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Bottle:来到上海的第一天 | 555 Project
文 | 橙未
图片 | 橙未、Yiwen
编辑 | 李梓新
被誉为“咖啡界的Apple”的Blue Bottle蓝瓶咖啡近几天忽然在中国的社交媒体成为热词。
“明早8点,河边见”,这是Blue Bottle的官方公众号在2月24日发布的召集令。
随着Arabica、Tim's等众多国外咖啡品牌的进入,遍布555街区的独立咖啡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已经很难再听到人们愿意为买一杯咖啡排队3小时了。
早年武康路排队买冰激凌的盛况,更难以想象在传统梧桐区之外的苏州河边、汉中路地铁站附近会上演。
但就在今天,2月25日早上六点多,上海的人们已经从四面八方来到挂着小蓝瓶标志的洋房门口排队。
今天早晨,Blue Bottle门口排队的人群
我到的时候是早上7:40,一个已经不算早的时间,排在三队人的末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队伍在不断延长,他们大多数都是20-40岁年龄段间的人,都穿着厚实的羽绒服或者大衣。临近八点的时候,保安指示队伍最前方的10个人可以走到店门口,像是游乐园里游玩项目的待玩区,而剩下的人则缓缓地往前移动了一些。
我借机认识了身旁的呆呆和Super,他们是咖啡爱好者,爱去探索城市中的精品咖啡馆。他们都曾光顾过其他城市的Blue Bottle。“新鲜烘焙”这个Blue Bottle反复宣传的特色也是Super种草的原因。目前,Blue Bottle已经在静安区江场西路建立了烘焙厂,这是在全球建立的第五个。
小菲在6:30到达了店门口,当时她是队伍的第四位,于是顺利成为八点开门时第一批进入门店的顾客。想着工作日人流量会少于周末和开业活动的可能性,以及率先在朋友圈发打卡图片会比较酷,还要照常上班的她早早赶到,占领前排开始等待。小菲购买了拿铁、卡布奇诺、热巧,还有周边贴纸和限量版帆布袋。
但是,这次的咖啡让她感到非常失望,“实在是太淡了,很明显是水放多了,这不应该是Blue Bottle该有的水准。”
一楼拍照打卡的人们
Yiwen在7:30到达时,前面已经排了80个人,当她走进门店的时候,时钟指向了9:05。
Yiwen在美国留学时常常去喝Blue Bottle,“在美国,Blue Bottle就相当于上海的Manner”,去韩国和日本旅游的时候也会特意去门店逛逛。最近,她从小红书中知道了Blue Bottle内地首店即将开业的消息,打算第一天就去品尝,“赶早不赶巧”,因为她判断未来的排队队伍会更长。她说,最开始只有比较懂咖啡的人才会来,等到这一批人和媒体开始宣传,会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品牌,想来尝试。
这次体验最让她感受深刻的是,Blue Bottle的服务非常礼貌和热情。她在外面等待时,有工作人员送来了小杯的热咖啡,进去之后,也有人专门介绍咖啡。而咖啡的口味也是她“记忆和想象中的样子”。
Yiwen的咖啡
崔先生九点多从同是苏州河畔的“天安千树”边赶来为妻子袁阿姨排队。
以前,袁阿姨工作结束得晚,饮食不规律,导致肠胃时常有些不舒服,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喝咖啡给身体感觉很温暖”。她对咖啡的了解也由浅入深,从速溶咖啡到大众咖啡品牌再到小众一些的精品咖啡馆,如今对咖啡豆和器具也颇有研究。
袁阿姨最初从女儿和朋友口中得知了这个品牌,并做了一番功课,“创始人是古典音乐的行家”“是从2002年运营的咖啡品牌,还比较年轻”“在硅谷一带非常风靡”。除了Blue Bottle建立起来的美誉度,这个品牌与女儿的联系也算是重要的因素。“女儿在美国,我两年没见她了,想着这是她喜欢的品牌......来排队喝这个咖啡还可以和她增加聊天话题。”
女儿是在美国工作的设计师,还给袁阿姨推荐了几款咖啡,包括新奥尔良式和加燕麦奶的拿铁。她发了朋友圈:“天没亮,我爸爸就去排Blue Bottle了,老同志了还要和七八百个年轻人比耐力......"
