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丁·路德·金日 | 林肯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余志森 文汇学人 2022-06-09

从林肯签署《宣言》到百年后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再到近半个世纪后的2008年大选产生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这不能不说是美国黑人解放事业的成果与承续,但美国的种族歧视并没有因此而消弭,如2020年发生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运动。林肯和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尚需后人继续努力。


今天是马丁·路德·今日,分享一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余志森教授的旧作“林肯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原刊于《文汇报·文汇学人》,2013年12月9日),回到黑人解放事业的起点,看看这份被马克思称为“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是如何诞生的。


1963年8月28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向参加和平示威的20万民众发表扣人心弦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时说:“一百年以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庇荫下——签署了解放宣言。这一重要的法令犹如灯塔把辉煌的希望之光带给千百万饱受屈辱、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黑人。”这位伟大的美国人就是林肯总统。1863年1月1日起,林肯在内战中签署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下简称《宣言》)正式生效。《宣言》称: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全部获得解放,并可参加联邦军队。作为一个战时决策,《宣言》并非由美国立法机构起草通过,但仍然意义重大,被马克思称为“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


  

解放黑人奴隶是历史潮流


  
美国独立后,在版图不断由东向西扩展过程中,北方与南方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北方是工业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南方黑人奴隶种植园制度则随罪恶的奴隶贸易而建立。早在哥伦布航海到了美洲后,欧洲殖民者为解决殖民地劳动力不足问题,以“奴隶贸易”为中心的“三角贸易”就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大规模展开,一共持续了300多年。1619年一艘荷兰船运黑人奴隶到达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成了美国南方黑奴制的起点,据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研究,先后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大约有1500万人,现居南北美洲的3400多万黑人和1800万黑白混血种人,都是非洲黑人奴隶的后裔。
  
因为黑人远离乡土孤立无援,且因肤色特点最易被识辨,较之白人契约奴与土著印第安人,他们更易被“管理”而适应密集型劳动。尤其重要的是,从非洲可以大量掠夺黑奴,以致北美“黑人奴隶”数量日增,北美英属13个殖民地独立前夕,黑人奴隶已达50万人,南北战争前夕则高达400万人。以黑人劳动为基础的种植场经济制度在美国南方迅速扩展,在种植园里,奴隶一般分成若干组或队进行密集型生产,大约100个黑奴种植1000英亩土地。有的种植园以生产烟草为主,有以棉花和水稻为主,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提供原料,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特征,但不等同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它以黑奴劳动为基础,种植场主对黑奴实行超经济的强迫劳动,视奴隶为财产,可以任意处置与买卖,但又不完全是古代奴隶制的翻版。黑人奴隶种植场经济还具有扩张性的根本特点——对土地、对黑奴需求的扩张,一旦这种扩张被限制,黑奴制就会窒息死亡。19世纪上半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对棉花需求的剧增,加上棉花加工机器的发明与改进,美国南方很快成为“棉花王国”,黑奴制获得极度扩张。然而物极必反,至19世纪上半期,废除南方黑奴制与解放黑人成了美国的时代潮流。
  
首先,黑奴制严重阻碍了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在经济层面矛盾尖锐:北方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保护本国市场抵制国外工业品的倾销,要求执行关税保护政策,南方奴隶主为了通过棉花出口换回廉价的工业品,坚持自由贸易政策;北部的劳动力只能依靠自欧洲前往的移民而满足,如果400万黑奴能获得自由,就能充实劳动力市场,而南方种植园主只是依靠非洲移民来满足种植园的生产;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南方奴隶制的扩张性还导致南北双方争夺西部土地。1860年代,美国正是成长为世界列强的关键时刻,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甚至已经想到要向太平洋扩张,如当时作为林肯政府国务卿的西沃德已经提出“太平洋战略”的设想。美国要发展资本主义,必须扫除南方奴隶制这个障碍。
  
