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开始书写,我就得到了对“自我暴露”勇气的肯定和支持|10月短故事

三明治 2024年10月03日 16:25



文|马各


我出生在7月大暑,还是下午太阳最猛烈的时分。这似乎加强了我作为一个身处更为炎热的气候带——亚热带的南方居民印象,在一年当中我对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浪和光线的包裹足够熟悉也足够有安全感,这也让我为在这一月份袒露情感找到了很合适的理由。


对一个露怯的自白者而言,可能需要经由这样一个有确切起始意义的时间点,我才能对外开始一个“名正言顺”的讲述。


因为与之相对不确定的,是我思考了已久的自我暴露问题,以及对我将暴露到何种程度的忐忑。


在一期《开放三明治》电台,我听到短故事的编辑老师曾这样讲述:“‘短故事’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不断地在消解我偏见的过程”,这很触动我。她说,“有一个人非常平等的人会跟你去对话、交流”,这个朋友可能是一个“和你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朋友,可能会让你知道你所经历的事情还可以这样想。”


要知道,早在正式开始前两周,我已经将手头的一些素材梳理过一遍了。这次写作关乎我与母亲——一位如此重要的家庭成员的纠葛,甚至事关我的新家庭,我知道一旦开启这场直面内心的书写,我就不可避免会陷入一种对我和我母亲的批判,我曾在无数次反思中拥抱过去的自己和母亲,却始终无法与现在的自己和母亲达成和解。


从一开始书写,我就得到了很重要的对这份“自我暴露”的勇气的肯定和支持。


在写作的DAY2,我的编辑老师和其他同学毫不吝啬在我的写作页面留下鼓励——


“真是很诚实的写作,而且你的表述很准确”。


“这个故事里面有很多你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爱是复杂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正是这种复杂和痛苦,让你的故事充满了真实的力量。”


我努力回想,在过往的媒体工作经历亦或是私人写作经验中,我从未从其他专业写作者那里,收获过这样一种必要的对我的写作的评价和鼓励,这是全然无私的基于写作的交流。


短故事的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话是“讲述不是不可以,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去展示”。在一次关于如何展示的交流中,我初次袒露自己的顾虑:我对那些具有强烈冲突感的画面的揭露感到很为难。


“我可以增加我们争吵的那些很具体的对话的细节,但我当下有一些顾虑,一方面是, 我母亲的很多负面情绪其实是单方面倒向了我的,她认为正因为我是她的女儿,所以她为了我好才会毫无顾忌地向我倾吐了那么多她的情绪。但这里面有我出于个人价值观不能认同,总想与她争辩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包含着对我新家人的猜忌,这个是我有所顾虑没法这么巨细靡遗地写下那些对话的原因,我也在思考要如何增加表现力的问题。”


很快我收到了短故事编辑老师的回复,“放心,我不会评判的”。这位真诚的写作陪伴者继续留言:“既然这也不是一篇所谓的为了发表去写的文章,那么就不要担心了,去写就好。那些观念的部分,他人评判的部分,也许写的时候就会忘却了。”


我终于完全卸下心防,我知道这是有别于以往的一次非虚构写作。


她以读者的身份与我一次又一次地进入这个文本,并尝试在我新的素材下补充必要的问题,比如提到“恶露”。


她在我的写作页面提问:好奇恶露是一个正式的称谓吗?


在我回复了我对恶露的感受和看法之后,她建议我加到文章中。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补充:


“恶露”,这个专属中文语境的可怕称呼,沿袭自古代医学,它的英文名称"lochia",则源自古希腊语分娩"lokhia",意指“分娩后的子宫排出物”,相对公正许多。如同月经污名化的历史,这个名词让人感到不适。生产前,我对它有过很多想象——过去这个词也曾在一些有过生产经验的女性朋友口中提及,我总觉得这是产后持续很长时间从体内流出的一种味道可怕的污浊粘稠液体,甚至想象过它是黑色的。而事实上,它的性状看起来和月经差不多,就是产后从阴道内排出的“坏死的子宫蜕膜、粘膜及血液成分”,持续时间比经期长一些。


(我所在的医院产科为孕妇开设孕妇学校,产后知识的宣教主要是“科学坐月子”“新手爸妈培训”“母乳喂养”三门课,只一门与产后康复有关。有关“恶露”的科普也不出现在这些知识体系中,它仅作为相关名词在助产士讲述需要带进产房的物品——计量型卫生垫的使用与产后食疗中提及。)


