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要读博士?

考博之路 2021-09-15

来源:丁香园论坛  


现在考博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这却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有些人可能会在考博的这条路上苦苦挣扎好几年,才能换来功成名就。但是,考博的路是漫长而曲折的,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在自问自己:为什么要读博士?到底该不该坚持?这样做有什么弊端?


现在小文给大家献上一篇文章,也许会有你要的答案!


为什么要读博士



“为什么要考博士?”

“博士待遇高呀”,可能许多人会这样回答。

“为什么博士待遇高呀?”

“因为学历高呀”,可能许多人会这样回答。


博士待遇好


只要学历高就可以有好待遇,我不知道符合哪条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规律。设立博士学位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但是否取得博士学位就成为高层次人才呢?


考上博士,发几篇文章就两三年内一跃成了高层次的人才,如果不考博士,发十几篇文章,十年也不一定成为高层次人才,这又符合什么规律呢?


上学,无论攻硕或读博,都应该是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为了建立不平等机制。我们推崇平等竞争,但却不实行平等竞争,真是令人莫名其妙。


看看许多单位开出的待遇:博士,给房子,给科研经费,给安家费,给多少多少津贴,配偶随调工作等等,而硕士、学士却没什么特殊待遇,这又是凭什么发展规律定的呢?


“博士水平高!”,一个响亮的声音高叫着。


但这又是凭什么标准下的结论呢?难道是仅仅多上了几年学吗?博士只是具有水平高的可能性,或者博士水平高的几率比较大,但这不能把博士和水平高之间划上等号。


现在全国的博士应该不少吧,每次参加评选院士的博士也不少吧,是不是评上院士的都清一色是博士呢,有没有本科生、硕士生?既然并不是都是清一色的博士,本科生、硕士生评上的也很不少,说明博士不等于高水平,低学历不等于低水平,那为什么非要以学历定待遇呢?


他们认为自己水平高,就要有自信,和其他人站在平等起跑线上,凭自己在博士期间学的本事跑到别人前边,这才算英雄,而不进行比赛,就直接以学历决定名次,不知符合那条竞赛规则。


如果说博士延缓了就业压力,那硕士是否也延缓了就业压力呢?如果说博士比硕士延缓就业压力三年(先不考虑合理性),比硕士多3000块钱的津贴,多4000块钱的科研启动费,给120平米的房子;那硕士是否应该比本科生多3000块钱的津贴,多4000块钱的科研启动费,给120平米的房子呢?


不评能力说话,不靠公平竞争用人,符合人尽其才,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规则吗?还有一个问题是,“可能性”或“概率大”能不能当为结果来衡量?


比如说一粒麦籽,种下去可能长出一棵麦苗,成熟了可以收获50粒麦籽,50粒麦籽再播种收获可得2500粒麦籽,如此反复,可获得无数粒麦籽,则可以换无数的钞票。


那高的不说,我将这粒麦子以10000元的价格卖给你,你要不要?“要,是傻瓜!”,你可能会这样说,因为这只是一粒麦籽,而不是无数粒麦籽。


现在我们都是讲付出与获得的,怎样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入,怎样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或者是讲效率,讲经济实惠。


现在许多单位给博士待遇高的一个借口就是博士可能比其他低学历的人干得好,比其他低学历的人水平高,但这是可能性,就如一粒麦子可能变成无数粒麦籽一样,那你为什么非要出高价钱呢?就如用10000块钱去买一粒麦籽一样。


有资格申请项目


而在申请项目上呢,也有着同样的问题。“须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我很纳闷,为什么没有博士学位或职称低就没资格申请呢。


这不明白着要低学历,低职称的人跟着他们跑吗,做的成果还要把他们挂在前面,作为他们的成果,以显示他们比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强。


没有资格的人与有项目的人比项目是否获奖,谁的项目获奖多,岂不是荒唐可笑吗?不给别人机会而说别人水平低,不知以什么为标准。


一个平庸的将领带着10000兵士也会打败手无寸兵,没有任何武器设备的世界名将的,何况智商相差无几的呢?朋友们,考博士吧,博士学位就是登天梯,你不是认为不平等吗,那你做受益者,你做剥削者就不吃亏了。


——良心何在?你没看见那只跑远的狗吗?


到底该不该坚持


对考博士热的冷思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考博士成为一道风景线。每年的考博士期间,许多招收博士的学校门庭若市。如何看待这股考博士热呢?


