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的五个猜想:公益行业进入“战国时代”,80后执权杖

公益资本论原创 公益资本论 2020-08-20

作者:黎宇琳


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里,有许多的公益创业项目在发力,有很多的公益联盟在圈人,尽管他们不一定能走很远,但我想,只要他们当中有一小部分人能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幸存,若干年后,2016年就将被定义为“公益创业元年”、“公益联盟元年”。

也许是《慈善法》酝酿太久,在不知不觉间,上一个时代的公益领军者们已到了行将退居二线的年龄,有资深人士戏称,巨头们老的老,退的退,跑的跑,如今这个公益江湖,已不是当年他们那个以几个老熟人为核心的江湖了。


新时代正在到来,新人要上位了。

过去20年,人丁稀少的慈善界一直由几名50后、60后的大佬引领,中生代鲜有能扛旗的人物。但自汶川地震以来,这个行业迅速壮大,但是,能与诸位老大哥比肩的,除了一个邓飞,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人。据我所知,许多长期扮演跟随者的青年才俊迫不及待想要站上更高的舞台了。

打个比方,以前的慈善界是一个小水库,老人们占好位置心照不宣地摆下鱼竿,新来的想要钓鱼,那得拜码头,不然没有你的位置。但在《慈善法》出台之后,公益从业者的前途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在全新的水域里,谁也不比谁更高明,资历不再重要,大家各凭本事。

所以,我对2017年的第一个猜想是:公益行业要进入一个“战国时代”,80后会逐步接过权杖 。


这一两年,80后、90后的少壮派开始注重个人品牌的建设了,说话越来越有范儿,对自家机构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梳理、阐述比之以往进步明显,格局也大了许多。不少人已经到了随时可以去“路演”的水平,说起项目来,那是激情四溢,振振有词。

他们的崛起适逢其时。在公益行业代际交棒的节点上,《慈善法》打开了行业的天花板,资本的注入赋予了他们比上一代人更强的动员能力,加之这是个网红当道的时代,对于颜值更高,个性更强的少壮派来说实在是一大利好,所以,为什么不呢?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凭什么下一个公益领袖不是我?

公益行业的竞逐,谁能上位就看未来两三年,2017尤其重要,是定基调的一年。快速扩张、跑马圈地是必然的;提高技术含量,进行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以抬高行业的准入门槛也是必然的。我估计,到2020年前后(也许会更早),公益江湖的英雄座次会重新排定,到那会儿还冒不出来的,日后就有点难了。

可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逐鹿问鼎,又怎能没有资金呢?


所以,我对2017年的第二个猜想是:商业巨头“掌舵”公益行业。


2016年12月,任志强在中国公益年会做了一个演讲,大意是,只有企业家能搞定中国低效的公益行业,转战公益领域的“任大炮”还是一如既往的爱说啥说啥,也不管别人爱不爱听。

他说:“中国的公益事业为什么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解放以后到改革之前,这30多年的时间中国没有企业家。没有企业家就没有企业家精神,自然也不会有社会公益。”

他又说:“当今社会存在很多问题,恰恰是只有企业家能解决这些问题。”

类似这种“只有企业家能拯救世界”的观点很多人不同意,我也不是完全同意,但我知道,拥有资本与话语权,而又恰好对公益感兴趣的企业家大多就是这么想的,区别无非是有人愿意对公众说出来,而有人比较喜欢私下对自己投资(获资助)的项目施加影响而已。

这从2016年企业家深度介入公益行业的案例中已经可以见到端倪:


 7月

阿里巴巴举办全球XIN公益大会,马云成功输出了“左手买卖右手爱”的价值观

 9月

腾讯“99公益日”三天善款破6亿,堪称重铸了公益行业的募捐生态

 9月

中国平安等数家慈善信托在《慈善法》正式实施当日“抢滩登陆”,成效未知,起码刷出了存在感


公益项目想要拿钱,有政府、企业、公众三个渠道,但是,创新的公益项目想要拿钱,现在几乎只有企业一个渠道,而想只拿钱,却不受资本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企业家将左右中国公益行业行进的路径,这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只能说,这是真事。

其实,具体谁掌舵也没什么差,大方向始终把持在“有关部门”的手里。

我对2017年的第三个猜想是:民政部门真正成为行业大管家。


以往,民政部门“责任大权力小”,要管的东西很多,但很多事情都管不了,比如说,慈善信托之所以迟迟无法落地,主要是因为主管的民政部门说了不算。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政部门对于推动公益行业这事儿基本是有心无力。