我又收到了建议删除关于词源解释的文字,并让我删除第二段落。我正好对第二段要不要补充进第一个篇章有所保留,毕竟从整体结构上看,这段的过分扩充会让整个故事的重点失焦,我很想提及孕妇学校对产后康复知识的忽视,但这已经是另外一个主题的内容了。在写作的后期阶段,我进入自己的故事太多次了,写着写着就会深陷“盲区”。


一次在描述了一段母亲与我重新同住后我对她的生活现状的观察之后,我收到了一段评价:


“啊这个部分让我非常动容。我觉得这是文章要比较重要去写的部分,是争吵外的一个比较重要 的部分——妈妈展现出关于衰老和孤独的迹象,而这种孤独是没有人能够去打破的,作为子女来 说,这是非常痛苦又很残忍的一件事情,如果把这个部分变成重要的点去去写进去,Mama这个 人物令人难受,但又同时让人很心碎的形象就比较成立了。”


我的鼻子酸了。


诸如此类的讨论还有很多。这个过程让我不断确认,一个我以外的其他读者,会在哪些细节上与我多大程度产生共鸣。


最终,改到最后一版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开始刻画母亲,而不仅仅在分析问题。我竟然终于做到了,拥抱了现在的母亲。


现在,我可以回头确认这段留言了:


“我感到这个故事很多时候只能靠你自己完成,这好像是你不得不做的,任何人都帮不了你。但完成了这次写作,也许就完成了别的什么。”


最后,我还想附上写作伊始收到的一段我的短故事编辑旁立的分享:


索尼娅:“我们要继续活下去,万尼亚舅舅,我们来日还有很长、很长一段单调的昼夜;


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到来的种种考验。我们要为别人一直工作到我们老年,等到我们的岁月一旦终了,我们要毫无怨言地死去,我们要在另一个世界里说,我们受过一辈子的苦,我们流过一辈子的泪,我们一辈子过的都是漫长的辛酸岁月,到那个时候,舅舅,我的亲爱的舅舅啊,我们就会看见光辉灿烂的、满是快乐和美丽的生活了,我们就会幸福了,我们就会带着一副感动的笑容,来回忆今天的这些不幸了,我们也就会终于尝到休息的滋味了。我这样相信……我们终于会休息下来的!”——契诃夫,《万尼亚舅舅》


这是只有一次次在书写中遭遇复杂真实的人性,才能拥有的共情。


点击阅读马各在短故事写下的这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写非虚构的最大阻碍在于自我暴露,而这背后的原因是对编辑的不信任,但在三明治短故事,我们能理解任何隐秘的,游离在道德之外的,阴暗的,悲伤的,轨道之外的故事,这一切只因为我们尊重人本身,也尝试去理解人性本身,一个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的人类。


10月,短故事life writing 开启了最新的写作训练,从认识你是谁开始,收集你生命中那种重要的瞬间,帮助你在训练之处找到那个重要的故事源头,发现你最大的写作动力,去书写关于自己的故事,去理解自己,理解身边的人。


如果你希望获得以下任何一条:


 1 

完成一篇完整的非虚构作品,迈开成为写作者的第一步


 2 

提高写作能力,了解自己可改进的方向,获得专业编辑的点评指导


 3 

找树洞,尝试自我梳理、纾解心结,获得心理抚慰与抱持


 4 

写作社群支持、积累人脉资源(认识新写友、编辑)


 5 

发表作品的机会,让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6 

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现状,评估未来成为专业写作者的发展潜力



那么我们邀请你加入短故事。因为在短故事写作学院不仅仅是写作,还有我们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身份标签共同形成的讨论和反思,它能让我们回到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对着你的脆弱,你的孤独,你的美好,你的勇敢,对着那微弱的火,讲述下去。


10月短故事班,16号-29号,书写只属于你的故事。





“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

10月报名中!