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客观地来分析掀起考博士热的各类备考人员。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现在考博士的人员主要是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的教师为什么要考博士呢?主观因素是知识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人们感受到必须通过深造充电,来提升自己的水平。


客观因素是因为一些名牌高等院校要求未来评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博士学位,在这个“大趋势”下,许多渴望成为名校的二流以及三流院校也开始“效颦”,只是单纯地以博士学位来要求自己的教师。


这样,许多高等院校的老师成为考博士热的一股最主要的力量。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也与此类似,面临着没有博士学位未来评研究员将很困难。即使这些人现在已经评上教授或者研究员,但是,也不能成为博士生导师。


因此,出现了教授、研究员甚至博士生导师考博士的现象。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某个研究所的所长、研究员,更是博士生导师去考博士,自然会引起人们的一番非议。


第二类是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他们参加考试的动因是:

第一,要进入科研和高校未来也要面临考博,晚痛不如早痛,以免今后再受“二茬罪”。

第二,现在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一些好的岗位日益困难,所以,有些人希望通过考取博士之后,缓冲三年,再谋求更好的出路。


第三类是公务员。公务员的升迁需要机遇、资历和学历,而今,许多单位出现了职位越高,学历越高的现象。


第四类,实业界人士。比如,来自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管人员而言,没有博士学位,在职业场所显得没有身份。


所以,才有了一些人不惜血本,“捐”一个博士学位,实在没有办法,只有到海外某个“克莱登大学”搞一个博士学位。


另外,一些人对原来的工作单位不满意,或者为了未来的发展,抑或想到某个大城市比如北京或者上海生活,也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孩子求学,所以,通过考取博士之后,换一个新环境。


博士考官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一方面,用人单位的一些岗位需要博士去胜任。另一方面,说明博士仍然愿意去考官。


博士考官说明,如今做官人比不做官的机会收益大,否则博士是不会去考官的。那么,做官的收益体现在哪些方面了?


从显性收益而言,包括货币收入和福利收入。就前者来看,公务员的货币收入这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虽然仍无法与一些高收入行业相比,但是,公务员的福利收入是一些人无法获得的。


尽管包括分房和医疗等福利制度都在改革,但是,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招兵买马,仍留有尾巴。这是许多博士所看中的。


从隐性收益来看,不言自明,官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仍然是较高的,特别是某些权力部门,可以获得某些灰色收入。


随着我国的法制体制的逐步完善,这部分收入也会消失。但是,当官过程中的在职消费确是无法在今后消除的,这也是做官的一个主要诱因。


总之,博士们的择业应当是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人员需求的变化,反映了博士在新环境中对职业选择的考虑,多样化的选择结果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但是,必然有一个选择代表了博士的就业倾向。


博士择业与定位


博士应该做什么呢?许多人认为博士是经过了多年的学业修炼,应当从事肩负国家重任的工作。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博士择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总的看来,博士择业主要在如下几个领域:


1.教学科研机构。这些年高等院校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待遇,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的福利待遇超过了许多行业的平均水平,在北京市海淀区已经把教师作为高收入阶层来看待,税务部门对高校教师的个人所得做重点审查。


因此,高等院校是许多博士的一个选择,然而,水涨船高,名牌高校已经开始挑肥拣瘦,并不是所有的博士都可以如愿以偿。


研究所也是博士一个去向选择。研究所的名义收入固然比高等院校要少,但是研究人员不坐班,也没有固定的课时要求,自由度最大,往往可以同时开展多项研究课题,这是博士“书呆子”们最为看重的。


因为,博士多数个性较强,喜欢独自研究,因而,研究所体制可以发挥他们的才智。


2.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公司。这类单位一般福利待遇较好,甚至提供住房,或者是有位子,潜在收益较高。


3.媒体。这几年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结果是各媒体不断充实人才,博士开始大量加盟到媒体之中。某些专业媒体的编辑部一半以上的编辑人员是博士,就连一些通俗媒体也开始挖博士,因为越来越多的栏目需要专业人员的把管。


4.博士后。这些年博士多了,博士后成了许多博士的新选择。选择博士后的博士们心态不同,有人出于学术爱好,进入工作站继续深造;有人是由于与原单位没有理清关系,迫不得已,先进入博士后工作站,逃避两年,再做选择;有人是一时没有好单位,把博士后作为过渡。


有什么弊端


(2005年6期《智慧文摘》文/胡存廉)


“博士”和“博士后”代表攀登学位的顶峰,是学子们多年寒窗苦读追求的最高目标。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我们的目光常常会习惯地仰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就是知识的化身。“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然而现实困顿却让不少博士心生困惑——


