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中华读书报》2019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1-201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1月每月初,我们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图书。望能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法兰西世界史》,[法]帕特里克·布琼主编,徐文婷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198.00元
米什莱在1831年写道:“要解释法国,世界史绝非多余。”本书堪称米什莱此言的回响。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122位学者共同参与,选取法国历史上的146个时间点——从公元前34000年肖维岩画的创作到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从1793年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巴黎建立到2015年《查理周刊》恐袭事件——一个时间点一篇文章,梳理了法国历史上重要事件和现象,涉及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论述了法国与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众多法国史作品中,本书的独特性在于强调了法国历史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非法国因素”,正如论者所指出,它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相:和地球上所有国家一样,法国自古以来便置身于世界之中;法国始终影响世界,世界也持续影响着法国。
《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钱锁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88.00元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思想谱系中的知识分子,林语堂是不可或缺的名字。坊间颇多林语堂传记每每围绕其生平和作品做文章,关于他的研究和书写仍有不小空间。多年潜心治学中西文学文化的本书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对民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林语堂研究极有心得。他在这部传记中沿着传主的成长轨迹、思想脉络,有叙述也有判断,努力深入传主的精神世界,意在重新发现作为文学家的林语堂的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等多重身份,使得读者能够凭借这部传记走近这位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文化人物,并尽量看到他立体、真实的面貌。作者在写作前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并加以梳理、取舍与整合,书末所附“林语堂全集书目”更是具体到每篇文章的标题、所载报刊名称、年月日甚至版次、页数,殊为难得。
《4321》,[美]保罗·奥斯特著,李鹏程译,九州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148.00元
美国当代小说家保罗·奥斯特的写作始终追求探索和多变,年逾古稀的他在这部厚达八百多页(截至目前他的作品中篇幅最长的一部)的长篇新作中依然显示出旺盛的创作力和对叙事、结构等小说技巧有所拓展的热情。这是一部情节写实、结构巧妙的作品,讲述了上世纪中叶一位美国的东欧移民后裔的成长故事,书中主人公弗格森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的一家医院,他的生活就此展开。作者用彼此平行的四条线索推进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四个弗格森的成长环境、情感世界乃至交际范围不同,他们的人生在并行中成为相互的映照和注脚。四个近乎独立又有联系的成长故事中,他写作中常常出现的诸多主题得以集中呈现,彼时美国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也有所涉及。他在书中追忆并反思过去,也不掩饰其未来创作的“野心”仍值得期待。
《一蔸雨水一蔸禾》,蔡皋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68.00元
某种意义上,《一蔸雨水一蔸禾》是一本从精神气质上与忙碌高速的现代生活背道而驰的书,也是一本相当个人化的书。但也因此,它成为喧嚣都市中难得的一股纸上的清流,令人据此凝神静气地观察身边事物、正视生活本身进而审视自己。花鸟鱼虫、春夏秋冬带来的自然风致被作者蔡皋敏锐地感知并捕捉到,她从房舍内露台上的花木空间看得到细微变化的小世界,连同她所品咂出的生活滋味、记忆映像,这些看似随意、琐碎的片段被她搜集、表现出来,成为她在书中绘出的朴拙可爱的插画或者写下的童趣与沧桑交融的文字。蔡皋是画家,有多部极富中国传统气质的图画书行世,也曾是小学老师、童书编辑,如此经历赋予她很好的文字感觉和艺术表现力,又葆有未泯童心,这些特质在这本书中有所呈现。
《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英]斯蒂芬·莫斯著,刘天天、王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78.00元
