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和花园里藏着让人“变聪明”的秘密!
重要却被低估的景观功能——提升专注力
A Significant but Under-Appreciated Benifi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upporting People's Capacity to Pay Attention
威廉·C·苏利文 William C. SULLIVAN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景观设计学系教授、系主任
Professor and Head of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注:本文为缩写版,不可直接引用。原文全文刊发于《景观设计学》2015年第1期“城市环境与公共健康”专刊。获取全文下载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见文末。
导读
专注力——即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想法或任务上,同时屏蔽大脑中诸多刺激与思绪——是所有人类成就的基础。它是我们最强大、最必要的资源之一,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会在专注过程中变得疲劳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科学家们发现:接触绿色空间,即便是高密度城市中的绿色空间,也是恢复专注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公园、相互连通的绿色廊道、行道树、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绿色景观墙等绿色空间的功能不止局限于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它们还能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并在保持专注的过程中实现人生活中的目标。这项研究成果意味着我们应该加倍努力在每一扇门前营造出绿色自然环境。
近来,国内外多个媒体平台都报道了学生服用所谓的“聪明药”快速提升学习能力却导致健康恶化的例子,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此类药物监管以及现代人精神健康隐患的关注与热议。© Netflix纪录片《药瘾》
01
专注力与精神疲劳
为何景观有助于提升专注力?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专注力”的定义及其作用机理:它与人对外部环境信息的接收情况有着密切关联,可进一步细分为强调主动性的“专注力”与“非主动性注意力”两种。
“专注力”指必须主动集中精神才能获得的注意力,对应着一种较为耗费精力的信息接收模式,即人们必须将可能导致分心的事物从意识中排除,包括周边发生的活动与信息输入(例如背景电视声、孩子打闹声、手机上的新短讯等),以及自己头脑中浮现出的所有思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有意识的屏蔽干扰行为会让人感到疲惫,进而无法将精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即造成“精神疲劳”。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更容易犯错、失察、遗忘或思维迟钝,也会更加情绪化,创造力与耐心也会比平常大打折扣;然而,另一方面,随着通讯科技的日益发达,充斥着整个环境的各类信息仍在不断增多,进一步提高了当代人产生精神疲劳的风险。
现代世界需要我们关注的信息源源不绝。这些无休止的信息洪流影响着我们的注意力。
© William C. Sullivan
反之,“非主动性注意力”指人们不需要付出额外精力即可获得的注意力,对应着一种相对简单、不知不觉即可发生的信息接收模式。在该模式下,人们的关注点会被一些具有天然吸引力的事物[1]——如窗外觅食的鸟、雄伟的瀑布、跳动的篝火、悦耳的音乐、激烈的竞赛、精彩的电视节目与电影等——所吸引。这些事物的吸引力也有“软性”与“硬性”之分:前者不会占用人的全部思绪,如园艺、观鸟、林中散步等均属于此类。以园艺为例,你可以一边清除杂草,一边思考其他事情;后者则会将人完全吸引过去,使他们没有能力再去思考别的事情。由此可以推断,与具有软性吸引力的事物接触时,人的精神消耗相对较小,这将有助于人们重新积攒能量,用于主动性的专注行为。
从窗户观看野生动物或观赏绿色基础设施可以使我们的精神休息,并恢复我们的专注力。 © William C. Sullivan
02
景观如何帮助缓解精神疲劳?
景观,尤其是以植物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绿色景观,本质上就是一种具有软性吸引力的事物。著名的景观理论家斯蒂芬和雷切尔·卡普兰(Stephen and Rachel Kaplan)认为:绿色景观主要是在不经意间吸引注意力,因此接触绿色景观有助于缓解精神疲劳。[1][2]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而且,并非只有高度绿化的景观(如森林和树林[3][4])才具有这种效果,在社区公园[5][6]等绿色程度一般的环境中,景观同样有助于缓解精神疲劳。
已有相关研究证明如图所示的绿地可以增强人的专注力。
© William C. Sullivan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学校植物园内散步50分钟可使受试者的专注力提高20%——这一效果相当于临床上使用一剂治疗注意力障碍药物的功效,如利他林、安非他命或右旋苯异丙胺;另一项针对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儿童进行的研究显示,相比在市中心或住宅附近散步,患儿在公园散步后,其专注力能得到更显著的提高[7]。
总之,对多种人群进行的大量测验均表明:接触绿色景观能减轻精神疲劳的症状,且这种效果仅仅通过在城市公园里散步或眺望窗外的绿色空间即可获得。这无疑对各种尺度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3
对景观设计的启示
一直以来,设计师们普遍更加关注景观的美学内涵与生态功能,而低估了其在恢复人的专注力方面所具有的的价值;事实上,许多景观设计项目都在无形中发挥了精神疗愈的效果。景观对人类精神健康的裨益与其美学和生态价值往往相辅相成,从以下设计理念与方法中均可见一斑:
其一,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这方面的一个杰出案例是土人景观设计的贵州省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 这个方案不仅修复了水城河的部分水体,还吸引了人们前来公园体验河流景观之静美。
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 © 土人设计
其二,连接起公园等自然区域。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在城市里营造了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绿色空间,并将步道与自行车道整合融入其中,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改善了水质、为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也增加了人与自然日常接触的机会。
奥姆斯特德参与设计的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翡翠项链”。