其次,黑奴制在扩张中“培育”了掘墓人,反对和废除黑奴制逐渐在美国形成共识。美国黑人始终站在斗争最前列,但奴隶起义一次次被血腥镇压。南方奴隶主则利用国家权力制定一部又一部法律限制黑奴自由,1640年代在弗吉尼亚等殖民地就实施约束与限制黑人的《黑人法典》,早在1672年弗吉尼亚议会就颁布过杀死拘捕逃奴的法律,独立后美国国会分别在1793年与1850年通过《逃奴追缉法》。美国废奴运动的蓬勃开展为黑奴制敲响了丧钟。废奴主义者以高度的热情批判黑奴制的残暴,宣传人性与人权,并发动武装斗争。1730年代开始,以立即废奴为指导的战斗性废奴运动在美国北部蓬勃兴起。内战前的废奴运动“实质上是一个中小资产阶级激进分子领导的以立即废除奴隶制为宗旨的群众性改革运动”。(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2卷,349页)早在1775年独立战争第一枪打响前,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成立了“废除黑奴制促进会”,此后在北部州成立了相似组织,并在1794年举行了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831年,加里森发行第一份战斗性刊物《解放者》,宣称“必须消灭奴隶制”。1852年,斯托夫人“把废奴主义者的信念形象化地写成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小说”。废奴派组织了“地下铁道”,冒险将南方黑奴转移到北方获得自由,涌现了如塔布曼那样的女英雄。约翰·布朗为废除黑奴制度发动武装斗争献出生命。在废奴运动的推动下,反对黑奴制不可阻挡地成为美国的时代潮流,1854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的建立,标志着美国黑奴制的存废斗争演变为两党政治争斗。
  
然而,维奴派人数虽少但能量很大,他们是黑奴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不断制造“维奴”舆论,奴隶主代言人卡尔霍恩鼓吹,奴隶被运到美洲以来,经过几个世代,已经提高到“比较文明的地位”;也有人把奴隶制说成是“仅是州的主权范围内的地方制度”,还有人吹嘘它是“崇高的制度”、“上帝的制度”。在政治上,奴隶主们更是疯狂展开维奴斗争,挑战美国联邦体制,先后通过几次“妥协案”以实现黑奴制的扩张,甚至不惜挑起“堪萨斯内战”,最后走上挑起全国内战的叛乱之路。

  

林肯反对黑奴制但不是废奴主义者


  
1860年代,美国处在黑奴制存废的历史关头,当时美国人的立场大致可分为废奴派、反奴派与维奴派三种。废奴主义者最激进,他们主张立即无条件在美国废除奴隶制度;反对黑奴制度者占美国人口的大多数,包括北方各主要阶级的居民,他们主张有条件有步骤废除奴隶制;维奴派主要是南方奴隶主及其鼓吹者,人数少,负面能量大。三大派内部也派别林立,如:废奴派内有温和派与激进派之分,反奴派中有全面反奴与部分反奴之别,维奴派也分化成赞成脱离联邦与留在联邦两大部分。
  
在1860年美国大选中,林肯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当选第16任总统。为什么林肯在关系国家进退的关头当选总统?这与他的竞选纲领有关,他的立场、态度与共和党的主张相一致。他从道德层面淋漓尽致地批判黑奴制,而在行动上谨慎小心;他主张在美国宪法范围内有条件、有步骤地解决奴隶制问题,而不主张无条件立即废除黑奴制。他曾设想多种方案,包括将黑人奴隶迁移回拉美或非洲等方案,试图解决奴隶制问题。林肯的可贵在于他看清奴隶制违背人权的本质和这种制度必亡的趋势。林肯于1856年加入共和党,1858年6月16日伊利诺伊州共和党代表会议提名他为国会参议员候选人,在提名会上他发表了著名演说,提出“分裂之家无可持存”:“我认为这个政府不能在半奴隶制半自由制的状态下长存。我不希望这个国家解体,也不希望分裂的家庭崩溃,但我确实希望它结束分裂的状态。”林肯反对黑奴制的立场使他名声大振。
  
尽管废奴派的定义与诠释见仁见智,且废奴运动本身也经历了不同演变阶段,但有学者认为废奴主义者“首要战略目标”就是反对1816年成立的美国殖民地协会,反对这个协会提出将黑奴迁移到美国之外或重返非洲的主张。他们认为黑奴制就是一种罪恶,因为它否认黑奴是人,这种制度侵犯了美国《独立宣言》中规定的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9世纪30年代起,美国废奴运动高涨,激进废奴主义者加里森为突出代表,他主张“立即无条件地解放奴隶”。
  
关于废奴派是否可能在大选中获胜的问题,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认为,废奴主义者中的激进派“他们谴责奴隶制是一种罪恶,准备不惜抛弃宪法和解散联邦来消灭这种制度”,但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他们企图通过选举制度获得大多数美国选民的拥护,取得最高国家领导权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这种可能,废奴派的宣传效果是“烟大于火”。美国史学家霍华德·津恩在《美国人民的历史》中也指出:“这样的一个联邦政府从来不赞成奴隶用起义的方式来结束奴隶制度……只能由白人来负责结束奴隶制度。”由此可见,黑奴的斗争与废奴运动的高涨虽然形成了美国历史上废除黑奴制的强大推动力,但仅靠他们自下而上的斗争,是难以最终实现废除黑奴制的伟大理想的。
  
