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AAC 6 颁奖典礼现场回顾 | 艺术批评教育的角色定位

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2024-08-31
"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作为最具开放性且受资助金额最高的艺术评论类奖项,已成为当代艺术评论及写作的重要标杆奖项,每年一度的评选不断为当代艺术评论及写作界挖掘和输送了许多充满思辨极具潜力的评论者与写作者。每年一册的IAAC文集出版也受到众多的关注与期待。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6)的评选结果已于2019年11月顺利揭晓,而 IAAC 6 文集出版也正在紧张筹备中。在 IAAC 6 颁奖典礼上展开了一场以“艺术批评教育的角色定位”为题的对谈,对谈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凌敏主持,并由 IAAC 6 评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导邵亦杨与 IAAC 6 评委、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 Chantal Faust 共同讨论艺术批评课程在学院教育中的定位和意义,及面对当下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随之而产生的众多复杂问题,艺术批评将如何积蓄力量,发挥作用。"


IAAC 6 颁奖典礼对谈 右起:Chantal Faust、邵亦杨、凌敏



学校在艺术批评教育中的作用



凌敏 | 当下的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人文领域,变化之大之快都是出人意料的。就艺术批评而言,如何面对这种变化?艺术批评在批评理论、内容和表达方法上,都遇到了问题。而艺术院校的艺术批评教育中又怎样呢?尽管看起来像是在象牙塔中,但艺术院校的艺术批评教育,它的角色定位同样也成了亟待商讨和调整的对象。因为现在及将来从事艺术批评的评论人和批评家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是从艺术院校里走出来的,他们怎么看待这个加速变化的世界?这不只是他们的事,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所以,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艺术批评在学院教育中的角色变化,当下的艺术学院在艺术批评教育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艺术批评到底能不能在学校教育中被教授?我想,接下来请两位教授谈谈他们的观点。两位老师分别在学校里教授艺术史与艺术批评,对于艺术批评教育他们是最有感受的。


IAAC 6 颁奖典礼对谈现场,图片来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邵亦杨 | 如果我们讨论的是当代的艺术批评,我认为当代艺术批评在中国仍然没有很好的生存环境,因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批评体系并不存在。但是另一方面,现在我们拥有了更多更自由的个人平台,比如微信、微博等等,这些平台都有可能为艺术批评提供更多空间。潜在的能够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越多,越有助于青年作者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我看到依然有不少青年学者、自由撰稿人涌入艺术批评领域,积极地参与艺术批评实践,也有非常好的艺术批评作品出现,这是我乐于看到的。 

此外,我觉得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作为一个独立奖项,完全匿名的评审保证了它的公平公正,这样的奖项和更多公共媒体平台对艺术批评体系的缺失起着一定的弥补作用。 


IAAC 6 颁奖典礼对谈现场,图片来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Chantal Faust | 首先感谢 IAAC 组委会和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邀请我参与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评选工作。那么我回答一下凌老师提到的问题,首先皇家艺术学院只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没有本科生教育。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涵盖了艺术批评和批评写作,这是我们在艺术教育中非常看重的一个部分。 

无论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这几天的评审工作中,我都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对艺术批评所涵盖范围以及对艺术批评的理解相较以前都有了非常多的补充和扩充,艺术批评写作的概念相较于之前有了非常大的延展。尤其是今年的 IAAC,其入围作品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延伸了我们过去对于艺术批评的狭隘理解。 
虽然目前我在皇家艺术学院教授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写作,但是我过去的身份是艺术家。所以在艺术批评写作这一块,我也是一个“跨界选手”。因此,我也希望艺术批评能有更多的跨界尝试,比如艺术家可以进入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领域,而学术界也可以进入到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前沿领域进行不同的跨界尝试。

IAAC 6 颁奖典礼对谈现场,图片来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国内外艺术批评教育理念的区别



凌敏 | 就我所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批评写作,都是围绕实践展开的。也就是以实践为主线,然后通过实践引导研究和写作。而在中国,多数学校是以理论引导研究,两者在教学路径上有很大区别。

