来就𣎴是固定的过去现在未来了。我认为我做的每一出都是悲剧,但是,我总是由喜剧角度切入。这点亦是我的人生观之一,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由于人性的荒诞,世情的荒谬,而一个横切面看见的年轮,毕竟与成为一株树差别很大。


以前觉得一株树足以论一个森林,然后,树木都被斩伐了,森林呢?我们还需要森林吗?还有人要成为树,而不是伐木人吗?


这就是创作与时间的互相扶持。


但现在更多的情况,是借思路简单的戏剧来逃避复杂的经验,造成更多人情愿相信创作是一种负担,所以不论看戏与过生活,也不趋向创造自己的时间轴:由起点到终点,不求曲折,更求便捷。

 

一些大众化的戏剧(电影,电视),情节的逻辑处处矛盾,编剧的思路步步迷踪,但它们却是花费了不知多少昂贵的时间,而不过给人打发时间。或逃避面对在时间面前那陌生的自己。

 

我相信创作的终极意义,是一些人令一些人改变,以致一些观念也得以改变。但那得需要有人不怕复杂,愿意解释这些复杂,如同,在数字时代里,愿意找回经历对自己的意义,不害怕过程对自己的磨难。

 

最新的作品《心之侦探》借九个福尔摩斯探案中的人物的心结,重新创作出九件“人生奇案”。当中出现各种失去:如幸福被挟持、幸福被绑架、幸福被勒索、幸福被偷窃、幸福被嫁祸、幸福被谋杀,剧中这些经常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失去”,将一步一桩,被福尔摩斯侦破,而破案的方法,叫“哲学”。

 

“哲学”,就是哲学家帮自己,帮人觅得“幸福”的锁匙。因为,在“我要幸福”的前提下,我们总是在语言、思想、行动、心态等各适其适的自相矛盾下坠入自设的网罗,哲学家,就是以理清个中逻辑的盲点、误点,把在生命历程中迷路的那颗心带回走往与我们重遇的路上。

 

为什么不能人人都在这条路上成为“哲学家”?这问题有点像在问,如果都可以把“观看”锻炼成“观察”,是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福尔摩斯”?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哲学家”与“福尔摩斯”的,因为有种说法是,“幸福”都是属于“普通人”的,以至于不是“普通人”的人,便会因为“不普通”而被孤独诅咒。

 

《心之侦探》终极谜团因而就是,普通人与不是普通人的人,哪一个才真的“孤独”?是普通令人自觉存在感薄弱?是不普通令人自觉没有归属?存在感薄弱和没有归属哪一个更虚无?寻找这个答案是不是就是“孤独”之源?是消除“孤独”所以杀了“幸福”,抑或是追求“幸福”的不可能成就了“孤独”?它们为什么不是一体两面?

 

创作一部作品,其实就是希望令看戏的人感受到,他的人生就是创作。

 

我看见什么?我想到什么?为什么我会想到什么?为什么我会看见什么。

 

二十五年了,我一直在做的,便是这样的“戏剧”,而时间就是它们的见证。




与林奕华对谈


这25年,做了些什么?



Q:王润

林:林奕华


Q:今年是“非常林奕华”25周年,你怎么看待自己这25年来走过的路和创作的心态与变化?

林:大家看到我都基本只是过去十年的我,但至少我的三分之二大家都没有看到过。对我来讲,从1991年成立这个团体到现在,大概只有三五年的感觉。

 

Q:你自己感觉25年只是三五年的感觉?

林:对,因为大概分三至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大概一年的感觉,所以并没有觉得过了25年。

 

Q:难怪你给人的感觉总是不老,别人已经过了25年,但你才过了三五年。

林:老的感觉也是可以谈的,因为毕竟身体会告诉你你老了,这是不可避免的。

 

Q:你的三个阶段各自是什么样的状态?