崔先生说,今天我们家边排队边在微信群密切地交流,今天挺有意义。
10:35,在等待三个小时后,我终于和呆呆、Super共同进入到了门店内部。眼前满是人,仅留有可以缓慢走动的空间。我们顺着指引,朝右侧走着,先是咖啡豆和周边产品的采购区,例如马克杯、滤纸和滤杯,再是饮品和食品的点单区,然后一起结账。我前面的呆呆明确地说出采购目标,咖啡豆和滤杯,服务员迅速把两件商品放到原木色的托盘上。
我径直去点单台,点了杯卡布奇诺和列日华夫,花费82元。价格表显示Blue Bottle售卖的咖啡在28元至48元间,如果选用单产地浓缩咖啡,则要多付6元钱。
简洁的菜单
服务员告知我,需要等待30分钟时间,华夫饼可能会相对快一点好。付完款后,她交给我了一个白色圆形的取餐牌,作为餐食已准备就绪的提醒。
取餐牌
我开始在店内闲逛起来,门店共有两层,以白色和卡其色为主的色调,简约的设计风格,中间是镂空设计,从二楼可以直接望见一楼人潮汹涌的景象,特别是工作区一侧的取餐桌,周围围了一圈人,还有不少人正举着手机照相。
从二楼俯视一楼
而在二楼,窗边的座位显得非常舒适,阳光透过窗照进来,柔软的椅子适合靠着放松。另一侧是手冲咖啡的制作区,三四个咖啡师迎着顾客的目光,来回忙碌着。
二楼的手冲咖啡区
由于我需要暂时性出店一趟,于是询问身旁的服务员,“是否可以出店,等会再回来?”服务员把我指引到后门,后门保安给我手腕上套上了一个小蓝瓶logo的纸环。我看着门外,有好几个人在透过玻璃往里面看,拿着相机拍照,我感受到我面前架着好几部手机的镜头,我心里暗暗吃了一惊。
我离开前,再次和保安确认:“我等会可以再进来吧?”
“可以的,到时候在入口把取餐牌出示下就行。”
我出门后,发现沿着这个建筑一圈都有拍照的人,有的人倚靠在墙边,有的人轻轻拉着后门的金色圆形把手,摆着造型。而我也掏出背包中的微单,开始咔嚓。
等到我回到入口处时,出示像是某种通行证明的取餐牌时,工作人员领着我走到了后门,进入后,听到背后有人在说,“像是这种工作人员领着过来的,可以让进来。”
下午三点,Blue Bottle终止了门外的排队队伍。因为再排下去,到打烊也排不到咖啡了。
第一天的热闹不一定能说明Blue Bottle的受欢迎程度。还需要一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去观察。
其实,选择在大多数首店必争的555街区之外,选址在苏州河边,在观察者看来,还是为Blue Bottle捏了一把汗。
Blue Bottle所在的“裕通面粉厂”宿舍旧址,是民国期间的民族工业,建于1918年,2015年曾经经过大修。周围环境略显荒凉,没什么店家,缺少着商业气息,紧邻的大楼或闭着门,或还堆积着装修杂物,看不出营业的迹象。最近的地铁站是上海火车站,通常给人一种杂乱的气息。
Blue Bottle的周围
我越过一条斑马线后不久,看见马路两侧各有一家红色招牌的Tims Hortons咖啡和绿色招牌的星巴克,和好几栋高耸的写字楼。根据大众点评的信息,距Blue Bottle 500米内约有30家左右的咖啡店。
数年前搬到这附近的达邦写作广场的WPP集团,旗下有奥美等广告传媒公司,他们的员工想必会是Blue Bottle消费的主力之一。
根据天眼查显示,蓝瓶咖啡(中国)有限公司注册于2021年8月13日,注册资本为1200万美元。蓝瓶咖啡(上海)有限公司注册于2021年12月29日,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目前已经注册的店铺有此次已经开始的裕通(长安)店,以及尚未开放、注册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551号静安嘉里中心的南京西路店。法定代表人均为胡骏女士。她曾任原星巴克中国Siren Retail负责人,也供职过麦肯锡、A.T Kearney等咨询公司。
截止到晚上,小红书已经有很多人在晒今天的收获。有人消费577元,收获3杯Espresso咖啡、一包咖啡豆加一个随行杯,还有很多人晒以前在国外买蓝瓶子的照片。
明天迎来周末,相信门口会有更大的盛况。
Yiwen今天的收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