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方方日记接力之56: 中国需要方方日记,因为中国需要真实和常识
来自专辑
方方读者日记
题图:沈阳,某办公大院里的春天。(摄影:作者)
藐视常识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汉的大爆发,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在疫情的前期,有关方面不愿或不敢直面“瘟疫人传人”这个基本常识。
中国需要方方日记,因为中国需要真实和常识
文/朱紫鼎
我算是一个上了点年纪的文学爱好者,当年也和那时的许多青年一样做过文学梦。后来虽然梦想破灭,但仍然保持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热情,多年来一直订阅文学期刊《当代》,可以说每期必读。借此了解人间万象,也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坛涌现的名著也看过一些,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生死疲劳》等。但老实说,印象中没有看过方方老师的作品,对方方这个女作家略有耳闻。仅此而已。
第一次认识作家方方,恰恰就是通过她的这些严格的来说不能算正宗文学作品的疫情日记。
同时我也是一个关心时事者,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文化,从建设到民生,从历史到现实,无所不关心。这几乎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从武汉宣布封城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和很多人一样,在家中自觉做好自我隔离和防护,不给社会添乱,并持续关注疫情和防控方面的进展。与此同时,我也密切关注各种资讯,从庙堂到民间,从防疫重心武汉湖北到边缘地区,从官方部门到民间组织,从权威专家到重要官员,从主流媒体到非主流媒体再到各种自媒体的动态信息。
就是在这期间,我接触到了方方日记。庚子年春节前后国内疫情的严峻性,激发了我想以某种形式为疫情防控以及善后问题力所能及地做一点贡献的冲动。为此,我非常紧张地前后奋战近两个月,写了一些建议类和反思性的文章。建议类文章压缩后,应国务院办公厅“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的公告,陆续通过中国政府网提交国家有关部门参考,同时也陆续将一些文章发在我的个人公众号或网媒上,包括《谁该为武汉市的新型肺炎疫情爆发负责?》、《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控治的四条再建议》等。虽然有好几篇很快就进了404大厦,但不管怎样,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自己在这场世纪性的人类大瘟疫和全国性、全球性的抗瘟之战中没有缺席,尽了一点公民的责任,心安了。
所以,方方日记作为资讯,虽然较早地进入我的视野,但等我真正用心开始关注,却是在3月中旬左右。其时方方日记已接近尾声,但围绕方方日记的舆论大战却刚刚开始如火如荼。我被这场争论吸引了过来,用心通读了所有的日记,也尽可能多地去读了批评和攻击方方日记的文章,以及为方方日记辩护声援的反攻击的文章,包括这个空间里后来发表的日记读者接力。在此基础上,我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方方日记是一部真实和常识紧密结合的交响曲。
方方以散淡细腻、不拘一格甚至有点絮絮叨叨的笔法记录了武汉封城后,她所了解到的有关疫情和抗疫的人与事,以及她对这些人与事的感受、感触和感悟。具体形象的真实性是方方日记的基本面,也是其真正能站得住脚和引发很多读者共鸣的基础。
真实这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做到并不容易;是否真实是评价世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标准和底线,不然一切评价都没有意义;魔术很好看,出神入化的魔术表演对观众有强烈的吸引力,但人们都知道那都是假的;“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在世时反复强调的,也是引导中国在过去四十二年里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思想引擎。“实事”,就是讲求事物的真实性,“求是”就是对事物进行总结推敲后得出本质性的认识。没有“实事”这个前提,“求是”就根本不可能。可见,真实有多么重要。
那么,方方日记的真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我看来,尽量客观与多角度是方方日记真实性的重要体现。
在日记里,方方既记录了武汉封城初期,感染病人求治的艰难,口罩等防护物资的紧缺,一线医护人员面临的危险,普通人生活陷入的困顿,治疗和防护措施的混乱和迟滞,疫情笼罩下人们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同时,也记录了封城中后期包括通过换帅等一系列控治举措加强后,迎来的转机和光明。
方方记录了新冠病人及其家属的处境和心境,也记录了被巨大疫情掩盖下的非新冠病人如一些癌症和其他重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处境和心境。
