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需求冲击的定价逻辑是什么——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1年第9期(总第33期)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The ultimate, hidden truth of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something that we make and could just as easily make differently.—David Graeber
一、投资摘要
1. 需求冲击的本质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落后于产出缺口收敛和就业市场改善。超常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名义价格上行快于名义收入。
2. 除了名义价格以外,美国财政乘数不及预期也促成了需求冲击的产生。因为美国政府转移支付转化成当期消费的比重不高。
3. 名义价格和长端美债利率背离只是需求冲击的开端。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实际利率推动美元上行是后续需求冲击的定价逻辑。
4. 需求冲击从美国外溢到其他国家,美元贸易加权汇率上行,促使美国家庭消费增量向服务消费倾斜,把美国经济带入内生增长驱动。
5. 下半年美联储或加快缩减资产购买的速度,或通过点阵图给出更陡峭的加息预期。新兴市场外部需求和金融市场的压力存在共振的可能性。
二、风险提示
变异病毒引发新一轮经济封锁
报告正文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以后,长端美债利率下行速度加快。6月16日至7月20日短短五周时间里,10年期美债利率从1.59%降至1.12%,降幅47个基点,30年期美债利率从2.21%降至1.81%,降幅30个基点。长端美债利率下行的主要动力是需求冲击及其引发的货币政策调整——名义价格上行抑制家庭消费支出,需求冲击的预期强化,安全资产需求上升促使长端美债利率由涨转跌;美联储收紧流动性推高美元,以便缓解家庭消费面临的压力,通胀预期降温推动长端美债利率加速回落。
一季度大宗商品供给受限和供应链干扰叠加,供给不足推动名义价格上行,对于需求端就是供给冲击。与此相对,前期名义价格上行导致消费者推迟当期消费,需求减弱抑制名义价格上行,对于供给端就是需求冲击。今年5月的例行双周报告《“再通胀交易”热潮下的冷思考》中,提到供给冲击并不是再通胀交易的完整逻辑,缺失的部分正是需求冲击。因为名义价格是供给端和需求端相互博弈的过程,不是单纯供给端价格信号向需求传导的过程。忽视需求冲击的结果是误判二季度长端美债利率方向,错过了美股大型科技股的补涨。
金融市场之所以忽视需求冲击,主要是基于美国财政转移支付,认为美国家庭的消费韧性将高于以往经济复苏时期。供给不足产生的名义价格上行可以充分传导至需求端。现实是3月份拜登政府新一轮财政刺激落地,对于当月家庭消费有所提振,对于二季度个人消费的刺激效果并不明显。3月美国零售销售环比增长11.3%,该数据4月份降至0.9%,5月降至-1.7%,6月回到0.6%。拜登政府财政刺激的持续性也差于特朗普政府,后者向家庭发放现金以后,零售销售连续5个月正增长。
2. 需求冲击如何影响大类资产配置
产出缺口收敛拉动名义收入的力度减弱,美元走弱推升名义价格的力度加强,二者共同导致需求冲击,并且使得长端美债利率与名义价格背离。长端美债利率回落有双重的含义:一是带动铜金价格比回落,代表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名义外需转弱;二是美债利率和美元的相关性从正相关变成负相关,代表美元资产的避险资产属性增强。
由于需求冲击率先在美国形成,向欧洲和中国传导存在时滞,所以美国消费逐渐疲软之际,欧洲和中国的贸易/制造业PMI数据还在高位。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名义价格居高不下,美债利率和美元同步下行,二者相关性由负转正。4月份本轮需求冲击初露端倪,5月12日10年期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的60日相关性从-0.15升至0.33,这反映了美国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弱势,投资者风险偏好处于高位。等到美国消费疲软的累积效应增强,拖累欧洲和中国外部需求的时候,名义价格冲高回落,美债利率和美元从同向转入反向。5月24日10年期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的60日相关性从0.33一路下行,美债利率下行和美元走强同时出现,这反映了美国需求冲击对于欧洲/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拖累,投资者风险偏好开始回落。
风险偏好的变化反映了需求冲击对全球名义价格的压力,后者也决定着投资者对美国/新兴市场的资产配置偏好。需要说明的是,当前需求冲击引起的风险偏好下降,并不是来自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而是名义价格上行放缓抑制了欧洲和中国的外部需求,他们各自的金融资产估值脱离经济基本面。风险偏好下降的结果是美元资产成为避险买盘的首选,非美资产和大宗商品的配置比重相应降低。
3. 需求冲击如何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需求冲击是实际利率过低的结果。如果产出缺口收敛接近结束,实际利率没有抬升,那么美国家庭消费的增量,将会更侧重商品消费。美国贸易赤字扩大和美元贬值相互加强,名义价格上行进一步压低实际利率。最终将损害美国经济复苏,甚至出现经济二次探底。
二季度需求冲击逐渐形成,但是就业复苏还未完成。为了兼顾刺激就业和稳定消费,美联储采取一套政策“组合拳”——提高隔夜逆回购利率、首度加息时点提前、缩减资产购买时点延后。之所以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搭配使用,主要是为了在不推高实际利率的前提下,推动美元走强。其中隔夜逆回购工具功不可没,截止7月30日美联储隔夜逆回购交易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如果不是这个工具满足货币市场基金的美元负债配置需求,那么上万亿美元流动性外溢到离岸,美元指数就会有更大幅的下跌。