最近,在水木清华BBS上,一篇名为《读博士是为了什么》的帖子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并且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许多高校博士生以及大学生纷纷跟帖,各抒己见。


在众多留言中,博士毕业后的生存问题成为重要话题。


一、博士后的辛酸



“念小学的时候总是考第一,因此总是斗志昂扬,把清华北大当作最低理想;上了初中第一的机会是零,但仍然是老师的宠儿,现实的目标变成了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尽管也还优秀,但已经忘记了儿时的理想,因为学校历史上几乎没有人上过清华和北大,好歹进了一所所谓重点大学。


本科快毕业的时候,发现专科毕业的同学已经开了自己的公司,每年有一二十万的进账,我暗自下决心,好歹也该找个月薪5000元的工作吧。


不幸保送了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发现工作已经比较难找,于是把标准放到了3000元;而本科毕业的同学拿个三五千元是一般情况。


又不幸被保送了博士,毕业了发现研究生毕业的同学正在北京筹划买房子,而我进了北京高校当了一名老师,拿着1200元的工资;再过几个月,我就28岁了,我已经没有了理想,只是希望工资能够涨到2000元,能在食堂吃饱饭。”


在其中一个帖子里,一位博士如此感叹:我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读博士是为了什么?


“我再拼5年,挣钱买套房子!”说这话的人是陈立,他现在是上海一所名校在校博士后。上海的高档大厦千万间,但栖身的房子却“难”住了这个博士后。


而当初,也正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在企业里工作了10年的陈立,放弃了办公室主任的职位,告别妻子,一口气将硕士、博士、博士后一路读了下来。


这么多年,陈立的妻子一个人带着儿子,在遥远的四川艰难度日。一家人分居两地,寒暑假里才能见上一面,以至于在儿子小时候,每次陈立回家,儿子坚持不叫他爸爸而叫他叔叔。


几年博士学习生活,妻子在期盼与等待中,默默承受和分担着陈立的压力。妻子一个人,要工作还要操持家务、教育孩子,如今看起来,妻子比实际年龄要大好几岁。


每当想到这些,陈立就心存愧疚,暗暗发誓要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以弥补这几年对他们的“亏欠”。


博士毕业后,陈立曾试着到两家公司应聘。但在一个公司干了两个月,觉得自己的性格与公司气氛不一致,因此,又回到学校做博士后。


日子一天天过去,离陈立出站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本该充满出头喜悦的陈立,反而心里有点慌了。


留在上海,工作容易找,但买房困难。要去外地,又得拖家带口奔波他乡,而且同样居无定所。陈立面临着两难选择。快40岁的人,为生活发起了愁,为自己的去向彷徨起来。


陈立的苦恼并非孤立的。南京高校一位教授对记者说,为什么那么多留学生在美国不回来?不为别的,只是生活条件方面的考虑。


直到今天,我们学校的一个博士后也得跟别人合住一间宿舍,自己媳妇来了还得把同宿舍的人给撵走,这就是不少中国博士生的生存状态,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有问题,又何谈事业?


二、一位博士的求救



生活的困顿尚可以忍耐,但如果再遭受更大打击,则会让人很容易丧失尊严。


今年29岁的陆舍铭博士,2004年7月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南京模拟技术研究所工作。


陆舍铭有一个温柔可爱的妻子和一个两岁多的儿子。这个原本可以过上平稳幸福生活的家庭,突因妻子洪旭香患上白血病而陷入了困境。


2005年3月中旬,收入不高的陆舍铭因为无力支付妻子高额医疗费用,不得不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无奈地向社会发出呼吁:帮帮我,救救我妻子!


去年7月,陆舍铭博士毕业后,带着心爱的妻子洪旭香来到南京工作。陆博士之所以到南京,不仅因为自己是江苏人,更由于陆舍铭考虑到父母日渐年迈,离家近些,将来好有个照应。


洪旭香学的是会计专业,由于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家中复习备考,她打算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考试,等找到满意的工作,生活安定下来后,再把孩子从爷爷奶奶身边接过来,一家人好好地过日子。


就在他们憧憬着将来,以为美好的生活从此开始之际,命运的魔掌正悄悄地向这对夫妻袭来。


今年春节过后,洪旭香常感到身体有些异样,并日渐消瘦。陆舍铭忙于工作,只是叮嘱她到医院检查。


3月8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检查后,医生严肃地告诉洪旭香,她患上了慢性粒型白血病,需要准备50万元人民币,住院等待骨髓移植。


对于这对年轻夫妻来说,这个结果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陆舍铭的精神几近崩溃,想想自己一个博士,面对脸色苍白、卧病在床的妻子,自己却无能为力,负担不起原本要和他走完一生一世的妻子急需的高额医疗费,这个寒窗苦读的知识分子只能背着妻子偷偷地哭!