© National Park Service Olmsted Archives
其三,设计绿色屋顶和绿色景观墙体。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很难通过植树创造绿化程度更高的环境。不过,景观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绿色屋顶和绿色景观墙,使人们更接近自然,并增加我们在住宅、学校和办公室欣赏到绿色景致的机会。
一种绿色屋顶的设计形式。 © Recover Green Roofs
其四,景观设计师可以与城市管理者合作,研究制定城区树冠覆盖率目标,以保证所有市民在住宅附近都能至少拥有最低限度的绿色基础设施。设计师也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将未充分利用的地产与公共空间转化为绿色资产,如公园、社区花园、具有吸引力的雨水管理设施等。
图为一座“绿色校园”。以往,景观设计师往往更关注生态健康和场所的功能问题,而忽略了这些绿色场所也可以使人们从精神疲劳中恢复,从而有助于他们达成其生活中的目标。
© William C. Sullivan
结语
经常接触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例如拥有树木、草地、雨洪花园的场所等),能够帮助人们从精神疲劳中恢复,这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城市绿地的设计不必过度追求面积大小或自然原始的面貌,而更应注意提高其易达性,方便人们从住宅或工作场所前往。
一直以来,在主流专业教育观念的引导下,我们致力于创造具有健康生态功能的设计,却较少意识到我们的设计在另一个被低估的方面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创建了帮助人们从精神疲劳中恢复的空间,从而间接地帮助人们实现各种各样的目标和梦想。
主要参考文献
[1] Kaplan, S. & Kaplan, R. (1989) [1982]. 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 Functioning in an Uncertain World. Ann Arbor, Michigan: Ulrich’s.
[2] Kaplan, S. (1995). The Restorative Benefits of Nature: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5(3):169-182.
[3] Sonntag-Ostrom, E., Nordin, M., Lundell, Y., Dolling, A., Wiklund, U., Karlsson, M., Carlberg, B., Jarvholm, L.S. (2014). Restorative effects of visits to urban and forest environments in patients with exhaustion disorder.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13: 344-354.
[4] Shin, WS., Yeoun, PS., Yoo, RW., Shin, CS. (2010). Forest experience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benefits: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rospect in Korea.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ative Medicine,15(1): 38-47.
[5] Fuller, R. A., Irvine, K. N., Devine-Wright, P., Warren, P. H., & Gaston, K. J. (2007).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greenspace increase with biodiversity. Biological Letters, 3, 390–394.
[6] Korpela, K. M., Ylén, M., Tyrväinen, L., & Silvennoinen, H. (2008). Determinants of restorative experiences in everyday favorite places. Health & Place, 14, 636–652.
[7] Taylor, A. F., & Kuo, F. E. (2009).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s concentrate better after walk in the park. 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 12(5), 402–409.
END
引用格式 / Source:
Sullivan, W. C. (2015). A Significant but Under-Appreciated Benefi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upporting People’s Capacity to Pay Attent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3(1), 36-44.
翻译 | 刘姝、涂先明 编辑 | 王胤瑜
景观作为一种多功能生态系统复合体,能为人类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如生态功能属于调节服务,缓解精神疲劳则属于调节服务,等。《景观设计学》的最新一期“景观服务”围绕景观系统的多种服务供给展开了探讨,希望启发大家对更多曾被低估的景观功能与服务进行探索与思考!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购买本期杂志
相 关 阅 读
李双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如何避免“数字游戏”?
独家揭秘“纽约中央公园二次畅想”竞赛
探索与过程丨杂草颜料与新奇色调:城市植物群落色谱
▽ 点击下图查看投稿方式
▽ 点击关键词浏览订购《景观设计学》过往期刊
*灰色为售罄期刊
▽ 推荐关注
▽ 景观之路日本游学
▽ GIS实战强化工作坊
▽ LA先锋奖
▽ 景观中国网
▽ CLA
▽ 望山生活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简称LAF)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支持,俞孔坚教授担任主编。LAF为双月刊,刊号为CN10-1467/TU,ISSN号2096-336X,邮发代号80-985。全彩页印刷,每期主题集中阐述,中英双语呈现。
2014年,LAF成为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2015年,成为CSCD核心库期刊来源刊;同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交流类荣誉奖。2016年,入选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中国“最美期刊”;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两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如果你喜欢本期推送,
请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