第一个阶段是在寻找形式的时代,大概是从1991到1994年。严格来讲是1991到1993、1994之间,因为做《男更衣室的四种风景》是在巴黎、伦敦、布鲁塞尔、曼彻斯特这些地方。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在一个不讲中文的国度,所以我用的就是舞蹈剧场。

1993年我回香港做《悲惨世界》三部曲第一部,1993年一部,1995年两部。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一个比较社会文本的阶段。我看到香港发生些什么。因为从1993到1995到1997,尤其是香港进入1997年倒数的前几年,你会看到一个接近疯狂的变动。而且我刚好1990年到1995年都在伦敦,我是从外国回到香港,就好像在看一些片段。看到这些对我来讲是很刺激的。

我记得我1993年排《悲惨世界》第二部《我要活下去》的时候,突然之间觉得好像有一条绑着自己绳子被丢掉了,就是之前一些舞蹈剧场的东西。

那个时候来的演员都是新的,我没有跟他们沟通过。从一个很大的意义上来讲,我觉得他们比我自己脑袋想的东西有趣。所以我就把一叠钞票放在地上,我对他们说:你走过去,刚好踩到那张钞票,演给我看你捡到一张钞票会做什么。然后他们就演一下。我说好,我们再来,这个钞票不知道为什么粘在你的鞋底上,你拿不掉,你会怎么样?这些是我之前排戏不会有的想法,因为它牵涉到心理跟行为。以前是我把所有行为都设计好了让演员做,现在我是把一个问题丢出来,想看看演员们会有什么行为。从这时开始,我就把我的演员当成是我的素材。每个人其实都带有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变成行为之后,观众就看的乐的不得了。1993年黄伟文也在演那个戏,他来“进念”的时候很小,只有十八岁,刚进大学的时候来的。

所以我发现人很重要,并不是我编舞的东西重要。因为我一直都受Pina Bausch的影响,所以我就从PinaBausch舞蹈的概念转移到以舞者量身订作,我的戏以后都是这样。我想每一个导演都是这样,只不过谁在哪一个点上发现了,这是第二个阶段,就是社会文本跟演员给你的个性上的作品基因。

第三个阶段就是从《包法利夫人们开始。

    

Q:也就是大陆开始认识您的作品?

:我不说从大陆,我是说从广东话变普通话。

   

Q:《半生缘》还属于第二阶段?

:《半生缘》是个契机,因为做了《半生缘》我才知道,原来我有一部分文本的要求可能是广东话没有办法达成的,因为你做张爱玲的东西,真的不能讲广东话。

 

Q:《半生缘》之前你的戏全是广东话,《半生缘》才开始有了国语,然后从《包法利夫人们》就开始了第三阶段。

:对,《半生缘》是2003年,《包法利夫人们》是2006年。


Q:第三阶段你如何概括?

林:第三个阶段基本上是综合两岸三地发展过程的记录。

 

Q:这个阶段时间最长,目前看上去你的作品还是延续这个阶段?

:但这个阶段有趣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因为这三个地方并存是有很多文化隔阂,有非常多观念上面的矛盾。所以这个阶段一定是更长的,因为这个阶段并不只是我在探索一个形式,也不是只在探索我自己的,刚好是我人生这个阶段来到这边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些东西好像已经能够慢慢变成一种我的能力,去思考他人的问题多过我自己的问题。

  

Q:之前的创作还相对偏个人化一点?

林:其实到社会文本阶段已经是这样子了。可是社会文本阶段的时候,我的人生还有很多其它发生的事情,跟它没有那么同步。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人生的步调跟现在的创作是同步的。

比如说,我刚刚在谈娱乐跟快乐、孤独跟寂寞、普通跟平凡跟我现在最同步的地方,就是这些东西好像对我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的人生经历倒数的步调慢慢慢慢慢下来的时候,其实你真的会比较纯粹一点。你没有办法,因为你吃不下、你也穿不了那么多。我常常说我看到很多人在赶着做什么,我都觉得那个消耗是蛮可惜的,因为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而并不是要追着别人觉得好的。我觉得平凡跟普通的差别就在于,其实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小小的火焰,但你是不是能够看得见。大部分人看不见,因为大部分人只看着外面的光环,他们要成为别人认可的人,而不是接受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Q:对于你来说,你一直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火焰吗?你的创作力也是源于这个火焰吗?

林:我是一个性格很复杂的人,特别多的矛盾。可是有一个东西我又比较纯粹,就是我比较没有那么在意去爱那些不爱我的人,所以如果我被拒绝的时候我就很习惯了。这个习惯它其实也会让我少一些心理层面上的折腾。

   

Q:你指个人还是指工作?