但在《慈善法》出台之后,被“扶正”的民政部门可算是媳妇熬成婆了。

为配合《慈善法》的实施,民政部一口气制定了《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体实施细则。

这些《办法》重新为公益行业制定了游戏规则,影响着行业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历史悠久的“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只得举行最后一届(现改名“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因为,从今往后,就没有公募和非公募的说法了。

我觉得,明确了民政部门作为公益事业的主导地位,对行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权责明确了,大伙干活就有主动性,做得好了,成绩谁都抢不走,要是搞砸了,也不可能找到第二个部门背锅。

所以,我对2017年的第四个猜想是:更多的利好政策将密集出台。


事实上,2016年的多重利好已经让公益从业者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

1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审批有关调整事项的通知》(此举大大减轻公益组织的负担)

2月

《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小伙伴们难以申领捐赠票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3月

3月1日正式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明确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作出了修订。(社会团体可以跳过筹备申请直接申请登记)

11月

民政部等12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社工行业重大利好,很多想着辞职的小伙伴觉得又可以重新相信“社工”这个职业了)

12月

民政部官网发布了《财政部民政部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新增购买服务30%以上由社会组织承接”等十项利好措施)

 
尽管有资深人士认为,民政部高层的人事变动会让《慈善法》的很多利好落不到实处,我的看法比较乐观,从形势上看,有关部门去年出台的利好政策要比过去20年加起来还要多,同时,公益慈善是一个绝对“政治正确”的事情,既然开始了,就不太可能把它停下来。我估计,传统的公益慈善项目,所谓的“社会服务行业”会陆续有更多的政策、财政支持,政府会更多为社会民生保底。但新潮点的,社会创新类的项目就难说了,估计得更多向企业寻求资源。

说了很多利好,担忧也是有的,2016不仅是慈善法元年、公益创业元年,还是公益丑闻多发的一个“大年”。

我对2017年的第五个猜想是:个人募捐将持续引发舆论风暴。


往日公益行业清汤挂面,水静鹅飞的时候,是没有那么多丑闻的,因为那群善于投机钻营的兄弟还瞧不上这碗没什么油水的汤。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公益成了一个钱途无限的香饽饽,谁都想来分杯羹,现在搞个“营销”要是不带公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1月

知乎大V“童瑶”因自编自演女大学生无钱治病求捐助的戏码骗捐被刑事拘留(这“童瑶”是个男的!!!)

2月

在德留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在轻松筹发起众筹被质疑,最终被冻结(此案例暴露个人求助平台的确有很多漏洞)

5月

做商业众筹出身的“轻松筹”因慈善众筹招致大规模质疑(我当时也写了质疑文章,但我不否认,轻松筹是目前国内个人求助最好的平台,也入选了民政部认定的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9月

多家媒体披露陈光标“诈捐”甚至违法用个人账号公募的“慈善”真相,以及其借慈善之名构建政商关系圈牟利的发家史,引发舆论对陈光标的声讨。(对此,国内慈善界悄无声息,麻木纵容,我实在很失望)

11月

“罗尔事件”爆发,引发全民大讨论。(深圳媒体人罗尔“卖文救女”的超限募捐让“个人求助”深陷信任危机)


上述只是去年的公益丑闻浪潮里比较吸引眼球的存在,事实上,在2016年,关于公益的质疑还远不止这些。以前我在报社当记者的时候,编辑说,公益是一个弱传播的领域。事实上,不受关注的只是艰深的公益理念,基于个人救助的故事还是极容易挑动公众同情心的,特别是这个自媒体的时代,围绕着一个悲伤的个人故事大有文章可做。


在“罗尔事件”中可以看到,关于个人募捐,法律对此语焉不详,公众就这事吵来吵去也达不成什么共识,投机者不会放过这个制造“爆款”的好触媒,展望2017,预计此类事件仍将多发,公益慈善的专业性与公信力的确立,仍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推荐阅读

赚美国的钱捐中国的慈善,曹德旺“跑”得漂亮

陈天桥一亿美元捐海外:空喊“爱国”留不住牛逼的慈善家

自杀式补刀!罗尔揭了“个人募捐”最后的遮羞布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曹德旺丨罗尔事件陈天桥小马云陈光标刘强东 黄晓明 | 周迅 |  B型企业理财 | 筹资 | 创投 | 薪酬 | 规模化小而美 | 新世相山寨社团 |  社工 | 古村之友金丝带格莱珉一点公益轻松筹阿里互联网 |



公益资本论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回复“转载”可见详情哦!

▲现可在各大资讯客户端搜索“公益资本论”订阅,包括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网易新闻、QQ公众号、新浪微博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