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凭借低价就能横扫市场?社区团购的真正创新在哪里?

维舟 南都观察家 2023-06-23


维舟,专栏作者,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全文4000余字,读完约需8分钟


社区团购的成功,其实有赖于对服务对象的了解、贴心,尤其需要团长的高投入和对每个消费者的了解——不了解情况的人恐怕就寸步难行,这和以往那种陌生人之间基于专业分工的服务,恰好背道而驰。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成功是高度个性化的,很难以标准化模式复制,本身又会限制其商业扩张潜力。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资本的垄断,因为团长有选择权,可以兼顾几个团,并不排他,不像很多互联网平台只许商家二选一。


3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五家社区团购企业处以65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理由是这些企业涉嫌不正当价格行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这是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社区团购引发的最新话题。从“狂飙突进”到“中场拉锯”,社区团购这门生意引发的讨论从未中断。


此前就有很多人担心,“不讲武德”的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无数卖菜小商贩的生计,认为大企业“与小民争利”是不道德的,最终也会让所有人为之买单。今冬,社区团购竞争白热化之际,微博大V刘春就质问:“所谓社区团购,是不是网络巨头用亏损补贴的办法大幅降低菜价,让分散的菜市场、超市、小商小贩等通通歇菜,然后集中在一两个平台,形成所谓闭环,然后取消补贴,然后涨价,然后你别无选择,然后创新成功?”


一时之间,连人民日报也发声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互联网巨头拥有雄厚的财力、大量的数据资源、领先的数字技术,人们期待巨头们不仅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能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


但也有一些经济学者则认为,不应该用道德化的话语将资本介入社区团购的事一棍子打死,企业创新的过程中,相互竞争的市场主体势必会不断摸索最佳竞争手段,最终可以提升全社会更高效率的产出能力和服务水平,尽管这会破坏或降低一些现有工作岗位的价值。对创新者更宽容的社会,才能最终在竞争中胜出。


这正反两种观点,都将创新看作是对传统零售渠道的破坏,只不过一方坚持认为这是坏事,而另一方则认为这是好事——至少不全是坏事。但这恐怕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其创新也并不只是“垄断”而已。



▌社区团购靠什么活下来?


社区团购的确会冲击传统零售业,但却未必是单纯的零和博弈,因为有不少团长本身就是小店主。电商团购要开辟一个方便居民的自提点并不容易,而把小区底商的小店主变为团购的团长是最佳选择。


那么,对这个小店主来说,他左手的电商渠道,会冲击自己右手的实体店生意吗?


也不尽然。因为一部分在实体店面买菜的人原本就转去了团购渠道,他如果不做团购,这些顾客就是净流失,反倒是他做团购还能多一个收入来源,两头做;其次,团购不用他垫款进货,也不存在卖不出去的问题,去他店里取团购货品的人,也会顺便在店里买点别的东西,特别是实体店里还可以有现炸肉丸之类差别化服务。


武汉市某小区居民在购买团购菜。 © 新华网


社区团购虽然原本就有,但直到疫情期间应急自救才真正爆发,疫情一结束,大部分团长都回归了本职,所开的团购渠道也随之无人接手;同时,常规的超市、菜场开放,团购需求量下降,甚至达不到最低配送额,不能成团,这部分原本直接对接蔬菜批发/直送的平台也都关掉了。最后能稳定下来的,需求量和平台已达成平衡,还坚持做的团长,就得把原本临时性的工作转变为正职。


既然已是正职,这些团长就会全力以赴去开辟新的团购渠道,创造新的经营亮点。因为解封后人们可以去超市、菜场自己买东西,凭什么要选你?恰逢各大互联网巨头在疫情后都开始发力开拓这个业态,为了集聚客源而纷纷采取补贴和低价的策略,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团长几乎每天都在带团友“薅羊毛”。


但仅仅靠低价还不足以维持稳定的客源,因为总有价格更低的平台,而你也不可能在所有商品上都比别家低。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一些团长会引入新品拼团。比如,武昌的米酒虽然好喝,但距离较远,汉口居民是肯定不会专门去买的。而现在,只要汉口某个小区购买总额达到600元,武昌米酒就可以直送过来。


这不会冲击原先的小菜贩生意,因为它是通过新渠道、新模式创造出来的新需求,原先你想买也买不到,甚至根本不知道。它起到的作用,是让原先受销售半径约束的农产品、土特产可以点对点直送小区,重构了供应链。


更重要的是售后,社区团购是名副其实的“服务到家”。虽然购买者可以直接在平台申请售后服务,但团长大都很贴心地包揽了这个责任,你只用把情况对团长说明、拍照,如果平台退款不够及时或者系统有问题,团长甚至会自己先掏钱退款给你。因为大家住在一个小区,每天去提货的时候都会见到团长,不同于平台客服,这种服务其实是“和熟人打交道”


为什么社区团购能在疫情之后保留下来?它肯定得具备某些传统购物渠道不可替代的优点。疫情对这个业态的形成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契机,特别是在武汉——因为团购是当时的刚需,要是没加入团购,基本生活资料会很成问题。疫情缓和下来之后,很多人之所以没有退出,还不完全是因为团购的低价、新品和售后服务,而是害怕疫情卷土重来。至少保留这些渠道,可以应对不确定的风险,以防万一。


也正因此,这个新模式在不同地方的影响是深浅不一的。全国可能没有一个城市像武汉这样,团购下沉到那么多社区。像上海因为在疫情期间没有全封闭管理,超市、商场也正常营业,就极少听到有小区自发组织这样的社区团购,因为没这个必要。