今天,世界各地都有“鸟人”一族,热衷于到野外观察鸟类。有些人的这一爱好甚至发展到狂热的程度。但这一爱好的历史却并不算悠久。《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指出,从史前到18世纪末,人类只是在“看鸟”而非“观鸟”。本书把“现代观鸟之父”的名号给予吉尔伯特·怀特(1720-1793)。怀特以《塞耳彭自然史》一书享誉自然文学史,他观鸟的方式、对待鸟儿的态度对后世“鸟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作者亦是一狂热“鸟人”,他以17个关键词结构本书,追溯了历史上人类是如何对待鸟类的,讲述了近代以来观鸟运动的兴起,再现了观鸟如何由一种个人消遣发展为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并最终成为产值达几十亿美元的特殊产业之过程。“鸟人”“鸟事”,趣味十足。
《德国通史》(六卷本),邢来顺、吴友法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780.00元
虽然引进的以及中国学人撰著的德国史著作已有不少,但规模如此之大、论述如此全面的多卷本德国通史著作在中文世界还是第一部。全书共六卷,三百万字,以欧洲文明进程和世界历史进程为背景,叙述从史前到21世纪初(2010年)的德国历史,是中国的德国史研究标志性、总结性成果。此前国内的德国史书写大多详今略古,重政治轻经济、社会、文化,本书则对古代德国以及德国史的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都给予了更多笔墨。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王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69.00元
“在好多老成都看来,新东西固然炫目,但是没有成都的味道。”“成都像中国所有其他城市一样,味道越来越淡,文化变得越来越同质。”生于成都、多年研究成都、对成都这座城市满是感情的著名历史学者王笛在本书中以三十篇文章着力呈现老成都的独特味道,并展现了清末民初老成都所经历的城市革新和社会变化,从中可见作者相关研究的深厚积淀,并让我们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纾解对“老城市”的乡愁。
《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英]伊莎贝拉·韦廉臣著,刘惠琴、陈海涛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1月第一版,48.00元
本书是近代著名入华传教士韦廉臣的夫人伊莎贝拉·韦廉臣记述其1881年随威廉臣从烟台到北京沿途所见所闻所感的一本旅行作品。作者笔触细腻,工笔描绘沿途的自然风光、社会习俗、民众生活等等,留下了一幅动人的晚清中国风情画卷。同时,因为作者女性的身份,使得她得以深度接触中国的女性,见识和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的生活情状。以女性视角观察中国现实,对女性着墨甚多,这在彼时西方人对中国的一手记述中都是不多见的。
《批判与启蒙》,邓晓芒著,崇文书局2019年1月第一版,54.00元
多年来,作者致力于实践其所提出的“新批判主义”,并在一些文章中努力推动中国当代的“第三次启蒙”,本书就是这两个方面文章的结集。“上篇”《我是批判儒家的儒家》等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认为“只有批判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弘扬传统文化”;“中篇”《20世纪中国启蒙的缺陷》等文梳理启蒙在中国的历史,并展望启蒙的未来前景;“下篇”则包含了若干论战文字。
《天气预报:一部科学探险史》,[英]彼得·穆尔著,张朋亮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部角度独特、资料丰富、文字引人入胜的气象科学文化史。书中介绍了十九世纪西方世界的气象观测与预报的迷茫与发展,特别是生动讲述了十几位不同领域的天气预报先驱是如何在当时的科学技术、社会背景下,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克服种种困难、追求科学精神、逼近气象奥秘的动人故事。除此之外,书中蕴含大量的气象知识,对读者亦有科普意义。
《钱锺书交游考》,谢泳著,九州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42.00元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坦白的,本书内容并不能用“交游”二字概括,不过“考”字点明了本书的学术性质,还是恰当的。陈寅恪与钱锺书的比较、《围城》索隐、钱锺书的“代笔”之作、钱锺书与周氏兄弟、钱锺书的科举观……在这样一些题目中,书中每篇文章都有独到发明,绝非一些泛泛而谈的文字可比。
《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英]林德尔·戈登著,许小凡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85.00元
作为有着世界级声誉的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艾略特的诗作广为人知,但他的生平乃至诸多传世佳作的写作背景则有待进一步了解和发掘,英国传记作家戈登在这部传记中便试图做到这一点。书中全面而详尽地展示了这位伟大诗人的一生,不止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他的人生经历,还对他不同阶段的诗歌创作状态有所涉及,尤其难得的是,在肯定传主诗歌、戏剧等方面才华和成就的同时,也对他的人性的不同侧面进行剖析,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艾略特。
《踏脚石:希尼访谈录》(上下册),[爱尔兰]谢默斯·希尼、[爱尔兰]丹尼斯·奥德里斯科尔著,雷武铃译,广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128.00元