下半年需求冲击将从美国外溢到非美国家,名义外需和名义价格大概率双双回落,非美货币随之走弱。整个外溢的结果是美元贸易加权汇率上行,推高美元资产的海外需求。美元贸易加权汇率上行,促使美国家庭消费增量向服务消费倾斜,把美国经济带入内生增长驱动;美元资产的海外需求增加,支撑美国宽松的信用环境,为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提供缓冲。对于美联储来说,超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间也就到了。目前金融市场最关注的是8月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是否会释放缩减资产购买的信号。
不过我们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远远落后于经济形势,未来货币政策立场有更加鹰派的空间。今年一季度美国名义产出缺口占GDP比重收缩至-1.4%,只比2020年一季度经济衰退前高0.7%。1991年以来名义产出缺口占GDP比重-2%都是美联储加息的阈值,1994年、2004年和2015年皆是如此。按照上述经验,美联储今年应该准备加息。即便不考虑加息,仅仅考虑缩减资产购买,美联储依然略显落后。2014年三季度美国产出缺口占GDP比重收缩至-1.9%,缩减资产购买的过程已经结束。(2013年12月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的计划是:9个月内把资产购买量从850亿美元降至零)今年一季度美国产出缺口占GDP比重小于2014年三季度,可是美联储还没开始缩减资产购买。下半年美联储或加快缩减资产购买的速度,比如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认为缩减资产购买要在2022年一季度结束;或通过点阵图给出更陡峭的加息预期,比如2022年的加息次数从至少一次升至至少两次。
对于新兴市场来说,类似2013-2018年美联储漫长的货币政策退出不会再现,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短时间内缩减资产购买和加息相叠加,这意味着外部需求和金融市场的压力不是分阶段出现,而是存在共振的可能性,需要本地央行采取有力的货币宽松政策,稳定国内需求和金融市场流动性。
大类资产配置双周报系列
为什么长端美债利率持续下行——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1年第8期(总第32期)“再通胀交易”热潮下的冷思考——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1年第7期(总第31期)
美债利率曲线范式转换及其影响——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1年第6期(总第30期)
凸性对冲如何放大长端美债利率波动——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1年第5期(总第29期)
美债利率上行对大类资产配置的影响——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1年第4期(总第28期)
Top Charts of 2020: 年度大类资产配置图表精选——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1年第3期(总第27期)
美联储纪要重提“Taper”意欲何为——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1年第2期(总第26期)
“Blue Sweep”交易的未来前景如何——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1年第1期(总第25期)
通胀预期兑现能否改变全球股市风格——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14期(总第24期)货币政策或重新主导通胀预期——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13期(总第23期)
做空美元&美债交易或将退潮——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12期(总第22期)
创纪录的美元&美债空头持仓意味着什么——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11期(总第21期)
哪些关键因素在推动美元反弹——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10期(总第20期)短期美股的三大“逆风”因素——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9期(总第19期)美联储新政策框架对大类资产配置的影响——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8期(总第18期)
跨资产波动率反弹,美元或重拾升势——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7期(总第17期)
负利率 or 利率曲线控制: 哪些因素在推动黄金上涨——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6期(总第16期)
分母端抬升与股票上涨可以兼容吗?——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5期(总第15期)离岸美元市场碎片化: Libor-OIS利差的视角——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4期(总第14期)Let The Dice Fly High: “黑色星期一”之后跨资产风险将如何传导——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3期(总第13期)There's No Accounting For Taste: 全球股市风格为什么持续分化——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2期(总第12期)
The Past Was A Lie: 当前疫情如何影响大类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海外双周报2020年第1期(总第11期)
更多投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