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如何面对生活的变化,累积幸福让“猪队友”更给力!
进了家门,孩子不听话、老公不配合、婆婆太唠叨;出了家门,客户搞不定、销量上不去……
有时,你是否也会觉得生活压力山大、寸步难行?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来自童书妈妈读书会年度精华分享大会上李娜的演讲《当改变来临》。
李娜刚成为妈妈时,面对生活中种种变化,措手不及。当生活的庸庸碌碌成为一种折磨,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有所改变,加入童书妈妈读书会是她尝试迈出的第一步。
跟书友们谈天说地,为她打开一扇扇学习的窗口,她学着积极思索,学着在冥想中内观自我,学着在家里设个“幸福罐”,储存美好、练习幸福。
无论你我,作为一枚普通妈妈,人生的幸福感不都是那些值得珍惜的幸福时刻累积而成的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61czx518&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童书妈妈年度精华分享大会精彩视频,由一刻talks拍摄并剪辑
人生难得挚友
让我学着对生活尽心
我是一个缺乏内驱力的人,生活的改变有时是缘于某个人或某些事。
18岁那年秋天, 搭乘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第一次离开皖西北的家乡,到南方求学。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我思乡、茫然、脆弱,骨子里的依赖无处安放,对大学生活懵懂无知,更别提什么规划了。
在军训时认识了她。在我那茫然 “活着”的状态里,她伸向我的友谊的橄榄枝,仿若命运之神的垂青。
与我相反,她是那样一个积极热情充满活力的女孩,更重要的,她是一个有着独立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她带着我组织几个宿舍不同班级的女生一起打排球、踢足球、打篮球。她学溜冰,选修了小提琴,周末坐在宿舍附近的小山丘上,她拉琴,我看书,晚饭后一起踩单车环游中心湖。
当我还没明白“广交会”是什么活动的时候,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她已经为自己置办了一身套装,在琶洲会展中心门口连续举牌两天,得到了一个随身翻译的兼职。
在她影响下,我学着做家教、做翻译、参与学校勤工助学中心支持的创业活动、竞选班委,认真规划并积极投入学习和生活。
在学校的第三个暑假,我俩约好提早返校去实习。在约定的日期我回到学校,却没有等到她。
两天后的一个夜晚,她哥哥打来电话,她返校途中出了车祸,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一刻如晴天霹雳,我的心里有一种东西飞速下坠,无法言语,除了痛哭。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宿舍走廊,无边的暗夜孤寂而冰冷。
我整理好她的书籍,笔记、照片,把QQ空间的文字整理装订成册,送给她的家人,只给自己留下一本黄色封皮的笔记本,一双溜冰鞋。
我开始了一个人长跑、练习太极拳。对自己说,要把她的那份一起活下去。那时起有四五年时间,对生活敏感亦尽心。
初为人母 面对生活的变化
如何活出精彩?
日子一天天翻过,生活渐渐被工作和家庭填满,人生在庸碌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痛和承诺慢慢尘封,心灵日渐麻木。
三十岁那年,孩子出世,从二人世界步入三代同堂,生活陷入一片慌乱。在初为人母的日子里,哺乳的疼痛,睡眠的缺失,崩溃疲惫的情绪,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一并接受考验。
生活习惯和思维的巨大差异,不绝于耳的老人的唠叨声,我内心充斥着对那个还没成长为合格爸爸的“猪队友”的失望。离婚的念头在心底无数次徘徊,直至冲口而出。
午夜梦回时,猛然想起她,如果她不曾离去,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她一直在,她会对我说什么? 泪流满面,内心满是愧疚,我没有像曾经承诺的那样,延续她对生活十二万分的的热忱,活出生命的精彩。
改变我的第一步是
读书,打开学习的窗口
我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态。迈出去的第一步是因缘际会加入了童书妈妈读书会,书友群里谈天说地,交流信息,不经意间帮助我打开了一扇扇学习的窗口。
在TED上演讲《生命尽头真正重要的东西》的B. J·米勒说,死亡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让死亡来引领我们的生活,一种在死之前真正活着的方式就是珍惜和热爱那些微小的时刻。当你意识到你在生命中,永远可以找到美好的事物和有意义的事情时,这是一种解放。 就像停留在完美的一瞬间的雪花,同时一直在融化。
如果我们能够拼尽全力去爱那些片刻,也许我们就能学会如何活得更加精彩—— 不是不顾死亡而活得精彩,而是因为死亡而活得精彩。
Tim Urban在《即将结束》中用了三张巴掌大的正方形图案,把一个90岁寿命的人的所有年份、月份、日子数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假如我能健康地活到80岁,那么未来也就仅剩570多个月的生命了。而时光如白驹过隙,一个月其实一眨眼就过去了。
《巨人的工具》记录了一帮疯狂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赤子,他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天赋或创造力发挥到极致,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就是一种积极、逆向、内控的思维方式。
他们每个人生命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我这种循规蹈矩、平庸度日的人的好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这帮生命的巨人身上,似乎看到了她的影子。
读书更需要行动
秘籍:累积幸福 迭代自我