林:都是,因为我也是一个被观众拒绝的导演。观众喜欢什么导演?观众喜欢的导演就是让你觉得自我感觉良好的导演。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导演,常常跟他们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你要思考。他们就觉得你很讨厌。

我前天还跟听讲座的朋友分享,我看到一个微博上说:“从来没有看过像林奕华的戏这么烂的戏,没有一个导演的戏会有这么多人退场,观众在看的时候都在睡觉。”我看了这个之后,就跟来听讲座的朋友分享,我说如果这个朋友的看法能给我带来一种负面情绪的话,那我就太自我中心了。因为我不能说他的经验对他来讲是不成立的。但有趣的地方是,不管他看的是哪一场演出,或者他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个局面,我会认为说,他都只是看到了他想看到的东西。因为他选择了去看那些退场的跟睡觉的人,他并没有想去了解为什么有些人没有睡,为什么他选择认同那些睡的跟退的,而不是去问为什么有人不睡有人不退。

就像我常常说我真搞不懂为什么大家那么爱看《甄嬛传》,还用那么多钱拍一个《如意传》。对我来讲,这些不是都看过了吗。所以每一次当我看到电视剧里面有一个人拿起一碗喝了会流产的汤,每一出都有,管他是甄嬛传还是武则天。有时候我也有这个盲点,我会觉得这些你们不是都看过了吗,为什么还要看?但是我也会跳出来,跟我自己说不对,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那碗汤,他们看到的不是甄嬛、不是如意,他们看到的是自己。他们看到一个其实原本自己会有的机会,不知道为什么被人家拿掉了。所以其实他们的情感投射只是需要一个工具而已,然后现在的市场不断提供重新包装的工具,所以我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思考对我的帮助是什么?至少我要换到别人的位子去想一想。

我常常觉得艺术如果不能帮人换位思考的话,永远都只是让看的人在本位的话,那个艺术从来都不是我认为很好的艺术家做出来的东西。我觉得最好的导演是杨德昌,他常常会让我在他的电影当中学会换位思考。我觉得很好的画家、很好的文学作家,为什么他们到今天都有这么多人追随?就是因为他留下的是一个问号,而并不是一个答案。我的戏有很多观众会跳出来说看不懂,但是什么是看不懂?其实是因为我们平常看事情的时候被灌输了什么东西只用看就够了,而不是用思考。对很多人来讲,我为什么要思考,学校没有教啊。

 

Q:你认为学校剥夺了学生们思考的权利?

:对,你知道现在全世界的大学怎么干掉文学、历史跟哲学系的资源吗?这些学科一直被边缘化。因为大学的很多钱是从企业来的,企业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接班人而已,这不需要从人的角度来思考。如果你把人性带进来的话,就不利于管理,就会阻碍他们的发展。但这是非常短视的,理论上来讲恰恰是人性的部分,会让人的兴趣、人的资源能够更大的增长。但是现在大家做的事情好像只有这么多资源了,所以我们要尽快把这些资源据为己有,而不是真正在开拓资源。

大家都讲IP,什么是IP?其实对我来讲就是独立跟个性。你都还没有个性,怎么独立呢。现在很好玩的是为什么大家都架空了一些问题,来讲那个结果,人人都在讲结果,大家把IP挂在嘴边。哈利波特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他有这么多英国精英教育的传统,有很多英国文化对于巫术这件事情的传统。这些历史算不算数?所有人流过的眼泪、流过的血算不算数?但现在我们都要现成的。要改变观众的观念,要明白这个“懂”不是导演给你的,这个“懂”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我不预期我有生之年能够看见这个东西,不会全民都这样。

 

Q:那你觉得在这样的过程中,你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对我来讲,不可能有一个人带领大家从僵化变成思考。如果真的只有一个人带的时候,那么所有人就变成盲从。我也在问我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时空当中,我的角色是什么?我真的只能是用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如果你觉得我某些观看事情的方式是有趣的话,那你在当中找到的灵感是什么?所谓的启发,就是我看到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只是他自己做的,可是对我来讲我已经受益了,我不需要他转过头来教我什么东西,因为那个“教”可能恰恰就是限制了。所以我们要很自发的。

我觉得中国人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历史长河把我们留到一个被动的地方,一直被困在那边:“你不做,我为什么要做?我做了,你不做的话,我岂不是很吃亏?”所有的东西困在被动上。