方方记录了一些不作为的官员,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并提出追责,也对换帅后新的主政官员对此前疫情控治疲沓形势的扭转和局面的向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赞扬。
60篇日记里,方方的笔碰触了疫情中各式各样的人,包括:新冠患者、医护人员、非新冠患者、病人家属、独居老者、空巢老夫妻、脑瘫儿、遗孤、遗腹子、朋友、同学、邻居、同事、亲属、专家、记者、官员、机关工作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市民、农民、画家、企业家、福利院老人、流浪在外地的武汉人、困在武汉的外地人,等等等等。她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对这些人进行了记录,既有对问题面的揭露,也有对光明面的肯定,既有对不作为、过失和渎职的批评,也有对可赞可敬行为的褒扬,绝非一些攻击方方日记者所说的只传播负面和阴暗面。
其实,即使只有批评没有褒扬,只有揭露没有肯定,也未尝不可,因为这是记录者的权利。批评不意味着就不真实,只要批评、揭露所针对的是实际情况,就是真实的。但相比而言,尽量客观和多角度的记录更能帮助我们碰触到疫情里的方方面面,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经得起批评和追问是方方日记真实性的根本体现。其实,批评是批评者的权利,正如记录是记录者的权利一样。更进一步说,攻击也是攻击者的权利,正如驳斥攻击是反攻击者的权利一样。只要批判不涉及人身侮辱、诽谤和陷害,就都在可容忍的范围内。然而,那种不顾或不敢直面事实的批评、大而化之的批评、跟风的批评、鸡蛋里挑骨头的批评不可取,而那种打棍子、扣帽子、无中生有甚至捎带污言秽语的攻击更是让人愤怒。即便如此,事实证明,方方日记是经得起批评、质疑甚至攻击的,那些并不公正理性的批评,那些群起无聊的攻击。她在“交代”和“关于”系列里对此的一一理性回应,更显出方方的人格清白和日记的真实性。
敢于直面不少人不敢直面的问题是方方日记真实性的有力佐证。在日记中,方方记录了疫情和抗疫中一些负面的东西,包括一些悲情的人事和令人触目惊心的渎职和过失行径。方方不仅是记录者,而且是反思者和不留情面的追责者。她因着她的良知、勇气与担当,不惮于得罪有关方面,在日记里留下了这些质问和呐喊,唤起了无数人的共鸣。我相信,方方直笔记录的初衷,是为了唤起有关方面的对问题的重视并加以解决,同时也是为了她自身良心的安宁,换句话说,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惟其如此,才更加真实。
真实性并不意味与事实百分之百相吻合,并不意味没有瑕疵,并不意味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而在于记录者不虚美,不饰恶;真实性也并不要求记录者必须都在现场,亲历所有的事件,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而在于记录者以客观求实的态度,记录下她了解到并往往是经过多角度分析比较后的情况。一些批评者指责方方所记的都来自于“道听途说”,实在是狭隘的偏见。
对此,同为媒体人的第23棒接力者寒流在我记得你的好,没忘记你遭的罪一文中已有有力驳斥,我不再赘说。我只想补充一句:按此偏见,共产党人的老祖宗马克思所写的被恩格斯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和后世公认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山之作《资本论》、中国古代大史学家司马迁所撰的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都应该列为“道听途说”之大成。前者依据的工人受剥削压迫的基础性资料就是当时资本家工厂的监督员等提供的;后者采之于几百年或千年以上甚或更长时间难辨真伪的零散史料和民间世代口耳相传的故事。
方方的日记在真实基础上又体现了无处不在的常识精神。什么是常识?常识就是极为普通又浅显易懂的道理。常识和真实一样,说来简单,但坚持起来并不容易。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极左猖獗的年代,不少常识就被一些假大空理论取代了。比如,大河本来是许多小河汇集而成的,“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小河无水大河干”本是常识,但当时为了突出“公”的作用,却把这常识完全颠倒了,说什么“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再比如,为了塑造集体化的神圣性和高尚性,竟鼓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荒谬的说教。直到近些年,常识遭到藐视的现象也不鲜见。经常看到有关方面用一些似乎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似是而非的说法和做法来取代民间行之有效的常识。
藐视常识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汉的大爆发,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在疫情的前期,有关方面不愿或不敢直面“瘟疫人传人”这个基本常识。正如方方在元月28日病毒是不会介意谁是平民谁是领导的的日记里,谈到武汉百步亭四万人聚餐和省里接着还举办大型歌舞联欢时,对此提出凌厉的批评:“人们的常识都到哪里去了?有多么僵化愚蠢多么不善变通多么不实事求是,才会这么做?”