Chantal Faust | 确实,皇家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偏重实践。在教授艺术批评写作的时候,我们通常把学生往实践、实操方面去引导,把文字看作是手中的创作材料,你可以通过组织和运用手中这些材料创作一篇文章。我们也会开展一些联合创作,比如艺术批评写作者同艺术家或设计师一起肩并肩进行创作。教授艺术理论和批评写作的方式仍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每一所院校都可以对这一点进行深入思考,开展一些新的尝试。 


IAAC 6 闭门评审现场,图片来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凌敏 | 关于艺术批评写作课程,它的教学意义在哪里,我曾经采访过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批评专业的系主任。他认为,批评写作不局限于当代艺术,也包括影视作品、文学等诸多领域,而无论是为哪个平台、媒体或机构写作,又或者是独立写作,批评写作都是促进社会反思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所以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因此,艺术批评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样的机构服务?这也是学校要考虑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艺术院校也有开设相关课程,但是史论系或者艺术管理专业对艺术批评都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那么国内艺术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样的呢?这一点我想听听邵老师的看法。
邵亦杨 | 在这一点上,我们各个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史系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艺术史系,其专业性不言自明。我们的艺术史系注重艺术史和理论研究,也开设专门有关艺术批评的课程,这样就会涉及到更多的写作实践,比如带领学生看展览,甚至直接参与到艺术实践中。另外,艺术管理系和艺术教育系下面的艺术批评课程就更加注重实践层面。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从事艺术批评是有专业基础的。
此外,艺术批评课程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有益的,所以在实践类院系下开设艺术批评课程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这也是我此次参与 IAAC 的评选以来,与 Chantal Faust 交流后的一个启发。我们的艺术类院校在艺术批评写作课程中,对创意性写作的训练是非常欠缺的,所以这一点我们应该向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借鉴。

IAAC 6 闭门评审现场,图片来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如何看待艺术家与艺术批评的关系



凌敏 | 国内院校对于艺术批评的创意性训练确实有所缺失。这也是我们举办 IAAC 的一个目的。我们要寻找能对这个社会,对当前艺术世界做出即时反应的人,他们有批判思考能力,也有不断涌现的新鲜观点。IAAC 通过每年一次的评选,试图找到这样一批能够代表新兴艺术批评力量的人。而有力的批评声音,在许多地方已变得越来越难得。

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艺术批评写作者的批判能力和创意能力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艺术家与艺术批评之间良性互动的缺失。有些艺术家对于艺术批评置之不理,处于一种敌对或是刻意忽略的状态,有些艺术家则希望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艺术创作的看法和感受。对于这一现象,二位有什么看法? 


IAAC 6 闭门评审现场,图片来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邵亦杨 | 真正的艺术批评应该不是针对个人,应该是有距离的,针对某种艺术现象,某个艺术展览,并不是一个捧场式的,吹捧式的,也不是谩骂式的。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中国还有很多需要走的地方。

其实艺术批评有两种,一种是判断式的,还有一种是深入解读的。英文里“批评”不只是负面的,它还有关键性的意思,也就是有关深入解读的一种。深入解读并不等于捧场。它解读的作品非常重要。作品的重要意义,需要理论家、批评家解释给大众看。

艺术批评当然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批评,也可以对一些艺术活动,一些艺术问题进行评论,进行鞭策,帮助这个艺术机构、艺术家做得更好,还能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写作不是炫耀理论,而是结合理论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Chantal Faust | 首先艺术批评的形式和门类是多样的,而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陈述对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展览的正面或反面的观感,这是比较传统的艺术批评类,类似于新闻写作。

对于英国的艺术家来说,艺术批评关乎一件艺术作品或展览是否具备影响力。如果艺术家的作品或者展览没有引起批评界的反响,他反而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没有存在感。