眼泪当然救不了妻子的命,时间越往后拖,病情越会加重。陆舍铭咬咬牙,从不求人的博士,瞒着妻子写下一封求救信开始在街头,在校园,在高档住宅区向大家散发。


那张小小的白纸上,留下了陆博士情深似海、但却心急如焚的话:“请大家救救我爱人吧!她还年轻,才28岁,我们的孩子才两岁多……”


3月26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记者见到了陆舍铭和他的妻子洪旭香。这对年轻的夫妻面对着5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依然一筹莫展。


陆舍铭博士毕业刚工作,手头并无多少积蓄,每个月的薪水,还不够大医院两天的花销。家乡的亲人,同窗好友虽然纷纷解囊帮助,但那毕竟是杯水车薪。


面对记者,陆舍铭甚至说道,如果典身可以换来医疗费,他愿意以这种方式救自己的妻子。


三、在读博士生的尴尬



“今年已到3月25号了。”张君红有点不好意思,“这个月216元的津贴费已经花光了,再加上要准备‘升博’的一些手续,家教也中断了。”


生活陷入窘迫的张君红是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的研究生,硕博连读的他已经熬过了硕士阶段,即将升入“博一”了。


张君红把考研当成了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他决定报考上海交大的研究生,经过半年夏习,他参加了每年一度的考试,由于分数原因,最后被调剂到南航,并且还需向学校交纳1.8万元的费用。


张君红没有钱,一度打算放弃,是惜才的老师帮忙给他垫付了这笔钱,张君红才重新当起学生。


张君红今年30岁,算是师兄里年龄较长的一位,但他还没有结婚。有个女朋友已谈了两年,在一个县级市里做小职员。


两人天各一方,很明显,要结婚首先得有房子,可张君红现在还住在学校集体宿舍里,依照南京的消费水平,买房也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了。


为了和女朋友联系方便,他花200元买了一台二手手机。“快撑不下去了,想要工作,挣钱!”张君红说,以后想留在学校当老师,但留校是要博士文凭的。他只能咬着牙读下去。好在升入“博一”后,每个月可以拿到900元的津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大学里和张君红一样生活窘迫的为数不少,南京大学一位博士生告诉记者:“我与爱人都是博士生,我们的课业压力都大得难以承受。我个人的情况是这样,我也替导师做课题,我觉得只要不是偏离科研主题太远,做了对学业也会有帮助。我爱人也是这种情况,但我们受不了的是,我们实在太清贫了。”


在这个大城市里,我们精神上觉得自己是人才,可去超市、去菜场,总觉得捉襟见肘,饭店更是从不敢去。


我们已经30岁了,不能要孩子,不能买房安家,不能在社会上参加正常的娱乐消费。父母现在比较年迈了,可我们帮不了养育自己的长辈,所以我们内心是很苦的。”


四、就业是个大问题



除了生活困顿而外,许多博士生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就业”。


“前程无忧”的最近一期调查表明,许多博士生对就业状况感到压力很大,尤其是面对2005年全国研究生数量将增加到100万,竞争将更加激烈。


事实上,很多人选择读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就业的压力。


“刚入学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会想去考博,但当察觉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就会有不少人选择读博士来提高自身的含金量。”


然而,现实情况是,企业对于能力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学历的重视。


一位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更偏重能力而非学历。企业需要的不是高学历,而是有能力、能立即上手的“实力派”人才。


这位负责人说,近年硕士、博士大规模扩招后,感觉博士生和硕士生相差不多。另一方面,很多博士都已成家,企业要聘用他们,往往还要把他们的配偶、子女等安排好,这是企业最头痛的事。相比较而言,硕士生就显得更实用一些。


“念博士之前,一定要权衡一下,到底值不值得。”一位网友如此提醒道。


(摘自《都市文化报》)


注:本文转自丁香园论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学术分享之用

推荐阅读

读博初体验

考博时该思考的问题与状态

工作三年后中科院考博首战告捷经验分享

沧桑的九年,奋斗的九年——记一名中专生的清华考博历程

过来人告诉你如何走好考博之路

考博复习初期就要养成的4个好习惯

考博到底考什么?——回忆北京大学考博经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博士考试总结

一个月能写好博士论文吗?