当然,很多城市的生活在恢复正常之后,不少人也退出了团购平台,即便留下来的人,其关注时间毕竟也有限,如果已经加了两三个团购群,后发的团购渠道也就比较难“抢占”了。这样的消费习惯似乎会促使最终只有两三个巨头生存下来,但也意味着它很难在所有市场都成功。



▌熟人社会中的商业创新


在互联网巨头入局社区团购之后,很多人都相当警惕资本的力量,但都没有讲清楚社区团购的创新究竟“新”在哪里。如果说只是依靠资本垄断市场,那谈不上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沃尔玛早在互联网兴起之前就这么做了。不仅如此,这类评论给人的印象往往好像是“凭借低价就能横扫市场”,但现实要比这复杂多了。


与以往的购物渠道相比,社区团购最大的特点,就是最新的技术结合了最传统的熟人社会。它的需求、沟通、下单、付款等都是在网上完成的,但在这背后运作并依托的,却是一个邻里互助的社会网络。由于都是熟客,所以服务也倾向于熟人社会那种模式,团长一般不会存心坑你,否则不仅可能影响长期关系,甚至他在社区里也没脸见人,这种天然的信任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其中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


 身兼5家团购平台的团长每天会在群里发到货提示。 © 便当财经


有些团每天截团的时间特别晚,团长在深夜11点还得把第二天送货的单都打印准备好,而每个团长还不止运营一个团。次日货物送到,团长得按订购单理货发货,通知客户,遇到不便拿货的,还得帮忙寄存。然后每天还要在群里发各时段的促销信息、第二天的预报、组织小区里的人拼团、帮大家抢紧俏货,如果看到有人买了口碑不那么好的商品,团长还会提示他,甚至帮忙退单。像这样建立起来的长期信任关系,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这个团的成功。


由于团友都是邻居,需要什么可以互相提前咨询,相当方便。团长可以耐心地教那些上了年纪的邻居如何用APP下单,甚至可以帮他们下单,只要给团长发红包付款就行。做得好的团长往往都很熟悉各家的口味(可说是掌握你家购物习惯的人脑大数据),了解不同产品的价格、质量,哪个平台有好的促销、什么时候降价了都会说一声,适时给你个性化推荐,乃至帮你留意你想要的商品,哪天上货了团长会私聊告诉你。


团购群天然地带有一种邻里互助的特性,有时人们自己用不掉的抵扣券会送给邻居。还有与购物无关的陪聊和需求:比如有人家丢了猫,在团购群里发照片问,团长就热心转到别的群里询问,说如果有消息,联系她或失主都可以。也因为熟人关系,有时人们甚至还会特地多买点,帮团长冲一下业绩。


这样一来,团长的人脉、主动性、情商等个人因素,往往就决定了当地社区团购的成败。在武汉就有这样的事例:同一个社区,有的团就因种种缘故做不起来,而另两个团却是热火朝天。这里面的主要分别在于:做得好的团长都住在小区,租了门面专门收发货,贴身服务;而没做起来的团就不同了,团长是平台的人,既不住在该小区,在小区里也没有取货点,只是在群里发信息,和消费者之间是不见面的,有时找团长很久都找不到。这样,如果团长和购买者之间的关系很公事化,即便售后也很热情,每天也发预告、推产品,甚至疫情期间它的平台价格经常是最低的,但人际互动没能建立起来,还是失败了。


这两个干得不错的团长都是武汉人说的“小嫂子”,本来就是社区里的热心人,家长里短的都知道,没有这样的人脉和热情,这活是做不好的。也正因此,团长的角色很难被替代,有些团长不想干了,但依靠志愿者接团却又是不现实的,因为新人可能不了解情况,而这个活其实又特别累人,还相当耗时间。


社区团购是超市无法比拟的,虽然有些超市的促销员也有微信群,但超市不可能为了几个人的需求进货,因而主要在群里发发促销信息。居民减少到超市购物的频率,销售少、流通慢,又会使超市售出的生鲜食品不够新鲜,结果有些人家就更进一步转向团购。


武汉一家老牌超市,本来在疫情期间已经建立起了社区销售网络,但事后却还是回到原先的做派,不能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超市的群里,一些年纪大的人不会下单,但群主却说不能帮忙下单,你只能自己想办法,让家人教你。有人问,小区团购都能帮忙,为什么你不能?当然,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家超市还是传统的经营理念,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赔进去自己那么多时间?


由此可见,社区团购的成功,其实有赖于对服务对象的了解、贴心,尤其需要团长的高投入和对每个消费者的了解——不了解情况的人恐怕就寸步难行,这和以往那种陌生人之间基于专业分工的服务,恰好背道而驰。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成功是高度个性化的,很难以标准化模式复制,本身又会限制其商业扩张潜力。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资本的垄断,因为团长有选择权,可以兼顾几个团,并不是排他性的,不像很多互联网平台只许商家二选一。


在这个意义上,社区团购不失为当下中国的一个缩影:最新的技术和原有的社会结构特性结合在一起,激发出全新的活力。这意味着熟人社会仍然具有相当强韧的生命力,也只有顺应它才能获得成功。但也正因此,社区团购这一深深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创新,很难彻底打破原有的消费形态和生活模式,倒是有助于建立和强化原有的社区邻里关系。最终,当它沉淀下来之后,很可能只是给人们多了一个选择,使他们得以应对不确定的风险和不尽如人意的原有体系。


*欢迎给南都观察投稿,投稿邮箱 guancha@nandu.org.cn;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在别处》(天地出版社)图书一本。




点击关键词,阅读推荐文章


现代生活:“社会性死亡”|“拼单名媛”“车厘子自由”人脸识别Ⅰ私域流量文明码“政治正确”小区物业救灾

社区参与:小区物业武汉留守孕妈支援团保护江豚成都义仓云南勐腊河边村社工的起源流动人口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