戏剧对我来讲只是个过眼云烟,真正是文化。我一直觉得每年排出个戏,才几千个人看,从数量来讲太小,你能大过那些动辄卖十几亿的电影吗?不可能。可有时候我觉得想法这件事情,它只是有一个人有一个闪光、有两个人有这个闪光,我就觉得很好了。所以我很珍惜微博上写文章的人,我在他文章里面学到东西的人,但是这种人是最被不屑的。那天说我的戏很烂的人说我是无病呻吟,这是他的观点。他认为他没病,但是我认为我们都有病。所以到底我们是很痛呢还是在呻吟呢?所以哲学比戏剧有趣,一定是哲学先于戏剧。

中国人的戏剧,尤其中国人的现代戏剧。我们还在定义21世纪的中国戏剧到底是怎么样的戏剧。因为我看不到我可以做很久,我现在知道我还会再做十年或者十五年,跟我现在如果是三十岁或者三十五岁,又会有一点不一样。这十年,我们是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里,观众比以前稳定了,稳定的意思是什么?比如说内地大致上可以维持上演一出戏,某一些原因观众会多一点点,某一些原因观众会少一点点,但是都是在成长中,我觉得还蛮健康的。不会说突然之间因为是谁的粉丝所以都来了,不用这个演员就没有观众了。




Q:如果不做导演你会难受吗?

林: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是一个舞台剧场导演?我的回答是:观看是一种思考,画面是要连接到内在的感觉,因而激发出情感和想法。所以我希望能以观看的不同方式,把眼球打磨成钻石,折射出更多不同角度的光芒。如果我不做导演的话,我猜有两个事情会发生,第一个对我来讲,是情感上很大的考验,因为不做就没有出口,就是无法跟大家分享你对这个世界的很多看法。

   

Q:你是特别喜欢跟大家分享的人。

林:这是最基本的。另一个可能就是我做别的,我会好好把这25年做过的所有东西从头整理一次。

 

Q:怎么整理法呢?

林:自己先看一次,然后自己跟自己聊一次,当时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经过了这么多时间今天再重看它,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它跟现在的事情怎么连线?

我现在看这56部作品,包括讲座的过程中让大家看这些片段,我想大家都能够感受到:“糟糕!为什么我们20几年没有改变?20几年前排的戏、讲的那些问题,今天还是这些问题,而且更严重!”我们的时间为什么停了?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八条腿在跑,可是我们的观念没有前进。

所以为什么青春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面代表怀旧。西方人因为有希腊悲剧作为他们文化发展的温床,他们是“杀父”的文化,而中国是“杀子”的文化。“杀父”是因为新生命娶他的妈妈,要杀掉爸爸。西方人很早就觉得要把小孩送到最远的地方,不让他回来,这成为一个象征。所以西方小孩很早就会独立,离开家庭。

 

Q:他们崇尚干掉权威,而我们要尊重传统和沿袭。

林:我们是因为有了一定位置的人很担心被取代。所以最后还是回到自信问题上,一个文化最大的力量其实来自于自信心。这个自信心不要是自恋、自负,因为自恋、自负背后还是自卑。我常常觉得我们的戏剧文化,不只是舞台,电视也好、电影也好,最受欢迎的其实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那种。

西方也是这样,不然的话不会有好莱坞。但是有趣的是我们一直要跟好莱坞看齐,好莱坞其实也有一种强弩之末的感觉了。你到欧洲看戏剧或者看欧洲电影,它讲的不是成功,他们也有主流的东西,他们真正有成就或者大家都能记住的电影不是那样的。我们不能只是看着我们自己,我们也要看着外面。

我常常觉得,现在的教育剥夺了我们学习如何看的权利,现在很多时候只是人家看到什么,我们就看人家看到什么;人家听到什么,我们就讲人家听到的什么,因为我们太怕别人不认同我们。所以如果有人说我的戏很烂或者怎么样的话,我不会有情绪。这是一种文化,就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是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Q你的新戏《心之侦探》是不是也讲这个东西?

