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中国佛教史略之南朝佛教(六)

灵隐寺 2024-03-19


中国佛教史略 · 往期回顾

后汉
佛教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三国
佛教


除了英雄辈出,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

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西晋
佛教


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
东晋
佛教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东晋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南朝
佛教


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南朝的《涅槃经》“研究热”



宋初,沙门慧琳,作《黑白论》(又名《均善论》),论儒佛的异同,而和佛理甚相违反,为众僧所摈斥,但何承天却加激赏,把此论送给宗炳评判。宗炳复书,破斥慧琳的异见,遂和承天往复辩难。他更作《明佛论》(又名《神不灭论》),唱导“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之说。承天作《达性论》反对说:“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颜延之又作《释达性论》,说“神理存没,傥异于枯荄变谢。”如是往复论辩达三次。其主要争点都是神灭、不灭义。


到了齐末,又有范缜,作《神灭论》,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之于质,犹利之于刃”;“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萧琛、曹思文、沈约等和缜往复论难,力主神不灭。后来梁武帝即位,命当代硕学答复范论,当时作答者六十五人,都迎合武帝的意旨,主张神不灭。这是南朝儒佛神灭不灭的论争。



宋末,道士顾欢,以佛道二教互相非毁,于是作《夷夏论》以会通二教,但力持华戎之辩,意在抑佛而扬道。明僧绍作《正二教论》、谢镇之作《折夷夏论》、朱昭之作《难夷夏论》,朱广之作《谘夷夏论》、释慧通作《驳夷夏论》、释慧敏作《戎华论》加以驳斥。


后来刘虬却以为道家的虚无与佛家的修空一揆(见《无量义经序》);同时司徒中郎张融作《门律》,也以为道家与佛家并无二致,而以道为主,以示汝南周颙,颙复书加以非难,说般若所观法性与老子所说虚无其为寂然不动虽同,而其义旨却大有差别。也往复论辩了几次。


在这时期,还有道士托名张融,作《三破论》,丑诋佛教,说它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佛教“不施中国,本止西域”,依然不出《夷夏论》的范围。刘勰又作《灭惑论》、僧顺又作《析三破论》、玄光又作《辩惑论》来反驳。这是南朝佛教和外界的论争。



南朝佛教一般偏尚玄谈义理,所谓“江东佛法,弘重义门”(《续高僧传》卷十七《慧思传》)。又“佛化虽隆,多游辩慧”(同上卷二十《习禅篇》)。在实修方面,只是宋初曾一度有盛传禅法的风气,其流行的区域为建康、江陵及蜀郡。


沙门以专习禅法知名的,有僧印(见《名僧传抄》)、净度、僧从、法成、慧览、法期、道法、普恒(均见《续高僧传》),就中慧览(?—464),即和北地著名的禅师玄高同以“寂观”为世所称,后游西域,从罽宾达摩比丘谘受禅要,回国后在蜀、建康以传授禅法著名。



宋末以后,禅法即衰,只齐、梁间,有宝志(?—514)以修习禅业,受到梁武帝的崇敬。他圆寂后,令葬于钟山独龙埠,并在墓侧立开善寺。后世称为志公。世传他作有《十四科颂》、《十二时颂》、《大乘赞》等(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但以上内容似都不外乎唐以后的禅家思想。和宝志同时有傅翕(?—569),义乌人,日间佣作,夜间修禅。梁武帝请他到建康,世称为傅大士,著有《心王铭》(载《传灯录》卷三十,一说后世的伪作)。


其次,这时传戒持斋等佛事渐兴,据传“求那跋摩,于南林寺立戒坛,为僧尼受戒,为震旦戒坛之始”(见《佛祖统纪》卷三十六《法运通塞志》)。在家菩萨戒的授受,这时也已经流行。此外还有诵经、设斋、礼忏、立寺、造像、转读(梵呗)、唱导(宣唱)等佛事活动。齐梁之间,还流行月六斋(六斋日)、八王斋、岁三长斋(三长斋月)等。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您认识灵隐寺中的这几位“小朋友”吗
藏识|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济公)圆寂日——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藏识|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国运禄位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巡觅
巡觅|1996年10月摄于灵隐寺药师殿前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学处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如法进修,增长智慧,破除烦恼
学处|为什么要去朝山?
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具足无量功德,清净庄严,谓之净土
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一心念佛,朝向极乐之邦迈进

☀观照观照|即便是躺平,也要去极乐世界躺啊
观照|改善自己的命运
观照|佛法的立脚点在于人生的多苦观
观照|学佛的人,正信正见

开示开示|圆瑛法师:佛教以一心为宗,觉悟为要,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开示|印光大师: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凡夫不可学彼喝酒吃肉
开示|太虚大师:学佛之简明标准
开示|虚云老和尚: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就叫明因识果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③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④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修少欲觉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知足守道觉①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入世的精神:禅定
常识|入世的精神:般若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上)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下)

☀素食素食|是夏天的味道啊
素食|安心素食好食在
素食|初伏天,炎炎夏日清凉素
素食|天气这么热,一起吃素吧

☀分享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
分享|立坚固愿

☀赏析赏析|镰仓时代佛画:华严五十五所画卷断简
赏析|南宋佛画:华严三圣图
赏析|(传)明代唐寅:维摩说法图
赏析|《华严经》与卢舍那佛法界人中像

☀历史历史|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历史|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历史|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历史|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阅读阅读|丰子恺:作父亲
阅读|丰子恺:送考
阅读|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阅读|丰子恺:午夜高楼

☀故事

故事|为什么以关公的生日作为伽蓝菩萨圣诞

故事|佛陀的无能为力——琉离大王灭释种

故事|佛陀的身体也会受伤吗

故事|长者子呻号的“病因”


☀视频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上)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