爱尔兰诗人、评论家奥德里斯科尔历时七年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大诗人希尼进行了多次对谈,话题包括希尼的生平经历,更侧重在他对诗歌创作以及诗歌艺术本身的理解上。这些对谈内容成为这套对话录的主干。由于发问者奥德里斯科尔本就是诗人,对诗艺与希尼其人其作相当了解,所以对话具体而深入,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希尼的应答则坦率而犀利,一问一答中回溯了希尼一生不同时期的经历,也谈到他的诗歌创作历程,堪称一部特别的希尼“传记”和文学回忆录。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林叶青译,南海出版公司2019年1月第一版,68.00元
能写出魔幻现实主义杰作《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早年曾做过新闻记者,这段经历带给这位大作家有别于小说写作的新闻题材敏感度以及非虚构写作中叙事的精准和真实。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采访了若干位曾被哥伦比亚毒枭埃斯科瓦尔绑架的当事人,进而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被绑架者的详细遭遇形诸文字,成就了这部极具社会责任感和反思精神的非虚构长篇佳作,很能体现他的新闻嗅觉和非虚构写作水准。
《应物兄》,李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79.00元
李洱的这部新作绝对算得上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的开年重磅作品,这当然不仅因为它耗费了作者13年心力、篇幅达85万字,还缘于此作在叙事方式、结构设置、知识信息引用乃至对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群像塑造、精神世界揭示等方面的成熟气象和非凡“野心”。济州大学筹备成立儒学研究院,旅居海外的儒学大师即将回国定居,围绕着这两件大事,主人公应物兄与他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主要是学术界、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渐次登场,情感、人性、思想、利益纠结在一起,铺展出当代中国知识界众生相,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北上》,徐则臣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59.80元
这是作家徐则臣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向与中国历史血脉相连的大运河的某种致敬。叙事上,本书将百年时空间的两条线索并行,悠悠流淌的运河见证了两岸世事沧桑与国运、人物遭际的兴衰起伏,不同时代的不同视角下,运河的功能、价值、历史意义皆有不同,运河命运也与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单筒望远镜》,冯骥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45.00元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天津,彼时世代更迭、华洋杂处、中西交汇,无论整个社会状况还是人们精神文化状态都在剧烈激荡、变化中,一段跨国恋情就此上演,随之而来的融合、分歧、冲撞左右着书中人物的命运,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些现实。这是作家冯骥才擅长的时空背景,经过多年酝酿沉淀,如同伸向那个时代的“单筒望远镜”,透过带些真实历史背景和社会事件的虚构长篇形式“观望”出来。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巫鸿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1月第一版,168.00元
美术史学者巫鸿通过对武梁祠列女画像砖以及《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十二美人图》等经典作品的细读,跨越两千年,寻访中国绘画中的女性身影,追溯 “她们”的形象演变和视觉特征。作者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以及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在诸多方面,本书都有独到论述,富于启发性,值得美术史学界重视。
《访问童年》,殷健灵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32.00元
殷健灵这部非虚构新作中的受访者从1922年的老人,到2005年的孩童,年龄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年龄各异、成长时代各异的作者个体的讲述,连贯成了“儿童”“百年”这两条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经纬之线,从而构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集体记忆的史诗。百年童年的记录,不仅仅在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返历史现场,叙写世纪巨变,更是在于重返国人的精神原乡,看童年精神的变迁。
《绿色山峦》,史雷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25.00元
十一岁的男孩杨树从北京来到四川西部山区的部队大院,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随即开启。该著以精准的儿童视角,细致描绘川西某部队大院的生活图景:神秘的防空洞、险峻的山峰、整洁的红英学校、热闹的露天电影场……史雷以细腻、鲜活、凝练的语言,表达对爱与成长、友谊与冒险、漂泊与家园、勇气与责任的思考,细致描摹出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