随着反对奴隶制与废奴运动的高涨,美国国内的政治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与重组。1854年,原先的辉格党、民主党党内的反奴隶制的成员与前自由土壤党等组成新的政党——共和党。共和党在成立大会上要求废除《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废除《逃亡奴隶法》,要求把自由土地开放给农民开垦,要求实行保护关税等。共和党代表了北方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和西部自由民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成了美国反对黑奴制的一个统一战线,因此废奴主义者们在1860年大选中支持林肯当选总统,他们要利用林肯的总统地位来实现废奴的目标。废奴派领袖温德尔·菲利普在选举第二天就发表演讲说:“尽管林肯先生既不是废奴主义者,也不完全反对奴隶制度,但他还是同意代表反对奴隶制度的观点。他就像政治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其价值在于他的位置,只要使用得当,我们就能用他吃掉马、相乃至主帅,赢得全局。”所以,1860年大选中,美国人民选择了反对黑奴制的林肯,结束了南方种植园主长期对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控。美国历史将林肯推到了正面指导国家航船前行的“船长”位置上。

  

林肯“行动路线图”的首要目标是统一而不是废奴

  
如果说林肯成为美国总统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他从一个奴隶制的反对者转变为伟大的黑奴“解放者”就是第二次飞跃。
  
林肯任总统期间以“维护联邦统一”为最高目标行事,从反对奴隶制度发展到最终为挽救联邦而废奴。废奴派是根据“无条件废除黑奴制”为最高目标的路线图进行斗争,利用林肯的地位来实现废奴目标。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林肯的最终目标是维护联邦统一和美国宪法的权威性,废奴目标从属于联邦统一;而废奴派的最高目标是废除奴隶制,甚至不惜冲破美国宪法的底线实现废奴理想。
  
为实现联邦统一,1861年3月4日,林肯在华盛顿发表第一次就职演说,绝口不谈奴隶制问题,阐明了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是他的执政理念与目标。林肯驳斥“州权论”,强调联邦不容分裂,坚决否认南方同盟作为独立国家的合法性。美国1787年宪法在政治理念上主要是州权派与中央集权派的妥协与斗争的结果,其目的是要在没有中央政府传统、各“州”为政的联合殖民地建立永久性的联邦,创建联邦政府,设计出一种既有中央权力又要保证各州主权的政府体系,因而在联邦权力与州权的确定、划分上面,在两者的关系和界限问题上不可避免地留下某些模糊之处,成为南方奴隶主分裂分子利用的缝隙。林肯坚持美国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理念,以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为己任,尽力消除“宪法危机”。”他还苦口婆心地劝导南方分裂派人士:“政府决不会攻击你们。只要你们自己不当侵略者,就不会发生冲突。”“我们决不能成为敌人。”
  
霍华德·津恩评价林肯在解放黑奴中的作用时说,“正是亚伯拉罕·林肯,将商业需要、共和党人的政治抱负和人道主义的花言巧语完美地结合起来。他不是将废除奴隶制度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而是尽量使其接近这种地位,这样,他就能时不时被废奴主义者的压力和实际的政治利益所推动。当最富有者的利益和黑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林肯能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他能将这二者与美国正在兴起的阶层——前途远大、经济上雄心勃勃、热衷参与政治活动的白人中产阶级连接起来。”评价公允,分析深刻。

  

林肯为挽救军事危局果断废奴


  
在解放黑奴问题上,林肯主观上经历了长时间的犹豫,也不断驱除某些偏见。南北战争伊始,他为了避免4个边界奴隶州的脱离,不敢废除奴隶制度,错误地撤销约翰·弗里蒙特将军宣布的一项解放密苏里州奴隶的命令,还解除他的指挥权。1862年7月17日,林肯签署第二个《没收法》,授权政府解放联邦军队占领区的奴隶,把愿意移居的黑奴迁到美国以外的国家去。林肯并不认为黑人是平等的一员,他的提案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主题——给奴隶以自由,送他们回非洲。不久,他又提出逐步、有偿的奴隶解放法案。这些方案既无法满足奴隶主的贪欲,又遭到黑人的强烈反对。
  