谈谈博士的“呆相”和“钱包”

法学博士发多少篇论文才有毕业资格?40所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统计表发布

国外博士生都过的啥日子?

陈平原:“好读书”与“求甚解”——我的“读博”经历

考博同等学力什么意思?

考博难吗?跨专业、专硕、在职、MBA等,可以考博吗?

北京大学政管学院公共经济学考博情况分析及经验

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与管理细则(2018年修订)

关于公示2019年度东南大学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

全国2019级法学研究生人数统计

问津学术淘宝店上架了一个新商品
800余则法学期刊征文、会议通知、论坛综述、评选公示!
考博英语历年英语阅读理解文章来源
北大博士分享考博心得
博士出国再“读博”所为何求
一名考博loser的告白
博士毕业不易,读博不易,考博也不易
考博复试,如何保持学术纯洁?
考博高分学习法—心理篇
中科院考博复试面试经验 !
复旦大学博导彭慧胜:如果再读一次研究生
最牛导师为什么对最牛研究生最绝情
一个专硕生的考博经验
读博士是穷孩子发财的一条正路!
研究生该如何选择导师:不得不说的八个维度
考博复试面试经验分享(附英文自我介绍)
规划你一生的学术历程——写给新来/未来的博士生们
而立之年考博的困惑
法学博士毕业之后真实的就业出路
考博全过程分享:考博士的一路艰辛
别样的读博动机,也能如愿以偿
山东大学考博经验分享
考博经验谈:我的8.5次考博经历
医学考博: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更重要
考博指导:七大考博误区总结
一个北大女博士的心声:你到底要不要娶我? 看哭了!
江平:我是这样带博士生的(附其弟子的六年考博之路)
理工科选择博导的注意事项
在读博士经验分享之考前备考
上海交通大学考博经验分享
西南政法大学考博经验分享
考上博士后,导师性情大变,我困惑了!
文科考博经验分享——考博随想与心得体会
中国农业大学考博经验
考博,梦想一步步在靠近
读博,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致考博学子的一封公开信
原来考博前的准备工作这么多?
写给所有面临选择的博士:博士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关于考博联系导师的一点点经验
正能量:一位导师指导女博士的心得
写给非211、非985努力考博的同学们
唐僧给孙悟空的考博劝诫信
人生不过就是一张催泪的A4纸!
读博应为志业而非职业
李开复: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
读博可能后悔四年 不读博你会后悔一辈子
“博士候选人”与“博士生”是一回事儿吗?
哪些人适合读博士?哪些人不适合读博士?
博士生谈考博的若干策略
励志!奋斗17年,中专生变博士生
读博士,找工作,谁曾不迷茫?
读书读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信念的力量:一个脑瘫儿的博士梦
一个直博生五年博士生涯的心路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我想要什么样的研究生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我申请出国读博的故事:失败与收获
我为什么鼓励你读博士
出国读博、博后,什么最为重要?
高效能考博人士的七个习惯
读博也是一场肖申克的救赎
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致考博同学的一封信
考博人:你的拟研究主题确定了吗?
一个考博落选生的自白:我们期待教育改革又害怕教育改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关于研究计划书的说明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研究报告
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
这3所学校在读博士生接近50000人,每年招生10000余人!
2020年考博备考流程及备考经验
工作一年,我选择辞职考博
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年薪50万多吗?
吉林大学本硕博招生时间轴,建议倒着看!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博导信息以及人文社科专业培养方案
董芳:为什么读博&读博有用吗?
阎学通:清华的研究生应该学什么?
发表27篇SCI,27岁博士毕业,他是怎么做到的?
博士学历重要?为什么有些人不去考博?
读博的好与坏
西南政法大学拟增设“人工智能法学”博士授权点
女博招谁惹谁了,大龄单身女博士真的是婚恋“困难户”吗?
林来梵教授:不拘一格降人才——再谈想招什么样的博士生
重庆大学导师名单汇编
浙江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一作发10篇SCI!山东这位高颜值女博士够“硬核”!
发表32篇SCI,担任多家期刊审稿人,这位博士厉害了!
民间解读博士招生简章:教你读懂读透招生简章
硕士三年工作经验和博士学位谁划算?
关于法学考博与就业,你不得不作的选择
施一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读博士,你适合吗?一个博士生的透彻分析~
博士毕业,是去年薪15万的大学好,还是去年薪20万的中学好?
读博士有什么实用价值吗?
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
考博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的去向!
博士延期毕业的十大影响因素

2019年博士待遇大曝光!

新增11所!2019年增列的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出炉!

1600+名2019级法学博士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考上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