10月16号-29号,即将开始,我们希望用14天时间帮助你寻找并写出自己的故事,资深编辑将和你一对一交流沟通,挖掘被忽略的感受和故事,探寻背后的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让你的个体经历与声音通过你自己的独特表达,被更多人听见和看见。



报名方式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小程序


► 活动一旦开始,不予退费;►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10% 的手续费►作品如获三明治头条发布,可半价参与下一期短故事,直至累积发布10期头条,可免费参与下一期短故事。以上作者激励请在6个月内使用完毕。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现在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学习创意非虚构写作(Creative Non Fiction) 。有20年传媒经验。著有《灾难如何报道》《民主是个技术活儿》等书,Newsletter「新写作Xin Writing」。现在进行潮汕题材的非虚构中英文写作。



旁立


曾经的短故事项目负责人,后来去了北京写非虚构,写了一年,还算勤奋:《被赶走前,她在红色电话亭住了一个月》《我带我妈一起北漂》《“小花梅”背后的怒江傈僳族女人:被讨走?被拐卖?还是自主婚姻迁移?| 访谈》《2022死亡的尊严》《北京来信:我家的冬奥会与国家叙事》《监控如何走进中国农村》


现在我回短故事做编辑,我在恩施的村庄,仍在写作。



渡水崖


三明治驻京编辑,出版项目负责人,曾任《凤凰网》文化编辑。学过六年新闻,正在探索自我表达。对所有角落里的人感兴趣,关心他们的基本生存法和未被述说的个人史。当下的写作是一种历史存档。


主要作品:《春树:八年前出国至今,我没有一个瞬间试图放弃写作》《骆以军 光阴的故事》《杨潇 步履不停》《混在三和的日子里,我真正认识了这群“底层”青年》《出租屋、怀柔、北京与东北之间,我在寻找自己的空间》彭剑斌:把写作变成职业,容易用一种世俗的标准去判断它





童言


三明治文化中心专栏作家,签约作者。著有个人作品集《我的生活,我的故事》,曾参与出版《破茧001:你未曾体会过的人生》《我们与我们的城市》等书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专业,瑞典Uppsala University和平与冲突研究硕士。曾在瑞典,埃及,拉脱维亚,英国,日本,新加坡不同国家的很多城市游走,现居住在瑞典南方小镇。


2021年,作为文字作者创作的《打喷嚏的恐龙先生》获得第十一届“信谊图画书奖”首奖,并入围2023年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奖新秀奖。本书后改名为《恐龙先生流鼻涕以后》,于2023年3月编辑出版。


主要作品:《瑞典小镇生存记:洗一次牙花了8000克朗》《在北欧小镇,必须学会慢生活,或与冬日抑郁对抗》《第10次跨国搬家,我来到人口不到9000的瑞典宜家小镇》



珍妮


目前住在温哥华。喜欢亨利米勒,纳博科夫的作品。因为很浓郁。而温哥华有时候太阴冷。我认为每一个作者都可以重新发明语言。但是你得照顾好结构,像照顾自己的身体一样。这是一位很温柔,细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善于发现他人闪光点的导师。


主要作品:《去年圣诞我们都干了什么》《在加拿大学中医的“洋人”们》《疫情中的温哥华,我在练习“对灵魂有好处”的厨房芭蕾》《我在“地狱”练瑜伽》《一个婚礼,两个葬礼》




邱不苑


三明治短故事学院编辑,《南方人物周刊》前资深记者,剑桥大学艺术教育、北师大儿童文学双硕士,厦大中文系本科,从事创意写作、多媒介艺术与教育的交叉研究。自由撰稿人,翻译出版绘本《爷爷有个魔法指南针》等。现居英国gap year中,用文字和舞蹈与世界打交道。


主要作品:《一个五岁男孩的倒计时人生》《你身后的台湾——给林奕含的信》《李安脸红了两分钟》《是枝裕和 等待一只蝴蝶》《在大理,他们把娃送进了一所没有成绩和排名的学校》《舞者Franklin的中国“战事”》《回古镇的年轻人》《荒原上的杀马特》




·


·


·

 阅读他们眼中的 

 “三明治短故事学院编辑” 


“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绝非虚构的爱”


 扫码收听短故事学院导师对话 

🎧 

旁立:我只是在寻找自己的语言 


邱不苑:私人的就是公共的,学术和写作上都是



“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

10月报名中!


10月16号-29号,即将开始,我们希望用14天时间帮助你寻找并写出自己的故事,资深编辑将和你一对一交流沟通,挖掘被忽略的感受和故事,探寻背后的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让你的个体经历与声音通过你自己的独特表达,被更多人听见和看见。


报名方式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小程序


► 活动一旦开始,不予退费;►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10% 的手续费►作品如获三明治头条发布,可半价参与下一期短故事,直至累积发布10期头条,可免费参与下一期短故事。以上作者激励请在6个月内使用完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三明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