虽然北方在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地域、人口与资源)上远远超过南方,但战争初期,由于南方叛乱集团蓄谋已久,而北方被动应战再加上轻敌,故节节失利。战场失利引起北方废奴呼声的高涨,激进的废奴主义者提醒林肯“赢得战争是现实的需要”。林肯感受到巨大压力,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描绘当时的林肯“像一只记录压力变化的灵敏的气压计”。当激进派的压力增大时,当内战已发展到只有解放所有奴隶才能拯救联邦的关键时刻,林肯“倒向了左边”。他自己也坦承“事变控制了我”。1862年8月22日,他在一封公开信中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们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也愿意这做。”
  
在战争危局下,林肯择时打出最后一张牌——废奴。1862年9月22日,林肯为了瓦解叛乱各州的战斗力,在内阁会议上宣读了《宣言》(它不适用于留在联邦内的奴隶州)。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各州境内的黑人奴隶即被视为自由人,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9月24日,《宣言》公开发表。林肯说:“我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是加里森的逻辑和道义力量,是全国的反奴隶制人民,是军队,成就了这一切。”(《美国通史》第2卷,349页)此言中肯。废奴主义者也认为,他们的神圣愿望已经因林肯签署《宣言》而取得了“最后胜利”。
  
此后,共和党中的废奴派们担心战后《宣言》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为保障黑奴自由,要求从法律上巩固成果,林肯在此压力下于1864年总统选举中提出将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废除全国奴隶制度。赢得连任后,林肯力促国会立即通过宪法修正案。1865年宪法第13条修正案生效,规定“在合众国境内或属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不准有奴隶制或强制劳役存在”。1870年批准生效的第15条修正案规定“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签署《宣言》虽然是林肯政府内战中一个军事策略,却是推进美国文明的一大步。首先,废奴宣言使内战从宪法战争提升为革命战争,自由黑人积极参军提高了联邦军战斗力,保证了联邦政府在内战中取得最后胜利;其次,解放黑人奴隶是一场革故鼎新的人权革命;再次,解放黑奴与维护联邦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最后,黑人奴隶的解放与美国联邦的统一为今后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从一纸宣言到黑人解放的现实仍需长期抗争,维奴派的残余及其种族偏见也决不会自动消失。林肯被暗杀的惨剧,林肯后时代某些奴隶主的反攻倒算,三k党的倒行逆施等,说明黑人争取自由的道路上仍然布满荆棘乱石。《宣言》生效100年后,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中,说:“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不面对这一悲剧性的事实,即黑人仍未获得自由。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命仍惨遭种族隔离桎梏和种族歧视枷锁的束缚。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繁荣的汪洋大海所包围的贫困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蜷缩在美国社会的偏僻角落,感到自己是自己国家里的流放者。”言之凿凿。
  
当然,从林肯签署《宣言》到百年后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再到近半个世纪后的2008年大选产生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这不能不说是美国黑人解放事业的成果与承续,但美国的种族歧视并没有因此而消弭,带有“种族歧视”因素的事件仍然在美国时有所闻。看来,要完全实现林肯和马丁·路德·金种族完全平等的梦想尚需后人继续努力。


编辑:晨文
更多相关阅读


程章灿 | 燕园每到忆洪公程章灿 | 剑桥岁暮问藤花——洪业与邓之诚
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出版的前前后后
曹东勃 | 睡眠,兹事体大——关于时间、资本与技术的博弈
王世襄 | 春菰秋蕈总关情马腾岳 | Aloha,夏威夷给我抱抱!
李宏图 | 贫困与富饶:追寻亚力之问
张宇超 |《兹山鱼谱》中的丁若镛诗歌
邓小平与香港回归往事 | “一国两制”提出40周年章邵增 | 香蕉究竟应该怎么吃?
徐有威 | 周恩来在上海“神出鬼没”的往事
两首献给霍金的诗
张巍 | 柏拉图为何写作对话录?纽约客漫画家查尔斯·亚当斯110年诞辰元旦、新年、正月初一……新的一年从哪里开始王连起 | 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赵孟頫
央视跨年晚会pick的台州,是个怎样的地方?
旧时元旦夜晚
2021年度汉字
恺蒂 | 傅满洲:被妖魔化的中国人形象史景迁 | 西人眼中的利玛窦黄进兴 | “那是天赋!” 杜希德和史景迁孔庙越多的地方,人均存款贷款额越低?
张汝伦 | 我们今天为什么读研究生
苏杰 | 日本学者对西方校勘学的学习与借鉴
郑伟 | 高罗佩: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担纲“双向流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