就艺术批评本身来看,其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形式多元且复杂的创作过程,而艺术批评文章本身也是一件作品,而不仅仅是批评对象的附属品。艺术批评文章和艺术作品本身可以成为一种相互映照,甚至可以互相成就、互相借鉴和学习。如果这两者之间能够进行更多有效的互动,那么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窥见在批评写作形式多元化的尝试之下伴随的批评对象的意义多元化。

 IAAC 6 闭门评审现场,图片来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如何看待艺术家与艺术批评的关系



凌敏 | 在中文语境中,“批评”两个字带有更多的负面含义,经常被误读为“批评就是说缺点”,而在英文语境中表达的则是一种分析和判断的行为。如果以这一角度来看待“批评”的问题,或许能做到更加客观。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批评的力量在哪里?艺术圈或者整个艺术世界,是否需要批评?

Chantal Faust |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挑战和危机,甚至是一些前所未有的困境。我想,或许我们可以加强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的互动,甚至包括激发一些艺术化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集聚艺术世界的力量,在激烈的碰撞中不断发声,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邵亦杨 | 艺术批评的力量很大程度在于它的社会意义。艺术界当然需要批评。优秀的艺术批评能够发掘好的艺术家作品,揭示这些作品的意义,把那些被忽略的重要作品写进艺术史里,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和视角。不仅是艺术界,整个社会都需要艺术批评。艺术批评不仅针对艺术问题,也通过艺术对许多社会问题进行反思。

凌敏 | 对于艺术机构来说,比如美术馆,艺术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不在于好坏的评判,而在于美术馆的展览能够在艺术批评的不同声音中被观众理解,从而不断走近观众。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如此,不同的声音能够促进他们对作品的反思,反思就会有更深入地理解,也能够为之后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对于观众来说,面对当下这个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观众更需要一种批评的声音为他们提供更多理解和欣赏艺术的线索。 



关于嘉宾

                               
凌敏 | Ling Min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曾参与英国艺术领导项目在利物浦双年展委员会工作。从2009年至今一直担任约翰莫尔绘画奖该在中国的主要协调人。凌敏现任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理事、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理事。

邵亦杨 | Shao Yiyang

中央美术学院(CAFA)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其本科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艺术史论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起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和教授西方美术史和世界现当代艺术,曾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西方现代视觉文化与艺术研究”——负责人,并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著作有:《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后现代之后》、《穿越后现代》。

尚塔尔·弗斯特 | Chantal Faust

艺术家与写作者,并自2010年起就任教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现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学术课程指导和资深研究生导师。2003年至2009年,弗斯特于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艺术学院担任讲师。

🛎特别提醒:展览“杨诘苍:三魂七魄”将延期至4月30日。


粉丝福利


为答谢各位小伙伴长期以来对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支持与关注,
美术馆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小福利。
文末留言分享
您对美术馆活动、展览、发布文章的思考或建议
每周五前留言获赞前3者即可前往美术馆领取五个口罩哦!


Reading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①  展览文章

🔗 搅局者:杨诘苍
🔗 十一箭
🔗 杨诘苍的惯性反叛
🔗 宫岛达男的装置语法

② MAA 文献推荐

🔗 用7本书开启“鼠(书)”于你的一年

🔗 36位艺术大师的精选课堂

🔗 向京


③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获奖文章及颁奖典礼回顾(IAAC 6 )
🔗 First Prize - 噢,漂亮的东西
🔗 Second Prize - 召唤光州之魂——作为艺术场域的光州前军事医院
🔗 Second Prize - 帝国遗产——论《踱步:七十年的走过》与其缄默
🔗 Second Prize -库克船长的新衣
🔗馆长致辞
🔗投稿情况及获奖文章点评

④ 公共教育活动
🔗生美术馆首推“云公教” | 你和艺术在“云”中相遇
🔗活动回顾 | “人人都是齐白石”:进入慢生活的参与现场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2暨七周年回顾] 只要有爱和死亡,诗歌就会一直存在|阿多尼斯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3回顾] 写诗像在黑暗中舞蹈︱热拉尔·马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