林:其实我的每一出戏都讲这个,但是从不同的角度。这个戏里,我找了九个现代人很依赖的东西,变成九个案件。现代人很依赖偶像剧、很依赖搜索引擎、非常依赖婚姻、非常依赖美食、非常依赖宠物等等九个东西,现代人基本靠这九个东西来让自己觉得存在,比如没有爱情的话就养一只狗,如果觉得今天心情不好就要吃好的,如果没有谈恋爱就看偶像剧,偶像剧都是姐弟恋。我把它们通通变成绑票、杀人,福尔摩斯就来查宠物被谁偷走了,偶像剧里面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得到幸福的人……这个戏的挑战性很大,因为一层一层在打开我们内心的不安、惶恐、空洞。

 

Q:所以你的悬疑剧,并不是在寻找凶手。

林:嗯,是共犯结构,互相都在欺骗彼此,你来骗我我来骗你,大家被骗的好开心。这部戏和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同的地方是,它每场戏都有一个“机关”,当情节表面是线性向前,却在某个突然转折的点上,让整件事情到了另一个层面。可以是一句对白,或一个情境的变换。所以这部戏悬念处处,四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暗藏“机关”。适合爱读书、爱下棋、爱和自己聊天、爱看云、爱胡思乱想、爱挑战自己、想要改变某个自己的观众,进剧场来经历一次发现之旅。

 

Q:本来你的戏就跟烧脑,这样的戏会不会让更多人觉得脑子不够使?

林:如果一个人觉得动脑筋是很费劲的事的话,他看到这个当然就很绝望了。他会觉得,我喜欢看偶像剧有什么问题、我喜欢吃美食有什么问题、我喜欢养宠物有什么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绝望了,他就会觉得:林奕华吃屎去吧!你是不是有问题啊,说这些都有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是我发明看偶像剧的吗,是我发明要跟宠物说话的吗?这个东西可能有一个源头到底在哪里?其实这个戏就是在问你知道这些事情是如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吗?

我其实是在提这个问题。因为偶像剧是不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宠物是不能帮你代替你的情人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跟我们自己说的。我们跟我们自己说的东西其实都是因为听多了别人跟我们自己说的。所以到最后还是那个问题:“我是谁啊?”

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有很多方式找到他自己生命的价值,而并不是按照别人觉得这样做他就有感觉。但其实很多看着会觉得痛苦的事情,是很多人在兜圈,如果你不加入兜圈的话,好像你就有问题。

比如说“看不懂”。我真的觉得这三个字很有趣,你觉得看你的人看懂了吗?我可以在那边说我也看不懂你,你也看不懂你自己,你凭什么要求外面的世界就看得懂?你连自己都看不懂,怎么可能懂外面的世界。所以很简单,你要外面的世界懂你,你就没有成长,因为你还是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老是觉得别人不了解自己。可是因为你的自我中心很膨胀,你必须要用膨胀来保护脆弱的自己,所以到最后是你的脆弱让你拒绝了世界。因为你觉得要打开你自己的话是多么的辛苦,多么费劲。

我觉得对于烂戏的说法,我会一笑置之的原因是,因为其实他们都不认识我,他们只是对着山洞里的一个影子说:那是人、那是兽。他们什么时候才能从山洞里面走出来,看看外面是怎么样的呢?

我常常说我写的评论,可能也是因为我受西方报纸杂志评论的影响,那些评论最好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他会告诉你他看见什么。就好像那个创作的人做了一个模型,这个评论人是把这个模型拆开再把它重新装回去。你必须要先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是如何看见,才能够让我们读这个评论,去看见你看见的。因为每个评论人只能给予一个东西,就是你是谁。但是大部分评论并没有成熟到一个地步,就是意识到其实你要拿出你怎么看的学问出来,而并不是去当法官

 

 Q:所以说自我和自我中心是两个概念,我们要有自我,但是不能自我中心。

 林:对,因为这个自我就是不断地去定义自己跟别人的关系而得出来自己的位置跟视角。所以我觉得哲学很有趣之处,就是都是非常有看法的人才能写出很多事情、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而这些问题对他个人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这才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为什么很多人不读哲学的书,因为他没有办法进入到对自己没有好处的那堆文字里面去寻找乐趣。大部分人的乐趣是进入到那些对自己马上有好处的东西里面,所以为什么这么多人去旅行的时候,在机场看到卖得最多的书就是成功范本,因为大家都要现成的。

我们做的戏有时容易被人说成是心灵鸡汤,我说你搞错了,你先告诉我心灵鸡汤是什么,心灵鸡汤跟哲学的分别在哪里,你能说得出来吗?我思考过,心灵鸡汤给你的全是答案,哲学家给你的全是问题。我手机里也有一些心灵鸡汤的公号,我每天都会去看,他们也很会找一些很像哲学问题的东西来做成心灵鸡汤。我去看他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才知道原来是这样子。