方方在日记中,多次从不同角度强调常识问题。在2月14日你的人道精神有没有让你去为他们着想的日记中,方方三次强调常识,并将常识和人道主义紧密联系起来,她认为实行人道主义和加强人道主义教育就是一个常识问题。她在这篇日记中写了癌症及其他重病患者之难——抗疫成了压倒一切的大事,新冠肺炎疫情占用了绝大部分医疗资源,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其他病人求治无门,这就需要有关方面统筹考虑和安排。方方认为这属于“最基本的人道精神”,而人道主义教育“它本该就属于基础常识教育”。方方同时还既含蓄又不失尖锐地批评了一些人以执行上级文件为由,将本该发扬的人道精神也不发扬了。
方方日记中谈常识的还有多处,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是一个喜欢讲常识的人。“这一阵对常识二字,提得也多”。她的关于新冠病毒像“流氓病毒”(意为表现出其不意,很难掌控)还有像“流氓病毒”一样的人性难测的常识,她关于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的常识,都颇为发人深省,给人以别具一格的启示。
在2月28日我们的脑袋要长在自己的肩上的日记中,方方特别谈到自己的封城日记就是体现个人喜怒哀乐与个人感悟的一份“纯粹的个人记录”,因此“不会符合每个人的标准”,并发出“这不是常识吗?”的诘问。也由此谈到用自己的脑袋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笔者以为,用自己的脑袋独立感悟独立思考,本来就是我们这个国家所信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这个常识却往往被历史和现实中那些自奉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实则是坚定的极左分子们弃之如敝屣,然后回过头来横扫一切不符合他们的原则、标准和观点的人,因此,坚持个人记录和独立思考这一常识的方方及其日记,进入他们的横扫之列,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方方的整部封城日记,不管是否直接谈到常识问题和常识观点,都坚持着常识认知,迸发着常识光芒,渗透着常识精神,体现着对常识的尊重。常识,其实是几千年来人们在长期实践中自然地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带有普遍理性又颇为通俗的认识,它并不大高上,但是很管用。常识和科学并不矛盾,不少常识中含有科学的成分。更为重要的是,常识是真的认识,常识是既含有科学又含有人性的认识,常识是那些有华丽包装并常常以科学为名、实则充满偏见谬误的伪说教伪真理的天敌。蔑视常识,就会付出代价。
在2月29日方方:集体的沉默,这是最可怕的的日记中,方方谈到围绕疫病传染问题,对公众造成误导而专家和官员相互甩锅的情形时,引用了医生朋友的这样的话:“其实医生们都早知道人传人的事实,也上报了,但仍然没人通知到老百姓,直到钟南山来才说出来”;“集体的沉默,这是最可怕的”。这既是处于疫情漩涡和抗疫前线的方方的医生朋友和处于武汉疫情情境下的方方本人的深刻感悟——“集体的沉默”是武汉湖北疫情在静悄悄中蔓延的重要原因;也是历史教训给予的常识性认知——近现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曾经由于“集体的沉默”所造成的历史悲剧,是付出了几千万人的生命代价的。
真实叙事上展现的常识性道理,凝聚着真知灼见的求实和尊重常识的精神。这就是方方日记的本质。
中国需要方方日记,因为中国需要真实和常识!
我在辽宁,祝武汉城里的方方老师安康。感谢你用你的日记,给我们普及了常识这重要一课。
【作者简介】朱紫鼎:已过耳顺之年。独立评论者,爱思想网评论专栏作者。方方日记读者。现居辽宁。个人微信公号:东方之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方方关于(1-11)和日记读者接力(1-52)
方方:我的书跟国家之间没有张力
520: 风月同天,请你去学习爱
百日祭文亮,天使在人间
旗帜鲜明主动大胆地接过外国人递给我们的刀子!
唐僧师徒话方方日记海外版
方方日记接力之55:站在方方老师身旁,刻录和铭记这特殊的岁月
方方日记接力之54: 往事并不如烟
方方日记接力之53: 用善念和良知,去活出生命的意义
方方日记接力之52: 当我们不再迫默,明天才会更好
方方日记接力之51: 一切还没有定数,一切都交给时间
方方日记接力之50: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方方日记接力之49: 我愿随喜这思想启蒙的传灯
美国疫情日记系列:硅谷医生,菊子,饶蕾
专辑:硅谷一线医生战疫日记
美国疫情爆发下,高中生如何紧张备考
薛海翔:N 次,母亲与我九死一生
苏童访谈录:真正自由的写作是能够摆脱一切“教条”的写作
顾月华:母亲爱看似锦繁花
野夫:王朔根本没有胜负心,要的就是游戏风尘
周金渭:这种哥哥是女神的天敌
李西闽:漂泊者之歌--读二湘的《暗涌》
二湘:跟我去爬山吧,山上有雪莲花
二湘:母亲节的礼物
二湘:白的粉(上)
更多读者日记和方方日记请移步这个链接
关注二湘空间收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