书籍提供了诸多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我尝试把受到的启发实践到生活中。
第一,学习积极思维,内控思维。
这种思维在诸多成就卓越或非凡的人身上都可以看到。
就是当我不能改变外部环境时,当我不能改变他人的态度时,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把这种观念运用到生活中,我学着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面。
在婆媳关系中,面对老人唠叨时,不再一听就抵触,而是先反思自己,再积极沟通,沟通后发现:家中老人皆是明理之人,他们的出发点还是因为爱和责任。
再比如,日常育儿中我觉得每天陪孩子的户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当出太阳时以前习惯会说天气真好,妈妈带你出去晒太阳,一下雨就会怪天气差,只能带娃室内活动。
自从学着转变观念后,如果不是特别强烈的暴雨,就跟孩子说,这真是一个美好的雨天,让我们下楼看看有什么好玩的。
有时,她会穿上雨衣雨靴打着小花伞去踩水泡,我和她一起踩,每次踩水时都伴随着一串串欢快的笑声;有时则会发现雨中的大蚯蚓,慢慢爬行的小蜗牛,害怕又惊奇。
第二,准备一个好事罐,把美好的记忆储存起来,练习幸福。
找一个透明的保鲜罐,买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每天遇到开心的事情就写到纸上,折好后塞到罐子里头。我曾想让“猪队友”和我一起写,结果被嗤之以鼻。
然而,我发现“猪队友”会偷偷翻看我的好事罐!当即决定把“猪队友”平时表现良好的行为记录下来投到罐子里。
慢慢我发现,夸奖他好的行为可以带来更多的好行为。于是我就把对他指责的态度收起来,转而专门记录他良好的行为。
等到女儿快两岁时,他有时已经能够负责陪伴;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读绘本、唱歌。爸爸善于模仿,读起绘本来总是很热闹。有一天他和女儿一起读关于母爱的绘本《有一天》,两个人竟然一起哭了起来。
有时候,一整天都想不到有值得写的小确幸,就写:我今天还活着,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三,练习普拉提,学习冥想。
几年前,看过梅格·瑞恩主演的一部电影,内容有点像交错时空的爱恋。电影一开始,就是瑞恩扮演的女主晨起后在地板的垫子上一边做普拉提,一边冥想,那一刻就猜想女主一定会有一个happy ending,果然结局就如预料的那般美好。
孩子断奶后,我才开始练习普拉提,运动极大地改善了我的健康状况,肩膀疼痛慢慢消失,身体关节重新灵活起来,最重要的是,慢慢地重新喜欢上了自己,当重新接纳自己时,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
而冥想(或者说内观)是一个元技能,足以改善其他几乎所有事情。
很多书籍推荐冥想,它能够缓解沮丧和焦虑,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痛苦;能够锻炼大脑,提升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能够唤起人的同理心,抑制愤怒、紧张、悲伤等负面情绪;能够降低血压,提升免疫系统。
初学阶段的我,通过冥想练习来帮助自己观察自我,我发现我真的更加理解自己了,哪些是因为疲惫引起的短暂情绪,哪些才是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慢慢地,我的状态也更加平和了。
读书、行动,使我渐渐适应了妈妈这个新角色,人生重新启航。而在这不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不会放弃的是:保持自我迭代和更新,直至永恒的终点。
作者简介:
李娜:2岁宝妈,育己新人,外企财务分析,童书妈妈广州读书会成员。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会员文章精选
2018年会分享《选择力:如何培养有选择力的孩子》
2018年会分享《发现优势,发现幸福》
清华妈妈的技术贴:发现天赋培养优势不能只靠follow your heart!
2018年会分享《被低估的亲子朗读》
2018年会分享《反脆弱》
斜杠青年的育儿经: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2018年会分享《如何通过吵架让彼此成长》
2018年会分享《荷兰育儿法》
2018年会分享《坚毅》
土木工程博士爸爸用技术分析:为什么嗑瓜子可以随便嗑半小时,学习却不能?
2018年会分享《选择自由》
阅读《罗恩老师教育奇迹》
阅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阅读《爱的教育》
阅读《孩子:挑战》
阅读《教养的迷思》
阅读《夏山学校》
你是选择让孩子出人头地做精英阶层,还是幸福而平凡地生活?这就是夏山和伊顿的区别
阅读《自然法则》
阅读《富兰克林传》
阅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大秘密》
阅读《亲密关系》
阅读《为未来而学,为未知而教》
阅读《朗读手册》
阅读《坚毅》
阅读《大学之路》
会员专栏
女神王晓琳心理学专栏 王美女的名言是:我提倡的每个做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父母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你敢让孩子填这份童年负面经历问卷吗?
艾米园长阅读专栏 艾米园长创办了一个热爱阅读的幼儿园:每个孩子每天要听五个以上的故事,孩子们入学的礼物是书,得到的奖励是书,家长会的纪念品也是书。艾米园长发现,有一些绘本,总是以“破书”的形象出现,那是因为小朋友太喜欢太喜欢太喜欢,翻了太多次太多次的缘故。艾米园长把这些小朋友百看不厌的“破书”收集起来,一本一本写给大家。订阅童书妈妈,每周看艾米园长的翻破专栏。
不是每个打着缓解入园焦虑的绘本,都能帮助孩子,有效方法看这里
大米老师青少年成长专栏 文学硕士,曾为杂志撰稿人及摄影师;初三男生的妈妈,也是应试教育观察者,深切经历过从心灵封闭到开放的过程;长期关注心理学与教育学,多年来一直探索青少年结伴成长的模式。
▼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童书妈妈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