我不是念哲学的,也不是念文学的,只不过一步一步走过来,一直在探索。众生之苦跟众生之痛,我是很有感觉的。尤其进入到校园看到年轻人,我也会折射出我自己年轻的时候。但是我运气很好,遇到好的老师,我常常说如果我没有遇到荣念曾的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虽然他只是帮我打开一道门,可是这道门已经够了。

不过你也可以问,很多人都遇过荣念曾啊!所以我的创作源头是从哪儿来的?可能是我爸爸。因为他特别特别任性。从小我就觉得我用我妈妈的观点来看他,但是长大了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成为了他,这也是蛮有趣的。他非常自我,因为他从小没有爸爸妈妈,他姐姐又那么惯着他,所以他从小就做海员到处去,在家也没有规矩,想什么说什么。所以我爸爸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也有妈妈的因子在里面,所以就矛盾,再加上我又是双子座。




Q:对了,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好看的人吗?

林:只有一次,大概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我问他说你觉得我怎么样,他说你说话的时候很好看,所以以后我就经常说话。(笑)

 

Q:那你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呢?

林:没有,如果我那么好看的话,我的爱情应该很顺利,但从来没有啊。

 



那 些 忘 不 了 的 戏



非常林奕华56出原创作品年表
1989
 01 教我如何爱四个不爱我的男人
(香港首演)
1990
02 教我如何爱四个不爱我的男人(欧陆版)
1991
03 男更衣室的四种风景(香港首演)
1993
04 我所知道的悲惨世界-为什么男人不相信眼泪(香港首演)
1994
05 男更衣室的四种风景(英国版)
1995
06 我要活下去之八十日环游悲惨世界(香港首演)
07 男装帝女花-不认不认还须认(香港首演)
08 断章记-访他妈的问(香港首演)
09 七彩非人生活-壹玖玖陆穷得漂亮(香港首演)
1996
10 咸湿使徒行传(香港首演)
11 男装帝女花第二度发育之香港后妃列传(香港首演)
1997
12 中国旅程九七之二泉映月(香港首演)
13 幸运曲奇之三国演义(伦敦首演)
14 儿女英雄传之智取扯旗山(香港首演)
15 爱的教育(香港首演)
1998
16 中国旅程九八之十八相送(香港首演)
17 爱的教育二年级之A片看得太多了(台北首演)
1999
18 行雷闪电(香港首演)
19 儿女英雄传II之可怕的父母(香港首演)
20 什么是青春之ICQ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香港首演)
2000
21 远离疯狂的人群(香港首演)
22 以一桌二椅作比喻(香港首演)
23 爱在考试的季节(香港首演)
24 X学校(band 5版/band free版)(香港首演)
2001
25 27个女同学与17个男同学(香港首演)
26 万恶淫为首之赤裸裸的趴啦趴嗱(香港首演)
27 张爱玲,请留言(香港首演)
2002
28 Gi Li Gu Ru搵食男女(香港首演)
  张爱玲,请留言(台北演出)
29 十八相送-18个与爱人分手的故事(香港首演)
2003
30 快乐王子(香港首演)
31 东宫西宫之2046特首不见了(香港首演)
32 东宫西宫2之问责制唔制(香港首演)
33 半生缘(香港首演)
34 快乐王子2(台北/香港)
2004
半生缘(台北演出)
35 东宫西宫3之开咪封咪(香港首演)
36 大娱乐家(香港首演)
2005
半生缘(北京演出)
大娱乐家(香港演出)
37 东宫西宫4之西九龙皇帝(香港首演)
38 恋人絮语(台北首演)
39 情场如商场:班雅明做爱计划(台北首演)
2006
40 万世歌王(香港首演)
41 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香港/澳门)
42 水浒传(台北首演)
2007
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台北/北京/上海/西安)
43 西游记(台北首演)
44 万千师奶贺台庆(香港首演)
2008
万千师奶贺台庆(香港)
水浒传(台北/新加坡/澳门/香港)
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45 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北京/上海/杭州/深圳)
2009
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新加坡/香港/台北/北京/上海/南京/重庆/西安/广州)
46 港女发狂之港男发瘟(香港首演)
47 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香港/深圳/郑州/北京/上海)
2010
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常州/温州/新加坡)
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香港/佛山/杭州/北京/宁波/成都)
48 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深圳/上海/杭州/台北/香港/佛山/广州/北京/大连)
2011
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成都/重庆/新加坡)
49 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深圳/香港/广州/南京/北京/杭州/长沙/上海)
50 贾宝玉(香港首演)
2012
贾宝玉(香港/广州/苏州/杭州/上海/北京/成都/兰州/重庆/深圳/香港/澳门)
51 两男关系(台北/高雄/上海)
52 三国(台北首演)
2013
三国(香港/广州/重庆/杭州/北京/上海)
贾宝玉(新加坡/高雄/广州/杭州/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北京/成都/重庆/厦门/中山/台北)
2014
53 恨嫁家族(香港/北京)
54 梁祝的继承者们(香港)
55 红楼梦(台北)
2015
红楼梦(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成都/珠海)
两男关系(香港/北京)

