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探访小戏骨——京剧少儿教育一瞥
五月间一个晴朗的午后,北京昌平区文化馆的小剧场里陆陆续续坐满了观众,侧间的乐器班子激昂地伴奏着,台上,生旦净末丑轮番上阵,上演着经典的京剧片段,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挂帅》,有慷慨激昂的《智取威虎山》,也有斗智斗勇的《空城计》。
与寻常京剧演出不同的是,场上的演员们大都是稚气未脱的孩子。
这是一场配置完整的京剧演出。不仅有小演员的表演,还有专业演员作为配角为他们搭戏,以及来自北京京剧院的文武场,这在少儿京剧的演出中并不多见。小戏骨们也许唱腔欠缺、步态不稳,但他们上台前的紧张劲和表演时的认真劲非常真切。观众时不时举起相机拍摄,他们大多是孩子的家属。
“娃娃戏就是好看,可能孩子们会出点错,但这也是孩子独有的、真实的天性,观众们会谅解的。”岳忠元说,“最早孙毓敏老师担任北京戏校院长的时候,‘四小须生’穆宇、陆地园、由奇、马超博,他们那阵是一帮孩子演整出的戏,像《智取威虎山》、《四郎探母》,全是这帮孩子演,效果就特别好。”
《淮河营》京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