恨嫁家族(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广州/武汉/深圳/台北)
梁祝的继承者们(澳门)
2016
56 心之侦探-有一种关系叫华生与福尔摩斯(香港首演)
梁祝的继承者们(厦门/上海/苏州/杭州/北京/重庆/台北)
未来
未完待续……


非常林奕华《心之侦探》


巡演信息:

 

北京站

时间:2016年11月4-6日

(11月4、5日19:30

11月6日14:30)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票价:680 580 380 280 180 80元 

套票:1000元(580元×2张)

 

上海站

时间:2016年11月11-12日

地点:上海文化广场

票价: 580 480 380 280 180 80元 

 

重庆站

时间:2016年11月19-20日

地点:重庆大剧院

 

杭州站

时间:2016年11月25-26日

地点:杭州大剧院

 

南京站

时间:2016年12月3-4日

地点:南京保利剧院

 

广州站

时间:2016年12月8-9日

地点:广州大剧院歌剧厅

票价:VIP 680 480 380 280 180 80

 


更多精彩内容:


这个冬天,你是否想要独自温暖? |  茅威涛率队浙江小百花,不仅有最帅大将军、最美春香传,还有繁星嘉年华! | 濮存昕乌镇首次当导演 | 《嘎玛》荣获大奖!第五届乌镇戏剧节,咱们“明”年见! |  青年竞演评委杨婷:我太喜欢《嘎玛》了! |  刘恒:乌镇这地方挺“邪”的 | 有人赞美《戈多医生》,有人则不 | 大小舞台之间+好戏+剧场摩天轮+安妮看戏+松果生活=? | 林兆华:“乌镇戏剧节是全国办得最好的戏剧节。”  | 百老汇原版音乐剧《魔法坏女巫》开票5小时票房破百万! | 当你蒙上眼睛,被陌生人拥抱…… |  小猪潘采夫和鹦鹉史航邀你一起睡到剧场里! | 濮存昕:父亲苏民90岁梦中安详辞世 一生善始善终 | 林奕华和福尔摩斯,到底谁是心之侦探? | “寇流兰”莎翁故乡“凯旋” “杜丽娘”后花园中“惊梦” | “大将军”伦敦相逢“杜丽娘” “小百花”海外绽放“汤莎年” | 这个世界值得你保留柔软 |  在中国最好的大学里做剧社,是什么样的体验?   |  乌托邦小镇,历史上见! | 漫长的童年,永远的童真 |  这个女导演,拧巴又任性,有才又有爱  【独家探访】长城脚下的铃木忠志戏剧私塾课十恶不赦的百老汇!为你走断千条腿,烧掉万块钱!丨这里,有世界戏剧日最好的礼物!大导啊大导非常林奕华,生日快乐!  过士行的好搭档,从林兆华到林熙越陈向宏 ,土豪还是文艺青年?有一种瘾,叫乌镇戏剧节趴着的孩子,跪着的老师,和奔跑的马戏剧圈最火的一本书,和美女作者一起为三周年庆生!《北大往事》 可否,永不落幕?罗马尼亚文化考察笔记(二) 欧洲三大艺术节之一:锡比乌戏剧节罗马尼亚文化考察笔记(一)别走得太快,让灵魂跟上前进的脚步说说林兆华孟京辉徐晓钟都钟爱的浮士德(陆续更新)



大小舞台之间

微信号:daxiaowutaizhijian


小舞台是演出,大舞台是人生。

之间是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还有各种所思所想。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